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症的概念及网瘾的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症的概念及网瘾的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症的概念及网瘾的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症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症(IAD),是指过渡的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会出现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网络成瘾症的分型

按上网的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型:单存性网络成瘾症。此类成瘾者沉迷于网络、以玩各类游戏、聊天及观看综合性节目为主的一种类型。

B型:情感性网络成瘾症。此类成瘾者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交友和两性的恋情中,把上网的朋友看得比家庭成员更为重要,甚至导致婚姻和家庭的破裂。

C型:网络游戏性成瘾症。此类成瘾者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等活动中,使家庭不和和财力丧失。

D型:信息性网络成瘾症。此类网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搜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

E型:程序性网络网络成瘾症。此类成瘾患者往往自认为能成为一流的游戏盒计算机程序设计者,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

F型:强迫行为性网络成瘾症。此类成瘾者不可自控地参加网上赌博、网上购物及拍卖等商业活动。

诊断标准

1、上网已经占据了患者的身心

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时间长。

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者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

7、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事业或者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依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因为长时间迷恋因特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如昼夜颠倒)、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

网络成瘾的定义及现状

网络成瘾的定义 自有电脑以来即有所谓的沉迷现象(Rudall, 1996),如早期Shotten (1991)的研究指出使用电脑会导致“电脑成瘾”(Computer Addiction)。“网络成瘾”这个概念真正被提出是在1994年,由纽约市的精神医师Goldberg首先提出的。1996年Young对互联网成瘾症的研究报告正式公布,从此,技术(计算机)成瘾症和互联网成瘾症的学术讨论便在心理学家和临床医师中间深入展开。继Young之后,网络成瘾的研究开始广泛开展起来。美国心理学会(APA)于1997年正式承认“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1998年,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杂志创刊,这本杂志以“研究现代社会大规模使用高科技的影响和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增进人的保健”为宗旨,对互联网成瘾研究的新成果做了大量的介绍。Goldberg提出这一概念时用的是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在美国则大多数用Internet Addiction,也有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Internet Dependency, Online Addiction,等术语。 网络成瘾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成瘾(Technological Addiction),是一种包含人机交互的非生化(行为)成瘾。台湾学者陈椒惠将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定义为“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cZ}.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0级硕士研究生欧居湖在其题为“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研究”的毕业论文中在理论构想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青少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网络条件下成瘾的心理和行为为研究对象,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瘾物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该定义表明,网络成瘾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这种成瘾行为一定要以网络为中介:二是成瘾物必须是虚拟的:三是对这种虚拟物的追求必须是长期的,并让个体的生理、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网络成瘾的概念也受到了部分学者的质疑,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addiction)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网络对用户的吸引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基于此,Davis主张以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来取代网络成瘾这一概念。也有人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目前的研究尚无法确定网络过度使用是一种新的瘾症还是其他心理疾病的一种表征,或者具有某种心理疾病的人更容易过度使用网络。例如,据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 1998年5月31日报道,精神医师Nathan Shapria访谈的14位网络过度使用者中,9位有躁郁症,7位有焦虑症,3位有暴食症,4位有冲动控制的问题,8位曾经有过酒精依赖或其它药物成瘾的问题。 2009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发布 本报讯(记者纪秀君)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中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较高于2007年,这是记者近日从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中获悉的。

试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一)

试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一) 近年来,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各高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网络成瘾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高校学子因沉迷网络而轻生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剖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危害及深层原因可为后期研究如何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 网络成瘾也即“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sYoung认为,IAD与沉溺于赌博、酗酒、吸毒等上瘾者无异。它是在完成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行为主要可以划分为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网络交际成瘾行为、网络信息超载成瘾行为和其他成瘾行为。网络游戏成瘾者将大量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上赌博、游戏、购物和拍卖等活动中,丧失工作职责,破坏重要的人际关系,游戏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实质上使他们得到了现实生活中自我实现过程的满足感。网络交际成瘾行为是指过度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如在聊天室或QQ中结交的朋友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网络信息超载成瘾者是花费大量时间致力于在网上查找和收集信息,伴随有强迫性冲动倾向和下降的工作效率两个典型特征。其他成瘾行为是指不以某种特殊的成瘾类型为主,可能是多种行为的复合。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者对上网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过度沉湎和依赖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涯、人际关系、道德观念、身体健康等多方面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凡是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大多会陷入虚幻的网恋中,人格出现异化,道德感弱化。因长时间上网,减少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正常的文娱活动,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钟失调、身体虚弱,思维会出现混乱,更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和自杀。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大学生的上网费用基本都是由父母垫付,很多家庭是倾全家收入来供其上大学,而具有网瘾的大学生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这无疑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 极易诱发犯罪,为了持续上网,他们往往不择手段,不惜欺骗父母、偷窃、抢劫,直至实施犯罪。甚至是模仿网络虚拟世界的行为,将网络的虚拟延伸到生活的现实,形成攻击性人格,出现反社会的极端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1.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 一是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多数是因为个人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太差,一味地放纵自己的行为所致。少数是因为个性孤僻,交友能力较差或不善于交际,在网上去寻求友谊和结交异性朋友,满足情感的需要。 二是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形象逐渐清晰的青春发育期,当出现自我设计的理想人生与社会现实难以一致的矛盾冲突时,往往难以摆脱因失意所带来的惆怅与烦恼,而在网络环境下,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理想、不如意都可以摆脱掉。 三是大学生没有中学生那样大的学习压力,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的大学生活使他们有了更多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权。而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对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往往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控制。 四是他们的猎奇心理,大学生正处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之中,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上一些暴力、色情及不受制约的个人英雄主义等不良信息的引导与诱惑,大学生大多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尚不完整,缺乏自制力,常常很容易陷入而难以自拔。 五是逃避压力、现实解脱及精神归宿感的需求,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致使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考试的重压之下,导致厌学情绪,从而在网络中逃避现实,特别是一些在家中和学校因

最新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编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 策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报告 **(*)班*** 【导语】 1.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网络成瘾问题并提出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调查方法:网络问卷调查 3.调查时间:2017. 4.23—2017. 5.3 4.调查地点:网络平台 5.调查对象:大学本科生(男57人,女55人;其中大一100人,大二11人,大五1人) 6.调查范围:全国共14个城市(包括浙江,北京,江苏,重庆,湖北,上海,四川,辽宁,黑龙江,江西,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以及国外共2个城市(法国,意大利) 7.样本情况:调查数量为112份,实际回收有效的样本为112份,另外5份属无效样本或 废卷 8.调查小组成员名单:****** 【正文】 一、调查结果统计 在107份有效问卷中,无网络成瘾(总分小于40分)的共28人,轻度网络成瘾(40-60分)的共53份,中度网络成瘾(60-79分)的共21人,重度网络成瘾(大于80分)的共3人。 二、分析总结 在综合分析调查样本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基本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际关系;2、学习生活;3、个人性格。 (一)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较少受到网络影响而减少现实交往。大学生们更倾向于和亲密的朋友一起出去玩而不是上网。同时,大部分人较少在网上结交新朋友,更多的是通过他人介绍,社团活动,实践活动或兼职实习开始人际交往。但是,也存在过度关注网络交往而渐渐降低社交频率,造成现实交往能力下降,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失调等问题,可能会因此导致幸福感降低以及孤独感、抑郁感的增加。从长远来看,沉迷网络、手机交友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二)学习生活方面 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承认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习和日常生活,无法上网会感到生活空虚无聊,甚至在离开网络之后会想着网上的事。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为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互联网日渐发达的今

因特网基本服务

因特网基本服务

图3-1 因特网差不多服务内容框架图 前两章学习了运算机网络基础和因特网应用基础知识,本章要紧学习因特网的四种差不多服务,包括万维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以及网络的各种应用模式的差不多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方式。

教材分析、难点分析 本章包括“万维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网络应用模式”等五节。越来越多的因特网应用服务基于“万维网”,了解“万维网”这一当前最广泛的因特网应用服务的原理,为学习其它因特网应用打下基础;“电子邮件”是拥有庞大数量差不多用户的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明白得它的传输过程和原理以及客户端工具的使用,可更有效地应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是因特网上进行快速信息交流的手段,也是因特网的一种重要应用;“远程登录”则作为因特网上的远程操作和操纵手段,是网络治理人员和具有这种需求的工作人员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应用手段。通过网络几种应用模式的简单介绍,要紧了解客户机/服务器和扫瞄器/服务器两种应用模式的特点与区不。在学生活动方面,本章安排了“建立邮件账号、进行非文字信息邮件的收发”、“用扫瞄器访咨询FTP服务器”2个“实践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电子邮件”传输原理和“文件传输”工作原理的明白得以提升有关的使用因特网的知识与技能。 其中“万维网”和“文件传输”的内容将在后续的有关章节中用到。 教学目标 1、明白万维网的差不多构架 进一步了解网站、网页的概念、统一资源定位器的含义 3、明白得电子邮件的差不多工作原理 4、明白得远程登录的差不多工作原理和应用 5、明白得文件传输的差不多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6、了解客户机/服务器和扫瞄器/服务器两种应用模式的特点 四、课时分配建议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 在症状表现上, 网络过度使用者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长期强迫性使用网络的行为。网络过度使用者往往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该病的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下降和体质量(体重) 减轻,精力不足,运动迟缓,自我评价降低,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网络过度使用的分型 1、网络性成瘾(cyber-sexual addiction) 即网络色情成瘾,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那些在生活中有其他方面成瘾的人更容易陷入其中,而且中年是容易陷入其中的主要年龄段。心理学家扬克说:“网上色情成瘾就像在吸食可卡因一样。” 2、网络关系成瘾(cyber-relational addiction) 指沉溺于通过网上聊天。网络聊天成瘾指个体着迷于网络聊天,且为了消除下网后的烦躁不安而不断延长上网时间,由此获得满足感,致使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甚至就业机会受到影响,虚拟空间的网络聊天室或以网络社群的人际关系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特别是一些有社交障碍的人、失恋者、孤僻的人,更喜欢到互联网上寻找心灵的慰藉。长期上网聊天交友的人,自觉不自觉地“异化”了交往方式:一方面他们是网络交际的高手,与网友侃侃而谈;另一方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封闭内心世界。 3、网络强迫行为(net compulsions) 指以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着迷于在线赌博、网上贸易或者拍卖、购物。互联网在某些方面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像赌博—样令人着迷。斯金纳(skinner)通过电子信箱发现了强迫性上网的复杂性。原理即每个人都愿意重复被表扬的行为。人们总是沉浸于即将胜利的喜悦和期盼之中,这使人们更多地沉醉于上网购物或赌博行为。 4、信息收集成瘾(information overload) 指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因惧怕所拥有的信息不足而不停地上网漫游或搜寻信息。其特征有三:①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与冲动;②上网后难以脱离网络;③有网络使用时,精神较为亢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在对“用户上网最主要目的”的调查中,只有6.2%的人回答是工作需要,而回答获取信息占到了46.1%,居于该项调查的第一位。但是网络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质量良莠不齐,让许多人感觉到面对浩瀚如海的信息时常常手足无措,变得非常盲目,只能被动地接收。有的“网虫”曾这样感叹:“我们上网寻找信息,却忽略了探求真正的信息,我们上网浏览的信息虽然比过去多了几十倍,但是能够用得着的信息却只有原来的1/10,而能够记得住的却连几十分之—都不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心理学”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2011 学年至2012 学年 第二学期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交稿日期2012年6月27日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普遍存在。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青少年自身方面的原因;互联网本身的特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外因,如教育体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因,即青春期孩子的特点。网络成瘾宜疏! 不宜堵! 疏导青少年网络成瘾,关键在父母。网瘾难戒,面对网络成瘾,我们应该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防治措施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因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等受损的行为。网络成瘾又叫网络性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网络依赖等,是由美国学者Goldberg 在1986 年首先提出来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简称IAD。 台湾学者周倩( 1999) 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所做的定义加以修改,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网络成瘾是由于个体缺乏自制力,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个体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性,为了从上网中获得愉快和满足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为了上网甚至不惜对身边的人撒谎,下网后感觉不快、焦虑和抑郁,强令中断会出现戒断症状,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而是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等问题。 二、网络成瘾成因的分析 其实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体,通过对已有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现状影响原因及对策1解析

【摘要】: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网络成瘾带来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这一问题,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问题,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的一些对策和想法。希望能够帮助网瘾大学生在网络海洋里“回头是岸”。 【关键词】:网络成瘾;现状;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谭毅将,男,毛南族,广西环江人,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06级文六班,广西师范大学预科生 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日常带来了翻天覆的变化。人们利用网络资源来填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足。然而,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人们享受网络便利资源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网络——,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秩序。大学生网络成瘾就是伴随网络而来的突出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会带来三种后果。从微观方面讲,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前程,以及大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来说,大学生网络成瘾会使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受到阻碍或破坏,影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对大学生网瘾问题,我们全社会必须予以关注。 一.网络成瘾的概述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VTION,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目前对网络成瘾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同的学者对其命名也不同。诸如网络狂、上网狂、计算机依赖、因特网成瘾障碍、病态因特网使用、因特网成瘾或因特网依赖。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⑴。网络成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Goldbery在1994年提出的。当今学术界对网络成瘾的内涵认识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观点:网络成瘾是一种网络技术下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是一种因为习惯而导致的行为成瘾。 二.大学生网瘾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有上网聊天交友、玩网络游戏、网上收集信息等。由于处理不当,对上网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其主要表现为网络聊天与交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等多种形式。据《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0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人数为8700万,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6.8%,18——24岁的网民占36.8%(这正是大学所处的阶段,大学生中约84%在上网。网络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大学生网络成瘾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一项研究表明,13%的大学生网络使用过度有负面影响。 (一.网络聊天成瘾 网络聊天成瘾指的是个体着迷于网络聊天,且为了消除下网后的烦躁不安而不断延长上网时间,由此获得满足感,致使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甚至就业机会受到影响(1。网上聊天交友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一些大学生对网络聊天乐此不疲,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国一些省市对上网大学生目的的调查显示,网络聊天占上网大学生比例的40%以上。一份来自大学生“网民”的调查报告显示,网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汉口学院刘瑜 【摘要】社会的急速发展与变革,带来了诸多新鲜事物,涌现出各种各样高科技工具,互联网就是这些变革中最典型的代表,并迅速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隐患如网络成瘾,成为网络心理学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主要采取问卷和量表测量,研究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行为特点,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戒除网瘾的相关方法和技术手段。本综述的研究对象是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通过对网络成瘾概念的阐述,一些实验的简单介绍,并结合网络行为特点,成瘾行为学习机制,来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网络成瘾自我同一性人格特质社会支持 1网络成瘾概述 1.1网络成瘾的界定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互联网使用中负面影响最严重的,也是网络心理学研究的重点。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欧居湖是这样定义网络成瘾的:“网络成瘾是只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瘾物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Young(1998)在对DSM一IV上所有的成瘾诊断进行分析之后,认为赌瘾(pathologieal gambling)的状态最类似网络成瘾,因此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intoxication)的“冲动一控制失控症”(impulse一control disorder)。网络成瘾现象也被称为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eal Internet Use,PIU),最早为“网络成瘾”命名的Goldberg(1996)认为,PIU的症状包括:(l)耐受性:即需要用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满足;(2)退瘾症状:当失去网络联系时,会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不断想着网上发生了什么;(3)渴望:渴望更多的上网次数和更长的上网时间;(4)消极生活影响:如失业、财政问题、家庭关系问题等。 1.2常见的网络成瘾评价标准述评 目前,在中国比较正规的一些刊物研究中用的比较多的、公认比较经典的诊断标准或测验量表是由Young教授和台湾的陈淑惠教授所制定的。 Young总结了对496例过度使用网络者的研究,并对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加以修订,形成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该诊断标准为8个题项,如果被试对其中的5个以上题项给予肯定回答,就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这8个题项是:(1)我会全神贯注于网际或在线服务活动,并且在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我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线上才能得到满足;(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但并没有成功;(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使用,我会觉得沮丧、心情低落或是脾气容易暴躁;(5)我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比原先意图的还要长;(6)我会为了上网而甘愿冒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工作机会损失的危险;(7)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我涉入网络的状态;(8)我上网是为恶意逃避问题或试着释放一些感觉诸如无助、罪恶感、焦虑或沮丧。 台湾学者陈淑惠(1999,2000)认为,网络成瘾量表的概念模式应包括以下症状维度:第一,网络成瘾耐受性(tolerance),指随着网络使用经验的增加,必须通过更多的网络内容或更长久的上网时间才能得到与原来相当程度的满足;第二,强迫性上网症状(compression),有一种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与冲动;第三,网络退瘾症状(withdrawal),指如果突然被迫离开电脑,容易出现挫败的情绪反应,如情绪低落、生气、空虚感等,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等反应;第四,网络成瘾相关问题,指由于使用网络时间过长,忽略原有家庭与社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社会工作:时润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人群,在我国5.13亿网民中,大学生网民 位居榜首。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同时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难以自拔的问题。我国在校大学生网瘾者的数量已超过30万,其中重度网瘾者数量达4万人之多。大学生网络成瘾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思想行为问题乃至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仅掣肘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也事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本文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满足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瘾产生的原因,认为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同过度依赖网络来满足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不无关系。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心理疗法以及预防策略,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行为认知理论 前言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存在着极大的危害。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症便是其典型的产物。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0%中断学业(包括退学、休学) 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同时,还有在读学生因为网瘾出现成绩下降、学分不达标的情况,其中一些学生被降级、试读,濒临退学边缘。现今,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势在必行。 一、网络成瘾的基本内容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简称PIU)。是指因对网络的过度使用而对生理、心理及社会带来的危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 (二)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Young作为最早研究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家,认为在《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上列出的所有诊断标准中,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最接近网络成瘾的病理特征。因而他对赌博成瘾的10个诊断标准加以修订,形成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该问卷有8道题: (1)专心于网络; (2)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 (3)不断试图减少网络的使用; (4)当减少网络使用时会出现退缩症状; (5)时间管理问题; (6)面临着环境的压力(来自家庭、学校、工作);

因特网基础

因特网基础 基础1.计算机网络简介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的管理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1)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2)计算机网络阶段。 (3)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4)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共享和快速通信。 (1)快速通信(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用户提供了快速传输信容、的手段。网上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可以传送数据、交换信息(目前可以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 (2)共享资源 共享资源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等。所谓共享资源就是指网络中各计算机的资源可以互相通用,比如:在办公室里的几台计算机可以经网络共用一台激光打印机。 (3)提高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相设置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网络中的后备机即可代替继续执行,保证任务正常完成,避免系统瘫痪,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 (4)分担负荷 当网上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过重时,可将部分任务转交到其他较空闲的计算机上去处理,从而均衡计算机的负担,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5)实现分布式处理 将一个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由网上的计算机分别承担其中的一个任务,共同运作并完成,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这就是分布式处理模式。计算机网络使分布式处理成为可能。 基础2 数据通信常识 计算机通信有两种,一种是数字通信。另一种是模拟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数字数据通过数字信道传送;模拟通信是指将数字数据通过模拟信道传送。 1.信道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等。 2.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信号是数据的表现形式。信号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类。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常用一个脉冲表示一位二进制数。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信号,声音就是一种典型的模拟信号。目前,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号都是数字信号。 3.调制与解调 在发送端,将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能在模拟信道上传输的模拟信号,此过程称为调制;在接收端,再将模拟信号转换还原成数字脉冲信号,这个反过程称为解调。 4.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 在模拟信道中,以带宽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它用传送信息信号的高频率与低频率之差表示,以Hz、KHz、MHz和GHz为单位。

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 1、概念 网络成瘾综合症是指在网络成瘾的基础上,继发焦虑、抑郁、强迫、恐惧、人格改变以及净胜分裂症样的症状,这些精神症状会随着网络成瘾治疗的好转而逐步得到缓解和消除。 2、临床诊断标准及分类 (1)精神分裂样型网络成瘾综合症 指在符合网络成瘾症怎段标准的基础上,包含下述三项以上症状,病程持续在2周以上者。 1.思维散漫、思维迟缓或思维内容贫乏; 2.木僵状态与冲动攻击行为的交替出现; 3.无明显原因出现兴奋躁动或抑郁状态; 4.孤僻、违拗、幼稚化等行为以及多疑或超价观念; 5.偶尔出现短暂性幻想和妄想; 6.导致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交等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2)焦虑型网络成瘾综合症 指在符合网络成瘾症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包含有下述两项以上症状,病程持续在3个月以上者。 1.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宁,提心吊胆,恐慌不安,搓手顿足或肢体震颤; 2.情绪波动,可伴有紧张或恐惧; 3.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慌、胸闷、手抖、出汗; 4.感到精神痛苦; 5.导致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交等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3)强迫型网络成瘾综合症

指在符合网络成瘾症怎段标准的基础上,包含下述两项以上症状,病程持续在3个月以上者。 1.以间断性强迫思维为主的临床表现,包括强迫观念、强迫会议、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2.以间断性强迫动作为主的临床表现; 3.明知缺乏意义、不合情理,但无法控制; 4.感到精神痛苦,有求治欲望; 5.导致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交等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4)抑郁型网络成瘾综合症 指在符合网络成瘾症怎段标准的基础上,包含下述三项以上症状,病程持续在2周以上者。 1.广泛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2.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 3.自我评价低,不愿主动与人交往; 4.不排斥接受鼓励与赞扬; 5.导致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交等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5)恐惧型网络成瘾综合症 指在符合网络成瘾症怎段标准的基础上,包含下述两项以上症状,病程持续在3个月以上者。 1.常伴有心慌、脸红、出汗、颤抖及提心吊胆的情绪体验; 2.害怕被人看见,与人对视,感到精神痛苦; 3.一旦遇到特定恐怖情景,极力逃避; 4.常有期待性晋升不安和焦虑; 5.导致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交等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6)人格异化型网络成瘾综合症 指在符合网络成瘾症怎段标准的基础上,包含下述三项以上症状,病程持

网络成瘾界定及分析

网络成瘾界定及分析 互联网作为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文明成果,正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青少年是使用互联网的主体,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成长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网络环境决定着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方向和质量,为青少年提供了思想和知识;另一方面,网络也会把网络沉溺、网络违法、网络伤害带给青少年。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关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网络成瘾如何界定? 目前对“网瘾”的定义:“网瘾”可谓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AID)。即对现实生活冷漠,而对虚拟的网络游戏、情爱、信息等沉溺、痴迷。它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行为发展的终结。美国学者戈登伯格于1995年首先发现“网络成瘾”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 ),它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产生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金伯利﹒杨作为最早系统研究此现象的心理学家,将其正式命名为“网络成瘾”(In tenreta ddiction,简称IA),并认为它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人们上网行为冲动失控,是一种类似于赌博的强迫行为。1997年,我国台湾学者周倩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耐受性及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2008年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定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军内部分专家论证。据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介绍,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以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出现心境障碍,部分患者还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等。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这一现象尚无统一的界定,对于是否能用“成瘾”这一术语来描述此现象也一直存在争议。关于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现象,有的学者主张使用“病理性网络使用”、“问题性网络使用”、“网络过度使用”、“网络依赖”、“上网依赖”等来命名,他们认为,只有对某种物质有生理上的依赖时才能称为“成瘾”、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没有物质的生理依赖也可以使用“成瘾”这个术语。网络成瘾属性尚未定论,其争议主要存在于是网瘾是否是一种明确的心理疾病?还是一种内心状态的表现? 为什么会网络成瘾? 1. 性格特点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阶段,他们对新事物敏感,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实现自我,好奇心强,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再加上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真实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巩固并非易事,因而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预防与矫正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预防与矫正对策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提出了学校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矫正对策。 标签:大学生网络成瘾危害预防与矫正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同任何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一样,互联网在带给人们更多的知识、更新的观念、更广阔的眼界和更多的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人们带来“网络成瘾”的危害。特别是作为网络群体主力军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更易产生网络成瘾,我们应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矫正,防止其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上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1994年美国心理医生依凡.金伯格最早提出了“网络成瘾(IAD)”的概念。通俗地讲网络成瘾是指上网者过度沉迷网络,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关系的不良网络习惯。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荒废大学生的学业 网络成瘾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网络上,不仅在课余时间沉醉于网络,有的甚至夜不归宿呆在网吧直至凌晨才回寝室,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或直接缺勤,在课堂上睡觉,到晚上再去网吧或者用笔记本电脑通宵上网,不分白天黑夜,无休止上网游戏、聊天等,就这样自暴自弃,最后不能毕业。 2.影响身心健康,阻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沉迷网络不仅对生理是一种摧残,对心理亦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严重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脾气暴躁、思维迟缓等突发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如:烦躁忧郁症、强迫性精神症、精神分裂等。由于沉溺于虚拟游戏、暴力、色情等,难以有效地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从而形成心理上的错位,带来行动上的失调。这种倾向延续下去,将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3.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由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又不稳定的时期,大学生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编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系(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现代教育技术 班级 0901 学号 12950091428 学生姓名梁沛沛 指导教师胡铭 职称讲师 2012年05月

目录 中文摘要 (2) Abstract (3) 一、大学生上网状况即原因 (4) 1.1大学生上网状况 (4) 1.2大学生喜欢上网甚至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 (6)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8) 2.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8) 2.1.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 (8) 2.1.2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消极影响 (9) 2.2网络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9) 三、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对策 (10) 3.1社会在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中的作用 (10) 3.2学校在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中的作用 (11) 3.3家庭在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中的作用 (13) 3.4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强化自律意识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吸纳、承载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大平台,成为社会信息基础结构的雏形。网络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网络成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使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出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其负面影响,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喜欢上网甚至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第二部分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利弊影响。充分肯定网络为大学生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也探讨了网络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第三部分就如何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提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都应负起各自的责任。 关键词:网络成因;大学生;利弊影响;责任;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学生网名占所有网名的25.1%,是所有职业最大的网民群体。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形成“网瘾”。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都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对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建设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 本研究以湖南某高校大学生为目标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对其成瘾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找到适合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方法、对策,及时干预和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 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湖南省某高校大学生作为取样对象,其中调查涉及文科、理工、艺术与体育等多个专业,年级包括大一到大四的学生。经统计,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问卷1369份,有效问卷为1348份。 经统计,调查对象男生582人,女生766人。大一至大四问卷数分别为:364、340、324、320。基本情况调查表如表为:男才性别比例分别为:43.18%,56.82%;大一到大四比例分别为:27%,25.22%,24.04%,23.74%;专业文科、理工、艺术体育比例为16.54%,51.26%,32.02. 2.研究方法 采用一般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统一指导语的条件下,对被调查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当场发放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以专业、班级为单位集中填写,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工具为Young的网络成瘾判断标准及自编调查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标准由8个项目组成,对其中的5个项目或5个以上做出肯定回答即可视为网络成瘾。 研究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被调查的1348位大学生中有162人对Young的网络成瘾标准做出5个及以上的肯定回答。网络成瘾总体发生率为12.02%。(见表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 (一) 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网络的虚拟性,一方面让大学生感受到真实世界所缺乏的乐趣与新奇,同时也会使之认识虚拟的一面,表现出与社会生活中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大学生理想角色多,现实信任少,以至导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而且使少数大学生不再相信现实世界,思想意识自由化,没有确切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也变得功利。 (二)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异化 日常生活中被束缚、被压抑的人性中的假、恶、丑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少约束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宣泄,人们“说谎”和“说真话”都很方便。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往往会产生道德情感的沮丧,道德意志的无奈,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消解传统道德的基础,造成责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淡漠。近年来,大学生因迷恋网络而引发的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部分上网成瘾大学生为了网费开销,去偷去抢,走上违法的道路;更有甚者为了要钱玩网络游戏,竟然拿起菜刀、剪子等凶器威胁亲人。 (三)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学业发展 大学生应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而一些大学生却把时间都浪费在网络里,把前途葬送在电脑中。特别是不少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压力之后突然放松,找不到方向目标,被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所诱惑,一门心思扎在里面,导致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直至旷课逃学,有的甚至辍学。 (四)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对网络有一种难以控制的迫切的强烈需要。在这种不合理的需要的驱使下,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被网络占用,不能很好地参与和从事其他活动,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适当的休闲娱乐缺少参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首先导致社会交际范围缩小,交际能力降低,出现性格孤僻、情绪抑郁、精神焦虑等心理异常,渐渐地注意力下降,记忆力衰退,麻木冷漠,悲观厌世,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有甚者会带来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