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翅目昆虫调查骆俊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自由设计性实践报告课程动物资源及保护利用
实践项目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背面草地
直翅目昆虫调查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 2013级 1 ,2班
姓名及学号骆俊杰 1311010110
辛旺 1311010227 指导老师石红艳
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背面草地直翅目昆虫调查
1.实践目的及意义
1.1 调查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背面草地存在的直翅目昆虫种类。
1.2 加强对昆虫的了解,根据直翅目昆虫之间的不同特性加以识别。
1.3 探寻直翅目昆虫对生长环境的需求及影响。
1.4找到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种类加以开发利用。
2.实践方法
2.1 实践地点:绵阳师范学院磨家校区图书馆背面草地
2.2 实践步骤:
2.2.1 调查时间表
(单周:周二,周四,周六;双周:周一,周三,周五)
2.2.2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法1
1)首先确定样地的调查面积,图书馆背后草地沿河,形似四分之一半圆弧,用步量法测出其半径70m
经计算测出总面积约3846㎡
2)抽取样方的选取,以每4㎡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将调查区域分为960个单位,现从样地中随机抽样
40个样点,然后分不同的日期去调查采样。
2.2.3 检索方法
首先根据所学知识辨别出该直翅目昆虫属于哪一科,然后再根据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进行详细的检索,最终确定该种昆虫。2
3.实践结果
3.1直翅目昆虫种类表
3.2直翅目昆虫
黄脸油葫芦(Gryllusmitratus Burmeister)
身长18-26mm,体型较大,通体褐色或黑褐色,
油光锃亮。头大,圆球形。复眼上方具淡黄色眉状
纹,从头部背面看,二条眉状纹呈“人”字形。颜
面黄色,触角窝四周黑色;前胸背板黑褐色,具左
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
色,有光泽,侧面黄色;足褐色或土黄色。两尾须
长,超过后足股节,色较体色浅。
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 var)
体长20~30mm,头至翅端长30~48mm。绿色或
褐色(冬型)。头尖削,绿色型自复眼起向斜下有一
条粉红纹,与前、中胸背板两侧下缘的粉红纹衔接。
体表有浅黄色瘤状突起;后翅基部红色,端部淡绿
色;前翅长度超过后足腿节端部约1/3。
悦鸣草螽(Conocephalus melas)
头至翅端长22-25mm。外观近似褐背细斯,但褐
色个体罕见,且翅膀除了体背中央外均为黑色;各
脚腿节和胫节间为黑色,胫节端与跗节亦为黑色。
雌虫产卵管长度约达翅膀末端。
笨蝗(Haplotropis brunneriana Saussure)
体型粗壮。头较短小,其长明显短于前胸背板。
前胸背板中隆线呈片状隆起,全长完整或仅被后横
沟微微割断,前、后缘呈锐角或直角状。腹部第二
节背板侧面具摩察板。后足股节外侧具不规则短隆
线,基部外侧的上基片短于下基片。前翅短小,其
顶端最多略超过腹部第一节背板的后缘;后翅甚小。
蝼蛄(Gryllotalpidae sp.)
体长圆形,淡黄褐色或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软
毛。雌虫体长约3厘米余,雄虫略小。头圆锥杉,
前尖后钝,头的大部分被前胸板盖住。触角丝状,
长度可达前胸的后缘,第1节膨大,第2节以下较
细。
4.讨论
4.1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绵阳师范学院磨家校区图书馆背面草地中直翅目种类5种,并且对它们进行了科学的鉴定,最终确定了它们属于哪一科哪一属,以及它们的学名,拉丁名,最终完全识别出它们。
4.2 通过此次调查鉴定,让我们对直翅目昆虫的更加了解,并且对不同科之间的直翅目昆虫掌握更加详细,能够辨别各科之见的区别特征,以此来区分同属直翅目的昆虫。
4.3 虽然直翅目昆虫大多都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但是其也有有利的一面,只要我们加以利用。例如:
(1)蝗虫,虽然其对种对农、林、牧业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但是也有其利用价值的一面。短额负蝗的蛋白质含量超过了猪肉、羊肉、牛乳等7种食品。仅次于草鱼和鸡肉,与中华稻蝗和中华剑角蝗接近,短额负蝗是一类具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营养源。也是一类理想的动物性营养源,此种昆虫具优质高蛋白。含完全氨基酸,氨基酸组成符合人体需要。脂肪低,但脂肪中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含量高。并且富含维生素,其营养价
(2)蟋蟀,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但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与文化观赏价值。蟋蟀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干燥虫体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能利尿,主治水肿和小便不通等症。人工养殖蟋蟀不失为致富捷径。4 (3)螽斯,蟋蟀的文化观赏价值:螽斯俗名“蝈蝈”,蟋蟀俗称“促织”和“蛐蛐”,皆以其发声起名,故冠以“田园歌星”、“大自然的箫管”和“昆虫歌手”之美誉。螽斯主要欣赏其优雅的体态和鸣声,蟋蟀除了其婉转动人的鸣叫外,更以欣赏其打斗取乐为主。自古以来,人们养鸣虫、赏鸣虫、画鸣虫、写鸣虫、制作与收藏鸣虫器具和举行打斗比赛,无非就是闻其声、观其斗、取其乐、品其味和明其道,所有这些便形成了以“斗蟋和鸣虫文化”为主流的昆虫文化。5
参考文献
1.夏基康.198
2.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与抽样调查 .南京农学院学报,(1):43-47.
2.张巍巍,李元胜.2011.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17-130.
3.韩凤英,阎海芳.2002. 短额负蝗的营养成分与利用评价. 昆虫知识,39(1):58-59
4.韩素芹,2004.人工养殖蟋蟀. 当代畜禽养殖业,(8):34-35
5.白耀宇,2010.资源昆虫及其利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39-140.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