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_水玉米_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合集下载

玉米水分过高产生的原因及解方法

玉米水分过高产生的原因及解方法

玉米水分过高产生的原因及解方法作者:温晓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1期温晓峰如果玉米收获水分过高,也就是农户所说的水苞米,不但增加农户贮藏难度,而且又影响销售价格,直接增加农民的种地成本和降低销售收入。

水苞米的产生是黑龙江省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我县近几年尤为严重。

下面就水苞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下介绍:一、水苞米产生原因产生水苞米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1、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不利的因素都是产生水苞米的条件,早春低温干旱,延缓播种日期和生长速度,致使生育期拖后;生育期间低温干旱,使玉米生长延迟,玉米生长延迟,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生育进程和正常成熟,致使玉米收获时水分偏高。

2、品种越区种植:我县位于北部高寒地区,积温不足威胁着我县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特别是在不同的年际之间,变化较大,部分农户种植晚熟品种有过增产的经历,导致有的农户盲目引进晚熟品种,过去南部乡镇种植的品种早已经种到了本县的最北部。

致使玉米不能正常成熟,也是导致水分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3、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农田做不到旱能灌、涝能排,春天不论遇到严重一点的旱涝状况,便影响到正常播种和出苗,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生育期,也就自己影响到玉米秋天的脱水。

4、栽培技术不到位:在玉米生产的技术措施上,没有坚持常年促早熟。

在种子处理上,不晒种,不催芽,不拌种衣剂:播种不及时、过深、过浅和落干;施肥不能做到N、P、K合理搭配,追肥过晚;收获过早;生育期间不采取促早熟措施等,人为的使玉米生育期拖后。

5、收获后贮存不当:玉米收获后水分一般在30%以上,有一些农户把没卖出去的玉米随便堆放在卸车方便的地方,玉米穗中掺杂着一些玉米包叶等杂物,下雪也不去管,严重的影响了玉米的后期脱水。

二、解决方法针对产生水苞米的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1、正确选择品种:农户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状况和栽培条件选择品种。

南部乡镇选择积温在2500-2600℃的品种,主栽品种应选择先玉335,吉单535;搭配品种为金山6、大民3307、金庆121、和育187、龙单68等品种;中部乡镇选择2400-2500℃的品种,主栽吉单519、鑫鑫1号等品种,搭配巴玉6、鑫鑫2号、延单21、龙单62、金庆708、佳友2号等品种;北部乡镇选择2200-2400℃的品种,主栽哲单37、绿单1等品种,搭配久龙15、金产5、龙育9、富单2、绿单2号、德美亚3号、克单8号、德美亚1号等品种。

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模式的创新,充分挖掘不同区域内的增产增效潜力,实现农艺与农机结合,推广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通过栽培技术来保证油菜高产高效生产,促进保山市油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障保山市乃至云南省食用植物油的安全供给。

参考文献[1] 杨和团,杨家贵,牛文武,等.杂交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中国种业,2013(9):76-78[2] 王迪轩.油菜优质高产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 杨和团.保山市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中国种业,2014(11):70-71 (收稿日期:2015-07-21)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路伟明(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88)摘要:从黑龙江省高寒玉米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品种选择、机械化程度、肥料施用、栽培措施等方面阐述其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期望为黑龙江省高寒玉米生产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寒地;玉米;生产随着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玉米和大豆的效益比逐渐拉大,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2013年黑龙江省玉米面积突破亿亩大关,达到718.67万hm2,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特别是随着极早熟玉米品种的推广,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其中黑河地区、伊春地区及黑龙江垦区所辖的北安管理局、九三管理局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2],成为新的玉米产区,但高寒地区玉米种植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域玉米产业的发展。

1 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1 特殊自然条件不利于玉米生产 黑龙江省高寒玉米种植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北部,位于45°~50°N 区域内,处于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有效积温为1900~2300℃,无霜期短,大部分地区初霜期在9月中旬出现,终霜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适宜玉米生长季节较短。

玉米生育期积温不足,生育期延后,收获均在上冻之后,商品粮水分含量高,不利于保存;常年低温导致秸秆处理困难、无法有效进行秋整地,影响下一年播种。

浅谈黑龙江省玉米种植中的几点问题及预防缓解办法

浅谈黑龙江省玉米种植中的几点问题及预防缓解办法

浅谈黑龙江省玉米种植中的几点问题及预防缓解办法作者:陈波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64-011 播种前高产玉米要求苗齐、苗匀、苗壮,其中苗齐主要由播种质量把握,播种质量差会导致后期密度不够,对产量将造成严重影响。

1.1 春整地黑龙江省地区,春季播种时间紧迫,整地时间不充裕,建议有秋整地条件的地区,尽量秋整地,减少春整地的发生,若需春季整地,要求尽量减少耕作次数,多以耙地、旋耕为主,尽量避免旋地和深松。

土壤条件好的地块也可尝试原垄卡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春季化雪作业,春季顶零耙地等,加速春季作业。

春季“顶零”耙地是指大地积雪融化之后,未进行秋整地的地块需进行春整地所采取的整地方式。

白天温度在零度以上,夜间十二点以后低于零度且含水土壤能结成冻块的情况下,一般在凌晨以后,用重耙进行耙地作业,使土壤松散达到起垄状态。

1.2 秋整地黑龙江省在农业生产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秋涝。

秋天雨水过多不但影响地上收获,还直接影响三秋作业,此时尽量不要选择翻地,因为此时土壤含水量大,当翻地结束后,如土壤水分达不到可耙地水分,就会封冻,会给次年春播造成延误,可以采取“顶零深松”、“顶零耙地”。

在封冻前进行起垄作业,为来年春播创造有利条件。

在秋天封冻前由于天气、土地等条件允许,未能将土地作业全部完成,在第二年春天土壤含水量很高的情况下,仍要进行顶零作业。

白天冻层融化,夜晚温度降低,冻融达到临界点,将冻未冻的时候用重耙进行耙地。

因为这时候未完全化冻,作业完成后,会有冻融交替的过程,会使土壤变的更加松散。

对于土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可白天进行耙地。

第一,土壤还未完全化透,底墒没有返上来,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第二,同样是冻融交替可把土壤变得很松散。

如果播种前整地还未结束,只能采取旋耕起垄的方法,即用旋耕机平旋后进行起垄作业。

但这种方法只能讲垄体旋开,创造种床的效果,达不到打破犁底层的作用。

玉米收获水分较高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玉米收获水分较高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 中 晚 品 种 可










种 之 间生 育 期 差异 很 大
生 育 期越 长 产 量 越 高
,

有 部分 农

,
, 以 拉 大 玉 米 收 获 时 间 减 轻 玉 米 收 获 压 力

植 、



户 在 种 植 晚 熟 玉 米 品种 时
曾经有 过 增 产 的经 历

这 导致
,
,


,








品 、

பைடு நூலகம்













有 些 农 户 为 增 加产 量 大量 盲 目引 进 晚 熟 玉 米 品种 种 植
使






0 2
,
%
中 。 我





0 8

% 以上
都 是
,

得 玉 米 收获时期 明显拖后
2
在我们 地 区
,
,
种植积 温大 于
玉 米秋 季 成 熟就
, 。
(



另外
,
,
水 分 过 大 也 使 得 玉米 收 获 拖 后

气 温低 影 响机

的 耐 密 性




黑龙江省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播种技术

黑龙江省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播种技术

黑龙江省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播种技术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玉米是该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黑龙江省积极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的玉米播种技术。

一、选种优质种子绿色高质高效的玉米种植技术首先要选用优质种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引进精品玉米种子,并在实验基地进行筛选和试验,挑选出适应黑龙江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种子。

二、合理施肥玉米施肥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黑龙江省积极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测试和营养诊断确定施肥方案。

根据土壤的氮、磷、钾含量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避免浪费和污染。

推广有机肥和绿色肥料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适时播种绿色高质高效的玉米播种技术要求适时播种。

黑龙江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适宜玉米生长的温度范围,确定最佳播种时间。

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和病虫害防治,保证种子的生长环境良好。

四、科学管理玉米的科学管理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黑龙江省鼓励农民采用高效的玉米栽培技术,如密植、中耕、无墒耕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五、保护生态环境黑龙江省在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的玉米播种技术的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轮作和种植结构调整,减少连作障碍,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采用生物灭虫剂和有机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灌溉用水。

六、技术培训和推广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示范,向农民宣传和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的玉米播种技术。

通过现场演示和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绿色农业生产。

玉米水分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玉米水分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农林科技
民 营 科 技2 0 1 3 年第6 期
玉 米水分高产 生 的原 因及解 决措施
卢 盈 贵 ( 黑龙 江绥 滨 县 二 九 。农 场 三 十五 作 业 站 , 黑龙 江 绥 滨 1 5 6 2 0 0 )

要: 我省 玉米种植面积广 阔, 由于纬度 高无霜期短 , 又由于一些地区跨 区种植 , 收 获季 节玉米籽粒含水率 大多数 >3 5 %。造成
我省地处祖 国北疆 , 积温少无 霜期短并经常有低温霜害 , 因此 适时成熟是我省王米生产优质高产 的首要前提 。 玉米的成熟期 可用 出苗至成熟 ( 蜡熟末期 ) 所需天数 即生育 日数或出苗至成熟所需活 动积温来 表示 。由于同一 品种在不 同地方往往需要 不同的生育 日 数, 而 同一品种在不同地方所露 活动积温 的差别相对较小 , 所 以生 育 日数必须与具体地方相结合才有意义 。 评价一个品种 的成熟期用 出苗至成熟所需 的活动积温 比单用生育 日 数可得 。 对于一个具体 的
玉米籽粒脱水难 , 贮藏难 、 销 售更 能。每年 用于烘干、 晾晒等 费用达 2 0亿元之 多, 大量“ 水苞米” 品质差 卖不上好价 , 降低 了种植地 玉米 籽粒水分的 高产技 术研 究 , 通过品种选择 , 栽培技术措施 多方面试验及 配套技术示 范, 取得 了一些成果。
关键词 : 玉米 水 分 高 ; 原 因; 措 施
越区种植的主要后果就是不能在霜前正常成熟即使2解决办法在秋季湿度较高初霜较晚的自老山年份能够基本成熟也由于很玉米充分成熟时籽粒的合水量一般为35左右经15天左右快下霜停止生长籽粒脱水主要靠物理脱水但因为气温低又没有的田间自然脱水收获时籽粒合水率可降至25左右再经简单晾足够的时间收获时料粮食水量不可能降到较低水分造成了不同洒一般即可达到入库的水分标准23

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截 止到 2 0 年 , 国 玉 米 播 种 面 积 增 o7 我
定 。 而 工 业 消 费( 粉 及 淀 粉 深 加 工 ) 淀 每
年 以 1% 1上 的 速 度 上 升 2 0 3 . 2 1 0 5年 已在
20 0 万 t 上 。 0 以
加 到42 亿 亩 ,黑 龙 江 省 今 年 新 增 玉 米 .1
7 7 亩 . 面 积 达 N5 2 0 亩 , 豆 种 7万 总 0 万 大
产 业 与 国外 先 进 企 业 最 大 的差 距 在 加 工
的 环 节 。 是如 果 供 大 于 求 , 植 玉 米 的 四 种
近 年 来 中 国 玉 米 消 费 情 况 表
植 面 积 大 约 在 59 5 亩 , 同 比减 少5 0 1万 0 多万亩 . 续保持 了去年的大豆减少 . 继 玉 米 增 加 的局 面 。 纵 观 近 2 年 黑 龙 江 省 玉 0 米 发 展 史 .玉 米 单 产 随 着 玉 米 科 技 进 步 f 中包 括 单 交 种 应 用 、育 种 水 平 提 高 、 其 育种资 源丰富 、 培管理方式改进等1 栽 逐
增 产 潜 力 和 广 泛 的 生 态 适 应 性 为 稻 麦 所
展 体 系 。 化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 是 玉 米 强 六 加 工 产 业 链 的高 端 产 品研 究 不 够 ,广 大 农 村 还 普 遍 存 在 着 以玉 米 原 粮 作 为 饲料 直 接 饲 喂 畜 禽 的 现 象 ,导致 玉 米 的转 化 效 率 低 下 。 是 玉 米 综 合 利 用 较差 。 方 七 一 面 一 些 企 业 由于 技 术 装 备 落 后 对 生 产 过 程 中 的 副 产 品 利 用 程 度 不 够 ,另 一 方 面 表 现 为 对 玉 米 秸 秆 、苞 叶及 玉米 芯 等 玉米副产物利用不足。 三 、黑 龙 江 省 玉 米 产 业化 发展 的对

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g y a n玉米生理病窖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胡荣华近年来玉米的经济效益高,玉米的种植面积猛增,形成 大量的玉米海。

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加,造成玉米生理性病害 不断增加。

1.玉米倒伏玉米的倒伏可分为茎倒伏、根倒伏与茎倒折3种类型,由于倒伏的类型不同,其损失程度也有所不同。

1.1玉米倒伏的原因茎倒伏是因为茎秆基部的组织强度承担不了地上部整 个植株的重量而发生了倾斜或弯曲。

这种倒伏,根茎部组织 损伤较轻,以产量影响较小。

茎根倒折是由于根系发育不 良,在下雨或灌溉之后,遇大风而发生的倒伏。

这种倒伏植 株倾斜度大,甚至植株平伏于地面。

倒伏后通风透光条件恶 化,影响产量较大。

倒伏一般多发生在抽雄前后。

原因是机 械组织嫩弱,或因害虫蛀蚀,降低了抗风能力而引起的。

其 对产量影响的大小,决定于折断的部位和时间,及田间折断 的多少。

造成上述倒伏的主要原因;一是施肥、灌水不合理。

如氮、磷、钾元素配合不当,机械组织发育不好;苗期受涝或 灌水过多以及拔节前后水肥攻得过急等。

二是密度过大,光 照不足。

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合成的营养物质减少,细 胞伸长,植株高而细弱,节间长,机械组织不发达。

三是田间 管理不当。

中耕培土不及时,耕翻质量差,造成根的发育不 良等。

1.2防治对策防止玉米倒伏应考虑综合措施,如适当加深耕层,及时 中耕培土,合理的肥水管理,合理密植等,通过运用合理的 耕作栽培措施,增加玉米抗倒伏能力。

此外,选用适宜的抗 倒伏品种;针对当地的具体条件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自然 灾害。

2. 玉米缺粒玉米缺粒现象表现为多种形式。

有的果穗一侧自基部 到顶部整行没有子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有的果穗顶 端子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有的整个果穗结粒 很少并且在果穗上分布散乱。

2.1产生缺粒的原因主要是果穗下侧的花丝授粉不好或者吐丝较晚,田间 花粉稀少,如散粉时连天阴雨,影响正常开花授粉;开花时 遇有高温干燥的天气,土壤水分不足,花粉、花丝寿命缩短;授粉时期天气无风授粉不良。

黑龙江省近60 a玉米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黑龙江省近60 a玉米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黑龙江省近60 a玉米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杨龙;孟凡香;孙智敏;李欣如【期刊名称】《节水灌溉》【年(卷),期】2024()3【摘要】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分布是科学地制定不同地区灌溉用水定额的依据。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多年来其灌溉水利用效率排名均处在全国中等偏后水平,因此,合理计算和分析作物需水量对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粮食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黑龙江省28个站点1961-2020年气象资料数据,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从玉米年需水量、各生育期需水量以及不同年代各生育期需水量3个视角,分析各需水量的统计特征参数,利用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气候倾向率识别其趋势、突变等特征,并用ArcGIS绘制空间分布图,深入研究玉米各生育期需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近60 a黑龙江省玉米年需水量均值为477.47 mm,气候倾向率为-23.11~5.62 mm/(10 a),年需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序列在2008年发生突变;近60 a玉米各生育期需水量均值分别为13.96、77.72、74.64、44.60、204.46和62.38 mm,其序列突变发生点不同;玉米各生育期需水量最大值主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需水量最小值出现在21世纪初和21世纪10年代;各生育期需水量上升趋势最大主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而下降趋势最大的主要出现在21世纪初。

玉米不同视角下的需水量自西向东总体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其中抽雄-乳熟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

【总页数】12页(P104-114)【作者】杨龙;孟凡香;孙智敏;李欣如【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4【相关文献】1.近50年东北玉米生育阶段需水量及旱涝时空变化2.近35年湖北省低丘平原区玉米需水量及旱涝时空变化3.黑龙江省黑土区近50年来四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4.近50年甘肃省玉米需水量、缺水量及水分盈亏指数时空特征分析5.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近30年大豆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V1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V1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V1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玉米是当地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玉米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草害的侵害,这不仅会导致产量的下降,还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障玉米作物的安全生产,以下为大家介绍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一、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玉米大斑病是玉米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点,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防治玉米大斑病,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做好田间管理,采用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导致病害的传播。

2. 在病害发现的早期及时采取化学控制措施,如喷洒杀菌剂等,以阻断病害向整个田块的蔓延。

3. 经常疏通排水沟,保证田块通风与排水,减少杂草的生长。

二、玉米螟防治技术玉米螟是玉米上另一种比较常见的害虫,它寄生在玉米梗和穗上,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防治玉米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采用防螟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虫能力。

2. 在田间适时铲除腐烂的玉米秸秆和杂草等,减少虫害的滋生与蔓延。

3. 投放天敌,如菜蛉、多寡小卵峰果蝇等。

三、玉米杆锈病防治技术玉米杆锈病主要由真菌引起,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为防治玉米杆锈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做好病害预测和预警,及早采取化学控制措施。

2.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害部位,及时处理病害垃圾。

3.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提高玉米的自身免疫力。

四、玉米草害防治技术玉米生长中还有一种常见状况是草害,主要是杂草入侵,会消耗养分、水分,同时还会与玉米争夺空间。

为了防治玉米草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在新玉米施药时加入除草剂,能够去除杂草。

2. 采用机械化除草,如喷草机等,能够将杂草除掉。

3. 结合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达到更好的除草效果。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理。

对种植者来说,必须要科学地选用优良品种,做好田间管理,及时采取妥善措施,才能保障玉米的生长发育,确保获得较高的产量。

近年黑龙江玉米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原因

近年黑龙江玉米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原因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来说,在我国玉米产量最多的就是黑龙江省,因此大家尤为重视黑龙江玉米种植情况。

现在的气候现象变化较多,地形地势较为复杂,某些农户的栽种手段不恰当,这一系列问题导致黑龙江省内玉米病虫害问题贫乏。

本篇文章将详细分析近年黑龙江频发病虫灾难的原因,希望能给相关研究者和种植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整合多个调查研究数据可以知道现在黑龙江地区玉米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要有六个方面。

包括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温度和地形都不一样,使得病虫害产生方式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得病虫害发生时间和具体问题变化不定;玉米种类繁杂,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不一样;栽种体制及培植方式不恰当,使得玉米自身抵抗力降低;防护和治理工作不到位,使得病虫害发生频率有增无减;提前预防工作不到位,使得后续防治工作更加困难等,将这些展开分析如下。

1、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温度和地形都不一样,使得病虫害产生方式多种多样黑龙江省幅员辽阔,面积非常大。

其西北方、北方和东南方地势比较高,而东北、西南地区地势低,地形多种多样。

其中包括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山地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平原地区也非常多,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正因为黑龙江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势地形都不一样,所以才使得各地的实际天气状况不一样,病虫害问题也多种多样,出现持续周期不同,害虫种类不同,频发时期不同等各种问题。

比如说,在2012年7月15号左右,黑龙江省中西部一些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玉米都出现了大量病斑,其中肇州一些非常严重的地区发病率高达百分之八十,而且这种症状能够一直延伸到玉米叶片的中上方,这就表明在雨季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

而正因为省内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小环境不一样,所以难以进行统一的防护和治疗工作。

2、错综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得病虫害发生时间和具体问题变化不定目前来看,因为各种自然灾害像干旱、洪涝、暴风雨或者病虫害频发等问题,每年黑龙江省内的玉米总产值会损失将近四分之一。

影响玉米子粒脱水速率因素的分析

影响玉米子粒脱水速率因素的分析
KRAUSE G F.
Pa
t
hc
oe
f
f
i
c
i
en
tana
l
s
e
so
fg
r
a
i
ny
i
e
l
dandha
r
ve
s
tg
r
a
i
n mo
i
s
t
u
r
ei
n ma
i
z
e[
J].
y
Tr
op
i
c
a
lAg
r
i
cu
l
t
u
r
e,
1983,
60(
4):
253
256.
[
6] 闫淑琴,苏俊,李春霞,等 .玉米籽粒灌浆、脱水速率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
7]
数对收获时的子粒水分无大的影响。Cr
ane 等 指出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与苞叶长短等有关 ,短苞叶
[
8]
利于子粒快速脱水。Hi
cks 等 发现苞叶包裹过紧影响子粒脱水速率。因此,在快脱水玉米育种中,除选择
苞叶长度适中、层数少而窄的自交系和杂交种,还应注重枯苞早、苞叶松的材料的选择。
2.
2 果穗农艺性状影响玉米子粒脱水速率
旅游业在扶贫开发中所扮演角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
(
023)
现代化农业
2021 年第 5 期(总第 502 期)
· 41 ·
认为苞叶重与子粒产量存在弱的正相关,与果穗含水量存在不利的正相关。克柳 科 等 证 实 苞 叶 数 或 苞 叶 重
增加会降低子粒脱水速率。闫淑琴等 [6]研究也认为苞叶数越多子粒脱水速率越慢。不过也有研究认为苞叶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现状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现状
33品质 问题 突出 -
耕 地 面 积 大 , 壤 肥 沃 , 宜 玉米 生长 。全 省耕 地 土 适 1 亿 亩 , 均 占有 耕 地 面积 多 , 壤 有 机质 含 量 高 。光 . 5 人 土 热 水 资源 丰 富且 与 玉米 生 长 进程 同步 , 米 生产 的资源 玉 成 本系数 较低 。
在在各种 问题 。如基础设施 落后抗逆能力差; 生产规模 小, 成本高, 整体效益差 ; 品质问题 突出; 新技术普及 率低 ; 农业机 械化 水 平低 ; 虫 害严 重 ; 肥 不科 学 , 病 施 土壤 肥 力明显 下 降。并展 望 了玉米 的发展 前景 。
关 键词 : 玉米 ; 生产现状 ; 问题
新 技术应 有 的潜力 。 35农 业机械 化 水平低 .
多数 用畜 力牵 引的单 体播种 机 , 春旱坐 水种 不 能抢农 时, 做不 到适 时播种 , 次播种 拿全 苗 。传 统 的铧式 犁翻 一 耕 作仍 占一定 比重 , 常造 成跑 水 跑土 , 产 力下 降, 常 生 引
发土 壤沙 化等 生态 问题 。
3 . 6施肥不科 学, 土壤肥力明显下降 在 肥料 的施用 上配 比不 合理 , 部分 地 区存在施 肥量 不 下转第 2 页 4
第一作者简介: 孙爱华 , ,9 9 出生 , 女 17 年 农艺师 , 工作 以来始终在农技推广 第一线 。通信地址 :6 4 0黑龙江省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12 0
增收 致富 的过程 。 参 考文 献

1 . 8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 1 年第 7 00 期
h p / w . . g 地 址 :0 l 5 t :w wc o t/ 吼j r 1o 2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 号楼农业部北办公 区中国农学会 0

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秃尖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秃尖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普遍产生秃尖现象,对产量造成极大影响。

玉米子粒不饱满,瘪粒、小粒增多,容重降低,并且因后期雨水较多,果穗秃尖部位更容易吸水,感染病菌,带来穗腐现象,严重影响品质,商品粮等级下降。

本文就2016年玉米秃尖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1 2016年玉米产生秃尖的主要因素1.1 干旱 干旱是造成今年玉米秃尖的最主要原因。

夏季7、8月份黑龙江各地普遍干旱少雨,尤其西部齐齐哈尔、九三、北安等地区更为严重。

此期正值玉米抽雄、吐丝、授粉、灌浆期,干旱影响玉米雌雄穗小花发育,花粉和花丝活力下降,导致授粉不良,果穗顶部小花吐丝最晚,活力最差,并且临近散粉后期,雄穗花粉量也少,所以顶部容易因授不上粉而秃尖。

干旱影响养分的运输、合成与转化,在灌浆期干旱,养分供给不足,干物质积累少,子粒不饱满,靠近顶部子粒授粉晚,更容易养分积累不足而形成瘪粒或小粒。

1.2 高温 7月下旬到8月上半月出现连续20d 的高温天气,平均温度都达到了30℃以上。

高温亦对玉米雌雄穗小花发育具有很大影响,降低花粉和花丝活力,导致授粉不良。

1.3 脱肥 2016年玉米生育后期叶片提早枯黄,功能叶光合效率下降,表现出严重脱肥早衰现象。

脱肥并不是施肥量不足,而主要是由于以下4点原因造成:一是干旱影响养分运输,养分输导不畅,同化作用降低;二是春季长时期低温多雨,地涝,玉米根系生长不发达,后期早衰,吸收能力差;三是前期降水多,地涝,肥料流失,渗漏多,损失大;四是前期土壤湿度大,肥料溶解过快,前期肥效快速释放,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秃尖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宁 毅 贾晓晗 王国庆(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88)摘要:对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秃尖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影响有干旱、高温、脱肥、密度、虫害、暴雨、三类苗和品种八大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黑龙江省;玉米;秃尖;预防后期供应不足。

脱肥早衰造成玉米生育后期养分不足,光合效率下降,这也是产生秃尖的一个重要 因素。

黑龙江玉米典型病害与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

黑龙江玉米典型病害与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玉米是黑龙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除自然环境之外,病害和虫害是影响玉米品质与产量的关键性因素。

为确保优质、高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当对玉米典型病害与虫害的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绿色防治技术,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黑龙江玉米典型病害与虫害分析1、典型病害黑龙江地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且典型的病害有以下几种:丝黑穗病、大斑病等。

(1)丝黑穗病这是一种由丝轴黑粉菌引起的病害,在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中比较常见,严重地块的发病率高达70%左右,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染病的玉米植株基本无产量,一旦该病害大规模发生,会导致玉米减产。

导致丝黑穗病的原因较多,如选择的玉米品种抗病能力弱,玉米种子消毒不到位,致病菌残留。

(2)大斑病该病害在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中十分常见,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会导致玉米大幅度减产,最高可以达到50%左右。

玉米拔节期是大斑病的高发时期,对叶的危害比较严重,当全株出现病斑后,便会死亡。

大斑病的发生除了与品种有关之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关,温度和湿度都可能诱发该病害。

2、典型虫害黑龙江地区玉米的典型虫害有以下几种:玉米螟、玉米蚜虫等。

(1)玉米螟玉米螟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会对玉米植株的各个部位造成危害,如幼虫会蛀食嫩叶与茎秆,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茎秆遭到蛀食后,会变得容易折断,倒伏几率增大,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随之下降。

黑龙江地区的玉米螟1年1代,当茎秆越冬的活虫数量超过100时,可能会引起玉米螟严重发生。

(2)玉米蚜虫蚜虫在玉米苗期时的危害性较大,以刺吸心叶为主,当玉米进入抽穗期后,会对穗部造成危害,进而对玉米的光合作用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蚜虫还会传播多种病毒,容易诱发病害,一旦大规模发生,会导致玉米减产。

二、黑龙江玉米典型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1、病害的绿色防治技术(1)丝黑穗病的防治①以抗病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作为首选,这样不但能够对丝黑穗病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其他病害的发生几率。

黑龙江垦区玉米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

黑龙江垦区玉米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
的效 果 , 而 实现 防倒增 产 的 目的 。 从 (2 ) 0 2
由于 狠抓 了 田间作 业 标 准 , 各 项 措 施 的 到位 率 显 使
著提 高 。
7 5 检 查 验 收 标 准 .
进 , 证 了基 础 耕作 深松 作业 的 到位率 ; 保 由于配备 了 较 为先 进 的整地 、 种 、 播 田间 管理 机 具 , 作 业 质 量 使
大为 提高 ; 由于引进 了世 界领 先 的大马力 收获机械 , 使 玉米 直 收脱粒 成 为现 实 。
近年 随着农 业 产业 结 构 调 整 , 龙 江 垦 区 玉米 黑 播 种 面积迅 速扩 大 , 培水 平及 产量 逐年 提高 , 栽 但在 生产 过 程 中由于 气候 条 件 和 人 为 因 素 造成 倒 伏 , 越 来越 成 为限制 玉米 高产 的主 要 因 素之 一 。2 0 0 8年 、 20 0 9年普 遍发 生玉 米倒伏 , 产量 影 响较为严 重 。 对
因是 茎秆 柔嫩 、 间脆 弱 , 病虫 害 引起 的倒折 。 节 及
2 引 起 玉 米 倒 伏 的 因素
引起 玉米 倒伏 的原 因主要有 内在 和外 在两方 面 的 因素 , 内在 因素 主 要有 品种 、 培 措 施 、 栽 田间管 理 等 ; 在 因素有 气候 条件 、 理及 土地条 件 等 因素 。 外 地
倒伏 和茎 折 3种 : ①根倒 伏 : 整个 玉米 植株 连 同根系

起 倾斜 歪倒 , 根倒 伏 的主要 原 因是根 系 发育不 良,
好 。同时 随着气 候 的变 暖 、 种 和新 品种 推 广 速 度 育
的加快 , 区 间引种 越 区种植 成 为普遍 现象 , 地 同一 品
雨水 过多 , 耕层 过 于疏 松遭遇 暴 风雨 引起 的倒伏 ; ②

黑龙江垦区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黑龙江垦区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制度 、 优化玉米品种结构 、 增 强抗 灾 减 灾 能 力 、 提 高科 技 创 支撑 能 力 、 建 立 病 虫 害监 测 体 系等 方 面 , 提 出 了促 进 垦 区
玉米 生产 优 质 高效 发 展 的 主要 对 策 。
关键词 : 黑龙江垦区 ; 玉 米 生产 ; 对 策
玉米 是世 界 上 最 具 价值 的粮 食 、 饲料 、 加 工 和能 源等 多 种 用 途 的 作 物之 一 , 被誉 为 2 1世 纪 的 “ 谷 中之
批 小 面积亩 产超 1 0 0 0 k g 、 大 面积亩 产超 9 0 0 k g的高产典 型 , 垦 区玉米 单产 潜力 空 间较 大 。
1 . 3 全程 机械化 水 平高
垦 区拥 有大 中型 拖拉 1 8万 多 台件 , 玉 米 生 产 已基 本 实
1 . 5 科 技 支 撑 能 力 强
多 年来 , 垦 区依 托北 大荒 垦丰种 业 、 黑 龙 江 省农 垦科 学 院 、 八 一 农 垦 大 学 等 科研 院校 , 以 优 质 品种 为 核
心, 良种 良法 、 农 艺农 机相 结合 , 加 大新 技 术创 新 与 推 广 力 度 。 在农 垦 现 代 农 业 示 范 区 内 , 建 立 了万 亩 展 示
王” 。近 3年来 , 随着 玉米 种植 效 益增加 、 配 套栽 培技术 的完善 和全 程机 械化 水平 的提 高 , 黑龙 江垦 区玉 米种 植 面积 持续 增加 , 2 0 1 2年播 种 面积达 8 5 . 5万 h m , 占垦 区粮 食 作 物播 种 面 积 3 0 . 6 O, 占全 省 玉 米 播种 面积
1 8 . 7 ; 2 0 0 9年 垦 区玉 米 面积 突破 5 O万 h m , 达到 5 8 . 8万 h m , 占粮食 作 物 面积 的 2 3 . 1 ; 2 0 1 2年 垦 区 玉 米 面积突破 8 0万 h m , 达到 8 5 . 4万 h m , 占粮食 作物 面积 的 3 0 . 6 。

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彭志祥;牛爽;林洁
【期刊名称】《现代化农业》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从品种、播期、种植密度、施肥、机械化程度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第四、五积温带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彭志祥;牛爽;林洁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海伦农场,黑龙江海伦152365;黑龙江省海伦农场,黑龙江海伦152365;黑龙江省海伦农场,黑龙江海伦1523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03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J], 武学义;暴兴东;张崎峰
2.早熟玉米德美亚1号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适宜播期研究 [J], 刘月辉;张丽;卢海鹏
3.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J], 段培宇;于才;王玉凤;路伟明
4.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J], 陈国建
5.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玉米品种适应性鉴定 [J], 张崎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 水玉米 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史桂荣摘要本文客观地分析了黑龙江省 水玉米 产生的原因,对种植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黑龙江省 水玉米 的解决途径,并对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选育目标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玉米;黑龙江;子粒含水量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之一,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总产量、玉米种植面积均位居全国第三,供给国家的商品粮率位居全国第二,年种植面积约240万hm2,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12%左右,占黑龙江省农作物总面积的26%,玉米总产占黑龙江省粮豆总产的44%。

因此,黑龙江省玉米品质的优劣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效益的高低乃至全国的玉米生产均有一定的影响。

1 水玉米 产生的原因所谓 水玉米 即在玉米收获期玉米子粒含水量在35%以上甚至更高。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玉米带的最北部,玉米收获后气温下降较快,玉米晾晒、干燥时间短,玉米子粒脱水速度较慢,玉米脱粒时含水量在25%左右甚至更高,远远达不到国家粮库对收购玉米子粒含水量的要求,故称为 水玉米 。

这种玉米的商品粮等级低,销路差,并且玉米的烘干、运输成本增加,从而使玉米生产经济效益降低。

其产生原因如下。

1.1引入品种熟期过晚1985年前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全面推广,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普遍提高,玉米播种期的提前及播种时间的缩短,种植早熟玉米品种已不能适应当时的生产需求,因而在黑龙江省部分市县先后引入吉林等地中晚熟玉米品种如吉单101、四单8号之后,玉米产量得到迅速史桂荣,副研究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150086,哈尔滨市学府路368号收稿日期:2001-01-21提高,刺激了全省各地特别是中南部地区普遍引入吉林等地玉米品种,加之这期间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在大部分年景玉米可正常成熟,引入品种的熟期问题被忽略了, 水玉米 问题在不同年际间和不同地区时有出现,但并未引起广泛注意。

1.2玉米市场求大于供在1990~1995年我国玉米产量与消费量处于同步增长阶段,玉米市场求大于供,玉米质量问题远远小于数量问题,因此 水玉米 问题自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3不能提供熟期适宜的品种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科研单位在1980年前将玉米育种目标定位于 早熟、高产 ,致使1985年前后不能给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提供熟期适宜、高产稳产的玉米品种,也是产生 水玉米 的原因之一。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黑龙江省特别是中南部地区玉米品种 越区种植 现象严重,第一积温带甚至第二积温带部分地区种植长春地区的玉米品种,造成当地常年实际有效积温甚至低于玉米品种生育期间所需积温的不正常现象,因而在不少地区相当多的农户在收获期玉米未能达到正常的生理成熟,玉米子粒的含水量正常年景都在35%左右,如遭遇早霜玉米子粒含水量甚至高达45%以上。

如1999年由于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9月14日遭受一场重霜,比哈尔滨地区初霜期提前1周左右,致使不少生产田玉米未达到正常成熟,据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于1999年9月28日在黑龙江省双城、呼兰、绥化(分别为第一积温带上限、第一积温带中下限和第二积温带上限)三市县种子公司试验地采样,本育9玉米品种收获期含水量在39.7%、42.6%和47.7%。

高水分不完全成熟的玉米必然造成玉米子粒内含物少,千粒重和容重低,外观颜色差,商品品质较低,市场竞争力下降,玉米生产效益降低。

2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经济效益的比较近年来不少地区种植晚熟高产品种,确实在一些年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产;但究竟种植晚熟品种比适宜熟期品种在经济效益上是否合算?据测算,商品玉米子粒通过烘干,每降10个百分点水分需费用0.16元/kg;若在哈尔滨地区本育9熟期品种的子粒含水量比四单19熟期品种的子粒含水量高5%,仅烘干费就需增加0.08元/kg,占玉米销售价格的10%左右;若考虑品种未完全成熟而造成的子粒颜色差,百粒重、容重低,商品品质下降等因素,若商品等级相差一等按0.04元/kg计算,种植四单19熟期玉米品种仅烘干费少花费0.08元/kg,商品等级高多收入0.04元/kg,合计相对增效节本0.12元/kg,那么单产在7500kg/hm2时,多收900元/hm2。

在哈尔滨地区种植本育9, 1996~1998年3年平均比四单19增产3.76%,以平均不足4%的增产风险换取高水分、品质差的玉米子粒,显然是得不偿失。

若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等减少因品种熟期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效益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3黑龙江省 水玉米 的解决途径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包括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早已发现了玉米品种 越区种植 的弊端,提出严格限制玉米品种 越区种植 ,提高玉米生产效益等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但不少地区的农民由于受习惯势力和片面追求晚熟高产的思想影响,将种植晚熟和超晚熟玉米品种作为夺取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因而 水玉米 现象仍较严重,1999年黑龙江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一场早霜,加之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玉米质量问题受到全省上下的广泛关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结合本省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结合生产实际宣传玉米品种 越区种植 的不良后果。

我们通过对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生产实际的调查,并结合自已多年的科研成果,对解决 水玉米 问题提出以下意见:3.1品种合理布局黑龙江省南部第一积温带有效积温常年在2800!左右,考虑到播种、后熟、脱水所需的积温和早霜的出现,以需积温2550~2600!的玉米品种(如四单19、龙单19等)为主栽品种;第二积温带以需积温2400~2500!的玉米品种(如白单九、四早6等同类熟期的品种)为主栽品种;第三积温带以需积温2300~2350!的玉米品种(如龙单8、龙单13、龙单16等)为主栽品种;第四、五积温带分别需积温2200~ 2300!和2000~2100!的玉米品种(如海玉4和海玉5、克单8等)为主栽品种。

3.2选择优良品种提高经济效益以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为骨干、省农科院各地区所为主要力量的玉米育种队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玉米品种服务于龙江大地,近年来已取得一定的突破。

以龙单19和龙257为标志的玉米品种的育成,为解决我省中晚熟玉米品种创出了一条新路;黑221、龙257具有熟期适宜(2600!和2450!)、后期脱水快、子粒外观颜色好、高产稳产、商品等级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特别是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因白单9等玉米品种病害重、品质差等原因,在生产上种植面积逐步萎缩,第二积温带玉米生产已无主栽品种,龙257的选育成功有望解决这一问题,2000年在全省大面积的生产示范因其熟期适宜、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和后期脱水快、品质好而受到广泛好评。

总之,选育高产、稳产,角质程度高,外观颜色好、商品品质好,生态适应性好、子粒后期脱水快、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是解决黑龙江省 水玉米 问题的技术保证,也是玉米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3.3用经济杠杆提高黑龙江省玉米商品品质由于前几年不按玉米含水量多少和品质优劣定价收购或差价极小,使种植适宜熟期、优质玉米品种的农民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从而挫伤了农民生产优质玉米的积极性。

因此要推行科学合理的玉米商品粮检测手段,同时拉开含水量低、优质玉米商品粮与含水量高、劣质玉米商品粮的收购差价,用经济杠杆提高黑龙江省玉米商品品质是杜绝 水玉米 现象出现的重要经济措施。

4对未来黑龙江省玉米品种选育目标的设想选择优质、高产稳产、生态适应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是今后玉米育种的方向,其主要性状应具有如下特点:子粒角质含量高、中齿或硬粒型、子粒外观颜色好呈橙红或金黄色、商品品质达到2级以上,后期脱水快、后熟快的玉米品种。

生态适应性好,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都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对生产、栽培条件不苛刻,生产成本较低。

具有较好的抗病抗逆性,对自然灾害、病害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比当地常年平均有效积温少150!可以正常成熟的玉米品种。

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豫玉33赵博贾连璋堵纯信赵发欣豫玉33玉米新品种(原名郑单958),是由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自选系郑58作母本,外引系昌7-2(选)作父本杂交选育成的高产、稳产玉米单交种。

2000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紧凑,产量高,稳产性好。

在黄淮海地区夏播生育期平均93~96d,株高249cm,穗位高107cm,叶色浅绿,叶片窄而上冲,株型结构合理,透光性好,适宜密植。

果穗长16.5cm,穗粗4.8cm,穗行数14.8,行粒数36,果穗均匀,无秃尖,结实性好,子粒半马齿型,黄粒白轴,千粒重278.6g,出子率87.8%。

2产量表现1997、1998两年在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6万株/hm2)中,平均单产分别为8370kg/ hm2和7692kg/hm2,比对照品种豫玉12分别增产15.1%和22.4%,增产达极显著差异,两年均居试验第一位。

综合两年20点次的试验结果,平均单产8031kg/hm2,比对照种豫玉12增产18.5%。

1999年在河南省玉米大区生产示范试验中,平均单产9453kg/hm2,比对照种豫玉23增产15.2%,仍居试验第一位。

同年在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高产攻关试验田中,经专家组最后验收,平均单产高达13909.5kg/hm2。

赵博,实习研究员,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450002,郑州市农业路1号贾连璋,堵纯信,赵发欣,通讯地址同第1作者收稿日期:2000-01-213抗性及品质分析通过河南省两年区域试验汇总结果表明,该品种大斑病1级,小斑病2级,青枯病2.8%,黑粉病0.7%,抗倒性好。

1999年11月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测试中心分析,子粒含粗蛋白8.47%,粗脂肪3.92%,粗淀粉73.42%,赖氨酸0.37%,赖氨酸含量较高,商品利用价值好。

4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在良好栽培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由于其株型结构合理,通风透光性好,适宜密植。

在黄淮省区一般地、中等水肥地和中上等水肥地分别以52500株/hm2、60000株hm2和75000株/hm2密度种植为宜。

由于该品种苗期发育较慢,应注意早施提苗肥,重施拔节肥,大喇叭口期注意施粒肥,同时结合防治玉米螟。

该品种适应性广,适合在我国冀、鲁、豫、皖、苏、陕、京、晋南等夏玉米区及北方、南方适宜种植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5制种要点父母本行比1∀4或1∀5为宜,母本播后2~4d播第一期父本(1/2)。

第二期父本(1/2)在第一期父本播后2~4d播种。

母本夏播区67 500~75000株/hm2;母本春播区75000~82 500株/hm2。

父本15000~22500株/h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