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中心)。
城市首位度: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比。反映该国 或该地区城市的规模结构和人口聚集程度。首位度大的规 模分布称城市首位分布。
按照位序—规模的原 理,2城市指数为2, 4城市指数和11城市 指数都是1。
首位度(2城市指数):S2=P1/ P2
4 城市指数: S4=P1/( P2+P3+P4 )
各(54%)、亚松森(44%)。
首位度大非必 不合理;
首位度小非必
一定合理。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一、我国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
贝里1960年的研究把中国列入对数正态分布类型。
严重敏、宁越敏(1980)
许学强(1982、1993)
王法辉(1989)和陈勇(1993)
研究的方法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但取得几点共识
位城镇人口的1/3,
依次类推。
P1 Pr R
缺少中间等 级的城市
(a) (b)
捷夫模式不具有普遍意义,有的学者提出了修正模式,实 际上是罗特卡模式的一般化:
lgpi lg p1 q lg Ri
Y = a + bX
(a)
lg P = lg P1- q lg R y = a + bx
城市规模的金字塔式分布:城镇的规模等级与城镇的数
目成显著的反向关系。
金字塔的基础:大量小城市;塔顶端:一个或少数大城市
2000年
2
3 8 27 54 217 240
三、位序—规模法则(Pank-Size Rule)
从城市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 的规模分布。在一个国家或区域里,城市大小排位顺序数
42
2、20世纪60、70年代,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地位下
降,中等城市增长最明显,小城市没有得到发展。原因: 1)搞“三线”建设,大城市人口“下放”农村,大城 市和特大城市的地位受到削弱。 2)“文革”动乱市镇的建制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小城 市在晋升为中等城市的同时没有新的小城市递补。
2016/6/1
规模等级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合计 规模等级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合计
1980
城市个数 占城市数 占城市人口数 城市个数
1990
占城市数 占城市人口数
15
30 69 109 223
城市个数
6.7
13.5 30.9 48.9 100
1998 占城市数
38.7
31
28 119
欠发达地区不足以 支撑和需要较多数量 的大城市。由于制造 业发展水平低,大部 分城镇规模小,但其 中心城市往往达到较 高等级,制造业和高 等服务业集中布局于 中心城市,所以城市 首位度高。 发达地区需要大量 的大城市,因支撑着 许多大城市而不是一 个,所以首位度低。
二、城市金字塔
城市金字塔:将各个规模等级的城市数量,按从低到高 的等级序列,用条形图表示出来,分析区域城市规模分布 的方法。 规模大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的城市等级, 城市数量多。
6.6
6.0 25.5 61.9 100
2004 占城市数
41.7
44.424.6
23.1 13.6 100
占城市人口数
31.5 12.6
24.6 21.1 100
占城市人口数
289
467
城市个数
37
48
205
5.54
36.48
43
64
156
6.51
45.12
7.19
30.69 56.59 100
37.914.19
28.28 20.35 100
9.68
23.6
33.318.69
20.77 15.46 100
378
668
398
661
60.21
100
18.6%
41% 40%
2016/6/1
45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小城市数量和比重显著提高的 同时,特大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形成了“两头升、中间 降”的马鞍形格局。原因:
11城市指数: S11=2P1 / ( P2+P3+P4+……+P11 )
P1、P2、P3、P4、……、P11:指按照人口规模自大而小排 列的第n位次城镇的人口数量。
按照位序—规模的原理: S2 = 2; S4=1; S11 =1。 所以: S2>2 , S4、S11>1 2<S2<4 S2>4 属于首位型分布 属于中度首位分布 属于高度首位分布
典型例子(20世纪30年代): 英国100-14-13
首位城市
伦敦(820.4万人)7倍于利物浦(117.8万人)
丹麦100-11-9
哥本哈根(84.3万人)9倍于奥尔胡斯(9.1万人)
奥地利100-8-6
维也纳(187.4万)12倍于格拉茨(15.3万人)
墨西哥100-18-13 墨西哥城(102.9万人)5倍于瓜达拉哈拉(18.4万人)
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 全国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
活中占据明显优势,规模最大的领导城市。
例外:1)由集聚过程中大体同步的几个区域组成的国家 ,可能存在几个首位城市。比如,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巴塞 罗那。 2)由原先几个分裂部分组成的国家,在其统一前 往往呈单个首位城市分布,统一后常呈多个首位城市分布 。如加拿大的多伦多(英语社区中心)和蒙特利尔(法语
中部地区 2.32
7.22 湖北
2.54江西 2.31湖南 2.29黑龙江
1.89 山西 1.62 吉林 1.50 内蒙古 1.52 河南 1.03 安徽
1.36宁夏 1.33四川
西部地区 4.17
9.56 5.20 5.60 4.91 5.00
青海 云南 陕西 甘肃 西藏
3.44新缰 2.73贵州
属于位序—规模分布类型; 城市规模分布日益均衡,但波动较大;
高位序大城市人口增长加
快,首位度有所上升; 高位序城市实际规模小于 理论规模。
二、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 1、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城市、特大城市数量增加、比 重上升,地位加强,而中小城市比重下降;
2016/6/1
式稳定发展,没有发
生明显的类型转换。
从四个典型
城市的位序 变化看,城 市之间的发 展不平衡。
1975-1995 1955-1975
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
学术界一般把城市规模分布分为: 位序-规模分布、 首位分布和过渡类型。
LOGO
位序—规模分布的国家
首位分布的国家
3、1936年辛格进一步提出了一般公式:
lgRi = lgK-qlgPi
即 RiPi q=K
4、1949年捷夫提出在经济发达国家里,一体化的城市体系 的城市规模分布可用简单的公式表达:
P1 Pr R
Pr:第r位城市的人口; P1:最大城市的人口; R:Pr的城市的位序;
第2位城镇的人口是 首位城镇人口的1/2, 第3位城镇人口是首
一般来说,首位分布是一种原始的初级的城镇体系规模分布 形式,往往是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特点。
重庆归入四川 共27个省区
高首位度 6
中首位度 8
低首位度 13 2.10辽宁 2.00浙江 2.28福建 1.18广西 1.02河北 1.00山东
东部地区 1.99
5.26 广东
2.56江苏 2.67海南
136
176 324 467 640 663 655
5
11 21 31 32 40 122
8
21 31 28 43 54 118
17
47 94 117 191 217 151
106
97 178 291 374 352 264
城市规模有大有小,其原因是什么? 内因: 1、地形因素; 2、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
历史悠久、面积大、历史久、人口多、条件复杂等),是
多种力量在很长时间内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
每一种力量只能产生微小的随机的作用。
2、政治因素 把国家看作是城市体系的决定因素,经济力量只被认为 是一种中间变量。 首位分布: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结构集中化程度高、政府 控制强的国家。 位序—规模分布:非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控制弱的国家。 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首都的政治作用不断增强,这 些国家首位度的增加。 我国除山东和内蒙最大城市不是省会城市外,其余都是。 这样的解释并不很严密,常常可以找到一些相反的例子。
弊
运输成本低,劳动生产率最高;
是交通运输网络中效益最好的地方
利
经济发展是城市体系均衡发展的原因。 首位分布是一种初级的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形式,是不发 达国家和地区城市体系特点,是经济不发达造成的; 城市化高级阶段的经济发达国家服从位序—规模分布。 如,拉美城市化:秘鲁(1/3)、蒙得维的亚(52%)、 布宜诺斯艾利斯(45%)、墨西哥城(32%)、加拉加斯 (26%)、圣地亚哥(44%)、巴拿马城(66%)、拉巴 斯(44%)、太子港(56%)、马那瓜(47%)、圣多明
3、能源资源因素; 4、基础设施的经济实力; 5、城市的性质和结构; 外因: 1、国家政策因素; 2、人口因素,外来人口;
一国家或一地区城市规模的大小序列与人口规模、与城
市的等级、与城市数量多少之间有没有规律性呢?有什么
样的规律?
我们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来分析一个国家
的城市规模分布特征、类型?
三、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
争
议:
首位分布好?位序—规模分布好?
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的
关系如何?
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一种寄生作用;
是对资源的一种低效利用方式; 代表了一种超国家的倾向; 反映了许多社会方面的不平等 允许资金和人才的更大积累,有利于知识的更加 专门化和思想交流;
字与其规模呈现显著的反向相关。
位序—规模法则: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所有
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
如果这些城市的位序数字同它们的规模之间能够建立起
一种规则的函数关系,我们就把建立在这种函数关系基础
上的分布,称为城市的位序—规模分布。
1、奥尔巴克的发现 1913年奥尔巴克发现五个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城市人口资 料符合下式关系:
过渡分布类型的国家
首位分布与位序规模分布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没有规律性;与城市化水平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 1、随机模式:认为位序—规模规律是随机力量形成的稳定 结果。代表人物:贝里和加里森,熵最大化原理。 首位分布:产生于只有少数几个力量强大的因素作用下的 国家(人口少、面积小、城市化历史短、单一出口等); 位序—规模分布:产生于因素复杂的国家(经济、城市化
Pi Ri K
Pi ——是一国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城市 的人口;
Ri ——是第i位城市的位序; K ——常数
50*1=50, 25*2=50,……10*5=50
2、1925年罗特卡发现美国城市人口符合:
PiRi 0.93=5000000
罗特卡的贡献在于对位序变量允许有一个指数。
3、经济发展阶段 莎科斯于1972年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分布的动 态模式,试图将城市规模分布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联系起
来。认为:
不发育阶段:均衡分布,位序—规模分布;
成长阶段:集中分布,首位分布;
成熟阶段:恢复均衡,位序—规模分布;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试图把特定的文化、历史因素和 城市规模分布联系起来,认为民族主义精神强的国家可产 生首位分布。
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
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第三节 中国的规模分布 第四节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
表7-1 中国各个时期城市规模的变动情况
年份 合计 大于100万 50-100万 20-50万 小于20万
1949
197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8
q>1,规模分布比较集中,以大城市为主。
q<1,规模分布比较分散,中小城市发达。
q=1,捷夫模式,城市规模分布理想状态。
q=0,所有城市人口数相等。
q=∞,区域内只有一个城市。
q=1,捷夫模式,城市规模分布理想状态。
各年的城市规模分 布的双对数曲线接近
直线,并随时间推移
以同样的斜率往外平 移,说明: 美国城市体系始终 以位序—规模分布形
城市规模分布——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
次分布。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目的是探讨区域内城市从大 到小的序列与其人口规模的关系,揭示区域人口在城市中 的分布特征。
第一节
城市Fra Baidu bibliotek模理论
一、城市首位律
二、城市金字塔
三、位序—规模法则
一、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