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策: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综合。
2、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3、利益综合性原则:指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个群体和各类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在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中达成一种相对的平衡,以使公共政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4、社会政策: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综合。
5、社会福利: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6、社会保护: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7、社会需要: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8、社会问题: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9、民间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企业性组织的总称。
10、第三部门:指在社会服务领域中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之外的另一个部门,即各种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
又被称为“独立部门”、“非营利部门”、“利他的部门”。
11、社会支出: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做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做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
12、准市场机制: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
13、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指一个国家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基本的决策体制、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特征。
14、代议制民主决策模式:通过由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人民代表或议员等),由这些代表来承担制定或审议公共政策的任务。
15、社会政策议程:指政府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安排的制定社会政策的计划。
16、公众议程:通过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和讨论形成的相对的共识。
17、社会政策行动的行政管理层次:是指政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宏观管理体系。
18、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是指各类独立的社会服务机构受政府的委托,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担当一定的社会服务管理职能。
19、福利漏洞:指社会政策实践中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社会福利资金流失和浪费。
20、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指人们关于社会政策的价值、态度和理论体系的总和。
21、经济规模测量:指对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范围里能够产生出来的财富总量,包括从基本的生活用品到复杂的生产资料,再到各种文化和精神产品等财富的总值。
22、初次分配:指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其主要特点是按照人们对生产过程做出的贡献而进行的分配。
23、公民社会:在社会中一些独立于国家权力体系之外的社团性组织的总称。
24、利益集团:指社会中具有某种共同特点并因此而具有共同利益的人所构成的集团。
25、公民参与: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社会政策行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