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12.2)--温热论教案首页及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教 案(首 页)
课程名称 《温病学》 第十一章《温热论》 (页码165-188)
教学时数 2 上课时间 4 .16 ( 3 -4 )
授 课 人 授课形式 讲授重点,指导自学
授课对象
教 案 内 容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叶天士的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
2.熟悉本论关于风温、湿温传变及治疗特点的论述。
3.掌握叶氏《温热论》关于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卫气营血治疗原则的论述,及背诵原文第1至第10条。
二、教学内容要点:
1.简介叶天士的生平、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对温病学的贡献。
2.着重讲述叶氏《温热论》关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对风温、湿温传变,治疗特点的论述。注意分析温病大纲(原文第1、8条);邪在肺卫(原文第2、3条);邪陷营血(原文第4、5条);流连气分(原文第6条);邪留三焦(原文第7条);里结阳明(原文第10条);论湿(原文第9条)。
3.简述叶氏《温热论》中察舌、验齿、辨斑疹白pei的论述及诊断意义。
4.介绍叶氏《温热论》关于妇人温病论述的主要观点。
5.注意下列名词术语的解释:上受、逆传心包、透热转气、凉血散血、胃湿、救阴、通阳、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清窍、水主之气、两阳相劫、浊邪害清、战汗、分消上下、上者上之、内匮、脾瘅病、夹阴病、甘温扶中、泻南补北、土燥水竭、肾肝色泛,阴下竭阳。
三、教学要求要点:
1.重点内容:温病大纲(原文第1、8条);邪在肺卫(原文第2、3条);邪陷营血(原文第4、5条);流连气分(原文第6条);邪留三焦(原文第7条);里结阳明(原文第10条);论湿(原文第9条)。
2.疑难点:叶氏《温热论》关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对风温、湿温传变,治疗特点的论述。
教案首页书写要求:
(1)教案书写以简洁、明了、扼要为宜。
(2)教学对象包括专业、年级、学生。
(3)教学目的与教学大纲相一致。
(4)教学内容要点力求按大纲要求,准确、适度、易于操作。
(5)教学要求要点包括:1.基本概念、理论及知识的掌握;
2.重点、难点的讲授;
3.补充相应的知识内容。
第十一章 《温热论》-教案
学科:中医临床基础 课程:温病学
课型:课堂讲解 教具:多媒体
教材:新世纪教材(第七版)
主要参考书:《温病条辨》、《三时伏气外感篇》、《通俗伤寒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叶天土的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
2.熟悉本论关于风温、湿温传变及治疗特点的论述。
3.掌握叶氏《温热论》关于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卫气营血治疗原则的论述,及背诵原文第1至第10条。
[疑难重点]
1.重点内容:温病大纲(原文第1、8条);邪在肺卫(原文第2、3条);邪陷营血(原文第4、5条);流连气分(原文第6条);邪留三焦(原文第7条);里结阳明(原文第10条);论湿(原文第9条)。
2.疑难点:叶氏《温热论》关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对风温、湿温传变,治疗特点的论述。
[教学内容及设计]
第一节课
一、叶天士生平(5分钟)
•清代名医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年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籍安徽歙县,先世迁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下塘上津桥畔。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故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不仅精于内科,而且精于幼科、妇科、外科•敢于创新,注重取舍 史书称其“治方不执成见”,“切脉、望色、听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
•治病多奇中,每起沉疴危症,名著朝野。
•叶氏一生忙于诊务,著述多由其弟子整理而成,存世的有《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叶氏医案存真》、《眉寿堂方案选存》、《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等。
•据唐大烈《吴医汇讲》小引中所记,《温热论》为“先生游于洞庭山,门人顾景文随之舟中,以当时所语信笔录记”而成。
•该篇文辞简要,论述精辟,甚切实用,为中医典籍中论述温热病的一部专著,被称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二、《温热论》简介(5分钟)
•第一、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指出了温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及传变形式,并进一步明
确了温病和伤寒的区别。
•第二、创立卫气营血学说作为温病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明确了温病的证治规律。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的内容,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pei等。
•第四、论述了妇人温病的证治特点,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内容。
•本篇著作世传有两种版本。其内容基本相同,仅文字略有出入。
•一是由华岫云收载于《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温热论》,称为“华本”。
•一是唐大烈收载于《吴医汇讲》中的《温证论治》,称为“唐本”。
•后章虚谷依“唐本”将其收于《医门棒喝》中,名《叶天士温病论》,对原文逐条进行详细的注释,并阐发已见。
•王孟英依“华本”将其收于《温热经纬》中,更名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不仅收入了众多医家的注释和论述,本人亦加了精辟的按语。
•本教材以“华本”为据,共列37条,将内容归类分析,按原文、提要、释评之体例予以叙述。•原文后括号内数字,为《温热论》条文顺序编号。
三、温病大纲(原文1、2)
学生自习原文1(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温邪指什么?
2、风温、春温、暑温、秋燥、伏暑、湿温的发病特点如何?是否属于“首先犯肺”?
3、病在肺经可属(1卫或气;2卫;3气)
4、邪在心包可在(1卫;2营;3血;4营或血)
5、什么叫做“逆传心包”?
6、如何理解“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重点讲授(5分钟)
温病证治总纲。概括了新感温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发病部位、传变趋势,指出温病治法与伤寒有别。
学生自习原文2(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在卫汗之可也,“汗”指什么?使用“汗”法应该注意什么?
2、什么叫做“到气才可清气”?
3、什么叫做“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4、试通过分析犀角地黄汤来说明什么叫做“直须凉血散血”?
重点讲授(5分钟)
卫气营血病机的浅深层次及其不同治法。
赵绍琴医案(通过此医案讲述卫、气分治疗大法)(5分钟)
第二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