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源性腰痛

合集下载

椎间盘源性腰痛护理常规

椎间盘源性腰痛护理常规

椎间盘源性腰痛护理常规
一、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概述
椎间盘源性腰痛(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ogenic backache)
是指椎间盘病变所致的腰痛,其病因及病理病程主要包括椎间盘破裂、椎
间盘积液、椎间盘退变等。

病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痛引伸至腰部、大腿
后侧、膝关节及脚跟,伴有侧弯、屈腰等反射性活动障碍。

1、预防与教育
(1)宣传正确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期活动锻炼、戒
烟限酒等,以减轻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病的危险因素。

(2)学习正确的体位姿势和活动方法,及时调整不良姿势,加强身
体的活动训练,增强腰腹部的力量,注意避免单一体位作业或坐姿作业,
尽量减少腰部的负荷。

(3)加强饮食管理。

多加食用富含维生素A、C、E、B6、钙、铁等
营养的食物,减少脂肪、膳食纤维及水分的摄入,注意控制体重,加强免
疫力,积极预防腰痛发作。

2、药物治疗
(1)选用复方丹参颗粒、脑淫羊藿、乌鸡白凤丸等中药具有临床疗效,可减轻卒中性腰痛、肌肉拘束及炎性症状,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2)应用止痛药、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西药。

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

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

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
针对盘源性腰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大部分盘源性腰痛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疼痛。

这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正确姿势和体位、使用热敷或冷敷来减轻疼痛、进行物理治疗等。

2.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非处方的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来缓解腰痛和降低炎症。

如果腰痛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处方药物,如肌松剂(如环氧氟替林)来放松肌肉或镇痛剂(如氢化可待因)来缓解疼痛。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敷、冷敷、电疗、按摩、牵引等方法来减轻疼痛和改善腰部功能。

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 注射治疗:有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脊柱注射治疗。

常见的注射方式包括骶管注射、股神经阻滞、硬膜外注射等。

这些注射可以减轻疼痛和降低炎症,提供暂时的缓解。

5. 外科手术:如果保守治疗不起作用,或者出现持续严重的疼痛、持续神经症状、进行性瘫痪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减轻腰痛、解除神经压迫和恢复腰部功能。

上述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请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盘源性腰痛知多少

盘源性腰痛知多少

医诊通全科盘源性腰痛知多少■山西白求恩医院疼痛科许银红陈建平【摘要】盘源性腰痛全称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且不伴神经根性症状或腰椎不稳等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久坐久站后疼痛加重。

临床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当非手术治疗不佳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当出现相应腰部不适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就能做到早治疗早康复。

【关键词】椎间盘;盘源性腰痛;治疗据了解,我国慢性腰腿痛患者已超过3亿人,且每年还将以1000~2000万人速度增加。

持续或间断的腰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在因腰痛就诊的患者中,存在一部分患者影像学虽无明显异常,但久坐或久站就会腰痛,这就要警惕盘源性腰痛的可能。

一、什么是盘源性腰痛盘源性腰痛全称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指一个或多个椎间盘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如退变、终板损伤或释放出某些因子,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且不伴神经根性症状或腰椎不稳等影像学表现。

简单来说,就是指影像学上无明显异常表现,但由于椎间盘内部出现异常从而产生的腰痛。

二、盘源性腰痛临床表现有哪些盘源性腰痛顾名思义,以腰痛为主要症状,深在的下腰痛,不因休息而缓解。

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定位症状和影像学特征,早期明确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初期多当作腰椎小关节紊乱、腰肌劳损等病治疗。

多数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可以有很长时间反复发作的腰痛,久坐或者久站后加重。

三、盘源性腰痛的原因是什么髓核及纤维环的断裂这是导致盘源性腰痛发作的最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从3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这种退变就导致了椎间盘的营养障碍等。

在椎体间压力或者扭转力的复合作用下,髓核易发生破裂导致椎间高度丢失和潜在的椎体间不稳。

这就类似于树木的逐渐枯萎,随着水分及营养物质的丢失,树木干枯变脆,椎体也是这样的道理。

椎间盘内神经分布异常在正常的椎间盘中,只有后部1/3的纤维环组织中有神经分布,而在慢性腰痛的患者中,随着纤维环的破裂等原因,纤维环的内1/3的髓核中也发现了神经末梢的存在,且为无髓鞘神经,且呈P物质(一种致痛物质)阳性。

《盘源性下腰痛》课件

《盘源性下腰痛》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盘源性下腰痛主要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可伴有坐骨神经痛、 下肢麻木等症状。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劳累或弯腰时 加重。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 MRI等,可对盘源性下腰痛进行诊断。其中,MRI检查对诊 断间盘退行性变和炎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加强核心肌群锻炼
通过锻炼腹肌、背肌等核心肌群,提高腰椎 稳定性。
避免长时间弯腰或负重
尽量避免长时间弯腰或搬运重物,使用正确 的姿势和技巧。
康复锻炼
瑜伽
通过练习瑜伽中的伸展 和平衡动作,缓解腰部
紧张和疼痛。
游泳
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 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 心肺功能,减轻腰椎压
力。
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放松紧张的肌 肉,促进血液循环,缓
《盘源性下腰痛》PPT课件
目录
• 盘源性下腰痛概述 • 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方法 • 盘源性下腰痛的预防与康复 • 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盘源性下腰痛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盘源性下腰痛是指由于腰椎间盘 的退行性变、损伤及炎症等引起 的下腰部疼痛。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机制,盘源性下 腰痛可分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间盘损伤、腰椎间盘炎症等 类型。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盘源性下腰痛的病因主要包括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间盘损伤和腰椎间盘炎症 等。
病理机制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 ;腰椎间盘损伤则多由外伤引起,导致间盘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腰椎间盘炎症 则是由于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导致间盘组织炎症和疼痛。

盘源性腰痛

盘源性腰痛

2 经皮椎间盘减压
经皮椎间盘减压是采用微创技术对责任椎间 盘进行减压或去神经支配的一类治疗手段,主要 包括化学融核、经皮髓核吸除、椎间盘内激光切 除髓核、椎间盘内射频消融、等离子消融及椎间 盘内电热疗法等。有研究表明,这类方法对退变 早期的椎间盘可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缓解疼痛, 是介于椎间融合术和保守治疗之间的一类治疗方 法,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各有其局限性 。
七、诊断标准
1. 腰痛反复发作超过6个月,可伴下肢放射痛,但疼痛 往往不过膝,经4个月以上正规保守治疗不缓。 2. X线、CT检查除外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 椎不稳定、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等疾病。
3. 存在纤维环撕裂的影像学依据。椎间盘造影显示 纤维环破裂,造影剂外漏;MRI纤维环后缘HIZ 现象。 4. 椎间盘造影可诱发典型的复制性疼痛。
八、辅助检查
1. 棘突振荡刺激:椎间盘造影技术存在有创性、放射线暴 露、价格偏高等问题,而且其诊断效能尚存在争议。因此 Yrjama反对将其用于筛查椎间盘源性腰痛,主张致力于寻 找一种更人性化的、无创的、价格低廉的诊断方法。他 们前瞻性研究了38例患者的超声、棘突振荡刺激、椎间 盘造影检查结果,认为棘突振荡刺激结合超声检查能够 基本取代椎间盘造影,只有经超声诊断为纤维环完全撕 裂的病例才需椎间盘造影检查。Vanharanta等认为棘突振 荡刺激诊断缺乏敏感性,而MRI诊断缺乏特异性,将二者 结合起来则诊断效能加强。当某个棘突振荡诱发一致性 疼痛时,该棘突紧邻的下方椎间盘就是疼痛的根源。
5 硬膜外炎症及化学性神经根炎
由纤维环破裂导致的硬膜外炎症也可能 导致疼痛的产生。通过破裂的纤维环渗漏 入硬膜外的髓核成分可导致神经根敏感性 增加、痛阈下降,对神经的轻微机械刺激 也可能导致疼痛。可能是为什么硬膜外腔 激素注射疗法可以缓解相应的临床症状原 因。

盘源性腰痛诊断标准

盘源性腰痛诊断标准

盘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盘源性腰痛是指由于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或膨出所致的腰痛症状。

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腰痛类型,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临床表现。

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腰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腰椎下方,可向下肢放射,呈现刺痛、灼热感或麻木感。

2. 活动受限,患者在活动时常感到腰部僵硬,活动受限,尤其是弯腰、扭转时疼痛加重。

3. 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时疼痛加重。

4. 腰椎旋转试验阳性,患者坐位,双腿伸直,医生用手扶住患者的肩部,让患者旋转上半身,如疼痛加重则为阳性。

5. 腰椎压痛点,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突出部位有明显的压痛点。

二、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可见椎间盘退变、突出或骨赘形成。

2. 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椎间盘的突出情况。

3. MRI检查,对于盘源性腰痛的诊断非常重要,能够清晰显示椎间盘的膨出、突出情况,以及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

三、神经症状。

盘源性腰痛常伴随有神经根压迫症状,如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

严重的神经根压迫还可能导致尿潴留、排便障碍等症状。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症状,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标准可确定为,腰痛部位主要在腰椎下方,伴有活动受限、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时疼痛加重、腰椎旋转试验阳性、腰椎压痛点阳性,结合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以及神经根压迫症状。

五、治疗。

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而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明显神经根压迫症状的患者。

六、预防。

盘源性腰痛的预防包括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扭转等动作,减少腰部受力。

综上所述,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症状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盘源性腰痛,并且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7
对于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目前认为行腰椎间盘造影术是最 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仍然存在争议。椎间盘造影的关键在于病人 对椎间盘刺激的主观反应,而不是椎间盘的外观结构,因此,椎间盘造 影的结果仍然受到人为因素的限制。尽管如此,椎间盘造影术目前 仍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唯一方法。椎间盘造影时由于纤维环 的后方有一放射性裂隙,当造影剂在高压下通过此裂隙时刺激了该 部位的痛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类似盘源性腰痛的疼痛。标准椎间 盘造影术的评价应包括四个方面:显示注射造影剂椎间盘的完整形 态;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的压力和/或容量;病人对病变椎间盘注射 造影剂引起的主观反应;邻近椎间盘造影是否存在疼痛反应。MR I 检查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在T2加权纤维环后方出现的高信号 区( high intensityzone, H IZ)被认为是有诊断意义的影像,但也有 研究者认为H IZ具有高敏感性和低特异性,即部分无腰痛症状者MR I检查也可出现H IZ,对其形成的病理基础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最近 我们的一项研究显示H IZ实质上是椎间盘后方沿着纤维环裂隙形成 的炎性血管肉芽组织。
体征
• • • • •
通常无明确的压痛点; 屈曲、伸展、旋转和侧弯时常常伴有疼痛; 关节活动受限 神经系统检查常常正常; 脊神经根检查(直腿抬高实验)往往阴性;
6
影像学检查
(2)X线平片检查腰椎没有异常表现,CT 或MRI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但MR I T2加 权信号通常减低;(3)腰椎间盘造影显示纤 维环破裂,造影剂由髓核处漏出至纤维环 外1/3或硬膜外腔,推注造影剂时病人产生 与平时一样的腰痛,即复制痛。其他临近 的椎体注射造影剂则不产生相同的疼痛。
11
男性、52岁、 L1-2椎间 盘突出伴有右侧腹股沟部 疼痛,横轴位CT图象不能 清晰的显示右半部椎管异 常,局部密度稍增高,这 些表现缺乏特异性。矢状 位MR图象显示椎管内有 一与椎间盘信号一致的软 组织影。这一征象提示来 自椎间盘

《椎间盘源性腰痛》课件

《椎间盘源性腰痛》课件

避免长时间弯腰
尽量避免长时间弯腰动作,如提重物 等。
注意腰部保暖
避免腰部受到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定期检查
如有腰部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 就医检查。
05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
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病机制研究
01
深入探讨了椎间盘内部的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等与腰痛之间的
关联。
新型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
退行性改变过程中,椎间盘释放出炎 症介质和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引 起疼痛。
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椎间盘源性腰痛在人群中 的发病率较高,约占慢性 腰痛患者的30%-50%。
年龄分布
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 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
性别分布
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发 病率略高于男性。
02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包括口服和外用药物, 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消
炎。
物理疗法
如电疗、热疗、冷疗等 ,通过物理刺激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推拿
通过刺激穴位和舒缓肌 肉紧张,缓解疼痛和改
善功能。
康复训练
包括核心肌群训练、拉 伸练习等,增强腰部肌 肉力量,提高稳定性。
手术治疗
01
02
03
04
微创手术
如椎间盘内窥镜手术,通过内 窥镜切除病变的椎间盘组织。
开放手术
切开腰椎后路,直接切除病变 的椎间盘和可能存在的其他压
迫结构。
融合手术
将病变的椎间盘融合固定,稳 定腰椎结构。
人工椎间盘置换
用人工材料替换病变的椎间盘 ,恢复腰椎活动功能。
其他疗法

盘源性腰痛诊断标准

盘源性腰痛诊断标准

盘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盘源性腰痛是指由椎间盘退变或损伤引起的腰部疼痛症状。

在临床上,正确诊断盘源性腰痛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介绍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受限等。

患者常常描述疼痛为单侧或双侧的坠胀感,伴随着活动时的加重和休息时的缓解。

在行走、站立或坐姿久坐后,疼痛加重,甚至出现下肢放射痛和麻木感。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腰椎活动受限、腰部僵硬等症状。

二、体征检查。

在体征检查中,医生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腰部姿势、步态和脊柱曲度。

常见的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紧张、叩击痛、腰椎活动度受限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神经根受压的表现,如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盘源性腰痛的诊断至关重要。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等。

X线检查可用于排除腰椎骨折、腰椎侧弯等病变,但对于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意义有限。

CT和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椎间盘的退变、突出或膨出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特殊检查。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还需要进行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

例如,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评估神经根受压的情况,核磁共振影像引导下的椎间盘注射可以帮助确定疼痛源,并进一步确认盘源性腰痛的诊断。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特殊检查的结果,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2)X线、CT或MRI检查显示椎间盘退变、突出或膨出;3)神经系统检查提示神经根受压的表现;4)特殊检查结果支持盘源性腰痛的诊断。

六、诊断注意事项。

在诊断盘源性腰痛时,医生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因此,综合分析临床表现、体征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疼痛特点,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七、结语。

盘源性腰痛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特殊检查,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椎间盘源性腰痛ppt课件

椎间盘源性腰痛ppt课件
▪ Modic 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存在另一种退变类型,多见于老年椎体:
即在T1、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并与平片上致密骨硬化相对应, 组织学上表现为骨硬化,被命名为Ⅲ型退变。对Modic退变在年龄和 腰椎节段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退变多集中发生于40~80岁的年龄 段内,而在L4~5和L5~S1发生率最高。
断的”金指标”
治疗
▪ 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保守治疗可能是有效
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局部理疗,腰围制动及 卧床休息等.
▪ 对于渐进发展的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人,
通过正规保守治疗3月无效后应考虑积极的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 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融合是目前治疗椎间盘源
性腰痛最有效和最普遍的方法.
▪ 融合方式:前路融合,后路融合及前后路联合
并诱发与生活中相近或完全一致的疼痛称 为诱发试验阳性,同时邻近椎间盘造影对照 为隐性.
▪ 椎间盘造影疼痛诱发试验用于腰椎间盘多
节段退变所致的腰骶神经根性疼痛时, 确 定”责任”椎间盘.
椎间盘造影疼痛诱发试验
▪ 评价标准
▪ 1.显示注射造影剂
椎间盘的完整形态
▪ 2.椎间盘内注射造
影剂的压力和/或容量
▪ 终板在T1加权像上信号明显升高,而在T2加权像则与正常骨髓信号相
等或轻度升高,组织学上表现为骨髓脂肪变性或骨髓缺血坏死,命名 为Ⅱ型。这种终板退变通常平行于椎间盘的边缘,并可向椎体内扩展 2~10 mm,有时甚至会累及到椎体的50%。在矢状位上,通常自前 方向后方延伸,但少数仅仅累及椎体的前或后一部分。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报道: ▪ 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人经椎间盘造影确
诊后通过造影针注入亚甲蓝
▪ 机理: 利用亚甲蓝的亲神经性,灭活沿裂

椎间盘源性腰痛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

椎间盘源性腰痛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

椎间盘源性腰痛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椎間盘源性腰痛是在对腰腿痛诊治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新疾病,一般认为是椎间盘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如退变、终板损伤或释放出其些因子,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严重腰痛。

临床研究表明,椎间盘源性腰痛占慢性腰痛患者的39%。

就其概念、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关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概念所谓“椎间盘源性腰痛”从广义来上讲,是指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的腰痛症状,当包括椎间盘内紊乱,椎间盘退行性病以及腰椎不稳。

1997年Bridwell确定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概念为[1]:椎间盘内各种疾病(如退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功能丧失的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或节段过度活动的影像学证据。

目前这个概念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髓核和纤维环的破裂: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原因,在无神经根机械性压迫的下腰痛患者中,约40%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有关。

Osti 等对27例脊柱尸检标本(平均年龄31.5岁)中的135个腰椎间盘进行分析研究[2],将纤维环损伤分为外周型、环型和辐射型,髓核则分为正常、中度退变和严重退变。

对中老年患者,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的最常见病理基础是髓核变性致纤维环应力分布失衡,进而导致后部纤维环破裂,而病变椎间盘内高含量的炎性介质刺激窦椎神经末端的伤害感受器可导致剧烈疼痛。

但对于年轻的患者,特别是有剧烈运动史时,外周纤维环的物理损伤可能是导致疼痛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的神经分布及发病机制:IDD发生与腰椎间盘神经分布相关密切。

腰椎间盘在纤维环外1/3处存在丰富的神经分布,正常情况下纤维环内1/3和髓核无神经分布。

纤维环前外侧由灰交通支支配,后外侧主要由窦椎神经分布。

石作为等研究认为部分椎间盘源性腰痛也具有牵涉痛的性质[3],其理由为腰椎间盘后部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受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可传递疼痛,脊神经节多极神经元的存在且能够传递疼痛。

护理查房-盘源性腰痛

护理查房-盘源性腰痛
清晰显示椎体前、后缘的骨赘,硬脊膜囊、脊髓、神经根的
受压部位和程度,测得椎管前后径和横径,还能了解椎间孔和横突孔有无狭小 ,椎板有无肥厚等。
2.拍X线片:是腰部疼痛病人的常规检查。-般须摄正位、侧位和左右
斜位片,必要时加摄颈部前屈和后伸时的侧位片。正位片可能见到椎间 隙狭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弓根增粗。侧位片可发现颈椎生理前突 消失,椎体前后缘形成骨唇,椎间隙狭窄和椎管狭窄。斜位片可判定椎 间孔的情况。
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 起的慢性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 移位的放射学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
临床特点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坐的耐 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病人通常只 能坐20分钟左右。疼痛主要位于下腰部,有时 也可以向下肢放散,65%伴有下肢膝以下的疼 痛,但是没有诊断的特异性体征。
临床特点
多数腰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可以有很长时间反复发作的腰痛 ,多数患者在劳累或长时间站立后,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后 ,可以进一步刺激腰椎间盘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梢,引起腰 痛加重;另外,在受凉后,也可使神经末梢对不良刺激的敏感 性增高,引起腰痛加重。反之,在休息后,特别是卧床休息 后,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后,在很好地保暖后,可以使纤维 环表面的神经末梢受到的不良刺激较少,从而使腰痛减轻。
2、药物治疗
3、牵引疗法
4、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措施,可以使用一些有治疗作用的医疗器械类如腰痛治疗带有通络活血、消炎镇 痛的作用。另外对腰部有个很好的保护和支撑作用,如果感到腰部不适,也可按摩、热敷 疼痛处或洗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腰部不适感;平时注意腰部保暖。腰痛治疗带属医 疗器械产品,产品设计结构兼具磁疗、热蒸、牵引和固定四大功效

怎样诊治椎间盘源性腰痛?

怎样诊治椎间盘源性腰痛?

怎样诊治椎间盘源性腰痛 ?前两天34岁的王先生下腰痛感较为明显,到医院检查原来是椎间盘源性腰痛发作了,经过询问得知王先生得了椎间盘源性腰痛已经有10余年,采用了各种治疗方法都没有根治,并且反复发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了王先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这一疾病应该怎样诊治呢?下面我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概述椎间盘源性腰痛其实是一种非神经根性的疼痛表现,属于人体椎间盘本身结构的病变导致的一种症状,属于一种撕裂性的疼痛,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临床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1)首先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而言,患者要把其症状与腰间盘突出区分清楚,特别是对于腰间盘突出、脱出等针状,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不同的症状表现,需要医生了解清楚患者的症状而后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2)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来说,其x线处于正常状态,不会出现椎间隙变窄的情况,也没有出现终板硬化或骨赘的形成情况。

而且患者的小关节一直维持正常关节软骨面,不存在骨赘,椎间盘源性腰痛多发生于各种创伤之后,患者深蹲或者下腰痛感较大,在片刻的休息之后也没有得到缓解,并且越来越严重,其中患者一般表现为臀部和下肢沉重感和绞痛感较强;(3)无腰椎或棘旁肌的压痛,患者有时候会出现的腰肌紧张、屈伸、旋转时会出现疼痛,或者是在运动中受到限制,疼痛感明显,但是并没有要键盘突出的情况,有时可能会出现腰间膨胀的症状。

二、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1.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通常情况下,在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治疗时,医生常常会借助MRIT 加权像的方式观察患者的腰部情况,如果患者的MRIT加权像是明亮的,那么就表示患者的椎间盘是正常的,假如患者的椎间盘黑色化明显,则表示患者的椎间盘出现的老化的情况,或者是反应出了椎间盘源性腰痛。

那么在此进程中,假如患者的x线表现为正常,就可以借助MRI为患者诊断疾病,并且依照不同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为患者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提供相对重要的前提保障。

盘源性腰痛的诊治(修改)PPT幻灯片

盘源性腰痛的诊治(修改)PPT幻灯片

其中最重要的是复制疼痛,包括疼痛的性质、部 位。
25
|盘源性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腰痛的诊
达拉断与斯治椎疗间盘造影评价系统
( ,)
1、静态结果,即造影图像。包括造影后的 X线片图像及造影后的图像()
2、动态结果,即患者的反应。
​C​T​导​引​下​椎​间​盘​造​影​在​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诊​断​价​值[J].《中 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7,(10):726-728.
(尚未统一信)号区()。
④椎间盘造影阳性且相邻节段为阴性对照。
⑤ 如怀疑关节突关节退变引起疼痛,可
进行关节突关节封闭排除。
13
|盘源性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腰痛的诊
断与治影疗像学诊断方法
X线片
腰椎间盘造影术 引导下椎间盘造影术()
​C​T​导​引​下​椎​间​盘​造​影​在​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诊​断​价​
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7,(10):
726-728.
14
|盘源性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腰痛的诊
X片断与治1.疗正侧双斜位片,无小关节狭窄、椎
间隙高度降低、骨赘形成。
2.屈伸位片对诊断没有参考价值。
3.腰椎显示正常,或间盘膨出,对诊 断没有参考价值。
15
|盘源性
发病机制
腰痛,是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唯一方法。
【1】 . 2048—2059.
.1995;20(1 8):
24
|盘源性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相混淆:盘源性腰痛了解一下

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相混淆:盘源性腰痛了解一下

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相混淆:盘源性腰痛了解一下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相混淆:盘源性腰痛了解一下在骨科疾患中,腰痛患者常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但如果你仔细查体并分析影像资料,就会发现,有很多患者虽然腰痛明显,但却并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事实上,他们所患的是另一种腰椎病:盘源性腰痛,由于症状有相似之处,临床上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也是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是椎间盘内紊乱(IDD)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下腰痛。

虽然病源同样是椎间盘,但它并不伴根性症状也就是很少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影像上没有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的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

典型症状该病的典型症状是长时间反复发作的腰痛,多数患者在劳累或长时间站立后,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后,可以进一步刺激腰椎间盘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梢,引起腰痛加重,经卧床休息后可缓解,受凉后加重,得温则减。

研究认为腰痛加重与神经末梢在不良刺激下敏感性增高有关。

病因除脊髓肿瘤、脊髓炎、内脏器官疾患以及精神因素以外,导致盘源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与过度退变。

挫伤、扭伤会引起腰部损伤,脊柱组织周围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炎性物质会刺激椎间盘而发病。

而当脊柱严重退变,椎间高度丢失过多时,椎间盘也会受到更大的重力载荷,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同样会因受到刺激而发病。

检查与治疗据此我们可以想见,对于该类患者,核磁检查除了一些炎症表现外,不会显示椎间盘的显著突出,而X光片则可见到明显的腰椎骨质增生和椎间隙变窄。

结合腰痛症状以及与体位变化的关系,即可诊断,并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

在治疗方面,常规的保守治疗尤其是中医综合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要求患者治疗期间需尽量卧床。

如症状持续无改善,可考虑行射频介入消融治疗。

其原理是将穿刺针在影像引导下穿刺进入椎间盘组织,通过射频能量消除盘内炎症,降低疼痛感受器的敏感性。

盘源性腰痛

盘源性腰痛

盘源性腰痛盘源性腰痛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是椎间盘内紊乱(IDD)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移位的放射学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

临床特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坐的耐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病人通常只能坐20分钟左右。

疼痛主要位于下腰部,有时也可以向下肢放散,65%伴有下肢膝以下的疼痛,但是没有诊断的特异性体征。

多数腰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可以有很长时间反复发作的腰痛,多数患者在劳累或长时间站立后,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后,可以进一步刺激腰椎间盘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梢,引起腰痛加重;另外,在受凉后,也可使神经末梢对不良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引起腰痛加重。

反之,在休息后,特别是卧床休息后,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后,在很好地保暖后,可以使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梢受到的不良刺激较少,从而使腰痛减轻。

病因病理① 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

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

② 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所引起。

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痛。

③ 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

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这种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

④ 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

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的病,这种腰痛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腰疼要做哪些检查1.CT检查:可清晰显示椎体前、后缘的骨赘,硬脊膜囊、脊髓、神经根的受压部位和程度,测得椎管前后径和横径,还能了解椎间孔和横突孔有无狭小,椎板有无肥厚等。

2.拍X线片:是腰部疼痛病人的常规检查。

—般须摄正位、侧位和左右斜位片,必要时加摄颈部前屈和后伸时的侧位片。

正位片可能见到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弓根增粗。

侧位片可发现颈椎生理前突消失,椎体前后缘形成骨唇,椎间隙狭窄和椎管狭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综合征客观体 征极少,又无特异的生化指标,因而影像 学检查是最重要的依据。常规检查如X线、 CT平扫等多无特异表现。退变间盘在 MRI T2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改变(dark disc),然而间盘信号改变在中老年是常 见的,因而除非出现在青年人中,否则无 特殊意义。单纯的间盘纤维环撕裂有时可 在MRI 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区 (HIZ),然而在部分无症状个体也可出现。 Horton等研究表明MRI上单节段间盘信号 改变伴后外侧出现高信号区可以较可靠的 说明该间盘为疼痛来源。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