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4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4则」
近年来,因为求职难,不少大学生“病急乱投医”,在求职时“拉到篮子里就是菜”,不惜降格以求。特别是许多外地大学毕业生,到沿海大城市找工作,人生地不熟,很容易上当受骗。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一
中介与医院成“联档模子”
“一条龙”骗取“体检费”
在广州市中心有不少"辉华贸易公司"张贴的职业介绍和招工广告,招聘的工种包括"经理助理、销售业务员"等,最低月薪1500元,还包吃住。今年年初,有记者假扮成求职者暗访了这家位于白云区元下田村的辉华公司。公司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在约10平米的房间里,只有两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台电脑,没有营业执照。一位自称是廖经理的人要求记者填写表格并开了一张到××医院体检的公函。当记者提出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时,廖经理一口回绝,说只承认××体检科的检验报告。记者来到位于天河区的××医院体检科,现场有很多人在排队体检。他们自称都是看到广告前去应聘的,每人都按要求交了86元的体检费。三天后,记者拿到了体检结果。一向身体健康的记者,体
检单却显示得了"大三阳"(慢性肝炎)。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现
场40多名应聘者的体检单上竟有八成患有"大、小三阳"。在随后
的两个星期里,记者多次打电话到该公司询问结果,得到的都是"
把身体养好了再上班"的答复。据知情人士介绍,“体检费”已被
中介和医院瓜分,求职者永远无法上岗。
点评:专家指出,这种“黑中介”与医院联手,骗取求职者
体检费的手法,确实让人防不胜防。因为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执法部门很难查处以这种手法诈骗钱财的“黑中介”和医院。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自身保护能力。遇到这种情况要多
长一个心眼。其实,人才市场中的陷阱尽管很多,但任何形式的
变化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应聘时,只要头脑清醒,就不难看
出此类手法。比如,有的中介采取“会员制”形式,声称求职者
“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即可在一个约定时间段内免费享受重复多次
的职业介绍服务”;有的则采取多处设点方式,甲点以各种名目收
取介绍费,乙点进行培训和考核,当然“有言在先”:考核合格后再
予推荐,如不合格则不退回介绍费等等,其目的只有一个,让你掏钱。这个时候,求职者就要当心了。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二
22份简历骗47万元
数名诈骗犯落入法网
沈某是江苏人,无业,一直在上海游荡。此前他曾因盗窃罪、
诈骗罪先后被判处2年及2年6个月有期徒刑。去年,沈某结识了石某、吴某等人,预谋冒用他人身份进行信用卡诈骗。他们冒用上海置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有限公司等数家公司的名义,向外发布虚假招聘广告,引得应聘人员投简历。然后又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及公司印章,冒用应聘人员的名字填写虚假的信用卡申请表,在本市多家银行申请个人信用卡。拿到信用卡后,他们又通过提现、透支消费等方式进行诈骗活动。9个月的时间里,共骗得22名应聘者的个人简历,申请了48张信用卡,诈骗金额累计达到47万余元。
去年年中,上海卢湾公安分局接到举报后,经调查发现,银行提供的办卡人员都不是真正的消费者,但他们都在近期投寄过求职简历,并在简历中提供了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等个人信息。警方断定:他们的个人信息极有可能被人盗用。经过侦察,民警抓获了4名嫌疑人,同时查获30余张信用卡和50余份完备的个人资料。经查,犯罪嫌疑人沈某等人假借某公司名义刊登招聘启事,要求求职人提供一系列应聘资料复印件。沈某等人根据这些资料伪造在职证明和收入证明,向多家银行办理贷记信用卡,然后恶意透支,从中牟利100余万元。
点评:上述这个诈骗案,已于今年初由卢湾法院开庭审理。法律专家提醒求职者,应聘时要严防自身信息泄露。“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获取他人资料的方式变得非常容易。”一位熟知招聘内幕的业内人士说,由于目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一个招聘广告便可引来无数简历。针对自身信息容易泄露的情况,专家提醒求职者,四种证件须谨慎保管:
一、身份证。《身份证法》规定:“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200元以下罚款”、“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处10天以下拘留”。
二、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障卡作为身份的另一种识别证明,其使用范围正逐渐扩大,除了医疗还将包括就业服务、职业资格、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三、护照。护照也是一件重要的身份证件,目前其不仅可以在国外作为国籍身份的证明,在国内的使用也日益频繁。
四、户口簿。户口簿和身份证一样,都是公安机关颁发的法律证件。户口簿除具备证明户内所有成员的基本身份状况外,还具有证明成员间相互关系的作用。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三
以面试为诱饵劫财
女大学生上当受骗
华南师范大学2005届毕业生晓琳今年1月9日来到“2005年春季教育、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并向“北大附中远
程教育师范学校”投了简历。晚上11时30分左右,她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北大附中远程教育师范学校的老师,通知她在第二天
下午到学校面试,并定好时间地点派车到华南师范大学接她。
10日下午,晓琳来到见面地点。那“老师”就打电话告诉她,称派了一辆摩托车来接她。晓琳没有细想就坐上摩托车。快到高
速路口时,晓琳手机响了,“老师”又打来电话问她是否上车,
然后便说:“那位接你的老师不是很了解情况,你把手机给他,
我和他说说。”于是摩托车停下来,晓琳把手机递给司机。这时,那司机的头盔掉下车,司机要她下车去捡,在她下去时,司机加
大油门,拿着手机一溜烟跑掉了。这时候晓琳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点评:有类似晓琳遭遇的大学生已不少见。来自湛江师范学
院的大四学生朱珠也曾是不法分子的目标。不过比较幸运的是,
她与3位同学同时接到了所谓的“面试电话”,便相约一起去,
对方一听说她们是一个“小集体”,马上表示面试暂时取消,从
此再也没有消息。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侯永雄老师认为,高校为大
四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应安排就业安全教育的内容。目前社
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针对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进行诈骗或者实
施抢劫,例如骗取中介费、打劫财物等。因此大学生在投送简历时,不要心存“撒大网捞小鱼”的心理,而是要有目的、有针对
性地投递,对自身资料要加强保密。同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大学生要冷静思考接到的单位面试通知,特别是异地求职过程中
更要提高防范意识,尤其是女孩子,最好有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