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学创作论
文学理论教程讲义(上)(2)
文学理论教程讲义(上)戴冠青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的五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的含义;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的联系和区别;3、文艺学的五个分支;4、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2、文学理论的任务;①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②文学创作论:作家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③作品构成论: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④文学接受论: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①文学理论是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②文学理论应受到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③坚持与发展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正确态度。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①体现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服务;②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理论。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的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①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②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2、文学理论的多样化形态。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以反映论为基础;2、文学心理学:研究文学创作与接受的特殊心理行为;3、文学符号学:研究语言符号的生成和破译;4、文学信息学:研究文学这一特殊信息的传播、接受和反馈;5、文学社会学: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6、文学价值学:研究文学的艺术价值产生、确立和确证的过程;7、文学文化学:研究文学的泛文化状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批判地断承德国古典美学——人类文学理论史的革命性转换;马克思主义文学理性的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对象化论;②艺术生产论;③特殊的意识形态论;④能动的反映论;⑤文学起源论;⑥现实主义的创作论;⑦文学历史发展论;⑧文学批评论。
文学理论(学)
⽂学理论(学)第⼀编导论第⼀章⽂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学理论的性质⽂学理论属于⽂艺学的范畴。
⽂艺学是研究⽂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的统称,也可称为⽂学学。
它包括⽂学理论、⽂学批评、⽂学史、⽂学理论史、⽂学批评史五个分⽀。
传统的⽂艺学分类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学理论、⽂学批评、⽂学史。
●⽂学理论:作为⽂艺学的分⽀之⼀,它是指研究⽂学活动的⼀般规律的学科,它以⽂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法作为研究内容。
●⽂学批评:是指分析和评价具体⽂学作品、作家和⽂学现象的学科。
⽂学批评的对象是以作家、作品为主的⼀切⽂学现象。
●(注意:⽂学批评兼及⽂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其中也包括对⽂学批评⾃⾝的评价和判断)●⽂学史:●是指从历时的视⾓探讨各民族⽂学和●世界⽂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的学科。
●(它是⼀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学产⽣、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学理论以整体的⽂学现象作为⾃⼰的研究对象,从理论的⾼度宏观的视野阐明⽂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使对⽂学问题的解释和阐明都上升到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度,从⽽使其成为指导和规范整个⽂学活动的基础的思想和理论。
⼆、⽂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理论是关于⽂学的理论,其研究对象就是⽂学。
具体说,⽂学理论是以⼈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学的性质、特征、功能、价值和⽂学创作、接受、发展的规律,并从中发现并建⽴起⽂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的科学的研究⽅法。
(⼆)⽂学理论的研究任务五个⽅⾯:⽂学发展论、⽂学本质论、⽂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论及批评传统》⼀书中提出了⽂学批评四⼤要素的理论,⑴作品⑵宇宙(或世界)⑶作家⑷读者。
从⽂学活动的整体性来看,这四要素是相互渗透、依存和作⽤的,是不可分割的统⼀整体。
三、⽂学理论的研究⽅法●不同学科间的⽅法可以在⼀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文学理论各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文学文本的种类一文学文本及其结构【学习目标】认识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以及现代文学理论为什么要用文学文本这个术语来取代文学作品。
了解理论用语的这种变化源于对文学和文学文本认识的深化,是现代文学观念的体现。
在这个基础上,掌握文学文本的结构。
1·1 文学文本的涵义【知识点】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2、文学文本的涵义1·2 文学文本的结构【知识点】1、文学文本的结构特点2、文学文本结构的三个层面3、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之间的关系2 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学习目标】了解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特点及构成,认识语言层在文本中的两种作用:语言既是塑造形象的材料或符号,又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
2·1 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符号性【知识点】1、文学文本语言层的两种作用2、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符号性2·2 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性【知识点】1、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价值2、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价值的相对独立性。
3 文学文本的现象层【学习目标】了解是否具有现象层,是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所在。
因为对于非文学文本来说,语言直接传达意义,无须借助其他中介,而文学文本的意蕴却必须通过现象层即形象系统来呈现,形象才是文学传情达意的“语言”。
3·1 现象层在文学文本中的意义【知识点】1、有无现象层是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2、形象的符号性3·2 文学文本现象层的特征【知识点】1、文学文本现象层的两种功能2、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3、三种形象类型的符号功能。
4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学习目标】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并不独立存在,而是隐含在现象层或文学形象之中,因此,文学文本的意蕴一般都模糊性、含蓄性或多义性的特点。
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可以分为本事意蕴和审美意蕴两个层次。
文学文本的主题由作家意图、形象蕴意和读者理解的含义三种成分构成。
多主题和主题的多义性。
4·1 文学文本意蕴的特点和含义【知识点】1、意蕴层在文学文本构成上的意义2、文学文本意蕴的特点3、文学文本意蕴的含义。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第一章文学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认识性2.文学的倾向性3.文学的实践性4、文学的情感性5.文学的形象性二、选择题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和(AB)A.倾向性B.实践性C.艺术性D.理论性2.“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A)A.恩格斯B.马克思C.列宁D.别林斯基3.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和(AB)A.精神性B.蕴藉性C.审美性D.艺术性4.“文学把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B)A.鲁迅B.萨特C.马克思D.斯大林三、判断题1.、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而如《山海经》等作品则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X)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V)3.文学的倾向性只与作家的所具有的特定阶级立场、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有关。
(X)4•在阶级社会中,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阶级性。
(V)5.文学的真实性是指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然主义的照抄。
(X)6.文学形象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所以它只与社会生活有关。
(X)四.简答题1.简述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的区别2.如何理解文学的认识性?3.如何理解文学的倾向性?4.如何理解文学的实践性?五、论述题1.请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的特点?六、材料题:1.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请分析该段材料蕴含的观点。
第二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价值2、文学的功能3、文学认识功能4、文学的教育功能二、选择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写作(一)》第三章考点手册
《写作(一)》第三章文学写作训练考点10 文学创作综论(★三级考点)1.文学创作,即写作主体运用写作载体、实现写作客体、沟通写作受体的一个不断物化的过程。
在这一创作行为过程中,文学创作的意义才得以完成。
割裂任何一种因素都将导致文学创作上的偏颇。
如过于强调客体的意义,容易导致文学创作上的主题决定论、题材决定论,也容易导致受政治或社会宣传意识对文学创作自由度的干涉,而过于强调文学载体则容易陷入文学史上经常批评的形式主义文风,导致文学作品的内容空疏、形式华丽。
2.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文学创作的个人性二、文学创作的非功利性辨析【1510·文学创作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即文学创作是一种无目的性的精神创造活动,它不解决任何社会问题,也不承担任何社会职责。
即使文学在社会时代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和功能,也不像公文、法律文书等那样直接产生作用。
尽管作者内心有受某种社会责任感的触动而进行文学创作,但创作本身是一种高度审美化的活动。
三、文学创作的情感性四、文学创作的个体无意识性五、文学语言的独特性考点11 小说(★★二级考点)1.小说文体的类型(一)古典小说类型从形式上分:笔记体小说文人创作,如《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章回体小说民间集体创作,文人整理如冯梦龙、凌蒙初的“三言二拍”,明清古典长篇小说等。
从语言上分:文言文小说和白话文小说;从题材上分:世情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神魔小说、历史演义、谴责小说等。
(二)现代小说类型现代小说最有影响的分类是根据篇幅长短不同,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长篇小说篇幅长,容量大,结构复杂,适合反映开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时代内容,揭示深刻的生活意藴和社会发展规律。
中篇小说的篇幅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具有中等叙事规模,一般在2至10万字的容量。
短篇小说则篇幅较短,结构独特,多截取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片断和侧面加以反映,小说内涵富有凝聚力,一般在两千至两万字的容量之间。
文学写作理论
第三章文学写作理论第一节孙绍振的《文学创作论》而富有文学创作实践经验的一些学者,则写出诸多中肯切要、妙识文理的专著。
如刘孟宇的《文学创作基础》;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阎景翰的《文学创作——构思、结构、表达》和《文体与创作》;刑乃让的《文学创作例话》;袁昌文的《文学创作技巧》等,都对爱好写作的文学青年,起了积极的辅导作用。
新时期以来,作为高等院校文学写作教材和面向广大文学青年的文学写作理论著作,主要有翁世荣、路德庆等主编的《文学写作教程》,张文田主编的《文学写作》,孙绍振著《文学创作论》。
《文学写作教程》,除“文学写作的准备”和“修改与定稿”两章概述文学写作的一般理论知识外,其余各章则分论报告文学、散文、短篇小说、诗歌、戏剧文学、电影文学、儿童文学、科普文学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写作。
《文学写作》与《文学写作教程》大同小异,以分论各种文学体裁的写作为主。
比较而言,《文学创作论》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理论色彩,在较高的层次上阐发创作实践中的甘苦和奥秘,其社会影响也较为广泛而深远。
孙绍振(1936年出生),江苏省盐城市人。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兼任福建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主要著作有《文学创作论》、《美的结构》、《论变异》、《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探险》、《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等。
《文学创作论》1987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全书65万字,由真实论、假定论、本质论、形象论、智能论、形式论、诗歌的审美规范、散文的审美规范、小说的审美规范和风格论等十章,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
其意义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出对文学创作理论进行大胆探索的理论勇气和具有指导文学创作实践的理论价值,在中国文艺理论界独树一帜首先是大胆探索的理论勇气可嘉。
80年代中叶,中国文艺界突破了“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思想大解放,文学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论滞后于创作,理论不能很好地阐释说明文学创作实践,更不能有效地指导文学创作实践的尴尬状况,使作者困惑和不满。
三编文学创作论
唐代诗人牛希济旳《生查子》
❖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 语已多,情未了,回眸犹重道: ❖ 记得绿罗裙,到处怜芳草。
(二)文学发明旳主体是特殊旳艺
术生者
❖ 1文学发明旳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 中旳艺术生产者(自由自觉性)
❖ 解衣盘礴 中国画术语。解衣,即袒胸露臂;盘礴,即
第三编 文学创作论
1、文学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旳? 2、作家为何要创作文学作品?
第六章 文学发明作为特殊旳精神生产
第一节 文学发明作为特殊旳生产 第二节 文学发明旳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 文学发明旳主客体关系
第一节 文学发明作为特殊旳生产
人类生产活动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一般精神生产
特殊精神生产
(科学、哲学、宗教等) (艺术生产)
❖ 其次,他又是一种社会人(社会性、责任 性、时代性)
第三节 文学发明旳主客体关系
❖ 一、主客体关系旳多样性 ❖ 二、文学发明中主客体关系 ❖ 三、文学发明中主客体旳双向运动
一、主客体关系旳多样性
❖ 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 方式——实际旳、理论旳和审美旳。一种 人若从实际旳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 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域旳健康,或是 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旳价值;一种植物 学者从理论旳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 物生命旳科学研究;一种人若是除了森林 旳外观没有别旳思想,从审美或艺术旳观 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旳一部分其效 果怎样。
❖ 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2 、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 (主体要不要感情)
❖ 什么是移情作用?用简朴旳话来说,它就 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于事物旳 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旳东西看成有生命 旳东西,好像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 意志和活动,同步,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 旳这种错觉旳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 和共鸣。这种现象是很原始旳、普遍旳。
文学创作论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在艺术创作中,当情感达到 一种极致状态时,便会出现一 种奇异的创作现象—癫狂
无意识的突发
激情的强化
沉思状态是创作冲的的思 绪之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 种深沉的平静。 在深思中,以往的情感积 累获得审美升华。也就是说把 生活经验变为审美体验的转换 过程。
什么是创作风格?
例如: 李白的清新飘逸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平易浅近 刘禹锡的气骨豪劲 王维 孟浩然的自然隽永 高适 岑参的悲壮慷慨 未来仅仅属于拥有风格的人
雨果
创作风格与作家的个性有什么关系?
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 创作个性是作家个性的表现。
法·布封:“风格才是人本身” 中国:“人如其文”或“文如其人”
人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在他 的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生活 经历,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生活经验。
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创造空间
Transaction Data
社会生活的异彩缤纷,为文学 创作提供了可能,首先,社会生活 培育了创作主体特定的文学观念。 其次,社会生活为创作主体孕育了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元素。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www.art-com.co.kr
广泛的知识积累是作家进行创作活动的前提条件Company Logo
在《红楼梦》里所写的五行八业,无不俱全, 什么医理禅道,园林建筑,猜谜行令,题诗 作画,以及用具、陈设、食品、服装实在使 人眼花缭乱表现了曹雪芹渊博的知识。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才能是作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
文学与哲学不同,哲学是以逻辑的严 密性和理论的科学性来说服人,而文学是 以形象的生动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来感染人 的。 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结构宏达,但安 排得体;人物众多,但各俱情态;事件纷纭, 但主次分明;关系复杂,但线索清晰。
文学理论笔记
中国文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总论一、文学与人1.文学对人了生活的意义。
大众文化是向文学本身的归附。
文学弥补生活中的缺憾,对生活的一种超越,客服生活中的困难,是自由的体现。
消遣、娱乐的价值。
文学的社会价值(核实是审美)认识价值是审美的认识价值。
教育价值也是审美化的教育价值。
具经济价值文学商品化2.文学与人性。
(1)人性即人的自然性(2)人性即人的社会性(带有欺骗性)不足:实质是那人降低到动物层次。
马克思强调人的社会性,但并未忽视人的自然性,而是放在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结合点上。
(3)人性是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
文学要显现出人性的丰富,生动和宽阔和深厚。
3.文学是人学。
依托政治权力才能确立。
(1)文学是人写的,写人的,为人的。
写作的主题,对象,目的是人。
作者笔下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融情于物。
(2)文学对人的表现是整体性的。
文学和艺术吧人的一般性和个别性结合起来表现。
(3)文学显现了人的自由。
艺术能克服生活的局限,显现出人最完满的自由的需要。
艺术是对人的生活的有限性超越。
二、文学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1.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
西方之所以称“诗学”的原因:(1)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诗学》。
(2)西方诗学兴起较早,因而诗学即文艺理论。
诗论(中国)关于文学的理论即文艺学。
文艺学的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含文学批评史)、文学理论(含文学理论史)2.研究对象。
以文学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来讲: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学科方法为对象。
3.研究方法。
方法是多方面的。
(1)运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把文学看成一个具有内在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文学是整体构成的。
(2)比较方法:横向、纵向、古今、中西。
(3)理论联系实际(4)多学科融合(模糊数学→模糊美学)4.研究任务。
M·H·埃布拉姆斯《浪漫主义与批评传统》。
书中提出著名的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西方诗学研究重心)→作品→作家(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后的转移)→读者。
文学理论复习
文学理论绪论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文学规律和特性的学科。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社会生活,作品,读者,作家。
文学是什么,文学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文学的创作过程怎样,文学作品有哪些构成要素,文学体裁有哪些种类,文学史上有过那些文学风格、流派及思潮,读者如何接受文学作品,评论家如何开展文学评论,文学自古到今有哪些演变规律,以及文学在当代面临怎样的新变化等问题。
第一章文学的性质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及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受社会存在、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社会存在、经济基础产生能动的作用。
较之于法律的和政治的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属于“庚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的领域”,与经济基础的距离较远文学的特点:一、认识性: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应社会生活。
①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应的产物(客观性):现实主义风格文学作品,对时代真实社会状况比较直接的反映表现人类的幻想、想象和理想的文学作品②文学作品蕴含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主观性):作家透过多样而又多变的社会现象,把握内在发展规律和推动力量,用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表达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观点以先进思想指导,深入生活,洞察社会生活发展情势,把我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表现生活的丰富复杂,传递出符合社会进步趋势的意识形态倾向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但依旧可以真诚面对现实,表现一定进步意识③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掌握(整体性):以人物的不同社会活动来表现整体社会生活,对生活情状进行真切、丰富、完整的反映二、倾向性: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①: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②: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和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文学不能成为时代政治的概念化的宣传工具,要符合艺术规律的形式,建立在真三、实践性: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通过影响读者心灵而能动地作用于其社会实践行为的特性①文学对政治实践②文学对经济、社会变革③文学对人的精神和观念(借助审美化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段,通过激励和提升人的精神来实现)第二节文学是审美的艺术一、文学的情感性: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感情交流的特性①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实用价值评价角度)②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感情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科学价值评价角度)③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有可以普遍传达和交流的内心情感体验(美学价值评价角度)由审美价值评价中可以说明: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
文学概论7 文学创作论
文学概论7 文学创作论一、引言文学创作论是文学概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文学创作的定义、特点、目标以及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二、文学创作的定义文学创作是指创作者通过诗歌、小说、散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文字的艺术表现力,传递给读者。
文学创作既是个体创造的产物,又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它融合了创作者的个人经历、情感体验以及对社会、人类、生活等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三、文学创作的特点1. 语言艺术性:文学创作不仅注重内容,更重视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
作家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节奏感等技巧,使作品具备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2. 感染力和思想性:文学作品通过情感共鸣和思想激发,能够深入读者内心,引起共鸣和思考。
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人生哲理等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和行为。
3. 多样性和个性化:文学创作没有限制和束缚,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创作风格、主题和表达方式。
这种多样性和个性化使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四、文学创作的目标1. 表达自我:文学创作是作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式之一。
通过写作,作家能够找到自己的声音,将内心的世界呈现给读者。
2. 反映社会:文学作品往往反映社会现实、人类生活的缩影。
作家通过作品抒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社会做出贡献。
3. 探索人性:文学作品关注人类的情感、欲望、困惑等问题,通过作品深入探索人性的奥秘,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文学创作的关键问题1. 主题选择:作家如何选择适合的主题,使作品具备思想深度和触动力?2. 写作技巧:作家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表达思想情感?3. 创作风格:作家如何塑造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作品有辨识度和艺术性?4. 读者反响:作家如何理解读者的需求和期待,创作符合读者口味的作品?六、结论文学创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要求创作者具备深刻的思考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写作技巧。
通过文学创作,我们能够领略到作家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是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活动。
文学创作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
一、文学创作假定论
文学创作是逼真的幻觉,生活真实和作家真知、真情的统一结构,真与假的相互制约,假定性和逼真性在不平衡中发展。
二、文学创作形象论
“形象思维”的过程,感情和物象的结合,构成形象的任务首先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艺术形象的感染力,直接诉诸心灵的形象。
三、文学创作智能论
文学创作是作家智能的特殊表现:特殊性在于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作家的心理素质,对人生奥秘的特殊洞察,反应形象刺激的能力,强烈而奇异的感情活动;
作家的观察力:通过外在信息透视内在信息,观察的客观性和主观色彩统一;
作家的感受力:一系列独特感觉、知觉和感情,审美和审智的深度交融,增强心灵对生活的吸收力,获得阐明内在感受的能力;
作家的想象力:特殊性的想象和普遍性的想象,自发想象的单一性与自觉想象的多元化。
四、文学创作形式论
五、文学创作审美规范论(诗歌、散文、小说)
六、文学创作风格论。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特点
作家的能动性: 自觉、积极地体验、领悟生活。 • 例如舒婷创作《致橡树》的经历 。 • 由体验到体现的过程
致橡树
•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 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 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 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 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 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 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 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 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文学创作是为了满足人类 “认识自己”的精神需求而存在
• 托尔斯泰日记中记录了他收拾房间事,他强 烈地感受到了无意识生存状态的可怕—— • “如果许多人的复杂的一生都是无意识地 匆匆过去,那就如同这一生根本没有存在”。 • 或许正是出于对无意识状态的这种深刻 地感受,才使托尔斯泰格外重视对人的精神 世界的表现。
作家的洞察力和艺术创造
•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指出:“所谓大师,就是 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 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 来。”(《罗丹论艺术》p4) • 罗丹一生十分注重观察生活。要奥地利诗人里 尔克到巴黎动物园去看那只铁栅栏里的豹。终 于里尔克从平凡中有所发现,写出《豹—在巴 黎动物园》。诗人从对动物的豹的观察,发现 了、生产出了文学的豹,悲剧中的英雄形象。
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破天荒地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全文刊登了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这和之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的发表如同平地炸响的两声春雷如同平地炸响的两声春雷引发了思想界文学界乃至全国民众对十年quot
文学理论第三章
精神活动的超越性:它可以超越 物质活动,确立人类精神发展的高 远目标。还可以对历史和现实作出 自己的反映和裁判,让未来的指向 去超越历史和现实。
屈 原
“求索”,语出《离骚》“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比喻是文学的审美想象的语言形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比喻是以彼物喻此物,在比喻句中把 彼物与此物两个事物的共同相似点连接 起来,产生一种联想的意象,很好地体 现了文学语言间接性这一特性。 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是文学语言表现其深 广意义内涵的普遍的 想象性特征。
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家,代表了西方唯心 主义文艺理论对文学本源的基本认识。 他们的根本出发点,都只是单纯从精神活动本身 来说明文学的性质,没有从文学的实际存在状况及 其产生根源来理解文学。
意识形态,亦称观念形态。 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认识、情感、 意志诸意识要素。 属于观念性的上层建筑,含经济思想、政治法律 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 式。 互相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比较稳定的、系统的思想形式。
第二编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 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 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 性。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论1、为什么说“要用形象来思维首先就是用那启发性雄辩性的细节来思维”,答:形象,本来是相对于抽象而言,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逻辑概括。
科学以排除感性的具体形态,综合、概括事物的普遍属性为特点,文学则表现个别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事和情。
例如用抽象的语言来讲,这个人笑的可恶,用形象的语言来讲可以说:这个人一笑露出了三十二颗金牙。
用抽象的语言说,这孩子笑的很可爱,用形象的语言则可以说:这孩子笑起来脸红得象苹果,不过比苹果多了两个酒窝。
高尔基说:“真正的语言艺术是非常生动如画的,而且几乎是肉体可以感触得到的。
应该使读者看到语言所描写的东西,就象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实体一样。
” “可悲”、“可爱”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缺乏可感性的,而有了“金牙”、“酒窝”,就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了。
关键还在于这些细节并不是生活中一切的细枝末节。
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对细节下这样的定义:“细节是整体的一个小小部分,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是局部。
”光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还不是艺术的,艺术的细节是带着假定性的,其中交融着生活和作者的感情。
不是一般的生活,而是生活的特征。
高尔基还说过:“当他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找到指出和强调谈话、手势、姿态、相貌、微笑、眼神等等独特的特点的时候,这些人物在他笔下就是活生生的。
”没有特点的细节,是平庸繁杂的,缺乏艺术表现力的。
细枝末节有了特点,才有可能进入艺术的境界。
苏联作家安东诺夫有一篇在五十年代很著名的短篇小说《在电车上》,据他自己说就是从一个细节的发现开始的:“她从行驶的电车上向车门口走去,就象走过河上的独木桥。
”电车上的地板很宽,由于车子在行驶,摇摆不定,所以走路的女人就象变得像在独木桥上那样显得不稳定,时时有失去平衡的危险,这就有了特点了。
一有特点就把整个环境相当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这样的细节就不再是生活的细枝末节,不再是生活的毛胚,而有一点艺术的味道,能帮助作者从生活进入艺术的想象境界了。
文学理论教案(电子版)
文学理论教案(电子版)第一章:文学理论概述1.1 文学理论的定义与意义1.2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3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1.4 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第二章: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2.1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2.2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2.3 文学现象的解释与分析2.4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功能第三章:文学创作与文学表达3.1 文学创作的过程与方法3.2 文学表达的技巧与策略3.3 文学语言的特点与运用3.4 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与创新第四章: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4.1 文学批评的定义与目的4.2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步骤4.3 文学鉴赏的标准与方法4.4 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的关系与互动第五章: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5.1 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演变5.2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5.3 现代文学理论的主要流派5.4 文学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六章:文学类型与体裁研究6.1 文学类型的分类与特点6.2 诗歌、小说、戏剧等主要文学体裁的特性6.3 体裁交叉与创新的审美效果6.4 文学类型与体裁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七章:文学主题与思想内容分析7.1 文学主题的定义与功能7.2 文学主题的来源与表现7.3 文学思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7.4 文学主题与时代背景的关系第八章:文学形象与意象研究8.1 文学形象的构成与分类8.2 文学意象的创造与表达8.3 文学形象与意象的审美价值8.4 文学形象与意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九章:文学风格与流派研究9.1 文学风格的定义与特点9.2 文学风格的形成与表现9.3 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9.4 文学风格与流派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十章:文学理论的当代议题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理论10.2 数字化时代与文学理论的新挑战10.3 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10.4 文学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文学理论概述:重点关注文学理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文学概论第3章文学创作
1、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获取材料的途径
无意获取 有意获取 实践获取 书本获取
无意获取
如杜甫不是为了创作“三吏”“三 别”,才去经受战乱之苦的,而是在 经历战乱之苦后,抑制不住自己的内 心冲动创作了这些流传千古的诗篇。 杜甫的亲身经历,就是无意获取。相 对于有意获取而言,无意获取的时间 要长一些。
审美
绝句二首(之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审丑
丑的事物,经过 艺术处理,就具有 审美价值。如《阿 Q正传》中阿Q的癞 疮疤。
罗丹
“在自然中人以 为丑的东西在艺术 中可以变成极美” ——罗丹
狄德罗
艺术应创造“理想典 范”,艺术家不应做“纯 粹简单的模仿者、普通自 然景色的抄袭者”,而应 该做充满“理想的、诗意 的、自然的创造者”。
歌德、黑格尔
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更是自然 的主人;艺术家的本领是驾驭自然、创造 自然。 黑格尔: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艺术作为 一种想像是真正的创造。
1、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文心雕龙〃神思》说:“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 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御文之首术,谋 篇之大端。”这就强调了作家在创作之前, 首先应当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储备创作 的材料。
1、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主体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作家的选择受社会生活的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小结
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形之中影响甚至决定着后人的创作。
1、经典的影响
a、经典是一种先验的规范。 b、经典是后人创作的法则、标准和参照系 统,使创作避开曲折的摸索。 c、经典的成就和权威性具有一种不可抗拒 的魅力。
返回经典几乎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通例
先秦有孔子的“乐则韶舞”和孟子的“尚友古 人”
六朝有刘勰的“宗经”和“征圣” 唐代有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 明代有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
“诗可以怨”
“发愤著书”
“不平则鸣”
“穷而后工”
在西方,有“愤怒出诗人”、“艺术是表现 苦难的语言”、“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等。
2、关于创作中的人生经验
包括:A 实践经验与所见所闻(直接 经验与间接经验)
B 心理经验与自我反省
作家与经验的遇合形成体验,体验才 是与创作有关的客体。
西德批评家龚特尔·安德尔斯对卡夫卡的概括:
空将汉月出宫门, 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宿 建 德 江 》---- 明 桂 天 祥《 批 点 唐 诗 正 声》:“语少意远,清思痛入骨髓。”
闻一多《说唐诗》:“清油点灯,有光而 无烟,这正表现了孟浩然对思想和诗境净化的 成就。”
《竹里馆》---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辋 川》诸诗,皆妙绝天成,不涉色相。止录二首 (指《鹿柴》及此诗),尤为色籁俱清,读之 肺腑若洗。”
天地,仿佛全是由我自己伸张出来的。
---乔治·桑《印象和回忆》
文字之最豪宕最风雅、作之最健人脾 胃者,莫过填词一种。……我欲做官, 则顷刻之间便臻荣贵;我欲致仕,则转 盼之际又入山林;我欲做人间才子,即 为杜甫、李白之后身;我欲娶绝代佳人, 即作王嫱、西施之元配;我欲成仙成佛, 则西天、蓬岛即在砚池笔架之前;…… 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 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 ---李渔:《闲情偶寄》
——莫洛亚
对艺术我还不知道有更好的像下面的定义,这 定义是:艺术,这就是人被加到自然里去,这 自然是他解放出来的……
——凡高
我认为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求助于自己的
头脑,而且要求助于自己的心灵,求助于自己
的皮肤、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每一根末
梢神经,例如你写到冬天,写到寒冷,……而
不去动员你的皮肤去感受这记忆中的或假设中
杀死了阿特柔斯,夺得了迈锡尼。提扼斯忒斯死后,
阿迦门农赶走了堂弟,在特洛亚战争期间,其堂弟
又与阿迦门农的妻子克尔泰涅斯特拉私通,并阴谋
夺取了王位。
《阿迦门农》叙述了阿迦门农于特洛亚战 争后回家被其妻子及其奸夫谋害的经过。
《奠海人》叙述了阿迦门农之子俄瑞斯忒 斯为父报仇杀死母亲及其奸夫。
《报仇神》叙述俄瑞斯特斯被复仇女神紧 追不舍,按神谕到雅典向雅典娜求救,最终 被判无罪。
前驱者像洪水一样向我们压来,我 们的想象力可能被淹没,但是,新诗人 如果完全回避前驱者的淹没,那末他就 永远无法获得自己的想象力的生命。
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
如何化解或超脱经典的压迫?布鲁姆 开出的方法是“ 创造性的误读 ”,又 称“ 戏谑性摹仿 ”,即将前代作家某 些次要的特点在自己身上加以强化,以 造成一种错觉——似乎这种风格是“我” 首创的,前人反而似乎由于巧合而在摹 仿“我”。
三、创作个性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文学创作要求独创性。 有无创作者的个性特点直接关系到创作的生 命和成就。
歌德将创作个性称之为“内心生活的准 确标志”,马克思将创作个性称之为“精神 个体性”。
在巴尔扎克手杖上镌刻着: 我在粉碎一切障碍; 在我的手杖上镌刻着: 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
——卡夫卡
今试以数十百篇之诗,隐其姓名,以示学 者,须要识得何者为初唐,何者为盛唐,何 者为中唐、为晚唐,又何者为王、杨、卢、 骆,又何者为沈、宋,又何者为陈拾遗,又 何者为李、杜,又何者为孟为储,为二王, 为高、岑,为常、刘、韦、柳,为韩、李、 张、王、元、白、郊、岛之制。辩尽诸家, 剖析毫芒,方是作者。---高棅:《唐诗品汇总序》
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
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鸟,是树顶,是云,是
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水平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
色或是那种形体, 瞬息万变,去来无碍,我
时而走、时而飞、时而潜、时而吸露,我向着
太阳开花,或栖在叶背安眠。天鸥飞举时,
我也飞举。蜥蜴跳跃时,我也跳跃,萤火和星
光闪耀时我也闪耀。总而言之, 我们栖息的
3、何谓对象化
文学创作的对象化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把 握生活材料,将外在于自己的生活材料,成 为表现作家人生感受对象的过程。
对象化的过程即主体与生活材料发生深刻遇 合的过程。
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
——培根
艺术的对象是现实的图画,……同时这现实又 是由人的理智安排的。我们可以援引培根的不 朽公式:“艺术是与人相乘的大自然。”
白先勇: 我写作,是因为我愿把内心深处无声的痛苦
用文字表达出来。 奥地利作家汉特克:
为什么写作?我不知道。明天也许会明白。 德国伯尔:
对于我,搞创作是一种乐趣……写作首先是 创作某一故事的愿望。 英国格林: 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我长了个疖( jie) 子,只等疖子一熟,就非得把脓挤出来不可
2、母题的影响
母题(motive)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汤普森说:“一个 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 统中的成分。”是“能在民间传说中辨认 出来的民间故事的最小单元”。
母题举例
西方文学有: “错认身份” “老少婚配” “儿子寻父”、 “子女对父亲的忘恩负义”……
中国文学中的“垂死化生” :
功能:整合现实经验和调动接受心理。
背景资料
具体图例
彝族图腾壁挂
生肖图腾
彝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虎节
原型举例
《聊斋》创造的鬼狐世界与中国的某种文化 原型有密切关系。 《说文解字》:“狐,妖兽,鬼所乘也,有三 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 鬼和狐化为人形往往仅为女性,所以其作祟的 方式是“媚”。女鬼或女狐又必和狡猾、淫荡、 媚惑、阴险相联系,于是有“狐狸精”之说。 从《天问》、《抱朴子》、《初学记》、《太 平广记》到唐诗宋词,都有记载或描写。 鬼狐美女可谓中国文学的一种原型。
我不知道自己明天、下一刻会 写出什么东西来,我也不知道促使 我十年如一日地、源源不断地产生 作品的“灵感”究竟同什么有关, 但我却明白无误地知道一件事:无 论在什么样的困难情况下都要保持 精神生活的质量,因为失去了这一 点,仅仅这一点,我就会失去一切 根基。 残雪:《一种特殊的小说》
一、作家与人生经验
作家与人生经验,构成了文学 创作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创作 是这两个要素的深刻遇合。
1、几种有关创作与人生经验关系的看法
a、“诗灵神授”说
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
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
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诗人
们对于他们所写的那些题材,说出那样多的优
的冷,如果你的皮肤不起鸡皮疙瘩,如果你的
毛孔不收缩,如果你的脊背上不冒凉气,你能
写好这个冷吗?——王蒙
无论在一个国王、一个凶手、一个小偷 或者一个正直的人的身上,在一个娼妓、一 个女修士、一个少女或者一个菜场女商人的 身上,我们所表现的,终究是我们自己,因 为我们不得不向自己这样提问题:‘如果我 是国王、凶手、小偷、娼妓、女修士、少女 或菜场女商人,我会干什么,我会想什么, 我会怎样行动? ----莫泊桑
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斯》三部曲
悲剧在古老的阿特柔斯神话背景下展开。
阿迦门农之父阿特柔斯继位迈锡尼国王,其弟
提扼斯忒斯奸污了阿特柔斯之妻,阿特柔斯杀了他
的儿子烹了给提扼忒斯吃,此事触怒了天帝宙斯,
要让他全族遭殃。提扼斯忒斯被逼流放期间,无意
中与其女儿珀罗庇亚发生性关系,生下埃葵斯托斯。
埃葵斯托斯后被阿特柔斯收养,并认出生父,继而
第三章 文学创作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与作家 一、作家与人生经验 二、文学创作与文化传统 三、创作个性
我为什么创作?
巴金:
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用它来改 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 精神世界。
陈映真:
写作则是为了使那些绝望的人重新充 满希望,让那些因失败的人重鼓斗争的 勇气,使受凌辱的人重获自由与尊严。
二、文学创作与文化传统
对于创作具有重大影响的,既有 来自现实的生活经验,也有来自历 史的文化传统。所以中国古代文学 理论在讲到文学创作时,既讲师法 自然,也讲师法古人。
1、经典的影响
经典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有深刻的影响,
并不完全是指后人的创作对经典的自觉学习,
更普遍的现象是经典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在无
夸父→桃木, 盘古→草木万物, 女娃→精卫鸟衔木填海。 焦仲卿、刘兰芝→连理枝和比翼鸟 《搜神记》韩凭夫妇→相思树和鸳鸯 “梁祝化蝶”
3、原型(archetype)的影响
a、荣格心理学术语,是集体无意识中的一 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
b、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原型,是指在不同时代 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 应的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类型。
美辞句……并非凭借技艺的规矩,而是依诗神 的驱遣。----柏拉图:《伊安篇》
b、 “天才”论
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
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
康德:《判断力批判》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