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通论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起被视为解放区小说的主要收获。
2.北岛《古寺》一诗中的“石碑”意象象征着历史。
3.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许多文学史家们热衷于用“启蒙”一词来描述20世纪百年的中国文学。
4.(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由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
5.(丁西林)的剧本在戏剧结构上通常采用“三元结构”的模式。
6.1897年,严复、夏曾佑在《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文中提出,应该利用(小说)来启发国民的觉悟。
7.(新写实)小说对“典型化”理论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
8.长篇小说《家》在发表时题为《激流》。
9.“政治小说”的概念是康有为提出的。
10.“新辞赋体”又称“郭小川体”。
11.“新中国文学”实际上是“解放区文学”的继续和发展,而“解放区文学”则是(战争)
的直接产物。
12.真正代表40年代话剧艺术水平的作品,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曹禺的《北京人》和(夏衍)的《法西斯细菌》。
13.描写了“失败的资本家、失恋的大学生、失业的政府职员、失宠的交际花、失神的学者”(新感觉)派小说是《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14.余华从先锋向世俗的妥协,一般认为始于《在细雨中呼喊》。
15.《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16.寻根小说的重要特征是审丑,韩少功在《爸爸爸》中塑造的(丙崽)形象,就是这样一个丑类。
17.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笔名发表了当时评论张爱玲的最重要的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
18.(七月)诗派是40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19.(叶辛)的小说《磋跄岁月》着力于表现下乡知青的真实心理与苦难处境,从而对知青运动作出了否定。
20.围绕着(张天翼
)的小说《华威先生》,发生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场文学论争:关于“暴露与讽刺”的论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中“黄金时代”指的是(C )。
A.五四时代
B.80年代
C.文革时代
D.90年代
2.王安忆最崇拜的外国作家是(A )。
A.托尔斯泰
B.海明威
C.马尔克斯
D.福克纳
3.四铭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C )。
A.《风波》
B.《祝福》
C.《肥皂》
D.《离婚》
4.20世纪30年代文坛最大的文艺斗争出现在左联内部,是围绕“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展开的(C )。
A.“革命文学”论争
B.“整理国故”之争
C.“文艺自由论辩”
D.“问题与主义”之争
5.《沉香屑第一炉香》的主角是(D )。
A.白流苏
B.郑川嫦
C.王娇蕊
D.葛薇龙
6.与闻一多的《死水》可谓异曲同工的当代诗歌是(B )。
A.《结结巴巴》
B.《车过黄河》
C.《独白》
D.《帕斯捷尔纳克》
7.被称为“战士和诗人”的诗人是(A )。
A.郭小川
B.贺敬之
C.闻捷
D.邵燕祥
8.曹禺一生共写下了剧本(A )。
A.14部
B.15部
C.16部
D.17部
9.以下属于“朦胧诗派”的诗人是(C )。
A.廖亦武
B.韩东
C.王小妮
D.欧阳江河
10.《鸡鸭名家》塑造了养鸡鸭的能手(C )
A.余老五和朱自冶
B.朱自冶和溪鳗
C.余老五和陆长庚
D.苏七块和陆鸭
电大《中国文学通论(2)》试题及答案2005年1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 鲁迅”这个名字几乎就是“杂文”的代名词。
2.丰子恺的童真散文,与(冰心)不同,与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妙。
3.在小说《伤逝》中,鲁迅不厌其烦地用了“新的生路”一词达12次之多。
4.“落华生”是作家(许地山)的笔名。
5.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
6.《尝试集》诗集取名,是反陆游诗句“尝试成功自古无”,取“自古成功在尝试”之意。
7.现代派诗歌的真正崛起,是在1929年(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出版之后。
8.曾与梅兰芳齐名,有“北欧南梅”美誉的戏剧家是(欧阳予倩)
9.《原野》中“仇虎逃入森林中,在焦母不舍的追杀中,终于精神崩溃”,与(洪深)的《赵阎王》中“赵大在森林里乱窜,精神发生错乱”这一情节,同是模仿美国表现主义剧作家奥尼尔的名剧《琼斯王》。
10.(郁达夫)的名文《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是给后来成为著名小说家的沈从文的回信。
11.茅盾的《子夜》原题为《夕阳》。
12.《寒夜》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小说创作的后期代表作。
13.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写实型”和以(孙犁)为代表的“抒情型”,在50年代形成了两大小说流派,即“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
14.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老舍)的最后一部小说。
15.如果说80年代是诗歌与小说的年代,那么90年代就是(散文)的年代。
16.小剧场话剧常用的结构方式是(拼贴)。
17.《芙蓉镇》对王秋赦及李国香两个反面形象的塑造,暗示了少数反面人物的人格缺陷和变态心理,成了他们迫害美丽善良又能千的正面人物胡玉音的动机。
18.“从…有我之境‟转向…无我之境”,是评沦家李庆西对(寻根)文学艺术特点的归纳。
19.王安忆最出色的两篇作品《小鲍庄》和《叔叔的故事》都是中篇小说。
20.(历史)迷宫和形式迷宫是先锋小说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企图通过个人历史记忆的残片,抵达非表面化的生存真相,借助形式迷宫指向现实的要害与实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与余华一样主要描写了暴力的苏童小说是(A )。
A.《刺青时代》
B.《虚构》
C.《妇女生活》
D.《园艺》
2.20年代被看作抒情散文代表作家的是(B )。
A.朱自清和郁达夫
B.朱自清和冰心
C.郁达夫和周作人
D.冰心和周作人
3.用秤称日光的重量,这一细节出自小说(D )。
A.《日光流年》
B.《鸟孩诞生》
C.《乡村死亡报告》
D.《年月日》
4.“报章体”的创造者是(C )。
A.章士钊
B.刘师培
C.梁启超
D.章炳麟
5.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作者是(B )。
A.戴望舒
B.何其芳
C.田间
D.艾青
6.最深刻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国民性弱点和病根的认识的小说是(B)
A.《风波》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伤逝》
7.以下哪个是莫言小说中出现的小男孩形象(A )。
A.黑孩
B.鸟孩
C.傻娥
D.傻男
8.被卞之琳称为徐志摩诗歌在形式上最为完美的诗是( A)。
A.《偶然》
B.《海韵》
C.《再别康桥》
D.《雪花的快乐》
9.《黄泥街》、《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的作者是(A )。
A.残雪
B.余华
C.马原
D.苏童
10.用本名“查良铮”和笔名“梁真”翻译出版了十余种外国诗集的诗人是(B )
A.唐湜
B.穆旦
C.冯至
D.艾青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为什么说“五四”小说的基础明显好于散文、诗歌和话剧?
在“前五四文学”中,小说的读者是最为庞大的,影响面也是最为广大的。
(1分)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杂志出现后,才真正形成了启蒙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潮。
(1分)近代文学刊物中的“四大名旦”无一例外全是小说刊物。
据统计,清末明初大约出版了600部新小说,其中90%都是1902年以后创作。
(2分)“章回体”和“林译小说”为“五四”小说打好了基础。
(1分)
2.觉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
一方面,他是在“五四”前就已经成家的地主大少爷,较早地接受了封建正统观念,是一个恭顺的封建阶级的奴仆,因而被克明选为接替他挽救高家命运的人;(2分)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个人幸福被断送,被父亲用“拈阉”的方法,娶来了李瑞珏。
“五四”后,觉新对家庭的腐败和自己的屈辱都产生了不满,形成了矛盾的双重性格:在旧家庭中,他是一个暮气沉沉的少爷;与觉慧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新青年。
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无力找回自我。
(3分)
3.请简单描述从20年代的乡土文学到五六十年代各阶段的农村题材作品,在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20年代以乡土文学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创作,主要表现封建制度下农村中的种种愚昧落后,描写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痛苦,描写他们的野蛮习俗、宗族观念,以及家族械斗。
(1分)30年代以左翼文学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创作,主要表现农村的破产、丰收成灾,以及农民的觉醒和反抗。
(1分)40年代以解放区文学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创作,主要表现农民的武装斗争和已经觉醒的农民青年与封建习俗、封建势力的斗争。
(1分)50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则主要表现农民在获得土地之后,围绕着走集体化的道路过程中的集体主义思想与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的斗争,歌颂新的生活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
(2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郭沫若《女神》的风格,一般认为主要有两种,一为“暴躁凌厉”,一为“优美别致”,分别举例具体说明两种风格的特点。
《天狗》是典型的“暴躁凌厉”风格。
在内容上,通过毁灭自我、创造新我来表现爱国精神,在表现手法上,借助“凶神”天狗来表现主题,把天狗当作是一切旧事物、旧制度的破坏者来赞美和歌颂。
每句诗都以“我”打头,多短句,气势宏伟壮阔,情绪激昂高涨。
(举例略,7分)(2)《日暮的婚筵》是“优美别致”风格的代表。
优美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抒情主人公的情绪上。
这首诗在构思上主要受到德国浪漫诗人海涅《北海》一诗的影响,只是在海涅笔下,美丽的太阳所嫁的海神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老头子”。
这种悲剧结局是狂热中的郭沫若所无法忍受的,因此,他将“枯燥无味的老头子”转换成了姑娘心中“最心爱的情郎”,从而使作品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成为了一首理想主义的浪漫曲。
(6分)若举郭沫若其他诗歌为例亦可。
2.概述《茶馆》的艺术特点,并简单举例说明。
(1)以三幕的构制表现了裕泰茶馆在三个时代的变化,反映出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展现出北京半个多世纪的社会面貌,颇具“史诗”意味。
(3分)(2)作品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没有集中完整的戏剧冲突,只靠地点、人物的集中和内在情绪的统一,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做到了形散神聚。
三幕戏,只是三个生活横断面,优如三幅市井风俗画。
(3分)(3)全剧共70多人,有台词的就有50多人,有名有姓的也有40余人,台词都极富个性,性格鲜明。
作者根据人物在剧中的不同角色,采用
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处理:一是主要人物从始至终;二是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三是特殊人物特殊处理;四是普通人物随来随去。
(举例略,5分)(4)语言具有北京口语的地方色彩,既生动形象,又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对话简短,却包含丰富的内容,三言两语间便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
(2分)
五、作品赏析(25分)
“暴力”主题贯穿了余华的小说创作,请以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为例,概括余华表现了哪些类型的暴力?其表现暴力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暴力形式主要有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
(还包括命运的暴力、自然的暴力等)(举例略,只论述身体暴力与精神暴力亦可,10分)(2)主要目的:挖掘暴力的人性根源与社会根源;以暴力内容体现文学创作的先锋性。
(举例略,10分)
电大《中国文学通论(2)》试题及答案2004年7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朦胧诗)”论争,直接缘于老诗人公刘对顾城几首小诗中流露出来的悲观消沉人生观的担心。
2.在20世纪初,文学是革命家手中最为有力也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和武器,而(革命)则是文学家心中最为迫切也最为崇高的目标和理想。
3.在三种北京人中,(愫芳)和曾瑞贞可以看作从现实北京人走向未来北京人的代表。
4.代表(汪曾祺)小说风格的早期小说是《老鲁》和《鸡鸭名家》。
5.在50年代开始的颂歌潮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三红一创”,包括《红日》、《(红旗谱)》、《红岩》和《创业史》。
6.香港及澳门的文学在1999年回归之前,仍然具有“(孤岛)文学”的性质。
7.新文学第一个专门的诗歌刊物是由(文学研究会)主办的《诗》月刊。
8.《(苍蝇)》一文已经具有了“文抄公体”的雏形。
9.宗璞的《我是谁》借鉴了西方(意识流)小说心理描写的表现手法。
10.小说《(缀网劳蛛)》中的女主人公尚洁说:“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底网。
”
11.战国时代韩国的聂政舍身刺杀相国侠累的故事,被(郭沫若)先后写成同名的诗剧和历史剧《棠棣之花》。
12.1990年代出现了一批情节组装、故事拼贴的戏剧,如(林兆华)导演的《中国孤儿》。
13.《(梵峨嶙与蔷薇)》是田汉发表的第一个剧本。
14.(第三代)诗歌形形色色的特点,基本表现为两个倾向,一是追求反诗,一是追求纯诗。
15.(鸟孩)是作家阎连科塑造的农村拾荒孩子形象。
16.(艾青)与郭沫若、闻一多并称中国新诗史上的三大爱国主义诗人。
17.“京派”与“京味”无关,却与“(乡土)文学”有着重要的血缘联系。
18.白桦的《曙光》标志着新时期(话剧)创作的复苏。
19.(方方)的《祖父在父亲心中》、《行云流水》、《一唱三叹》、《定数》等作品,主要写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困惑。
20.格非叙事上最大的特点是叙述(空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l0分)
1.为先锋小说拉开序幕的作家是( C )。
A.余华B.残雪C.马原D.苏童
2.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数》的作者是( D )。
A.史铁生B.陈村C余秋雨D.王小波
3.主要因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而获得成功的巴金小说是(B )。
A.《家》、叹春》、《秋》B.《憩园》、《寒夜》C.《第四病室》、《寒夜》 D.《冯文淑》、《田惠世》
4.被诗评家张柠称为“词语集中营”的诗是( A )。
A.《0档案》B.《你见过大海》C.《我和我》D.《第三代诗人》
5.“七哥”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D )。
A.《烦恼人生》B.《原始风景》C.《一地鸡毛》 D.《风景》
6.新文学初期最有影响的散文刊物和散文社团是( A )。
A.《语丝》周刊和语丝社B.《创造月刊》及创造社
C.《觉悟》副刊和春雷社D.《太阳月刊》及太阳社
7.“右派”作家创作的反思小说,其反思得出的结论往往是( B )。
A.怀疑人生B.感谢苦难C.责问历史D.谴责人性
8.借鉴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创作了《雷锋之歌》的诗人是( B )。
A.郭小川B.贺敬之C.闻捷D.邵燕祥
9.公开登报宣告退出创造社的作家是( B )。
A.郭沫若B.郁达夫C.成仿吾D.叶灵风
10.描写了“我乐岭”劳改农场的小说是( B )。
A.《叔叔的故事》B.《中国一九五七》C.《一个红卫兵的自白》D.《金草地》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文学革命,同这时期所有的革命运动一样,也是以政治革命为目标的,同时,也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
(2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批判封建思想,而长期以来,封建文学已经成为了封建思想的重要载体,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
要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就必须废除它的载体。
而要彻底废除封建文学,就必须进行文学革命。
(3分)
2.简述沦陷区文学的基本特点。
在沦陷区,除汉奸文学外,因政治色彩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市民文学和消闲文学,市民文学以上海沦陷区的张爱玲小说为代表,主要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上海女性的不幸命运,呈现出既通俗也典雅的特点。
消闲文学以北平沦陷区的周作人散文为代表,主要描写怀旧情绪、日常生活和知识学理,呈现出既清淡又苦涩的复杂特点。
(4分)二是乡土文学,以东北沦陷区的山丁为代表,主要表现东北人民的苦难生活,呈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情绪和地方色彩。
(1分)
3.简单举例说明小说《在细雨中呼喊》表现了哪些暴力?
小说中表现的暴力,不仅仅是肉体的暴力,既有两家为争自留地而械斗,因性冲动而施展性暴力,也有命运无常强加于人的死亡暴力和灾难,如曾祖父造桥失败、一场大火烧毁了“我”的家等等。
(2分)小说更集中表现的是精神暴力,如老师对学生的惩罚,扬言要罚却始终不罚,让受罚者整日处在惶惶不宁中,从而达到了自我精神处罚的目的。
(2分)小说还表现了精神暴力向肉体暴力的转化。
(1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赵树理及其创作在40年代后期获得广泛赞誉,而在50年代以后不断受到各种批评与批判,请分析造成赵树理前后不同遭遇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主观原因:(1)赵树理的创作理想——“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即以文学的通俗方法,宣传和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也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用小说的形式表达老百姓的声音。
(2分)(2)赵树理的创作情况——赵树理作为普通农民的代言人,总是能够相当尖锐地揭示出基层农村的斗争状况和普通农民的心理愿望。
(2分)(3)40年代后期,赵树理的创作基本符合自己的理想,同时也符合时代的需要,紧密配合了当时的实际工作,因而获得了广泛赞誉。
50年代后,时代在变,而赵树理的创作思想却几乎没变,仍然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农民说话。
特别是他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使得他总是“右倾”,一再受到批判。
(4分)(4)即使赵树理意识到了自己与时代的差距,努力加入“时代的大合唱”,也想写歌颂农村新生事物的作品,但他又不肯违背生活的真实,将歌颂也写成了揭露和批判,特别是对农村中的坏干部的批判。
(2分)
客观原因:50年代的新中国继承了自1937年后的战争文化规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文学被完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赵树理显然不适应只许歌颂不许揭露的文学环境。
(3分)
2.举例说明北岛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基本特征。
(1)北岛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总体上具有“战士”的特点,即是非分明,善恶对峙,二元对立。
北岛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英雄主义格调,就是“战士”形象的具体表现。
(举例略,6分)(2)北岛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还具有“凡人”的特点。
如果说战士的一面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那么凡人这一面就是正常人性与生活的细语。
(举例略,3分)(3)在那个极端压抑的年代,正常的人性与日常生活被各种各样的禁忌与戒律扭曲,诗人的呼喊无疑是充满人性的,而“我”的人性化使战士形象也不再冷若冰霜,或者可以说,战士的战斗,正是为了让自己和人们都能获得正常生活的权利。
但这份权利的获得,与战胜黑暗同样艰难。
充满人性的细语,在那样的年代不可能优雅或个性起来,终不免又回到战士的呐喊——“我不得不和历史作战”。
(4分)
五、作品赏析[25分)
举例说明你如何理解阿Q的革命,并说明阿Q革命与“阿Q精神”的关系。
1、阿Q的革命:(1)阿Q的革命,是其性格复杂性的表现,也是其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民从愚昧走向觉醒的开始。
(3分)(2)阿Q的革命只是“自发革命”,只是一种想拿点东西式的革命,改朝换代式的革命。
(3分)
2、阿Q革命与“阿Q精神”的关系:(1)阿Q的革命,是“阿Q精神”即国民性缺陷和弊端在社会动荡时期的种种变化的具体表现,鲁迅意在说明,国民性不变,中国就无真正的革命。
因此,在社会动荡时期,阿Q精神不仅在表现阿Q身上,也表现在其他“革命者”身上。
(举例略,8分)(2)阿Q性格中的革命要求与他的“精神胜利法”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举例略,6分)
电大《中国文学通论(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新剧的话剧体制,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2.《灭亡》中的杜大心是“恨”的化身,而李淑静是“爱”的化身。
3.以“淦女士”的笔名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小说的作家是冯沅君。
4.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分期,以前,人们习惯于按照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征将其分割为三个时期。
5.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总的大背景是“文革”。
6.曾与梅兰芳齐名,有“北欧南梅”美誉的戏剧家是欧阳予倩。
7.就爱情诗而言,郭沫若热烈,汪静之纯情,徐志摩欢乐,闻一多执著,李金发则充满异国情调。
8.《红岩》中的徐鹏飞、《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红日》中的张灵甫,是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最有影响的三个反面人物形象。
9.1937年8月,《文学》、《文丛》、《中流》和《译文》四家上海著名的文学刊物合并为《呐喊》。
10.“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是“文协”提出的。
11.《叔叔的故事》和《中国一九五七》是两部个人化的理性而深刻的反思小说。
12.在马原的小说里,回到文学本身,主要意味着回到叙事形式。
13.《乡村死亡报告》是作家阎连科的作品。
14.小说《河边的错误》是余华对侦探小说的戏仿。
15.代表汪曾祺小说风格的早期小说是《老鲁》和《鸡鸭名家》。
16.王秋赦和李国香是《芙蓉镇》中的两个反面形象。
17.余华早期作品大多受卡夫卡影响。
18.纯诗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和文艺理论家瓦莱利提出的概念。
19.“伤痕文学”主要把人放在政治层面来思考,“反思文学”更注重对人的社会性与自然属性的思考,如对“人性”、“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力量”等命题的思考。
20.孙光明为救村里一个八岁的男孩而死,这一细节出自小说《在细雨中呼喊》。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中篇小说《短裤党》的作者是( B )
A.胡也频B.蒋光慈C.张天翼D.应修人
2.“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作者是(D)
A.朱自清和郁达夫B.俞平伯和郁达夫C.郁达夫和徐志摩D.朱自清和俞平伯
3.描写了浙东一带流行的古老民俗“冥婚”的作品是(B)
A.《出嫁的前夜》B.《菊英的出嫁》C.《拜堂》D.《赌徒吉顺》
4.张爱玲的散文处女作是(A)
A.《天才梦》B.《谈女人》C.《更衣记》D.《自己的文章》
5.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发表在(C)
A.《呼吸》B.《诗垦地》C.《七月》D.《诗创作》
6.1988年被授于“《今天》文学奖”的诗人是(D)
A.舒婷B.北岛C.顾城D.多多
7.取材于中国传统戏曲《双下山》和薄迦丘《十日谈》里的两段故事的小剧场话剧是(C)
A.《坏话一条街》B.《哈姆雷特》C.《思凡》D.《我爱×××》
8.90年代“先锋”作家的总体特征是(B)
A.游戏精神B.叙事崇拜C.形式主义D.语言游戏
9.莫言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是(D)
A.我奶奶B.我爷爷C.我父亲D.小男孩
10.诗人默默属于(C)
A.朦胧诗派B.民间写作C.海上诗派D.“他们”诗派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要概括巴金创作由“激情小说”走向“生活小说”的变化过程。
巴金小说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从“激情”走向“生活”的过程,但这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不是循序渐进的,也不是螺旋式上升的,更不是前后反复的,而是两类作品相继出现,平行发展,先后完结的。
(2分)从1927年至1930年,是“激情小说”时期;从1931年至1941年是“激情小说”与“生活小说”并存的时期;从1943年至1946年,是“生活小说”时期。
当然,这两类作品的界限也不是泾渭分明的,特别是在“平行发展”时期的作品,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之处,如由《家》、《春》、《秋》组成的“激流三部曲”,一部比一部更强烈地表现出青年人的热情和愤怒,一部比一部更具有激情小说的特点。
(3分)
2.老舍对市民社会的表现与批判,呈现出哪两种不同的态度?
对代表传统文明的老派市民,老舍一开始就是带有批判性的,但他的态度与鲁迅的猛烈甚至偏激完全不同,不但温和,而且在批判的同时常常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老派市民虽然可笑,但大多值得同情,都是“悲剧性”的人物,老舍在批判中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因而其批判并没有力量,最多也只是一种幽默;(3分)而对受现代文明影响的洋派市民的批判则严厉和辛辣得多。
无论是《离婚》中的张天真,还是《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老舍采用的几乎都是十分刻薄的嘲讽手法,其鄙夷之情毫不保留地溢于言表,虽然其批判也常常是无力的,但作者宁可作“漫画式”的处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