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的饮食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前后的食品
食品方面。改革开放前,参加工作,住在集体宿舍里,吃在工厂食堂里。那时,吃饭是要粮票的,粗细粮分开,又没有什么副食,很多男同学每月供应的三十斤粮是不够吃的。那时在食堂里吃饭,品种单一,引不起什么食欲。偶尔吃上一顿用肉炒的菜真是一次莫大的奢侈,会很解馋,但也会花去很大一部分生活费。记得那时要是馋了的话,就会出去买一两花生米,给饭食助餐做
佐料,能吃上几天。至于吃水果,见到的水果品种很少,挣的工资不多,水果还挺贵的,要是能吃上苹果、鸭梨就是莫大的享受了,我们也是每月只可稍稍奢侈一下。开放后则不同,人们吃饭不用再考虑吃多少、够不够吃,而是考虑粗细粮搭配,讲究营养。不用说吃猪肉,鸡肉、羊肉、牛肉、鱼,各种各样的肉类和食品挑选着吃。有人说:现在吃的东西和以前比简直是天天在过年!这话真是一点不假。现在吃水果更是没的说:水果品种花样繁多,什么哈密瓜、提子,还有很多叫不上名来的这瓜那果的,更何况苹果、梨、葡萄、桔子了,人们买水果都要挑挑拣拣。我家的水果盘里总是洗好的各种水果放满在那里,却很少有人问津。
早餐:玉米面、红薯面稀饭
午餐:玉米面、红薯面面条汤
晚餐:玉米面、红薯面稀饭和窝窝
一是从追求数量逐渐向追求质量转
变。1992年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原来那种凭票限量供应的食品消费形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各种食品在数量上大能满足需求。就食品消费的客体来说,已经是“人人平等”,无论吃什么、怎样吃完全可以由人们自己选择决定,也就是说人们已经吃得很“自由”了。二是食品消费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一些快餐食品如方便面、盒饭熟食制品等销量骤增,保姆、钟点工走入寻常百姓家。在吃的问题上,人们动手的地方越来越少,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方便、快捷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饮食的新时尚。这表明在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北京人食品消费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原来人们花费在“做饭”上的家务劳动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服务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