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范文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7e1ac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b.png)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篇一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流,其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河套灌区作为黄河的重要部分,与乌梁素海系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一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解析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内污染物的来源及水化学成因,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况黄河、河套灌区和乌梁素海系统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这一区域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
其中,河套灌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农业灌溉区,乌梁素海则是该地区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
这一系统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黄河,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污染物来源分析(一)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是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内主要污染源之一。
随着该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各类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对系统内的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农业污染源农业活动也是该系统内的重要污染源。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污染物通过农田径流、畜禽粪便等途径进入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
(三)生活污染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成为该系统内的重要污染源。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四、水化学成因解析(一)水化学特征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水化学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貌、岩石类型、人类活动等。
该系统的水质呈现出一定的硬度、碱度和盐度特征。
(二)主要离子来源及成因系统内的主要离子包括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等。
这些离子的来源主要包括岩石风化、大气沉降、人类活动等。
其中,人类活动对离子含量的影响尤为显著。
例如,工业废水和农业活动会导致水体中钙、镁、钠等离子的含量升高。
此外,生活污水的排放也会对水体的离子组成产生影响。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范文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bb516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a.png)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篇一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
其流域内的河套灌区,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黄河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体污染问题。
乌梁素海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其水体污染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解析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污染物来源及其水化学成因,为黄河及其流域的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区域概况本文研究区域主要涉及黄河、河套灌区以及乌梁素海。
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匮乏。
近年来,随着农业、工业的快速发展,该区域的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三、污染物来源(一)农业污染源农业活动是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农田施肥、农药使用等农事活动会使得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和农药残留进入水体,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工业污染源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排放成为该区域的重要污染源。
部分企业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
(三)生活污染源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也是该区域的重要污染源。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四、水化学成因解析(一)水化学特征分析通过对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的水体普遍存在硬度高、碱度大、有机物含量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会影响水体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例如,干旱气候会导致水体蒸发加剧,使得水体中的盐分浓度升高。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影响该区域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
农业活动、工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会向水体中引入大量的污染物,改变水体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3. 水体自净能力:水体的自净能力也是影响水化学特征的重要因素。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范文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5ccb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2.png)
《内蒙古自治区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篇一一、引言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富营养化进程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一直是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湖泊资源区域,其湖泊生态系统变化对我国北方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的影响,探讨其背后的驱动因素。
二、内蒙古湖泊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是我国湖泊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气候、地质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的湖泊生态系统呈现出独特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内蒙古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湖泊富营养化进程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接收过多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在内蒙古地区,由于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等因素的影响,湖泊接收的营养物质逐年增加,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
研究表明,湖泊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增加是导致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力。
四、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浮游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
在内蒙古地区,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其中,一些适应高营养环境的藻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而一些对环境敏感的物种则逐渐消失。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湖泊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对水体的透明度、颜色和气味等产生负面影响。
五、驱动因素分析1.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温度和风速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湖泊的水位、水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等,从而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2. 人类活动: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等人类活动导致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加剧了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
此外,过度捕捞、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也直接影响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内蒙古河套盆地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内蒙古河套盆地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c365a58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0.png)
内蒙古河套盆地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郭华明;倪萍;贾永锋;张波;张扬【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Surface water-groundwater interaction,which not only affects groundwater chemical evolution,but also control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components,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groundwater field.Fifty-eight groundwater samples and thirty-two rainwater and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Hetaobasin,Inner Mongolia.Major components,trace elements and water isotopes were analyzed in those sam-ples.Results showed that surface waters were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evaporation,which contained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Na+,Ca2+,SO2-4 ,and NO3-.Shallow groundwater had the similar major compo-nents a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with surface water,which indicated that shallow groundwater was affected by surface water.During the infiltration of surface water into the shallow aquifers,incongruent dissolution of sili-cate minerals,congruent dissolution of halite,barite precipitation,reduction of NO3-,Fe oxides and SO2-4 pos-sibly occurred.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Fe oxides was the major cause of high As concentration in shallow groundwater.Arsenic concentration was also affected by SO2-4 reduction.Therefore,synthetical investigation of surface water andgroundwater would help to reveal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aquifers.%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地下水化学演化,而且控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是地下水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内蒙古河套平原塔尔湖地区湖泊成因
![内蒙古河套平原塔尔湖地区湖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fb6d5c2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a.png)
内蒙古河套平原塔尔湖地区湖泊成因张皓月;张绪教;李成路;何泽新;叶培盛;叶梦旎【摘要】内蒙古五原县塔尔湖地区发育一系列湖泊,与当地干旱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湖泊成因机制对河套地区第四纪水文地质、气候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色尔腾山山前—塔尔湖湖泊—黄河沿线不同水体样品进行水化学测试后,利用Gibbs模型投影显示湖泊采样点主要落在蒸发-浓缩端元和岩石风化端元的过渡带,而远离大气降水作用带,地下水更靠近岩石风化端元,说明湖泊接受地下水补给,蒸发强烈;Piper三线图显示山前泉水以HCO3—Ca型为主,河套平原地下水以HCO3—Na、Cl—Na型为主,黄河水为HCO3—Na型,湖泊以Cl—Na型为主,说明塔尔湖地区地下水与湖泊存在水力联系,HCO3—Na型地下水经过蒸发浓缩作用转变成了盐度更高的Cl—Na型湖泊,导致盐分的聚集;地下水可溶性固体总量(TDS)自北向南由262 mg/l快速增加至2 296 mg/l,而湖泊TDS先升后降,最后小于地下水TDS,最大值在塔尔湖地区北部,为1 213 mg/l,说明湖泊还受现代黄河补给,地下水TDS 变化满足山前—盆地的水文地质模型.塔尔湖地区的湖泊既可以发育于古河床亚相也可以发育于堤坝亚相,且湖泊呈零星分布,与古河道形成的牛轭湖特征不吻合,从而基本排除湖泊为古黄河残留的可能;潜水面之上的河流相沉积物由于风蚀作用被切穿,导致地下水出露,补给湖泊,从而推断塔尔湖地区湖泊主要为风蚀湖.【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6(030)005【总页数】9页(P1170-1178)【关键词】第四纪;河套平原;塔尔湖;湖泊成因;水化学;补给来源【作者】张皓月;张绪教;李成路;何泽新;叶培盛;叶梦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3;X141河套平原五原县塔尔湖地区大面积的风成沙丘之中, 发育有近60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泊,这与当地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的特殊性造成了该地区湖泊成因的复杂性。
《内蒙古自治区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780f3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d.png)
《内蒙古自治区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篇一一、引言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湖泊集中分布区,其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成为了生态环境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自治区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并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的原因。
二、内蒙古自治区湖泊富营养化进程近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接收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破坏了湖泊生态平衡。
在内蒙古地区,由于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营养物质进入湖泊,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
三、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浮游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湖泊生态环境的变迁。
在内蒙古地区,由于富营养化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的空间变化。
一方面,某些耐污种类的数量增加,而一些敏感种类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不同湖泊之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存在差异,这主要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四、驱动因素分析1. 人类活动: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在内蒙古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剧了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在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导致的水温、光照等条件的改变,影响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3. 地理位置:不同湖泊的地理位置不同,其受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这导致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
五、结论与建议内蒙古自治区的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024年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范文
![《2024年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b98e7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7.png)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篇一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不仅是重要的水源地,也承担着河套灌区和乌梁素海生态系统的补给功能。
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该系统的水质逐渐恶化,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问题亟待解析。
本文将针对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深入探讨其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
二、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概述黄河系统位于我国北方,由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河套灌区以及乌梁素海等组成。
其中,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灌溉区,乌梁素海则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之一。
这三个部分相互依存,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三、污染物来源(一)工业污染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排放逐渐成为黄河系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中包括化工、冶金、造纸等行业的废水排放。
(二)农业污染源河套灌区作为重要的农业灌溉区,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是导致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此外,农田退水、畜禽养殖业也是污染物的来源之一。
(三)生活污染源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黄河系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四、水化学成因解析(一)硬度与矿物质成分黄河水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受地质条件影响。
水中的硬度、矿物质成分等都与沿途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二)溶解氧与有机物含量水体中的溶解氧和有机物含量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
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的排放,以及水体中的生物化学反应都会影响这些指标的变化。
(三)水体酸碱度与水华现象水体的酸碱度是影响水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水华现象的出现与水体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主要由过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引起。
五、结论及建议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污染物来源复杂多样,而水化学成分的改变也与这些污染源密切相关。
为了改善该系统的水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和管理,减少废水排放。
2. 推广科学施肥和合理用药,减少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内蒙古河套地区高氟水成因分析
![内蒙古河套地区高氟水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0d7c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1.png)
内蒙古河套地区高氟水成因分析赵锁志;王喜宽;黄增芳;李世宝;王忠;苏美霞;张青;孔凡吉【摘要】根据内蒙古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结果,结合大量的水质测定资料编制了河套地区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分级图,分析研究了区内高氟水的形成与富集的原因.包括当地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研究区内岩性、土壤性质、地下水物化条件、湖泊沉积物类型等地质因素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自然因素、地质因素,而像包头市近郊潜水氟污染是由于包钢的废渣和废水排放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对治理河套地区氟中毒的区域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期刊名称】《岩矿测试》【年(卷),期】2007(026)004【总页数】5页(P320-324)【关键词】高氟水;地氟病;成因分析;河套地区【作者】赵锁志;王喜宽;黄增芳;李世宝;王忠;苏美霞;张青;孔凡吉【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6;O613.41氟是人体所必需的“生命元素”,同时也是“积累元素”。
人体每日从环境中摄取氟允许量不超过4~6 mg/L。
一般认为,人体内的氟65%来自饮水,35%来自食物[1]。
当饮用水中的氟含量超过1 mg/L时即为高氟水。
如果人们长期饮用高氟水可引起氟中毒。
氟中毒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内蒙古河套平原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机理研究
![内蒙古河套平原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机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55f4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4.png)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研究目的
03 三、研究方法
04 四、研究结果
05 五、结论与展望
06 参考内容
一、背景介绍
内蒙古河套平原位于我国内陆北部,是一个广袤的平原区域。该地区地势平 坦,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然而,随着工业化、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河套平原部分地区,高砷 地下水的出现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困扰。因此,开展内蒙古河套 平原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形成机理:通过对河套平原地质结构、气象水文条件以及地球化学过程 的分析,发现高砷地下水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变 化、地质运动和地球化学过程对高砷地下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人类活 动如农业施肥、工业废水排放等也会对地下水产生一定影响。综合分析表明,河 套平原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2、实验分析:对采集的地下水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中的砷含量、以 及其他相关理化指标,如pH值、总硬度、溶解氧等。
3、数据处理:运用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可 视化,绘制高砷地下水分布图,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四、研究结果
1、高砷地下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平原的高砷地下水主 要分布在平原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这些高砷地下水 多数位于潜水层中,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较弱。
4、水稻系统中砷的富集机制
水稻对砷的吸收和富集主要受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土壤pH值、气候条件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与水稻中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75),表明土壤中有效态砷是水稻吸收和富集砷的主要来源。此外,气候 条件也对水稻系统中砷的富集有重要影响。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水 稻对砷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增强。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矿化咸水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矿化咸水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e780e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f.png)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矿化咸水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王平;杨亮平;林晓静;杨晓舟【摘要】河套平原地下高矿化咸水分布广泛,使得河套地区土壤盐渍化、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突出.因此针对河套平原高矿化咸水水化学类型、分布特征、成因机理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河套平原受地质、氧化、还原因子影响,表现出21种水化学类型,主要以Na+Ca+Mg-HCO3+SO4+Cl和Na+Mg-HCO3+SO4+Cl型水为主;河套平原地下水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可分出5条高矿化水分布带;高矿化带离子成分主要来源于蒸发-浓缩作用,主要受气候、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后套平原扇前洼地、黄河北岸和西山嘴高矿化水分布带的地下水则受深层海相沉积地下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8(049)001【总页数】7页(P44-50)【关键词】高矿化咸水;高砷地下水;土壤盐渍化;河套平原;内蒙古【作者】王平;杨亮平;林晓静;杨晓舟【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关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研究长达24 a之久,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
河套平原地下水研究内容涉及多方面,研究初期主要集中于地下水中砷的分布、赋存状态、异常分布规律及污染机理[1-3]。
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河套平原地下水高氟、高碘、高矿化特征逐渐被关注,研究方向由原来单元素砷转向多元素和化合物间的相关性分析[4-8],并将砷的迁移转化规律上升至微生物生态角度,这为高砷地下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9-11]。
近年来河套平原地下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砷、高矿化地下水在环境中赋存特征,对土壤、地下水生态及健康的影响[12-15]。
内蒙古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内蒙古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ddb3fb2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73.png)
内蒙古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李成路;张绪教;叶培盛;傅连珍;叶梦旎【摘要】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于山前—黄河—沙漠沿线采集湖水、地下水样品16组,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并结合遥感解译和钻探等技术方法划分了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成因类型.研究表明该区湖泊多数为淡水—微咸水湖,水化学类型呈Na-(Mg)-(Ca)-HCO3-(Cl)型;少数为咸水湖,水化学类型呈Na-(Mg)-(K)-C1-(SO4)型,湖水TDS变化较大,介于0.857~7.36 g/L,主要接受引黄灌溉补给和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湖泊的成因类型可分为河流成因的牛轭湖、基底为全新世黄河古河道冲积砂层的风蚀湖及基底为全新世风积沙层的风蚀湖;其中以Ⅱ型占主导地位.【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6(032)012【总页数】7页(P30-36)【关键词】现代湖泊;成因类型;水化学;河套平原【作者】李成路;张绪教;叶培盛;傅连珍;叶梦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2湖泊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水源的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能真实地记录湖区较长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种环境变化的信息[1-2]。
河套平原常年干旱少雨,但是区内湖泊星罗棋布,形成湖泊—沙丘—湿地相间分布的地貌景观。
平原内湖泊湿地总面积为3.57万hm2,湖泊面积100~500hm2的湖泊共10个;500~1500hm2的湖泊2个;大于1500hm2的湖泊1个[3-6]。
仅该文研究区就有大小湖泊60余个,水域面积超过1067hm2。
内蒙古湖泊水质研究
![内蒙古湖泊水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5ab4b04e87101f69e3195f7.png)
内蒙古湖泊水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大小干支河流1000多条和近千个大小不同的湖泊,地表水总量达647亿立方米。
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8条。
内蒙古大小湖泊近千余个,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分布于辽河平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
可分为咸水湖、微咸湖和淡水湖。
湖泊主要有:呼伦湖(呼伦池、达赉湖)、贝尔湖(中蒙界湖)、达里湖(达里诺尔湖)、乌梁素海、岱海、黄旗海、库勒查干诺尔和居延海等。
在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和毛乌素等沙漠中还有许多沙漠湖泊。
内蒙古湖泊、河流分布图目前,我区大部分湖泊及水库、河道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根据对我区几个湖泊调查结果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指标不同程度超标:pH值、含盐量、总磷、无机总氮、耗氧量等,说明存在着盐碱化,富营养化,有毒污染物增加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富营养化问题。
湖泊富营养化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湖泊中的无机物质和有机化合物增加,促使湖泊生产者大量繁殖,使湖泊初级生产力异常增高,湖泊消费者和分解者相对缺少而致。
其内在的实质问题是系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减弱与破坏,而外在表现上则是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或丧失正常湖泊的功能以及自然景观的衰退。
湖泊沼泽学家一致认为,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
它意味着水体中营养物含量增加,导致水生物的大量繁殖,主要是各种藻类的大量繁殖,使鱼类生活的空间愈来愈少,且藻类的种类数也逐渐减少,而个体数迅速增加。
通常藻类以硅藻、绿藻为主转为以蓝藻为主,而蓝藻有不少种有胶质膜,不适于作鱼料,而有一些是有毒的。
藻类过度生长繁殖还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变化。
藻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所消耗的氧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从而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感官上表现为湖水着色而不清彻、水体恶臭、死鱼多、细菌增多。
达赉湖位于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上,面积2315km2是自治区第一大湖。
湖水来源除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外,主要来自东南的乌尔逊河和西南的克鲁伦河,而北部的新干河是调节湖泊水量的吞吐性河流。
内蒙古湖泊水资源及主要环境问题
![内蒙古湖泊水资源及主要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581c0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7.png)
内蒙古湖泊水资源及主要环境问题
李亚威;韩天成
【期刊名称】《内蒙古环境保护》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本文从内蒙古自治区湖泊分布及成因入手,分析了内蒙古湖泊水资源现
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文中剖析了内蒙古的主要典型湖泊,特别是淡水湖如:呼伦湖、乌染素海、居延海等历史及现状,提出了内蒙古湖泊环境目前的主要问题为:1、湖泊受自然环境影响极大,生态环境极度脆弱。
2、湖泊水源补给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干涸。
3、农牧业活动污染是内蒙古湖泊的污染的主要原因。
4、湖泊的泥沙淤积。
5、湖泊的管理薄弱。
本文针对内蒙古湖泊主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李亚威;韩天成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职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7
【相关文献】
1.内蒙古岱海湖泊生态环境问题 [J], 昝成功
2.中国湖泊湿地的功能及主要环境问题 [J], 叶春
3.中国主要湖泊水库的水环境问题与防治建议 [J], 黄文钰;吴延根
4.西北内陆湖泊主要环境问题 [J], 曹建廷;王苏民
5.中国西北干旱区湖泊水资源—环境问题与对策 [J], 张振克;杨达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碘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碘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b823cf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6.png)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碘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徐芬;马腾;石柳;董一慧;刘林;钟秀;王妍妍【摘要】Twenty groundwater samples and two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iodine in groundwater in the area of Hangjinhouqi in the Hetao Plain, Inner Mongol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centrations of iodine in the groundwater vary between 27. 30 and 1,638. 00 μg/L. The concentrationsof iodine in more than 50% of the groundwater samples exce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 drinking water (150 μg/L) , and about 84. 6% of the samples were located in high As areas. High iodine groundwater mainly occurs in the central part with slow groundwater flow and strong evaporation in the north of the study area. Furthermore, most of the high iodine groundwater is of Cl-Na, Cl-HCO3-Na and HCO3-Cl-Na types. Two mechanisms are thought to contribute to the enrichment of iodine in groundwater in this region. One is the evaporation of shallow groundwater; the other is the microorganisms in the reducing and organic matter-rich deep groundwater. Comparison of these two mechanisms show that the latter is more important, however, the former is more common.%以内蒙古河套平原西北部的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为研究区,通过对区内22组地下水和2组地表水中碘含量的测试和分析可知,研究区地下水中碘含量在27.30~1 638.00μ g/L,其中,约50%的地下水样品中碘含量超过我国饮用水的标准限定值150μg/L,约84.6%的高碘地下水为高砷地下水.高碘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地下水水流相对滞缓的平原中心地带,以Cl-Na、Cl·HCO3-Na和HCO3·Cl-Na型水为主.研究区地下水中碘的富集有两种机制:浅层地下水的蒸发作用和深部富含有机质的、偏还原的地下水环境中的微生物作用.两种机制相比,后者对地下水中碘的贡献更大些,但前者更普遍些.【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2(039)005【总页数】8页(P8-15)【关键词】高碘地下水;高砷地下水;河套平原;因子分析;水文地球化学【作者】徐芬;马腾;石柳;董一慧;刘林;钟秀;王妍妍【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3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组分,是人体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摄食碘均能引起人类的各种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为甲状腺肿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脖子病[1]。
内蒙古河套平原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u系和th系)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内蒙古河套平原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u系和th系)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733ecc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3.png)
水化学条件使沉积物中Ra-226释放,所以在该区地下水中Rn-222活度比山前洪积扇区低;在平原还原区,地下水中不含有U,含水层中没有额外的Ra-226的来源,且在沉积物中Ra-226受水化学条件作用被释放进入地下水中,导致产生的Rn-222减少,所以在该区地下水中Rn-222的活度最低。
关键词:盆地地下水,铀,镭,氡,水文地球化学作用AbstractSince radionuclides are carcinogenic and teratogenic, the health risk of groundwater radionuclides (uranium, radium and radon) has received much concern. In Northern China, where groundwater is used as major drinking water resource, it is essential to study groundwater radionuclides. However, few data are available for groundwater radionuclides in the Hetao basin, P.R. Chin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e radionuclides in groundwater from the Hetao basin.From alluvial fans, via transition area, to flat plain in the Hetao basin, 82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irrigation and drinking wells, and 16 sediment samples from two boreholes and 15 bedrock samples with different lithology in the Langshan mountain were also collected. Radionuclides and major components and trace elements were analyzed in the lab.Results showed that 40.3% of investigated samples had uranium concentrations greater than 30 μg/L (WHO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High U groundwater was mainly found in alluvial fans and transition area. Of analysed samples, 52 groundwater samples had radon activity >11.1 Bq/L (EPA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which was mostly observed in alluvial fans. Although an increasing trend in Ra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from alluvial fans to flat plain, no samples had Ra concentrations greater than 0.185 mBq/L (EPA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Groundwater in alluvial fans was mainly recharged from fracture water in mountain areas, which was present under oxic conditions. Uranium existed in the form of U(VI), and mainly occurred as complexes with bicarbonate in groundwater, which was related to high mobility of U. In transition area and flat plain, U(VI) was reduced into U(IV), and consequently sequetrated as UO2.The Ra isotopes in groundwater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alpha recoil process of the parent nucleus in the aquifer rocks and on the surface coatings of clay minerals and Fe/Mn oxides. In the alluvial fans, Ra was readily adsorbed on the clay minerals neighbouring aquifers, and Fe/Mn oxides, which were the sinks of groundwater Ra. In the transition area and flat plain, groundwater Ra mainly originated from alpha recoil process of the parent nucleus in the aquifer sediments, dissolution of radium sulfate minerals and reduction of Fe/Mn oxides.Groundwater Rn was mainly from decay of adsorbed Ra by α- recoil process. In alluvial fans, Ra-226 decayed from U-238 was adsorbed on sediment surfaces, which was the reason for high activity of Rn in groundwater. In transition area, although Uwas immobilized in sediments, the decay product Ra-226 was released during 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Fe/Mn oxides, which led to a low proportition of samples >11.1 Bq/L. In flat plain, both U and Ra-226 were low in aquifer sediments, which led to less production of Rn-222 from α- recoil process.Keywords: Aquifer; Sediment; Bedrock; Source; Fate; U; Ra; Rn; Geochemistry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2 地下水放射性核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科学问题的提出 (6)1.4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6)1.5 课题支撑 (8)第2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特征 (9)2.1 自然地理概况 (9)2.2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0)2.3 河套平原沉积过程及演化 (12)第3章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15)3.1 采样区域分布 (15)3.2 常规水样采集与分析 (15)3.3基岩和沉积物样采集过程 (16)3.4 放射性核素的采集与分析 (17)第4章研究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21)4.1 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 (21)4.2 控制地下水化学演化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23)4.3 本章小结 (28)第5章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及分布规律 (29)5.1 地下水中U的含量及分布规律 (29)5.2 地下水Ra核素活度及分布规律 (30)5.3 地下水中Rn-222的活度及分布规律 (32)5.4 沉积物及岩石中放射性核素 (33)5.5 本章小结 (37)第6章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39)6.1 水化学条件对放射性核素分布的影响 (39)6.2 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源与汇 (47)6.3 本章小结 (53)第7章结论与建议 (55)7.1 主要结论 (55)7.2建议 (56)致谢 (57)参考文献 (58)附录 (65)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放射性核素对于人体危害很大,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并不一样。
内蒙古河套灌区淖尔水质变化初步分析
![内蒙古河套灌区淖尔水质变化初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343e5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0.png)
内蒙古河套灌区淖尔水质变化初步分析李泽坤;徐冰;田德龙;鲁耀泽【期刊名称】《水利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6(022)012【摘要】为探究内蒙古河套灌区天然湖泊(淖尔)作为滴灌水源的可能性,选取典型淖尔进行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的规定,淖尔水中的pH、氯化物和全盐量超标;按《微观工程技术规范》(GB/T 50485-2009)的要求,淖尔水中pH和硬度较高,易对灌水器造成堵塞;受降水、蒸发、灌溉、人工补给等多种因素影响,淖尔水质年际、季节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淖尔水滴灌工程的运行方式及净化成本,宜先将灌溉水、分洪水等人工补给水与淖尔水混配稀释,水源工程及首部枢纽设置常规化学、物理净化设备,田间采用抗堵型滴灌带的综合净化模式来改善水质,提高淖尔滴灌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页数】5页(P13-17)【作者】李泽坤;徐冰;田德龙;鲁耀泽【作者单位】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20;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20;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3.3【相关文献】1.关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农业生产问题的调研报告 [J], 张玲玲;红梅;郑海春;奥静平2.河套灌区排退水质变化及对乌梁素海湿地的影响 [J], 赵宇霞;赵宇红;武石军3.基于气候背景的作物种植条件综合评价概念模型及其应用——以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灌区为例 [J], 王秀荣;王琼;卢燕宇;杨松;于涵;王立声;赵嵘4.基于气候背景的作物种植条件综合评价概念模型及其应用——以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灌区为例 [J], 王秀荣;王琼;卢燕宇;杨松;于涵;王立声;赵嵘5.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分析 [J], 王玉辉;莫日根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套平原水文特征
![河套平原水文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7aedcf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5.png)
河套平原水文特征
徐剑峰
【期刊名称】《水文》
【年(卷),期】1989(000)006
【摘要】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西部,北至阴山脚下,南临鄂尔多斯高原北面的库布齐沙漠边缘,西接乌兰布和沙漠,东及东南与蛮汗山山前丘陵及和林格尔丘陵相接,东西长达500km,南北宽20~90km,总面积2.8万km^2。
包括4个平原。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徐剑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44.2
【相关文献】
1.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碘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J], 徐芬;马腾;石柳;董一慧;刘林;钟秀;王妍妍
2.河套平原碱蓬种群空间布局特征与土壤微域特征分析 [J], 丛萍;张莉;王婧;逄焕成;李二珍;靳存旺
3.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水循环要素特征分析——基于干旱区平原绿洲耗散型水文模型 [J], 杜丽娟; 刘钰; 雷波
4.河套平原地下水中砷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皓月;刘文波;张绪教;苏春利
5.河套平原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影响 [J], 吴霞;姜志伟;蒙荣;李云飞;孙晓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收稿日期:20160914;修订日期:20161119;编辑:王敏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 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 项目(D D 20160060)作者简介:李成路(1992 ),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第四纪环境及覆盖区填图等方面的研究;E m a i l :l c l h l b @126.c o m李成路1,张绪教1,叶培盛2,傅连珍1,叶梦旎1(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在1ʒ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于山前 黄河 沙漠沿线采集湖水㊁地下水样品16组,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并结合遥感解译和钻探等技术方法划分了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成因类型㊂研究表明该区湖泊多数为淡水 微咸水湖,水化学类型呈N a (M g )(C a )H C O 3(C l )型;少数为咸水湖,水化学类型呈N a (M g )(K )C l (S O 4)型,湖水T D S 变化较大,介于0.857~7.36g /L ,主要接受引黄灌溉补给和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㊂湖泊的成因类型可分为河流成因的牛轭湖㊁基底为全新世黄河古河道冲积砂层的风蚀湖及基底为全新世风积沙层的风蚀湖;其中以Ⅱ型占主导地位㊂关键词:现代湖泊;成因类型;水化学;河套平原中图分类号:P 592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李成路,张绪教,叶培盛,等.内蒙古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J ].山东国土资源,2016,32(12):3036.L IC h e n g l u ,Z HA N G X u j i a o ,Y EP e i s h e n g ,e t c .H y d r o c h e m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t i c sa n dG e n e t i c T y p e s o fM o d e r nL a k e s i nH e t a oP l a i n [J ].S h a n d o n g L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s ,2016,32(12):3036.0 引言湖泊具有调节河川径流㊁发展灌溉㊁提供工业和饮用水源的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同时,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能真实地记录湖区较长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种环境变化的信息[12]㊂河套平原常年干旱少雨,但是区内湖泊星罗棋布,形成湖泊 沙丘 湿地相间分布的地貌景观㊂平原内湖泊湿地总面积为3.57万h m 2,湖泊面积100~500h m 2的湖泊共10个;500~1500h m 2的湖泊2个;大于1500h m 2的湖泊1个[36]㊂仅该文研究区就有大小湖泊60余个,水域面积超过1067h m 2㊂因此,对湖泊的调查研究成为该区区域地质调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㊂湖水通过入渗补给地下水,影响地下水流场,改变地下水水化学特征㊂另一方面,地下水通过排泄补给湖水,导致湖水化学特征的变化[78]㊂湖泊的化学组成在运移和形成过程中受到区域气候环境和地质状况的强烈影响㊂因此,不同区域气候环境和地质状况,湖泊的水化学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910]㊂研究区域内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湖泊的形成机制,对于查清区域地下水动态㊁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㊂近年来关于河套平原湖泊水化学特征㊁湖水补给来源和湖水面积的动态变化等科学问题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㊂对于湖泊的补给来源,有观点认为补给主要来自黄河灌渠,也有观点认为现存的湖泊是河套古湖水系的残留,更有学者提出河套平原携带砷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可能来地下承压含水岩系[11]㊂目前,有关内蒙古河套平原水资源环境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水砷的研究上,如砷的分布规律以及高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异特征㊂在地下水分布以及区域气候环境演变方面也有涉及[1214]㊂而对于区内湖泊的调查资料则比较欠缺,尤其是缺少对湖泊成因类型的分类梳理㊂该文针对以上研究的不足,在区域地质填图的㊃03㊃第32卷第12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16年12月基础上,通过采样分析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并结合湖泊分布区的沉积物特征的研究,揭示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补给来源和形成机制,为河套地区现代湖泊的分类研究与合理利用湖泊资源提供参考资料㊂1 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1.1 研究区概况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西部,北抵阴山,南临库布齐沙漠,西起乌兰布和沙漠,东至乌梁素海,黄河为区内唯一外流水系㊂研究区大的地貌单元可分为3种类型:山前冲积洪积扇倾斜平原㊁黄河冲湖积平原和乌兰布和库布齐近代风积沙地㊂该区属于常温带大陆性干旱㊁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蒸发强烈㊂年降水量约136.8~213.5mm ,年蒸发量约1993~2372mm ㊂河套盆地第四系沉积物厚500~2600m ,地表几乎全部被全新统沉积物所覆盖,为黄河泛流相沉积,岩性为棕黄色粘土粉细砂[3,15](图1)㊂图1 研究区概况图河套平原具典型的干旱气候带沉降盆地水文地质特征㊂主要表现为地势平坦,含水层颗粒细,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引黄灌溉量大,水力坡度小(0.001~0.005),径流条件较差,地下水循环以垂直交替为主㊂该文研究区截取了北起色尔腾山,横跨黄河冲湖积平原,南至库布齐沙漠的狭长区域,目的是全面调查河套平原不同地理环境下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使样本更准确地反映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总体情况㊂1.2 样品采集与测试样品采集包括湖泊水样和地下水水样采集㊁第四纪沉积物样品的采集等㊂共采集水样16组,包括湖水样品6组㊁地下水样品9组㊁河水样品1组(采样点分布如图2所示)㊂地下水样品从机井或压水井采集,样品采集前抽水0.5h ,待水温㊁p H 等水化学指标稳定后,开始取样㊂在湖泊聚集区施工9m浅钻3个,开挖风成沙丘剖面1个,钻孔及剖面位置如图2所示㊂于岩心中取O S L 样品7个,采样层位如图3所示㊂其中O S L 取样时先去除剖面表层风化层,用直径5c m ㊁长20c m 的钢管楔入沉积层,取出钢管立即用黑色的塑料盖住两端,然后用胶带密封;取样过程确保不曝光㊁不漏水㊂O S L 样品前处理和测试均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完成㊂水化学样品测试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化学实验室完成㊂水样分析的对象为总溶解固体(T D S )㊁pH 值及N a +和C l 等10种阴阳离子㊂p H 值用电极法测定,T D S 用干燥重量法测定,水化学成分的分析按照国家标准[16],分别使用酸碱滴定㊁比色分析㊁浊度分析㊁离子色谱㊁分光光度和原子吸收方法㊂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湖泊的遥感影像特征㊃13㊃第32卷第12期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2016年12月图2 研究区湖泊分布及形态特征(S po t 6遥感影像) 根据S po t 6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河套平原现代湖泊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㊁盆地中部和沙漠边缘地带,具有分带聚集的特点㊂其中:山前地带湖泊数量较少,湖泊之间相距较远,主要沿乌加河旧河道两侧依次展布;盆地中部的湖泊数量众多,呈群聚状分布,湖滨地带发育带状沙丘,沙丘多呈固定 半固定形态;沙漠边缘地带的湖泊数量最少,多孤立分布,点缀在广阔的沙漠表面㊂上述3个湖泊带的湖泊在遥感影像中亦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图2可将河套平原的现代湖泊大致分成3种类型㊂分布在山前的Ⅰ型湖泊,湖泊面积较大,多呈牛轭状㊁弯曲条状,边缘清晰,湖水深度较均一;分布在盆地中部的Ⅱ型湖泊,湖泊面积最大,多呈半月形㊁不规则形,湖泊之间隔以风积沙丘;分布在库布齐沙漠边缘的Ⅲ型湖泊,面积最小,多呈圆形㊁椭圆形,边缘模糊,湖水较浅,封闭性较强,干涸的湖底可见黑色有机质㊂2.2 不同湖泊的水化学特征位于黄河北岸㊁河套平原中部的4个湖泊为淡水 微咸水,湖水总溶解固体(T D S )介于0.86~1.21g/L ,相对变化不大㊂由北向南先呈升高趋势,后趋向稳定㊂湖水p H 均呈弱碱性,由黄河总干渠向北部排干渠方向湖水p H 值逐渐升高至8.89,至山前迅速下降至8.12㊂位于黄河南岸㊁库布齐沙漠边缘的2个湖泊为半咸水 咸水,湖水总溶解固体(T D S )分别为4.6g /L 和7.4g /L ,越靠近沙漠一侧湖水T D S 越高㊂湖水p H 分别高达9.4和9.3,呈碱性(表1)㊂这些湖泊的T D S 和p H 均远高于河套平原中部的湖泊㊂㊃23㊃第32卷第12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16年12月表1 河套平原湖水、地下水化学分析结果序号地点测试结果(m g /L )FC lN O 3S O 24C O 23H C O 3N a+K +M g2+C a 2+T D S pH 1宏丰乡0.6963.7018.81117.68<0.01329.4995.411.7440.5055.444727.742呼勒斯太0.4253.676.93102.10<0.01256.2782.431.8840.7255.054027.823希博图嘎查0.4755.788.26103.55<0.01252.0081.571.8516.3560.513897.834西沙窝0.3923.4017.9450.33<0.01175.7335.261.6611.7450.512657.865西柳树泉子0.8318.8430.9062.68<0.01162.9243.700.3511.6446.952627.816敖勒盖图0.6728.4436.6194.45<0.01218.4451.581.4117.0467.323317.697和尚圪旦湖泊0.23500.79<0.01304.52<0.01325.22296.247.8397.1056.1710948.128和尚圪旦机井0.27191.40<0.0177.54<0.01362.44115.702.0759.7141.635677.519张三圪旦湖泊0.90836.90<0.01153.50391.261058.64707.9127.07219.8710.1312138.8910张三圪旦机井<0.01267.43<0.01313.26<0.01601.02246.023.4374.24121.479577.4311王香红圪旦0.12319.31<0.01257.6256.41234.92263.888.6267.1132.428578.6712张宝圪旦湖泊<0.01388.75<0.01384.41<0.01480.20350.3912.6191.3541.5311928.2113张宝圪旦机井<0.011132.00<0.01368.50<0.01590.64482.672.45196.78209.5122967.2514吉乡湖泊0.122454.60<0.01912.00540.08478.981692.9534.49240.813.1245569.4115杭锦后旗湖泊<0.014122.70<0.011844.00615.69605.293053.09101.36275.018.8873609.3216黄河0.2473.038.87134.19<0.01206.2483.422.4328.1647.443867.96P i pe r 三角图是一种对水样进行分类的图示方法,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研究中㊂在三角图中分别表示水样的主要阴㊁阳离子的相对含量,在菱形图中综合表示水样的离子相对含量,并且可看出水样的一般化学特征[8](图3)㊂结果显示无论哪种湖泊,湖水阳离子中N a +和M g 2+都占绝对优势,而咸水湖相较于淡水湖而言,C a 2+含量下降,K +含量上升,反映了湖水的蒸发浓缩作用㊂阴离子中,H C O 3在淡水湖中占主导地位,而C l 在咸水湖中占主导地位,同时,由黄河总干渠向北部排干渠方向湖水中S O 24逐渐下降,反映了灌溉过程中的脱硫酸作用㊂由菱形图3可以看出,多数淡水微咸水湖泊水化学类型呈N a (M g )(C a )H C O 3(C l )型;少数咸水湖,水化学类型呈N a (M g )(K )C l (S O 4)型㊂2.3 不同湖泊的补给来源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补给来源是多样的㊂如图4,根据地下水位高度和湖面高度可以确定两点间的地下水流向,从北部山区向平原核心地带,地下水水位由海拔1060m 逐渐降至1000m ,山前地下水不可避免地会补给湖水㊂黄河水平面高度为1025m ,高于河套平原多数湖泊水平面(约1000~1010m )[17],所以,黄河水通过灌渠补给湖泊成为可能㊂湖泊主要接受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㊂呼勒斯太40m 机井样品显示T D S 约0.3~0.4g /L ,水质良好,水量丰富㊂向南进入河套平原,受第四纪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地下水径流速度下降,地下水埋深变图3 河套平原湖水㊁地下水离子化学组成三角图浅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不断接受蒸发浓缩㊂如图5,T D S 向南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由262m g/L 增加到2296m g /L ,增加幅度较大,且均呈梯度增大,未见倒转现象,同一地点湖水的T D S 值远大于该点的地下水T D S 值㊂以上现象说明地下水由北向南运移过程中不断补给湖水并在湖中接受蒸发排泄,由潜水深埋带过渡到潜水溢出带,由径流排泄逐渐转变为蒸发排泄㊂按照干旱盆地区地下水流系统的一般规律,随着补给距离的增加以及山前冲洪积扇前缘上升水流对表层咸水的抬升作用,湖水T D S 也应该沿途迅速上升㊂但如图5,数据显示湖水T D S 增长速度远远小于地下水,张宝圪旦附近地下水达2.27g /L ,高于㊃33㊃第32卷第12期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2016年12月湖水的1.2g /L ,形成上淡下咸的结构,这说明南部湖泊接受了来自黄河灌渠的淡水补给,并转而补给地下水㊂黄河水的补给,形成了由北至南湖水T D S 先升高至峰值(1.19g /L )后又降低的特征㊂总之,北部山前地下水和南部黄河水同时补给河套平原众多湖泊,并在低洼的湖区接受蒸发排泄而逐渐咸化,北部湖泊主要受山前地下水影响,而南部受黄河影响更大㊂考虑到湖滨沙丘比较低矮㊁分布面积小㊁砂层较薄,沙丘赋存的地下水是不足以完全提供湖水补给的㊂但沙丘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减少蒸发量,沙丘上的植物亦有涵养水源的作用㊂因此,湖滨沙丘的存在是保持湖泊水量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1819]㊂图4 河套平原地平线与地下水位图5 河套平原湖水㊁地下水T D S 与p H 对比图2.4 沉积物揭示的湖泊成因Ⅰ型湖泊为乌加河改道留下的河成湖,形成的年代较新,在遥感影像中呈现清晰的牛轭湖形态,辨认度比较高;Ⅲ型湖泊均位于库布齐沙漠全新世风积砂层之上,补给环境较为单一,风蚀湖的特征十分明显;所以该文对湖岸沉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内数量最多㊁地表形态最复杂的Ⅱ型湖泊分布区㊂Ⅱ型湖泊分布于河套平原中部塔尔湖镇周边,该区埋藏着大面积的全新世黄河古河道,沉积物属于典型的河流相㊂为了进一步查清湖泊分布区全新世沉积物的组㊃43㊃第32卷第12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16年12月成,在该区施工3个9m浅钻(孔位见图2)Z K1, Z K2,Z K3;位置依次为湖区的北部㊁中心和南部㊂岩心资料显示,沉积物为上细下粗的河流 二元结构 ㊂上部为泛滥平原亚相厚层粘土或堤坝亚相粉砂粘土互层,主要为红棕棕黄色;下部为河道亚相厚层细砂中砂,呈灰黄灰黑色,磨圆中等㊁分选较好,矿物成分以石英㊁长石为主,夹有黑色云母片㊂如图6,平面上对比显示,自北向南布设的3个钻孔中揭露的古河道砂层顶板埋藏深度由深(4.5 m)变浅(2.5m)再变深(5m),河道中心沉积速率(2.11m/k a)远大于两侧(1.03m/k a)㊂沉积物南北向上呈现河道边缘 主河道 河道边缘的特点[19,20]㊂湖泊和风积沙丘主要分布在河道亚相的细砂 中砂层之上,而泛滥平原亚相和堤坝亚相的粘土 粉砂层之上少有湖泊存在㊂究其原因一是古河床砂层相较于河道边缘相的粘土层更易遭受风力侵蚀而下切;二是古河床砂层的透水性更好,有利于地下水的侧向补给㊂从垂向相变界线来看,黄河古河道自(2.08ʃ0.18)k a B.P.开始逐渐淤塞,河床砂停止堆积,转为堤坝 泛滥平原亚相粘土㊁粉砂沉积㊂在靠近主河道的中心地带,暴露地表的河床砂层遭受风力侵蚀,下切至潜水面后积水成湖㊂于湖泊中心Z K2附近的湖滨沙丘剖面底部取O S L,结果显示风沙堆积形成的年代晚于湖泊形成的年代,约(0.87ʃ0.07)k a B.P.才开始形成湖滨沙丘㊂综合遥感影像以及浅钻揭露的结果,地表耕作土下分布着不同期次古河道冲积砂层所构成的网状砂带,它们横向上沿河道平行分布,纵向上在决口处连通,垂向上按时间顺序叠置,为山前地下水和灌渠水补给平原中部的湖泊铺设了通畅的 地网 ㊂古河道中心地带裸露的砂层更容易遭受风蚀而形成相对的风蚀洼地,这些风蚀洼地或是下切至潜水面㊁或是揭露了粘土层构成的承压水顶板,使地下水出露形成了Ⅱ型风蚀湖㊂3结语(1)湖泊多数为淡水微咸水湖,水化学类型呈N a(M g)(C a)H C O3(C l)型;少数为咸水湖,水化学类型呈N a(M g)(K)C l(S O4)型㊂湖水主要接受引黄灌溉补给和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全新世黄河古河道砂层充当了输水通道㊂图6河套平原中部钻孔沉积剖面(年龄单位:k a B.P.)(2)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成因类型主要有3类㊂①河流直接裁弯取直而成的牛轭湖;②基底为黄河古河道冲积砂层的风蚀湖;③基底为全新世风积沙层的风蚀湖;其中Ⅱ型湖泊占主导地位㊂约(2.08ʃ0.18)k a B.P.黄河河道亚相地层上开始发育风蚀湖泊,约(0.87ʃ0.07)k a B.P.湖滨开始堆积风成沙丘㊂致谢:该文在数据处理与制图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唐长成先生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20321.[2]汪敬忠,吴敬禄,曾海鳌.内蒙古河套地区陈普海子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34(5):137144.[3]刘文波.河套平原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5995.[4]赵晓瑜,杨培岭,任树梅,等.内蒙古河套灌区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4,33,(2):126129.[5]郑喜玉.内蒙古盐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63190.[6]马龙,吴敬禄.近50年来内蒙古河套平原气候及湖泊环境演变[J].干旱区研究,2010,27(6):871877.[7]郭华明,倪萍,贾永峰,等.内蒙古河套盆地地表水 浅层地下㊃53㊃第32卷第12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2016年12月水化学特征及成因[J].现代地质,2015,29(2):229237. [8]邵天杰,赵景波,董治宝.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及地下水化学特征[J].地理学报,2011,6(5):662672.[9]汪敬忠,吴敬禄,曾海鳌,等.内蒙古河套平原水体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3,35(4):104111.[10]杨小平.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全新世以来的演变[J].第四纪研究,2002,22(2):97104. [11]杨素珍,郭华明,唐小惠,等.内蒙古河套平原地下水砷异常分布规律研究[J].地学前缘,2008,15(1):242249. [12] Z h u D,C a t h r y n R y a n M,S u nB,e ta l.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 i r r i g a-t i o na n dW u l i a n g s u h a i L a k e o n g r o u n d w a t e r q u a l i t y i n e a s t e r nH e t a oB a s i n,I n n e rM o n g o l i a,C h i n a[J].H y d r o g e o l o g y J o u r-n a l,2014,22(5):11011113.[13] G u oH M,L i uC,L uH,e t a l.P a t h w a y s o f c o u p l e d a r s e n i c a n di r o nc y c l i n g i nh i g ha r s e n i c g r o u n d w a t e ro f t h eH e t a ob a s i n,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C h i n a:A ni r o ni s o t o p ea p p r o a c h.G e o c h i m[J].C o s m o c h i m A c t a,2013,(112):131144. [14]邓娅敏.河套盆地高砷地下水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过程[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8.[15]刘海江,柴慧霞,程维明,等.基于遥感的中国北方风沙地貌类型分析[J].地理研究,2008,27(1):109118. [16]国家技术监督局.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7147. [17]刘晓彤,张绪教,叶培盛,等.基于D E M的内蒙古狼山地貌参数提取及其构造抬升的差异性分析[J].质力学学报,2016,(1):152161.[18]郭永海,王海龙,董建楠,等.关于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形成机制的初步看法[J].地球科学,2012,37(2):276282. [19]杨磊,黄敬军,陆徐荣.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研究[J].地质学刊,2014,38(2):298301.[20]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475.H y d r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t i c s a n dG e n e t i cT y p e s o fM o d e r nL a k e s i nH e t a oP l a i nL IC h e n g l u1,Z H A N G X u j i a o1,Y EP e i s h e n g2,F U L i a n z h e n1,Y E M e n g n i1(1.S c h o o l o fE a r t hS c i e n c e s a n dR e s o u r c e s,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B e i j i n g100083,C h i n a;2.I n-s t i t u t e o fG e o m e c h a n i c s,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B e i j i n g10008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i s p a p e r c l a s s i f i e d g e n e t i c t y p e s o fm o d e r n l a k e s i n t h eH e t a oP l a i nb y m e a n s o f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a n d d r i l l i n g o n t h e b a s i s o f1ʒ50000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m a p p i n g.I n a d d i t i o n,s i x t e e n l a k ew a-t e r a n d g r o u n d w a t e r s a m p l e sw e r e t a k e n f r o m p i e d m o n t,d e s e r t a n d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T h eh y d r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o s e s a m p l e sw e r e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M o s t o f t h em o d e r n l a k e s i n H e t a o P l a i na r e f r e s h-b r a c k i s h w a t e r l a k e s,w h i c ha r eN a-(M g)-(C a)-H C O3-(C l)t y p e.T h eo t h e r sa r e s a l t w a t e r l a k e s,w h i c h p r e s e n t aN a-(M g)-(K)-C l-(S O4)t y p e.T h eT D So f l a k ew a t e r c h a n g e s f r o m 0.857g/l t o7.36g/l.T h e l a k e sm a i n l y r e c e i v er e c h a r g e f r o mt h e p i e d m o n t g r o u n d w a t e ra n dt h e i r r i g a t e d w a t e r o f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t h e r ea r e t h r e em a i n g e n e t i c t y p e so f l a k e s:Ⅰ.o x b o wl a k em a d eb y r i v e r,Ⅱ. w i n d-e r o s i o n l a k e o nab a s e o f a n c i e n tY e l l o w R i v e r a l l u v i a l s a n d l a y e r,Ⅲ.w i n d-e r o s i o n l a k e o nab a s e o fH o l o c e n e a e o l i a n s a n d l a y e r,i nw h i c h t h e t y p eⅡi s d o m i n a n t.K e y w o r d s:M o d e r n l a k e s;g e n e t i c t y p e s;h y d r o c h e m i s t r y;H e t a o p l a i n㊃63㊃第32卷第12期山东国土资源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