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

合集下载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建议建议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建议建议
要点一
总结词
全身性血栓形成或栓塞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严重的并 发症之一,医生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全身性血栓形成或栓塞通常是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或活 动量减少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出现突然出现的呼吸 困难、胸痛、心悸等症状。医生通常会给予抗凝药物和 溶栓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如果症状严重或出现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医生可能会建 议取出起搏器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洗澡指导
避免搓揉起搏器部位
在洗澡时,患者应避免用力搓揉起 搏器部位,以免造成局部感染或刺 激起搏器。
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露
患者应选择温和的沐浴露,避免使 用含有酒精或化学成分的刺激性沐 浴露。
避免长时间浸泡
在洗澡时,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浸泡 在水中,以免对起搏器产生不利影 响。
保持干燥
在洗澡后,患者应立即擦干起搏器 部位,保持局部干燥,以预防感染 。
避免过度劳累
患者应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 足的睡眠。
避免接触高磁场
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应避免暴露于强磁场或电流的环境 中,如核磁共振、高压线、发电机等,以免干扰起搏器的 正常工作。
定期随访
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医生 了解起搏器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指导
情绪稳定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 、紧张和抑郁,以免影响身体
恢复。
建立信心
了解永久起搏器的功能和效果, 建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 。
定期随访
如有异常心理状况,及时与医生沟 通,以便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02
术后生活指导
起居指导
避免剧烈运动
在植入永久起搏器后的初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 对起搏器产生过大的负荷。

心脏起搏器术后健康教育指导

心脏起搏器术后健康教育指导

心脏起搏器术后健康教育指导
手术简介: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起搏电极导管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等处送至右心室或右心房,并将电极接触心内膜,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适用于需要进行长期心脏起搏的病人。

术后指导:
(1)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手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局部伤口用1kg盐袋压迫6-8小时。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皮下血肿。

(3)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大幅度的转体活动及上臂向上、向后大幅度运动(如举过头动作、梳头等)术后6周内避免抬举超过5kg的重物。

(4)术后避免剧烈咳嗽、便秘。

(5)不要将移动电话放在离起搏器很近的衣袋里。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出院指导及随访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出院指导及随访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出院指导及随访1. 前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一项常见的心脏电生理学手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之一。

此类手术后的患者需要严密的术后随访,以确保其安全和健康。

2. 出院指导2.1 饮食方面出院后的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过量饮酒,尤其是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饮酒可能会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避免大量摄入咖啡因,如咖啡、茶等•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2.2 活动和运动出院后的患者需要适当控制自身活动量,并遵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有规律、适度的运动。

建议在康复期内避免参加过于激烈的运动或高强度体力劳动,如长时间踢球、游泳、慢跑等。

2.3 常规检查出院后的患者与家人需了解,医生将会制定一份详细的随访计划,包括心脏电生理检查、胸片、血常规等常规检查。

为确保术后恢复和效果,患者需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去医院复检,并认真执行检查项目。

2.4 安全注意事项出院后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避免热水、高温环境和较强磁场等对电子器械的刺激•避免过度休息或剧烈运动•如有怀疑或意识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如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3. 随访计划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随访,以确保患者康复和效果。

通常的随访计划如下:•术后第1个月:在终末诊断(DMI)仪表中进行日常历史记录并定期进行一次检查。

•术后第3个月:进行一次门诊随访及一次DMI的检查。

•术后第6个月:进行一次门诊随访及一次DMI检查。

•术后第12个月:进行一次门诊随访及一次DMI检查。

•术后第24个月及以后:进行一次DMI检查,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患者需遵循医生指导,定期对心脏电子器械进行检查和调整,以维持心脏节律稳定,保证生活质量。

4. 结语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此类手术治疗。

出院后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术后的饮食、运动、安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并按照医生的随访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随访。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永久起搏器是一种治疗心脏节律异常的医疗设备,它通过对心脏进行持续的电刺激来帮助心脏维持正常节律。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是一种手术,需要严格的术后护理,以确保患者术后康复良好。

本文将介绍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的相关知识。

1. 术后观察和监测术后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或者普通病房内接受观察和监测。

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心率、心律等指标。

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心脏穿孔等。

2. 术后休息术后患者需要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者翻身。

术后2~4周内,患者需要保持患肢关节部位固定,尽量避免弯曲和举重。

3. 术后饮食术后48小时内直到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患者需要暂时禁食,只能喝水或者用吸管喝流食。

恢复饮食后,应严格按照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进食。

4. 术后创口护理术后创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以确保干净、干燥、无菌。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创口愈合情况,防止感染和创口裂开。

5. 术后药物管理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用药,定期进行药物管理。

永久起搏器需要连续供电,患者需要定期更换电池。

6. 术后定期检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检查,以监测永久起搏器的性能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医生会定期调整永久起搏器的参数以保证其最佳效果。

在进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注重细节,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出现并发症和其他问题。

患者本人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管理。

总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是一个复杂和关键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以确保术后恢复良好。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健康指导;护理随着人工心脏起搏技术的迅速发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已成为抢救和治疗危及生命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措施,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旨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手术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科自2015 年1 月至2017 年4 月共安装永久起搏器32 例,均获成功,无一例并发症,现将健康指导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行永久起搏器病人共32例,男22 例,女10例;年龄65-89 岁;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 例,病态窦房结10 例,因起搏器使用年限到期更换10 例。

2 术后护理2.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病情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常规监测72h,告知患者监护的目的及应注意事项,如有不适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严密观察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并每日描记全导联心电图1 次,病情变化时随时描记心电图变化,注意观察是否是有效起搏心率,以便及早发现电极移位,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胸闷胸痛等不适,早期发现并发症[1],出现后及时处理。

2.2 切口护理告诉患者为防止切口出血、渗血,局部沙袋压迫6 h,如切口处出现疼痛、肿胀、发热等不适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切口处敷料要定期更换,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为防止伤口感染常规应用抗生素5—7 d。

[1]2.3 体位及活动指导术后卧床2—3 d,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避免右侧卧位,由于起搏电极在心房或右室心尖部,向右侧翻身易导致电级浮动或脱离心尖部而影响起搏功能,左肩关节制动,避免抬高左上肢,伸拉手臂,以防电极脱落。

患者咳嗽时要用右手按压伤口处,为缓解卧床时间长而引起腰背酸痛,皮肤受压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可协助患者做下肢屈伸锻炼.3 d后开始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逐渐抬高上肢,以防局部肌肉僵硬而影响肢体功能。

[2]。

2.4 饮食及排便等生活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的低脂饮食,确保病人术后获得充分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使伤口早日愈合。

永久起搏器的健康指导

永久起搏器的健康指导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健康指导1、告诉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

2、教会病人自己数脉搏,每天在静息情况下计数脉搏次数1-2次,与医师告知的脉搏比较,如出现脉搏明显过快、过慢(低于起搏频率5次/分以上)或有头晕、疲乏、晕厥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3、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避免做过度用力或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物等,避免影响起搏器功能。

衣服不可过紧,女性勿用过紧胸罩,避免使用挂肩背包。

4、不可靠近的设备或场所工业用电磁感应炉、天线、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限制区域、大型电机、高压设备强磁场发生的地方、电锯、除草机、床垫式或枕式磁疗仪、高压电力传输线、发电厂的限制区域、电弧焊接设备、工业磁铁。

5、需要注意的设备或场所正在修理的汽车引擎(发动状态下)、电子防盗装置、电子安检系统、汽油动力工具、业余无线电天线、家用电磁感应炉。

请不要使用在身上通电的仪器及产生强磁场的器械,如电浴盆、电针灸治疗、肩膀酸痛治疗仪、高频治疗仪、医用电治疗仪、磁力按摩仪等。

6、有影响的机器设备或治疗方法磁共振诊断仪、电手术刀、除颤仪、透热疗法治疗、放疗、射线装置、冲击波碎石仪、经皮电神经刺激。

7、需注意的机器设备或治理方法超声检查及治疗、人工呼吸机及呼吸频率检测仪器。

8、使用移动电话将电话与起搏器部位保持一定距离(22CM以上),建议用未装起搏器一侧的耳朵接听移动电话。

9、使用家用电器需注意直接与身体接触向外出强电磁波的电器应避免使用。

例如电磁灶、低高频治疗仪等,不要使用或靠近。

10、驾驶车辆没有特别的限制。

但不要靠近发动机,更不要打开汽车引擎盖修理发动机。

11、旅行乘飞机时向航空公司有关人员出示安装起搏器的证明或起搏器植入卡。

12、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种电器。

13、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注明起搏类型、品牌、有关参数、安置日期等,处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14、定期随访,测试起搏器功能。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建议建议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建议建议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建议建议1.保护术后伤口:术后患者应保持伤口干燥,避免进水,同时避免碰撞或摩擦。

定期检查伤口,如有发红、肿胀、疼痛或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避免抬重和剧烈活动:术后患者需要避免抬重和剧烈活动,以免对起搏器造成过度拉扯或碰撞。

建议避免举重、搬运重物或从事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舞等。

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适当进行。

3.定期体检: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起搏器功能检查等。

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复诊计划,及时监测起搏器的功能是否正常。

4.照顾伤口:术后患者应定期清洗伤口,避免感染。

洗澡时可以将伤口包裹好,避免进水。

在使用洗涤剂时,应避免直接接触伤口,以免引起刺激。

5.遵循医嘱: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不要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

同时,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等不良饮食习惯。

6.注意安全:术后患者应特别注意安全,避免发生跌倒或其他意外伤害。

在走动时需要小心,避免仓促行走或脚步不稳。

如果发生跌倒或碰撞,应及时就医。

7.监测心率和节律:术后患者应自觉监测自己的心率和节律,在起搏器正常工作下,心率应保持在医生规定的范围内。

如果感觉心率异常、胸闷、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8.注意电磁干扰:术后患者要注意避免电磁干扰,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磁场、高温或放射线等环境中。

避免靠近大功率电子设备和手机,以免对起搏器产生干扰。

9.保持心理健康:10.定期更换电池:起搏器电池寿命有限,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更换电池。

在电池电量低于警戒线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更换。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应到医院诊查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术后教会患者自探脉搏如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15分钟后监测脉搏应该坚持尤其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一般来说每日正确探测脉搏连续周以上每日脉搏比以前慢了7次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二十八病区确探测脉搏连续一周以上每日脉搏比以前慢了7次或以上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二十八病区
肢体功能障碍
由于术后患者对起搏器不习惯,或是切口处疼痛的 原因,使患者过度约束肢体活动,长此以往,引起 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韧带粘连,影响正常的
肢体功能。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二十八病区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健康指导
术后24h内绝对 卧床,禁止翻身。
术后教会患者 自探脉搏。
肢体功能障碍
复旦大学附属闵Leabharlann 区中心医院二十八病区心律失常
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在早期。 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
能不同等原因。其中,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
界电磁场干扰时也会引起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
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二十八病区
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
心功能减退
安置起搏器虽然解决了患者心脏传导上的问题, 但它毕竟不同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心脏兴奋收 缩,因而会导致心功能减退。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二十八病区
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
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可 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减少,血压降低,脉 搏减弱,患者出现心慌、血管搏动、头胀、头昏 等症状。
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 24小时内尤易发生。 可由于右心室过大、 电极在心腔内张力过 大或突然活动牵拉及 体位改变。移位后可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健康指导;护理随着人工心脏起搏技术的迅速发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已成为抢救和治疗危及生命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措施,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旨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手术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科自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4 月共安装永久起搏器 32 例,均获成功,无一例并发症,现将健康指导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行永久起搏器病人共 32例,男 22 例,女10例;年龄 65-89 岁;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2 例,病态窦房结 10 例,因起搏器使用年限到期更换10 例。

2 术后护理2.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病情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常规监测 72h,告知患者监护的目的及应注意事项,如有不适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严密观察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并每日描记全导联心电图 1 次,病情变化时随时描记心电图变化,注意观察是否是有效起搏心率,以便及早发现电极移位,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胸闷胸痛等不适,早期发现并发症[1],出现后及时处理。

2.2 切口护理告诉患者为防止切口出血、渗血,局部沙袋压迫6 h,如切口处出现疼痛、肿胀、发热等不适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切口处敷料要定期更换,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为防止伤口感染常规应用抗生素5—7 d。

[1]2.3 体位及活动指导术后卧床2—3 d,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避免右侧卧位,由于起搏电极在心房或右室心尖部,向右侧翻身易导致电级浮动或脱离心尖部而影响起搏功能,左肩关节制动,避免抬高左上肢,伸拉手臂,以防电极脱落。

患者咳嗽时要用右手按压伤口处,为缓解卧床时间长而引起腰背酸痛,皮肤受压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可协助患者做下肢屈伸锻炼.3 d后开始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逐渐抬高上肢,以防局部肌肉僵硬而影响肢体功能。

[2]。

2.4 饮食及排便等生活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的低脂饮食,确保病人术后获得充分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使伤口早日愈合。

(完整word版)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出院指导

(完整word版)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出院指导

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出院指导
1、坚持原发病治疗,告知患者起搏器只是治疗心动过缓,而其他
心脏疾病的药物应按时按量服用;
2、告知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频率每分钟不少于60
次,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出现脉搏明显加快、减慢(低于起搏
器频率5次/分以上)或有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时及时就医;
3、术后3个月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避免右侧卧位;
4、装有起搏器一侧的上肢应避免过度用力或作幅度较大的动作,
如打网球、举重物(>2.5Kg)等,勿剧烈甩手,勿过度抬高
和外展,防止电极脱位;
5、装有起搏器局部皮肤应保持清洁,沐浴时局部禁止用力揉搓,
避免撞击,皮肤瘙痒时勿绕抓,应穿棉质、柔软的内衣,衣服
不可过紧,宜开衫,先穿术侧肢体,再穿健肢,脱衣服时先脱
键肢,再脱术侧肢体;
6、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如核磁、电灼设备、变电站、安保系统,
避免局部透光理疗、电除颤,但一般的家电如电脑、电视等只
要正确接地,不影响起搏器功能,如接触过程中自觉心率改变,应离开1.8-3m,接手机应在安装起搏器的另一侧;
7、妥善保管起搏器卡,外出时随时携带;
8、定期随访,测试起搏器功能,出院后1-3个月随访一次,情况
稳定后每半年随访一次,电池寿命8-10年,电池消耗会使起搏
器频率减慢,此时应缩短随访时间,电池耗尽前及时更换;
9、指导进优质蛋白、低脂肪饮食,适量进食,避免过饱,多吃蔬
菜、水果,避免便秘,戒烟,防止酗酒;
10、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发怒、急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心内科。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健康指导[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要点。

[方法]对37例安装永久性起搏器的病人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预防切口渗血感染,观察起搏功能与感知功能,进行健康指导。

[结果]37例病人的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缜密的术后护理、适当的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健康指导人工心脏起搏器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脏,使之兴奋,从而替代正常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1]。

随着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发展,不但越来越多的缓慢心律失常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拯救了许多生命。

我科自1月—3月共安装永久性起搏器37例,均获成功,无一例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行永久性起搏器术病人共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41岁~76岁;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因起搏器使用年限到期需更换2例。

2 术后护理2.1 心电监测术后入ccu病房常规监测72 h,严密观察起搏心电图,观察起搏感知和起搏功能,并每日描记全导联心电图1次,注意观察是否是有效起搏心律,以便尽早发现电极移位,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和胸痛等不适,早期发现并发症,以便及时处理。

2.2 切口护理术后用砂袋压迫切口6 h~8 h,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有无血肿,及时更换切口敷料。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 d~7 d,连续测量体温3 d,每日4次,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和有无感染现象,一般术后7 d~9 d拆线。

2.3 体位及活动术后24 h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动作应轻柔,以免电极移位,72 h后方可下床轻微活动,指导病人适当进行上肢及肩关节的前后活动。

2.4 饮食及排便的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的低脂饮食,使病人术后能得到充分营养,防止便秘。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教育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教育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教育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现代医学技术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但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普及,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重点介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健康教育问题,包括注意事项、日常保养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一、注意事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需要患者特别注意的事项如下:1、创口和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出现感染。

2、术后一周内需要保持平卧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扭曲伤害植入部位。

3、术后一个月内需要避免浸泡在水中进行洗澡和游泳。

4、术后两个月内禁止使用电磁波产生的设备,如手机、微波炉等,以避免对永久起搏器的干扰。

5、对于体重、药物的使用等生活方面的调整,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

以上注意事项有助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创口恢复,保证器件长期有效运行。

二、日常保养日常的保养对于永久起搏器的长期使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日常保养的建议:1、避免突然弯曲或扭曲手臂,以免过度拉伸造成永久起搏器脱落或移动。

2、避免使用手持式钻机等高压电器,以免过度刺激永久起搏器,影响器件使用寿命。

3、避免滤波阻塞,保持血管通畅。

保持良好的心率水平和心律的稳定。

定期复查心电图,进行调整和管理。

4、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器件正常使用寿命。

三、生活方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1、睡眠时需要平卧,保证睡眠质量。

2、饮食方面应注意低脂、低盐、低糖,以预防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生。

3、尽量保持精神状态舒适,避免心理压力过大。

4、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调整药物,保持身体健康。

总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重要的医疗手段,但患者在术后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通过注意事项、日常保养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可以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有效的支持。

因此,患者应该积极参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保证器件的长期有效使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风险。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永久起搏器已成为心脏病治疗的一项重要医疗手段。

永久起搏器的安置需要一定的手术操作,在手术后,对于患者来说,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的护理措施。

1. 术后休息与疼痛控制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是一项小手术,但仍需要患者休息一段时间以促进伤口愈合。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

同时,有必要积极采取控制疼痛的措施,例如使用止痛药。

2. 术后伤口护理术后的伤口需要定期清洁和更换敷料。

清洁时应采用无菌方法,避免接触不洁物。

伤口处应定时更换敷料,以保持其干燥和干净。

患者需要注意伤口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就医。

3. 术后生活方式调整永久起搏器安置后,患者需要注意一些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如避免使用磁场强度较高的电器设备,避免接受强烈的电磁辐射。

同时,患者需要减轻体重并避免剧烈运动,以保证起搏器的长期有效性。

4. 术后起搏器功能监测永久起搏器安置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起搏器功能的检测。

检测结果将有助于医生了解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维护。

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测,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就医。

5. 术后心理疏导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等。

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患者可以寻找亲友等途径获得支持和鼓励,并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和治疗,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病情控制。

总之,在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疼痛控制、伤口护理、生活方式调整、起搏器功能监测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才能保障起搏器长期有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是对于接受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提供的医学指导和护理服务。

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心脏病的医疗器械之一,它通过接电线和心脏连接,为心脏提供电刺激以达到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效果。

在进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健康指导,保证起搏器的功能和患者的健康。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1. 患者起搏器植入后需保持休息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时间和休息状态,以便身体逐渐恢复到健康状态。

减少运动、不要大力咳嗽、深呼吸来达到保护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2. 做好伤口护理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伤口护理。

要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清洗伤口时给起搏器带来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影响起搏器的功能。

3. 避免磁性和无线电波干扰起搏器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器械,使用起搏器的患者需要避免磁性干扰和无线电波干扰。

患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4. 定期复诊和调整起搏器术后患者需要参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去医院复诊,以便医生对患者的起搏器进行调试和调整,以保证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健康状态。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健康指导1. 健康饮食为增强心脏功能和预防心脏病加重,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健康饮食。

低盐饮食和低脂饮食是恢复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适量锻炼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需要适当的运动,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制定。

例如,适当的步行锻炼可以增强心脏功能。

3. 定期检测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测,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健康状态。

患者可以使用各种健康检测仪器,例如心电图机和血压计等。

4. 患者需了解起搏器的基础知识患者需要了解起搏器的基础知识,例如起搏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这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起搏器的使用方法。

结语本文介绍了永久性起搏器术后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包括患者需要注意的休息、伤口护理、干扰因素、定期复诊和调整、饮食、锻炼、定期检测以及起搏器的基础知识等方面。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肢体活动指导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肢体活动指导

永久起搏器植⼊术后患者肢体活动指导
永久起搏器植⼊术后患者肢体活动指导
★患者术后平卧12⼩时,12⼩时后可将床头摇起30度⾄24⼩时,⼆⼗四⼩时可下床活动。

★术后健侧上肢及双下肢(如⽆伤⼝)即可活动。

★术侧上肢制动2⼩时,2⼩时后可适当活动腕关节及肘关节。

★24⼩时后病⼈可⽤术侧上肢进餐。

★48⼩时候可⼩范围活动术侧肩关节,之后范围逐渐增加。

★72⼩时后术侧肢体可抬⾼45度,以后逐渐增加。

★1周后可⽤术侧梳头。

★2周后可⽤术侧的⼿摸到对侧的⽿朵。

★6周内不能游泳、打⾼尔夫球、⽹球等。

不能提5公⽄以上的重物。

★6周后可进⾏正常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

★起搏器植⼊后避免剧烈震动的运动,如骑马,颇能碰碰车等。

★进⾏接触性运动(篮球、⾜球等)时应注意,有可能危及起搏器及电极。

★在进⾏重复性上半⾝运动如举重,或任何激烈运动之前,请咨询医⽣。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课件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课件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
4
出院指导
• 心理护理 患者关心起搏器的性能及对生活 质量 的影响,应向患者说明起搏器的能量是电池输送 的,电池不会突然耗竭,同时在其出院时起搏阈 已趋于稳定。安排患者已植入起搏器着进行交流, 使之在康复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保持乐观 的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
5
2. 患者应远离有高压电的设备,如微波炉、遥控器,如自觉心率改变, 应离开1.8へ3m,一般起搏器会恢复正常工作。
3. 教导患者必须按时按剂服药。 4. 术后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时不要过度抬高或外展术肢;
避免重体力劳动,6月内不抬举大于2.5 kg的重物。 5. 教会患者如感呼吸困难、头昏眼花、短暂昏厥、无原因疲倦、胸闷、
• 复诊指导 嘱患者术后每周门诊复查1次, 以后根据病情1-2个 月复查一次。指导患者自测脉率,早晚各一次,若比原心率减少 六次以上或感到胸闷头晕黑朦及其他不适时,立即到医院就诊。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
6
日常生活指导
1. 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质地过硬的内衣避免对伤口或心脏起搏器造成 压迫。起博器置入处避免撞击,洗澡时勿用力揉搓胸部。
2. 医院内多种诊断和治疗仪器都可能对起搏器功能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如CT、核磁共振、碎石震波、手术电刀、透热理疗,因此,置入起搏器 患者应禁止以上检查和治疗。
3. 雷达、高压电场、移动电话对起搏器均有影响,因此安装起搏器者应避 免接近此类设备。
4. 定期到医院查心电图和起搏器的功能。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
永久起搏器术后指导
12
胸痛应立即就诊。 6. 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发怒、急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7. 在饮食上注意增加营养,多吃蔬菜、水果,避免便秘,同时应适量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教育处方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教育处方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教育处方
尊敬的___(女士/先生):
为了帮助您早日恢复健康,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积极配合。

1. 饮食基本不受影响,忌烟、酒,勿饱餐。

2. 术后早期可慢慢活动上肢,逐渐增加,拆线后可将手臂逐渐高举过头,以能触到对侧耳
垂为好,避免剧烈运动、用力过度或幅度过大的动作,避免电极脱位、断裂等动作。

以后可增加活动量如散步、远足、钓鱼、爬楼梯等,以不过度疲劳为宜。

3. 不做核磁共振检查,避免高压电场、强磁场、电视台发射站场所,家用电器一般不受影
响。

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种电器。

移动电话干扰很小,推荐将移动电话放置在远离起搏器至少15cm的口袋内,拨打或接听时采用对侧。

洗澡时勿用力揉搓埋藏起搏器及导管处的皮肤,自行检查该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或出血现象。

4. 随身携带本人信息卡及起搏器卡,以便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5. 每天至少早、晚各数脉搏一次,若比原起搏器心率少于10%,或感胸闷、头晕及其它不
适则应立即就医。

6. 定期复诊。

一般术后一个月内必须进行复诊,3个月左右测试起搏器的功能情况,如情
况正常,每半年复诊一次。

起搏器接近更换时间时,增加复诊次数。

祝您早日康复!
护士。

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

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

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
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尖端医疗技术,在老年患者中极具应用价值。

经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后,老年患者可以监测自身心脏状态,以便及时了解心脏节律,促进及时治疗。

虽说经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可以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但其长期有效的意义更大,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为了让老年患者更好地掌握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方法,以获得较佳治疗效果,提供以下几点健康教育:
一是正确使用和维护起搏器,确保它有良好的性能,避免可能导致脱颖而出的意外。

二是注意不要随意接触强磁场,避免使用放射线和电磁辐射,尤其是磁共振检测设备。

三是经常做形体检查,以观察起搏器的节律,促进获得较佳治疗效果。

四是定期在医院检查,以检查起搏器的功能,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五是注意起搏器植入后可能导致的改变,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此外,老年患者也应当多运动,注意饮食,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长久保持心脏健康。

起搏器植入后健康教育

起搏器植入后健康教育
演讲人
01.
起搏器植入后的注意事项
02.
03.
目录
起搏器植入后的生活调整
起搏器植入后的定期检查
术后护理
定期复查,监测起搏器功能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02
定期更换纱布,保持伤口透气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紧张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起搏器移位
饮食建议
2
1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检查频率
术后1个月内:每周一次
01
术后3个月内:每2周一次
02
术后6个月内:每月一次
03
术后1年内:每3个月一次
04
术后2年内:每6个月一次
05
术后3年内:每年一次
06
术后3年以上: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检查
07
异常情况处理
起搏器电池电量不足:及时到医院更换电池
01
起搏器故障:及时到医院检查并修复
02
05
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寻求医生建议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学会放松,避免焦虑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愉悦
加强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寻求支持和理解
01
02
03
04
05
作息规律
0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
02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遵循医生建议,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食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鱼、豆腐等
保持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
【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健康指导;护理
随着人工心脏起搏技术的迅速发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已成为抢救和治疗危及生命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措施,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旨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手术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科自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4 月共安装永久起搏器 32 例,均获成功,无一例并发症,现将健康指导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行永久起搏器病人共 32例,男 2
2 例,女10例;年龄 65-89 岁;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2 例,病态窦房结 10 例,因起搏器使用年限到期更换10 例。

2 术后护理
2.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病情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常规监测 72h,告知患者监护的目的及应注意事项,如有不适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严密观察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并每日描记全导联心电图 1 次,病情变化时随时描记心电图变化,注意观察是否是有效起搏心率,以便及早发现电极移位,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胸闷胸痛等不适,早期发现并发症
[1],出现后及时处理。

2.2 切口护理告诉患者为防止切口出血、渗血,局部沙袋压迫6 h,如切口处出现疼痛、肿胀、发热等不适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切口处敷料要定期更换,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为防止伤口感染常规应用抗生素5—7 d。

[1]
2.3 体位及活动指导术后卧床2—3 d,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避免右侧卧位,由于起搏电极在心房或右室心尖部,向右侧翻身易导致电级浮动或脱离心尖部而影响起搏功能,左肩关节制动,避免抬高左上肢,伸拉手臂,以防电极脱落。

患者咳嗽时要用右手按压伤口处,为缓解卧床时间长而引起腰背酸痛,皮肤受压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可协助患者做下肢屈伸锻炼.3 d后开始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逐渐抬高上肢,以防局部肌肉僵硬而影响肢体功能。

[2]。

2.4 饮食及排便等生活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的低脂饮食,确保病人术后获得充分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使伤口早日愈合。

防止便秘,日常大便干燥的病人可适当给予缓泻剂。

指导患者不宜饮浓茶、咖啡,戒烟限酒。

安装起搏器的半年内要特别注意睡眠姿势,应选择仰卧位或左侧卧位,严禁右侧卧位,手术侧活动幅度不宜过大,不宜提重物,以免电极脱位。

若因大幅度伸展术侧肢体穿脱衣服后出现胸闷不适时,应立即就医检查。

3 健康指导[3]
3.1 重视术后回访积极宣传随诊的必要性,增强患者随诊意识,病人应遵医嘱按时随访,随访时间具体为术后 1 个月、2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每次起搏器程控,调整起搏器工作参数,给予病人随访卡,具体写明门诊日期,节假日顺延下一周,告知门诊联系电话。

一般术后 1 个月内应每周复查心电图 2 次,以后 3 个月复查心电图 1 次,可通过心电图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

术后 1 个月内需监测阈值是否正常,每年拍片 1 次,观察电极有无移位。

术后 2 个月至 1 年内 1-2 个月随诊 1 次,以后每 3 个月随诊 1 次。

待接近安装起搏器限定年限时,缩短随诊时间每周 1 次。

若不病人自觉心悸、胸闷、黑蒙、不停打嗝等现象,应立即就医。

3.2 自查监测心率每日 2 次,每次至少 3 分钟,于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 15min 后,求其平均值做记录,若脉搏少于 60 次/分,或每分钟少于阈值心率 5 次即为异常。

一般来
说,每日正确探测脉搏,连续 1 周以上,每日脉搏比以前慢了 7 次或以上,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3.3 日常生活活动术后 1 个月避免术侧上肢过度外展、上举,如做剧烈扩胸运动、引体向上、突然牵拉活动或患侧肢体重复甩手运动,以防导管移位或电极脱离,患侧勿抬起超过 10kg 的重物,适当活动术侧上肢,进行体育锻炼,以散步为主,每日 1-2 次,以不感心悸、胸闷为宜,避免过度劳累、情绪剧烈波动等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

术后半年内最好选择仰卧位睡觉。

3.4 注意保持起搏器埋植处皮肤清洁干燥,不穿过紧的内衣,并避免受到撞击。

洗澡时勿用力揉搓,以防起搏器频率加快,尤其是身体消瘦者。

3.5 加强心理疏导个别手术患者自觉安装部位有异物感,并有乏力、食欲减退、心悸等症状,甚至担心起搏器随时可以发生故障而出现心脏问题,此时应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起搏器能量是电池输送的,电池内的电量不可能突然用完,它只会慢慢消耗掉。

因此即使电力不足,起搏器也会慢慢停止工作,患者的心率逐渐减慢,不至于突发停搏。

通过自测心率,会掌握心脏起搏器的运行情况,不必过度担忧。

3.6 防止社会环境对起搏器的影响医院内各种医疗仪器都有可能对起搏器功能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若不慎重,可造成严重后果,如核磁共振、手术电刀、直线加速器、碎石震波、理疗等,因此为了保证起搏器的功能,应禁止接触强磁仪器设备,严禁进入高压区,不应接触核磁共振、微波炉等强仪器设备,禁止做热透疗法、电针灸刺激、电按摩器、电吹风、牙科电钻等,防止引起脉冲停止。

一般家用的电器不受限制,手机应在对侧手臂接听,不能放在同侧上衣口袋里。

4出院指导
4.1出院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极的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1个月内应避免参加激烈活动、大幅度转体运动、剧烈咳嗽、深呼吸,上臂不宜做用力上举的动作,以利于电极在心膜内壁的嵌顿、粘连和固定,1个月后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但应避免抬过重物品或剧烈重复甩手等动作。

4.2 随身携带个人疾病资料要求患者随身携带记录有患者姓名、年龄、住址、单位、起搏器安装日期、起搏器型号及有关各种参数的卡片,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在就医或乘飞机时应将此卡展示给医务人员或检查人员。

4.3日常生话注意事项_日常生活多食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索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禁烟、酒。

洗澡时勿用力揉搓埋置起搏器和导管处的皮肤,局部避免挤压和碰撞。

4.4定期复诊出院后3个月内复诊,测试起搏器功能,情况稳定后可1次/半年。

5小结通过健康指导,使患者在掌握起搏器知识方面、心理状态的调整、术后的恢复及出院后自我护理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健康指导的目的,促进了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胡请娜,朱燕双,郑文玲.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572— 1573.
[2]卢才义.临床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54
[3]陈美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2-113.
[4]文晓霞.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4641-4642. [
5]牛喜娟.永久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J].北方医学, 2012,8(11):105.
(专业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