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育
本文从90后中学生与80后中学生人格差异入手,通过阐述美育(即审美教育)在当代中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实施美育能唤起中学生追美避丑、扬善弃恶,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说明在中学阶段实施美育的必要性、重要性。
标签:审美教育;净化思想;陶冶情操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目前进入中学阶段的90后中学生,在人格差异的16个根源特质中,其聪慧性、持强性、冒险性、怀疑性、抑郁性、狂燥性、实验性、幻想性等10个因素上高于80后中学生,显示出非常明显的个性差异;而在稳定性、敏感性、自律性、担当性、世故性等6个因素上低于80后中学生。再从8项非根源人格比较看,90后中学生在内在与外向,感性用事与理性慎重、心理健康与专业成就等4项因素上高于80后中学生;在适应与焦虑,怯弱与果断,自主自立与创业创新4个方面明显低于80后中学生。诚然,这些差异难分孰优孰劣,但90后中学生品德行为的明显差异,加之当今全球化浪潮,加剧了文化冲突和思想多元化,网络化催生了快餐文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带给国人极大的精神愉悦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不顾社会效益,“下三烂”的短信到处飞,“不入流”的刊物满街有,低俗庸俗、恶俗文化也充斥市场,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泛滥,道德失范、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诚信缺失、集体浮躁等现象不同程度污染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扭曲了90后青少年的价值导向。透视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其中不乏教育自省与价值重建,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专门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有足够的认识。如何引导当代中学生走出误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决抵制“三俗”已成为中学教育者及思想政治工作者理应深层次思考的新话题。
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造,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作为中学教育者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紧抓住时代特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整个社会变革联系起来,立足中学教育实际,探索新的对策。
二、美育(审美教育)的特点及作用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美四育中之一。其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接受、理解、评价,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学会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提高学生对自然与社会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的成长。席勒说:“文化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人在他的纯粹自然的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并且使他在美的领域能扩展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发展出来,而不能从自然状态发展出来。”郭沫若也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是人的改造。而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幼儿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思想情感所支配,没有崇高的审美理想,就不会有崇高的审美实践。如果一个人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懂得热爱美,维护美,那就会在实践中自觉抵制“三俗”等,一切丑恶的东西,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我认为,在对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尤应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来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而审美教育便具备这种特定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审美教育具有令人愉悦的美感形象,它对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一本《谈美》的书中说:“美不完全在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她是心物构成的婴儿。”德国著名学者黑格尔也曾精辟论断:“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能水乳交融。”人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发源于人的内心指令,一切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内心信仰的要求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审美教育就是用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广大学生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对美的鉴赏和情感的变化来分辨美丑,自觉地扬善弃恶,不仅使其达到“好德”的境界,而且可以达到“乐德”的境界,从而实现思想的升华。
第二,在进行德育、智育的同时,结合审美教育,可以相得益彰,事半功倍。当前进入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大多数出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进入青春期。随着心理的成熟,伴随而来的除了对异性产生朦胧情感外,还会对社会上种种现象,包括网络与“三俗”文化都会产生好奇、追逐,有的甚至达到走火入魔的境界。加之,一些学校由于功利障目,片面追求升学率,什么“素质教育”,什么“规范办学行为”,什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统统成了空洞的说辞。诚如曾任湖南师大教育学院院长石鸥教授所说:“某些教学实际成了学生智力的屠宰场,某些教学已异变为一种分数的教学。它用分数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它用分数来遮蔽活生生的人——学生的个性、兴趣、志向、能力等等。”事实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高尚的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结合审美教育,如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面对美好鲜活的人与事。秀丽神奇是山川河流,自然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美育与智育也是相互促进的,要提高审美能力,就必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头脑简单的人,是不
会有很高的审美能力的。事实证明,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的修养越高,其审美能力也会越高。反过来,一个人的审美情操愈高,又必然导致对科学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同样,良好的审美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也很有益处;而健康的体魄,又会促进学生去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因为不仅精神上有这种追求,而且体力上也有这种条件。现在一些学校的毕业生存在某种高分低能想象,存在网迷、早恋甚至打架斗殴等不正常的现象,这都与忽视审美教育有直接关系。第三,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工作的审美态度。前苏联著名学者瓦·亚·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美的标准——这同时也是道德的标准。健康的身体、崇高的道德、高尚的美感——这可是我们通常总说的那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环境,就必须理性地看待学习、工作的审美价值,在学习中领悟自己付出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和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进而激发其勤奋学习,爱岗敬业的热情,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奉献激情。
第四,审美教育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基本上有两种,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种思维紧密相连,对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些年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抽象思维讲的比较多,而对形象思维的重要性讲的较少,有所忽视。而从人类的思维发生系统来说,形象思维是最根本的。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没有形象思维,也就不会有抽象思维。所以,要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教育。由于形象思维常常与美的情感相通,所以,它也最容易为人们所理解与把握。一个缺乏审美能力的人不可能有丰富的形象思维与想象力,也不可能有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中学阶段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倡导四美,率先示范。教师肩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必须有崇高的师德,练就过硬的师能,创造一定的师业。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不懈地在师德建设上做文章,倡导“四美”,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示范,使教师成为广大学生自觉效仿的榜样。我们倡导的“四美”是:倡导精神美,做研究性教师;倡导师表美,做文明型教师;倡导心态美,做阳光型教师;倡导观念美,做民主型教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人民教师,特别是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教师,无论在内在气质还是外表风度上,都要使受教育者产生美感。譬如同样上政治课,有的老师只把它作为一种知识来教,不顾学生的思想实际,是不会引起学生自觉的学习兴趣的。有的教师则不然,他们懂得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寓教于美好形成之中,非常注意自己的教态美,连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甚至衣着、发式都有所注意,这样就使教学效果大不一样。要教人懂得美,首先自己要懂得美,还要善于按美的规律办事。在我们学校有不少教师,或遭受丧亲之苦,或遭受伤病之痛,或遭受家庭之变,但都能把忧愁藏在心底,把笑容挂在脸庞;把苦水留给自己,把汗水奉献给学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能在学生中产生巨大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能落到实处,取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