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五、编写特点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3、即本册的四则运算单元,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样的编排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因为有了现实的背景而变得生动、有趣。

4、有关“0”的知识

一(上)认识了“0”,知道“0”的加减法运算。

三(上)(下)知道了“0”在乘除法中的特性

四(下)对有关“0”的运算进行总结

第一单元在讲清楚运算顺序的前提下,把“0”在加减乘除运算中的特性单独安排一个课时,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除数不能为零”的道理,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

六、教学实践与反思

1、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这个单元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口算训练。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培养学生先审题再解题的习惯。如:(124-85)×12÷36,可以这样读题:124减85的差乘12,所得的积再除以36,商是多少?读完题,再说说运算顺序。

要注意口算笔算相结合。学生在递等式计算时,往往用口算,而对于较大数之间的运算,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原本没有非常熟练,所以会有很多的错误,再加上以往笔算都是在作业本里列竖式解决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草稿本里列竖式,再把结果抄入作业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便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3)适当补充四则混合运算的题量和题型。

补充需要三步计算的四则运算:如240÷(20-3×2)

“把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全册只出现两次:课本P16(14)和P129(6)。学生印象不深,到期末总复习要求列综合算式,中下水平的学生感到很困难。所以在平时对这类题型进行适当补充和练习,沟通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慢慢过渡到会用综合算式解题,这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意义。

我认为可以把类似于“总复习第129页第6题”的题提前教,在学生对“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比较熟悉后,再学书P16(14)这样的逆推题,效果会更好。

2、重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的掌握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1)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2)重视数形结合

要借助图,化抽象为具体,化隐蔽为直观,数形结合,形象地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例4(10页)的第二种方法,学生对于这种方法很难理解,可以画线段图及进一步观察、分析,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为什么先求差”,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的还如;书P8练习一(2)、(9)、(10)

七、具体教学内容解读:

1、例1。主题图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

呈现了两个学生的解决方法,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时出示主题图后, 让学生开展以下两项活动: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交流时,学生可能只说出问题,丢掉相关的条件,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整体性。另外,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用一步计算解决的,也可能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决的,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在学生广泛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出例1。

(3)、出示例1后,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并能与同伴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组织反馈,并在全班交流,主要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根据是什么?每步算式表示什么意义?然后从思路上对比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编出一些类似例1的实际问题,如乘公交车时的“上车下车”,学校图书室的“借书还书”等等,使学生在用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例2。

教材呈现了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注意:使学生明确“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

(1)在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照这样计算”一句话的含义。同桌的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在班上交流,使每个学生明白“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由于学生已有一些画线段图的基础,教学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②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并组织交流。对画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指导,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评价,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因为它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第二种解法的数量关系,在画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要重视解题过程的反思。当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后,要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987÷3=329表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6÷3=2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天即两个987人,等等。

(4)在比较例1与例2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在往右顺序计算。

3.例3。

(1)、通过解决需用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2)教材以星期天玲玲一家三口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为解决问题的现实背景。

先通过解决“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来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然后再提出“你还能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吗?”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门票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同时根据上面总结出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尝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以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做一做”第1题有三组题,每组题中上、下两题参与运算的数和排列顺序都相同,只是运算符号不同,有的是同级运算,有的是两级运算,让学生通过判断其运算顺序是否相同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

惯。

(4)像例3这样一家三口购票一共要用多少钱的问题,数量关系不难理解且学生也已接触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如有学生对“半价”不理解,教师可加以说明。一般学生分步解答并不困难,但对如何列综合算式解答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