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讲解
小学生古诗词讲解稿范文
![小学生古诗词讲解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f3f35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5.png)
小学生古诗词讲解稿范文范文一:《静夜思》讲解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一首超级有名的古诗,叫《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你们看,诗人在晚上睡觉前,看到床前那一片明亮的月光,恍惚中还以为是地上的霜呢。
这说明呀,当时的月光特别亮,特别白,就像霜一样。
想象一下,在一个安静的夜晚,你突然看到这么亮的月光,是不是也会有点小惊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抬起头来,望着天上那一轮明月,这时候呀,他就忍不住低下头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啦。
为什么看到月亮会想家呢?因为在古代,交通不方便,出门在外的人很难回家,看到月亮圆圆的,就会想到家人是不是也在看着同样的月亮,想着自己呢。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离开过家呀?比如去爷爷奶奶家小住几天,或者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旅游。
当你们在外面的时候,会不会有时候也特别想自己的小床,想自己的玩具,想每天一起玩的小伙伴呢?其实呀,这就是思念的感觉。
诗人李白在这首诗里,把这种思念的心情写得特别好。
所以呀,咱们读这首诗的时候,要轻轻地、慢慢地,好像自己也在那个安静的夜晚,想着远方的家。
来,咱们一起再读一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范文二:《春晓》讲解稿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首很美的古诗,叫《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睡觉可舒服啦,诗人都睡过头了,不知道天亮了呢。
一醒来呀,就听到到处都是鸟儿欢快的叫声。
是不是感觉春天的早晨特别美好,特别热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想起昨天晚上好像听到了刮风下雨的声音,这一下呀,他就开始担心园子里的花被吹落了多少。
你们想想,诗人多细心呀,连花儿都这么关心。
小朋友们,春天到了的时候,咱们是不是也喜欢到公园里、到郊外去玩呀?看看五颜六色的花,听听小鸟唱歌。
说不定有时候晚上下雨了,第二天早上咱们也会像诗人一样,好奇那些漂亮的花怎么样了。
这首诗就像一幅画一样,把春天的早晨画得活灵活现的。
咱们读的时候,可以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那个画面,就好像自己也在那个春天的早上,睡了一个美美的觉,然后听到了鸟儿叫,想到了被雨打落的花。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d9eb4a680203d8cf2f2404.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含解释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含解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99d495d1f34693daef3eb3.png)
1.《江南》两汉·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2《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部编版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解释
![部编版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22835424b73f242336c5fba.png)
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小学语文70首必背古诗词及释义
![小学语文70首必背古诗词及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05d4cc27bb4cf7ec4bfed0ce.png)
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及释义(已整理打印版)1、静夜思(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理解】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
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
2、古朗月行(李白)【原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理解】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3、望庐山瀑布(李白)【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太阳光照在香炉瀑布上,四周都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一般的垂挂下来;飞奔而下的水流,似乎有三千尺那么长,就好像银河从天上最高处直往下落一样。
4、赠汪伦(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理解】李白乘船将要起程,忽然听到岸上有人手拉着手,一边唱歌一边踏着节拍走来。
即使桃花潭水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情谊。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老朋友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到东边的扬州去了。
这正是繁花似锦柳绿如烟的暮春三月。
我望着他乘坐的那只小船越走越远,最后连那片白帆的影子也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
这时候只有滚滚的长江水向遥远的天边流去。
6、早发白帝城(李白)【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理解】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需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7、望天门山(李白)【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小学经典古诗赏析大全
![小学经典古诗赏析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14b9d7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0.png)
【导语】古诗词⾃⾝就具有独特的美感,古诗词也是古代⼈们智慧的结晶。
下⾯是分享的⼩学经典古诗赏析⼤全。
欢迎阅读参考!1.⼩学经典古诗赏析 江南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 江南⼜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欢快的鱼⼉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会⼉在这⼉,⼀会⼉⼜忽然游到了那⼉,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鉴赏 这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字⼀句直接描写采莲⼈采莲时的愉快⼼情,⽽是通过对莲叶和鱼⼉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许多⼩伙⼦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们望着露出⽔⾯的⼜⼤⼜圆的荷叶,⼼⾥⽆限喜悦,因⽽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
“可”这⾥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
“⽥⽥”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
“何⽥⽥”就是“何其⽥⽥”,是极度赞美的语⽓。
这⾥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
莲的花期为夏历五⾄七⽉,每朵花可开⼆⾄三天,每⽇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天,可采收莲蓬⽣⾷,果实(莲⼦)的成熟期在七、⼋⽉间。
清⼈张⽟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矣。
”(《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秀丽,还表明莲⼦必然丰收,采莲⼈⾃然⼼⾥⾮常⾼兴。
⼈们在采摘⽔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中的情景。
“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般。
“戏”字写鱼在⽔中的迅捷欢乐神态,⾮常形象。
这⾥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意,采莲⼈划着⼩船在莲叶间穿⾏,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在⽔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之轻快,采莲⼈⾝姿之轻盈,⼼情之欢快,⾃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小学生讲课古诗讲解稿范文
![小学生讲课古诗讲解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8f82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8.png)
小学生讲课古诗讲解稿范文
在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它是我们了解古人感情、思想的窗口。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首古诗——《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它是一首以描写夜晚为主题的诗。
诗的开头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诗意味深长,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让人仿佛置身于月光的世界之中,同时暗示着别人在寂静的夜晚徘徊思念的情感。
接着,诗人在第三句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句是诗中的关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举头望明月”表明诗人对明月的喜爱和仰望,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怀念家
乡的心情。
“低头思故乡”则补充了上一句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诗的结尾写道:“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两句则扩展了诗的意境。
“小桥流水人家”是生活情景描写,也是对诗人故乡生活的描绘。
“古道西风瘦马”一方面再次提到“古道”,强调了诗中时光的久远,另一方面则通过“西风瘦马”暗
示诗人远离家乡,面临离别之情。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诗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它通过描写夜晚、明月以及故乡的情感,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与感受一一展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妙,还能了
解到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
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更多的古诗,能够进一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四下古诗三首课文讲解
![四下古诗三首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daf95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3.png)
四下古诗三首课文讲解
四下古诗三首是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三首古诗,分
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
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下面我将逐
首进行讲解。
首先是《登鹳雀楼》,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诗人通过
登高远眺的视角,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广阔的人文景观,展现
了壮美的山河和繁华的都市。
诗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形象生动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沧桑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索。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
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壮丽和悲壮的意境。
其次是《静夜思》,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
诗人在夜晚独
自思索时,通过对月光、庭院、天空等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
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
亲人的深情眷恋。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深沉和真挚的情感。
最后是《春晓》,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春天清晨的景象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生命的蓬勃。
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描写,展现了春天清晨的宁静和生机,以及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律动。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清晨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展现了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的意境。
以上是对四下古诗三首的简要讲解,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的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08527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78.png)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1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释文】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年年枯萎呵又年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呵,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这是白居易青年时代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 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次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寥寥10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 无边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
“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
最后两句补足“侵”“送别”之意,感情深沉但并不悲伤,表现出青年诗人开朗积极的情怀。
2 鹿柴唐·王维【释文】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听见说话的声响。
夕阳的光线映入深林,重新照射在青苔之上。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表达出自己淡泊闲远的内心感受。
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游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
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
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夕阳的余晖,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
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
一个“复”字透露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
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25首小学语文常见的古诗词及赏析
![25首小学语文常见的古诗词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fe2b6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60.png)
25首小学语文常见的古诗词及赏析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赏析:一首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全诗借助朝露、花叶、江河等自然景物的兴衰规律,发出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告诫年轻人要发奋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不要因虚度时光而悔恨终身。
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全诗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送别诗中的名作。
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不同,诗意在于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谊,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送别诗中的名作。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两句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全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李白舟行江中,顺流而下,眺望天门山所见的壮美景色。
全诗用语豪放,大气磅礴,既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也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解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686968e7998fcc22bcd10d5d.png)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解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田田:茂盛的样子。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鲍照有《朗月行》,李白也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
2.疑:以为,认为。
3.瑶台:神话中西王母所用的梳妆台。
4.镜:镜子。
5.青云:浅蓝色的云朵。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锄禾唐乐府·李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悯农唐乐府·李坤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悯:可怜。
2.粟(sù):小米,谷子。
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3.四海:到处,天下。
4.犹:还要。
李绅,字公垂。
他不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且是写新乐府诗的最早实践者。
江上渔者[北宋]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一.注解: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5.君:你。
6.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波浪。
二.作者简介:范仲淹,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长歌行汉月府民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2.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小学生必背81首古诗词(包含拼音,作者,讲解)
![小学生必背81首古诗词(包含拼音,作者,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83def0856a561252d36fb8.png)
小学生必背古诗81首(1)长歌行汉乐府青qīng青qīng园yuán 中zhōng葵kuí,朝zhāo 露 lù待dài 日rì晞xī。
阳 Yáng 春chūn布 bù德dé泽zé,万wàn 物 wù生shēng光guāng辉huī。
常 Cháng 恐kǒng秋qiū节jié至zhì,焜kūn黄 huáng 华huā叶yè衰shuāi。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百川东到海hé shí fùxīguī?何时复西归Shàozhuàngbùnǔ lì,少壮不努力lǎo dà túshāng bēi。
老大徒伤悲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小学古诗词必背75首原文加翻译
![小学古诗词必背75首原文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3164e1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b.png)
小学古诗词必背原文加翻译小学古诗词必背75首原文加翻译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古诗词必背75首原文加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古诗词必背原文加翻译篇1小学一年级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古朗月行 (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大字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有讲解
![大字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有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2d9693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d.png)
大字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有讲解大字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专为小学生设计的古诗词学习资料,旨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简明的讲解: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家乡的霜,从而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儿的啼叫声唤醒,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通过“更上一层楼”的比喻,鼓励人们要有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决心。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以江边的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渔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5.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赞美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鼓励人们要有攀登高峰的勇气。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通过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场景,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同时,也反映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7.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以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为背景,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8.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孟浩然《春晓》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孟浩然《春晓》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9072a8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b.png)
孟浩然《春晓》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孟浩然是唐代文学家中以山水田园诗最为出色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作以情趣婉约而脱俗,与自然融为一体。
其中,他的《春晓》被视为小学生必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为大家讲解和赏析孟浩然的《春晓》。
《春晓》原文如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清晨为主题,通过描述春日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景象。
春天的清晨,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上,温暖的空气中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而人们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还在沉睡中,却已能够听到到处响起的鸟儿鸣唱声。
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和美好。
接着,诗的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通过对夜晚风雨声和花落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对春天的表达。
夜晚的风雨声和花朵的凋落,表明春天已经来临,轻柔的春风和雨水带走了冬天的寒冷,万物复苏。
花的凋落也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对比之下,更突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诗歌情感鲜明且意境深远,表达了孟浩然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感悟。
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使诗作更富有感染力。
其中,“春眠”与“晓”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春天的醒目和活力。
同时,“闻啼鸟”与“夜来风雨声”构成明显反差,通过对声音的描绘,以感官的方式向我们传达出春天的到来。
孟浩然的《春晓》适合小学生学习,无论是从诗歌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对于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学习这首诗,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加对自然的感悟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孟浩然的《春晓》,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魅力,培养对于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和赏析这首诗,小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对比等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简短而具有深意的古诗,其浓郁的春意和巧妙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成为小学生必学的经典之作。
解析小学语文古诗文《登高》
![解析小学语文古诗文《登高》](https://img.taocdn.com/s3/m/fe439fd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e.png)
解析小学语文古诗文《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是一首超然脱俗,富有哲理的诗篇。
该诗启示人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
下面将对该诗进行具体解析,并提供相应的练习题。
一、诗歌赏析1. 诗歌结构《登高》为五言绝句,共四句,结构简洁,韵律流畅,语言朴素。
2. 内涵解析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强烈的风势将猿的啸声带到了远方,渚清沙白,鸟儿在飞翔。
第二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描绘落叶飘散和江水奔腾,表现了自然的无穷无尽和永恒不变。
第三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描绘了一个身处在自然环境中的旅人,他在登高远望的时候,能够强烈感悟到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
同时,他身体的不适,也表明了他在旅途中所受的磨难和折磨。
第四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反映了这个旅人的内心世界,他经历了人生的艰辛和坎坷,自然的壮丽景象并没有让他忘记人生的苦难,依然有痛苦和内心的挣扎。
二、练习题1. 王之涣的《登高》是用什么诗歌体裁写成的?A. 七绝B. 四言律诗C. 五言绝句D. 七言绝句参考答案:C2. 《登高》这首古诗文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白参考答案:C3. 《登高》这首诗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A. 风声,鸟儿,江水B. 飞鸟,清波,蓝天C. 雨声,白云,小草D. 落叶,江水,长空参考答案:A4.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A. 猿猴在天空中啸叫B. 飞鸟在江边飞翔C. 大风吹过天空,传来猿的啸声D. 清澈的水面上有白鸟在飞参考答案:C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A. 树叶落下,江水奔腾B. 周围都是落叶,长江不断流淌C. 大自然有无尽的景象D. 落叶和江水都没有完结的时间参考答案:D6.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A. 悲伤的秋天经常到来,人们需要在这个季节进行旅行B. 一个长期作客的人,此时在登高远望C. 百年的人生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只有一个人独自站在高台上D. 一个年迈的人独自登高,远望人生参考答案:C7.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226aae0767f5acfa1c7cdda.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古诗,需要熟读,也需要鉴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一)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全不怕)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二)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12c7282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4.png)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1. 风急天高猿啸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风越发凛冽,越高的地方风势越强,引出猿更加哀婉悲伤的啸声。
这里是用猿的哀鸣表示自己内心的悲愁。
2. 渚清沙白鸟飞回: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对于河流湖泊的影响,水面清透,沙滩白皑,鸟儿往返于空中。
3.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飞舞,残秋的风景是让人悲伤的。
落叶代表的是失落,寓示着生命不断的失去,使人感受到失去的恐惧和怀念。
4.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是中国的最长河流,不断向前,滚滚不息,表达出万物运转不息之意,启示人们要珍惜时间,精进修行。
5. 万里悲秋常作客:秋天寂寞无人,是孤独者的季节,作者本身就是孤独的人,寄托着无尽悲伤。
6. 百年多病独登台:作者已经年逾古稀,常病缠身,山外提卢接受了苦行,这种决心是艰难的,也是独自面对困难的无奈选择。
7.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困苦积蓄成为繁霜的年龄,让人感到一种苍凉的感觉。
8. 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意为红酒,作者的盛年已逝,不想再去饮酒解忧,潦倒的人寄情于落花,动人心魄。
这篇古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现出孤独无助的内心的情感。
作者的忧愁是与自然的愁相符合的,并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长江般向前的前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古诗讲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古诗
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
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
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
同时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1.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分析意境型
3.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3.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4.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答题步骤:
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5炼字型
1.提问方式: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6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
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
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
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
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