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际中的语言得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交际中的语言得体

临海市大田中学卢志敏

[内容摘要]

语言得体属于广义修辞学的范畴,要做到交际中语言的得体就必须合乎交际情境,即语境,(包括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要使得交际语言得体,首先,要看清对象,因人而异。其次,要注意场合,做到审时度势。第三,是要找准时间,分清先后。第四是要注重目的,有的放矢。还有是,文明礼貌,临机应变。

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语言得体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除了必备的语言基础,更需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关键词]交际语言得体语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中说过:“既不要把重大的事说得很随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对于一些平凡的普通名词,不应加上一些漂亮的修饰语,否则就会显得滑稽。……在表现情绪方面,谈到暴行时,你要用愤怒的口吻;谈到不虔诚或肮脏的行为时,你要用不高兴和慎重的口吻;对于喜事,要用欢乐的口吻;对于可悲的事,要用哀伤的口吻。”说的其实就是要根据场合、对象、目的、表达方式等差异,做到语言得体。确实,语言运用是否得体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更是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处身立世。

相传清代的年羹尧远征新疆时,抓获了三个人:一文官,一武官,一师爷。问斩前用一个问题考他们,猜对了不杀。那问题是:“猜我会不会杀你。”武官抢先说:“大人不会杀我的。”年羹尧说,“猜错了,杀!”文官一见便立马说:“大人是要杀我的。”“那就要成全你”年羹尧说。只听师爷从容地答道:“大人杀我,显示了大人的威;大人不杀我,显示大人的德,大人不管杀不杀我,都是英明的。”“这话我爱听”年羹尧笑了。于是留下了师爷。师爷之所以能留下来全在于他能“审时度势”用语得体巧妙。这类例子很多;象“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给人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如此说来,语言的得体与否不再是纯粹的语言游戏。

那么,什么是“得体”,得什么“体”呢?我认为这里的“体”可以认为就是语境;得体就是言语表达合乎交际情境。

我们知道交际语言根据表达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口头语体又可分为谈话语体、演说话体和论辨语体等;书面语体又可分为公文语体、应用语体、科技语体、政治语体和文艺语体等。不管是口头语体还是书面语体,由于本身具有的情景性、互动性、综合性,所以,首先是要看清对象;其次是辨明场合;再是抓准时间。相比之下,书面语体要更加讲求严密和系统性。具体地讲,公文语体,表达要庄重、严谨、准确、简明;科技语体则讲求客观性、逻辑性;文艺语体则是追求形象性,而政论语体最大的特点是鼓动性和综合性。这些语体之所以讲求这些,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其特定的语境,下边笔者试着从几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交际语言得体的情境构建。我这里想用一个图示来说明,可能更显直截了当。

交际的参与者可能不至2人,该图示只为说明参与者进行交际时是围绕某话题(或称主题)而互动展开的。主体又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包括身份角色、年龄、经历、受教育程度、性别等。这些因素制约着话题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当然,有时候是特定的话题内容和形式又制约着交际对象的选择。所以,交际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话题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相互选择的,互动的。这里,主体的背景不妨称之为“主观语境”(广义语境)

同时,交际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的。话题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受时空

的制约;反过来,特定的话题内容和形式会选择适合的时空来进行,彼此也都是相互制约,是互动的。这里的时空是宽泛的,既包括大的地域、时代、也包括具体的地方、时刻;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甚至是某一特定的氛围情境或者是上下文语境。这一切可以笼统地称之为“场合”或者“客观语境。”(广义语境)(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P209)

二、如何让交际语言更得体。

如何让交际语言更得体实际上是广义修辞的范畴。“在表达内容、语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配合非语言因素,以最恰切完美的语言加工形式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引文同上P207)而“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说法或许就是说:得体性是修辞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科学面全面的原则,而学者王希杰则认为应该是最高原则也是有其道理的。

那么,如何才能把话说得得体呢?

首先,要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任何交际都离不开特定的对象,与人交际必须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身份、地位、修养、性格、彼此间的关系等因素,确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该怎么说。例如,一个学生或晚辈与老师或长辈交谈时,一定要讲究言词的礼节和必要的谦逊;如果以同学、朋友的身份跟同辈人交往时,又应注意自然,亲切不宜过于严肃;当你是以老师或长辈的身份和学生或晚辈交谈时,又须庄重一点,同时又要带点关心,爱抚的感情色彩。诸如此类,如果说话时不看对象的话,就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譬如:打听人家的年龄,对老人不宜说“您几岁?”或“您多大?”最好说“您老高寿?”对小孩不能说“你年龄多大”“你高寿?”而应当问“你今年几岁了?”对一些已过花季的女孩最好别打听她的年岁为妙。古人说了“男不问钱财,女不问芳龄。”你如果非要了解,不妨换一种方式,如你是哪一届的大学毕业生?“你的属相?”等。

与人交际表达言语时,称呼也很要紧。人家是领导,在公开场合,你应

当以职位称呼,他会有一种满足,尽管他可能平时跟你很随便,而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往深处说也是人性多层次的需求之一,心理学家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何乐而不为?依次类推做学问的、做生意的,三教九流,都有其特定场合中特定的得体称呼,不可马虎。

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关系,交际对象的性情,境况能也会有异,交际时也应当另当别论。恭维女孩子,说人家漂亮,大多人会高兴;可如果对方的长相确实连一般都不是,甚至是丑陋的,你硬是说她漂亮,恐怕会弄巧成拙,惹怒对方。这时你不妨从她的学识,或者贤惠,或者体贴温柔,或者善解人意等方面去赞美,力求得体。让人家赏得你的赞美确实有几分真实和诚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不同对象交际时,应了解对方的一些忌讳。古有“入乡问俗”等说法留传至今。如:我们南方习惯称未出嫁的女孩子为“姑娘”,据说在北方某些地方,“姑娘”是“妓女”的别称,那就得小心喽。再有,由于海上生活险恶,渔民生活中说话和行为多愿带彩头,而忌讳不吉利的话语与行为,忌讳说“翻”“扣”而改说“划”“划身”“划过来。”帆不称“帆”称“篷”,升帆叫“撑篷”。犯忌有时带有烈的时代性:如唐代吃鲤犯忌,那是鲤——李同音;“小姐”一问本好端端的,如今已是某些特殊行业的从事者的代名词。此外,禁忌还与对象的具体情况相关,正如阿Q因头上长有烂疮疤,于是忌讳人家说“光”“亮”。假如别人心头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让你知道了,你最好装聋作哑,因为那是他的忌讳,此时不说为最得体,沉默是金。

总之,在这里,恐怕很难面面俱到,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在面对交际对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对方,参透其心理心境方可做到言语得体,所以古人说“知人者明,知己者智”。

其次,说话要看场合。这里的场合主要指交际的具体时空。交际场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有庄重和随便之分,有喜庆和悲痛之分,有内外之别。

记得林语堂在其《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有句话说得好,大意是说男人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