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20152016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中浮游生物,了解浮游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载玻片、滴管、蒸馏水、水样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在干净整洁的实验台上,准备好玻璃载玻片和滴管。

2. 取一定量的水样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并用滴管吸取一滴水样放在玻璃载玻片上。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先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

4. 根据浮游生物的特征和形态,逐一用高倍镜观察,看清浮游生物的形状、大小、运动方式等特点。

5. 记录观察到的浮游生物种类和特点,绘制浮游生物的草图。

6. 结束实验后,将显微镜等实验器材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玻璃器皿破裂伤人。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3. 注意保护好显微镜,避免受到损坏。

4. 在观察浮游生物时,要细心观察,不要错过任何细节。

实验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草图,评价学生是否对水中浮游生物有所了解,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扩展实验:可以进一步观察水样中其他微生物,比如藻类、细菌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吴军民2015年9月10日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

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

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基本情况:1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从小学进来,对生物学科还比较陌生,这一情况给教学带来困难的同时又是比较好的,因为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所任教的班,孩子总体学习状态不是很好,习惯也较差,所以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2、教材分析本套教材瞄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贯彻《生物课程标准》的先进思想和基本思想,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构建的,一方面充分它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另一方面又从“人—生物—环境”的角度更加突出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

确定这样的知识体现后,在组织知识内容时又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有学生自身或身边的问题、现象开始,通过学生的探究、思维、信息加工整理、扩展应用过程,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现。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生物实验基本操作2、学会显微镜的使用。

3、通过实验,学会装片的制作。

4、验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5、观察各植物器官的具体。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思维能力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作出结论。

理论实验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事实求是、认真操作的科学态度。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1.什么是生物?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

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金川初中2017.6.25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时获取新知识。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1. 亲身体验,提出问题。

每个学生取一块馒头细细品尝,然后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2. 思考分析,提出假设。

学生思考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经历,提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其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

3.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

4. 小组交流,完善计划。

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点,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并明确认识到:(1)实验要设计对照组。

根据提出的假设,这个实验中有三个变量: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所以对照组(1试管)同时提供这三个条件,而三个实验组则分别只提供其中两个条件,缺另外一个条件。

(弥补了教材中只有两个实验组的不足。

)(2)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实验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即提供37 ℃左右的水浴并保持一段。

(4)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变化。

5. 小组合作,主动探究。

有3个小组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置1、2、3、4试管,还分别增加了:(1)5试管。

与1试管相似,但放入的是一半清水一半唾液,旨在探究唾液的浓度是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教案学校:榆林市第七中学生物组2015年9月6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教学过程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结果交流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总结: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除了探究光这个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条件?布置课后作业: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教学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安全事项
确保实验操作过程安全,避免使
用不适当的工具或试剂,注意避
免伤害自己或他人。
01
实验规范
02 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保持实
验器材的清洁和完好,合理处理
实验废弃物。
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胞结构和功
能,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记
03
录观察结果。
数据分析与解释
04 鼓励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实
验结果,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和
分析能力。
02
实验操作与观察
实验操作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 如显微镜、培养皿、试管、滴管等。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逐步进行实验操作,注意 实验细节和规范操作。
实验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以便后续分析。
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
01
02
03
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注意细节变化 。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汇报人:
202X-12-18
CONTENTS
• 实验准备与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与观察 • 实验结论与讨论 • 实验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实验准备与实验目的
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
显微镜、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显微镜擦拭纸、标签纸等。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稀释的血液样本、染色剂(如 甲基蓝)等。
实验结论推广与应用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通过增加二氧化碳供应或改善光照条件等方法,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的进行,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初中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豆子、土壤、小盆、水壶、标签、铅笔、尺子
实验步骤:
1. 将豆子浸泡在温水中,以促进种子的发芽。

2. 在小盆中放入一定量的土壤,用铅笔在土壤表面留出几个小孔。

3. 将发芽后的豆子分别放入土壤的小孔中,轻轻地将土壤覆盖在豆子上。

4. 在小盆的一侧标示出种植的豆子的品种和日期。

5. 给小盆中的植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6.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每个阶段的变化。

7.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植物的生长过程,总结出规律性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整洁,避免其他杂物影响实验结果。

2. 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观察记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注意给植物适量的光照和水份,避免植物长势不佳。

4. 在进行实验时,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实验评价:
1. 实验过程中是否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
2. 实验结果是否清晰准确,是否能够总结出植物的生长规律性;
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延伸:
1. 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生长对比实验;
2. 可以进一步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土壤、光照、水分等。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1实验目的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尝试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背景资料学生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知识。

那么光合作用究竟在绿色植物的哪一个器官中进行,具体场所在哪里,植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又是怎样相互适应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得到结论,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的实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

2.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重点难点重点: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难点: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关键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器材银边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镊子、火柴、三脚架。

教学过程1.导入师:首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他们自己课前各种叶片;然后我展示海桐叶和松针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叶子,并且提问:“常见的是哪一种叶型,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之后得出“阔叶表面积大能充分吸收阳光,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结论。

2.实验:探究光和作用的场所师:多数叶片宽阔、扁平,是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那么叶片内部有哪些结构特点是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想撕开叶子,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

我则让他们首先看书,大致了解观察叶片内部结构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然后认真地看我在实物投影仪下做一遍演示实验。

教师需要一边做一边强调徒手切片实验操作的要点,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屏幕上打出观察思考的要求:“识别叶片的几个部分,观察各个部分的细胞有什么特点,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生物实验初一教案

生物实验初一教案

生物实验初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生物实验,学生应能够:1. 了解并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2. 学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3. 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溶液瓶、试管、试剂等;2. 实验材料:新鲜的水果、昆虫、植物标本等;3. 实验安全知识:学生应了解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

三、教学过程本次实验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Step 1:观察与记录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份不同的实验材料(例如水果、昆虫或植物标本);2. 要求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实验材料的外部特征,然后在载玻片上放置一小部分实验材料;3. 使用显微镜观察实验材料的微观结构,并仔细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4. 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显微图像。

Step 2:实验操作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实验操作步骤;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设计,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4.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室安全规范。

Step 3:数据处理和分析1. 帮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并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2.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分析实验数据并讨论结果;3. 帮助学生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并引导他们提出相关问题和猜想。

四、教学延伸与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研究,比如利用不同实验方法或条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讨论和交流,分享实验方法和结果,并从中获得启发;3. 关联生物学课程内容,探讨实验结果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和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价;2.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讨论,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展现出的创新与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实验技巧和操作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与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自然状态下的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因为膝跳反射来不及 思考。
练习
课后 反思
1、 叩击韧带时,小腿会以膝盖为轴,________ _。
2、 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3、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_ ________,叫反射。
课题
测定反应速度
测定反应速度
类别
探究
材料用具 淀粉、烧杯、量筒、试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碘液、稀盐酸、冰块等
知识链接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____。 2、淀粉遇碘变成( )色。
方 1、试管分开并编号,分成5支。 法 2、收集唾液。 步 3、每支试管加2毫升唾液。 骤
4、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清水、唾液、煮沸的唾液、含盐酸

的唾液、唾液2毫升。 5、前四支试管37度,5号管0度水浴。
探究
目的要求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材料用具 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知识链接
1、血液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
2、在血常规化验单中,BBC、WBC、Hb、PLT分别是 、

的英文缩写。
3、血浆的成分中最多的是 ,约占血浆成分的 功能是

4、红细胞呈
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富含
。红细胞的功能是

方 1、取镜和安放 法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 步 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 骤 孔,一只眼注。
3、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
方 1、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_____,另一条 法 腿______________。 步 骤
方 法 步 骤 小结
2、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或小木棰,迅速叩击一下受试 者上面那条腿________,同时观察这条腿有什么反 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通用3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通用3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通用3篇)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篇1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兴趣。

3、能力方面: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分析推理,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等)。

3、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过程【导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引言:同学们回忆一下赞美莲藕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莲藕生长在污浊的泥土中却能从环境中获取莲藕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水、氧气、矿物质等,而莲藕细胞不需要的物质分子则不能进入。

到底是什么控制物质分子进出细胞?(细胞膜)物质分子是如何跨越细胞膜输入和输出细胞的?(引出本章课题)今天,我们先以水分为例,共同探究水分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

(引出本节课题)【活动】“问题探讨”(1)演示实验:一滴红墨水滴入到清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并回答。

(2)提出探究问题:如果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半透膜隔开,结果又会怎样?演示: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

教师和各实验小组代表课前做好该实验,实验的内容设置如下:①烧杯中是清水,漏斗内是30%的蔗糖溶液,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玻璃纸(半透膜)隔开,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静置2 h后,漏斗内的液面有何变化?②用一层纱布代替半透膜,其它的均与①相同,漏斗内的液面有何变化?③用一层塑料布代替半透膜,其它的也与①相同,漏斗内的液面会有什么变化?④若漏斗内外均是同浓度蔗糖溶液,情况又是怎样的?若漏斗内外都是清水呢?第1小组学生介绍演示实验①,展示实验现象。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学生:准备显微镜,玻璃片,薄片,目镜盖玻片,草叶片。

教师:准备显微镜,示范用的薄片和草叶片。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重要性和作用。

2、规操作显微镜教师示范如何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包括调节焦距、放置样品、调节光源等。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操作方法。

3、观察草叶片学生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草叶片的细胞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图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节。

4、观察薄片学生使用自己准备的薄片进行观察,记录下观察到的图像,并与同桌进行交流和比较。

教师再次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薄片的差异。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显微镜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利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的事物。

课后作业自己准备样品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图像。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独立操作显微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及时给予帮助。

另外,为了保护显微镜的使用寿命,教师还需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和爱护显微镜。

n: Today。

we will learn about the microscope and aim for everyone to be able to use it。

We will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microscope by reading the textbook.1.XXX n: Prepare the microscope and check each one (prepare two different eyepieces)。

clean the slide with an "e" using XXX.2.Student n: XXX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icroscope and think about their ns。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3篇)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 观察细胞结构时的注意事项。

2. 对比分析不同细胞结构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洋葱鳞片叶、蒸馏水、滴管、镊子、纱布、擦镜纸、酒精灯、火柴、实验报告纸。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细胞吗?细胞有哪些结构?2.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二、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实验步骤:(1)取洋葱鳞片叶,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

(2)将洋葱鳞片叶放入载玻片中,滴加一滴蒸馏水。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放置在洋葱鳞片叶上。

(4)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

(5)观察过程中,注意记录细胞结构。

三、实验观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胞结构。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总结1.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

2. 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植物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2.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植物细胞结构的特点。

二、对比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不同细胞结构的特点。

2. 教师点评,总结不同细胞结构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细胞具有这些结构?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植物细胞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015七年级上册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2015七年级上册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放到自然环境中。

二、学习难点和重点1.学习重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2。

学习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2)组织好“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和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大熊猫、鱼、麦田、蚂蚁群、蜜蜂群、打斗的狮子、争斗的秃鹫等图片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仙人掌、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人类排放废水等图片。

2。

准备实验材料湿土,干土,解剖盘,纸板(教师准备),鼠妇20只,计时表(学生准备)。

3.课前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四人一组)。

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20只,并记录捕捉地点的环境该地点鼠妇的数量,注意不要破坏学校、社区草坪或花坛,不伤害鼠妇。

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

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第二章的学习就要带领我们去了解生物圈。

要想了解生物圈,首先要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1.环境的概念教师提问:①野外生活的大熊猫组要分布在哪些地区?②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鱼能离开这种环境吗?即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鱼一定能正常生长吗?还会受到哪些影响呢?③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什么是环境?分析后学生自己归纳出环境的概念: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实验教师:实验时间:实验名称: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1)实验目的:了解食物中的能量问题的提出:花生(或其他)的种子中含有能量吗?所需仪器用品:花生种子、核桃种子、锥形瓶、酒精灯、试管夹、温度计所需药品:实验步骤:1、自制一个加热装置。

2、注入30ml的水。

3、称量一枚花生或核桃种子并点燃加热水。

4、测水温。

实验结论:不同的食物中能量不一样。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实验教师:实验时间:实验名称: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2)实验目的: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问题的提出:维生素C在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

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有没有差别呢?所需仪器用品:蔬菜汁液、苹果汁液、小烧杯、试管、滴管、所需药品:高锰酸钾溶液实验步骤:分别把两种汁液中逐滴滴2ml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褪色为止,记下滴数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不同汁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实验教师:实验时间:实验名称:馒头在口腔是的变化(3)实验目的:了解馒头在口腔是的变化问题的提出:馒头在口腔中咀嚼时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吗?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吗?所需仪器用品:馒头、消毒棉花、试管、唾液、所需药品:碘液实验步骤: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将馒头碎屑或馒头放入试管中,在分别注入清水或唾液,进行搅拌或不搅拌,同时放入370C的温水中,十分钟后加稀碘液,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唾液使淀粉消化,咀嚼有助于消化。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实验教师:实验时间:实验名称: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4)实验目的:认识小肠内部结构问题的提出:小肠的内表面适应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有哪些?所需仪器用品:小肠、镊子、培养皿、放大镜所需药品:实验步骤:取3-4cm长的小肠于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

实验结论:小肠内襞有皱襞和绒毛,增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实验教师:实验时间:实验名称: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5)实验目的:通过给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关心长辈的饮食。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教案设计是指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师依据教学理论,为了达到某种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认知结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设计实验1: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一、实验目的1、了解校园内的生物及其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看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二、材料用具调查表、笔、放大镜、照相机等。

三、方法步骤1、分组2、设计调查路线3、调查4、归类5、整理四、讨论1、每一小组展示的问题: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2、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3、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教师也作出评论总结:关爱生物的同时要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重要实验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通过探究活动明确外界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学会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的习惯。

二、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三、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确定实验探究方案4、实施计划实验探究5、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结论6、表达和交流交流过程与结果达成共识四、讨论1、怎样才能知道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一个有光的组够不够?2、怎么能说明是光这个因素对鼠妇生活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其他因素呢?3.、设计多少只鼠妇合理呢,1只行吗?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新课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生物课程倡导以观察、调查和实验为主的探究型学习方式,生物实验是探究型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过程,又是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不同部位的色素分布情况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体不同部位的色素分布情况;2.观察和比较不同部位的色素浓度和色素种类;3.掌握植物体内色素的提取方法。

实验器材和材料:器材:试管、滴管、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蒸馏水瓶、手套、固定夹等。

材料:鲜植物叶片、茶叶、红酒、酱油、食用色素溶液。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检查显微镜是否调节到适当倍率。

-戴好手套,避免对皮肤的伤害。

-准备好盖玻片,以防止显微镜镜头受污染。

2.提取叶绿素:-取一片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用剪刀剪碎。

-将叶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泡片刻。

-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酒精,将叶绿素提取出来。

-等待片刻,观察酒精中是否出现绿色。

3.观察叶绿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取一片绿色植物叶片,用镊子夹住,将其放在显微镜滑板上。

-用滴管滴加一滴蒸馏水于叶片上,然后加盖玻片。

-将显微镜调至适当倍率,并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上。

-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叶脉等部位色素的分布情况。

4.比较不同部位的色素浓度和种类:-根据观察结果,比较不同部位的色素浓度和色素种类。

-以叶绿素为例,解释其在叶片中的作用和分布规律。

5.观察非叶绿素色素:-将一滴红酒、一滴酱油、一滴食用色素溶液滴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将显微镜调至适当倍率。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比较这些非叶绿素色素的颜色和分布情况。

6.清洁工作:-将用过的试管和载玻片清洗干净并晾干。

-关闭酒精灯,妥善存放。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剪刀和镊子刺伤皮肤。

2.实验中使用的酒精和其他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要戴手套进行操作。

3.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器材,以免受到污染。

实验延伸:通过本实验可进一步研究不同植物的色素,探究其分布规律和功能。

可以进行以下延伸实验:1.比较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色素种类,探究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体内色素的影响,观察其光合作用的变化。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1原生动物第一章原生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懂得原生动物门的特点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视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点,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懂得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

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懂得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点,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能够使学生懂得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础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础单位。

然而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

对照两者的雷同点和不同点,能够加深对细胞结构的懂得,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尽管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级动物一样的营养方法——异养。

通过实验视察还能够明白,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响敏锐。

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照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能够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点的懂得。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1)动物的营养方法与植物的营养方法不一样。

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

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会合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

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入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

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

生物实验教案七年级

生物实验教案七年级

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学习正确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的技巧。

4.观察洋葱细胞的结构,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洋葱、刀、盐水、显微镜、玻璃片、盖片、酒精灯、显微镜玻片,草图本。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师生在实验室里集合,老师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与学生交流关于细胞的知识,引出对他们对细胞的初步认识。

2.实验步骤步骤一:洋葱细胞切片的制备将洋葱表皮裁成约1cm×1cm的大小,用刀在洋葱片的一面刮下一层薄膜。

将刮下的薄膜放在玻璃杯中,用盐水浸泡三分钟,然后取出备用。

步骤二:玻璃片的处理用酒精擦拭玻璃片,去除上面的灰尘和污垢。

将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烘烤一段时间,使其干燥。

步骤三:制作玻璃片与细胞薄膜的制片将切好的洋葱薄膜放在玻璃片上,用镊子夹住薄膜的一角,轻轻撕开薄膜,使得细胞均匀分布在玻璃片上。

然后,将盖片压在玻璃片上,使细胞与盖片夹在中间。

步骤四:显微镜观察将制好的玻璃片放在显微镜物镜下,调节物镜与镜片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用显微镜望远镜调整聚焦,然后观察样本。

3.实验问题观察洋葱细胞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在洋葱细胞中你们看到了什么?2)洋葱细胞的形状和结构有什么特点?3)洋葱细胞与你们身体中的细胞有什么相似之处?4)学生们是否注意到细胞中的细胞核?细胞核起到了什么作用?4.实验总结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们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总结实验结果,并与学生一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生物体来说有何重要性?2)洋葱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何异同之处?3)学生们在观察细胞时是否发现细胞中的其他组织结构?5.实验扩展展示其他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切片样本,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6.安全注意事项1)使用刀具时要小心,以免造成伤害。

2)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避免火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镇中学生物实验教案
丄年级第一学期
2015年9月22--26日总2 课时
课题: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目的要求: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掌握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材料用具:鼠妇若干只、纸盒、玻璃板、空瓶子(带色的最好)、湿土、纸板、毛笔等。

方法步骤:
1、课前安排学生在星期天捕捉鼠妇,放在自己的空瓶子内;
2、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 3、作出假设:“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4、设计实验方案:铺土、放鼠妇、盖玻璃(半遮光)、观察'、并记录;
/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修改内容:
2 015年10月14--21日总1课时
课题: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目的要求:
1、观察植物细胞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态和结构。

2、练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碘液、吸水纸、纱布、解剖刀、洋葱鳞片叶、番茄果实、水绵装片、衣藻装片等其它植物玻片等。

方法步骤:
1、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擦片一一滴液一一取材一一盖片一一观察一一染色一一观察一—绘图。

2、制作和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玻片一一观察一一与洋葱表皮细胞比较
3、观察其它植物细胞,总结植物细胞的共同特征。

修改内容:
2015年11月10--14日总1课时
课题: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
目的要求:
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材料用具:切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修改内容:
2015年12月8--12日总1课时
课题:观察叶片的结构
目的要求:练习制作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横切面和表皮,识别叶片的结构;绘制叶片的表皮细胞。

材料用具:蚕豆叶、刀片、毛笔、镊子、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1、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1)取一片蚕豆叶,放在载玻片上
修改内容:
2015年12月15--19日总1 课时课题:观察种子的结构目的要求:解剖和观察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结构的程序。

材料用具:浸泡过的大豆和玉米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白瓷
盘、碘液。

方法步骤:
1、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吸足水分的大豆种子放在白瓷盘上,观察种子的外型。

注意:种子的一侧有一个小小的瘢痕,这是种子脱离母体时留下的,叫种脐。

(2)用镊子夹住豆粒,在种脐的右侧用解剖刀轻轻地划一个小口,将种皮剥离下来,露出里面的胚。

(3)掰开两片肥大的子叶,从连接胚轴的部位切下一片子叶。

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轴和胚芽等各个部分的位置、形态等连接关系。

(4)绘出大豆种子的示意图。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玉米种子放在白瓷盘上,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

在玉米种子的一侧,透过厚皮可隐约看到里面的胚。

我们所观察的玉米“种子”实际上是果实,其外边的厚皮是果皮和种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2)用镊子夹住玉米种子,沿正中线用解剖刀纵向切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玉米种子纵剖面,识别胚乳之间的界限。

(3)检测胚乳中是否有淀粉。

(4)绘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修改内容:
2015 年12月22--26日总1课时
课题: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目的要求:通过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通过观
察和分析现象,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材料用具:植物种子、小容器、纱布、土壤、水等。

方法步骤:
1、我组探究的问题是。

2、对所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假设。

连续进行一周实验,定\ 时观察,并且设计记录种子的情况,统计发芽率。

\ 5、总结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

修改内容:
2015 年12月29--31日总1课时课题:观察根尖的结构目的要求:会使用本实验或类似的方法成功地培养出幼根;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解释根尖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的适应关系。

材料用具:放大镜、显微镜、镊子、脱脂棉、培养皿、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已萌发的植物幼根等。

方法步骤:
提前准备:
1、将少量脱脂棉平铺在培养皿的底部,使棉絮浸满清水;
2、将数粒胚根已经突破种皮的种子散播在棉絮上,盖好培养皿后,将其
放到没有阳光直射但比较温暖的地方;
3、待幼根尖端生出根毛后,选择生长健壮的幼根放在玻片上,用放大镜
进行观察,注意根毛部分。

课堂观察:
1、肉眼观察根尖,直观感受根尖各部分的外部形态。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结合图片了认识根尖各部分\ 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特点。

3、画根尖纵切结构图。

修改内容:
惠水县高镇中学生物实验教案丄年级第二学期
目的要求:
1、认识红细胞与白细胞;
2、学会在显微镜下计数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目
材料用具:
显微镜、人血涂片。

方法步骤:
1、将人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不同类型血细胞的形态结
构,区分红细胞与白细胞。

2、绘制不同类型的血细胞。

修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