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合集下载

三角洲形成原理

三角洲形成原理

三角洲形成原理
三角洲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地貌形态,通常出现在河流入海或湖的入口处。

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内的沉积作用。

当河水流经山脉和丘陵地带时,它们会带着大量的沉积物,如沙粒、泥土和碎石。

当河流进入较平坦的地貌区域,速度减慢时,它们就开始沉积这些沉积物。

在河流达到水体的边缘时,水流的速度会显著降低,这导致了挟带的沉积物沉积在这个区域。

由于沉积物的沉积,河流的底部逐渐上升,形成了一个扇形的三角洲。

河口处的三角洲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河口平原,这里的沉积物非常丰富。

在三角洲的周边区域,水域也变得相对浅,这为许多水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良好环境。

三角洲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三角洲、扇形三角洲和圆扇形三角洲,这取决于河流带来的沉积物特征以及海洋或湖泊的特点。

三角洲地区的母质来源主要是来自于上游的山脉和丘陵地带的侵蚀,这些沉积物通过河流衔接进入海洋或湖泊。

三角洲内的沉积物也会不断堆积,沉积层会逐渐增厚,形成特征鲜明的层状结构。

除了河流的沉积作用,潮汐和海浪也会在三角洲形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它们可以改变河口区域的沉积模式,并对三角洲的
形态进行调节。

总之,三角洲形成是由于河流带来的大量沉积物在河口区域沉积,并在时间的积累下逐渐形成了扇状的地形。

通过了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演化过程。

09三角洲 课件

09三角洲 课件

潮控三角洲,现代巴布亚湾(引自《沉积相模式》中译本,1979)
浪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的特点是河口的波浪作用很 浪控三角洲的特点是 强,河口沙坝的沉积物被波浪改造形成了 一系列与波浪方向平行的沙坝。与河控三 角洲的沙体分布不同,浪控三角洲的沙体 往往与海岸平行或小角度相交。如罗纳河 罗纳河 三角洲。 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相
7 三角洲的类型
三角洲的平面形态主要受河流 波浪 潮汐 河流、波浪 潮汐三种 河流 波浪和潮汐 基本水动力因素的控制,这三种基本因素同时也 控制了三角洲沙体的形态和分布,是三角洲分类 的基础。按照各种水动力因素的相对强弱,可将 三角洲分为三个端元系列,即
① ② ③ ④ 河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综合控制三角洲
控浪三角洲,现代罗纳河三角洲(引自《沉积相模式》中译本,1)
综合控制三角洲 以上的分类是典型的端元系列,大部分 大部分 三角洲都同时受到两个或三个基本因素的 影响而形成各端元之问的过渡类型。如受 影响 径流和潮流综合作用的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及沙体分布格局
l一河口沙体;I1-河口沙坝;I2河口叉道河床沙体; Ⅱ-海成沙体;II1-滨岸沙堤;II2-辐射沙洲;Ⅲ-河床沙体
现代河口是在冰后期海侵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 一般不会超过7ka~8ka的历史,所以现代三角洲 现代三角洲 都是非常年轻的地质体,是高水位体系域的主要 沉积体系。在末次冰期极盛期—距今18ka年之前, 海平面下降了130m右左,河流因基准面降低在原 沿海平原和现代的陆架区(低海面时为陆地)形 成深切河谷。并将侵蚀下的泥沙堆积在陆架外缘 水下扇或三角洲。 的盆地内,形成低水位体系域的水下扇或三角洲 水下扇或三角洲
三层构造的形成过程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三角洲相沉积是指在海洋或湖泊水域中,三角洲河流口部的泥沙、砾石等物质在水流和水浪的作用下,在沉积盆地中形成的岩石层。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表现如下:1. 沉积物特征:沉积物包括沉积岩、煤、盐等,主要由砂、泥、粒石等物质组成。

沉积物的层位和结构往往呈现出逐层递减的特征,即底部粒级较大,逐层递减趋势明显。

2. 沉积构造:沉积构造包括泥砂层理、交错层理、斜层理、标准层理等。

其中,泥砂层理在三角洲相沉积中表现尤为明显,呈现出倾斜度较小、厚度比较均匀、层间关系复杂的特点。

3. 浅滩砂体:由于三角洲相沉积通常出现在浅水区域,因此形成了大量的浅滩砂体。

这些砂体通常呈现出砂体粗细变化明显、轮廓折曲多变的特征。

4. 沉积序列:由于三角洲相沉积通常受到河流、海浪等环境影响,因此在不同层位中表现出的沉积序列也比较复杂。

除了基本的递减趋势外,还包括多个不同的沉积体系,如河道相、三角洲前缘相、陆相及深海相等。

5. 生物化石:在三角洲相沉积中,通常会产生一些生物化石。

这些化石可以为人们研究当时地质环境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沉积物的成分和成因。

参考文献:1. 马永峰, 吴恩泽, 陈志龙等. 内蒙古东部下巴山组沉积相特征及其对油气地质的启示[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1): 1-9.2. 陈立, 刘希林, 赵秀富. 渤海湾深水区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与模式[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2(5): 44-52.3. 孟晓晖, 郭玉红, 安振海等. 富源盆地下奥陶统三角洲相沉积特征及其控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499-1509.。

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题演讲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教学单位矿业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班级 10-01学生姓名孙洪德学号 1001170117指导教师王宇林摘要在阐明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概念、沉积相、物源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论述了辫状三角洲与普通三角洲最大的区别在于供源和粒度两个方面:辫状河三角洲是由辫状河作为供源,为短流程三角洲,而普通三角洲多以曲流河作为供源,为长流程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通常粒度较粗,为粗粒三角洲;而普通三角洲粒度比辫状河三角洲要细,为细粒三角洲。

辫状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同属粗粒三角洲,两者在沉积特征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二者的供源与重力流发育情况不同,辫状河三角洲供源为辫状河,而扇三角洲供源为冲积扇;另外,辫状三角洲平原上泥石流不发育,而扇三角洲平原上多见泥石流,尤其是干旱扇三角洲的泥石流更为发育关键词: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相AbstractThrough the different concept, delta sedimentary subfacies, sourcedistance, classif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iggest difference of braided delta and delta is the source and granularity, usually Braided River Delta is composed of braided river as the source, is a short process Delta; and the general the meandering river delta as thesource, is a long process of delta. Braided river delta usually coarse grain size, coarse Delta; normal delta size than the braided river delta to fine, fine - delta. Braided delta and fan delta are coarse-grained Delta,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at in the 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of the two gravity flow and development,braided river delta source for braided river, and fan delta source foralluvial fan; in addition, braided delta the plain of debris flow is not developed, and the fan delta plain to see more debris flow, especially dry fan delta debris flow more develop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概述 (1)2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2)2.1普通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2)2.2扇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3)2.3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4)3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1普通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2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3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5)4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1普通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2扇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3辫状河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6)5三角洲沉积特征 (7)5.1沉积相的构成 (7)5.1.1普通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7)5.1.2扇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8)5.1.3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9)5.2垂向层序 (9)5.2.1普通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9)5.2.2扇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10)5.2.3辫状河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10)5.3不同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差异 (10)6结论 (11)参考文献 (12)1概述广义的三角洲是指河流与海洋、湖泊的汇合处(在河口附近)所形成的锥形碎屑沉积体,通常所称的广义三角洲大多是指海洋三角洲。

河流相沉积模式

河流相沉积模式

河流相沉积模式
河流相沉积模式是指在河流系统中,由于水流速度和输沙能力的变化,沉积物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

河流相沉积模式通常包括三种主要类型:
1. 河道相:河道相沉积主要发生在河床和河道内部,在沿河流动向的方向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典型的河道相沉积包括河床砾石、河滩砂、河漫滩泥等,这些沉积物在河道中形成沉积层。

2. 洪积相:洪积相沉积主要发生在河流周围的洪积平原和河谷地带,主要是由于河流周期性的泛滥和冲刷作用而形成的。

典型的洪积相沉积包括粗砂、细砂、淤泥等,这些沉积物经常形成平坦的洪积扇或洪积平原。

3. 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沉积主要发生在河口附近,当河流进入静水体(如海洋或湖泊)时,由于水流速度降低,沉积物开始沉积下来。

典型的三角洲相沉积包括三角洲前缘的砂质沉积、三角洲心滩的泥质沉积等。

河流相沉积模式的研究对于认识河流沉积演化过程、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河流相沉积的分析,可以揭示古代河流系统的演化历史,为油气勘探、水资源开发等提供重要依据。

几种典型地震相特征_new

几种典型地震相特征_new
一、三角洲 二、扇 三、盐丘和泥丘 四、火成岩
一、三角洲
回顾思考:
1、什么是三角洲 2、三角洲的分类 3、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4、三角洲的沉积亚相 5、三角洲的三层结构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鸟足状)
渤 海
黄河三角洲(朵状)
长江三角洲
一、三角洲
回顾思考:
1、什么是三角洲
河流携带丰富的泥沙,在河口区入海(湖), 由于这里河面拓宽,流速降低和坡度变缓,会以 河口为顶点,向海(湖)堆积起平缓的三角地形 和扇形地,称为三角洲。
• 底积层为弱振幅、低-中连续,沉积物富含有机物, 主要为分选均匀的泥岩组成,具细纹理,是良好的 生油层。代表前三角洲相。
顶积层 底积层
二、扇
回顾思考:
1、扇的类型
扇有许多种,如:冲积扇、扇三角洲、洪积扇、 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湖(海)底扇等。
按所处位置与水面的关系: 水上:洪积扇、冲积扇; 水下: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湖(海)底扇。
顶部的薄冲积层称为顶积层(三角洲平原); 其下为向海倾斜的厚层沉积物,称为前积层(三角洲前缘); 底部为薄层细颗粒沉积物向外延伸的底积层(前三角洲) 。
一、三角洲
学习:
6、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三角洲的“三层结构” (纵剖面)
地震纵剖面上:斜交,S形,S-斜交复合前积结构。 地震横剖面上:丘形,内部可见双向下超。
在剖面上常见有倾角和规模不等的多期叠置地震特征相邻的两期之间往往有较明显反射连续性678时频分析剖面西段湖底扇发育在盆地边缘短轴下切谷出口处为丘状或发散状反射特征湖底扇特征剖面三其他常见的沉积体和地质体盐丘和泥丘盐丘和粘土等塑性物质在不均衡压力作用下向上流动从而使上覆地层发生上拱变形形成穹隆或背斜构造模式图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平面和垂向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平面和垂向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平面和垂向)与各亚相的沉积特征一、河控三角洲沉积模式三角洲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及潮控三角洲。

以下介绍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三角洲可以划分为三种亚环境: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1.三角洲平原是三角洲的陆上部分,它与河流的分界是从河流大量分叉处开始。

包括分支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湖泊和分支间湾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支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褐煤沉积。

二者的共生是三角洲平原沉积的典型特征。

A.分支流河道沉积:是三角洲平原的主体,大量泥砂都是通过分支流河道搬运至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处沉积下来的。

分支流河道本身的沉积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槽状、板状、波状交错层理,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接触。

B.天然堤沉积:位于分支流河道的两旁。

由洪水期携带泥砂漫出淤积而成。

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

水平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

C.决口扇沉积:洪水和河流冲破天然堤,在外侧更为发育。

交错层理砂岩,呈透镜状沙体夹在分支间湾细粒粉砂质、泥质和沼泽沉积物之间。

D.沼泽沉积:占三角洲平原的90%。

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水体为淡水或半咸水,弱还原或还原环境。

沼泽中植物繁茂,多为芦苇等草本植物。

岩性为暗色有机质泥岩、泥炭或褐煤沉积。

块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E.分支间湾沉积:分支流河道之间较低洼地区,常与海域连通(外侧)。

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

水平层理,生物扰动构造,偶见海相化石。

当三角洲向海方推进时,在分支流间湾地区可形成泥岩楔(比沼泽的地貌低,靠海一侧)。

2.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的水下为主的部分,位于分支流河道的前端(河口部位)。

是三角洲最活跃的沉积中心,是三角洲的主体。

从河流带来的砂、泥沉积物在河口与海洋结合部位迅速地沉积。

由于受到河流、波浪和潮汐的反复作用,砂泥经冲刷、簸扬和再分布,形成分选较好、质较纯的砂质沉积集中带,构成了良好的储集层。

扇三角洲_辫状河三角洲_曲流河三角洲对比分析

扇三角洲_辫状河三角洲_曲流河三角洲对比分析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西部前陆盆地中的大多数油气田都有古代三角洲沉积。

目前,依据进人蓄水盆地(海或湖)中地表径流类型可划分出3种基本的三角洲类型,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

(l)扇三角洲。

形成发育的地质背景是源近流短,冲积扇直接入湖。

它既可以发育在断陷湖泊受同生断层所控制的湖盆边缘一侧,也可以发育在坳陷阶段,沿湖盆短轴方向湖侵范围逼近源区的近源陡坡一侧的湖岸地带。

实际上形成扇三角洲的关键性背景条件是湖泊水体逼近物源区且地形坡度陡。

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中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河道等沉积微相类型;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前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泥沉积中通常会含一些粗颗粒。

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要的沉积特征。

沉积物粒度普遍很粗,以砂砾岩为主,河道沉积不发育,往往呈小的透镜体分布在重力流沉积物中,为扇面上洪水期形成的短暂河道产物。

沉积物入湖后受湖浪的改造作用微弱,河口砂坝不发育。

物源近、丰富,为阵发性灾变事件供给的结果。

(2)辫状河三角洲。

形成发育的地质背景与扇三角洲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即沿湖盆短轴坡度较陡和较近源。

同时,也存在明显不同。

首先,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需要的是坳陷型湖盆较陡边界,或断陷型湖盆较缓边界。

其次,与源区有一定距离。

这样的背景下,决定了入湖的冲积体是辫状河沉积体而不是曲流河或冲积扇沉积体。

辫状河道向水下延伸,形成前缘亚相中占绝对优势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在水下分流河道中也同样发育各种牵引流沉积构造。

(3)曲流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是沿盆地长轴方向,在坡降缓、斜长的古地形等条件下,源远流长地巨大的定向曲流河携带大量泥砂进入湖盆,在河湖作用过渡带形成三角洲沉积体。

与浅水湖泊三角洲形成背景不同之处是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湖盆底床坡降偏大,水体偏深,湖泊水体对河流可形成明显的顶托作用,所形成的三角洲体系不单是有分流平原组成,而且发育河口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的沉积单元。

三角洲沉积类型及储集性能

三角洲沉积类型及储集性能

引言
三角洲沉积体系被识别的历史沿革
• 1885~1890,G. K. Gilbert. 美国邦维尔湖更 新世湖相三角洲,首次识别具三褶构造。
• 1912,1914. J. Barrel, 阿巴拉契亚上泥盆统 卡基尔三角洲,并划分出顶积层(Topset)、 前积层(Forset)和底积层(Bottom set)。
一、三角洲沉积的一般特征
• 定义:
– 在河流入湖(海)的河口区,河流水体能量 大于湖(海)水体能量,因坡降减缓,水流 扩散,逐渐将所携带的泥砂物质沉积于此, 形成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形态多呈朵 状或扇形(建设性三角洲)
• 影响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蓄水体的性质 • 水动力条件 • 坡度陡缓 • 物源远近
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 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 要的沉积特征。沉积物粒度普遍很粗,以砂砾 岩为主,河道沉积不发育,往往呈小的透镜体 分布在重力流沉积物中,为扇面上洪水期形成 的短暂河道产物。沉积物入湖后受湖浪的改造 作用微弱,河口砂坝不发育。物源近,物源丰 富,为阵发性灾变事件供给的结果。
2、扇三角洲: 以冲积扇入湖形成的由水上到
水下的中-粗碎屑岩沉积体系。
➢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中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 河道等沉积微相类型;
➢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和 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
➢前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泥沉积中通常会含一 些粗颗粒。
• 砂质砾岩, 扇三角洲平 原沉积,东 秋5井E底部
辫状河三角洲相
• 辫状河三角洲相主要包括三角洲平 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 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中 以辫状河道和越岸沉积为主。
辫状河道沉积
• 以河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沉积物为主。 • 河道砂坝岩性较粗,一般为砾岩、含砾砂岩及砂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9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三、Coleman 和Wright的分类 强调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单个因素,
划分出六种三角洲类型,每个类型都有 其独特的砂体形态和分布特征。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5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7)潮汐作用:改造砂体形态。 (8)风暴:风暴波浪的原动力、改造砂体形
态。 (9)近岸流(海流):对沉积物进行不同程
度的改造和再分配。 (10)陆架坡度:对三角洲形态和形成影响
大,低坡度陆架形成大的三角洲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高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大于蓄水水 体密度时形成沿盆地底部的面状流动,两种 水体仅在底部两度空间混合,混合速度慢, 注入水体速度的降低也较慢。如:冰水注入 温暖的湖水、深湖和深海中的浊流等。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1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2)低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小于 蓄水水体密度时形成。注入水就漂浮在 蓄水体的表层流动。
3.远沙坝(相) 在河口坝向海侧的坝前地带,沉积物主要为
粉沙和少量黏土,含生物化石及潜穴遗迹, 生物扰动等。 4.前缘席状沙(相) 河口沙坝、远沙坝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 的改造和再分布形成的席状沙层。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32
第三节 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特点
(三)前三角洲(亚环境、相) 在前缘的更向海地带,在正常天气波基面附

珠江口盆地NSQ2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标志及沉积模式

珠江口盆地NSQ2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标志及沉积模式
(. 江 大 学 “ 气 资 源 与 勘 探 技 术 ”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北 荆 州 4 4 2 ; 1长 油 教 湖 30 3
2中海石油( 国) 限公司 深圳分公司 , 州 504) . 中 有 广 1 20
[ 要 ]陆 架边 缘 三 角 洲 是 根 据 相 对 海 平 面 变 化 进 行 分 类 的一 种 三 角 洲 类 型 , 指 发 育 于 大 陆 摘 是 架 边 缘 、 过 大 陆坡 折 向陆坡 延 伸 的 三 角 洲 。借 助 岩 心 资 料 、 井 曲 线 和 地 震 剖 面 等 资 料 , 越 测 对 珠 江 口盆 地 N Q S 2低 位 域 的沉 积 物进 行 了分 析 , 为 此 时存 在 陆 架 边 缘 三 角 洲 。 因 为 从 地 震 认 剖 面 上 可 见 前 积 体越 过 陆 架 坡 折 继 续 向盆 地 进 积 , 成 向海 和 向陆 减 薄 的楔 形体 ; 岩 心 上 可 形 从 见 砂 泥 岩 交 互 的三 角 洲 前 缘 前 端 的滑 塌 体 和 以 浊 积 水 道 沉 积 为 主 的重 力 流 沉 积 ; 测 井 曲 线 在 上 , 见 典 型 的 漏 斗形 , 三 角 洲 前 缘 河 口坝 一 远 沙 坝 序 列 及 块 状 箱 形 重 力 流 水 道 ; 平 面 上 , 可 为 在 其 砂 厚 图主 要 呈 弓形 或 新 月 形 状 。综 合 这 些 特 征 认 为 NS 2低 位 时期 发 育 陆 架 边 缘 三 角 洲 , Q 并 且 总 结 了该 地 区的 稳 定 的陆 架 边 缘 三 角 洲沉 积 模 式 。
陆架 边缘 三角 洲是 指发 育 于 大 陆 架边 缘 、 过 大 越 陆坡 折 向陆坡 延伸 发 育 的三 角 洲 , 不 仅在 相 类 它 型上 与其 他类 型 的 三 角洲 存 在 差 异 , 且 它 对 于 而 寻找 深海 陆 坡低 位 扇 具 有 重要 意义 。近年 来 , 陆 架边 缘三 角洲 日渐 引起 石 油 地 质 学 家 的重 视 , 成 为 当前研 究 的热点 J 。 珠江 口盆 地位 于南 海 北 部 大 陆架 上 , 在 欧 处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
模式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是指在干旱地区的湖泊边缘,由于水位变化较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沉积环境。

这种环境下,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湖泊中的泥沙和悬浮物,同时也受到风力和水流的影响。

因此,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物质主要是细粒沉积物,如泥沙和悬浮物。

这些沉积物质在水流和风力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些特殊的沉积结构,如波纹痕、水流痕和风纹痕等。

同时,由于水位变化较大,沉积物质也会形成一些层状结构,如泥层和砂层等。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这种环境下,沉积物质主要是由湖泊中的泥沙和悬浮物组成,因此沉积速度较慢。

同时,由于水位变化较大,沉积物质也会形成一些层状结构。

因此,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主要是以层状沉积为主,同时也会形成一些特殊的沉积结构,如波纹痕、水流痕和风纹痕等。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对于研究干旱地区的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对干旱湖盆边缘浅水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的研究,可以了解干旱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水文变化,同时也可以为干旱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发展与沉积类型

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发展与沉积类型

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发展与沉积类型(一九八八年全国河口三角洲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载于:李春初等,2004,中国南方河口过程与演变规律,第七章第五节.北京:科学出版社,234~239.)珠江三角洲的沉积组成、性质及其形成过程,至今未有一致的认识,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大量测年数据[1]和其他资料的积累,情况已愈趋明朗。

1 沉积组成与结构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松散沉积物平均厚20~30m,共由下、中、上三组碎屑沉积物构成;下、中两组为海侵时的溯源沉积,上组为海面基本稳定时向海淤积发展的现代三角洲沉积;各组沉积之间呈不整合关系接触。

下组沉积(Ⅰ)是一套自下而上从粗变细,即由砂砾→砂→粉砂质粘土变化的连续沉积,它们直接覆于基岩风化殻之上,形成时间距今39000~22000(个别至20000)年之间。

其底部和中部的砂砾层和砂层为陆相河流冲积物,上层粉砂质粘土部分为陆相,部分为海相(或河口湾相),海相层埋藏深度一般为-15 ~-23m,其中含较丰富的海相(咸水环境)动物化石。

但分布仅限于顺德以南的平原区。

本组上部的沉积面有风化及切割现象,如其上发育过深切古河谷,顶部粘土呈“花斑状”,表明本组沉积形成后曾出露地表和遭受过河流切割破坏。

中组沉积(Ⅱ)是又一套自下而上从粗变细的碎屑沉积:下层为含砾中粗砂,上层是粘土或粉砂,不整合覆于第I组沉积之上。

沉积物年龄为距今19000~ 6000年。

其下层的中粗砂亦为陆相河流冲积物性质;上层粘土有的为海相层。

海相层含丰富海相动物化石,分布区域较下组(第I组)海相层略广,但也主要限于东莞县太平—沙田—中堂—黄埔—广州—石湾—小塘—金利—古劳—新会—双水一线以南的平原区。

上组沉积(Ⅲ)为粘土、粉砂质粘土、粉砂和细砂,一些地区含分选差或中等的中粗砂砂体。

这就是近6000年来形成的现代河口三角洲沉积体系。

分布于中堂—黄埔—广州—小塘—杏坛—古劳—新会以南的平原区,厚3~15m,一般自北向南厚度加大,少数地段厚度可达20~30m。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Steep zone
Center zone
Gentle zone
D
FD
TB D: Delta FD: Fandelta TB: Turbidity body
Coarse clastic sediment distribution in fault-depression open lake basin
永久盐湖(断陷型)的沉积物分布 陡坡带:冲积扇、扇三角洲与泥;中央带:深湖泥与 盐层;缓坡带:生物丘、碳酸盐岩与泥坪。
Lake level(湖平面) Steep zone AF Center zone Gentle zone B
C
FD
S
AF: Alluvial Fan FD: Fandelta B: Bioherms C: Carbonate S: Salts Carbonate, salt and coarse clastic sediment distribution in fault-depression lake basin
浪控三角洲
Wave-dominated delta
潮控三角洲
Tidal-dominted delta
三角洲沉积的平面几何形态
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粗粒三角洲)和细粒 三角洲对比图
(据钱丽英,1990)
普通三角洲的经典代表
密西西比河鸟足状三角洲对比图
(据Fisher,1961)
Lake level(湖平面)
Delta sediments
Prograding delta-1
Delta deposits
Stream dominated
Mississippi river delta
GangesBrahmaputra delta

地貌学-流水地貌5河口三角洲

地貌学-流水地貌5河口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多汊道、改道; 长江三角洲:沙岛、沙嘴、泻湖 珠江三角洲:多基岩屏障 Mississippi三角洲:由汊道两侧的决口扇形成。
3、三角洲的沉积结构(比较难理解) 由陆地向海洋方向,按照地貌特征,分3个沉积单元: • 顶积层(顶组沉积层),由水上和水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组成; • 前积层(前组沉积层),水下三角洲的前坡沉积,沉积物含水
输沙量和径流量比值与三角洲发育关系
世界主要河流年输沙量和径流量



四、河口湾
1 定义:被海水淹没的河口区
2 形态特征:平面多呈喇叭形,或漏斗形。
3 成因:海面抬升、构造下降
4 沉积特征:河口湾内,潮汐和波浪作用强,河流携带的 泥沙在达到河口湾以前就沉积了。河口湾的泥沙多 是波浪和潮汐带来的,从湾顶向湾口变细(潮成沙 体的一般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河口沙岛与废弃的汊道、港湾转化而成的湖泊、沼泽和天然堤等, 组成三角洲平原,并与向海延伸的水下三角洲部分紧密相连, 构成完整的三角洲沉积体系。 如此反复,使三角洲向海扩展。
以上为三角洲发育的概括性理想模式,对于各个具体的三角洲 发育过程而言,由于河口的水动力条件和地形的千差万别, 形成过程有很大变化:
• 潮流界、 潮区界,及洪枯变化 长江: 枯水季节潮区界在距河口616 km的安徽大通,潮流界
在江苏的镇江附近。但洪水期,潮区界下移到距河口 400公里的芜湖,而潮流界也只达江阴以下。 珠江: 潮流界0~160km,枯季上移,西江至高要三榕峡,北 江至三水,东江至东莞石龙。潮区界40~300km。 黄河: 潮流界0~6km;潮区界10~20km
4、三角洲分类 依据多种,按照形态和形成过程:
1)扇形(尼罗河、伏尔加河、黄河) 2)鸟爪(密西西比河) 3)尖头(台伯河) 4)岛屿(珠江、恒河) 5)介于两种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如长江:3-4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1、三角洲概述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

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

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

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2.1建设作用2.1.1河口作用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

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

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

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3、层理一般不发育,可见 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
4、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 扇端 亚相
5、物源充足时,形成向上变粗变厚的相序 6、平面相组合:物源区残积、坡积物相--扇--沉积区冲积平原或湖海区 7、砂体平面上为扇形、横剖面为透镜状,纵剖面为顶面下凹的透镜型
冲积扇
冲积扇沉积微相及特征
(一)泥石流沉积--冲积扇沉积的主体 泥石流:山区发生的,泥、砂、砾与水混合而成的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搬 运的高密度流体。 泥石流沉积特点:常出现在冲积扇根部。形态为:长舌状。沉积物为: 泥、砾、砂,粗碎屑分布不均,成分复杂;砾石分选、磨圆差; 杂基支 撑;沉积体内成层性不明显,多呈块状。
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 石类型及组合)、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此处涉及另外一个概念,岩相(lithofacies),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岩石或岩相组合,因此,岩相是构成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序递变规律(Walther 相律)
1 相序定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 能重叠在一起”,或者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 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沉积
相临沉
坡度
积体系
沉积物
陡 阵发性水流、重力流、 盆内水体
分 选、
较陡 阵发性水流、重力流、 粒 磨
盆内水体
度圆
较缓
阵发性水流、盆内水 体
变变 细好
缓 稳定水流、盆内水体
扇三角洲 •旱地型扇三角洲 •湿地型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原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山麓——洪积相
洪积扇: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出现
季节性暴雨时,山区河流携带 大量的碎屑物质进入平原,在 出口处,碎屑物堆积下来,形 成的半圆锥形沉积体。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是指位于干旱湖泊盆地边缘的浅水区域,在这一区域内由于河流输入沉积物的供给,形成了三角洲沉积物。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具有明显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本文将对其进行阐述。

1. 沉积物类型丰富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物类型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细粒沉积物、粗砾沉积物、泥沙混合物等。

这些沉积物的来源不同,有些来自于风化作用、有些来自于河水和降雨,有些来自于生物活动等。

2. 沉积结构重叠由于干旱湖泊水位的变化、气候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物在不同时期会重叠。

这种重叠可以形成呈现出交错层状结构的岩层。

3. 沉积物层序4. 沉积物垂向变化由于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物重叠和沉积旋回的影响,沉积物在垂向上也会发生变化。

在垂向上,沉积物会先是细粒的泥沙淤积,然后逐渐转向粗砾沉积物,最后是泥沙混合物。

在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物中,通常会存在着一些沉积结构的排列,如层状结构、折叠结构、裂隙结构等。

这些结构可以反映出沉积环境的长期变化,也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1. 构造控制作用下的沉积模式在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的沉积过程中,构造控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构造控制下,干旱湖泊的水位、河流入湖量以及湖泊面积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干旱期淤积为主的典型三角洲沉积模式。

2. 湖泊环境影响下的沉积模式湖泊环境对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湖泊环境影响下,干旱湖泊的水位、湖盆面积、水深等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沉积物的供给和分布。

在湖泊环境的影响下,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呈现出波浪型的沉积模式。

四、结论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是指位于干旱湖泊盆地边缘的浅水区域,在这一区域内由于河流输入沉积物的供给,形成了三角洲沉积物。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具有非常丰富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主要包括沉积物类型丰富、沉积结构重叠、沉积物层序、沉积物垂向变化以及沉积物结构排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1、三角洲概述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

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

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

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2.1建设作用2.1.1河口作用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

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

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

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c、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在咸水面上向海水流动,属严格的平面喷流类型,形成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海成三角洲。

2.1.2决口改道作用沿三角洲分流体系形成的决口扇在三角洲平原的发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同在河流体系中一样,决口扇是在洪水期间水和沉积物通过天然堤上的缺口涌出时形成的。

然而,许多三角洲分流决口扇的形成比河流更复杂。

实际上,决口扇可以变为进积到边缘三角洲间海湾的子三角洲[4]。

2.2破坏作用三角洲的破坏作用是各种对建设性河流作用所沉积的沉积物进行改造、改变、再分布或迁徙的过程,包括波浪能通量,潮能通量、侵入的恒定盆地流、季节性的风力流,以及由盆地边缘与盆地之间的高度差产生的重力势能。

2.2.1波浪和流水的再分布在几乎所有的蓄水体中均存在波浪能,,在三角州河口坝或决口分流中的推移质沉积物的沉积作用,使它处于波浪和潮汐改造的最佳位置。

河口坝上的破浪会加强混合作用,产生紊流,使啥子沿沿岸流的方向进行重新堆积。

沉积在河口的沙就这样在侧向上重新分布,如果没有多少沙被重新移动,由河道进积作用产生的砂带就是简单地扩宽;如果大部分的河口坝被改造,三角洲前缘有可能变成一系列联合的弧形滩脊(沿岸障壁坝),二泥质依旧呈悬浮状态被从三角洲前缘带走。

当潮流在河口处流入流出,会使河流交替性增强、减弱甚至倒流。

,重新活动的沉积物沿倾向分布,在分流河口内形成长条形沙坝,并向海扩展成宽阔的水下三角洲前缘台地。

2.2.2压实和块体重力搬运河口沉积物及其海洋改造过的三角洲沉积物,位于由重力势能改变、破坏或重新活动的理想位置。

首先,砂沉积在前三角洲泥质台地的顶部,该台地一般是迅速沉积而成的、饱和水的、欠压实的、和厚度巨大的;其次沙沉积位于倾斜的前三角洲裙的顶部,虽然三角洲的前缘的坡度很少超过几度,但是这样的坡度早为骨界的水下沉积物中是不稳定的;其三。

大型河流体系的沉积物注入以每年几千万吨来计量,并且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不规则分布的。

沙在较大的河流分口处的迅速沉积增加了下伏前三角洲泥的负荷,从而产生密度倒置。

泥因其高的含水量,所以在其受力时表现为可塑性。

欠压实的、低密度的、低渗透率的前三角洲沉积物,其不稳定性因细菌分解有机碎屑生成天然气而进一步增加。

沉积物的负荷引起差异压实和流动或前三角洲泥的断裂。

在最活跃负荷之下的横向和垂向流动,会形成叫做“尼丘”的泥底辟。

前三角洲斜坡上的形变作用还产生各种层内构造。

边缘断层和滑塌形成于活动河口、河口坝及其伴生相的附近。

大型弧形滑塌断块常沿三角洲台地和前三角洲斜坡上部的边缘发育,它也可能表现为穿透下伏陆架层序和上斜坡层序长期活动的主生长断层的一部分。

除了层内形变和差异压实外沉积在三角洲台地顶部的沉积物还可以重新活动并向坡下迁移。

表层滑塌和泥流沉积在进积作用活跃的三角洲前缘是很常见的现象。

沉积物在前三角洲斜坡顶部的迅速沉积,可能会导致浅处沉积层的过陡,由此产生重力滑动、一定的滑塌或沉积物的液化。

滑塌和风暴会周期性地扰动与活化前三角洲台地的沉积物。

沉积物一旦被携带,就可能以块流或浊流沿前三角洲斜坡向下流动,在前三角洲相层序中沉积或过路进人下邻的斜坡/盆地中。

三角洲前缘层序呈现出多变的沉积特征,例如广阔的席状砂、陡峭的或平卧的褶皱层、递变层理、球枕构造和底面印痕[5]。

这些特征组合与海底斜坡体系一致,前三角洲与斜坡体系的边界很难确定。

然而从古地理以及经济的观点来看,关键因素在于发育一个独立的水下沉积物分散体系,它能将大量的过路推移质沉积从其原始沉积位置三角洲台地的顶部,推至斜坡和盆地的底部。

在陡的构造活动盆地边缘,重力流搬运会成为为一种具重要意义的甚至是主要的三角洲破坏作用。

3、三角洲的类型3.1三角洲的分类由于不同的三角洲类型具有差别很大的油气储量,因此三角洲类型的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影响三角洲沉积作用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三角洲的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Fisher等(1969)提出了建设性和破坏性三角洲的二分法,强调了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对三角洲共同作用的结果。

Galloway(1975)在收集了30个近代和古代海相三角洲的资料之后提出了以河控、浪控和潮控为端元的三角图解。

Reading(1978)在他主编的《沉积环境和相》中将三角洲划分为河控、河流—波浪相互作用、浪控、河流—波浪—潮汐相互作用以及潮控五大类。

有人根据沉积物的粒度划分为粗粒三角洲和细粒三角洲(Gould,1960;于兴河,1991)。

有人根据受水盆地的类型划分为海相三角洲和湖相三角洲(锅谷淳和宫田一郎,1990)。

Donason根据受水盆地的深浅划分为深水三角洲和浅水三角洲。

另有学者根据注入受水盆地冲积体的不同类型来对三角洲加以概括,如将冲积扇直接注入受水盆地称为扇三角洲(Megowen,Garner,1970;Galloway,1976;Duton,1980;Miall,1984;李思田等,1988),将辫状河注入受水盆地形成的沉积体称为辫状河三角洲(Mepherson,1987;赖志云等,1991)。

Nemec和Steel(1988)在Holmes(1965)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冲积物物源类型和沉积物特征将三角洲分为二类6种,即冲积三角洲(河流三角洲、辫状河平原三角洲、冲积扇三角洲和碎石锥三角洲)与非冲积扇三角洲(火山碎屑三角洲和熔岩三角洲),该分类扩大了三角洲所包涵的内容和范围。

以及龚建明将三角洲分为两类6种,即海相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州,潮控三角洲和复合型三角洲)与湖相三角洲(吉尔伯特型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6]。

下面我们就详细重点分析Galloway的的三种极端类型的三角洲。

3.2河控三角洲沉积模式河控三角洲能形成厚度大、面积广的大型三角洲,且在地质历史中能保存下来和识别。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如图3-1。

图3-1 三角洲沉积模式图3.2.1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处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地区。

三角洲平原沉积的亚环境多种多样,以分流河道为格架,而分流河道间地区常发育有沼泽、分流河道的两侧有天然堤、决口扇,湖泊和分流间湾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和)褐煤沉积,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三角洲平原亚相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陆上二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沉积微相。

(1)分流河道微相:是河流体系河床沉积向下延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

具有一般河道的沉积特征,即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的层序特征。

但是它们较中、上游河流沉积的粒度为细,分选变好。

一般底部为中——细粒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物,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

砂质层具有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而且其规模向上变小。

其地接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

由于分流河道位置较固定,而且较直,所以曲流沙坝一般不发育。

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在平面上为长形砂体,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

砂体常沉陷于下浮的泥岩层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而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2)陆上天然堤微相:位于分流河道的两旁,向河道方向一侧较陡,向外一侧较缓。

这种天然堤系由洪水期携带泥砂的洪水漫出淤积而成。

天然堤在三角洲平原上部发育较好,但是下游方向其高度、宽度、粒度和稳固性都逐渐变小。

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而且由河道向两侧变细变薄。

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纹理发育。

水流波痕、植屑、植茎、植根和潜穴等较常见。

有时见雨痕和干裂等暴露成因的构造。

(2)决口扇微相:三角洲决口扇与河流的决口扇沉积亦很相似但由于这种天然堤稳定性较差,故它们较河流中下游更为发育,而且有的面积较大,可形成席状砂层。

(3)沼泽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分布最广,约占三角洲平原面积的90%。

它们具有一般在沼泽多具有的特征。

这种沼泽的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其水体性质主要为淡水或半咸水。

这种沼泽中植物繁茂,均为芦苇及其他草本植物,为一停滞的弱还原或还原环境。

其岩性主要为暗色有机质泥岩、泥炭或褐煤沉积,其中常夹洪水沉积的薄层粉砂岩。

常见有块状均匀层理和水平纹理,生物扰动作用强烈,有时见潜穴。

常含植屑、碳屑、植根、介形虫和腹足类以及菱铁矿等。

(4)淡水湖泊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之上相对低洼的蓄水体,一般面积小,水体浅,一般2~4m。

禅机物主要为暗色粘土物质,夹有泥砂透镜体。

可见水平层理、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

3.2.2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外侧至波浪基准面之间,呈环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向海洋一侧边缘,即分流河道的前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