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第一名士的人生悲喜剧(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朝第一名士的人生悲喜剧(下)

三、辅佐魏太武帝成就霸业

423年,拓跋嗣去世,太武帝拓跋焘登基。北魏进入大规模统一时期。崔浩是拓跋焘最重要的谋臣之一。灭赫连夏,破柔然,灭北凉,最终完成北方的统一,崔浩谋划决策,运筹帷幄,往往引占星术佐助自己的论证,深得太武帝信任。

第一大仗是灭赫连夏,赫连夏又称胡夏。

赫连勃勃,本姓刘,是匈奴贵族刘北辰之子。以统万城(今陕西榆林靖边县)为都城,建立夏国。刘裕退兵后,曾攻入长安。425年,夏世祖赫连勃勃(381―425)死,其子赫连昌(?―434)即位。胡夏政权成为北魏选择的打击目标。“魏主闻夏世祖殂,诸子相图,国人不安,欲伐之。”

此时,北魏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柔然的战事并未了结,大将长孙嵩(358―437)等担心,如果夏国坚城固守,以逸待劳,柔然大檀可汗(?―429)闻之,乘虚入寇,将十分危险。崔浩又搬出星象说事:“往年以来,荧惑再守羽林、钩己而行a,其占秦亡。今年五星并出东方,利于西伐。天人相应,不可失也。”拓跋焘完全采纳了崔浩的意见,遣司空奚斤(369―448)等两路人马分别袭击蒲阪(今陕西永济)和陕城(今河南三门峡西),赫连昌企图联络柔然负隅顽抗,

仍然不敌北魏的进攻。427年七月,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力战,攻入统万城,消灭了夏国。a

第二大仗是破灭柔然。

柔然,北魏蔑称之为蠕蠕,或谓东胡之苗裔,或称匈奴之别种,是鲜卑拓跋部崛起时北方草原的劲敌,明元帝时曾修筑长城以御之。魏太武帝在击破胡夏、北燕过程中,都要分兵防备柔然。429年,魏太武帝决心讨伐柔然。临行前,治兵南郊,举行祭天典礼、誓师大会。“内外群臣皆不欲行,保太后(太武帝拓跋焘乳母窦氏)固止之,独崔浩劝之。”

反战派推出太史令张渊(《北史》避唐讳作张深)、徐辩为代表,称述不宜出征的理由。张、徐二人过去是赫连夏主管天象的官员,是星占术方面的专家。他们说,今岁月食,太白在西方,不可举兵,北伐必败;即使克敌,于主上也不利。他们的看法得到群臣的附和,说张渊当年曾经谏苻坚南伐,所言无不中,不可违也。拓跋焘有些犹豫不决,敦请崔浩与张渊等当面辩论。都是士人,都懂天文星象,崔浩号称博学,可张渊等却是专家。

对于张渊、徐辩的诘难,崔浩首先从星象开始:“阳为德,阴为刑,故日食修德,月食修刑。夫王者用刑,小则肆诸市朝,大则陈诸原野(即发动战争)。今出兵以讨有罪,乃所以修刑也。臣窃观天文,比年以来,月行掩昴a,至今犹然。”这种天象意味着什么呢?“其占(指这种星象所指

示的征兆),三年天子大破旄头之国b。蠕蠕、高车(北方游牧民族泛称),旄头之众也。愿陛下勿疑。”

张渊、徐辩的失误在于,他们没有与崔浩在星象学上死磕,而是迅速转换主题,说:“蠕蠕,荒外无用之物,得其地不可耕而食,得其民不可臣而使,轻疾无常,难得而制;有何汲汲,而劳士马以伐之?”

这下子,崔浩心底发笑了,回击说:“渊、辩言天道,犹是其职,至于人事形势,尤非其所知。此乃汉世常谈,施之于今,殊不合事宜。何则?蠕蠕本国家北边之臣,中间叛去。今诛其元恶,收其良民,令复旧役,非无用也。”

崔浩又紧逼一步说,世人皆谓张渊、徐辩通解数术,明决成败,臣请试问之:两年前夏国都城统万未亡之前,你们作为夏国的天文专家,是否看出了败征?若其不知,是无术也;若知而不言,是不忠也。当时胡夏亡国之君赫连昌就在辩论现场,张渊等确实未尝预言,惭不能对。这样的诘难,虽然使魏太武帝拓跋焘乐开了怀,也显示出崔浩的伶牙俐齿、争强好胜,总有些不够厚道。

朝议会后,公卿有人担心地对崔浩说:“今南寇方伺国隙,而舍之北伐;若蠕蠕远遁,前无所获,后有疆寇,将何以待之?”崔浩说不先破蠕蠕,则无以待南寇。当年以刘裕之雄杰,吞并关中,留其爱子,辅以良将,精兵数万,犹不能守。“况义隆今日君臣,非裕时之比!主上英武,士马精

强,彼若果来,譬如以驹犊斗虎狼也,何惧之有!”柔然恃其绝远,以为我们力不能制,对我们的突袭没有防备,“故夏则散众放畜,秋肥乃聚,背寒向温,南来寇钞。今掩其不备,必望尘骇散”。短暂辛劳,换来的是永久安宁,此等时机,决不可失!“今上意已决,奈何止之!”a

太武帝拓跋焘亲征,分道奇袭,柔然遁走后,魏兵舍弃辎重,轻兵追击,直抵栗水(今黑龙江呼伦湖支流克鲁伦河),大胜而归。魏军凯旋,回到平城,拓跋焘徙柔然、高车降附之民于漠南,绵延三千里,使之耕牧而收其贡赋。从此之后,“魏之民间马牛羊及?制の?之价贱”b。

第三仗是灭北凉。

北凉(401―439)为匈奴支系卢水胡人沮渠蒙逊(366―433)创立,是十六国中的一个小国。北凉一直称臣于北魏,沮渠氏与拓跋氏也是姻亲关系。433年,沮渠牧犍(?―447)继位,魏太武帝欲讨之,先问崔浩。崔浩主张出其不意往击之:“今出其不意,大军猝至,彼必骇扰,不知所为,擒之必矣。”拓跋焘称善。

大将奚斤等三十人联合反对,提出了两条反对意见:一个是不必要,西陲下国,职贡不乏,朝廷待以藩臣,妻以公主,罪恶未彰,何必动武;另一个是不值得,其地卤瘠,难得水草,大军既至,彼必婴城固守,攻之不拔,野无所掠,此危道也。反战派中的尚书李顺,与崔浩为姻亲,出身赵郡

李氏家族,曾多次出使北凉,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力证其地皆枯石,绝无水草。“环城百里之内,地不生草,人马饥渴,难以久留。”坐实奚斤等人意见不虚。

是任其为朝贡之国,还是攻取为郡县,这二者之间的差别,不言自明。因此,对于第一个理由大家不再坚持,于是“彼无水草”,就成为最主要的反对理由。

崔浩不愧号称博学,他引《汉书?地理志》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若无水草,畜何以蕃?又,汉人怎么会在无水草之地筑城郭,建郡县?再说,如果积雪融化之后,仅能收盖住尘土,如何得以通渠溉灌?这不是明摆着在隐瞒真相吗?李顺坚持说:“耳闻不如目见,吾尝目见,何可共辩?”崔浩厉声谴责:“汝受人金钱,欲为之游说,谓我目不见便可欺邪!”双方已经撕破了脸面。拓跋焘始终在会场之外隐蔽处听着,听闻至此,乃出来会见,辞色严厉,群臣不敢复言反对。a 及至攻下北凉,魏太武帝见姑臧(今甘肃武威)城外水草丰饶,由是恨李顺,谓崔浩曰:“卿之昔言,今果验矣。”崔浩回答:“臣之言不敢不实,类皆如此。”魏太武帝讨伐凉州之前,太子拓跋晃也有疑虑。于是,太武帝特意写信给太子晃说:“姑臧城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余沟渠流入大漠中,其间乃无干燥之地。”太子,你就放心吧!b

439年,魏太武帝大军攻破姑臧(今甘肃武威)城,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