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培养,以共同育人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解决当前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问题,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更加贴近实际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
学校作为教学机构,具有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而企业则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和实际需求的了解。
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充分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合作进行共同育人。
首先,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行业研究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再次,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组织职业能力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再次,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职业能力培训和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为就业做准备,提高就业成功率。
当然,“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解决利益分配、意识形态等问题。
其次,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但同时也需要保持教育的独立性和价值观的传承。
再次,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有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旨在解决教育和就业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双主体模式下校企教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双主体模式下校企教学建设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和“教学企业”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基地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阐述了“教学企业”建设探索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提出了未来的建设方向,对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主体模式;教学企业;探索[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047-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23 [本刊网址]http:∥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从2009年学校确定“校企双主体”的办学理念以来,对于什么是校企双主体、如何实施校企双主体,广科院进行了前期的探索,开始建立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主基地――“教学企业”,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校企双主体”的内涵为走出学校单一主体办学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来引入企业力量参与专业人才培养。
这种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能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究其原因,最主要是仍然没有实现办学体制的有效突破,校企无法深度合作、产教不能真正融合。
不管是在功能上还是法律上,企业作用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不能被称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
为尝试解决单一主体办学带来的困境,在校长刘惠坚教授的带领下,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校企双主体”的办学理念并挑选了几个重点专业开展试点实践。
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四层意思:(一)要实现“校企双主体”办学,必须要实现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实现双主体的根本条件。
(二)“双主体”的含义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均成为办学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
(十二)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十二)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近年来,学院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围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主要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一、力推政府促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1.加快落实珠海市珠府〔2010〕91号文件有关事项经多方努力,珠海市已正式实施《关于推进珠海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珠海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珠府〔2010〕91号文)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如“关于企业接收学校顶岗实习学生政府将实习每生500元的补助”等条文已开始实行。
这些举措对调动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促进企业逐步和学校建立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等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加强对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理论研究为了获得珠海市政府的支持,学校向珠海市政府提出共同开展《珠海职业教育集团研究》的专题项目,珠海市教育局、科工贸信息化局以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给予立项。
项目研究内容包括珠海职教资源分布状况分析、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咨询与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建立,以及中、高职人才培养绿色通道、校企合作委员会的组建等。
这一项目的直接成果就是珠海职教集团以及一系列人才培训中心及社会服务中心的建立,这也将预示我校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逐步得到确立。
3.开展珠海职教集团组建的前期准备工作珠海市加大对职教的支持力度,通过召开珠海高校校长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及需要政府支持的有关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珠海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珠海市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进程。
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已晋升为珠海市技师学院,由学校、企业共建的珠海理工职教集团正式成立,为珠海职教集团的组建奠定了基础。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产、学、研”长效机制的研究
职教视点F OCUS19OCCUPATION2014 11摘 要:2010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要求出发,为了突破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借鉴了国际上职业教育成功典范——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和德国“双元制”模式,提出了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校企合作的教学企业为平台,校企在“产、学、研”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 人才培养 深度合作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产、学、研”长效机制的研究文/康玉忠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即由两个培养主体(学校与行业企业)、两支培养队伍(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两个培养阵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任务。
一、立足本地,搭建区域职教集团大平台为了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广东科学技术学院以建立珠海职教集团为突破口,搭建以学院为龙头、珠海市其他职业院校及珠海市各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大平台,学校与珠海市航空产业园管委会、广东省高新技术协会、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签订了“政、校、行企”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组建了校企合作管理工作机构;制定了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规范学院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以保证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逐步形成。
在学校层面,不断完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鼓励政策,根据珠海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要求,指导学院专业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文化建设等内涵建设,制定关于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学校实行兼职教师教学补贴制度,实施教学企业年度评级奖励制度,教学企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制度等, 推进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产学研合作、毕业生实习与创业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二、打造人才培养主基地——“教学企业”软件技术专业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积极践行学校校企双主体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珠三角IT 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浅议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浅议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机制研究的必要性作者:周显春谭瑞梅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33期摘要:该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机制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快研究的必要性。
指出国外协同育人模式相对成熟,我国应该基于各个地方、学校和专业的特点进行研究,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构建合理有效的机制。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必要性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3-0211-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and Mechanism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s CooperativeZHOU Xian-chun1, TAN Rui-mei2(1.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Sanya University, Sanya 572022,China; 2.School of Law and Sociology, Sanya University. Sanya 572022,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necessity of speeding up the research of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and mechanism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oreig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is relatively mature, and China should conduct research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places, schools and majors,and the government,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joint efforts to build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echanismKey word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necessity1 引言第4次工业革命,对工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大影响非常大,也带来了教育的大变革。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侯俊娜(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系,广东东莞523960)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育,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
文章在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了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形成的“23456”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实现了校企紧密合作,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创新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96(2019)03-010-06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师傅带徒弟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教职成〔2014〕9号文《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试点单位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1];国办发〔2017〕95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2];因此,根据教育部的指导,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对于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属于操作能力高、实践性强的专业。
由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量大、流动率高、对口率及社会认知偏见等情况,酒店行业普遍存在招工难、招对口理想员工更难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诸多酒店及酒店集团都希望与中高职院校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解决用工难这一问题。
国内各中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中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开展。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周家宜崔晓坤曾文权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5期【摘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在新时期的升华。
本文介绍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现状,分析了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140109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40200036);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计划资助项目(2050305);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教改项目(JG201404);校级科研项目(XJSC201632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235-02近年来,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行校企双主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广科院在进行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间,践行校企双主体理念,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论与政策研究1.1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1]提出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并提出健全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此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2]提出了要探索建立适应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协同创新模式。
可以说,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正是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1.2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意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3]提出,1)产教融合、特色办学。
2)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随后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4]。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企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企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邹小平;周海英【期刊名称】《物流技术》【年(卷),期】2013(032)012【摘要】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探讨了目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三种模式,即学校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以及校企共建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总结出目前生产性实训技术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校企双主体模式下的教学企业;最后,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校内成立了一家集教学、实训、生产于一体的教学企业-广科货讯通单证实训中心,分析了该教学企业的主要功能,探索了其运行模式.【总页数】4页(P457-459,478)【作者】邹小平;周海英【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珠海519090;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处,广东珠海519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相关文献】1.校企合作共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r—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 [J], 闫靖;谭征;蒋杉杉2.校企共建共享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究与实践——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J], 葛启文3.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实践与探索——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 [J], 陈斯卫4.基于实训教学平台的\"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人才培养机制研究\r——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J], 齐芯;王建林5.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园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为例 [J], 徐森富; 赵国富; 韦海忠; 杨照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周海英摘要: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
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
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作者简介:周海英(1978-),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以“教学企业”为载体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13XJY24。
一、协同创新理论及相关背景(一)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1.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协同学理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扩散和应用,是将不同的创新要素建构成为一个动态运行的生存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最终产生创新领域的协同效应。
一般意义上的协同创新是指,在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消费者之间所建立的以人才培养和使用、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为目标的资源整合模式。
2.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学校、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人才培养和使用,二是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这两个方面的目的紧密联系,不能割裂,如果割裂开来,系统各要素就难以有效互动并产生协同效应。
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必须是开放性的,这就必然涉及到与相关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问题。
如果高校把育人局限于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协同创新是协同育人的基础概念,涵盖了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学校作为系统整合的主动方,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的的协同创新模式。
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的本质追求一致,都是通过追求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来实现各个协同要素的最优发展。
校企协同的O2O模式创业探讨——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校企协同的O2O模式创业探讨——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者:李集城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6年第8期李集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根据目前政策引导,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在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具体情况,提出构建校企协同的O2O创业模式。
在学校建设O2O创业园,构建线上创业平台,将当地知名产业企业的产品引进学校交由创业团队进行线上运作,并对创业团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规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产品、技术、资金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协同;O2O;创业;创业教育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6.08.026*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青年项目“高职院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CYQN2013018);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14-2016年“创新强校”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17)收稿日期:2016-02-22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
2015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5]16号),再次明确提出各高校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研究出台本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本文结合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广职院”)实际,探讨校企协同的O2O模式创业。
1广职院创新创业教育概况(1)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喜人。
广职院《创业教育》课程获2004年广东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学院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四大平台”——课程平台、队伍平台、基地平台、校园文化平台,集中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个有机整体,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已在广东的中等及高职院校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并获得广东省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办分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创办分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者:赖兴余周跃红摘要:总结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即在企业创办分院,构建双校园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指出了创办分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中心环节;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毕业后“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责任。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普遍难以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提出高职院校可考虑到企业创办分院作为第二校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而将第一校园用于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
这种双校园制办学模式能够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创办分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高职院校到企业创办分院作为第二校园,与原来的第一校园一起构成双校园。
这种双校园制的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企业、科研院所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院式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按照实际的工作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对人才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培养企业急需的适用人才。
在第二校园,企业参与高职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确定,才可避免因仅靠第一校园教师设计培养方案而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高职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良好的“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从高职教育的现状看,目前对所有专业配齐师资和实训条件不太可能,但可利用第二校园中企业的人才解决第一校园在师资方面的不足。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机制研究引言: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校企合作则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的有效方式之一。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长期以来致力于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了独特的校企合作机制。
本文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分析机制设计与实施的关键因素,并总结经验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一、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机制的重要性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对于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机制可以有效促进校企资源共享。
学院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学院的专业知识和研发能力,进行技术合作和人才引进。
其次,校企合作机制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学院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此外,校企合作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从长远来看,校企合作机制能够加快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机制的设计与实施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在校企合作机制的设计与实施方面,着重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顶层设计:学院将校企合作视为学院的战略任务,纳入到学院的整体规划与发展中,从顶层设计上保证了校企合作的持续、深入和稳定。
2. 资源整合:学院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服务。
学院通过各类渠道与企业多方位合作,建立众多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建设课程和评估。
3. 人才培养:学院广泛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提供学生实习、校企合作项目等机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采用“导师制”进行指导,建立起学院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4. 运行机制: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并制定了配套的管理规范和流程,确保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作者:周晶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1期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和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等理念与做法,与企业共同投入资金、设备、场地或人员等要素,建设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践、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经营实体,即“教学企业”。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管理处以及各相关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教学企业建设指导意见》、《教学企业建设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从立项、评审、建设、验收等环节严格规范“教学企业”的建设过程。
目前已建成移动应用开发中心、金辉工艺品产学研基地、昊王网络营销中心等30家校内外“教学企业”。
学校还出台教学企业评级及奖励暂行规定,每年对校内外的“教学企业”进行考核评级,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对不达标者给予降级处理。
整体设计“教学企业”功能和布局。
“教学企业”在整体建设上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实际,兼顾教学功能与生产功能。
如“金辉数控模具制造教学企业”按照模具生产过程,将车间划分为车削加工区、铣削加工区、磨削加工区、数控车削加工区、数控铣削加工区、三轴加工中心加工区、多轴加工中心加工区、线切割加工区、电火花加工区、模具装调区等多个功能区。
“移动应用开发中心”按照软件企业搭建真实研发环境,设置核心产品研发区、产品运营区、IOS项目实训区、Android项目实训区、微软创新技术体验区、苹果产品技术体验区,并根据学生兴趣和企业需求分阶段设置自然班、岗位技能班、项目班,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企业产品研发。
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
以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等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工装、管理规则,并按产品生产或研究特点设计教学与生产环节。
“金辉数控模具制造教学企业”设置的加工区分别承担不同零件的加工任务,同时承担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三轴加工中心加工等工种的教学实训任务;先安排机械加工入门训练,专门安排老师指导,以模拟训练为主,不参与实际生产;然后安排教学企业每名技术工人带领2名经过入门训练的大二学生参加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三轴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加工。
高职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为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就 是 人 才 的 培 养 目标 、 培 养 规 格 和 基 本 培 养 方 式 的 合 成 系 统 . 通 过 构 成 要 素 的 优 化 组 合 可 以 构 建 出 多 种 不 同 的 培 养 模 式 l. 教 育 . I 部 《 于 全 面 提 高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若 十 关
基 金 项 目 : 文 系 广 东 科 学 技 术 职 业 学 院 校 级 重 点 项 目… 校 企 双 主 体 ’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 本 人
( N0 : ZD2 0 03) 果 之 一 . XJ 0l 2 成 .
作 者 简 介 : 海 华 (1 7 一), , 西 九 江 人 , 士 , 东 科 学 技 术 职 业 学 院 讲 师 , 究 方 向 为 汽 车 整 形 许 98 男 江 硕 广 研 技 术 、 车 安 全技 术 汽 、 中图分类 号 : G7l 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 1 01 751 201 3 — 7 —0 8( 0) 5 00 6 2
道 路 , 虽 然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已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成 效 。 是 . 者 认 为 改 革 的 成 果 还 不 够 突 f , 要 但 笔 } 主 {
市 龙 神 有 限 公 司 联 合 _ 。 方 采 川 共 建 、 管 的 F 办 双 共 方 式 在 省 内 率 先 培 养 事 故 汽 车 碰 撞 估 损 与 修 复 高 技 能 应 用 型 人 才 、本 号 业 作 为 学 校 5 个 申 报 建 设 的 重 点 专 业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上 大 胆 突 破 . 鉴 了 在 借 德 同 职 业 教 育 非 常 成 功 的 “ 元 制 ” 人 才 培 养 模 二 式 .结 合 学 校 的 办 学 理 念 .根 据 本 专 业 的 实 际 情 况 , 德 国的 “ 元 制 ” 才培 养模 式 进行 消化 、 对 双 人 吸
高职院校科研“协同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课题】现代职业教育总第37期[摘要]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出发,探索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的对策研究,重点围绕制度创新、机制建设、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等方面进行讨论,为其他高职院校实施“协同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机制[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6)07-0006-04高职院校科研“协同创新”的实践与探索①———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阜艳(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一、引言2014年初,珠海市政府发布了《2014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指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开展项目合作。
2014年3月31日,珠海市委、市政府召开高校发展工作会议,研究落实三中全会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有关要求,以高校改革创新推进创新型珠海建设,希望在珠各高校坚持走特色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之路,真正成为珠海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动力源。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一)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的内涵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是不同时期产生于不同背景下的两种创新范式。
产学研合作是指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与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追求,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遵循市场运行规律,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联合进行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的活动过程。
在协同学理论、系统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 )最早给出了协同创新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意愿,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与探索分析
作 利 益进 行 衔 接 , 学生通过校企合作 的平台 , 有 效 的利 用 资 源 , 形 成 双 主体育人 , 为学生创 造 了一个 良好 的开放式 学 习环境 , 积 “ 双 主体 互 动 、 校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赢” 的教 育 模 式 。 这 一 条双 主体 的 育人 之路 , 使 极吸纳 更多 的企 业参 与 , 结 合企业 的人 才需 求和发展 方向 , 学 生 提 前 适 应 社 会 环境 和 工作 环 境 , 为 以后 进 入 社 会 打 下 了 坚 实 的
校企双 主体 育人 的实践与探 索分析
陈华平 ( 广东 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摘要 :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 , 大 多 数 学 校 都 实 行 了校 企 双 主
3 校 企双 主体 育人 的改进 措 施
体育人教学。 高职 院校在专业和产业的订 单培养、 教学模式和企 业合
① 建 立校 企合作 培养模式 的支撑 平 台。 学校 实施校 企
基 础 。 笔 者 在 学校 担任 校 企 合作 的管 理 人 员 ,对 此 方 面 有 较 多 的 经 验, 本 文 就校 企 双 主体 教 学 进 行 分析 讨 论 。 .
关键词 : 校 企 合作
双主体
实 践 探 索
建立起 完善 的校 企合作 培养 支撑平 台,促 进 高技 能高素 质 人 才 的培养。 校 企 合作 教 学是校 企深度合作 的全新模式 , 使 拥有 共同价值观和 目标 的职 业 院校 和企 业在双 方利 益 的基
1概 述 础上 , 对学生进 行专业 技 能和 道德 素质 的培养 , 利 用这个 学 随着我 国社会 主义经济 的快速 发展 , 国家和 社 会对 高 习培 养 的平 台 , 达 到双 赢 的效果 。我 院在 2 0 1 1年 1 1月份 技 能人 才的需 求 日益扩 大 , 人 才紧缺 成 为 了社 会、 企 业和学 左右 , 与 思科 公 司进行 校 企合作 , 引入 了思科 云计 算 平 台 、 校 共 同关注 的问题。 学校应 该 以学 生 为主体 地位 , 大力倡导 U C S系统 等 ,建 立 了思科校 企 合作 基 地 ,涵 盖 了教学 、 培 校 企合 作 的培 养计 划 , 形 成有规模 、 有特 色 的高质量 教学模 训 、 会 务等功 能 为一体 的示范性 基地 , 为企业 和 国家提供 了 式, 不 断提高 对学生 的技 能和职业 道德 培训 , 让 学生 在学 习 优质 的人 才。 ② 充分利 用合作基 地 的校 企 资源。 校 企 合作 是 相 关专 业知识 外 ,在 企业 等校 外 实训场 所进 行专 业技 能学 遵循 “ 互 惠互赢 ” 的教学 合作 原 则 , 围绕 实训 基 地和 师资力 习, 充 分利用学校 和 企业 双 方的教育 资源 , 提 前适应 社会 环 量加 大学生 对校企 学 习资源 的利用 ,为学 生和 老 师提供 真 境和职 场环境 。这样 具有 良好特 色 的校 企 双主体办 学模 式 实的职场环境 和 有利的教 学环境。对于 基地 的建设 , 可 以吸 不仅 可 以提 高学生 的专业 技 能水 平和 综合 素质 ,还 使 学校 引更多 的企 业进行 捐赠 、研制 等 ,比如汽 车服务 于 营销专 和企 业保持 了长期合作 的关系 , 形 成互惠互 赢的新局 面。 业, 可 以吸纳更 多的汽 车公司进 行校 企合作 , 提供 生 产性 实 2 校企 双主体 育 人存在 的问题 行和 创 新性 研 究 , 捐赠 配套 发动机 、 变速箱 、 电气 系统 等 , 使 ① 缺 乏对培 养 模式 的平 台支持 。近 几 年来 , 我 国 大 多 理 论知 识 和基 础 技能训 练 一体 化 ,学 生严 格按 照生 产 、 管 数 的高职 院校都 围绕校 企合作 、 工 学结合 的教学模 式 , 对社 理 、 营销、 服务 的流程 开展 实训 工作 , 保证 教学 过 程 与生 产 会和 国家所 需要 的高技 能人 才进行 培养。 但是从 学校 培养 零距离 的对接 。 ⑧ 实行“ 双基 地轮训 ” 。校 企合作 本着 “ 合作 模 式来 看 , 缺 乏一 定 的平 台支持 。 学校倡 导的 “ 校企 双主体 ” 育人 ” 的理 念 , 共 同 以学 生 为主体 , 企 业作 为培养 学 生 的主 教 学模式 在各个 环节 的贯彻 落 实存 在很 多 的 问题 ,完全 不 阵地 , 实施 “ 双 基地 轮训 ” 的教育 模式 , 把 学生 安排 在学校 和 能达到校 企双 赢的 目标 。 在 实行校 企合作 时 , 企业在 操作 流 企业 交替学 习专业 技能 , 科 学合理 的安 排课 程体 系、 教 学管 程、 考核标 准 、 规 范 管理 的条例没 能完 善起来 , 这样 一来 , 学 理 、 培 养模式 , 校 和企 两个主体 共 同培养 , 履行培 养职 责。 对 生不 能在 企业 中真 正学到 知识和 专业 技能 , 因此需要建 立 学生 的专业 技能 、 职 业道 德修养 、 企业 文化 品牌 意识 等进行
校企合作调查分析报告——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广东科技学院珠海校区
校企合作调查分析报告——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广东科技学院珠海校区【摘要】现今技术培训的中国校企合作现状如何,近期对我校的本周校企合作展开了调查,调查形式以填写《校企项目合作情况调查表》。
调查显示产教校企合作非常混乱,建议校企双方出台三方各自规范文件。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状;机制现今的中国校企项目合作现状,培养培育高技能人才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开展活动为提出行之有效的思路和组织工作建议,近期对我校的本周校企合作展开了调查,调查形式主要包括以填写《校企项目合作情况调查表》为主。
本次进行调查共收集到137个校企合作项目,学校投入资金共328.6万元,其中签订合作中协议书的有78个,占57%;合作中企业中国有企业9个(占7%),股份制企业21个(占15%),民营企业82个(占60%),其他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25个(占18%);加强合作专业涉及软件技术等35个专业;合作企业涉及旅游、汽车、法律、商业、建筑、房地产、机械、电子、计算机、通信、金融等多个行业。
调查的主要信息内容有:①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近三届),②企业是否给学生提供补助,③企业是否给小学生买保险,④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情况。
一、调查数据1、从各学院、部开展校企合作数量及合作专精统计分析表一全校已有35个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比例为81.4%,其中国际机构骨干校建设的5个重点专业及省示范校建设的3个重点专业都已开展校企合作工作。
对于校企协议书与校企合作项目的管理,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种现象:有些项目已有已有实质开展合作内容,但一直没签订协议书;有些项目也已签订协议书,但一直没有实质性合作内容;有些约定已经过期,现在仍在合作。
2、按合作内容①②③④统计分析表二在合作内容①中,按企业递送顶岗实习学生数从多到少依次为经管学院、建工学院、机电学院、计算机学院、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体育教研部。
合作内容②中,按平均金额(元/月/人)从多到多出依次为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学院、建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广州学院、经管学院、人文学院、体育教研部。
高职院校文科专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广科院人文学院为例
2012年第0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9,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7期)Total No .297收稿日期:2012—07—06作者简介:李瑛珊(197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发展与高职校企合作的关系。
周梁(1976—),男,四川成都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校企合作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和高职教学改革。
项目简介:2010年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GZYB2011008),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科研项(XJMS20100221),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201013)阶段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文科专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广科院人文学院为例李瑛珊,周梁(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摘要:在构建服务于珠三角经济的校企深度融合模式过程中,本文结合当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人文学院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广科院人文学院紧紧把握珠三角经济发展脉动,构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高职;文科专业;校企合作;实践中图分类号:G5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109—02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及现代农业为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珠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将为适应珠三角产业的升级而转变。
因此,如何实现服务于珠三角经济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广科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以下简称人文学院)现有文秘、汉语(新媒体编辑)、行政管理、法律事务四个专业,现有在校生2320人,其中文秘专业在校生822人规模达全国之冠,文秘专业为“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为校重点建设专业。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企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管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企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摘要]理清了教学企业教学组织的原则和思路,从教学组织管理具体的四个内容进行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企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探索与实践研究,为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教学组织遇到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教学企业;实践效果[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6)04-0134-02张燕(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广东珠海519000)作者简介:张燕,女,讲师,就职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务处,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
现代职业教育总第34期2012年,我校正式启动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2015年顺利通过验收。
建设期间,学校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优势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形式,它由众多的要素组成,这种模式的实施强调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强调学生工作和学习的有机结合。
为此,我校提出了“教学企业”的概念,三年中,建设39家校内外教学企业。
随着校企的深度融合,教学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主基地,但由于不同专业所在行业企业的特点不尽相同,专业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多样,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又涉及校企双方的师资问题,课程与岗位技能的置换问题等,传统的教学组织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教学企业内的教学需要了。
因此,我们对校内外39家教学企业的教学组织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目的是为了寻找一套适应“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各专业教学企业内通用且切实可行的教学组织管理方法。
一、教学企业教学组织管理的原则和思路(一)教学组织管理的原则深入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开展教学企业的各种教学活动。
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建立科学多元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保障机制,确保教学质量。
校企双主体视角下高职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校企双主体视角下高职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作者:万方秋郭卫娜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22年第03期摘要:文章阐述了企业深度参与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育人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专业群为例,探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视角下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其改革路径包括:校企共创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组织新形态,校企共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设计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方案,校企共建共管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协同实施实践教学,以上改革路径有利于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高职实践教学一般指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实践、认知实习、岗位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等实践课程或实践项目的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教学的特色所在。
由于学校往往缺少真实职场环境等实践教学需要的核心要素资源,单靠职业学校单一主体开展实践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无法实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校企双主体协同开展实践教学就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特别是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离不开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深度参与。
一、企业深度参与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一)企业深度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职业学校和企业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组织,两者的资源、要素、条件及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别,在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各有优劣长短。
高职院校拥有掌握较系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专任教师队伍,同时,高职院校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基础理论教学、通识教育、思政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虽然高职院校建有校内实训室,但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校内实训室往往缺乏真实职场环境,只能具有模拟实训或验证性实验功能,难以实现在真实工作岗位环境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天然的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海英摘要: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
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
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作者简介:周海英(1978-),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以“教学企业”为载体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13XJY24。
一、协同创新理论及相关背景(一)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1.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协同学理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扩散和应用,是将不同的创新要素建构成为一个动态运行的生存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最终产生创新领域的协同效应。
一般意义上的协同创新是指,在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消费者之间所建立的以人才培养和使用、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为目标的资源整合模式。
2.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学校、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人才培养和使用,二是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这两个方面的目的紧密联系,不能割裂,如果割裂开来,系统各要素就难以有效互动并产生协同效应。
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必须是开放性的,这就必然涉及到与相关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问题。
如果高校把育人局限于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协同创新是协同育人的基础概念,涵盖了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学校作为系统整合的主动方,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的的协同创新模式。
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的本质追求一致,都是通过追求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来实现各个协同要素的最优发展。
(二)协同创新的相关背景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首次在我国提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理念。
2012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
自此,高校协同创新、校企协同创新等得以全面展开。
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是协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社会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高职校企协同育人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升华。
二、“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内涵与实质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保持发展后劲,广东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决定了需要大量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广东高职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由于高职院校特别是公办院校的单一主体、单一资源运作,单一主体的理念与意志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普遍导致陷入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内容选择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办学资金短缺与人才培养的高成本要求相悖,人才质量的自我欣赏与社会评价形成反差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境。
为走出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借鉴德国“双元制”以及新加坡“教学工厂”经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由于办学体制未能取得有效的创新突破,校企合作无法深度融合,行业企业的资源特别是业师(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未能深度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企业无论在功能作用上还是法律地位上,都未能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高职院校仍未能突破“单一主体”的传统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人才仍无法很好适应现代产业的要求。
鉴于此,学院院长刘惠坚教授于2008年4月,在全国率先提出让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的“校企双主体”办学理念并进行实践。
(一)内涵“校企双主体”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具体模式之一,在内涵上主要包括四层意思:一是“双主体”中的企业主体,是指企业随着办学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在办学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从功能作用主体走向法律地位主体;二是办学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才培养,因此,“校企双主体”办学在这里最重要的含义和本质要求,就是要构建一种融合双方优势资源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建立一种由两个培养主体(学校与行业企业)、两支培养队伍(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两个培养阵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教育培养模式;三是企业作为专业人才培养主体,是指企业资源渗透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开发与编写、专业技术技能教学、专业实训实践指导、教学与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并在各环节的参与度超过50%的工作量,从而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四是“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实质,是指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条件下,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协同办学和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反映的是办学体制创新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二)实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包括校企双方合作体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实现“校企双主体”办学,必须找到和解决与其内涵本质要求相一致的基本路径,以及体现“校企双主体”内涵特征的教育方式与培养模式。
学校从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顶层路径设计。
通过组建珠海区域职教集团,全力构建广东省与珠海市政府主导、各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政校行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新体制;通过建设一批校内外“教学企业”,作为实施“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通过建立校企“互聘共培、双岗双薪”新型人事制度,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解决最终实现“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等基本路径,依托校内外培养阵地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等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1.构建协同育人大平台——珠海职教集团“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根本实现,有赖于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突破。
组建职教集团开展协同育人,已成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
目前职教集团主要有两类:一是行业性职教集团,二是某区域内主要(或基本)由学校集合组建的职教集团。
后者一般都是松散组合,这类职教集团离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要相差甚远。
如何建立一个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的,为区域内的主要产业行业与企业从人才培养需求、技术服务、产业升级换代、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建设以及与国际企业发展接轨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学院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构建政府主导的,校、行、企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大平台。
(1)促使珠海市政府成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委员会,并下设珠海市职业教育管理办公室(珠海市政府职能部门)。
从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方法与途径、提高政府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入手,挖掘政府受益点(如:利用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资源协助政府创造适合于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即从政策、资金、人力资源、信息、科学技术等方面建设一批政府可以指导调控的服务平台或中心来引导、帮助行业、企业按照政府的建设蓝图进行发展),促使珠海市政府成立相关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规划珠海市职业教育实施“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各项事宜,指导珠海市职教集团的成立和运行。
(2)组建珠海市“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实施平台——珠海市职业教育集团。
在珠海市职业教育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由我院牵头组建珠海市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
集团采取理事会制度,设立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等机构,秘书处下设政策研究部、产学研合作部、职教体系建设部、人力资源服务部和企业服务部(如图示)。
通过集团机构的建立和相关运行制度的制定,整合政校企三方优势资源,形成生源链、师资链、实训实战链、信息链、人力资源保障链、科研成果转化链、产业链,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形成集团企事业成员单位互利共赢、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局面。
(3)建立各校校企合作理事会、董事会或委员会。
各成员院校依托集团资源,采取理事会、董事会或委员会制度,根据各校实际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运行制度,形成职教集团的延伸和支撑。
其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2.建设人才培养主基地——“教学企业”(1)“教学企业”内涵。
经校企双方资源深度融合的具有人才培养功能的“教学企业”,是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基地。
“教学企业”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按市场机制运营的经营实体,具有如下特征:①学校和企业共建: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企业”建设,共同投入资金、设备、场地或人员等要素,共同组织实施生产性教学,共同承担生产经营任务或技术研发项目,共同营造企业化的育人环境,形成有效的校企共赢和利益共享的机制。
②人才培养任务共担:学校和企业采取“互聘共培”方式共建教师团队,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其中,专业兼职教师在“教学企业”中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0%。
③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共融:各专业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完成对本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主要核心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基本同步进行,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同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要求改革教学活动组织,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教学企业”管理体制创新。
在学院层面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管理处,专门负责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改革创新工作。
校企合作委员会是学院校企合作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校企合作的重大问题进行指导、协调、管理与决策,秘书处设在校企合作管理处;校企合作管理处是学院负责校企合作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通过设在部门内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秘书处更好的落实委员会精神和决议,制定各种政策制度引导、规范和激励各“教学企业”的建设;各“教学企业”以专业为依托,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管理处指导下进行建设,独立经营,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和生产经营任务。
(3)“教学企业”运行机制创新①“教学企业”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