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PPT参考幻灯片共40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分期康复PPT课件
![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分期康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28549c3186bceb18e8bb3d.png)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分期康复
术后早期:炎症期(术后1~4天)
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摆放:术后床上体位应保持外展位 ,在两腿之间放一枕头,并在患肢外侧放一枕头以防止 髋关节外旋,在脚下垫枕头减轻肿胀,避免在患肢膝关 节下垫置枕头等以防止出现屈曲性挛缩;如侧卧应尽量 保持健侧卧位并使用外展垫枕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分期康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分期康复
术后中后期:愈合后期(术后3~8周)
此阶段皮肤、关节囊、肌肉和肌腱已基 本愈合,物理治疗的重点包括:恢复正常步态, 增强柔韧性及肌力,结合功能性活动,继续坚持 避免髋部禁忌动作。
康复目标:进一步加强肌力练习,能完 成交替性上下台阶练习,可独立进行穿脱鞋袜等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分期康复
; 2.前外侧入路,术后则应避免髋关节后伸、内收及外旋; 3.外侧入路,术后则应避免髋关节的内收动作。
固定方式对术后负重的影响: 1.骨水泥固定:术后即可在步行器耐受范围内完全负重; 2.非骨水泥固定:持步行器足尖部分负重6-8周。
特殊手术方式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1.术中截骨者或股骨有骨裂的患者,术后负重应遵循骨折
晋级标准:患者能够实现对称性负重及非防痛 步态,则可从助行器过渡到使用手杖或腋杖行走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分期康复
术后中期:愈合期(5~21天)
此阶段为皮肤、关节囊、肌肉和肌腱的 愈合期,康复治疗的重点为继续减轻局部炎症反 映,预防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肌肉柔韧性训练 ,改善步态,继续坚持避免髋部禁忌动作仍然是 必不可少的。
康复目标:降低疼痛及炎症,髋关节后 伸可达15°,无辅助情况下步行,独立进行日常 生活活动。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分期康复
术后中期:愈合期(5~21天)
继续坚持第一阶段训练,并且适量增加训练强度 开始CPM训练 俯卧位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肌皮筋抗阻训练 提踵训练 蛤壳式运动 步态练习 平衡及本体感觉训练:左右交替重心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处理 ppt课件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处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c34ca7f46527d3250ce007.png)
心肺功能及血压波动情况。
PPT课件
21
手术入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很多,主要与 患髋局部情况、能否同时作某些附加手术 及术者个人习惯有关。
只要显露满意,不必苛求某种入路。
PPT课件
22
手术入路
常用入路: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PPT课件
23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入路)
6.肌力训练:重点训练的是臀中肌、臀小 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以等长肌力训 练为主。
PPT课件
34Biblioteka 康复功能锻炼要点7.站立负重和步行训练:骨水泥固定者拔 出引流管后即可负重步行训练,生物固定 者至少术后6周开始步行训练。
PPT课件
14
术前准备
(1)术前评定做髋关节功能的局部检查, 脊柱与关节形态、关节活动范围、神经肌 肉运动情况。
(2)肌力评定:测试肌肉或肌群、对抗 重力或外在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
(3)神经系统功能:注意肢体有无神经 功能障碍
PPT课件
15
术前准备
(4) 胸部X摄片、骨盆正位片、 下肢血 管彩超、骨密度定量测定、心电图、各项 生化指标、三大常规等
(5)选择性检查: CT和MRI检查、核素 骨扫描(ECT)等
PPT课件
16
术前准备
(6)基础疾病及控制情况,如糖尿病、高 血压病,血糖、血压控制情况
(7)适应性训练 1)对于术后需较长时间的卧床者,应练习 在床上大小便,
2)因切口疼痛,病人术后不愿意咳嗽,应 教会正确咳嗽咳痰的方法
3)吸烟者术前2周必须戒烟
术前准备
(13)术前导尿
(14)术前核对病人信息,标注手术部位
PPT课件
21
手术入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很多,主要与 患髋局部情况、能否同时作某些附加手术 及术者个人习惯有关。
只要显露满意,不必苛求某种入路。
PPT课件
22
手术入路
常用入路: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PPT课件
23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入路)
6.肌力训练:重点训练的是臀中肌、臀小 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以等长肌力训 练为主。
PPT课件
34Biblioteka 康复功能锻炼要点7.站立负重和步行训练:骨水泥固定者拔 出引流管后即可负重步行训练,生物固定 者至少术后6周开始步行训练。
PPT课件
14
术前准备
(1)术前评定做髋关节功能的局部检查, 脊柱与关节形态、关节活动范围、神经肌 肉运动情况。
(2)肌力评定:测试肌肉或肌群、对抗 重力或外在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
(3)神经系统功能:注意肢体有无神经 功能障碍
PPT课件
15
术前准备
(4) 胸部X摄片、骨盆正位片、 下肢血 管彩超、骨密度定量测定、心电图、各项 生化指标、三大常规等
(5)选择性检查: CT和MRI检查、核素 骨扫描(ECT)等
PPT课件
16
术前准备
(6)基础疾病及控制情况,如糖尿病、高 血压病,血糖、血压控制情况
(7)适应性训练 1)对于术后需较长时间的卧床者,应练习 在床上大小便,
2)因切口疼痛,病人术后不愿意咳嗽,应 教会正确咳嗽咳痰的方法
3)吸烟者术前2周必须戒烟
术前准备
(13)术前导尿
(14)术前核对病人信息,标注手术部位
快速康复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ppt课件
![快速康复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06a9df6c85ec3a86c2c50c.png)
22
PPT课件
5
健康 意识差
接受 能力低
机体 衰老
合并 基础病
康复速度慢,住院时间长、费用高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管理的优化势在必行
PPT课件
6
快速康复外科 (fast-track surgery,FTS)
减少生理和心理 创伤应激
减少并发症
多学科合作 采用一系列证 实有效的循证 医学证据
降低感染率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PPT课件
16
1.3 评价指标 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
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根据资料类型,定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PT课件
17
三、结 果
1. 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
10分钟后尝试吃易消化软食,1小时后过度到易消化普食
(低蛋白、低脂)。
PPT课件
13
1.2.2 观察组
⑥体液管理 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根据病情合理补给液体,控制液体量。 ⑦体温管理 术中输入的液体应用液体恒温器使其保持在37 ℃左右, 术中、术后均注意患者头部及肢体的保暖。
PPT课件
14
1.2.2 观察组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立题依据
由于人口老龄化(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 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髋部疾病的发生率明显 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导致老年人活动不便的 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 老年患者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解除疼痛,提高生命 质量。
业务学习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PPT课件
![业务学习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c868b4941ea76e58fa0478.png)
华西医院术前2h营养餐 10
三、麻醉管理
• 知识更新二: 过多的液体输注:
1)损害内皮细胞糖萼,导致血管内 皮通透性增加,发生肺间质、消 化道等水肿性并发症;
2)增加肝细胞损伤;
3)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加快出血 速度和出血量,延长出血时间。
11
四、微创操作理念
♧微创不仅是小切口,应将微创操作理念贯穿于手术
全过程,即使是常规手术入路也应做到微创操作
♧根据术者习惯和熟练程度,以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手术入路,坚持微创化操作技术,以缩短手 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
微创的核心:出血少、微创技术: 髋关节:小切口、SuperPath、DAA(直接前方入路)、 OCM(前外侧入路) 膝关节:UKA、MIS-TKA
共同邀请国内共78位专家,复习国内外24篇meta分析,350多篇论著,结 合26 家项目组医院和50 家推广医院数据库共20308 例THA、TKA和股骨头 置换术病例数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2016年)
4
[1]康鹏德,翁习生,刘震宇,祝烨,曲铁兵,廖威明,田红燕,朱庆生,姚振钧,王浩洋,张抒杨, 赵纪春,陈茂,王坤正,邱贵兴,裴福兴.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合并心血管 疾病患者围术期血栓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9(03):181-184.
3)尽量控制输液(限制性输液(<1500 ml)可以避免大量 液体进入组织间隙,降低心肺并发症。)
9
三、 麻醉管理
• 知识更新一:
1)术前两小时禁饮不增加返 流误吸风险,不增加相关并发 症和死亡率。
2)全麻清醒后,开始进饮和 进食,可减少术后低钾血症的 发生,加快肠道功能恢复,减 少便秘发生。
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共识解读PPT
![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共识解读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9dce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b.png)
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 风险的患者,给予抗 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
手术室环境及设备准备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无 菌,符合手术要求。
对手术室温度、湿度等环 境因素进行调控,以提高 患者的舒适度。
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 设备、药品等,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04
术中管理与配合
麻醉方式选择及配合
麻醉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手术需求及医生 建议,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
术前身体功能评估
01 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 、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02 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以确定手术方式和麻 醉方式。
02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镇痛 方案。
预防性药物使用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合理使用预防性抗 生素,以降低术后感 染的风险。
指导患者术前停止使 用可能影响手术的药 物,如阿司匹林等。
止血药物应用
合理使用止血药物,减少手术出血量和输血需求 。
手术室团队配合与沟通
团队组建与培训
组建专业、高效的手术室团队,并进 行定期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技
能和协作能力。
术中配合与协作
在手术过程中,各团队成员应密切配 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手术任务。
术前沟通与准备
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等团队成员进 行充分沟通,明确各自职责和手术流 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
麻醉药物使用
遵循麻醉药物使用原则,确保药 物种类、剂量和使用时机正确,
以降低手术风险。
麻醉深度监测
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经肌 肉功能等指标,实时调整麻醉深
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体温保护措施执行
手术室温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