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建模的分析与研究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研究在软件工程领域,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和规模不断增加,为此,需要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系统。

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通过建立模型和分析技术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提高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提升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系统建模是软件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简单的设计方法和技术难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系统建模技术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帮助软件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复杂性,指导系统开发和管理。

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UML等。

结构化方法是最早的系统建模方法之一,通过划分系统为不同的模块,描述模块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系统设计。

这种方法有助于分解系统,清晰地描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但对于复杂系统的描述能力较有限。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系统建模方法,通过对象的概念来描述系统,将系统分解为对象并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满足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化。

UML是一种常用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图形符号和语法规则,帮助工程师更好地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除了系统建模技术外,系统分析技术也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系统分析技术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和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软件工程师理清系统需求和功能,指导系统设计和开发。

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需求分析、功能分析、性能分析等。

需求分析是系统分析的第一步,通过对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进行分析,确立系统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功能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系统功能和交互进行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性能分析则是分析系统的性能需求和限制,指导系统的性能优化和测试。

通过系统分析技术,软件工程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系统的需求和行为,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中,还涌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如建模语言、形式化方法、仿真技术等。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与建模研究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与建模研究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与建模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已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与建模是确保软件开发质量的重要步骤,因此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中,需求分析与建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出发,介绍需求分析和建模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并重点探讨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与建模研究。

第二章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以对象为中心,实现了软件的高内聚、低耦合和易维护性,具有较高的开发效率和软件重用性。

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中,需求分析和建模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

在该阶段中,需求分析人员将收集和分析用户和系统需求,以确定软件开发的需求和目标。

2.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中,设计人员将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果,设计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架构和对象模型。

3.编码和测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开发人员将根据设计人员的指示开发代码和进行测试,以确保软件能够按要求正确运行。

4.部署和维护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开发人员将软件部署到用户环境中,并进行维护和修复错误。

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和建模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模基础知识3.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首要任务,它是确保软件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的前提条件。

需求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即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1.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是软件开发中最基本的需求,它是用户对软件功能的具体要求。

在软件开发中,功能需求可以通过用例图、活动图、状态图和顺序图等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2.非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是软件开发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描述软件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等方面的要求。

常用方法包括场景模型、质量属性树和系统特征模型等。

3.2 需求建模需求建模是将需求分析的结果转换为相应的模型,以便于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的理解和使用。

CATIA模型分析方法

CATIA模型分析方法

CATIA模型分析方法CATIA是一款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机械等工程领域的三维建模软件,具备强大的建模和分析功能。

本文将介绍CATIA模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CATIA软件。

一、引言CATIA是一种基于参数化建模的软件,它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实体、约束条件和特征来创建三维模型。

在进行模型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完成建模工作,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模型几何分析在CATIA中,几何分析是指对模型的结构和形状进行分析和验证。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检查模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缺陷或问题等。

在CATIA中,常用的几何分析工具包括:切片分析、截面分析、裁剪分析等。

1. 切片分析切片分析是指将模型沿着某一个平面进行切割,并在切面上显示模型的几何信息。

通过切片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模型的截面形状、尺寸以及与其他构件的关系。

在CATIA中,我们可以使用"切片工具"进行切片分析,并通过调整切割平面来获取所需的几何信息。

2. 截面分析截面分析是指将模型分割成多个截面,并对每个截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通过截面分析,我们可以研究模型在不同位置和方向上的变化情况,如曲率、变形等。

在CATIA中,我们可以使用"截面工具"将模型分割成多个截面,并对每个截面进行详细的几何分析。

3. 裁剪分析裁剪分析是指将模型裁剪成特定的形状,并对裁剪后的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

通过裁剪分析,我们可以研究模型的局部特征和性能,如局部刚度、应力分布等。

在CATIA中,我们可以使用"裁剪工具"将模型裁剪成不同形状,并针对所需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

三、模型运动分析除了几何分析外,CATIA还提供了模型运动分析的功能,用于研究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情况和行为。

常用的模型运动分析包括:装配分析、机构分析、运动仿真等。

1. 装配分析装配分析是指对多个构件进行装配,并验证其装配性能和正确性。

基于B方法的软件建模

基于B方法的软件建模

E= IF s=S1 THEN s=S2 END
E= IF s=S1 THEN r=R1 END
S1
R1
Rm
…..
S1
S2
E
R1
Rm
…..
S1
S2
E
R1
Rm
…..
S1
R1
Rm
…..
S1
R1
Rm
…..
S2
S1
R1
Rm
…..
S2
E
…..
Sn
E
*
UML状态图的B形式化
并发状态图—也是一种复合状态,可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并发子状态;
类图是对系统静态结构的描述,以下定义了类图中类、类之间关系以及关联关系的多重性的B映射规则:
Oprations(para)
前置条件
后置条件
Constraint
*
UML类图的B形式化映射规则
二者都对数据和操作进行了封装,各个机器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给出了以下对应的映射规则: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基于B Method的软件建模方法研究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
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研究定位与研究意义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本论文研究内容、创新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案例实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CONTENTS
提 纲
研究背景与现状
需求规格说明与需求管理的缺陷是软件开发中常见的两类问题; 当前流行的统一建模语言UML,被OMG采纳并作为工业标准,但缺乏精确的形式语义和严格的推理机制,它使用图形化的建模语言所描述的软件需求很难进行动态分析与验证; 形式化方法建立在严格数学基础之上,能产生严密、精确、无二义性的形式规约,可进行模型验证与定理证明,与UML具有互补性;

复杂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复杂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复杂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及应用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技术和数据的快速发展,在各个行业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通常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这些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能够揭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关联和规律,进而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研究复杂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及应用,对于提高数据分析的效果和决策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案方法:1.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复杂数据分析和建模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等步骤,并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对数据的特征和分布进行探索性分析。

2. 复杂数据分析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合的复杂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分类与预测、时序分析、文本挖掘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揭示数据中的模式、规律和趋势,提供对数据的深入理解。

3. 复杂数据建模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复杂数据进行建模。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统计建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

这些方法可以利用已有数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和模拟,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判断。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建模方法,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

利用统计指标、图表、模型参数等方式,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这可以帮助决策者更直观地理解数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复杂数据分析和建模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果和决策的准确性,还可以挖掘和发现数据中潜在的价值和机会。

此外,不同行业可以共享数据分析和建模的经验和方法,促进行业间的合作和创新。

在实际应用中,复杂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数据的质量问题、数据的规模问题、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等。

因此,在进一步研究复杂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及应用时,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总之,复杂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对于提高数据分析的效果和决策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MBSE建模方法研究_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范文

《2024年MBSE建模方法研究_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范文

《MBSE建模方法研究_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篇一MBSE建模方法研究_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MBSE建模方法研究: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的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需求日益增加。

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作为一种有效的建模方法,在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MBSE建模方法的应用及其在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中的重要性。

二、MBSE建模方法概述MBSE建模方法是一种以模型为中心的系统工程方法,它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来描述系统、业务和软件的需求、设计、实现和验证。

MBSE建模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模型来驱动系统的开发过程,从而提高系统的质量、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

三、业务建模1. 业务需求分析:在业务建模阶段,首先需要对业务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业务目标、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

2. 业务过程建模:通过流程图、活动图等工具,将业务流程进行可视化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业务的运行机制。

3. 业务功能建模:根据业务需求和流程,建立业务功能模型,描述业务功能的输入、输出和逻辑。

4. 业务场景建模: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建立相应的场景模型,以便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四、系统建模1.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业务需求和功能模型,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设计。

2. 系统组件建模:对系统中的各个组件进行建模,包括组件的功能、接口、性能等方面的描述。

3. 系统交互建模:通过时序图、序列图等工具,描述系统组件之间的交互过程,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4. 系统验证与测试:通过建立测试模型,对系统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保系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五、软件建模1. 软件需求分析:在软件建模阶段,首先需要对软件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2. 软件设计建模:根据软件需求,设计软件的整体架构、数据库设计、模块划分等方面的内容。

3. 代码实现与测试:通过编程实现软件设计,并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过程,以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与系统建模技术研究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与系统建模技术研究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与系统建模技术研究概述: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与系统建模是一种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论。

它将软件系统看作是由对象组成的,通过对对象的抽象、封装、继承和多态等概念进行建模,能够有效地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可维护性的问题。

本文将对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与系统建模技术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一、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原则1.1 面向对象的概念面向对象是一种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的编程思想,它将对象作为程序设计的基本单元,通过封装数据和相应的操作,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高度聚合。

面向对象的设计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可复用和易于维护。

1.2 面向对象的原则面向对象的设计遵循一系列原则,如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和迪米特法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保证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理解性,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复用性。

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2.1 UML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广泛应用于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它提供了一套丰富的图形符号,用于描述软件系统中的静态结构、动态流程和交互关系等。

常见的UML图包括类图、对象图、时序图和活动图等。

2.2 类图设计类图是最常用的UML图之一,用于描述软件系统中的类、类之间的关系和属性、方法等。

在类图中,可以清晰地展示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类图的设计,可以对系统的结构进行抽象和组织,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2.3 设计模式应用设计模式是一套经过验证的、重复使用的软件设计解决方案。

将设计模式应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复用性。

常用的设计模式包括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和责任链模式等。

三、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技术3.1 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技术包括系统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建模、数据模型设计和系统架构设计等。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系统,从而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本文将探讨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一、系统建模技术系统建模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系统抽象成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模型,以便于分析、设计和实现。

常见的系统建模技术包括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等。

1.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一种基于自顶向下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它通过分层次、逐步细化的方式来描述系统。

该方法通常包括三个阶段:需求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编程。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人员通过与用户交流、调查和研究等方式来确定系统需求;在结构化设计阶段,开发人员将系统划分为模块,并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流;在结构化编程阶段,开发人员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如Pascal、C等)来编写程序。

2.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是一种基于对象思想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它将系统看作由一系列对象组成的整体。

该方法通常包括四个阶段:需求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编程和测试。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人员通过与用户交流、调查和研究等方式来确定系统需求;在面向对象设计阶段,开发人员将系统划分为对象,并定义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在面向对象编程阶段,开发人员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Java、C#等)来编写程序;在测试阶段,开发人员使用各种测试方法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

3.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功能的图形化工具,它将系统看作由一系列数据流和处理过程组成的整体。

数据流图通常包括三种元素:数据流、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

数据流表示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过程表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操作,数据存储表示数据在系统中的存储位置。

第3章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

第3章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
应如何实施。
2020/3/7第3章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
软件工程教研室
15
①数据模型 描述对象系统的本质属性及其关系。常用的建模工具有 实体-联系图等。 ②功能模型 描述对象系统所能实现的所有功能。而不考虑每个功能 实现的次序。常用的建模工具有数据流图、IDEF0等。 ③行为模型 描述对象系统为实现某项功能而发生的动态行为。常用 的建模工具有控制流图、状态转换图等。
2020/3/7第3章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
软件工程教研室
24
X
1
3
2
1.1 1.3 1.2
2.2
2.1
2.3
3.2
3.1
3.3
图3-3 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图
2020/3/7第3章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
软件工程教研室
25
结构化分析的过程如下 1.建立当前系统(现在工作方式)的概念模型。系统的 概念模型就是现实环境的忠实写照,可用系统流程图来表 示。这样的表达与当前系统完全对应,用户容易理解。 2.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系统的概念模型, 抽象出其本质的因素,排除次要因素,获得用数据流图 DFD 图等描述的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3.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 逻辑上的差别,从而进一步明确目标系统“做什么”,建 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修改后的数据流图DFD 图等)。 4.建立人机交互接口和其他必要的模型,确定各种方案 的成本和风险等级,据此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选择其中 一种方案,建立完整的需求规约。 分析模型的结构如图3-4所示。
Y
用户和设计者是否满意
N
运行原型
是否放弃
Y
N
把原型作为 把原型作为应 应用系统 用系统开发的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研究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研究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研究方法在软件工程领域,软件工程研究方法是指用于解决软件工程问题、推动软件工程领域的进展和创新的方法论和技术。

随着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飞速进步,软件工程研究方法也越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软件工程研究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实证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观测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软件工程理论和假设。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

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实验条件,观察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软件工程问题的影响。

实验研究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对软件开发方法、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实验验证。

2.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通过对实际软件项目或组织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经验。

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对软件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理解,为实际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3.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软件工程相关数据,以了解人员、组织或项目的特征、观点和经验等。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和分析软件工程领域的问题和需求,为软件工程的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建模与仿真方法建模与仿真是一种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运用仿真技术,对软件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的研究方法。

建模与仿真方法主要包括需求建模、设计建模和性能建模等。

1. 需求建模需求建模是为了明确软件系统的需求,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早期进行;通过使用多种建模技术,如用例图、活动图和时序图等,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

2. 设计建模设计建模是在需求分析阶段之后开展的一种建模活动,通过构建设计模型,来指导软件系统的实现。

设计建模可以使用类图、对象图和活动图等来描述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3. 性能建模性能建模是为了评估软件系统在面对大规模并发请求、高负载和复杂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使用性能建模工具,可以预测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性能指标。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与建模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与建模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与建模研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与建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从客户的需求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和可实施的软件规范。

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对业务流程的深入了解,还需要合理运用各种建模技术和工具。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与建模研究,探索其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首先,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基石。

它的主要目标是确定需求中的功能和非功能要求,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实现奠定基础。

通过需求分析,软件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师需要与客户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对需求的理解没有偏差。

同时,他们还需要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如用例图、活动图和时序图等,来帮助描述和分析需求。

其次,需求建模是需求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需求分析师提供了一种清晰的方法来描述和组织需求。

需求建模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将复杂的业务流程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需求分析师更好地理解业务需求,并与开发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

常见的需求建模工具包括用例图、活动图、状态图和类图等。

通过这些工具,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和流程,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实现软件系统。

此外,需求分析与建模的研究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需求的变动性。

随着项目的进行,业务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会对原有的需求分析和建模工作造成影响。

因此,在需求分析和建模的过程中,需求分析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变通能力,及时调整并更新需求规范。

其次是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在业务流程复杂的系统中,各个业务部门可能会提出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

因此,需求分析师需要在保证需求的完整性的同时,解决不同需求之间的冲突,确保系统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需求分析与建模的研究不仅对软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需求分析与建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软件开发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

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

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越来越大。

为了保证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维护性,采用合适的建模和分析方法非常重要。

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软件开发方法论,它能够更好地描述和管理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践。

一、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基本原理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软件系统看作是由一些相互交互的对象组成的,每个对象具有一些属性和功能。

通过把系统的功能和属性抽象成对象,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和管理系统的复杂性。

同时,它也支持软件系统的模块化和复用,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在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建模工具是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

UML是一种通用的建模语言,在建模软件系统时,可以使用UML的不同图形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在UML中,常用的图形包括类图、时序图、用例图和活动图等。

这些图形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功能,并能够支持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二、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应用实践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能够支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实践:1、需求分析: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业务需求,通过对业务需求进行建模,可以把需求分解成多个对象,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分析人员可以使用UML中的用例图和活动图等图形工具来描述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功能,从而有助于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需求,有效地支持软件开发过程。

2、设计阶段:在软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设计需求,支持系统模块的划分和设计。

软件开发过程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软件开发过程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软件开发过程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一、引言软件开发过程建模与仿真技术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完成软件项目,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

同时,建模与仿真技术也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工具,以更好地预估软件系统的性能并检测系统的存在问题。

二、软件开发过程建模软件开发过程建模指建立软件开发中各个阶段的模型,以及将模型转化为代码实现的过程。

建模中常用到的方法包括:UML、数据流图、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等。

这些建模方法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需求、设计软件、实现代码和测试系统等开发过程。

UML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它使用图形表示概念模型,包括类图、时序图、用例图、活动图等。

数据流图(DFD)是一种流程图,用于描述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它对于软件开发过程的具体实现提供了一些指导。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则是将系统划分为各个模块,实现功能模块化的开发过程。

三、软件开发过程仿真技术软件开发过程仿真指基于已有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模拟系统的行为,预估系统的性能并检测系统存在问题的过程。

软件开发过程仿真技术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评估设计方案、调整开发进度和降低开发成本。

常见的仿真技术包括离散事件仿真(DES)、连续仿真(CT)、混合仿真(MT)等。

离散事件仿真(DES)适用于处理一些离散、分散的事件,例如离散制造业等场景。

连续仿真(CT)适用于模拟系统中连续发生的过程,例如交通流量、电路等。

混合仿真(MT)则是将离散仿真和连续仿真的特点结合起来,可以应用于复杂系统的仿真。

四、软件开发过程建模与仿真技术的优势通过建模与仿真技术,软件开发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软件开发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提高软件开发的管理效率和准确度。

同时,通过建模与仿真技术,可以预先评估软件系统的性能、优化设计方案和检测软件的存在问题,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和成本。

五、软件开发过程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在实际项目中,建模与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

例如,在开发分布式系统时,可以使用UML建模方法,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系统需求和设计系统结构。

软件需求分析和建模

软件需求分析和建模
理解问题:确定业务需求、需求冲突、说明有歧 义和不可测试的需求
易变问题:分清需求稳定部分和易变部分
收集活动: 识别真正的客户/用户 正确理解客户的需求
耐心听取客户意见和思考
尽量使用符合客户语言习惯的表达
25/150
2.3 分析和精化
开发一个精确的技术模型,用以说明软件的功能、 特征和约束。
精化是一个分析建模动作,由一系列建模和求精 任务构成
2.1.2 扩展流程:......
31/150
系统需求
系统需求是比用户需求更详细的需求描述,是系 统实现的基本依据
系统需求描述可能包括许多不同的模型,如对象 模型和数据流模型
32/150
软件需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3/150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原则
从现实中分离功能,即描述要“做什么”而不是 “怎样实现”
用户交流不够 需求规约质量差 低效的需求分析
有拓展性的系统设计,才会给 系统更大的扩展空间,从而在 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更从 容的修改。
13/150需求分析的Fra bibliotek要性需求的重要性: 需求是产品的根源,需求工作的优劣对产品影响最大。 是系统开发的基础,质量和成败的关键 国内软件业的痼疾:人们并不清楚究竟该做什么,但却一 直忙碌不停地开发。
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
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
..
1
主要问题
什么是软件需求? 软件需求分析有哪些过程? 如何启动分析过程? 什么是面向数据的建模? 什么是面向数据流的建模? 什么是非形式化建模、半形式化建模和形式化建模? 什么是统一建模语言(UML)? 什么是用例建模? 什么是领域模型?
2/150
软件需求分析过程
软件需求规格(SRS,Software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是需求分析任务的最终“产品”, 它是客户、管理者、分析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维护工程师交流的标准和依据。

关于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关于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和故 障树 分析 , 结构 建模 : 系结 构模 型 , 体 领域 建模 : 领 域工程 方法 , 能建模 : 件 图 , 功 构 企业 建模 : 务 流 业
程 和组织 结构 。
软件建模 与分 析课程 总 学时为 4 4学 时 , 中理 其
论课 占3 学时, 6 实验课 占 8 学时。课程组主讲教师 在多年 从事该课 程教 学 和软件 工程 科研 实践 的基础


软 件建模 与分析 的课 程地 位
具体 教学 内容 是 : 1 软件建 模概 述 ( 时 ) . 4学
软件 建模 是 软件 工 程项 目开 发 的核 心 任务 , 学 习采 用面 向对象技 术进行 软 件建模 是计算 机 专业学
模 型 的概 念 , 模 的 意 义 , 建 建模 的 目的 与原 则 ,
建项 目开 发所需 的建 模平 台 , 进行 项 目实战 , 并 使学
生能够在 软件建 模能 力 的训练 上得 到切 实加 强 。
[ 3]王明.基 于核 心课程 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项 目课程体系
构建 [] J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 0 9 (6)3 3 . 2 0 , 2 :7— 8
包括:
1课程 设 计 采 用分 组 合 作 的软 件 开发 模式 , . 模
拟 项 目实战过 程 。
1理论教学 形象 化 。在课 堂教 学 的理 论讲 解部 . 分 , 使用漫 画 、 大量 图解 、 比等方 法 , 较为 抽象 的 类 将 概念与 原理变 得更加 生动 形象 。
2 重点 内容导人 式 。对课 程 的重点教 学 内容 的 .
维 , 而实 现教与 学 的有 机融 合 。 从
课 程 组 教 师根 据 实 践环 节 的任务 需 求 , 制订 了 符合 我校学 生特 点 的能 力 标 准 , 为衡 量 学生 实 践 作 能力 的准 则之 一 , 成 为考 核 学 生 实验 成 绩 的重 要 并

关于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郑山红

关于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郑山红

2012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0,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98期)Total No .298收稿日期:2012—07—16作者简介:郑山红(1970—),女,吉林珲春人,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领域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项目简介:吉林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课题“工学结合的软件工程课程模式和教学改革与实践(吉教职成字[2012]14号)”。

关于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郑山红,赵辉,李万龙,侯秀萍(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论文明确阐述了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的地位,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目标,合理组织和优化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了以“项目驱动、小组开发”为主要模式的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必要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软件建模与分析;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010—02一、软件建模与分析的课程地位软件建模是软件工程项目开发的核心任务,学习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软件建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是高级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所必备的专业能力。

作为我校重要的专业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适应软件业对高级应用性工程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自2006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了软件工程方向,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成为该方向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二、合理组织和优化教学内容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总学时为44学时,其中理论课占36学时,实验课占8学时。

课程组主讲教师在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和软件工程科研实践的基础上,以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目标为指南,采用“自底向上、层次化”的方式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内容选取时充分考虑了课程内容的合理组织和优化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实质,注重领域内与之相关的课程之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系统分析与建模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系统分析与建模
件交付的质量
《软件设计模式》
系统总结常见的软件设计 模式,有助于提高软件质
量和可维护性
UML示例图
第24页 附录
测试报告范例
设计模式应用案例
展示UML建模在软件系统 分析与建模中的具体应用
场景
示范测试报告的撰写和分 析,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
和成果
实际案例展示设计模式在 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帮助
理解并应用于实践
设计和部署应用程序以最大限 度地利用云计算的优势
模块化
将系统拆分为独立模块
软件设计原则
高内聚低耦合
模块功能相关性紧密、耦合度低
可维护性
便于系统维护和更新
软件设计方法
软件设计方法是指在进行软件设计时应该采用的方 法。结构化设计是一种将系统划分为各个部分进行 设计的方法,面向对象设计则是以对象为中心进行 设计。数据驱动设计和事件驱动设计都是根据数据 或事件来进行软件设计的方法。不同的设计方法适 用于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软件设计至 关重要。
软件设计方法
软件设计方法是指在进行软件设计时采用的 一些具体方法论,包括结构化设计、面向对 象设计、数据驱动设计和事件驱动设计。结 构化设计是一种按照结构化原理进行软件设 计的方法,面向对象设计则是以对象作为设 计和实现的核心,数据驱动设计和事件驱动 设计则是在设计过程中以数据或事件驱动系
统行为和逻辑。
实体-关系图,描述数据实 体及其关系
需求变更管理
需求管理
需求跟踪管理
需求优先级管理
管理需求变更,确保系统 稳定性
追踪需求实现情况,保证 需求准确性
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合理 安排开发顺序
结语
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 过分析用户需求、设计系统结构,能够为软件开发 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合理的需求管理可以有效避 免项目中的需求风险,提高软件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软件开发中的模型驱动架构研究与应用分析

软件开发中的模型驱动架构研究与应用分析

软件开发中的模型驱动架构研究与应用分析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开发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模型驱动架构(Model-Driven Architecture,简称MDA)作为一种重要的开发模式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软件开发中的模型驱动架构进行深入研究与应用分析。

一、模型驱动架构概述1.1 MDA的概念与特点模型驱动架构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将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和部署过程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以模型作为开发的核心。

MDA的特点包括:模型可重用性高、开发过程易于管理、能够提高开发效率、支持需求变更。

1.2 MDA的基本框架MDA的基本框架包括三层:CIM(Computational-Independent Model)、PIM(Platform-Independent Model)和PSM(Platform-Specific Model)。

CIM层描述了软件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功能,PIM层描述了系统独立于任何特定平台的逻辑模型,PSM层描述了系统在特定平台上的实现方式。

二、模型驱动架构的研究与发展2.1 模型驱动架构的起源MDA起源于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MDA的核心思想是将系统的抽象模型与具体实现相隔离,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2 模型驱动架构的核心技术MDA的核心技术包括模型的定义与描述语言、模型的变换与转换技术、模型的验证与验证技术。

其中,模型的定义与描述语言是MDA的基础,例如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常用的模型描述语言。

2.3 模型驱动架构的研究热点目前,对于模型驱动架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模型的自动化生成、模型的持续化演化、模型的仿真与验证、模型的复用与协作等。

这些研究热点将进一步推动MDA的发展与应用。

基于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与建模技术研究

基于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与建模技术研究

基于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与建模技术研究第一章前言数据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技术,它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挖掘,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基于此,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将数据分析作为决策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SPSS软件作为一款常用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工具,已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基于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进行探讨。

第二章 SPSS软件的基本介绍SPSS软件全称为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是一款常用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工具。

SPSS 软件集成了统计学、图表制作和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数据分析,如市场研究、金融分析、医疗研究等。

同时,SPSS软件还提供了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

第三章数据分析的基本过程数据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与准备: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并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清洗、填缺等。

2. 数据描述和可视化: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数据特征和分布情况。

可视化可以采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3. 统计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如频率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数据的统计特征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4. 建模和预测: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建立合适的模型进行预测。

模型可以采用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

第四章 SPSS软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SPSS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建立功能,适用于各种领域的数据分析。

例如,在市场研究中,可以使用SPSS软件进行市场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建模,以确定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特征;在医学研究中,可以使用SPSS软件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常用的SPSS分析方法包括:1. 描述性统计分析: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基本特征,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2024年MBSE建模方法研究_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范文

《2024年MBSE建模方法研究_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范文

《MBSE建模方法研究_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篇一MBSE建模方法研究_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MBSE建模方法研究: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模型化方法在业务、系统和软件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建模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建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研究MBSE建模方法在业务、系统和软件建模中的应用,以探讨其高效、高质量的实践方法和实施策略。

二、业务建模业务建模是MBSE建模方法中的重要一环,其目标是理解并描述企业的业务流程,为后续的系统和软件建模提供基础。

在业务建模阶段,首先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识别出关键的业务活动、决策点、数据流等。

然后,利用MBSE建模工具,将这些业务活动、决策点等元素抽象为模型元素,建立起业务模型。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注意模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业务流程。

此外,业务建模还需要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

在建立模型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以确保模型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三、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MBSE建模方法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将业务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

在系统建模阶段,需要利用MBSE建模工具,将业务模型转化为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应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接口、性能等方面的描述。

在建立系统模型时,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系统建模还需要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作。

软件开发人员需要根据系统模型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因此系统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软件开发的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影响。

四、软件建模软件建模是MBSE建模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其目的是为软件开发提供清晰、准确的模型描述,以指导软件的开发和测试。

在软件建模阶段,需要利用MBSE建模工具,建立起软件的结构模型、行为模型和需求模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建模的分析与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软件建模工具的重要性,并对软件建模工具进行了简介,随后重点讨论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建模工具所应具有的功能及其所应遵循的标准。

关键词:软件建模模型简介建模工具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深入, 软件功能越来越复杂, 规模更加庞大, 开发变得难以把握。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采用软件建模技术, 通过建立软件模型, 将复杂问题分层,分为多个问题逐一解决。

软件模型有利于分工与专业化, 便于需求人员、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之间交流与沟通, 缩短开发周期, 节约生产成本。

因此, 软件建模技术在软件工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软件建模工具擅长自动做重复的工作,管理大量的信息,并能保持事物的结构性和一致性。

软件建模工具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向用户提供开发过程指导,也即把工具与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过程驱动工具,而工具支持过程的实施。

对于用户而言,工具应该易学、易用和好用,能指导用户怎样探讨任务,使得用户将精力花费在重要的任务上。

软件开发人员能够利用建模工具捕获与描述系统的需求,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建立系统模型,进而生成程序或辅助编程,并能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文档。

由此可见,使用开发工具能有效地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开发效率。

概括起来讲,软件建模工具的作用如下:A、提供了引导人们有效地建立正确模型的手段;B、可缩短开发时间,有助于减少枯燥、繁琐的重复性工作;C、便于对系统的修改和维护;D、提供了存储和管理有关信息的机制和手段,具有保持信息一致性的能力;E、可帮助用户编制、生成及修改各种文档;F、有助于生成程序代码;G、为复用提供了方便。

一、软件模型的定义模型是对实际存在的系统的抽象。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能够过滤细节, 抽象出问题的本质。

为了建立复杂的软件系统, 首先需要构建系统总体蓝图; 再对总体抽象出不同的层次, 建立不同视图, 使用统一的符号分别建立模型, 描述出视图内部与视图之间的关联性; 验证这些模型是否满足系统需求, 并逐渐添加细节信息, 实现这些模型。

一个模型形成的过程就是软件建模的过程。

软件建模是捕捉系统本质的过程,把问题从问题领域转移到解决问题领域, 目的是把要设计的结构和系统的行为联系起来, 并对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可视化和控制。

模型是对实物的抽象化或离散化, 软件是现实世界的过程在计算机中的重现。

软件开发的任务是完成现实世界中同一过程的两种不同表象之间的映射关系的建立。

要完成这种映射关系的建立, 可以在不同的现象到本质的中间层折回, 折回进入的本质层次越深, 重用的机会越大。

软件模型就是这些逐层建立的映射关系的全集。

二、模型的作用1、模型可以促进项目有关人员对系统的理解和交流。

模型对于问题的理解、项目有关人员(客户、领域专家、分析人员和设计人员等)之间的交流、文档的准备以及程序和数据库的设计等都非常有益。

模型可使得人们直接研究一个大型的复杂软件系统。

建模能促进人们对需求的理解,从而可得到更清晰的设计,进而得到更易于维护的系统。

2、模型有助于挑选出代价较小的解决方案。

在研究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模型时,人们可以提出多个实际方案并对它们进行相互比较,然后挑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案。

3、模型可以缩短系统的开发周期。

模型实质上是通过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而刻画复杂问题或者结构的必要特性的抽象,它使得问题更容易理解。

在有了模型之后,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就会变得较快,同时也就降低了系统的开发成本。

三、软件建模简介为了建立复杂的系统,开发人员必须首先抽象出系统的不同视图,并用精确的表示法来建立模型,最后在模型转换为实现的过程中逐渐添加进相关细节。

现在软件产业界普遍认为,开发复杂软件项目必须采用基于UML的、以构架为中心、用例驱动与风险驱动相结合的迭代式增量开发过程,他是世界公认的开发复杂软件项目的最好过程,已经成为软件界的"圣经"。

这一开发过程目前已经稳定、成熟。

这就是: RUP—RationalUnified Process。

UML 是一种语言,提供了用于交流的词汇表和在词汇表中组合词汇的规则。

词汇表和规则则注重于对系统进行概念上和物理上的描述。

UML这样的建模语言正是用于软件蓝图的标准语言。

贯穿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并能表达系统体系结构的各种不同视图。

Rational统一过程是由Rational软件公司开发和营销的一种软件工程过程,是开发组织用以分配与管理任务和职责的一种规范化方法。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在预定的进度和预算范围内,开发出满足最终用户需要的高质量软件。

它捕获了很多现代软件开发中的最佳实践:迭代地开发软件,管理需求,应用基于构件的构架,为软件建立可视化的模型,不断地验证软件质量,控制软件的变更。

RUP将这些最佳实践活动以一种适当的形式结合起来,从而适应了广泛的项目和开发组织。

RUP核心是解决可操作性问题,帮助开发人员尽可能少地依赖那些“不可描述的经验”。

他详细给出了每个阶段参与该过程的各种角色,然后表示在过程中该角色创建的制品。

建模并不只是针对大的系统。

甚至像“狗窝”那样的软件也能从一些建模中受益。

然而,可以明确地讲,系统越大、越复杂,建模的重要性就越大,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是:因为不能完整地理解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要对它建模。

四、UML 标准简介统一建模语言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是一种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 用于对软件进行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文档。

UML 适用于各种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种应用领域以及各种开发工具。

UML 能够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 是一个绘制软件概念图的图形化记法(notation)。

人们可以用它绘制图形, 来表示一个计划进行的软件设计的问题域, 或者用这些图来表示一个已经完成的软件实现。

目前, UML 中定义了它的表示法与超模型。

表示法是我们在模型中所看到的图形部分, 它也代表模型语言( modelinglanguage) 的语法。

UML 的主要建模图形有Use Case、ClassDiagram、State Transmission Diagram、Sequence Diagram、ActivityDiagram、Collaboration Diagram、Configuration Diagram等。

但是, UML 的创造者却以第二顺位的重要性来看待这些图, 他们认为UML 的本质在于超模型, 图仅仅是超模型的展现而已。

UML 一般有三种使用模式, 分别是把UML 当成草稿、蓝图与程序语言来用。

将UML 视为草稿是三种用法中最常见的。

采用这种模式, 开发人员用UML 来沟通系统的某些层面,画图的焦点在于沟通而不是完整性, 不必刻意遵守UML 中的每一条严谨规则。

将UML 视为蓝图与完整性有关。

如果是采用正向工程, 首先需要画出详细的设计结果, 设计结果必须完整, 做出所有的设计决策。

UML 不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但可以用代码生成器将UML 模型转换为多种程序设计语言代码,或使用反向生成器工具将程序源代码转换为UML 模型。

模型驱动开发架构MDA(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是将UML视为程序语言的标准用法。

五、建模工具简介其实人们早就认识到了建模工具的重要性。

20 世纪70年代,出现了基于文本界面的建模工具;80 年代,出现了支持图形化设计方法的建模工具;90 年代,出现了元建模工具,它允许用户对工具本身进行扩展。

针对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软件,随着UML 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当前流行围绕着U M L 研制与开发建模工具。

建模工具随领域的不同而不同,但都应该具有技术框架和集成前景,为软件系统建模提供某(些)种层次的支持。

下面就一些典型类型的工具予以简述。

1、图工具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支持业务作图的工具,但作图工具产生的图只是图形,工具对所绘制的图并不能理解。

这样的图只能由设计人员解释其含义,对作图工具来说,它没有语义。

由于作图工具对所作的图不能作出语义解释,所以它就不存支持复用或扩展等功能。

典型的作图工具有Visio 、ABC Flowcharter 、Corel Flow 等。

2、过程建模和仿真工具过程建模工具用于对业务过程建模或对管理过程建模等。

仿真工具用于对诸如飞机模型、台风、流沙或服装之类的领域进行模型仿真。

仿真工具通常非常复杂,需要有排队论、统计学、运筹学等方面的知识,加之专业方面的知识,其本身成本及使用成本都很高。

典型的这样的工具有Bpwin、Optima、Promodel 等。

3、传统CASE 工具传统的CASE 工具基于传统的诸如结构化之类的开发方法,现在用的较少,但它们中的很多建模技术已被其他工具采纳。

典型的工具有Key Software 和IEF 等。

4、数据库建模工具此类工具围绕着数据库建模,开发具有有限语义的数据建模方案,强调数据库生成。

在业务建模的其他方面,此类工具的建模能力较差。

在国内外,这些工具都是CASE 市场的幸存者,现在使用的人很多。

典型的工具有E r w i n 、S - d e s i g n e r 、Power-designer 等。

六、面向对象的软件建模工具应具有的功能面向对象的软件建模工具应对软件系统的制品进行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

一套面向对象的软件建模工具应该基于特定的概念与表示法,通过对建模人员进行过程性支持,辅助进行建模,并要按规范生成相应的开发文档,可能的话要尽可能多地生成代码。

具体地讲,一个面向对象的软件建模工具应具有绘图、存储、导航、协作开发、生成代码、逆向、集成、覆盖模型的各抽象层次、模型转换等功能。

下面详述面向对象软件的软件建模工具所应具有的主要功能。

1、绘图绘图主要完成如下功能:(1)支持对模型元素进行绘制、选择、定位、连接以及着色;(2)在模型元素图符的表面和后面描述其语义;(3)理解模型的语义,在错误的上下文中使用某模型元素时,要给出警告或出错信息;(4)提供图的版面设计功能,对一定种类的图提供自动布局功能,主要用于避免线段间的交叉以及图元间的交叉。

2、存储各种模型中的信息需要存储,为检索、一致性检查、复用、文档生成等提供基础。

检索是指按一定条件查找模型元素;一致性检查要检查同一模型中的元素在各图中的用法是否一致,例如,删除某个元素,而其他图要使用它,就会出问题;复用是指对全部或部分模型的复用,用以构造其他模型,这可能需要提供复用库及其管理系统;文档生成要根据所存储的信息生成文档。

对于协作建模来说,建模工具对信息存储的支持是必要的。

对模型中一个建模元素的修改,工具要自动地将其传播到所有引入该模型元素之处。

基于U M L 的建模工具,应该遵循对象管理组织O M G(Object Management Group)的XMI 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