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版辩论素材:为父母洗脚是孝Vs为父母洗脚是愚 正方观点+开篇理论+自由辩论+总结陈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为父母洗脚是孝”。先从一个概念谈起,什么是孝?“孝”是指尊敬、奉养父母。孝的核心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中国有古训“是父慈子孝”,意思是说:父母要慈祥,儿女要孝顺,这是双方的责任。父母对儿女的关爱和儿女对父母的孝顺都是一种义务,下面我方将继续从3个方面具体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孝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道德的基石。作为子女给父母洗洗脚,尽尽孝心,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第二,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应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所以我们应最先看到这一问题的积极方面,想让孩子学会孝绝非一日之功,因此就必须让孩子参加家庭日常生活,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了解父母的工作状态,理解父母的苦心。不可否认,近些年来,不少学校把为父母洗脚过于功利化了,失去了初衷,但其核心仍然是孝。2011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的养母瘫痪在床,养父也一走了之,她为养母洗脚算是她所做的最平常的事,对方辩友能说孟佩杰是愚么?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抽象的概念需要用具体化的形式来表现。如果只将孝挂在口头,不落实行动,虽不是“愚孝”,但却虚无缥缈,这样的孝,有与没有又有什么区别?洗脚并不是尽孝的唯一形式,但如果一个具体形式都没有,只空谈孝心,不会有人知道你孝心的存在。起而行动,比坐而论道强得多。

现代社会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孝的风气,当孝成为一种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整个社会也会为之一新,许多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

综上三点所述,我方认为:为父母洗脚是孝。

【田世国换肾救母】山东汉子田世国在瞒着母亲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身患尿毒症的母亲。手术很成功,但老母亲至今不知道捐肾的大善人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上海中山医院接受的几百例捐肾手术中,子女给父母捐肾的这是唯一一例,多数都是父母给子女捐肾。

【反例】杨丽娟,甘肃省兰州市女子,从16岁开始痴迷香港歌手刘德华,此后辍学开始疯狂追星。杨丽娟的父母劝阻无效后,卖房甚至卖肾以筹资供她多次赴港及赴京寻见刘德华。2007年3月22日,曾经赴香港参与刘德华歌友会,实现生平夙愿,跟偶像合照。不过,其父最后由于杨丽娟的“追星”行为而跳海身亡。

【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获奖名片】孝女当家

【事迹】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养母刘芳英抚养。养母三年后因手术失败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安眠药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12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15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的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虽然孟佩杰的身世可怜,但她不向命运低头,依然勇敢地面对生活。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推选委员评价】推选委员王振耀说: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颁奖辞】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孝是当自己有福时,要顾及双亲。

我们不但要行孝,还要劝人行孝。

孝顺没有老幼之分,也没有终止的时刻。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形式主义,完成作业,这样的孝顺很愚】

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无可厚非,可是都来效仿洗脚感恩的方法就太机械了。让孩子学会感恩不是一日之功,要他们理解父母的辛劳、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必须让孩子参与家庭的日常生活,明白家庭的经济来源和支出方向,了解父母的工作状态,多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在父母、长辈们身体不适的时候悉心照料。为父母洗脚其实和做饭、刷碗、扫地、收拾房间、倒垃圾等家务活是相同的,不必让感恩成为一道单选题、让洗脚成为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唯一选项。

洗脚、磕头式的感恩,作秀大于实际含义。跪地磕头是忠义孝,其他就不是?恐怕更多的是校方等管理机构对于服从性人格的推崇。为了便于管理,于是采取这种自上而下的特殊手段,实际上是对孩子多元化发展的不尊重。

更令人纠结的是,洗脚式的尽孝,在助长着人格驯化之弊。洗脚和磕头,或许虔诚之至,可它秉承了太多传统礼节里的自虐成分。行孝需要对责任感的拥抱,比如让老人免除空巢之忧,多实现几个老人夙愿,安慰他们孤寂的心,而不是以谦卑顺服之态,行严酷刻薄的仪式。建立在对等尊重上的孝,才是真正的孝。拿孩子的尊严献祭,对真孝道反而是一种辱没。学校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不妨用点心,花点时间,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将孝道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而不把学生的感恩教育当成是完成任务。

【用什么方式引导感恩更值得关注】

孝的核心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中国的古训,是父慈子孝,也就是父母要慈祥,儿女要孝顺,这是双方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都是一种义务。

我们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基础都建立在子女应该孝顺父母上,有异议的地方就是“孝”的方式。我认为,不管孩子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孝顺父母,洗脚也好,洗碗也罢,都没有愚、智之分。心存孝念,身行孝道,都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动不动就指手划脚,讲这样做很愚蠢,只会伤了孩子们的心。

与其讨论给父母洗脚是不是愚孝,不如把焦点放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如何引导孩子感恩的问题上。德育不是学校一家之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共同编织出好德育这个网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不孝顺自己父母的家长,我想很难培养出孝顺自己的孩子来。

学校在引导学生尽孝时,既要从传统中汲取精华,同时也要抛弃传统与现代社会观念相违背的部分。当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分辨能力较为成熟时,学生一定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感恩,我们能做是引导,而不是强制要求。要求学生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作为一次德育作业,我认为,在当时这是有创意的,对学生的内心也一定会产生一种深远的影响,留下了感动和温馨。但是再好的创意,一旦被反复多次使用,就会让社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讲,引导学生尽孝,我们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与时俱进。没有包治百病的灵药,我们开出的“德育药方”也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因事而成势。

整个社会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孝的风气,当孝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无形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我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会为之一新、为之一振。当每一个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孝的道德基因时,我想食品安全问题、诚信缺失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由此看来,孝文化的孕育、成长,直至慰然成风,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努力,亲力亲为。

【给父母洗脚是愚孝,那不洗脚算什么?】

【鲁迅批的是“郭巨埋儿”这样为省粮食供养母亲而埋掉儿子的残酷行为,这是要命的,不人道的。给父母洗脚会要你的命吗?要说对等,父母把孩子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付出了多少?子女给父母洗多少次脚都无法和养育之恩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