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哲学思想浅析
休谟哲学思想浅析
![休谟哲学思想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dcaf9bb9d528ea81c779b3.png)
休谟哲学思想浅析休谟哲学思想浅析0501027 05哲学班薛虎周休谟是英国近代哲学中经验论的最后一位代表,他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的,合乎逻辑地得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不仅使经验论的理想破灭了,而且也使唯理论的理想陷入了困境,康德则认为“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谟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
休谟哲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在知识真假难辩的情况下如何为之确定可靠的基础。
他继承了洛克的思路,主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性”的研究。
至于如何来研究人性,休谟明确指出:“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而我们对这个科学本身所能给予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又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
而休谟哲学也是西方近代最为彻底的经验论哲学思想。
(一)经验论基本原则休谟的经验论的基本原则是:一切有意义的观念来源于相应的印象。
那么什么是印象和观念呢?(1)观念和印象“印象”和“观念”是休谟哲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所谓“印象”休谟认为是指现时发生的各种内外感觉,包括“听见、看见、触到、爱好、厌恶或欲求时的知觉”,即当下所生的感觉、情感和情绪等生动活泼的知觉,它们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
印象又分为两种,一是感觉印象,一是反省印象。
感觉印象是由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产生于心中的,“反省印象只是在它们相应的观念之前产生,但却出现在感觉印象之后,而且是由感觉印象得来的”。
休谟写道,“在印象这个名词中间,我包括了所有初次出现于灵魂中的我们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
” 休谟把“印象”当作人的一切观念和认识的来源。
休谟的感官经验与认识论哲学剖析
![休谟的感官经验与认识论哲学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7825d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8.png)
休谟的感官经验与认识论哲学剖析
休谟(1711-1776)是18世纪苏格兰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休谟着重探讨了感官经验与认识论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
在休谟看来,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建立在感官经验之上的。
他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源自于感官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感知,而感官经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唯一来源。
休谟否认了任何超越感官经验的知识,认为所有的概念和原则都是从感官观察和经验中得出的。
他主张个体的认知能力受限于感官观察的范围,认为我们无法超越感官经验去认识超越感官的存在。
休谟的感官经验对认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因果关系”的概念,认为我们所谓的因果关系只是基于我们熟悉的一系列经验中的规律性关联,而非真正存在的客观关系。
他认为,我们之所以相信A导致B,仅仅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的经验中观察到A总是伴随着B的发生,而非因为我们能通过理性认识推演出A导致B的必然性。
另外,休谟还对理性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提出了挑战。
他批判了康德等理性主义哲学家对抽象概念和普遍原则的信仰,认为所有的普遍原则和概念都是从感官经验中得出的,而非理性的推演。
他认为,理性无法超越感官经验的局限,认为只有通过感官经验才能获得真实的认识。
总的来说,休谟的感官经验与认识论哲学剖析提出了对传统认识论的挑战,强调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和建立在感官经验之上的性质。
他的思想为后世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和认识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于我们理解认识的本质和过程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休谟的哲学思想解析
![休谟的哲学思想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4237c1fad6195f302ba694.png)
休谟的哲学思想解析休谟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验论基本原。
也就是说一切存在的有意义的观念其思想来源就是其相应的印象,对于印象和观念他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印象”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内外感觉,包括我们所听见的,看见的,喜欢的,讨厌的等等。
印象则分为两种,一种是感觉印象,就是我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心中的最直观的的反应;另一种是反省印象,这是说他们的产生是在我们脑中对相应的观念的产生之前产生,出现在感觉印象之后,却来源于感觉印象、第二、温和的怀疑论。
对于感觉的来源问题,休谟是持怀疑态度的,在他看来我们自身所具备的的感觉,其来源是不可知的。
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地追寻感觉的来源,就可以合理地解释感觉经验,并且在他看来,感觉来源自己是可以解释的。
第三、不可知论。
休谟哲学思想中的不可知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物质对象同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是不可知的和经验因果关系是否存在。
第四、因果学说。
在研究了经验和因果关系之后,休谟提出推论得出了其相应的来源,在他看来,这就是人的习惯和经验,当然他也将其运用在了自我的哲学思想中。
以上四点便是休谟的哲学思想主要的部分。
欧洲曾经有一场涉及面很广泛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而大卫·休谟则是这场运动中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大卫·休谟是苏格兰的历史学家,同时还是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西方的哲学史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就现今学者对他的著作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他的哲学思想上,其实大卫·休谟是以自己的著作《英格兰史》被人们所熟知的,当时的身份是历史学家,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章之初将历史学家的身份放在最前面的原因。
当然这本书也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有六七十年之久。
再说大卫·休谟的哲学方面的成就,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的哲学被当时的史学家们归类在了怀疑主义之中,并且打上了彻底的怀疑主义这个头衔,这其实是对他的哲学思想的一种误解。
大卫·休谟的思想中有涉及自然主义,但是研究他思想的学者却惯常之前对他的误解,将其解释为怀疑成分,同时还强调自然主义成分的人。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b8bbc0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e.png)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他的因果关系理论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不仅有助于理解休谟的思想,还能够为我们对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考。
我们需要了解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
休谟认为,人类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而经验来源于感觉和感知。
在《人类理性的研究》一书中,休谟提出了对因果关系的三大关键观点:首先是关于因果关系的存在形式问题。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并非是一种实在的存在,而是人类根据经验习得的一种习惯性的联想。
其次是关于因果关系的知识来源问题。
休谟指出,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基于经验而得出的,并没有理性的根据。
最后是关于因果关系的确定性问题。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并非具有绝对的必然性,而是一种概率性的关联。
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的定位和意义。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实际上是对传统因果观念的一种批判和否定。
传统的因果观念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绝对的必然性,所有的事物运动和变化都是按照固定的规律进行的。
而休谟则提出,因果关系只是一种经验习得的习惯性联想,并不具有绝对的必然性。
这种观点对于观照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提出了挑战,也对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实际上是在为后来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概率统计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也为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还需要分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的局限性和争议。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极端的经验主义观点,它否定了理性对于知识产生的作用,也否定了因果关系的绝对必然性。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片面的,它忽视了理性和经验的统一性。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也受到了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批评和质疑,他们认为,休谟的观点忽视了因果关系的客观存在和绝对必然性,也忽视了理性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探讨休谟因果关系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浅析休谟问题
![浅析休谟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ad83771711cc7931b716cc.png)
试析休谟问题一、对休谟的简要介绍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下午4点钟)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虽然现代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分成名。
他所著的《英格兰史》一书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60至70年。
历史学家们一般将休谟的哲学归类为彻底的怀疑主义,但一些人主张自然主义也是休谟的中心思想之一。
研究休谟的学者经常将其分为那些强调怀疑成分的(例如逻辑实证主义)、以及那些强调自然主义成分的人。
休谟的哲学受到经验主义者约翰·洛克和乔治·贝克莱的深刻影响,也受到一些法国作家的影响,他也吸收了各种英格兰知识分子如艾萨克·牛顿、法兰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等人的理论。
二、休谟的生平休谟汲取了洛克和贝克莱哲学中的纯正的经验主义要素,并又排出了他们思想中形而上学的内容,给了经验主义最清楚、严格的阐释。
休谟1711年生于爱丁堡,其父母都是苏格兰人。
他早年的兴趣是文学,这种兴趣使他不会按照家里的意愿去做一名律师。
休谟对一切增进自己文学才干以外的事都显得不屑一顾。
相较于他的第一本书《人性论》所受到的冷遇而言,他的第二本书《道德政治论》是较为成功的。
休谟还参加政治生活,1763年他作为英国大使的秘书到了法国。
他的书让他在欧洲大陆声名广传,而卢梭正是他在欧洲大陆的朋友之一。
休谟想要运用物理学的方法建立一门人性科学,最后却发现,使用科学方法来描述人的思维机制是不可能的。
他早先对理性的信仰最终导致了怀疑主义,因为他发现认得思维范围是多么的有限。
三、休谟的主要哲学思想1.因果问题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
休谟在《人性论》以及后来的《人类理解论》中反驳了这个理论,他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
休谟道德哲学
![休谟道德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e48bc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5.png)
休谟道德哲学休谟(David Hume)是英国哲学家中最著名的一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开路先锋之一。
他对于道德哲学也有着深刻的研究和思考,他的道德哲学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也继承了洛克和席勒的思想。
那么,休谟道德哲学到底是怎样的呢?以下分点分述:1. 休谟道德哲学的主要观点休谟认为,道德行为是建立在人的情感和欲望之上的。
因此,所有的人的行为都是出于自我利益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也就意味着,道德行为不存在客观性,而只是因为个人的兴趣或者习惯而存在。
例如,人们普遍认为谎言是道德上的不好的行为,但是根据休谟的观点,谎言并不是道德问题,它只是因为人们对谎言的厌恶,因此才被认为是道德问题。
2. 休谟对“情感哲学”的贡献休谟在道德哲学中提出了“情感哲学”的思想,认为情感是我们行为的重要根源。
休谟提出了“情感的自然化”这一概念,意味着我们的道德行为可以从个人的自然反应中得到解释。
按照这个思路,休谟可以将所有的道德行为分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两种类别。
其中,前者是我们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行为,而后者则是出于他人利益而做出的行为。
3. 休谟是道德主义的反对者休谟是道德主义的反对者,他认为道德是人类情绪和欲望的产物,不可能有客观的标准去衡量道德。
他认为道德主义的信奉者是一群双重标准的人,这些人趋向于将道德规范推给别人,而不是自己去做到。
因此,休谟誓言将道德主义从行动和行为的考虑中移除,而把人们真正的行为信仰看作是主导行动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严格的道德规范。
4. 休谟道德哲学对伦理学的影响休谟的道德哲学对伦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想法认为,因为道德行为是情感和欲望的产物,所以我们的行为必须根据我们的这些动机来解释。
在伦理学中,休谟的想法被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做出道德行为,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道德学和伦理学。
此外,休谟的道德哲学也启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情感和欲望的方面,作为理解人类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著名哲学观点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著名哲学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3e3ef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6.png)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著名哲学观点
休谟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他的思想被称为“休谟主义”,曾经影响了数量不少的哲学家、作家和文学家,其中包括柏拉图、阿基米德和欧文。
休谟的哲学观点涉及到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对宇宙本质的理解、对知识的获取方式以及对人类行为的认识。
休谟认为,宇宙本质由水和火组成,并且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他认为,宇宙是不断变化的,而变化的力量就是水和火。
他认为,水是冷的,而火是热的,但在宇宙中,它们之间会形成一种平衡,使得宇宙保持稳定。
休谟认为,这种平衡是宇宙的本质,也是宇宙的基础。
休谟认为,知识是通过感官去获取的,他认为,感官所能看到的都是可信的,而我们需要通过思考去深入理解这些信息,以便获得正确的知识。
他认为,这种思考是有序的,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步骤,以便获得正确的结论。
此外,休谟也对人类行为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人们应该遵从自然的规律,以便获得自我实现。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由,但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并且要遵守法律和道德。
他认为,人们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
理想,但同时也要注意自我约束,不能被自己的欲望所累。
总的来说,休谟的哲学观点被认为是一种和谐的、有序的哲学,他把自然、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并且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思想家。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史》系列五十八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史》系列五十八](https://img.taocdn.com/s3/m/9404f60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a.png)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史》系列五十八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6)的重要性体现在他把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逻辑的终点,而成为了彻底的不可知论怀疑主义哲学。
休谟的主要哲学著作是《人性论》,但该书出版后并不受到重视,之后他删除了书中部分精华,改版为《人类理智研究》一书,这本书却令康德从“独断的睡梦”中惊醒。
《人性论》的精华部分在第一卷关于理智的论述中。
休谟从讨论“印象”与“观念”的区别入手。
“观念,我指的是思维和推理过程中那些模糊不清的形象”,那些简单的观念是与印象相似的,只是更模糊一些。
所有简单的观念都得自于简单印象,简单观念严格地代表了这些简单印象。
复合观念则并不一定与印象相似,但构成复合观念的要素都来自于印象。
印象一定先于观念,因为盲人未曾见过颜色,即没有对颜色的印象,因而也就没有颜色的观念了。
各种观念中,那些依然保留了相当大程度原先印象生动性的属于记忆,其他的则属于想象。
(有时我们自身很难区分哪些是记忆,哪些是想象)所有的一般性观念都是附属于某个特定词语的,这个词语让这些一般性观念有了更宽泛的意义,也使它们在必要时能够回忆起与自己相似的其他个体观念。
休谟主张,“心灵如果不先对量或质的程度分别形成一个精确的概念,便无法对量或质形成任何概念。
”“抽象观念就其本身来说是个体性的,不管他们在代表印象时会变得多么具有一般性。
”这就是唯名论的一种近代形式,它的缺陷存在于逻辑上及心理学上。
休谟从心理学中驱逐了实体的概念,他说,没有关于自我的印象,因此就没有关于自我的观念。
他断定,对于人类而言,自我不过是不同知觉的一个束或者一个集合,这些知觉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彼此接替,并永远处在流变和运动之中。
对关于自我的观念的否定极为重要。
这个观点是说即使有自我这种东西,它也从未被感知到过,因此我们不会拥有关于自我的观念。
虽然任何人都感知不到自己的大脑,但我们却都有关于大脑的“观念”。
这种“观念”是从知觉得出的推论,并不属于那种有逻辑基础的观念,且它们是复合的和描述性的。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425879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7.png)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以其怀疑主义哲学而闻名于世。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提出了挑战,对于哲学和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和其对于人类认识的启示。
一、感知和经验的局限性休谟认为,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是通过感知和经验来实现的。
然而,他指出了感知和经验的局限性。
休谟认为,我们的感知只能获得外部世界的表象,而无法直接获得事物的本质。
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只是一系列感觉和印象,而不是事物的真实本质。
此外,休谟还指出,我们的经验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经验来推断和理解世界,而无法获得绝对的真理。
二、因果关系的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我们常常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观察来推断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然而,休谟指出,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我们只能观察到事件的前后关系,但无法确定其中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识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而非基于理性的推理。
三、归纳推理的问题休谟对归纳推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我们通过观察到的个别事例来推断普遍规律。
然而,休谟指出,我们无法通过有限的观察来确定普遍规律的存在。
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个别的事例,而无法确定其中是否存在普遍规律。
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归纳推理的依赖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而非基于理性的推理。
四、怀疑主义的启示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的方式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休谟的怀疑主义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不要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
其次,休谟的怀疑主义鼓励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要盲目接受传统观念和权威的说法,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来判断事物的真实性。
最后,休谟的怀疑主义提醒我们要注重经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修正我们的认识。
休谟的日常生活哲学
![休谟的日常生活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2e60aa9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a.png)
休谟的日常生活哲学
休谟,作为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哲学思想深远影响了后世的许多领域。
他的日常生活哲学,虽然不常被单独提及,但实际上却渗透在他对整个经验世界的理解和分析中。
对于休谟而言,日常生活是我们最直接、最真实的经验来源。
他认为,所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源于经验,而经验主要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理解日常生活,就是理解我们自身和我们所处的世界。
休谟强调,我们的感知和印象是构成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
我们通过感官来接触和认识世界,而这些感官所给予我们的印象,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初步理解。
然而,休谟也指出,我们的感知并不总是可靠的。
因为我们的感官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误导。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不轻易接受感官所给予的一切。
此外,休谟还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习惯和惯例。
这些习惯和惯例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然而,休谟提醒我们,习惯和惯例并不总是合理的。
有时,我们可能需要打破这些习惯和惯例,以新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世界。
总的来说,休谟的日常生活哲学强调了对经验的重视、对感知的怀疑以及对习惯和惯例的批判。
这些思想不仅对我们的哲学思考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启示。
它们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开放和批判的态度,不断地反思和更新我们的观念和行为。
大卫休谟哲学思想总结
![大卫休谟哲学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0c9b2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7.png)
大卫休谟哲学思想总结大卫·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围绕着人的认识论和伦理学展开,对于我们理解经验和人类行为的本质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以下是对大卫·休谟哲学思想的总结。
休谟对认识论的思考可以追溯到他的著作《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中。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他的认识论观点,主张我们的认识来源于经验。
他否定了存在先天观念的可能性,认为所有的观念都是通过感觉、印象和经验获取的。
休谟将感知分为印象和观念。
印象是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的直接的、冲击性的经验,例如我们看到一只猫或者感受到风的吹拂。
而观念则是我们在思维中将这些印象重新组合、再现和推理的结果,例如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只猫。
休谟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基于我们对印象的有限经验和归纳推理的。
他提出了关于因果关系的观点,即认为我们通过经验中的常联性来推断因果关系。
例如,当我们多次看到一个事件A 后紧接着发生事件 B,我们就会认为 A 是B 的原因。
这种常联性的推理是我们的认知过程的基础。
在道德哲学领域,休谟提出了一个基于情感和习惯的伦理观点。
他认为道德判断不是基于理性的推理,而是基于我们的情感和习惯。
他在《关于道德原则和审判力的调查》(An EnquiryConcerning the Principle of Morals)一书中解释了他的道德观点。
他认为我们对于道德行为的判断是基于我们的情感反应,而不是基于理性的道德原则。
休谟认为,我们的情感反应是通过我们与特定行为的习惯形成的。
当我们重复经历某种行为引起的情感反应时,我们就会形成习惯,并将其视为道德行为或不道德行为。
例如,当我们重复见到别人受伤时,我们会感到同情,并认定不伤害他人是一种道德行为。
这种习惯形成了我们的道德判断。
然而,休谟并不是一个相信道德的普世性的思想家。
休谟的哲学思想
![休谟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b1bb4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c.png)
第六节
托马斯·里德旳常识哲学
一、生平与著作:
生平(Thomas Reid 1710-1796)
早年曾在阿伯丁大学学习,后任阿伯丁大学和 格拉斯哥大学教授。
苏格兰常识学派哲学旳著名代表,对 以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旳经验 论思想进行了批判。
著作:
起源
经验
因果关系 即归纳推理
循环 论证
即,或然推理
休谟本人对归纳难题表述如下:
假如有人问:我们对于事实所做旳一切推论旳本性 是什么?合适旳回复是:这些推论是建立在因果关 系上。
假如再问:我们有关因果关系旳一切理论和结论旳基 础是什么?就能够用一句话来回答:“经验”。
但假如我们再进一步追根究竟地问:由经验得来旳 一切结论旳基础是什么?这就包括了一种新问题, 这个问题将更难于处理和解释。
所谓“有关事实旳知识”则指建立 在经验基础之上旳、与外部事物有 关旳知识,因为它们旳真不但仅取 决于观念,所以它们是“或然知 识”。
“多种事实旳背面依然是可能产生 旳,因为它并不会包括任何矛盾, 而且能够一样轻易明晰地被心灵 设想到,正如那复合实际旳情况 一样。”
(三)因果关系旳起源
休谟提出旳难题:
第五节
休谟旳哲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生平(David Hume 1711-1776)
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旳没落贵族之家, 12岁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后辍 学自学,对哲学情有独钟。 1734年东渡法国,完毕《人性论》; 1763年又赴法国,与卢梭、狄德罗等 人交往亲密。 自1752年起,任爱丁堡苏格兰律师协 会图书馆长,撰写多卷本《英国史》。
纵使我们经验了因果旳作用之后,我们从那种经验 中得到旳结论,也不是建立在推论或任何了解旳过 程上旳。——《人类理智研究》
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与知识获取
![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与知识获取](https://img.taocdn.com/s3/m/fc91b53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2.png)
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与知识获取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经验主义哲学对于认识和知识获取的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以及它对于我们如何获取知识的启示。
1. 经验主义的基本原理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
他质疑了人类对于概念与原理的先天能力,认为人类只能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知识。
他认为,人们的思维是由感觉中的一系列印象所构成的,这些印象通过关联的方式形成了更加复杂的思维和观念。
因此,对于休谟来说,知识的获取是通过对于感觉和经验的观察和归纳所得出的。
2. 印象和观念的关系休谟将人的经验分为两类:印象和观念。
印象是通过感官获得的直接感知,比如我们的感官对于物体的观察、颜色的感知以及声音的听觉等。
观念则是基于印象形成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
观念是通过对印象的记忆和组合而形成的,它们是我们头脑中的理念和思想。
休谟认为,观念是基于印象的复制和联想,而所有关于物体、人类行为和自然规律的观念都来自于我们对于印象的直接体验。
3. 因果关系的认识在休谟看来,经验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种关系,但是休谟认为,我们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果关系本身,只能通过印象和观念来理解它。
他认为,我们的思维习惯性地将两个事件或者物体之间的联系看作因果关系,但这种联系只是一种心理习惯,而非直接来自于经验的必然结论。
因此,休谟强调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识是基于经验的归纳和习惯形成的。
4. 知识的限制与怀疑主义在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中,他对于人们的知识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由于知识的来源只能是经验,因此受限于我们的感官和经验的局限性。
他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只能是有限和片面的,无法完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终极真理。
这也形成了他对于一些哲学问题的怀疑主义立场,例如对于存在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怀疑。
总结起来,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对于知识获取的理解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视角。
休谟主要哲学思想及其影响
![休谟主要哲学思想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680e815a300a6c30c229ff7.png)
休谟主要哲学思想及其影响【摘要】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论哲学家、怀疑论者,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以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怀疑论为特色的哲学体系,他把被理性证实的真理称之为“有关观念关系的东西”,休谟只承认感觉经验的存在,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但他的不可知论并没有彻底否定人类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只是为人类认识划出了界限。
“印象”和“观念”是休谟哲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
休谟哲学对后世起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西方哲学中各种非理性主义起着巨大影响。
【关键词】休谟生平;主要哲学思想;后世影响休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与他同时代的一位著名评论家写道:“大卫·休谟是当今英国最有才智的人之一。
有些哲学家,与其说属于他们的祖国,不如说属于由他光辉所照耀着的那个世界。
休谟就像这些哲学家一样……可以被纳入用他们的智慧和作品造福于人类的少数人之列。
”一、休谟生平休谟1711年4月26日生于苏格兰的一个贵族家庭,曾经学过法律,并从事过商业活动。
1734年,休谟第一次到法国,在法国他开始研究哲学,并从事著述活动。
1763年,休谟又去法国,担任英国驻法国使馆的秘书,代理过公使。
1752年至1761年,休谟曾进行过英国史的编撰工作。
休谟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和《宗教的自然史》等。
与约翰·洛克及乔治·贝克莱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
休谟在1776年去世后被埋葬在他生前所安排的“简单的罗马式墓地”,地点位在爱丁堡卡尔顿山丘的东侧,俯瞰山坡下他位于城内的老家。
二、休谟主要哲学思想1.休谟提出了以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怀疑论为特色的哲学体系。
休谟认为全部哲学可区分为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两大部分,而科学的哲学研究法是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自从培根以来,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已经运用这种方法建立起自然哲学的体系。
论休谟的“自我”观念
![论休谟的“自我”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1a0f9f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0.png)
论休谟的“自我”观念休谟是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中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包括关于自我的观念。
根据他的理论,自我并不存在于个体之中,因此这个观念在他的时代受到了很多争议。
然而,通过分析他的观点并举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思想。
首先,休谟认为,自我是一种想象出来的概念。
他认为,人们将各种感官的印象加以组合,构成了一个虚构的“我”或自我。
这个虚构实际上是没有实体存在的,只是人们所认为的。
例如,我们经常说“我痛了”,但休谟认为这只是一种经验感受,我们不能从这种感受中得出“我”的存在。
实际上,在此期间并没有自我存在。
其次,休谟认为,自我是一种模糊的概念。
他认为,人们所谓的“我”实际上只是由多个感官印象组成的一个部分。
这个部分具有过去和现在的感官印象,但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实体。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物体在水中折射的光线,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这个物体在我们手中的重量。
然而,在休谟看来,我们无法将这些印象整合成一个实体的“我”。
第三,休谟认为,自我是一种与我们的感官经验无关的东西。
这就是说,自我超越了我们的一切感官体验,因此不能被我们的感官所理解所体现。
例如,我们虽然感受到自己吃饭的经验,但我们无法从此得出自我存在的证据。
第四,休谟认为,自我不是一个不变的实体。
相反,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这种变化是因为我们获得的感官印象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自我在时间上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青年时期,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与老年时期不同。
因此,如果我们强调“我”这个概念是不变的,那么这与事实不符。
第五,休谟认为,自我只是由一系列的经验构成。
这个观点与他的感官主义哲学有关。
他认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基于我们获得的感官印象,而这些感官印象都是由外部世界给我们带来的。
因此,我们的自我只是由这些外部经验构成的。
换句话说,这些经验形成了我们的个性和品质,而不是我们所谓的自我。
以上是休谟的自我观念,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自我并不存在于个体之中。
休谟的哲学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休谟的哲学思想包含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4349a84cc17552706220849.png)
休谟的哲学思想包含哪些内容休谟是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
那么休谟的哲学思想是什么?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休谟的哲学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休谟的哲学思想解析休谟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验论基本原。
也就是说一切存在的有意义的观念其思想来源就是其相应的印象,对于印象和观念他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印象”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内外感觉,包括我们所听见的,看见的,喜欢的,讨厌的等等。
印象则分为两种,一种是感觉印象,就是我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心中的最直观的的反应;另一种是反省印象,这是说他们的产生是在我们脑中对相应的观念的产生之前产生,出现在感觉印象之后,却来源于感觉印象、第二、温和的怀疑论。
对于感觉的来源问题,休谟是持怀疑态度的,在他看来我们自身所具备的的感觉,其来源是不可知的。
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地追寻感觉的来源,就可以合理地解释感觉经验,并且在他看来,感觉来源自己是可以解释的。
第三、不可知论。
休谟哲学思想中的不可知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物质对象同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是不可知的和经验因果关系是否存在。
第四、因果学说。
在研究了经验和因果关系之后,休谟提出推论得出了其相应的来源,在他看来,这就是人的习惯和经验,当然他也将其运用在了自我的哲学思想中。
卢梭与休谟关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以及休谟的《人性论》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看过的人都会明白,卢梭与休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共识的,那么卢梭与休谟为什么会水火不容呢?有人说卢梭在后来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总感觉身边的人都在害他;而休谟因为受不了精神不稳定的卢梭,所以二人才会水火不容。
但这只是众人的猜想,并不是事实。
也有人说,休谟同样参与了《百科全书》的创作,这就相当于间接地向卢梭宣战。
这么说其实也有些道理,毕竟两个人都很优秀,私下会相互竞争。
但这并不是卢梭与休谟水火不容的根本原因。
其实卢梭与休谟,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卢梭出生贫寒,而休谟出生于贵族家庭,二人的家境不同,自然塑造出的性格也就不同。
休谟怀疑论思想探析
![休谟怀疑论思想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1c802bf705cc17542709a4.png)
休谟怀疑论思想探析16至18世纪的西方哲学界因为对认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形成了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两个阵营。
休谟站在经验论哲学的立场,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尔、洛克等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并借鉴了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科学新方法,在对“观念”的形成、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等重要问题的系统考察中,形成了独特的怀疑论思想。
可以说,休谟是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或完成者,直接推动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全新阶段。
标签:休谟;怀疑论;经验论认识论问题的崛起,是与人们对于哲学的概念,即关于什么是哲学或什么是哲学的对象等问题的看法的演进直接相关的。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曾把他的“第一哲学”定义为专门“研究‘有’本身”,即“研究作为‘有’的科学”。
由此,哲学关注的是世界的根本实在是什么的问题。
而近代哲学以来,哲学家不仅要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也要回答我们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认识论问题成为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甚至哲学的最主要问题。
近代哲学相对于古希腊哲学和中世纪哲学而言,其中心和主题在于认识论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思潮。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经验论认为实证性的观察和实验,对于得出正确的认识是基本的途径,因此,归纳法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思维方法;唯理论则强调数学方法在获得正确认识和衡量正确认识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以此,演绎法才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思维方法。
经验论和唯理论分别强调了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重要。
由此,可以说在对自然科学方法有效性的思考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唯理论的观点,另一种是经验论的观点。
休谟站在经验论的立场,一方面吸收借鉴洛克、贝克莱等经验论哲学家关于观念与心灵、知识与对象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积极吸收改造唯理论哲学家笛卡尔的怀疑主义方法、斯宾诺莎关于实体的理论、莱布尼茨关于知识的划界和或然性知识的地位的论述等。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发展使得休谟有可能更多地掌握最新的哲学资料,更透彻地理解那个时期哲学发展的特点,从更深刻的层面上对哲学做出总结。
休谟的政治哲学
![休谟的政治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5ad627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7.png)
休谟的政治哲学
大卫·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政治哲学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根据他的著作和思想总结出来的他的政治哲学观点:
1. 合理主义批判:休谟认为合理主义的政治哲学观点过于理性主义,并忽视了人性的情感和感性方面。
他认为政治决策不仅仅是基于理性的计算,而是受到个人情感和兴趣的影响。
2. 社会契约论批评:休谟对社会契约理论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人们并不是出于合约而组成社会或政府,而是出于自身的利益和情感来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3. 习俗和习惯的重要性:休谟认为社会习俗和习惯是稳定社会秩序和政府的重要基础。
他将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的形成看作是长期发展中的习得和适应过程,而不是通过合约或理性的设计。
4. 政府权力的正当性:休谟认为政府权力的正当性并不基于合法的起源或理性的争论,而是基于人们习惯性地接受和遵守政府的统治。
他认为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是通过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和自愿遵守政府规定的行为而形成的。
5. 自由主义:休谟主张保护和扩大个人自由。
他认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是基于人们的自然倾向和追求幸福的需要。
休谟提出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对人权的保护的论点。
总的来说,休谟的政治哲学观点强调了人性的感性和情感方面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强调社会习俗和习惯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谟哲学思想浅析休谟哲学思想浅析0501027 05哲学班薛虎周休谟是英国近代哲学中经验论的最后一位代表,他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的,合乎逻辑地得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不仅使经验论的理想破灭了,而且也使唯理论的理想陷入了困境,康德则认为“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谟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
休谟哲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在知识真假难辩的情况下如何为之确定可靠的基础。
他继承了洛克的思路,主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性”的研究。
至于如何来研究人性,休谟明确指出:“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而我们对这个科学本身所能给予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又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
而休谟哲学也是西方近代最为彻底的经验论哲学思想。
(一)经验论基本原则休谟的经验论的基本原则是:一切有意义的观念来源于相应的印象。
那么什么是印象和观念呢?(1)观念和印象“印象”和“观念”是休谟哲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所谓“印象”休谟认为是指现时发生的各种内外感觉,包括“听见、看见、触到、爱好、厌恶或欲求时的知觉”,即当下所生的感觉、情感和情绪等生动活泼的知觉,它们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
印象又分为两种,一是感觉印象,一是反省印象。
感觉印象是由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产生于心中的,“反省印象只是在它们相应的观念之前产生,但却出现在感觉印象之后,而且是由感觉印象得来的”。
休谟写道,“在印象这个名词中间,我包括了所有初次出现于灵魂中的我们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
” 休谟把“印象”当作人的一切观念和认识的来源。
“观念”则是通过记忆和想象这两种官能对以前产生过的印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即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向,或者说是当理智反省感觉运动时,我们所意识到的那些比较不生动、不活跃的知觉。
休谟把这称为对印象的“摹仿或摹拟”。
因为休谟认为观念是印象的“暗淡拷贝”,在感官经验中印象必须在观念之前。
休谟认为:“我们的所有单纯观念在首次出现时全是由单纯印象来的,这种单纯印象与该单纯观念相对应,而该单纯观念确切代表这种单纯印象。
”对于印象和观念的区别,休谟还认为““两者的差别在于:当它们刺激心灵,进入我们的思想和意志中时,他们的强烈程度和生动程度各不相同。
进入心灵时最强最猛的那些知觉,我们可以称之为印象;在印象这个名词中间,它包括了所有初次出现于灵魂中的我们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
至于观念这个名词,我用来指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微弱的意象。
”印象和观念的差别也就是感觉和思维的差别,不过按照休谟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强烈和生动程度不同,所以只是量的差别而已。
印象和观念的联系,就印象与观念的关系而论,“我们的印象和观念除了强烈程度和活泼程度之外,在其他每一方面都是极为类似的。
任何一种都可以说是其他一种的反映;因此心灵的全部知觉都是双重的,表现为印象和观念两者”。
(2)简单观念和复合观念印象和观念是休谟对于只觉得一种分法,另一方面休谟还区别了简单观念和复合观念。
休谟认为简单观念直接摹写简单印象,复合观念或是来自对复合印象的摹写,或是来自对简单观念的排列和组合。
总而言之,一切观念他认为来源于印象即感觉经验。
“虽然我们的思想似乎具有这样无边无际的自由,如果我们加以比较切实的考察,则将发见它实际上是限制在一个狭隘的范围之内;人的精神所具有的创造力量,不外乎是将感官和经验提供给我们的材料加以联系、置换、扩大或缩小而已”。
例如,“金山”不过是将已知的“金”与“山”两个观念结合在一起,“有德性的马”不过是“德性”与“马”两个观念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休谟又提出了“人性科学”的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条原则为“印象在先原则”,强调“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
第二条原则为“想象自由原则”,即是说,观念虽然由印象而产生,但是在心中却可以自由地结合,从而产生出印象中所没有的东西。
当然,这种“自由”不能创造观念,因此观念无论多么荒谬,都可以在印象中找到根据。
既然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印象,休谟便以“感觉印象”作为衡量知识的标准。
如果我们怀疑一个哲学名词是否有意义,只需考察那个假设的观念是由什么印象来的,要是找不到的话,那就说明它是没有意义的。
(二)温和的怀疑论休谟把一切观念都归结为印象,而印象中最基础的又是感觉印象,那么感觉印象是从哪里得来的呢?休谟在感觉的来源问题上持存疑的态度,认为我们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是不可能知道的。
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感觉的来源是可疑的就不要感觉了,而是从经验论的立场出发退守常识,认为我们只要不去追问感觉的来源问题,能够合理地解释感觉经验就足够了,而且他自认为可以合理地解释感觉经验。
虽然在认识问题上,感觉经验最有发言权,但是在感觉经验自身的来源问题上,经验也只好沉默了,因为超出经验之外,我们没有了经验,不可能产生任何知识。
所以休谟说:“至于由感官所发生的那些印象,据我看来,它们的最终原因是人类理性所完全不能解释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实的断定,那些印象还是直接由对象发生的,还是被心灵的创造所产生,还是由我们在造物主那里得来的”。
所以可以看出休谟在感觉经验来源这个问题上确实是存在怀疑的。
但是,休谟的怀疑论不是一种彻底的怀疑论,他自称为“温和的怀疑论”。
他认为这种温和的怀疑论不象彻底怀疑论那样有害,相反是有益于人类的,因为它将我们的研究限制在了最适合于人类理智这个狭窄官能的那些题目。
为此,休谟为人类理智划分了界限:首先,想象力天然是崇高的,我们把这些崇高的论题留给诗人和演说家来润饰,或是留给僧侣和政治家来铺张。
其次,正确的判断则与此相反,它必须避免一切高远的探求,使自己限于日常生活中,限于日常实践和经验的题目上。
最后,哲学家尽可以继续他的研究,但是一定要知道,哲学的结论只是系统化地修正过的日常生活的反省,所以决不可以超越经验,因为一旦超越了经验,我们就没有任何可以判定为正确的知识。
休谟怀疑主义主要是从彻底的经验论立场出发,他认为唯物主义者主张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外部世界,我们心中的知觉是它的摹本或表象,乃是毫无根据也是无法证明的偏见。
因为心外有物,而心与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体,我们又如何知道心中的观念是外部事物的摹本呢?“在心灵前面呈现的,除了知觉以外,是根本没有别的东西的,它决不能经验到知觉与对象的联系。
”而且从“印象在先原则”可知,“物质实体”、“外部世界”都是一些抽象观念或虚假观念,并没有与它们对应的感觉印象。
最后,事物的两种性质都只存在于心中,如果剥去了“物质”的所有属性,剩下来的就只是“一种不可知、不可解的东西,作为我们知识的原因”。
同样,在休谟看来,唯心主义者将感觉的来源归结为心灵或是上帝同样没有根据。
所谓“上帝”这个最高的实体同唯物主义的“物质”一样超越了感觉经验,它们的存在都是悬而未决的,既无法认知,也不可能证明。
不仅如此,“心灵”或“自我”也是超验的东西。
我们只能感知到时刻变化着的、各种各样的特殊知觉,根本感知不到一个抽象的、一般的“自我”。
“心灵”或“自我”不过是“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
(三)不可知论其实在许多时候休谟也被看作是一位不可知论者。
休谟的不可知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另一个是关于经验之间因果关系(或普遍必然规律)是否存在不可知,。
关于物质的存在不可知,这是继承了贝克莱的思想,但是超越了贝克莱,认为人们只能知道其感知的,至于是否有客观事物存在则是则是无法知道的。
“我们所确实知道的唯一存在物就是知觉,由于这些知觉借着意识直接呈现于我们,所以它们获得了我们最强烈的同意,并且是我们一切结论的原始基础。
我们由一个事物的存在能推断另一个事物的存在的那个惟一的结论,乃是凭借着因果关系,这个关系指出两者中间有一种联系,以及一个事物的存在是依靠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的。
这个关系的观念是由过去的经验得来的,借着过去的经验我们发现,两种存在物恒常结合在一起,并且永远同时呈现于心中。
但是除了知觉以外,既然从来没有其他存在物呈现于心中,所以结果就是,我们可以在一些差异的知觉之间观察到一种结合或因果关系,但是永远不能在知觉和对象之间观察到这种关系。
”因此,“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休谟认为,因果性联系只是人心的一种习惯性倾向,他用习惯代替了我们过去确定的知识概念,认为我们的知识只是一些或然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