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必修1完整版 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数学A必修1全册例题讲解及练习题(65页)

人教版高一数学A必修1全册例题讲解及练习题(65页)

(i)若 a = 0 时,得 N = Æ ,此时, N Í M ;
(ii)若 a ¹ 0 时,得 N
1 ={ }.
若N
ÍM
,满足 1
= 2或 1
= -3 ,解得 a =
1 或a = - 1 .
a
a
a
2
3
故所求实数 a 的值为 0 或 1 或 - 1 . 23
点评:在考察“ A Í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Æ ” ,因为 A = Æ 时存在 A Í 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
第 1~27 练 答案 …………………………(55~65)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①精讲精练》——精讲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 1 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 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 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A ¹Ì B(或 B ¹É A).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记作 Æ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5. 性质: A Í A ;若 A Í B , B Í C ,则 A Í C ;
若 A I B = A ,则 A Í B ;若 A U B = A ,则 B Í A .
={x |
x
=
2n +1,n 2
Î Z} ,易知
B ¹Ì
A,故答案选
A.
{ } 【例 3】若集合 M = x | x2 + x - 6 = 0 , N = {x | ax - 1 = 0} ,且 N Í M ,求实数 a 的值.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

探究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sin( ) sin[ ( )] sin cos( ) cos sin( ) sin cos cos sin
探究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S( ) : sin( ) sin cos cos sin S( ) : sin( ) sin cos cos sin
4 4 4 的值.
讲解范例:
思考:
在本题中,sin cos ,
4 4
那么对任意角 ,此等式成立吗?若成
立你能否证明?
练习: 教材P.131第1、2、3、4题.
讲解范例:
例2. 已知tan( ) 2 , tan 1 ,
tan tan 1 tan tan
和角公式、差角公式:

S
(



)
C
(



)
T(


)


和角公式.

S
(



)
C
(



)
T(


)


差角公式.
讲解范例:
例1. 已知sin 3 , 是第四象限角,
5
求sin ,cos , tan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习题讲解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习题讲解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一分也不能少”
“我坚持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每 天放学回家看半小时报纸,晚上10: 30休息,感觉很轻松地度过了三年 高中学习。”当得知自己的高考成 绩后,格致中学的武亦文遗憾地说 道,“平时模拟考试时,自己总有 一门满分,这次高考却没有出现, 有些遗憾。”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1全套PPT课件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1全套PPT课件

栏目导引
1 3.已知① 5∈R;② ∈Q;③0={0};④0∉N; 3 ⑤ π∈ Q;⑥- 3∈ Z.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________ 个. 1 解析: 根据数集的特征易判断: 5∈R, ∈ 3 Q,-3∈Z 正确;0∈{0},0∈N,π 是无理数, 故 π∉Q.
答案: 3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栏目导引
1.自然数的集合包含:零和______ 正整数; 分数 . 有理数的集合包含:整数和_____ 圆. 2.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___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栏目导引
1.集合 研究对象 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 (1)一般地,我们把__________ 总体 叫做集合. 组成的_____ (2)集合相等 一样 的,我们就称这两个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_____ 集合是相等的. (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 大写拉丁字母 ,B,C,…表示集合. 通常用_____________A 通常用______________a 小写拉丁字母 ,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栏目导引
解析: (1)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
x≠ 3 x≠x2-2x 2 x -2x≠3

即 x≠0 且 x≠3 且 x≠-1, (2)∵x2-2x=(x-1)2-1≥-1, 又-2∈A,∴x=-2.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栏目导引
对集合中元素三个特性的认识 (1)确定性:指的是作为一个集合中元素,必须是确 定的.即一个集合一旦确定,某一个元素属于不属于 这个集合是确定的.要么是该集合中的元素要么不是 ,二者必居其一,这个特性通常被用来判断涉及的总 体是否构成集合.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后习题解答全册答案完整版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后习题解答全册答案完整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 (1)【P5】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 (1)【P7】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 (2)【P11】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 (4)【P11】1.1集合【习题1.1 A组】 (5)【P12】1.1集合【习题1.1 B组】 (9)1.2函数及其表示 (10)【P19】1.2.1函数的概念【练习】 (10)【P23】1.2.2函数的表示法【练习】 (12)【P24】1.2函数及其表示【习题1.2 A组】 (13)【P25】1.2函数及其表示【习题1.2 B组】 (20)1.3函数的基本性质 (23)【P32】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练习】 (23)I【P36】1.3.2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练习】 (26)【P44】复习参考题A组 (33)【P44】复习参考题B组 (37)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42)2.1 指数函数 (42)【P54】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练习 (42)【P58】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练习 (42)【P59】习题2.1 A组 (43)【P60】习题2.1 B组 (45)2.2 对数函数 (47)【P64】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练习 (47)【P68】2.2.1对数的运算练习 (47)【P73】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练习 (48)【P74】习题2.2 A组 (48)【P74】习题2.2 B组 (50)2.3幂函数 (51)【P79】习题2.3 (51)II【P82】第二章复习参考题A组 (51)【P83】第二章复习参考题B组 (53)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56)3.1函数与方程 (56)【P88】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练习 (56)【P91】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练习 (58)【P92】习题3.1 A组 (59)【P93】习题3.1 B组 (61)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63)【P98】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练习 (63)【P101】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练习 (64)【P104】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练习 (64)【P106】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练习 (65)【P107】习题3.2 A组 (65)【P107】习题3.2 B组 (66)【P112】第三章复习参考题A组 (66)【P113】第三章复习参考题B组 (68)IIIIV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P5】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1.用符号“∈”或“∉”填空:(1)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A ,美国_____A ,印度____A ,英国____A ;(2)若2{|}A x x x ==,则1-_______A ;(3)若2{|60}B x x x =+-=,则3_______B ;(4)若{|110}C x N x =∈≤≤,则8_______C ,9.1_______C . 解答: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2)1-∉A 2{|}{0,1}A x x x ===. (3)3∉B 2{|60}{3,2}B x x x =+-==-. (4)8∈C ,9.1∉C 9.1N ∉.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2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2(3)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4)不等式453x -<的解集.解答:2.解:(1)因为方程290x -=的实数根为123,3x x =-=,所以由方程2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3,3}-;(2)因为小于8的素数为2,3,5,7,所以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2,3,5,7};(3)由326y x y x =+⎧⎨=-+⎩,得14x y =⎧⎨=⎩, 即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为(1,4),所以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为{(1,4)};(4)由453x -<,得2x <,所以不等式453x -<的解集为{|2}x x <.【P7】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1.写出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1.解:按子集元素个数来分类,不取任何元素,得∅;取一个元素,得{},{},{}a b c ;3取两个元素,得{,},{,},{,}a b a c b c ;取三个元素,得{,,}a b c ,即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为,{},{},{},{,},{,},{,},{,,}a b c a b a c b c a b c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a ______{,,}a b c ; (2)0______2{|0}x x =; (3)∅______2{|10}x R x ∈+=; (4){0,1}______N ;(5){0}______2{|}x x x =; (6){2,1}______2{|320}x x x -+=.2.(1){,,}a a b c ∈a 是集合{,,}abc 中的一个元素; (2)20{|0}x x ∈= 2{|0}{0}x x ==;(3)2{|10}x R x ∅=∈+= 方程210x +=无实数根,2{|10}x R x ∈+==∅;(4){0,1}N (或{0,1}N ⊆) {0,1}是自然数集合N 的子集,也是真子集; (5){0}2{|}x x x = (或2{0}{|}x x x ⊆=) 2{|}{0,1}x x x ==;(6)2{2,1}{|320}x x x =-+= 方程2320x x -+=两根为121,2x x ==.3.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1){1,2,4}A =,{|8}B x x =是的约数;(2){|3,}A x x k k N ==∈,{|6,}B x x z z N ==∈;4(3){|410}A x x x N +=∈是与的公倍数,,{|20,}B x x m m N +==∈.3.解:(1)因为{|8}{1,2,4,8}B x x ==是的约数,所以A B ;(2)当2k z =时,36k z =;当21k z =+时,363k z =+,即B 是A 的真子集,B A ;(3)因为4与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A B =.【P11】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1.设{3,5,6,8},{4,5,7,8}A B ==,求,AB A B . 1.解:{3,5,6,8}{4,5,7,8}{5,8}AB ==, {3,5,6,8}{4,5,7,8}{3,4,5,6,7,8}A B ==.2.设22{|450},{|1}A x x x B x x =--===,求,A B A B . 2.解:方程2450x x --=的两根为121,5x x =-=,方程210x -=的两根为121,1x x =-=,得{1,5},{1,1}A B =-=-,即{1},{1,1,5}A B A B =-=-.3.已知{|}A x x =是等腰三角形,{|}B x x =是直角三角形,求,AB A B . 3.解:{|}AB x 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x x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54.已知全集U={1,2,3,4,5,6,7}, A={2,4,5}, B={1,3,5,7},求)(B C A U ,)()(B C A C U U . 4.解:显然,{1,3,6,7}=A C U ,}6,4,2{=B C U 则,}4,2{)(=B C A U ,}6{)()(=B C A C UU 【P11】1.1集合【习题1.1 A 组】1.用符号“∈”或“∉”填空:(1)237_______Q ; (2)23______N ; (3)π_______Q ; (4R ; (5Z ; (6)2_______N .1.(1)237Q ∈ 237是有理数; (2)23N ∈ 239=是个自然数; (3)Q π∉ π是个无理数,不是有理数; (4R(5Z3=是个整数; (6)2N ∈25=是个自然数. 2.已知{|31,}A x x k k Z ==-∈,用 “∈”或“∉” 符号填空:(1)5_______A ; (2)7_______A ; (3)10-_______A .2.(1)5A ∈; (2)7A ∉; (3)10A -∈.当2k =时,315k -=;当3k =-时,3110k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给定的集合:(1)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2){|(1)(2)0}A x x x =-+=;(3){|3213}B x Z x =∈-<-≤.6 3.解:(1)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为2,3,4,5,即{2,3,4,5}为所求;(2)方程(1)(2)0x x -+=的两个实根为122,1x x =-=,即{2,1}-为所求;(3)由不等式3213x -<-≤,得12x -<≤,且x Z ∈,即{0,1,2}为所求.4.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2)反比例函数2y x=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3)不等式342x x ≥-的解集.4.解:(1)显然有20x ≥,得244x -≥-,即4y ≥-,得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为{|4}y y ≥-;(2)显然有0x ≠,得反比例函数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为{|0}x x ≠; (3)由不等式342x x ≥-,得45x ≥,即不等式342x x ≥-的解集为4{|}5x x ≥. 5.选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已知集合{|233},{|2}A x x x B x x =-<=≥,则有:4-_______B ; 3-_______A ; {2}_______B ; B _______A ;(2)已知集合2{|10}A x x =-=,则有:1_______A ; {1}-_______A ; ∅_______A ; {1,1}-_______A ;7(3){|}x x 是菱形_______{|}x x 是平行四边形;{|}x x 是等腰三角形_______{|}x x 是等边三角形.5.(1)4B -∉; 3A -∉; {2}B ; B A ;2333x x x -<⇒>-,即{|3},{|2}A x x B x x =>-=≥;(2)1A ∈; {1}-A ; ∅A ; {1,1}-=A ; 2{|10}{1,1}A x x =-==-;(3){|}x x 是菱形{|}x x 是平行四边形;菱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x x 是等边三角形{|}x x 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6.设集合{|24},{|3782}A x x B x x x =≤<=-≥-,求,A B A B .6.解:3782x x -≥-,即3x ≥,得{|24},{|3}A x x B x x =≤<=≥,则{|2}A B x x =≥,{|34}A B x x =≤<.7.设集合{|9}A x x =是小于的正整数,{1,2,3},{3,4,5,6}B C ==,求A B , A C ,()A B C ,()A B C .7.解:{|9}{1,2,3,4,5,6,7,8}A x x ==是小于的正整数,8则{1,2,3}AB =,{3,4,5,6}AC =, 而{1,2,3,4,5,6}BC =,{3}B C =, 则(){1,2,3,4,5,6}A B C =,(){1,2,3,4,5,6,7,8}A B C =.8.学校里开运动会,设{|}A x x =是参加一百米跑的同学,{|}B x x =是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C x x =是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学校规定,每个参加上述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请你用集合的语言说明这项规定,并解释以下集合运算的含义:(1)A B ;(2)A C .8.解:用集合的语言说明这项规定:每个参加上述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即为()AB C =∅. (1){|}A B x x =是参加一百米跑或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2){|}A C x x =是既参加一百米跑又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9.设{|}S x x =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A x x =是平行四边形{|}B x x =是菱形 {|}C x x =是矩形,求B C ,B C A 、A C s9.解:同时满足菱形和矩形特征的是正方形,即{|}B C x x =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按照邻边是否相等可以分为两类,而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就是菱形,即B C A ={x |x 是领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A C s ={x |x 是梯形}。

高中数学必修1课件全册(人教A版)

高中数学必修1课件全册(人教A版)
若一个元素m在集合A中,则说 m∈A,读作“元素m属于集合A”
否则,称为mA,读作“元素m不属于集合A。
例如:1 N, -5 Z,
Q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 )
1.5 N
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就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放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因此,函数就是表达了两个变量之间变化关系的一个表达式。其准确定义如下: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因变量),函数值的集合{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而对应的关系f则成为对应法则,则上面两个例子中,对应法则分别是“乘以10再加20”和“平方后乘以4.9”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⑴ A={1,2,3} , B={1,2,3,4,5};
⑵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⑶ 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一、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 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2,3
-2
-1,1
A
B
C
交集的运算性质:
思考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描述?
2、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的所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 A∪B = {x|x∈A,或x∈B} A∪B可用右图中的阴影部分来表示

[课件精品]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第一章小结与ppt资料

[课件精品]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第一章小结与ppt资料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课堂小结
1. 正确区分各概念间的差别; 2. 仔细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课后作业
1.阅读教材P.42 -P.43; 2.《习案》:作业12;
3.预习教材.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U A
1 23
6
4
B={x |3<x<5},
Q={x | mx-1=0}, (2)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2)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是否存在实数a,使A∪B = ?若a不存
若f (a)>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A∪B={x| x>-2},
《学案》P.7第7题
1.已知集合A={x| a-1≤x≤a+2},
2.
B={x |3<x<5},
3. 则能使AB成立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
4.是
(B)
A.{a | 3<a≤4} C.{a | 3<a<4}
B.{a | 3≤a≤4} D.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学案》P.11第2题
2.已知集合A是全集U的任一子集,下
且Q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 P,求实数m的取值集合.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8.设函数f (x)=
7.下列各图中,可表示函数y=f (x)的图
A.{a | 3<a≤4}
B.{a | 3≤a≤4}
[-1, 3],求f (2x-1)定义域.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且ABA,求实a的 数取值. 集合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教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 课标要求: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在子集以及集合运算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1教学课件:3 本章高效整合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1教学课件:3 本章高效整合

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栏目导引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函数 y=f(x)的零点就是方程 f(x)=0 的实数根,也就 是函数 y=f(x)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所以 方程 f(x)=0 有实数根⇔函数 y=f(x)的图象与 x 轴有 交点⇔函数 y=f(x)有零点. 确定函数零点的个数有两个基本方法,一是利用图 象研究与 x 轴的交点个数或转化成两个函数图象的 交点个数定性判断.二是判断区间(a,b)上是否有零 点,可应用 f(a)·f(b)<0 判断,但还需结合函数的图 象和单调性,特别是二重根容易漏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栏目导引
②当a=-2或a>-1时,g(x)的图象与直线h(x) =a有两个交点,故函数f(x)有两个零点; ③当-2<a<-1时,函数g(x)的图象与直线h(x) =a有四个交点,故函数f(x)有四个零点; ④当a=-1时,函数g(x)的图象与直线h(x)=a 有三个交点,故函数f(x)有三个零点. 综上所述,当a<-2时,无零点;当a=-2或 a>-1时,2个零点; 当-2<a<-1时,4个零点;当a=-1时,3个
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栏目导引
几种数学思想 1.数形结合思想
若关于 x 的方程 x2+(m-1)x+1=0 在 [0,2]内有解,求 m 的取值范围.
解析: 令 f(x)=x2+(m-1)x+1,则 f(0)=1>0, f(x)在[0,2]内与 x 轴有交点时的图象如图(1)所 示:
(1)
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栏目导引
解析: ∵f(x)=x2-2|x|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写字母表示.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
合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
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A表示方程x2=1的解. 2A,1∈A.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分。
4.集合元素的性质: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分。
4.集合元素的性质: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分。
2.集合的表示: 集合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元素常用小
写字母表示.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 合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 于集合A,记作aA.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分。
2.集合的表示:
集合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元素常用小
练习2:⑴ 0 (填∈或)
⑵ { 0 } ≠ (填=或≠)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分。
7.重要的数集:
➢ N:自然数集(含0) ➢ N+:正整数集(不含0) ➢ Z:整数集 ➢ Q:有理数集 ➢ R:实数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分。
例题
例1若x∈R,则数集{1,x,x2}中元素x
解: 当a=0时,x=-1. 当a≠0时,=16-4×4a=0. a=1. 此时x=-2. ∴a=1时这个元素为-2. ∴a=0时这个元素为-1.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分。
课堂练习
1.教科书5面练习第1、2题 2.教科书11面习题1.1第1、2题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分。
6.集合的分类: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十分。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习题课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课件习题课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4. 截距式:
5. 一般式:
知识回顾
一、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 点斜式: y-y0=k(x-x0) 2. 斜截式: y=kx+b
3. 两点式: y y1 x x1 y2 y1 x2 x1
4. 截距式:
5. 一般式:
知识回顾
一、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 点斜式: y-y0=k(x-x0) 2. 斜截式: y=kx+b
课后作业
1. 教材 P.114 复习参考题A组 第1题、第4题、第7题、第9题 (做在作业本上);
2. 《学案》P.92 第11题、第12题、 第13题、第16题、第17题 (做在书本上).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3. 方程组

A1 A2
x x

B1 B2
y y

C1 C2

0 0
无解
三、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斜率存在时)
知识回顾
二、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1. l1 // l2 k1=k2
2. A1 B1 C1 A2 B2 C2
3. 方程组

A1 A2
x x

B1 B2
y y
知识回顾
二、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1. l1 // l2 k1=k2
2. A1 B1 C1 A2 B2 C2
3. 方程组

A1 A2
x x

B1 B2
y y

C1 C2

0 0
无解
知识回顾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课件ppt(共40个) 通用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课件ppt(共40个) 通用

• 例3:已知A={a-2,2a2+5a,10},且 -3∈A,求a。
例4若A={x|x=3n+1,n ∈ Z}, B= {x|x=3n+2,n ∈ Z} C={x|x=6n+3,n ∈ Z} (1) 若c ∈ C,问是否有a ∈ A,b ∈ B,使得 c=a+b;
(2)对于任意a ∈ A,b ∈ B,是否 一定有a+b ∈ C ?并证明你的结论;
填空: ∈ 3.14_______Q π_______Q ∈ 0_______N 0_______N+ ∈ (-0.5)0_______Z ∈ 2_______R
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φ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无序 互异 } 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 括起来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 表示出来,写成{x︱p(x)}的形式 特征性质
Venn图:形象
直观
a,b,c…
• 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 列集合: •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 合; •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 的集合。 思考题 结合此例,试比较用自然语言、 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和 适用的对象。
• 练习与思考 1、教材P5练习1、2 2、集合{x|y=x+1,x∈R } 、{y|y=x+1} {(x、y)|y=x+1、,x、y∈R} 、{y=x+1} 是同一个集合吗?
课堂小结 1.集合的定义;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 异性,无序性; 3.数集及有关符号; 4. 集合的表示方法;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PPT课件2024新版

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PPT课件2024新版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在直线上或点在直线外。
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在平面内、点在平面外或点在平面上(即点在平面的边界上)。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或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集合的运算
深入讲解交集、并集、补 集等运算,配合具体例子 进行演示。
函数及其表示
函数的概念
阐述函数的定义、函数的 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 法、图象法)等。
函数的性质
探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 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 并通过具体函数进行验证 。
函数的应用
介绍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 应用,如分段函数、三角 函数等。
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那么这 条直线就平行于这个平面。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 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这条直线 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函数模型的构建
理解根据实际问题构建函数模 型的方法和步骤,掌握通过数 据拟合确定函数表达式的方法 。
函数模型的研究
掌握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进一 步理解和应用函数模型的方法

04
CATALOGUE
空间几何体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棱柱、棱锥、棱台的 结构特征
空间几何体的组合与 分解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01
引入对数函数的定义,探讨对数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定义

高一数学新人教版(A版)必修第1册《9.2.1总体取值规律的估计》精品课件

高一数学新人教版(A版)必修第1册《9.2.1总体取值规律的估计》精品课件
[1.2,4.2),[4.2,7.2),… ,[25.2,28.2].
4.列频率分布表
计算各小组的频率,例如第一小组的频率是
第一组频数 样本容量
23 100
0
.
2
3
.
4.列频率分布表
第几组频率
第几组频数 样本容量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用横轴表示月均用水量,纵轴表示频率
分组
与组距的比值,以每个组距为底,以频率除 以组距的商为高,分别画出矩形,这样得到 的直方图就是频率分布直方图。
合理发问,深化理解
探究1:频率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直方图有什么区别?
频率/组距
0.12
0.107
0.1
0.08 0.077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优点:把样本数据落在各小组的 比例大小直观化,更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数据 分布的特点. 注意:频率直方图纵轴表示频率除以组距,
0.06
0.043
就是小长方形的高,它反映了各组样本观测
每户居民月均用水量标准如果定得太低,会影响很多居民 的日常生活;如果标准太高,则不利于节水、为了确定一个较 为合理的用水标准,必须先了解在全市所有居民用户中,月用 水量在不同范围内的居民用户所占的比例情况.
由于全市居民用户很多,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样 本观测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户月均用水量的分布情况。 假设通过随机抽样,获得了100户居民用户的月均用水量数据:(单位:t)
0.02
0.017 0.010 0.013 0.007
0
1.2 4.2 7.2 10.2 13.2 16.2 19.2 22.2 25.2 28.2
频率/组 距
0.12
0.107
0.1

【数学】新课标人教版A版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供参考

【数学】新课标人教版A版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供参考

【关键字】数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2、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2、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3)非负奇数;(4)方程的解;(5)某校2007级新生;(6)血压很高的人;(7)著名的数学家;(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例如,我们A 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A ,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 课标要求: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在子集以及集合运算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3. 教材在例题、习题教学中注重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这一观点,一直贯穿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4. 在例题和习题的编排中,渗透了集合中的分类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分类思想在生活中和数学中的广泛运用,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缺少的. 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从繁到难,逐步渗透这方面的训练.5. 教材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做提倡,教师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拨高教学.6. 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7. 教材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进行了逻辑顺序上的调整,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函数概念学习的连续性.8. 教材加强了函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通过电脑绘制简单函数动态图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函数学习中的重要作用.9. 为了体现教材的选择性,在练习题安排上加大了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地取舍.三.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建议本章教学时间约13课时。

1.1 集合4课时1.2 函数及其表示4课时1.3 函数的性质3课时实习作业1课时复习1课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 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二)研探新知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所有的正方形;(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7)方程2560x x -+=的所有实数根;(8)不等式30x ->的所有解;(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d …表示.(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果用A 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 b 与集合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2)如果用A 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 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 组第1题.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教师投影学习:(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18}A x N x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 组第4题.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思路(—)创设情景,揭示课题问题l :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

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二)研探新知投影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1){1,2,3},{1,2,3,4,5}A B ==;(2)设A 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 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3)设{|},{|};C x x D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2,4,6},{6,4,2}E F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各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①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B 的子集.记作:()A B B A ⊆⊇或读作:A 含于B(或B 包含A).②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教师引导学生类比表示集合间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等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强化学生对符号所表示意义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