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症的概念及网瘾的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ccd4a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2.png)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目前,我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以初、高中男生居多。
其中,网络游戏成瘾占据了82%的比例,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即网恋网婚等交友方式。
为了帮助这些青少年戒除网瘾,2006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网络成瘾诊疗基地。
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症状
1.对网络有强烈渴求,上网占据生活中主导地位,如头脑中常常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的情境或期待下一次上网。
2.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惹等症状,上网后上述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
3.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感到满足,且时间不断延长。
4.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5.尽管知道上网会给自己带来或已经带来危害,仍然忍不住继续上网。
6.除上网之外,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以致失去以前的爱好和娱乐。
7.用上网来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的感受和情绪。
8.对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涉入网络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青少网络成瘾与对策
![青少网络成瘾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9ec20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c.png)
亡。 破坏当事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
网络成瘾的环境因素
家庭 学校 社会
网络成瘾五种人(分类)
1.
正常上网过多
2.
成长问题上网
3.
心理障碍问题
4.
性格问题上网
5.
精神疾病问题
第一种 正常上网过多者
网络成瘾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码下载的大量文件等等; 6、上网使自己的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网瘾综合征八项标准
1. 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2. 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3. 当网络线路被掐断或因故不能上网,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4. 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5. 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上网的程度? 6. 是否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7. 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8. 有4项或以上并持续一年就表明已是“网瘾综合征”。
时就会烦躁不安、心情焦虑,从而出现抑郁、自闭等症状。孩子长时间的上网刺激就会 导致更多的五羟色胺产生而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网瘾分型中网游单独是一种类型,而且占所有网瘾病人的70%。因网游造成的 网瘾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身体方面 精神状态 人格特征
新闻报道
表现与特征
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混乱,免疫功能减弱等
医学研究证明,网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神经类疾病。患者心 理都是病态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强迫症、偏执症等心理障 碍。
网络成瘾界定及分析
![网络成瘾界定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276fe69e31433239689362.png)
网络成瘾界定及分析互联网作为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文明成果,正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青少年是使用互联网的主体,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成长发展关系密切。
一方面,网络环境决定着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方向和质量,为青少年提供了思想和知识;另一方面,网络也会把网络沉溺、网络违法、网络伤害带给青少年。
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关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网络成瘾如何界定?目前对“网瘾”的定义:“网瘾”可谓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AID)。
即对现实生活冷漠,而对虚拟的网络游戏、情爱、信息等沉溺、痴迷。
它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行为发展的终结。
美国学者戈登伯格于1995年首先发现“网络成瘾”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 ),它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产生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
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金伯利﹒杨作为最早系统研究此现象的心理学家,将其正式命名为“网络成瘾”(In tenreta ddiction,简称IA),并认为它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人们上网行为冲动失控,是一种类似于赌博的强迫行为。
1997年,我国台湾学者周倩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耐受性及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2008年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定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军内部分专家论证。
据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介绍,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以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出现心境障碍,部分患者还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等。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这一现象尚无统一的界定,对于是否能用“成瘾”这一术语来描述此现象也一直存在争议。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类型及评估标准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类型及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4ee69cf08a1284ac8504344.png)
理— — 社 会模 式 出发 ,认 为 网络成 瘾 可 以定 义为 :
用 户 上 网达 到一 定 的时 间量 后 反 复使 用互 联 网 , 其
认 知 功 能 、 绪 情 感 功 能 以及 行 为 活 动 , 至 生理 情 甚 活动 , 偏离 现 实 生活 , 到 严重 伤害 , 仍 然不 能 减 受 但 少 或 停止 使用 互 联 网 。 外 , 其他 的研 究文 献 中 , 此 在 也 出现 了不 少 对 网络 成 瘾 与 上述 定 义 大 同小 异 的 表 述 , : 度 利 用 网络 , 网络 形 成 心 理依 赖 ; 如 过 对 对
称 I D) “ A 或 病理 性 网络 使 用 ” P tooia It n t ( ah lg l ne e c r
U e 简 称 PU) 指 在 无 成 瘾 物 质 作 用 下 的上 网 行 s, I , 为 冲动失 控 , 表现 为 由 于过 度使 用 互 联 网而 导 致个
体 明显 的社 会 、 心理 功能 损害 。
一
所有 色情 音 乐 、 图片 以及 影像 等 。有 专 家认 为 每周 花 费 l 小 时 以 上 时 间用 来 浏 览 色 情 网 站 的人 , l 就 有 色情成瘾 的嫌疑 。 2 网络交 际成 瘾 : 网者 利用 各 种聊 天 软 件 以 、 上
及 网站 的聊 天室进 行人 际交 流 。
年 人 群 而受 到 人们 的高度 重视 。
由北 京 某 医 院牵 头 制 定 的 《 网络 成 瘾 诊 断标
准》 以下简 称 《 准》 , 国家卫 生 部批 准 后 , ( 标 )报 将在
全 国各 大 医 院 ,特别 是 三 甲 医院精 神科 推 广使 用 。 我 国 由此 成 为 世 界 上 第 一个 出 台 网络 成 瘾 诊 断标
网络成瘾标准中的四大症状
![网络成瘾标准中的四大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c1405d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9.png)
网络成瘾标准中的四大症状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
网络成瘾的标准通常包括四大症状,沉迷于网络、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对网络活动产生强烈的欲望和无法停止、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这四大症状,以便更好地了解网络成瘾的特征。
首先,沉迷于网络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显著症状。
沉迷于网络意味着一个人过度地投入到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
这种沉迷可能表现为长时间地玩游戏、刷社交媒体、观看视频等,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
沉迷于网络的人往往会感到焦虑、烦躁甚至抑郁,因为他们无法摆脱网络的诱惑,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其次,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也是网络成瘾的一个症状。
这意味着一个人无法自觉地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经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个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到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
无法控制上网时间的人往往会感到内疚和无力,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
接下来,对网络活动产生强烈的欲望和无法停止也是网络成瘾的症状之一。
这种症状表现为一个人对特定的网络活动产生强烈的欲望,无法自拔地沉浸其中。
这可能包括玩游戏、刷社交媒体、观看色情内容等。
对网络活动产生强烈的欲望会导致一个人无法停止,即使意识到这种行为对自己有害,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也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显著症状。
这意味着一个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学习、家庭和社交活动失去兴趣,而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世界中。
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会导致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到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
这种症状往往会导致个人的社交和情感孤立,进而加重网络成瘾的程度。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的标准中的四大症状包括沉迷于网络、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对网络活动产生强烈的欲望和无法停止、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
这些症状往往会导致个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到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
网络成瘾综合症严重程度标准
![网络成瘾综合症严重程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fad49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4.png)
网络成瘾综合症严重程度标准网络成瘾综合症,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心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对于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标准,却并没有统一的认知。
本文将从心理、生理、社交等方面,对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进行标准化解读。
心理方面,网络成瘾的心理表现主要包括对网络的强烈渴求,无法控制地长时间上网,以及对离线生活的漠视等。
严重程度标准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层次。
轻度网络成瘾者表现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但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中度网络成瘾者则已经出现了无法自控的迹象,经常因长时间上网而忽视其他重要事务;而重度网络成瘾者则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网络行为的控制能力,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了严重影响。
生理方面,长时间的网络使用会对个体的生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睡眠质量下降等。
严重程度标准可根据生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来划分。
轻度网络成瘾者可能出现眼睛疲劳等轻微不适,但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网络成瘾者则可能出现颈椎疼痛、睡眠不良等症状,已经对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重度网络成瘾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的眼部问题、颈椎病、失眠等严重生理问题,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社交方面,网络成瘾会导致个体的社交能力下降,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严重程度标准可根据社交问题的严重程度来划分。
轻度网络成瘾者可能因长时间上网而忽视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但并未对社交能力产生明显影响;中度网络成瘾者则可能出现社交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破裂等问题;而重度网络成瘾者则可能完全沉迷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脱节,导致严重的孤立和社交障碍。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心理、生理、社交等方面的表现,对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分类。
只有明确了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帮助网络成瘾者摆脱沉迷,重回健康的生活轨道。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89e00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d.png)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网络成瘾,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心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呢?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首先,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上网的强烈渴望,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出现上网时间过长、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
其次是个体对上网行为的耐受性增加,需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频率才能获得满足感。
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最后是个体因上网而忽视了家庭、学习、工作等重要活动,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其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控制丧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活动。
其次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优先级增加,将上网活动置于其他活动之上,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最后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持续沉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无论是根据DSM-5还是ICD-11的诊断标准,网络成瘾的本质都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个体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干预,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预防和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解决网络成瘾问题,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总之,网络成瘾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对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网络成瘾的概念与测量1
![网络成瘾的概念与测量1](https://img.taocdn.com/s3/m/d091d8fd0242a8956bece4c4.png)
网络成瘾的概念与测量学生:指导教师:摘要网络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使得网络心理障碍现象日益突出,它已经成为社会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对网络成瘾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该现象的定性描述和理论探讨上,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普及最早、最广的美国,研究方法多以在线调查方式进行。
国内对此研究起步稍晚,对网络心理学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有关此方面的认识大多只是陈述网络成瘾的现象及对策,或单一的从一个方面(如:年龄,性别等)进行的探索,缺少对网络成瘾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行为动机的理论研究。
资料来源:以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为检索词,全面检索www.baidu.co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关于网络成瘾研究方面的所有相关文献。
资料选择:对获取的资料筛选出综述主题文献,并对重点文献的主要参考文献进行检索追踪相关全文。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篇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其中12篇选用为参考文献。
结论: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上的对网络的依赖,需要从心理层面进行探讨。
研究者应当从网络本身的特点及被试者自身的心理特征以及社会因素出发,对网络成瘾这一概念进行科学、准确的界定。
基于这一界定,根据心理测量学的原则,编制出严格科学的测量工具。
研究者还应当综合运用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网络成瘾的特点及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成瘾;病态网络使用;心理机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10~19岁的青少年所占比重最大(35.2﹪),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成果探讨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成果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86ca86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6.png)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成果探讨(一)网络成瘾的界定“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 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按照金伯利·扬的观点,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这7个标准如果符合4个即可判断其已构成“网络成瘾”。
而相比杨博士,Goldberg ( 1998 ) 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的概念,认为任何一种被定义为成瘾的行为必须满足5个标准:(1)突显性(salience);(2)耐受性(tolerance);(3)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4)冲突性(conflict);(5)复发性(relapse),相比界定的门槛更高一些。
虽然金伯利·扬博士很早就对“网瘾”概念进行过界定,并且在网瘾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并不能直接拿来作为我国青少年网瘾状况的研究依据。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https://img.taocdn.com/s3/m/9ccc4348852458fb770b561a.png)
案例二
小柏(化名)是一个不满15周岁的男孩,父亲常年在外干
活挣钱,母亲在家操持家务,一直以来,小柏的学习成
绩都很优秀,父母也以他引以为豪。就在上小学五年级
时,小柏迷上了上网,从那以后他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
趣,为了上网,他骗老师说自己生病要请病假,骗父母
说学校补课周末不能回家,上网没钱了,他先是偷家里
一、什么是网络成瘾
定义:
网络成瘾又称“ 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 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 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是一种个体反复 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案例一
另一方面
一旦发现上网的时间增加,立即给
予处罚,这可以是物质上的,如取消他获得他想 要的东西的权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校纪处 分等。
四、网络成瘾的矫治
3、兴趣替代法
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业余兴趣如读书、
听音乐、打球、游泳、散步、和朋友逛街等来调节患者
紊乱的生活节奏,重新规范每天的作息时间,在最易上
网的时间安排不同的活动,让更多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己
的生活
逐步代替上网成瘾行为,以新形成的兴趣代替以
前上网的方式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挫折导致的负
面情绪。
四、网络成瘾的矫治
4、厌恶疗法
采用惩罚性的刺激来减少将要戒除的目标行为, 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达到患者最终因厌恶而戒除 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四、网络成瘾的矫治
的东西,后来发展到偷邻家的东西,到了最后,竟然拿 刀刺向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二、网络成瘾表现及特点
(一)表现
1、基本症状 上网时间失控,心理和行为活动基本受上网这一活
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
![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4b895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a.png)
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指的是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以至于影响了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为了对网络成瘾进行科学评估,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系列的网络成瘾量表,用于评估个体对互联网的成瘾程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网络成瘾量表以及其评分标准。
一、YDQ(Young's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YDQ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汀·扬(Christina Young)在2009年开发的,是一种常用的评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量表。
YDQ包括8个问题,主要涉及个体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等方面。
YDQ 的评分标准如下:1. 0-3分,没有成瘾倾向;2. 4-5分,轻度成瘾倾向;3. 6-7分,中度成瘾倾向;4. 8-10分,重度成瘾倾向。
二、CIAS(The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Scale)。
CIAS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金·杨(Kimberly Young)于1998年开发的,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个体对互联网成瘾程度的量表。
CIAS包括18个问题,主要涉及个体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等方面。
CIAS 的评分标准如下:1. 0-20分,没有成瘾倾向;2. 21-40分,轻度成瘾倾向;3. 41-60分,中度成瘾倾向;4. 61-100分,重度成瘾倾向。
三、IAT(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金·杨(Kimberly Young)于1998年开发的,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个体对互联网成瘾程度的量表。
IAT包括20个问题,主要涉及个体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等方面。
IAT的评分标准如下:1. 0-30分,没有成瘾倾向;2. 31-49分,轻度成瘾倾向;3. 50-79分,中度成瘾倾向;4. 80-100分,重度成瘾倾向。
网络成瘾名词解释
![网络成瘾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0567f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7.png)
网络成瘾名词解释网络成瘾指对互联网和网络媒体过度依赖和沉迷,以至于无法自控、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关系的一种心理和行为障碍。
下面将详细解释网络成瘾的相关名词。
1.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指对互联网过度依赖和沉迷,无法自控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成瘾者迷恋上网,无法自拔,丧失对时间的控制,以至于忽略其他重要事务,甚至影响到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
2. 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addiction):是互联网成瘾的一种表现,指对网络游戏过度依赖和沉迷,无法自控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成瘾者长时间沉浸在虚拟游戏世界中,忽视现实生活和社交关系,对游戏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无法自拔。
3. 社交网络成瘾(Social media addiction):指对社交网络平台过度依赖和沉迷,无法自控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成瘾者长时间浏览社交网络、发布个人动态,对点赞、评论等反馈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无法自拔,影响到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
4. 手机成瘾(Mobile phone addiction):指对手机过度依赖和沉迷,无法自控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成瘾者长时间使用手机,无法抵御对手机的渴望,以至于影响到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甚至会导致失眠、焦虑等身心健康问题。
5. 虚拟现实成瘾(Virtual reality addiction):指对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过度依赖和沉迷,无法自控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成瘾者长时间沉浸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对真实世界失去兴趣,无法区分虚拟和现实,影响到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
6. 真实世界逃避(Real life escapism):指对真实世界不满意或无法面对现实,借助网络等虚拟环境逃避现实的心理和行为。
成瘾者过度依赖虚拟环境,忽略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通过互联网获取安慰、满足情感需求。
7. 数字化身(Digital avatar):指在虚拟世界中以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角色出现的虚拟身份。
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危害优秀文档
![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危害优秀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26313c767ec102de3bd8934.png)
(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
满足5条以上,
(10)下网后有失落感。
网络成瘾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社会因素 个体因素
家庭因素
一、经济基础 条件越好,上网条件越好,为上网成瘾提 供便
利条件。 二、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紧张、疏远、不和睦,使青少年孤独向 互联网求助。 三、家长期望
网络成瘾的危害
惨绝人寰的案件
汉口复兴村发生一起家庭血案,父亲管教 沉迷网吧的儿子竟被连砍两刀 。
一位清秀文静的孩子,因家里不让上网, 曾经砍伤父,自杀过6次。
北京市蓝极速网吧特大火灾事故:网瘾少 年(四名中学生)与网吧管理人员发生了摩 擦,在其中一人提议下,决定对“蓝极速” 实施报复。造成24死,13伤。
2004-2007年,由网络成瘾造成的留级、休学、退学的人数每年都有 一百多人左右。
网络成瘾的危害
行为习惯方面。网络中存在许多垃圾信息和低俗资料,特别是涉及 到暴力、赌博、色情等不良内容。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成型的阶段,网 络中各种不健康的内容,会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 生负面影响。这些不良内容对于心理的负面影响会反映到行为上,例 如造成青少年过分自我放纵、法律和道德观念淡薄甚至扭曲,人生取 向向消极的一面偏颇,最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很多沉迷于网络的 青少年为了能上网,不惜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借款,欺骗父母, 严重者甚至偷窃、抢劫。 人际影响。在网络成瘾者的内心世界里,网络成为了他们的归宿,有 些成瘾者甚至将网吧当成了家。他们逐渐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对日常工 作、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与亲人朋友之间 感情淡薄,也不愿意参与日常的社会锻炼。而这种疏远又会让其更觉 得孤独,从而加重对网络的依赖。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https://img.taocdn.com/s3/m/e1e09afd172ded630b1cb638.png)
潘光花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主要内容
一、网络成瘾概念 二、网络成瘾的特点 三、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四、网络成瘾的类型 五、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六、网络成瘾的干dberg-------网络成 瘾综合症 匹兹堡大学的KimberlyYoung -------病态网 络使用 其他学者 ---------网络行为依赖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弗洛伊德的理论 3.心理压力和需求 包括两个方面:积极的 心理需求: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求新心理;自 由平等的参与意;追求开放性与多元性。消 极的心理需求:①缓解压力,逃避现实,进行 情感宣泄。②网上娱乐心理。③满足青春 性的冲动(性的需要)。 4. 人格特征。如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 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 简称IAD)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 个体明显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害。 具体来讲,网络成瘾者会无节制的花费大 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 网络游戏,并且这种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 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 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 格障碍等消极后果。
3. 网络娱乐成瘾。这包括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歌曲成瘾、网络电影成瘾等。其中最 为典型的是网络游戏成瘾。 4. 网上信息收集成瘾。这类成瘾者经常强 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 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
5. 网络技术成瘾(计算机成瘾)。对计算 机知识特别感兴趣,沉溺于电脑程序,对 那些新鲜的软件有强烈的兴趣,迷恋网络 技术包括黑客技术,热衷于自建和发布个 人网页或网站等。 6.网络强迫行为(net compulsions) 。指以 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着迷于在线赌博、 网上贸易或者拍卖、购物。
网络成瘾的评判标准
![网络成瘾的评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c216ff4102de2bd96058829.png)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 临床上是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Goldberg提出,后来美国教授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网络成瘾者与赌博、吸毒等上瘾者无异。
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下列10种情况,一年中只要有过5种以上,便可初步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5)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失落感。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4]。
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大体上分为四类:(1)网络色情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上网下载、观看交换色情作品。
(2)网络交际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利用QQ、MSN等聊天软件、网站聊天室进行虚拟的人际交流。
(3)网络游戏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
(4)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查找和收集网上的信息,对网络信息产生心理依赖。
《网络成瘾IAD自测量表》两套含计分方法及解释
![《网络成瘾IAD自测量表》两套含计分方法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8852ff55022aaea998f0f5b.png)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是否
9.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期的要长?
是否
10是否下网时觉得心情不好,一上网就会来劲头?
是否
答一个“是”得一分,你的总分5分以上(包括5分)说明网瘾很大,得8分以上需要诊断是否患了IAD.
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
亲爱的同学,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1.你觉得上网的时间比你预期的要长吗?
10.你会因为心情不好去上网吗?
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
11.你在一次上网后会渴望下一次上网吗?
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
12.如果无法上网你会觉得生活空虚无聊吗?
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
13.你会因为别人打搅你上网发脾气吗?
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
14.你会上网到深夜不去睡觉吗?
2005年6月为止,我国上网人数已经突破1亿用户,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82%。
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研究统计,上网人群中IAD的比率为6%,按照这个标准,我国青年人上网成瘾的数量接近500万。
网络成瘾IAD自测量表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是否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是否
3.你是否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是否
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是否
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是否
6.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遮掩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是否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或朋友关系?
网络成瘾浅谈
![网络成瘾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c8a328ddc1c708a1284a44ca.png)
网络成瘾浅谈一.网瘾的定义,判断标准与症状(来源于百度百科)1.关于网瘾的定义网络过度使用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或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
2.关于网络成瘾的症状,有以下描述和特征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
由Kimberly Young概括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五条:①突显性(Salience):网络过度使用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②情绪改变(Mood Modification):如果停止使用可能会产生激惹、焦躁和紧张等情绪体验。
③耐受性(Tolerance):网络过度使用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
④戒断反应(Withdrawal Symptoms):在不能上网的情况下,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
⑤冲突(Conflict):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会导致网络过度使用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如与家庭、朋友关系淡漠,工作、学习成绩下降等;与网络过度使用者其他活动的冲突,如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网络过度使用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放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3.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①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想方设法上网。
②经常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
③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上网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④自己曾经做过努力,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⑤若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怒和厌烦等症状,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
⑥尽管知道上网有可能产生或加重原有的躯体或心理问题,仍然继续上网。
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网络成瘾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52528a327d3240c8547ef12.png)
网络成瘾研究综述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遍布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手机端的出现,使我们得到了更多的便利。
然而,在互联网的积极影响背后,网络成瘾这种隐患随之而起,伴随这一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网络成瘾的概念界定、诊断标准、诊断工具和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提出展望。
关键词: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对策一、网络成瘾的概念界定“网络成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精神病研究专家伊凡·格登伯格在1994年提出的。
他借用《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1995)中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认为网瘾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
他指出,网络成瘾是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明显受到损害的一种现象。
在国外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08年,陶然教授的研究团队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中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
中国网瘾治疗第一人陶宏开则指出,网络成瘾是一种由心理问题引起的非理性行为。
笔者在参考国内外相关专家的研究基础上,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上网者难以控制网络的使用频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活动,对自身生活、工作及他人造成消极影响,而上网者对这些影响视而不见,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二、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和诊断工具1.目前国际上对网络成瘾测量和诊断的标准尚未统一,按照金伯利·扬的观点,网络成瘾者主要有以下七大特征:(1)耐受性增强,上网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https://img.taocdn.com/s3/m/2e78b74d336c1eb91a375d1f.png)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计算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
有台湾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
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同时又因很容易重复获得这些愉悦的体验,使用者便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一方面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导致沉迷和上瘾。
国外学者Grohol认为,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成瘾阶段,新用户往往采用完全沉溺于其中的方式,来使自己适应新环境;第二阶段是觉醒阶段,用户开始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第三阶段是平衡阶段,此时用户进入了正常的互联网使用状态。
他认为,那些被互联网“俘获”的人主要是不能顺利度过第一阶段,需要他人帮助进入第三阶段。
而对于一个已经度过第一阶段并进入第三阶段的网络“老手”,也仍然有可能出现滥用,例如他想寻找更有吸引力的聊天室、新闻组或Web站点等。
概念质疑网络成瘾的概念也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
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等,而网络用户对网络的着迷不同于对化学物质的依赖。
也有人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学家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很多时间,并因此忽略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些行为称为成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成瘾症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症(IAD),是指过渡的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
同时会出现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网络成瘾症的分型
按上网的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型:单存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沉迷于网络、以玩各类游戏、聊天及观看综合性节目为主的一种类型。
B型:情感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交友和两性的恋情中,把上网的朋友看得比家庭成员更为重要,甚至导致婚姻和家庭的破裂。
C型:网络游戏性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等活动中,使家庭不和和财力丧失。
D型:信息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网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搜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
E型:程序性网络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患者往往自认为能成为一流的游戏盒计算机程序设计者,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
F型:强迫行为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不可自控地参加网上赌博、网上购物及拍卖等商业活动。
诊断标准
1、上网已经占据了患者的身心
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时间长。
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者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
7、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事业或者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依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因为长时间迷恋因特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如昼夜颠倒)、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