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的提取及结构鉴定

合集下载

槐花米中芸香的提取及槲皮素的制备与检识

槐花米中芸香的提取及槲皮素的制备与检识

芸香苷、槲皮素及糖的检识 芸香苷、
3、盐酸 镁粉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 镁粉反应: 取芸香苷1 取芸香苷 mg,加乙醇 ml,在水浴上加热 ,加乙醇2 , 溶解,加镁粉约50 溶解,加镁粉约 mg,滴加数滴浓盐酸,溶液由 ,滴加数滴浓盐酸, 黄色渐变红色者表示有黄酮类化合物。 黄色渐变红色者表示有黄酮类化合物 。 以同法试 验槲皮素。 验槲皮素。 如用锌粉代替镁粉,则芸香苷( 羟基与糖结 如用锌粉代替镁粉,则芸香苷(3-羟基与糖结 合成苷)仍有作用,而槲皮素(黄酮醇类) 合成苷) 仍有作用 ,而槲皮素 ( 黄酮醇类) 不呈 还原显色反应。因此可区别两者。 还原显色反应。因此可区别两者。
思考
1、苷类水解有几种催化方法? 、苷类水解有几种催化方法? 2、黄酮类化合物还有哪些提取方法?芸香苷 、黄酮类化合物还有哪些提取方法? 的提取还可用什么方法? 的提取还可用什么方法? 3、酸水解常用什么酸?为什么用硫酸比用盐 、酸水解常用什么酸? 酸水解后处理更方便? 酸水解后处理更方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芸香苷的提取
方法Ⅰ 方法Ⅰ:水提取法
槐花米粗粉20g 槐花米粗粉20g 20 加10倍量沸水煮沸20min,反复2 10倍量沸水煮沸20min,反复2 倍量沸水煮沸20min 次,趁热脱脂棉滤过
药渣
滤液 静置过夜, 静置过夜,滤过
滤液
芸香苷粗品
粗提) 芸香苷的提取 (粗提)
方法Ⅱ 方法Ⅱ :碱溶酸沉法
芸香苷、槲皮素及糖的检识 芸香苷、
4、三氯化铝反应: 、三氯化铝反应: 取样品1 溶于甲醇中, 取样品 mg溶于甲醇中,加1%三氯化铝甲醇溶液 溶于甲醇中 三氯化铝甲醇溶液 2~3滴,黄酮类呈鲜黄色,并有荧光。 滴 黄酮类呈鲜黄色,并有荧光。 5、锆-柠檬酸反应: 、 柠檬酸反应 柠檬酸反应: 取样品1 取样品 mg,加甲醇 ml,在水浴上加热溶解, ,加甲醇2 ,在水浴上加热溶解, 再加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 二氯氧锆甲醇溶液3~4滴 , 凡有 羟基或 再加 二氯氧锆甲醇溶液 滴 凡有3-羟基或 5-羟基的黄酮即呈鲜黄色。然后加 羟基的黄酮即呈鲜黄色。 羟基的黄酮即呈鲜黄色 然后加2%柠檬酸甲醇 柠檬酸甲醇 溶液3~4滴,有3-羟基的黄酮黄色不褪。比较芸香 羟基的黄酮黄色不褪。 溶液 滴 羟基的黄酮黄色不褪 苷和槲皮素的不同。 苷和槲皮素的不同。

槲皮素的提取及结构鉴定

槲皮素的提取及结构鉴定

天然药物化学设计实验开题报告题目: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学生姓名:舒泉湧学号: 200804040125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指导教师:孔阳一.【文献综述】1.1研究意义我国北部、华南和西南地区等地区都产槐花,尤河北和江苏省产量最为丰富。

槐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芦丁(nltin)为黄酮中的主要成分,含量为8—20%;槲皮素(quercetin)为芦丁的苷元。

芦丁和槲皮素具有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糖尿病的肾脏、胃肠粘膜、器官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忧郁、抗心胸肥大、降压等作用。

因此,对槐花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1.2.1槐花性状与产地简介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为“槐花”,后者习称为槐米。

落叶乔木,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达25 cm,叶柄基部膨大,小叶7—15,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 cm,先端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伏生白色短毛。

小叶柄长2.5cm;托叶镰刀状,早落。

花瓣多数散落,完整花呈飞鸟状,花瓣5枚,黄色或淡棕色,皱缩,卷曲。

雄蕊淡黄色,须状,有时弯曲,子房膨大;质轻,气微,味微苦;花期为7—8月。

主产于我国北部、华南及西南地区;河北省产量较丰富,江苏主产于镇江、苏州、南京、徐州等地。

1.2.2槐花的化学成份及理化性质1.2.2.1槐花中的化学成份槐花中含赤豆皂甙(azukisaponin)Ⅰ、Ⅱ、Ⅴ,大豆皂甙(soyasaponin)I、Ⅲ,槐花皂甙(kaikasaponin)Ⅰ、Ⅱ、Ⅲ。

还含黄酮类: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rutinoside),山奈酚-3-芸香糖(kaempferol-3-rutinoside)。

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提取分离及鉴定

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提取分离及鉴定

实验二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槐米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未开放花蕾。

味苦性凉、具清热凉血、止血之功。

常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衄血、崩漏下血、赤血下痢等。

槐米常炒炭应用。

槐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芦丁,其含量可达12~16%,其次含有槲皮素、三萜皂苷、槐花米甲素、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等。

芦丁具有Vitp样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调节通透性。

临床上用作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常作为高血压症的辅助治疗药。

[目的要求]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槲皮素的制备原理及操作。

3.熟悉紫外光谱在黄酮结构鉴定中的应用4.通过芦丁的结构检识,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实验原理]芦丁(rutin):C27H30O16·3H2O,浅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8℃(含三分子水);188℃(无水物)。

难溶于冷水(1:8000~10000),可溶于热水(1:180~200),热甲醇(1:10),冷甲醇(1:100),热乙醇(1:60),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易溶于碱液。

槲皮素(quercetin):C15H10O7·2H2O,黄色结晶,mp313~314℃(2分子结晶水),316℃(无水物)。

能溶于冷乙醇(1:290),易溶于沸乙醇(1:23),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丙酮等;难溶于水、苯、石油醚等溶剂。

芦丁为黄酮苷,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酸性,可溶于稀碱液中,在酸液中沉淀析出,可利用此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利用芦丁易溶热水、热乙醇,较难溶于冷水、冷乙醇的性质选择重结晶方法进行精制。

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葡萄糖、鼠李糖,依此进行制备槲皮素。

通过纸色谱及紫外光谱进行黄酮及糖的鉴定。

[实验内容]一、芦丁的提取分离及精制方法⑴500ml 饱和石灰水,加热,并维持pH8~9滤液 药渣10分钟,维持pH8~9pH 至4 ~51:200的比例加水,方法⑵ 利用芦丁在冷热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

槲皮素的提取及结构鉴定

槲皮素的提取及结构鉴定

天然药物化学设计实验开题报告题目: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学生姓名:舒泉湧学号: 200804040125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指导教师:孔阳一.【文献综述】1.1研究意义我国北部、华南和西南地区等地区都产槐花,尤河北和江苏省产量最为丰富。

槐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芦丁(nltin)为黄酮中的主要成分,含量为8—20%;槲皮素(quercetin)为芦丁的苷元。

芦丁和槲皮素具有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糖尿病的肾脏、胃肠粘膜、器官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忧郁、抗心胸肥大、降压等作用。

因此,对槐花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1.2.1槐花性状与产地简介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为“槐花”,后者习称为槐米。

落叶乔木,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达25 cm,叶柄基部膨大,小叶7—15,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 cm,先端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伏生白色短毛。

小叶柄长2.5cm;托叶镰刀状,早落。

花瓣多数散落,完整花呈飞鸟状,花瓣5枚,黄色或淡棕色,皱缩,卷曲。

雄蕊淡黄色,须状,有时弯曲,子房膨大;质轻,气微,味微苦;花期为7—8月。

主产于我国北部、华南及西南地区;河北省产量较丰富,江苏主产于镇江、苏州、南京、徐州等地。

1.2.2槐花的化学成份及理化性质1.2.2.1槐花中的化学成份槐花中含赤豆皂甙(azukisaponin)Ⅰ、Ⅱ、Ⅴ,大豆皂甙(soyasaponin)I、Ⅲ,槐花皂甙(kaikasaponin)Ⅰ、Ⅱ、Ⅲ。

还含黄酮类: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rutinoside),山奈酚-3-芸香糖(kaempferol-3-rutinoside)。

槲皮素制备方法的研究

槲皮素制备方法的研究

见图 $ 槲皮素的纯度在 + ) , ’ 0 以上 /
图 0 槲皮素纯化前后的聚酰胺薄层图
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 得到的槲皮素晶体用聚酰胺薄层检查 以甲 醇 2 " # $ 槲皮素的鉴定 为确认所得结晶为槲皮素水 * 三 氯 化 铁 显 色发 现 有 0个 斑 点 < *展 开 1 v 定/ * 黄 色 晶 体乙 醇水, 为 # 和 的 斑 点 墨 绿 色 为 的 斑 点 0 0 , ) ! ) ! 0 # + % 0 * " A/ 7% $%1) 5 ; 5 B5 ; C L L x, xL . $ + # . 2 4 . ( + 1 v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 G . ) ) ) ! T P R Y S , Q [ P U Q [ T G 4 !1 7 9 0 @ 1 > ; 9 CA @ FF 9 ; b7 B > 0 < 7 ; 9c = < 9 = 7 A ; @ ] 3B 8 C0 @ ; D 0 @ 9 A 0 @ / Gd GHf ! . ) ) # ! * Z , T . . U T . * G < 0 @ < = 9 < = : : 1 4 e K J e g h M / GHk G ! . ) [ Z ! Y . R . P S , Q Q . ) U Q Q T . G ‘ 6i 9 = ? : A < 0 7 A ; @ 4 l M N 刘俊田 ! 李 旭! 等G 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 Y / 林 蓉! 中国循环杂志 ! 用/ G T P P P ! . * R * S , Q P # U Q P * G 4 药学杂志 R 日S Z / 木村雅行 G G . ) [ # ! . P # R # S , Q # P U Q # P G [ / m !f ! . ) [ Z ! Q Z R Y S , . Y . Y U . Y . [ G 1 B A 2 0$A 7 ; 1 B A n h op n J M oq r s s 黄酮体化合物鉴定手册G )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植化室G 5/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 ) [ . , Y Q ) U Y # T G

槲皮素的提取课件

槲皮素的提取课件
简便,但提取效率较低。
水蒸气蒸馏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的方式提取槲皮 素,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成分,
但操作时间较长。
酸碱处理法
利用酸碱处理破坏细胞壁,释放 槲皮素,但可能导致槲皮素结构
的变化,影响活性。
现代提取技术
超声波辅助提取
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加速槲 皮素的释放和溶解,提高提取效率。
微波辅助提取
分光光度法
利用槲皮素与某些试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槲皮素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将样品中的槲皮素通过色谱柱分离,根据峰面积计算槲皮素的含量。此方法灵 敏度高、准确性好,是常用的测定方法之一。
槲皮素的提取方法
03
传统提取方法
溶剂提取法
利用有机溶剂(如水、乙醇、甲 醇等)对槲皮素进行提取,操作
重金属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槲皮 素中重金属的含量,要求其符
合国家相关标准。
结构鉴定与质量控制实例分析
实例一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槲皮素进行纯度测定,结果显示其纯度为98.5%,符合质 量要求。同时,通过比较标准品和样品的色谱图,确认其结构正确。
实例二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槲皮素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其特征峰与标准品一致,证明 其分子结构正确。同时,通过测定其水分和重金属含量,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 准。
利用质谱(MS)技术对槲皮素进行分子量测定和结构鉴 定,通过与标准品质谱图比较,确认其分子式和结构。
质量控制标准
外观
槲皮素应为黄色或棕黄色结晶 性粉末,无杂质、无异味。
纯度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 素的纯度,要求其纯度不低于 98%。
水分
采用干燥失重法测定槲皮素中 的水分含量,要求其水分含量 不高于5%。

中药化学 实验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槲皮素的制备

中药化学 实验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槲皮素的制备
取样品的乙醇溶液1ml加少许镁粉,再加浓 HCI 1~2滴,观察颜色。 ②FeCl3反应
取样品的乙醇溶液1ml加1%的FeCl3乙醇溶 液2~3滴,观察颜色。 ③中性醋酸铅反应
取样品的乙醇溶液1ml加5%的中性醋酸铅溶 液1~2滴,观察现象。
④α-萘酚、浓H2SO4反应 取样品的乙醇溶液1ml加α-萘酚试液1~ 2滴
后振摇,然后沿管壁加适量浓H2SO4,观察两界 面处的颜色。
(2)AlCl3纸斑反应 取样品的乙醇溶液,在滤纸上各滴一个点,
干燥后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然后在原斑点上 喷AlCl3,干燥后重新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
5、糖的检识(径向纸层析)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 显色剂:邻苯二甲酸-苯胺试剂(95℃烘干) 样 品:水解浓缩液 对照品:葡萄糖、鼠李糖的水溶液 展开方式:径向 结 果:对照样品斑点及对照品斑点位置并计
实验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槲皮素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黄酮类成分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 苷元的结构研究的一般方法;
2.熟悉根据溶解性差异来提取分离芦丁的 方法;
3.了解芦丁紫外光谱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提取原理:芦丁在冷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 ➢纯化原理:芦丁在冷热甲醇中的溶解度差异 ➢制备原理:槲皮素为芦丁的苷元,因此可进
行酸水解得到槲皮素
[实验流程]
1、提取
槐米(20g)
加水煎煮两次,趁热过滤合并煎
沉淀
自然干燥
粗品芦丁
2、精制
粗品芦丁
加甲醇15~20ml,水浴加热(空气冷凝) 溶解, 至无黄色物,趁热过滤。
沉淀
滤液
放置,待结晶析出,抽滤至干。
沉淀

翻白草中槲皮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

翻白草中槲皮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

r——T_——T——T——1——1—1
0 2 4 6 8 10 12 rain


图1 高效液相色谱
A.阴件对照;B.对照品;C.供试品
Fig 1
HPLC
A.reference negative;B.reference substance;C.test sample
10 mL容量瓶中,50%乙醇溶解并稀释定容至刻度,摇匀,制得
O 4 23 8 0 3 96 6 O 3 9 5 2 O 4O3 3
O 391 5 O 4 7 3 4 O 5 08 4 0 4 4
O l 36 9 O 1 1 8 7 O l0 5 O l 4 O 1 4 1 3 O l 3 2 2 O l 3 7 0 1 8●3 8,4 4
斤 × 9‰&‰b№R忑 k ) 差方和Q 均方Q/f
LC55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北京东西电子科 技研究所);KQ一600D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 有限公司);FA一1004犁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 司);SHB B95A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r贸有 限公司);RE一52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圭化仪器厂); TDL一16(j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试药
Potentilla discolur in its clinical use.
KEY WORDS Potentilla disco,or;Quercetin;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ology;HPLC;Orthogonal experiment
翻白草.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翻白草的带根伞草j性平、 味甘、微苦。清热解毒,消肿止血“J。呵治疗痢疾、疟疾、肺痈、疥 痈、咳血、崩漏、疥癣“1。现代医学证明,翻白草有抗菌、止泻、抗 肿瘤和免疫抑制作用”Io近几年研究发现,翻白草具有降血糖 作用”Io已有文献报道,翻自草中的成分有石竹皂苷元、d一儿 茶素“1,5种町水解鞣质”J,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槲皮黄索和熊 果酸”】等。为了阐明其药效理论基础,本研究对翻白草中槲皮 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含量。 l 材料 1.1 仪器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槲皮素的提取与鉴别)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槲皮素的提取与鉴别)

17 玻璃漏斗
18
研钵
19 胶头滴管
20 薄层板
21 展开缸
22
紫外光谱 仪
23
熔点测定 仪
24 真空泵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2条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张 1个 1套 1个 10个
1个
1台
1台
1台
1台
型号
IM-B2002
GG-17 1000ml GG-17 1000ml
(3)紫外光谱:槲皮素在 375nm 和 255nm 有两个吸收峰,分别属
(A
环)电子跃迁和
(B 环)电子跃迁,分别对应两个生色团组成:375nm
吸收带由肉桂酰生色团产生,为 I 带;250nm 吸收带由苯甲酰生色团产生, 为 II 带,将紫外光下的图谱与标准图谱对照; 实验记录:
八、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1、产率:实验所用槐米粗品300g,所得槲皮素晶体4.12g。 产率%=4.12g/300g*100%=1.373% 2、熔点:利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得最后结果如下: 理论熔点:313.7℃ 所测熔点:312.9℃~314.0℃ 3、薄层色谱: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定实验所得产品的纯度如下图:
2、由产量和产率知,我们所得的槲皮素产率偏低,由于浸泡液中基本没有 再析出结晶,而且槲皮素粗品不少,所以产率低的原因是在槲皮素重结晶的过程 中,我们使用大烧杯,使许多产物粘烧杯壁上,造成大量损失。
3、和另外两组相比,我们的的产品纯度更好一些,他们采用的是加入氢氧 化钠提取,而我们直接采用的蒸煮法,所以碱提取会影响产品的纯度; 实验记录:第一天,领取药材以及实验仪器;
第二天,药材粉碎及其蒸煮三次,过滤,滤液静置; 第三天,抽滤,滤液装入饮料瓶,滤渣放入烧杯,烧杯放入烘箱烘干,

天然药化 槲皮素

天然药化 槲皮素

目录任务书 (2)1 正文 (3)1.1文献综述 (3)1.1.1槐米的历史背景 (3)1.1.2槐米的来源,性状及产地 (3)1.1.3槐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4)1.1.4槐米的药理作用 (5)1.1.5槐米的研究进展 (5)1.2实验方案设计 (6)1.2.1 实验目的 (7)1.2.2 实验意义 (8)1.2.3 实验原理 (8)1.2.4 实验流程 (9)1.2.5 实验步骤 (9)1.2.6 实验安排 (10)1.2.7 实验预算 (11)参考文献 (13)1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实验任务书一、题目: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二、实验任务1.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槐米化学研究进展的文献综述2.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案应包括目的意义,设计原理、流程、实验方法、时间安排、需要的仪器与试剂)。

3.对实验材料进行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写入实验报告中。

4.完成槲皮素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鉴定数据应包括熔点、旋光度、紫外图谱。

5.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6.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少量槲皮素样品。

三、实验要求1.实验中要求学生不完全依赖现成条件,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完成实验。

2.实验方法应有一定的创新性。

3.实验数据准确,须注明实验条件。

4.要求提供的样品袋上注明样品名称、熔点、旋光度、制备者姓名、日期四、实验报告内容1.题目2.实验目的3.基本原理4.实验所用试剂、仪器的型号及生产厂家5.分离方法创新之处6.自制或创造了那些实验条件条件7.实验流程及操作方法8.结果与分析9.结论10.在所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11.合理化建议3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一.文献综述1.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他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多以苷的形势存在,如芦丁、槲皮苷等,经酸水解可得槲皮素。

荞麦的杆和叶、沙棘、山楂、洋葱中含量较高。

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沸水(置250 ml 烧杯中提前煮沸),煮沸1小时,经棉花过滤,滤渣以200 ml 水煮沸0.5小时,再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静置,冷却至室温,析出沉淀, 倾去上清液,抽滤沉淀,并用少量冷水洗涤沉淀,得总黄酮粗品。总黄酮粗品 用甲醇(25 – 40 ml)加热回流溶解,趁热抽滤,再在加热回流状态下加入 水至甲醇-水为1:1,回滴2-3滴甲醇至澄清,静置,重结晶。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2. 学习干柱色谱的原理、特点及实验操作。 3. 学习硅胶薄层色谱、聚酰胺薄层色谱、纸层色谱的原理、特点及实验操作,
并应用薄层色谱法对已知化合物进行鉴定。 4. 学习苷类成分的一般鉴定程序。
三、实验操作
(一)总黄酮的提取 称取槐花米15 g,在乳钵中研碎,放入烧杯(500 ml)中,加入250 ml
K3[Fe(CN)6]苯胺-联苯
二甲酸 芦丁标准品
槲皮素标准品 葡萄糖标准品 鼠李糖标准品
参考文献:
(一)主要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槐花系豆科植物 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芦丁,
芦丁在槐花花蕾中含量高,《药典》规定槐花中芦丁含量不得少于20.0%。其结
构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
(二)基本原理
芦丁分子中有较多的酚羟基,有弱酸性,可与碱成盐而溶于水中,加酸酸化后可
沉淀析出,因而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芦丁。
芦丁的精制是利操作步骤
1.芦丁的提取
称取槐花粗粉,置500ml 烧杯中,加入0.4%硼砂沸水溶液200ml,在搅拌下加
入石灰乳,调至 pH8~9,加热微沸20分钟(注意保持 pH8~9),并随时补充蒸发
淡 易溶于热吡啶、热甲醇,溶于热乙醇。热水中溶解度0.55%,

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的提取实验策划

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的提取实验策划

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实验策划[实验背景]槐米为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L)的花蕾,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

现代药学研究表明,槐米中主要含有芦丁,槲皮素和粘液质等,其中芦丁是有效成分。

芦丁(Rutin),又名芸香甙 (Rutio side),属黄酮类化合物[1],其化学名称为∶5,7,3,4'-四羟基一3一芸香糖黄酮,性状为黄色结晶粉末或无晶形粉末,有苦味,略溶于水,能溶于热水及乙醇。

芦丁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促进细胞增生和防止血细胞凝聚,临床上用于治疗毛细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有助于恢复毛细血管弹性,如治疗脑血管出血、高血压、视网膜出血、急性出血性肾炎等;芦丁还具有抗心肌缺氧、缺血、抗心律失常、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血小板集聚、抗溃疡、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绞痛、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脂和预防动脉硬化[2]、心机梗死、脑血栓等疾病的天然绿色药物。

因此,目前芦丁已被广泛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中,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我国芦丁生产主要以槐米(槐花的花蕾)为原料进行提取。

[目的要求]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不同提取方法及操作。

2.掌握槲皮素的制备原理及操作。

3.熟悉紫外光谱在黄酮结构鉴定中的应用4.通过芦丁的结构检识,熟悉它的主要性质、检识方法和含量测定。

[实验内容]1、芦丁的提取方法:碱提取酸沉淀法1.1、原料与试剂槐米(100g),石灰水(硼砂缓冲液饱和),亚硫酸钠,盐酸,op-10,水。

1.2、仪器电子天平,量筒(1000mL),pH试纸,抽滤装置,真空干燥器,大烧杯等。

1.3、实验步骤a.称取槐米100g,加水800mL煮沸,用硼砂缓冲液饱和的石灰水调pH至8~9,加入1%亚硫酸钠作为抗氧剂,在90°C提取30min,过滤。

松柏叶中槲皮素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

松柏叶中槲皮素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
型 旋转 蒸 发 器 ( 上海 亚 荣 生化 仪 器 厂 ) S Z I 型 循 环 水 真 空泵 ( 海 亚 荣 生化 仪 器 厂 ) Y 一5 ; H —l l 上 ;S C 1 超 级恒 温 水浴 锅 ; HG 9 4 D 一10型 电热恒 温 鼓 风干 燥 箱 ;F 2 0 N 电子 天平 等 . A 04
4 :0 检 测 波 长 为 3 0 m; 速 为 1 mLmi~.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柏 中都 含 有 一 定 量 的 槲 皮 素 , 科 植 06 ; 6 n 流 . 0 ・ n 松 柏
物 中槲 皮 素 的含 量大约 是松 科植 物的 2 5倍 ,并且 其槲 皮 素的含 量随着科属 的不同而不 同. - 关键 词 : 皮素 ;超 声提 取 法; P C 槲 HL 中图分类号 :0 5 6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0 1 0 80 —0 20 0 96 5 ( 0 )60 7 —4 2
形 , 螺旋 状 排 列或 簇 状 生 长 ; 松 ( 松亚 科 , 属) 叶 黑 属 松 ,乔木 , 皮 灰 黑 色 , 厚 , 成 片脱 落 , 叶 树 粗 裂 针
长 而 刚 硬 ,深 绿色 .侧 柏 ( 柏 亚科 ,侧 柏 属) 侧 ,为常 绿 乔 木 ,生 鳞 叶 的小 枝 直 展 或斜 展 ,叶鳞 形 ,扁
槲 皮 素 ( 学 对 照 品 ,上海 国药 集 团化学 试 剂 有 限 公 司 ) 化 ;乙酸 乙酯 ( 分析 纯 ) ;乙腈 ( 谱 纯 ; 色
甲醇 ( 谱 纯 ) 色 ;无 水 乙 醇 ( 析纯 ) 04 的磷 酸 水溶 液 . 分 ;. %
收 稿 日期 : 08 81 20— — 0 7
作者简 介:英 荣建 (95 ) ,山东 临沭人 ,临沂师 范学院 讲师 .研究方 向:配位 化学 16一 ,男

芸香苷与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实验(含现象结论讨论)

芸香苷与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实验(含现象结论讨论)

芸香苷与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实验(含现象结论及讨论)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芸香苷的提取与精制,掌握利用溶解度差异与酸碱性,提取黄酮类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黄酮苷水解制取黄酮苷元的方法。

3.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4.了解TLC及紫外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别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利用芸香苷对冷水和热水的溶解度相差大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

2.黄酮苷可通过酸水解得到苷元和糖,且槲皮素在碱性溶液中可降解,反应结果可通过薄层色谱进行检识。

3.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可进行结构检识。

三、实验步骤(1)提取:热水粗提称取槐花米粗粉10 g,加150 ml沸水回流1h,滤布趁热过滤,稍冷却后,放冷析晶。

待全部析出后,离心(3000转,10 min),减压抽滤,水洗3次,得粗制芸香苷。

(2)纯化:碱溶酸沉法碱溶酸沉法原理:芸香苷结构中的酚羟基与碱成盐后溶于水;加酸后析出。

,即石灰乳或石灰水。

酸:盐酸,硫酸。

常用碱液:Ca(OH)2优点:一方面可使含酚羟基化合物成盐溶解,另一方面可使含-COOH杂质形成不溶的沉淀。

注意:碱性不宜过强,以免破坏黄酮母核;酸化时,酸性不宜过强,以免形成佯盐而溶解。

将上述所得的芸香苷粗品置于烧杯中,加约50-80 ml的去离子水,再用石灰水调pH至8。

加入沸石,回流2~3 min,使充分溶解。

趁热棉花过滤,滤液滴加3M HCl调pH至7,放置于冰箱析晶,即析出沉淀。

减压抽滤,用少量去离子水洗沉淀2~3次,然后用少量乙醇洗1次,即得精制芸香苷。

上述所得精制芸香苷,少量用离心管冻存做后续鉴定,其余量做水解。

(3)芸香苷的水解取上述所得的精制芸香苷,置于250 ml圆底烧瓶中,放入沸石,加入2% 硫酸30 ml,加热回流40 min,瓶中浑浊液逐渐变为澄清的棕黄色液,最后生成鲜黄色沉淀。

放冷后减压抽滤,保存首道滤液(澄清无色液体),作为糖的检查,沉淀物为芸香苷苷元(槲皮素),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抽干水分,得到粗制槲皮素。

中药枸骨根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中药枸骨根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第 2 O卷 第 2期
21 0 0年 6月
v0 . 0 No 2 1 2. .
Jn 0 0 u e2 1
中 药 枸 骨 根 中槲 皮 素 的 提 取 分 离 - ' 5鉴 定
曾海 波 ,曾荣今 ,姚 飞
( 湖南 科 技 大 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 潭 4 10 ) 湘 1 2 1
器 有 限 公 司 );
S —D( 型 循 环水 真 空 泵 ( HZ Ⅲ) 巩义 市予 华 仪
器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
菌、 消炎 和扩 张血 管 等作用 . ] 目前 对枸 骨根成 分 的 研究还很 少 , 文初 步 探 索 了从 枸 骨根 中提 取分 离 本
黄酮类物 质 , 并首 次 从枸 骨 根 中提取 分 离 得 到 了黄
收集 氯仿洗脱 液


浓 缩 至 干 ——
甲 醇溶 解 备 用 ( 浅黄 色 溶 液 )
3 鉴 定 与 分 析
3 1 定 性 分 析 .
三氯 化铝反 应 : 样 品 的 甲醇 溶 液 中 ( 黄 色 ) 往 淡 加 人 1 的三 氯化 铝溶 液 , 呈鲜 黄 色 . 外 光 下 观察 紫 为黄绿 色荧 光. 因为 在 含 有 黄 酮 类 化合 物 的溶 液 中 加 入某种 金 属 离 子 ( A1 、 n 、 i 等 ) 这 时 如 ” Z 抖 Tl 汁 , 母 核 中某 些 位置 上 的 H( 、 3 5位 上 ) 羟基 所 取 代 , 为 能够 与金 属离 子形 成 络 合 物 , 黄 酮类 化 合 物 与 金 而 属离 子 形 成 的 络合 物 一 般 为黄 色 或 橙 色[ . 此 推 5据 ]
对 枸骨叶 成分 的研 究 发 现 , 富 含 多种 具 有广 泛 生 其

槲皮素

槲皮素
【提取来源】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及花。
【CAS NO 】6151-25-3
【外观颜色】黄色针状结晶粉末
【溶解性状】可溶解于正已烷、乙酸乙酯,不溶于水
【产品说明】
没有开放的槐花花蕾叫槐米。其中主要提取的有效物质是两个,一个是芦丁(RUTIN),芦丁主要是从槐米和荞麦中提出。另一个是槲皮素,芦丁经过精提,即得出槲皮素。当然槐米除了上述两种性状成分外,还含有三萜皂甙:赤豆皂甙(azukisaponin),大豆皂甙(soyasaponin),槐花皂甙(kaikasaponin),还饿黄酮类: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rutinoside),山奈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又含白桦脂醇(betulin),槐花二醇(sophoradiol)。花油中含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烯酸(dod,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 acid)十四碳二烯酸(teradecadi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十作碳三烯酸(octadecatrieno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等脂肪酸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另含鞣质等。
【药理作用】槲皮素,又名栎精,槲皮黄素,溶于冰醋酸,碱性水溶液呈黄色,几乎不溶于水,乙醇溶液味很苦。可作为药品,具有较好的
祛痰、止咳作用,并有一定的平喘作用。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 血流量等作用。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槲皮素研究进展

槲皮素研究进展

槲皮素研究进展引言槲皮素是一种天然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度不断提高,槲皮素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

本文将概述槲皮素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研究现状和不足,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主题一:槲皮素的结构和生理功能1、发现与历史槲皮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酚类化合物。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槲皮素的化学结构及其性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槲皮素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植物中的分布槲皮素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茶叶等植物性食物中。

其中,红酒、黑醋栗、蓝莓、洋葱等食物中含量较为丰富。

此外,中药材如银杏、槐花、黄蜀葵等也富含槲皮素。

3、药理作用与保健价值槲皮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

研究表明,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此外,槲皮素还具有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等作用,对于预防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二:槲皮素的研究现状及不足1、研究现状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槲皮素的研究。

主要包括其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制备方法、在医药和保健品中的应用等方面。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槲皮素在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等方面的作用。

2、研究不足尽管槲皮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槲皮素的某一药理作用或某一疾病上,对其整体药理作用和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还需进一步探讨。

其次,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机制尚不明确,这限制了其应用效果。

最后,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模型上,对人体的临床试验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无法准确地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主题三:未来研究方向1、加强槲皮素其他生理功能的研究除了已经研究较为深入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外,槲皮素在其他方面的生理功能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例如,其在免疫调节、抗疲劳、抗衰老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药物化学设计实验开题报告题目: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指导教师:**一.【文献综述】1.1研究意义我国北部、华南和西南地区等地区都产槐花,尤河北和江苏省产量最为丰富。

槐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芦丁(nltin)为黄酮中的主要成分,含量为8—20%;槲皮素(quercetin)为芦丁的苷元。

芦丁和槲皮素具有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糖尿病的肾脏、胃肠粘膜、器官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忧郁、抗心胸肥大、降压等作用。

因此,对槐花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1.2.1槐花性状与产地简介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为“槐花”,后者习称为槐米。

落叶乔木,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达25 cm,叶柄基部膨大,小叶7—15,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 cm,先端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伏生白色短毛。

小叶柄长2.5cm;托叶镰刀状,早落。

花瓣多数散落,完整花呈飞鸟状,花瓣5枚,黄色或淡棕色,皱缩,卷曲。

雄蕊淡黄色,须状,有时弯曲,子房膨大;质轻,气微,味微苦;花期为7—8月。

主产于我国北部、华南及西南地区;河北省产量较丰富,江苏主产于镇江、苏州、南京、徐州等地。

1.2.2槐花的化学成份及理化性质1.2.2.1槐花中的化学成份槐花中含赤豆皂甙(azukisaponin)Ⅰ、Ⅱ、Ⅴ,大豆皂甙(soyasaponin)I、Ⅲ,槐花皂甙(kaikasaponin)Ⅰ、Ⅱ、Ⅲ。

还含黄酮类: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rutinoside),山奈酚-3-芸香糖(kaempferol-3-rutinoside)。

又含白桦脂醇(betulin),槐花二醇(sophoradiol)。

花油中含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 acid)十四碳二烯酸(teradecadi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十作碳三烯酸(octadecatrienoic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等脂肪酸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另含鞣质。

1.2.2.2芦丁和槲皮素的理化性质芦丁(Rutin)又名芸香苷,紫槲皮苷,维生素P,Rmoside Vi01aquercitrin,是槲皮素的3一O一芸香糖昔,属黄酮类物质。

分子式C27H30O16,分子量610.51,本品黄色或淡黄、绿色、极细微的针状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或微带原植物的特殊气味。

在空气中色渐变深,加热到185℃一192℃即变为棕色的胶状体,约在215℃分解。

难溶于冷水(1:8000),略溶于热水(1:200)和冷乙醇(1:600),溶于热甲醇(1:7)、冷甲醇(1:100)和热乙醇(1:30),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易溶于碱中呈黄色,酸化后复析出,也可溶于浓硫酸或浓盐酸呈棕黄色,加水稀释后复析出。

含有3个结晶水的芦丁熔点为174-178℃,无水芦丁的熔点为188℃,本品能保持和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适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病及毛细血管出血性疾息。

卫生部新颁标准规定芦丁直接用着药的标准为:C27H30O16不少于93%。

槲皮素(Quercetin):又名栎精,槲皮黄素,Meletin Sophoretin。

分子式 C1 5Hl007,分子量302.23。

黄色结晶(C15Hl007·2H20),mp-313—314℃(分解),无水物mp316℃。

溶于热乙醇、冷乙醇、甲醇、乙酸乙酯、吡啶等;不溶于石油醚、苯、乙醚和氯仿,几乎不溶于水。

1.2.3芦丁和槲皮素的药理作用1.2.3.1芦丁的药理作用抗炎作用:芦丁能显著抑制大鼠刨伤性浮肿,并能阻止结膜炎、耳廓炎、肺水肿的发展;对兔由于芥子油引起的结膜水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抗氧化作用:陈志武等人研究表明,芦丁可以抑制氧自由基对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浆重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fase,SOD)的活性。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芦丁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异常通透性、脆性,可用于高血压、脑溢血、出血等症的治疗和预防,能维持血管抵抗力;对脂肪浸润的肝有祛脂作用,与谷胱甘肽合用祛脂药效更明显。

其他作用:芦丁对胃肠粘膜、器官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有镇痛作用,对低密度脂蛋白质氧化修饰抑制作用等。

1.2.3.2槲皮素的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槲皮素能显著抑制促癌剂的作用,抑制离体恶性细胞的生长,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槲皮素B环上的邻苯二酚结构和2、3位的双键对其抗增殖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康铁邦等报导槲皮素可抑制白血病细胞中的PKC及TPK而产生抗癌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顾振纶等采用体外试验观察了槲皮素对血小板的作用。

结果发现槲皮素可显著抑制二磷酸腺苷、胶原、钙离子载体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5一羟色胺的释放反应,并探讨了有关作用机理。

抗氧化作用:谢海林等通过槲皮素的抗超阴离子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的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而减少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及其超氧阴离子的作用。

其他作用:槲皮素还对糖尿病的肾脏、肠粘膜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忧郁、抗心胸肥大、降压等作用。

1.2.4 槐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由于传统的提取工艺水提法仅限于提取黄酮苷类物质,在提取过程中主要考虑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等因素。

此工艺提取效率低、成本高、工艺流程长、提取芦丁的纯度差、炽灼残渣偏高,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如无机盐、蛋白质、糖等,给进一步分离带来许多麻烦)等缺点。

目前,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改进,主要有如下提取方法:1.2.4.1冷碱渗漉法黄酮类物质大多具有酚羟基,因此可以用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浸出,经酸化后得出黄酮类物质。

主要用的碱性溶液是稀氢氧化钠和石灰水(氢氧化钙水溶液)。

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浸出能力高,但杂质较多,不利于纯化。

石灰水可以使一些鞣质或水溶性杂质沉淀生成钙盐沉淀,有利于浸液纯化;但是浸出效果不如氢氧化钠水溶液效果好,同时有些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物质,不被溶出。

文献报道,采用冷碱渗漉提取一酸沉淀法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其收率比冷碱分次提取一酸沉淀法提高了5%。

渗漉法由于保持一定的浓度差,所以提取效率较高,浸液杂质较少;但费时较长,溶剂用量大,操作麻烦。

1.2.4.2微波法微波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此法在黄酮类物质的提取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它的原理是利用磁控管所产生的每秒24.5亿次超高频率的快速震动,使药材内分子间相互碰撞、挤压,这样有利于药材有效成份的浸出。

龚盛昭等用微波协同提取槐米中芦丁的研究表明,协同提取10 min,其提取率94.1%。

在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用60%乙醇溶液做萃取溶剂,仅仅用微波处理15 min,用70℃水裕浸提1 h便可与70℃水裕浸提4h的黄酮得率相当,这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和时间。

微波在提取过程中具有反应高效性和强选择性等特点,而且操作简便,副产物少,产率高及产物易提纯等优点;并且浸出过程中药材细粉不凝聚,不糊化,克服了热水法易凝聚易糊化的不足。

但微波技术不适于热敏性物质的提取,而且高频电场和微波辐射对人体机能有不利影响,使用时应防止微波泄露,注意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此外微波提取是否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及疗效等尚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1.2.4_3超临界萃取法超临界C02萃取是一种90年代国际最新的高科技技术,它是以液态C02为溶剂进行提取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黄酮类物质提取的新工艺,它的提取率与提取温度、提取压力、C02消耗量等因素有关。

它既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渗透能力和低的粘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优良的溶解能力。

与水蒸气蒸馏和溶剂提取法相比,超临界流体提取是一项具有许多优势的提取技术。

本法在生产银杏黄酮内腊的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高发奎【l 3]等用超临界c02萃取甘草废渣得到的产品,经紫外光谱和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鉴定,含有甘草酸、甘草黄酮主要成份。

陈庶来【14】等研究表明,用超临界C02能显著提取槐花米中的芦丁;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提取率高、产品不含有害物质、无污染。

超临界c02萃取技术项目的启动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化学溶剂法的技术改造,促进该行业发展;但是由于超临界提取所需设备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而且提取物中烷基酚含量较高,因此目前仍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

1.2.4.4超声波法用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类物质,是~种比较新的方法,它是目前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发展方向。

超声波用于槐花米中的芦丁提取,主要源于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当超声波通过液体时,在声波的稀疏阶段,液体中含有杂质或小气泡的地方,会产生断裂形成~些近真空的小空穴并迅速涨大;在声波的压缩阶段,这些小空穴又被突然绝热压缩直至崩溃,崩溃时空穴周围会形成局部的高温高压,其瞬间温度可达5000℃,压力达到50 MPa,温度的变化率可达109k/s并伴随有强烈的冲击波,由此有效地粉碎了槐花米的细胞壁,加速了芦丁在溶液中的溶解。

但整个系统的温度并未升高许多,提取可在室温下进行;从而提高了提出率,缩短了提取时间,并且免去了高温对提取成份的影响。

由于超声波所形成的空穴只是在局部,所以必须将提取容器放置在指定位置,否则无明显效果旧。

二.【实验部分】2.1 实验目的及意义2.1.1实验目的2.1.1.1掌握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和提取方法2.1.1.2了解槲皮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2.1.1.3掌握槲皮素的纯度检测及结构鉴定的方法2.1.1.4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1.2实验意义通过实验设计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让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手,勤查资料的好习惯;实验阶段通过学生的自我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对专业领域的再认识。

2.2 实验原理采用碱提取一酸沉淀法提取芦丁。

芦丁结构含4个酚羟基,尤其由于7位羟基和4’位羟基的存在,使得芦丁有较强的酸性,可与碱反应,生成盐而溶于水;向此盐溶液中加入酸,芦丁又沉淀析出.芦丁经酸水解即得槲皮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