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地下水水质评价与治理策略

地下水水质评价与治理策略

地下水水质评价与治理策略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其水质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水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和治理显得十分重要。

一、地下水水质评价1.评价指标地下水水质评价通常采用的指标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主要包括水温、pH值、电导率、浊度、溶解氧等;化学指标包括主要离子、营养物质、重金属元素、有机物和药物残留等;微生物指标包括大肠杆菌、菌落总数、细菌计数等。

由于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和流动路径的不同,水质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施地下水水质评价时需要考虑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2.评价方法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宏观指标法、水质特征值法、经验印证法和水质综合评价法。

宏观指标法是一种很早就被采用的评价方法,通过人工选择指标来判断水质;水质特征值法则是通过对水样中特征指标的分析,来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经验印证法依据先前的实际经验来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综合评价法是将多个因素综合考虑,从而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全面评价。

二、地下水水质治理策略1.治理方法地下水水质治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和高级氧化法。

生物法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通过土壤的自然治理能力,来去除污染物质;物理化学法则是采用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电渗析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高级氧化法是一种通过氧化反应去除污染物的新型方法,其原理为利用光能、电能或臭氧等物质对污染物质进行氧化反应。

2.治理难点地下水水质治理难度较大,其治理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治理技术的不完善和成本高昂;2)地下水流动性的强,使得治理难度加大;3)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质的种类繁多,污染物质产生时长,难以进行追踪和监测;4)地下水水位变化对污染物质分布的影响,治理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和管理。

三、结语地下水水质评价和治理是环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工作。

泉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泉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泉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篇一:泉州环境专题铸绿色长城,造美丽泉州1、泉州地区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泉州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资源数量多,总量大。

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

但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

部分农村没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

对工厂的排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有退化的现象。

另外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

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

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

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

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

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

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海域沿岸的水污染。

(一)泉州市陆域及海域水污染(1)陆域水污染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

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

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

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

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和cod排放直接导致水污染。

(2)海域水污染根据实验调查,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 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

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

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

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

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

磷是海洋含量浮游生物的营养物质,磷氮等营养元素如大量增加,再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就,有可能诱发“赤潮”污染的发生,近年来我市海域己发生过“赤潮污染”,给沿海渔业及养殖也造成很大损失。

详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详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详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以便获取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的信息。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有效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并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常用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指标法、水质污染指标法、地统计学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请看下文。

1. 物理化学指标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

优点是测试简单、直观,能够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

缺点是只能对特定物质或指标进行评价,不能全面了解地下水质量状况。

2. 水质污染指标法:这种方法通过建立水质污染指标体系,将地下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浓度与相应的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

优点是能对多种污染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比较可靠。

缺点是只能对指定的污染物进行评价,无法全面了解地下水质量。

3. 地统计学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地下水采样点的选择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地下水变化的分布特征,以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

优点是能够提供地下水质量的空间分布信息,为保护和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缺点是需要大量的采样和分析工作,成本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地下水
环境质量评价还应考虑到地下水用途、地区经济和工业发展等因素,以制定适合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泉州水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泉州水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泉州水环境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简要介绍泉州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情况和水环境现状。

可以描述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近年来受到水质污染的影响,水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还可以提到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即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了解泉州的水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泉州市水环境现状进行概述,然后介绍了本篇报告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泉州水环境概况、水质污染现状分析和水资源管理措施三个部分,分别对泉州市水环境的整体情况、水质污染问题及管理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结论部分对整个报告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分析泉州市水环境的现状,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泉州市水环境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水资源管理措施的调查与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泉州市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本报告还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水环境问题的重视,激发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推动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大力度,共同致力于泉州市水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2.正文2.1 泉州水环境概况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以重要港口为特色的城市。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泉州的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目前,泉州的水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水体污染严重。

在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下,泉州的水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受到了影响。

水中污染物超标的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其次,水资源短缺。

虽然泉州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

某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某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某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任祺俊;胡健;雷大星;谢章平;熊志炫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
【年(卷),期】2024(52)4
【摘要】四川成都市某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以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及数据,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Gibbs模型、离子比值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成都市某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并判别了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分析了主要离子来源。

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主要阴阳离子为HCO_(3)^(-)、Ca^(2+),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HCO_(3)^(-)SO_(4)^(-)Ca型为主;地下水组分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的控制,蒸发浓缩作用也存在一定影响;地下水中Na^(+)、K^(+)主要源于岩盐的溶解,Ca^(2+)、Mg^(2+)离子主要源于碳酸盐和蒸发盐矿物的溶解,SO_(4)^(2-)主要源于石膏的溶解,同时,硅酸盐岩的溶解对地下水组分也有一定的贡献。

【总页数】5页(P1-5)
【作者】任祺俊;胡健;雷大星;谢章平;熊志炫
【作者单位】赣南科技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赣南科技学院赣州市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控制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3
【相关文献】
1.淮北平原区城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以宿州市为例
2.海南岛北部剥蚀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与演化
3.天津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碳酸盐风化碳汇研究
4.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5.松嫩平原典型高氟区水库周边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高氟成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下水评价方法

地下水评价方法

地下水评价方法
地下水评价方法是指在建筑行业中,根据地下水的特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
地下水的质量、量、分布、流动等进行评价的方法。

一、地下水质量评价
地下水质量评价是指根据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
对地下水的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一般来说,地下水质量评价的方法有水质分析法、水质模拟法、水质模型法、水质指数法等。

二、地下水量评价
地下水量评价是指根据地下水的储量、流量、渗透率等,对地下水的量进行评
价的方法。

一般来说,地下水量评价的方法有水文观测法、水文模拟法、水文模型法、水文指数法等。

三、地下水分布评价
地下水分布评价是指根据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对地下水的分布进行评价的方法。

一般来说,地下水分布评价的方法有地下水地质调查法、地下水地质模拟法、地下水地质模型法、地下水地质指数法等。

四、地下水流动评价
地下水流动评价是指根据地下水的流动特征,对地下水的流动进行评价的方法。

一般来说,地下水流动评价的方法有水文观测法、水文模拟法、水文模型法、水文指数法等。

总之,地下水评价方法是指根据地下水的特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地下水的
质量、量、分布、流动等进行评价的方法。

地下水评价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的特征,而且还可以为建筑行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典型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调查及评价

典型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调查及评价

典型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调查及评价张磊;展漫军;杭静;王勇【摘要】为了解地下水污染现状,选择典型化工园区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及评价.结果表明,8项指标(总硬度、硫酸盐、锰、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总大肠菌群数)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1个监测井的地下水受到有机污染物1,2-二氯乙烷、溴二氯甲烷、二溴氯甲烷轻污染,受到氯仿中污染,有机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低于可接受风险水平.【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5(021)018【总页数】4页(P87-89,155)【关键词】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化工园区【作者】张磊;展漫军;杭静;王勇【作者单位】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3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 940亿m3,其中1/3为地下水[1]。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由于地下水的隐蔽性、不可逆性以及构成因素的多样性和系统的复杂性,其一旦被污染,则再难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

本研究选择典型化工园区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通过监测地下水中常规指标和特征指标,开展地下水质量评价、污染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价,以期为环境管理与健康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1 调查部分1.1 园区概况及布点选择某典型化工园区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

该化工园区面积45km2,是以石油化工及其产品的深加工、精细化工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化工开发区。

共布设潜水监测井12个,其中园区周边特别是地下水下游地区布设监测井5个,园区内布设监测井7个。

图1为园区主要企业集中区内zk04、zk06、zk07、zk08监测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对监测井测量的结果表明,区内潜水位埋深在0.9~3.1m,大部分地区的潜水位埋在1.1~2.0m,潜水水位在1.3~9.7m,区内孔隙潜水水位和水位埋深基本上与地势高差变化趋势相一致。

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

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

参考文献:
• 【1】杜晓舜,夏自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研究[A].商丘师范学院学 报.第19卷第2期.63页. • 【2】左强,李品芳,等.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7 90. • 【3】夏岑岭,赵人俊,卞传恂.水资源评价水文模拟方法[J].安徽水利科 技, 1994, (1): 27. • 【4】贺同良,吉永军.关于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几点看法. 新疆水 利.2006,3:10~11 • 【5】吴信才.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 • 【6】钟瑞森,董新光,刘丰,王水献.干旱区地下水资源综合评价模式[A], 灌溉排水学报,第25卷第2期,85. • 【7】 王瑞久.太原西山的同位素水文地质[J].地质学报,1985,4:345355. • 【8】 周炼,刘存富,姜山,等.河北沧州地区地下水36Cl示踪[J].矿物岩 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20(4):418-420.
六、发展趋势:
• 地下水资源评价,除了采用物理数学方法,还应当利用包括 同位素技术在内的化学方法,以及包气带求取补给的方法, 多通道获取地下水补给量的信息,以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 的信度。 • 利用环境同位素求取地下水储留时间(年龄),对于确定地下 水的资源属性(补给资源与储存资源的比例、参与现代水 循环的程度)十分有用[6]。国内已经采用的确定地下水年 龄的环境同位素有3H、D、18O、14C、36Cl、32Si等[7,8],尽 管这些方法都还不够成熟,目前还难以达到精确定量的程 度,但却是富有潜力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工具。
1、水均衡分析法
• 通过建立水量平衡方程式,并测定方程式中有关的 收入项和支出项,来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方法,具有 应用范围广、方便易用等优点,比较适用于大面积 地下水资源评价【2, 3】。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根据降雨渗入补给量的方法计算,全省地下水资源总计在100亿吨/年左右。

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均。

可开发利用的主要含水岩组为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碳酸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闽西和闽西南地区,水量丰富、水质好,可作为农业、饮用和工业用水水源。

另外,分布于沿海岛屿和半岛的迎风海洋沉积的第四系风积、海积沙、砂砾含水层以及沿海各大江河的河谷两岸冲积—海积砂层孔隙潜水,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地下水埋藏浅、开采方便,也可作供水水源。

广大地区的碎屑岩类、变质岩类和岩浆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含水极不均匀,应用价值不大。

(一)形成与分布福建省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补给、循环、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等均受区域地质构造、地貌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

1.山区地下水本省山地丘陵主要由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变质岩、上古生界沉积岩及中生界火山岩系和燕山期花岗岩类等组成,多构成中、低山地形,地下水类型为强烈循环的裂隙潜水和裂隙承压水。

山区地势高,坡度大,水系发育,沟谷切割剧烈、地下水循环不深、江水面积不大。

大气降水大部分为地表径流流失,导致各含水岩组富水程度较弱。

除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船山—栖霞灰岩岩组富水程度较强外,其他均属于富水程度较弱的岩组。

在构造断裂和脉岩穿插带、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的地段,则形成局部富水带。

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动态变化季节性明显,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水。

2.山间河谷盆地地下水多沿河谷分布,面积狭小。

盆地内部沉积了不同厚度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一般厚度不大,岩层富水程度较弱,但构造盆地富水条件较好。

3.沿海丘陵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类和火山岩所组成,除局部地区有基岩裸露外,多为残积层所覆盖,厚度各地不一,地下水储存于残积层的孔隙和风化壳中,形成孔隙裂隙潜水。

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岩层风化程度不同,含水层被分割为互不联系的水文地质单元,大气降水多成地表径流流失。

岩层透水性差,富水程度微弱,为本省缺水地区。

全国地下水质分布及变化特征

全国地下水质分布及变化特征

全国地下水质分布及变化特征李圣品; 李文鹏; 殷秀兰; 金爱芳【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9(046)006【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总硬度; 氨氮; 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 铁; 锰; 地下水水质; 监测【作者】李圣品; 李文鹏; 殷秀兰; 金爱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3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地下水约占全球淡水资源量的30%,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地下水为世界上大部分人口提供着宝贵的水源,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或者地表水被污染的地区。

地下水是人类生活用水、灌溉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2-3]。

我国约有70%的人口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全国95%以上的农村人口饮用地下水,全国40%的耕地使用地下水灌溉[4]。

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开发利用地下水,北方大部分城市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华北、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5]。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地下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环境问题逐渐加剧。

如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在城市供水、工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了一系列地下水环境问题[6]。

目前,已报道的地下水污染来源主要有农业面源、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固体废物的直接或者不达标排放、采矿和废弃矿坑废水。

除此之外,超量开采地下水还可能引发海/咸水入侵,砷、铁和锰等原生污染物的溶解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人类生产活动[7-8]。

根据《201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在全国202个地市级行政区5 118个地下水监测点开展了地下水质监测工作,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优良级水质监测点为9.1%;良好级水质监测点为25.0%;较好级水质监测点为4.6%;较差级水质监测点为42.5%;极差级水质监测点为18.8%。

地下水化学分析

地下水化学分析

地下水化学分析地下水化学分析是指对地下水中各种物质组成及其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地下水是地壳中储藏较丰富的一种水资源,并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地下水中溶解的物质种类繁多,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微量元素等,这些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可以反映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和来源。

地下水化学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地下水的化学特性,评价地下水的水质,指导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

根据地下水中各组分的不同特点,地下水化学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地下水中的常量离子分析。

常量离子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变化较小,是地下水的主要组成成分。

常见的常量离子包括阳离子钠、钙、镁,阴离子氯、硫酸根、碳酸根等。

通过对这些常量离子的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的硬度、盐度等基本特征。

其次,地下水中的微量元素分析。

微量元素在地下水中的含量较低,但它们对地下水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微量元素有铁、锰、锌、铜、镉等。

通过对这些微量元素的分析,可以评价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和地下水岩石相互作用的过程。

再次,地下水中有机物的分析。

有机物是指地下水中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含碳化合物。

它们通常来自于生物活动、化石燃料的分解和人类活动的污染等。

常见的有机物污染物有挥发性有机物(VOCs)、芳香烃类、多环芳烃类、挥发性酚类等。

通过对这些有机物的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状况和污染物的来源。

最后,地下水中的气体分析。

地下水中溶解的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等。

通过对这些气体的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状态和微生物活动情况。

地下水化学分析主要依靠实验室分析技术进行,包括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质谱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地下水中的各种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地下水化学分析的结果可以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对于含有高硬度的地下水,可以采取软化处理措施;对于含有有机物的地下水,可以采取适当的生物降解或化学氧化方法进行处理。

泉港水利项目详细勘察20130315(最终)

泉港水利项目详细勘察20130315(最终)

泉港区南山片区水利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初步设计)二○一二年十月·杭州泉港区南山片区水利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初步设计)核定:林健审核:陈建兴校核:蔡镇江王兵编写:吴建活叶铭尧(报告专用章)二○一二年十月·杭州工程勘察证书编号综甲120005-kj1.前言 (1)1.1、概述 (1)1.2勘察目的及要求 (2)1.3勘察依据 (2)1.4勘察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评述 (3)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2.1地形地貌 (5)2.2地质构造 (5)2.3地层岩性 (5)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7)3.1地表水 (7)3.2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条件 (7)3.3场地地下水变化 (8)3.4场地环境类别及水、土腐蚀性判别 (8)3.5土的渗透变形判别与评价 (10)4地震效应 (11)4.1地震动参数 (11)4.2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11)4.3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14)5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14)5.1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14)5.2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参数建议 (14)6工程地质评价 (16)6.1、堤防工程地质评价 (16)6.2东部滞洪区水闸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0)6.3桥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0)7 天然建筑材料 (22)8 结论及建议............................................................................................................................................ 22 ★附表部分★附图部分★附件部分一、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测试报告1.前言1.1、概述泉州市泉港区位于东经118°25′至119°45′,北纬24°59′至25°45′之间,东临湄洲湾,隔海与惠安县净峰镇、东桥镇相望,东北与莆田市秀屿区隔湾相望,西北与仙游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惠安县紫山镇接壤,南与辋川镇相连。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供应着我们所需的饮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

地下水的水质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在地下水中,水化学特征是评价水质影响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1. 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与其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水中溶解的矿物质和化学物质含量与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降水量、蒸发量、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都有关系。

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和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离子、微量元素、有机物、放射性元素等。

离子是地下水中的主要组分,包括氢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等。

这些离子的含量和比例反映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中的微量元素也是影响水化学特征的重要因素。

其中包括铁、锰、铜、锌、铅、镉等元素,它们在地下水中的含量要低于表层水。

此外,地下水中还可能含有有机物、悬浮物和沉淀物,这些物质对水质有不同的影响。

水化学特征的研究是对水质环境进行评价和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地下水中离子和微量元素的分析,可以研究水的来源、地下水的成因、地下水流动路径、污染源的位置及程度等。

这些研究结果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和水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因素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地质因素,如不同岩性的地层演化、地下水流动路径、不同区域的地貌和构造等。

其次是水文因素,如降水量、蒸发量、季节性变化等。

气候因素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风向等。

人类活动也可能是影响水化学特征的因素,如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等。

这些因素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得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变得非常复杂和多样化。

3.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水质的影响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对水质有直接的影响。

离子、微量元素等特定物质的含量过高或过低,将会对水质造成不同的影响。

例如,含有过量硝酸盐的地下水可能会导致水源污染,损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分析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分析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分析地下水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利用角度出发,探讨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潜力。

一、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是对地下水的储量、化学性质、水质和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通过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蓄水能力、供水能力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价地下水资源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下水储量的评估。

通过对地下水井位、水位、水质、补给量以及补给区域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估计出地下水资源的储量。

其次是地下水水质的评估。

地下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安全利用,因此对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如硝酸盐、重金属等进行监测和分析非常重要。

最后是地下水的水文特征评价。

水文特征包括地下水层位、补给衰减规律、水化学特征等,这些特征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地下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必须与补给量相匹配。

如果地下水过度开采,将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沉降或者水质退化等问题,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

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地下水开采量非常重要。

其次,地下水开发利用必须注意保护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污染物等,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处理,直接使用地下水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地下水利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水质保护制度,保证地下水的安全利用。

最后,地下水利用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等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地下水的超采或过度利用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因此,在地下水利用规划和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需求,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利用。

结论地下水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评价和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

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

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发表时间:2016-10-20T16:51:27.2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4期作者:吕国梁[导读] 地下水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成为全球必不可少的资源。

随着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也日益增加,由于工业排出的污水、施肥时释放的有毒物质也逐渐流入到地下,从而对水资源的清洁造成不利影响,对此相关部门引起了注意。

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摘要:为调查出某地区地下浅表层水质的好坏和纯净程度,借助相关浅表层水污染勘察结果,对表层地下水现状进行了说明,在这样的情况下运用了总体评价法对浅表层水质作出评价,利用污染数据法则对浅表层水污染的状况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分析区浅表层水的主要成分为HCO3-Ca;对它影响最大的是原生水控制的Fe、Mn的各项指标成分,浅表水污染是地域性污染,污染的范围程度较大,区域比较广,程度比较严重,大部分污染成分为NH4和NO-3、NO2-。

他们主要来自于生活中的废水和农业中所使用的肥料,通过研究结果,分析区浅表层水污染的主要特点为无机污染。

关键词:地层地下水、水质评价、污染评价地下水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成为全球必不可少的资源。

随着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也日益增加,由于工业排出的污水、施肥时释放的有毒物质也逐渐流入到地下,从而对水资源的清洁造成不利影响,对此相关部门引起了注意。

我国某一年中的大多数城市,有机污染物已经超过40%;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能够直接使用的水不到20%,硝酸盐氮已经达到5%。

本文主要以某城市为例,主要针对某城市的相关样品做出分析,从而对某城市的相关质量以及污染情况做出合理评价,旨在能够用合理的方式来对地下水资源做好恰当的使用。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本篇文章主要以某城市的平原区作为例子,面积在1.3×104km2,并且对相关的地势做出分析,由于地势总体特征是南北方向地势高,中间部分地势低,并且某平原区中包含多个水层,厚度大概在50m。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变研究综述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变研究综述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变研究综述篇一《地下水,那藏在脚下的神秘“宝藏”》嘿,你有没有想过,咱们脚底下的这片土地下面,还藏着个神秘的“宝藏世界”啊,那就是地下水。

我跟你说啊,家旁边有口老井,那可是我小时候的“快乐源泉”之一。

那口老井的井水,就是地下水的一个小小代表。

它看着清凌凌的,透着一股凉爽劲儿。

每次去打水,总能看到井水在水桶里晃悠,泛着点点微光,就好像里面藏着好多小秘密似的。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那可真是个奇妙的事儿。

就说这老井的水吧,喝起来有点淡淡的甜味。

后来才知道啊,这是因为里面含有一些矿物质。

那些矿物质就像是一群小调皮,各自发挥着自己的本事。

比如说钙离子啦,它就像是个勤劳的小卫士,适量的它能让我们的骨骼更结实。

还有那镁离子,好像是个贴心的小管家,对咱们的心血管健康有点帮忙。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哦。

就像人会慢慢长大、改变一样,地下水也经历着它自己的“成长”。

因为附近的农田有时候会施肥打药,那些化学物质啊,就有可能一点点渗到地下去,给地下水带来一些新的“小伙伴”。

我记得有段时间,井水好像有点怪怪的味道,一开始还以为是水井出问题了呢,后来才知道可能是附近农田施肥的影响。

再比如说,降雨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地下水。

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就像是一群着急赶路的小客人,它们急匆匆地往地下钻,和原本的地下水混到一起。

这时候,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可能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就好像是一场热闹的聚会,新客人带来了新的东西,让整个聚会变得不一样啦。

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演变是个挺好玩的事儿,就像那口老井里藏着的小秘密一样,等着我们去慢慢发现呢。

研究好这些,说不定还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脚下的这个神秘“宝藏”哟。

篇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变,就像一场奇妙的“变脸秀”》俗话说,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

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演变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变脸秀”。

我在一次野外考察的经历中,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当时我们来到了一个山区,那里有好多泉眼。

精细化工型园区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精细化工型园区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精细化工型园区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宋蕊蕊;李圣玉;邹少辉;徐佳;范海印;邵丽娟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年(卷),期】2024()3
【摘要】为了解精细化工型园区地下水水质特征,探究其污染成因,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开展其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并对特征指标进行健康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化工园区周边地下水水质整体相对较差,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超标很大程度上与区域原生水文地质条件相关;通过对超标点位污染现
状评价,企业生产以及人为活动对地下水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园区存在检出的有机特
征指标三乙胺、1,1,2-三氯乙烷、石油烃(C10-C40)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其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宋蕊蕊;李圣玉;邹少辉;徐佳;范海印;邵丽娟
【作者单位】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地下资源环境高精度探测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正元冶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3
【相关文献】
1.华北低山丘陵区潴龙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绵阳红层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及水质分析
3.西坝镇高产农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r成
因及水质分析4.西南缺水区地下水水量、水质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分析——以乌蒙山片区金沙江干流绥江—屏山段为例5.华北典型丘陵地区地下水水质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以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市地下水调查监测方案

泉州市地下水调查监测方案

附件22021年度泉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市级监控点位监测工作方案2021年5月1 监测目标任务由来。

泉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属地下水管理常规工作事项,自2013年起市国土资源局每年开展年度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2019年机构改革,地下水污染防治职能划转到生态环境部门,我局延续此项工作。

同时《泉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也明确要求开展年度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监测目标。

在全市布设90个市级质量控制监测点位,开展丰、枯水期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监测,掌握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质和变化趋势,按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进行评价,形成年度监测报告,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2 监测方案2.1 监测范围泉州市境内,以城市规划区为主,兼顾北部山区。

泉州城市规划区包括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区,台商投资区、晋江、石狮市、惠安县以及南安市南部(即溪美、柳城、美林、省新、洪濑、洪梅、康美、丰州、霞美、官桥、水头、石井)。

北部山区:南安市北部、安溪、永春、德化县城及周边。

2.2 监测点位泉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市级监控点位共设置90个,其中设鲤城7个、丰泽7个、洛江8个、泉港7个、惠安9个、台商区4个、晋江12个、石狮6个、南安17个、安溪5个、永春4个、德化3个。

同时对位于石油炼化、皮革工业、电镀污染区周边及海水可能入侵区的地下水点位水样加测特征污染项目,共选取5个监测点,分布于泉港1个(Sh86)、石狮1个(Sh89)、晋江2个(Sh41、Sh43、)、惠安1个(Sh26)。

监测点密度统计表2.2 监测时间每年2次,在丰水期、枯水期进行各1次,时间为7-8月和11月。

2.3 监测指标1、常规监测指标,分为现场监测和一般化学指标,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表1地下水常规监测指标(除微生物和放射性指标的一般化学性指标):1.1现场测试指标:现场测试8项指标:水位埋深、气温、水温、pH值、浑浊度、氧化还原电位EH、电导率COND、溶解氧D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 福建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福建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黄耀裔,李子蓉,张云峰(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 福建泉港区作为现代化港口城市,研究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对福建省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可知,该区水中Na+、K+、Mg2+、Cl-、NO2-、NO3-指标变异系数大于100%,是受外界影响的敏感因子,TDS、总硬度、Ca2+等其他指标CV%较小,受外界影响较小。

根据Durov图,该区水化学类型以Cl-·HCO3-+Na+·Ca2+型为主。

最后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做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水质整体较差,处于(Ⅳ、Ⅴ类水平)占86.4%,超标因子主要为NO3-、NO2-及部分重金属为主,超标因子与该地区的石化工业污水排放、农业生产、生活污水乱排有关。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综合评价;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是地球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1],由于浅层地下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生产必须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全球超过15亿人口主要依靠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2]。

因此对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3]、水质成分[4]、水质综合评价[5]、水质污染防治[6]等成为目前人们关心的问题和学者研究的关注点。

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北部,东经118°25′E~119°45′E,北纬24°59′N~25°45′N,东临湄洲湾,与惠安县净峰镇、东桥镇隔海相望,东北与莆田市秀屿区隔湾相望,西北与仙游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惠安县紫山镇接壤,南与辋川镇相连。

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日温差小,年平均气温19.8℃,降雨量集中,季风明显,年平均降雨量1 000~1 400 mm左右。

地质类型主要以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及残坡积层(Q4el+dl)、下伏燕山早期花岗岩及其风化层(γ52)为主。

泉港区作为现代化石化港口城市,福建省主要石化工业基地,目前石化园区综合实力位居中国化工园区第5位,其2015年该区石化产值672.45亿元。

但随着泉港区石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对水环境也衍生出不少问题,据《泉港区环境质量分析报告》(2015年),区内部分地表水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划分处于Ⅲ和Ⅳ类,将该地表水作为给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时势必造成影响。

因此研究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对水质综合评价有助于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

为了了解泉港区浅层地下水现状,笔者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并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泉港区调整农业生产生活、石化工业空间布局、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决策参考。

1 样点采集与测试水样采集以能够基本了解和客观反映该区水质特征为原则,共采集丰水期44个水样测试点。

测试项目包含pH值、溶解性总固体(TDS)、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EC)、钠离子(Na+)、钾离子(K+) 、钙离子(Ca2+)、镁离子(Mg2+)、氯离子(Cl-)、硫酸盐(SO42-)、碳酸氢根(HCO3-)、可溶性SiO2、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氟化物(F-)及部分重金属等,测试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的方法。

指标测试手段与方法:pH值、EC参数在现场奥利龙AQ3700便携式分析仪测、溶解性总固体(重量法)、总硬度(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硫酸盐硫酸钡比浊法)、氯化物(硝酸银滴定法)、亚硝酸盐(N-(1·蔡基)一乙二胺比色法)、硝酸盐(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氟化物(氟试剂分光光度法)、重金属部分采用原子荧光测定。

2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分析2.1 水化学类型确定对研究区成分含量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特征值分析(见表1),其中pH值介于5.68~7.62,平均值为7.02,整体处于中性,属弱酸-中性水,说明该区浅层地下水酸碱度正常。

溶解性总固体含量的范围为49.32~1 629.00 mg/L,平均含量362.44 mg/L,整体属于低矿化度水。

阳离子平均含量:Na+(42.68 mg/L)>Ca2+(33.95 mg/L)>K+ (0.57 mg/L)>Mg2+(9.32 mg/L),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平均含量:HCO3-(120.09 mg/L)>Cl-(60.92mg/L)>SO42-(31.33 mg/L)>可溶性SiO2(20.89 mg/L),以HCO3-和Cl-为主。

因此区内以含有HCO3-类型为主。

经数理统计分析其阴阳离子含量随着TDS的增减而随之增减。

从变异角度分析,其中pH值、TDS、总硬度、EC、Ca2+、HCO3-、SO42-、可溶性SiO2这几项指标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小于100%),说明这些指标在浅层地下水中的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而Na+、K+、Mg2+、Cl-、NO2-、NO3-的变异系数较大,是随环境因素变化的敏感因子。

根据O·A·阿列金的水中pH值与碳酸衍生物各种存在形式间的比例的关系表,在中性和碱性水中,HCO3-离子占主导地位,并且HCO3-在低矿化度和中矿化度水中占主导地位,此外Na+与Cl-变异系数均较大,同时泉港区临海,因此海水入侵也影响着该区的水化学类型。

表1 研究区离子含量特征统计表类型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5%)总体参数阳离子阴离子pH7.625.687.020.426.10溶解性总固体(TDS)/(mg/L)1629.0049.32309.42292.4294.51总硬度/(mg/L)538.6011.11124.20113.9591.75电导率(EC)/(μmho/cm)2232.8458.55415.15411.1599.04钠离子(Na+)/(mg/L)216.504.3842.6854.32127.26钾离子(K+)/(mg/L)86.290.2510.5715.11142.95钙离子(Ca2+)/(mg/L)132.400.5333.9529.0585.57镁离子(Mg2+)/(mg/L)51.690.609.3210.98117.85碳酸氢根离子(HCO3-)/(mg/L)374.5014.10120.0995.2579.32硫酸根离子(SO42-)/(mg/L)146.300.2031.3311.7356.14氯离子(Cl-)/(mg/L)609.706.8260.92101.72166.90可溶性(SiO2)/(mg/L)58.280.1020.8911.7356.14亚硝酸根(NO2-)/(mg/L)1.970.0020.130.35271.92硝酸根(NO3-)/(mg/L)224.100.0435.8945.09125.63氟离子(F-)/(mg/L)1.060.030.230.2189.75 图1 地下水水化学Durov 图由于地下水处于流动状态并参与水文地球化学循环。

地下水系统中的阳离子(Na+、K+ 、Ca2+、Mg2+)、阴离子(Cl-、SO42-、HCO3-)大组分离子的含量比例通常被用来研究某些水文地球化学问题[9]。

通过RockWare Aq.QA软件绘制的Durov图可直观反映水化学特征以及与矿化度和pH值之间的关系(图1):K++Na+占阳离子总量的40%~80%,Ca2+占20%~60%,Cl-占阴离子总量的10%~90%,HCO3-占60%~90%;SO42-占20%~40%,据离子组分含量该区水化学类有:Cl--Na+、HCO3--Ca2+、HCO3--Na+、Cl--Ca2+、HCO3--K++Na+、Cl--K++Na+·Ca2+等,但主要以Cl-·HCO3-+Na+·Ca2+型为主。

2.2 水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数理统计的相关性分析是可揭示各指标间的相似相异性及来源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显著。

由表2可知,TDS与总硬度、EC、Na+、K+、Ca2+、Mg2+、Cl-、HCO3-、SO42-、NO3-、F-均显示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γ=0.01,且均通过显著性双尾检验),而与pH值、可溶性SiO2不存在相关关系,其中TDS与EC的相关系数达到0.98;TDS 与总硬度的相关系数达到0.95;TDS与阳离子相关系数为:Na+(0.95)>Mg2+(0.94)>Ca2+(0.92)>K+(0.61);TDS与阴离子相关系数为:Cl-(0.91)>SO42-(0.87)>HCO3-(0.80),说明TDS 与这些离子均存在高度显著性相关。

总硬度与Ca2+达到0.98的极显著相关,与Mg2+达到0.93的极显著相关,与硬度通常是以Ca2+和Mg2+的综合来测定的相吻合。

说明水化学成分之间彼此相互影响。

3 水质评价3.1 评价指标选取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6]列出的检测项目,选取总硬度(以CaCO3计)、溶解性总固体(TDS)、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SO42-)、氯化物(Cl-)、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氟化物(F)、锰(Mn)、铁(Fe)、汞(Hg)作为评价指标项目,各个监测指标项目分类见表1。

表2 泉港区浅层地下水元素相关系数(n=44)指标pHTDS总硬度ECNa+K+Ca2+Mg2+HCO3-SO42-Cl-SiO2NO3-F-pH1.00TDS -0.011.00总硬度0.110.95**1.00EC0.040.98**0.96**1.00Na+-0.040.95**0.85** 0.93**1.00K+-0.120.61**0.54**0.63**0.57**1.00Ca2+0.120.9 2**0.98**0.94**0.81**0.53**1.00Mg2+0.050.94**0.93**0.93 **0.89**0.55**0.88**1.00HCO3--0.200.80**0.86**0.86**0.7 5**0.56**0.87**0.80**1.00SO42--0.030.87**0.89**0.88**0.75**0.59**0.88**0.85**0.78**1.00Cl--0.030.91**0.83**0.91** 0.96**0.59**0.80**0.86**0.69**0.75**1.00SiO2-0.240.290.24 0.210.280-.130.210.220.100.050.261.00NO3--0.36*0.62**0.51* *0.52**0.59**0.34*0.46**0.57**0.200.47**0.57**0.31*1.00F-0.250.54**0.60**0.60**0.48**0.34*0.61**0.57**0.78**0.57* *0.41**0.010.0031.00 注:** 在0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