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0年、1992年和1995年,对议定书又分别
作了3次修改,扩大了受控物质的范围,并提 前了停止使用的时间。根据修改后的议定书 的规定,发达国家到1994年1月停止使用哈 伦,1996年1月停止使用氟利昂、四氯化碳、 甲基氯仿;发展中国家到2010年全部停止使 用氟利昂、哈伦、四氯化碳、甲基氯仿。
2SO2 + 2H2O + O2
2H2SO4
(2) NOx 氧化途径
4.酸雨的化学组成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及 其盐。其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 数情况下以硫酸为主。从污染源排放出 来的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起始 物。除此以外,不少地方的降水中发现 有机酸(甲酸、乙酸)。
酸雨的化学组成
最早欧洲的酸雨多发生在挪威、瑞 典等北欧国家,后来扩展到东欧和中欧, 直至几乎覆盖整个欧洲。在酸雨最严重 的时期,挪威南部约5000个湖泊中有 1750个由于pH过低而使鱼虾绝迹;瑞 典的9万个湖泊中有1/5已受到酸雨的 侵害。
20世纪70一80年代,随着经济快速
发展,酸雨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德
监测表明,我国的广东、广西、四川
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已成为与欧洲、北
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地区之一。 我国酸雨的化学特征是pH低、离子 浓度高,硫酸根、铵和钙离子浓度远远高 于欧美,而硝酸根浓度则低于欧美,属硫 酸型酸雨。
6.酸雨的危害
1) 长距离输送的影响 2)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3)对森林的影响 4)对金属材料、建筑结构、桥梁水坝、 工业装备、供水管网、电缆等的腐蚀 5)对人体的影响 6)土壤的酸化
烟道气脱硫脱氮
3)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4)能源的转化及燃料的代换:
清洁能源的使用,能源结构的改变,降 低含硫燃料的使用比例等。
三、臭氧层破坏(OZONE HOLE)
1.臭氧层变化与臭氧洞 臭氧层的作用: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臭氧:为温室气体
臭氧洞: 出现时间-每年9月-11月
中国于1992年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禁止使用氟氯烃持积极支持的态 度。但是,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 (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
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
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就算目前全世界都禁 止使用氟氯烃,已经散发到环境中的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
酸雨的化学组成
5.世界酸雨发展状况和
我国酸雨现状
酸雨早在19世纪中叶就在英国发生 过,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煤炭的 大规模的利用和燃烧,造成大气质量恶 化和酸雨的产生。从1870年起到1963年 近百年中发生了几十起烟雾事件。
20世纪50一60年代,北欧的瑞典和 挪威地区开始受到来自欧洲中部工业区 (英、法、德等国)S02的长距离输送(高 烟囱)的影响,湖泊中鱼类开始减少,古 建筑和石雕受侵蚀。到60年代末北欧湖 水酸化十分明显,许多湖泊成为没有鱼 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湖”,酸雨的 危害逐步发展为“区域性”事件。
中国酸雨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酸雨 污染呈加速发展趋势。在80年代,中国 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 为代表的高硫煤使用地区及部分长江以
南地区。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
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 华中酸雨区,现在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 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均降水PH低 于4.0,酸雨频率高于90%,已到了几 乎“逢雨必酸”的程度。北起青岛、南 至厦门.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和 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 主要的酸雨地区,年均降水pH低于5.6 的区域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
0.6℃
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式,而是呈现冷暖交替的
波动
3.温室气体
主要指: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
一氧化碳等 对地球辐射热量的收支平衡起重要作用
1)CO2:主要来源于以下:
燃料的使用: 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燃
料的使用
水泥的生产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改变并破坏植被的自
国约有1/3的森林受到酸雨不同程度的危
害;在巴伐利亚每4株云杉就有一株死 亡;在瑞士,森林受害面积已达50%以 上。20世纪80年代初,整个欧洲的降水 pH在4.0~5.0之间,雨水中硫酸盐含量 明显升高。
同时,在北美(主要是美国的东部和 北部五太湖美、加交界区)也形成了大 面积的酸雨区。成为美国和加拿大棘手 的环境问题。 加拿大抽样调查的8500个湖泊已全 部酸化.
表现: 臭氧层出现浓度减少区域,对紫外线 的抵挡功能削弱; 发生地区: 1984 南极上空首次 1989 北极上空 首次 其它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出现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人类过多使用氟氯烃(CFCS)
影响臭氧浓度的物理化学过程:
影响臭氧层物质的来源:
化
学
物
质
来 剂、发泡剂及溶剂 制冷剂 溶剂 溶剂
源
C F C -1 1 ,
C F C -1 2
用于火箭的燃料气溶胶、制冷
C F C -2 2 C F C -1 1 3 甲基氯仿 四氯化碳 哈 龙 1301, 哈 龙 1 2 11 氧化氮 二氧化碳 甲烷
生 产 CFC 及 粮 食 熏 烟 处 理 灭火器 工业活动副产品 化石燃料燃烧副产品 农业产品及采矿活动的副产品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使湖泊变成酸性,水生生物的死亡; 酸雨浸渍了土壤、浸蚀了矿物,使AL元素沿着基
岩裂缝流入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或使其死 亡;
磷酸盐附着在铝上,难以被生物吸收,其营养价
值就会降低,并使赖以生存的水生生物的初级生 产力降低。
7.酸雨的控制对策
1)使用低硫燃料和改进燃烧装置 2)脱硫脱氮技术的研究和使用 :
3.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V-B的影响):
a.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 b.可破坏蛋白质与DNA结构,引发皮肤癌 c.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
2)对植物的影响 3)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4.控制对策
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操作损失 回收和再循环 改进CFCS产品 非CFCS产品的替代品 “蒙特利尔条约”:
在美国南部的15个州曾达到降水平 均PH值在4.2~4.5之间。美国曾报道至 少有1200个湖泊己酸化,占可能酸化地 区中全部湖泊的4%,在这些湖泊 中.生物无法生存:此外,还有5%的 湖泊酸度正在上升,虽未完全酸化,但 已严重到威胁某些生物生存的程度;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 人类环境会议上,瑞典政府提交给大会 的研究报告《跨越国境的空气污染:大 气和降水中的硫对环境的影响》标志着 酸雨真正被作为一种国际性环境问题正 式提上议事日程。 198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 了“国际环境酸化会议”,这标志着酸 雨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环境问题 之一。
作用仍将持续下去。
四、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限制CFCS的生产和使用
5.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 百度文库际行动
1985年,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我国于1989年加入《维也纳公约》。
1987年,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
特利尔议定书》,对8种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这项议定书得到了163个国家的批准。
(简称受控物质)提出了削减使用的时间要求。
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一、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Greenhouse Effect and Global Warming )
1.温室效应:
大气层本身具有的属性。它是确保地球气温总
能维持在相对稳定范围的保障,而不会出现其
它星球的剧烈冷热变化
原理:
2.全球气候变暖的特征: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为
5.控制的综合对策
1)调整能源战略: 提高能源利用率,向清洁生产转化。 2) 绿化对策 3) 控制人口,提高粮食产量,限制毁林 4) 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促进全球合作
能源战略的调整
采用高效能转化设备 采用低耗能工艺 改进运输,降低油耗 推出新型高效家电 改进建筑保温 利用废热、余热集中供暖,可节能30%
加强废旧物质回收利用
采用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
二、酸雨(acid rain)
1.酸雨的界定:指PH值〈5.6 的降水、包 括雨、雪、霜、雹、雾和露等各种降水 形式。
2.酸雨的起因
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SO2和NOx所造成的。
3.酸雨的形成
(1)SO2 的氧化途径
催化剂
然排放
2)CH4
主要来源:沼气、稻田以及工业生产 CH4 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倍
3)N2O
主要来源:化肥的使用、燃料的使用
年增长率:0.2-0.3%
4)O3: 在大气中的浓度仅次于CO2
4.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变化:
海平面上升 气候带移动: 干旱 森林面积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