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说课稿
2023年《乡愁》说课稿
2023年《乡愁》说课稿《乡愁》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对教材的理解《乡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是一个现代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丰富的想像,美丽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的感情。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很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的游子思乡之情,而是在特别年头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剧烈的现实感和显明的时代感。
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动,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
全诗构思精致,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加了诗的音韵美。
(二)目标的设定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精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实力目标:提高学生观赏、分析诗歌的实力。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酷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二、说教法1、语感教学法。
充溢深厚的感情,感悟诗中蕴涵的语言色调和意境。
2、诵读法。
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读。
“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老师采纳配乐朗读,学生练读,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闭眼跟读(绽开联想)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观赏、领悟短文的美丽语言和意蕴。
三、说学法。
1、诵读法。
诗歌的鉴赏离不开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品尝诗歌内容,领悟诗歌的主题。
即诵读——想象——悟情。
2、想景悟情法。
学会绽开想象与联想,观赏诗歌美丽的意境,培育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程序。
1、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二是语感分析。
语感实践,就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
也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背、多说、多写成套的语言,这是语感形成的基础。
乡愁优秀说课稿
乡愁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乡愁》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歌。
本单元以“爱国思乡”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独特的意象和巧妙的构思,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乡愁这种情感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诗人余光中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四个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深刻内涵。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1【教学目标】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
(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
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
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
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教师用领“读”的方式,加以辨析,由形到声,声入心通,带领学生不断深入作品。
)四、读诗之手法(一)请学生分享初读时勾画出的打动自己的诗句。
学生勾画圈点集中在每一节第二句,还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处。
(二)重点品读四个比喻句PPT展示四个比喻句(略)1.展开想象,说说对这四句诗的理解,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明确:四个比喻句分别表达了对母亲的想念、对新娘的思慕、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祖国的深沉的爱意。
2.四个比喻前后顺序上的安排有什么讲究。
乡愁的说课稿
乡愁的说课稿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乡愁的说课稿。
欢迎阅读。
乡愁的说课稿1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乡愁》。
本诗是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首诗。
这首诗是在学习前一首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余光中于1971年,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这首诗。
它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
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分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多媒体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观看罗大佑演唱的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四韵》MTV片段。
以悠扬、柔美而略带哀伤的歌曲和感伤的画面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然后,朗读: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
因此,学习这首诗,指导好学生朗读是关键。
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处理好轻重音和语速。
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忧愁。
读的时候要用稍慢且舒缓的语速。
四节中,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却又有丝丝甜蜜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停顿时间稍微长一点。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乡愁》说课稿篇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六年级、七年级的现代诗歌单元学习中已初步掌握了解读现代诗歌的方法——读、想、品、悟(即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凭借诗歌的语言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再通过对诗中语言的分析品味,来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容,感悟诗的情感),也有了一些诗歌创作的体验。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同学们的知识和生活阅历有了一定积累,对情感的理解也有了提升,原先只是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的学习方法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要真正全面透彻地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那就必须学会鉴赏,懂得什么是诗歌的美,怎样才能让诗歌绽放她的美,这样,他们的诗歌创作水平也会随之上个台阶。
因此,设计了这样一个由“解读——鉴赏——创作”的阶梯性走向的教学环节。
因为,这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使他们有了新的提高,而且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以及文学创作水平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教学目标]认知:理解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及了解体现诗歌特色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具备鉴赏诗歌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情感:在朗读、想象和品味中熏陶学生情感,从而体会、感悟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之情;在理解诗歌、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1、运用已有的学习诗歌的方法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情感。
2、学会如何鉴赏诗歌。
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三美”并以此来鉴赏诗歌。
2、再选一个意象,进行诗歌创作,为“乡愁”再添一韵。
[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旧知识;运用已有知识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帮助学生在分析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在新旧知识的交融中提升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习诗歌;在诵读、想象、品味、感悟中学会鉴赏诗歌;在模仿的基础上创作诗歌。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关于作者与作品的相关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乡愁优秀说课稿
乡愁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乡愁》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以“爱国思乡”为主题,所选诗歌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大陆的眷恋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把对母亲、妻子的思念,对祖国大陆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诗歌还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但是,对于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于乡愁这种情感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掌握诗歌中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掌握诗歌中意象的含义和作用,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内涵。
五、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主题。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乡愁》说课稿 3篇
《乡愁》说课稿6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二)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描写乡愁的诗篇,同学们能背诵一些写乡愁的古诗吗?(如李白的《静夜思》)(二)整体感知1学生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谈自己初步的感受,教师适当点评。
)2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出感情。
(齐读诗歌,教师适当点评,由此导入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手法讨论。
)3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把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们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讨论阐述,教师归纳概括: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
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4(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教师解释: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
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
)5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
读读想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点评概述: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
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方不盈寸的小小邮票上。
邮票虽小,可蕴涵着多少情感啊!)6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其中的情感,这还只在心里,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自己的感觉。
)要通过朗读读出你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丰富的感情,就必须注意停顿,把握节奏,突出重音。
如“小小”二字就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中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小小”重读)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那”重读)(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乡愁》 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思乡”,所选的诗歌都具有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乡愁》以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质朴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美,在语言上具有简洁而富有韵味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增强爱国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感知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但是,对于诗歌深层次的内涵和艺术手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时期,对于乡愁这种情感可能有一定的感受,但还不够深刻和全面。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情感的升华,由个人的乡愁上升到对祖国的思念。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乡愁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乡愁》详细内容:本节课将学习杨洪基的诗歌《乡愁》。
诗歌通过描绘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家乡美好回忆及对亲人的牵挂。
学生将理解诗歌的主题,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并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表达自己的乡愁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背诵《乡愁》;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并能够表达自己的乡愁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乡愁》复印件、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杨洪基的《乡愁》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阅读:学生自读《乡愁》,理解诗歌内容。
3. 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主题、韵律和修辞手法。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练习:学生朗读并背诵《乡愁》。
6.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乡愁之情,可以是口头表达或写作。
六、板书设计《乡愁》主题:思念故乡、亲人韵律:ABAB、CDCD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书写一篇以“乡愁”为主题的短文,可以是回忆故乡的美好,也可以是对亲人的思念。
乡愁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连接着故乡和我的心。
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个熟悉的小村庄,那里有我儿时的欢笑和泪水。
故乡的风景,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片金黄的麦田,那条悠然流淌的小溪,那座古老的石桥,都承载着我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思念,是一种无言的情感,如同风儿吹过窗帘,轻轻拂过我的心田。
我想念那些亲切的乡音,想念那些温暖的笑容,想念那些简单的快乐。
乡愁,是一种深深的牵挂,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
无论我走到哪里,乡愁都会如影随形,陪伴我度过每一个难忘的时刻。
2. 作业题目:请学生分析并描述《乡愁》中的修辞手法。
2024《乡愁》说课稿范文
2024《乡愁》说课稿范文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乡愁》,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乡愁》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属于文学阅读和鉴赏的范畴。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乡愁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和感悟。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乡愁的含义,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
②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③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学法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我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来呈现课文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活动:设计了小组讨论、表演、填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乡愁》这篇课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乡村音乐,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乡愁的思考和情感。
2、课文解读: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乡愁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思想。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并在小组间分享彼此的想法和体验。
4、表演展示:请学生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表演,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演绎能力,让其他同学通过观看表演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5、填空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并通过填空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6、课堂总结:鼓励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并与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联系,加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乡愁说课稿
人教版乡愁说课稿人教版《乡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乡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口语或书面表达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提高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通过《乡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 分析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比喻等修辞技巧。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乡愁的多重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文学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课文《乡愁》的文本资料。
- 与乡愁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 教学PPT,包含课文重点、文学手法解析等内容。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乡愁》,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大意。
- 准备与乡愁相关的生活经历或感受,用于课堂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与乡愁相关的音乐或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导入课文主题。
2. 课文学习:-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 讨论作者通过《乡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文学手法分析:- 讲解并示范如何识别和分析文中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
- 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并讨论其作用和意义。
4. 情感体验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 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表达对乡愁的感悟。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乡愁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和表达乡愁。
-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文学手法,创作自己的乡愁故事或诗歌。
《乡愁》说课稿范文(5篇)
《乡愁》说课稿范文(5篇)《乡愁》说课稿1一、说教材《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
《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尝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完毕,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确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尝——迁移”。
古人云:品韵方晓丝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我将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学问目标:学习现代诗的根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力气目标:培育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的诗歌的力气。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浅薄的思乡之情,呈现爱国情怀,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余光中自称《乡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又依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根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浅薄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浅薄的思乡之情,培育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力气。
二、说教法《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预备承受欣赏法、诵读法、觉察法、联想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和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觉察法:引导学生觉察、体会情感的变化,例如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
2024年《乡愁》说课稿(通用3篇)
2024年《乡愁》说课稿(通用3篇)《乡愁》说课稿1一、说教材。
《乡愁》是长春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诗歌,本诗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
余光中的《乡愁》抒发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期盼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通过了解余光中解诗,也可以通过读诗品余光中。
考虑到一方面本诗是写实性很强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课文的学习首先是通过篇章完成的特点,确定__总体的教学顺序是先读诗,然后在解诗中读人。
对诗歌的分析,注重先整体感知,再具体分析,理解感悟。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本课作者余光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爱国之情。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诗歌教学重在阅读,通过作者对诗歌的范读自身的简介及谈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领会情感,能有感情的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因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品析诗中文字词语提炼作者情感,透过文字读出作者在文字当中像杜鹃啼血一般写出来的情感和其中所蕴含的悲欢离合。
二、说教法。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作者胸中的境界具体表现在__,文学作品的言语情景之中,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观看余光中朗读《乡愁》以及他的简介谈写作背景,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理解诗歌情感。
2、诵读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__我采取学生自读、齐读、余光中读诗方式进行教学,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读中感。
乡愁优秀说课稿
乡愁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以“爱国思乡”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爱国思乡之情。
《乡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这一主题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作者是余光中,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独特的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形象化,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大陆的深深眷恋和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但是,对于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诗人复杂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思想活跃的时期,对于乡愁这种情感可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诗歌。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中四个意象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四个意象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2024《乡愁》课后说课稿范文
2024《乡愁》课后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乡愁》,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乡愁》是2024年的课外阅读,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乡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
②能力目标: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乡愁》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散文,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重要性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授散文的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引导讨论法;学法:阅读学法,个人思考法。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教授《乡愁》这篇散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材料:1、散文课件:将散文的内容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在课件上,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2、绘画作品:展示一些描绘家乡的优秀绘画作品,以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和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谈话引入,通过提问“你对家乡有什么印象?你对故乡的思念有多深?”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环节二、阅读理解和分析。
我将让学生个人阅读《乡愁》,并要求他们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辨,促进他们对散文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环节三、展示优秀绘画作品。
为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感知和情感共鸣,我准备了一些描绘家乡的优秀绘画作品,通过展示这些作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对家乡的思考。
环节四、思维导图与总结在学生理解和分析散文的基础上,我会组织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乡愁》的主题和感受,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展示,进一步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记忆。
2024关于的《乡愁》说课稿范文
2024关于的《乡愁》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乡愁》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写作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关系的变迁引起的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乡愁的情感。
通过本文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思考乡愁的内涵和作用,拓宽他们的情感体验和阅读视野。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①理解并解读《乡愁》中的核心意义和情感内涵;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③通过与故乡相关的话题,引发学生对自身情感和生活体验的思考。
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和解读《乡愁》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难点是:学生个人情感体验的引导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和阅读体验;鉴赏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以下教学材料:1、课文《乡愁》的教材;2、乡愁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3、学生个人或家庭与故乡相关的物品或照片。
四、说教学过程1、开启情感话题在课堂开头,我将通过展示乡村的图片和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启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情感共鸣,引导他们谈论对故乡的思念和乡愁的感受。
2、导入课文通过引入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好奇心,为进一步的阅读和理解做好准备。
3、阅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由我带领全班共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词汇、短语和句子的理解,帮助他们掌握文章的基本意思和语境。
4、情感体验和个人思考我会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表达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故乡回忆进行讨论和分享。
同时,我也会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乡愁的表现形式、乡愁带来的情感变化等。
5、文学鉴赏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描写手法、修辞技巧等,帮助他们深入挖掘和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同时,我也会进行文学常识的普及,让学生了解到《乡愁》所属的文学流派和时代背景。
《乡愁》说课稿精选2篇
《乡愁》说课稿4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3.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4.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乡愁,是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它是我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人们的脑海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把学生找的诗句用投影打出)2、作者简介。
二、诗歌的赏析1.整齐的结构美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2.质朴的语言美四个时间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平平淡淡)四个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实实在在)四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微乎其微)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轻描淡写)3.和谐的的音乐美:小时候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4.深沉的意境美时间线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头这头外头这头空间线索:{{{{那头那头里头那头人物线索:母亲新娘母亲大陆(祖国母亲)抒情线索:母子情夫妻情母子情思乡情感情基调: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说课稿5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四篇课文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但这一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一、说课内容本节课将以《乡愁》为题材,通过分析诗人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涵和特点。
通过鲜明的形象描写、细腻的情感揭示和情景的营造,帮助学生全面感知和体会乡愁的哲学内涵和文化意义,并通过诗歌的语言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乡愁》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乡愁的内涵以及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提升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乡愁》,引发学生对乡愁的深刻思考,唤起对家乡和亲情的珍惜之情。
三、教学重点1.理解乡愁的内涵和特点。
2.分析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手法。
四、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乡愁的哲学内涵。
2.通过诗歌语言的形式美感受和表达情感。
五、教学策略1.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和PPT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乡愁的意蕴。
2.情感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欣赏,唤起他们对家乡和亲情的思考和回忆。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乡村的自然景色短片,引起学生对乡愁的思考和回忆,并与学生分享他们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乡愁》的全文,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感悟(15分钟)和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乡愁的独特之处,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和分享自己对乡愁的感受。
4.解读(20分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诗歌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帮助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乡愁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和表达的敏感性。
5.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以《乡愁》为启发,写一篇自己心目中的乡愁故事或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并与同学分享。
七、巩固与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检查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最后,布置以写一篇乡愁故事或感受为主题的作文,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24乡愁说课稿范文
2024乡愁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乡愁》是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它以散文的形式,描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乡愁的感悟,表达了乡愁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乡愁的含义,领悟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③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乡愁,让学生思念家乡,体验文学的力量。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乡愁的含义,把握作品的主题;难点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是批判式教学法和情感教育法。
批判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情感教育法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培养情感态度。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课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图片和音频来呈现教学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乡村的图片,让学生回忆起家乡的风景和记忆,引起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共鸣;2、预习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乡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现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并进行讨论;3、分析课文通过课文的分析,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逐步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4、情感交流在学生对于乡愁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乡愁;5、创作活动我设计了一个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乡愁,以散文的形式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在创作过程中,我会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6、总结在课堂的最后,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他们再次回顾和理解乡愁的含义以及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
《乡愁》说课稿模板
《乡愁》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将就余光中的《乡愁》一文进行说课,以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乡愁》是一首充满深情的现代诗歌,它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分析,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理解这些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2. 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乡愁之情,体会诗歌的情感力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次意义,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过渡到深层次的思考。
2. 诗歌的鉴赏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诗歌的内涵。
2. 情景模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境。
3.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歌产生共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什么是乡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4. 情感体验:学生尝试朗读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5.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六、作业布置1. 背诵《乡愁》。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乡愁》余光中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情感:乡愁、思念、眷恋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说课稿4《乡愁》说课稿说课人:杨煌一、说教材《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
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余光中自称《乡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又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决定花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重在文本解读,在听说读品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第二课时是拓展与实践,让学生了解古今不同作家就乡愁这一主题写的不同风格与类型的诗文,还有学生自身对诗的解读与拓充。
这次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
二、说教法《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四韵》和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例如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
联想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三、说学法古人云: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
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四大模块,听读、朗读、品味、迁移,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1、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就采用在课前3分钟播放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湘潭祭祖时的录像并配以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录像的播放一方面结合时政,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节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歌曲《乡愁四韵》是根据余光中《乡愁四韵》所谱的曲子,播放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乡愁》的印象。
通过音画结合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情。
2、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诗的主题,所以我将在教学本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及其作品。
总结主题:乡愁。
(二)诗歌赏析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环节与学法相对应即: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第一个环节:美美地听——引人入胜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
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地聆听。
这时我将带领学生进入诗中美妙的境界。
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诵的技巧。
第二个环节:美美地读——声情并茂(本节的教授重点)读诗更是很高雅的事,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也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
在美美地读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配乐范读一遍给学生听,讲解其中的韵味。
再请一学生朗读,最后齐读。
接下来以第一节为例,分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节奏、重音、语速、语调四个方面来处理这四个章节。
(一生试读,师生评价、明确)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把感情加进去。
三读:在二读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争取读得更美。
第三个环节:美美地品——评头论足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请大家从诗的语言、结构、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说一句品评诗歌的句子。
(让学生自由发挥)第四个环节:美美地说——挥洒诗情品味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我就带领学生进入美美地说这一环节,让学生尝试着仿句练习,以“乡愁是……”的句式说一两句或一段有诗意的话。
例如:乡愁是一轮皎洁的明月乡愁是(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随我到哪……)设计理念:能力训练。
教学如何将抽象的意象物化成形象的东西,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深情朗读,课堂小结设计理念: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从内容、语言、音韵等方面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最后再以朗读结束课堂。
(四)布置作业:1、背诵《乡愁》——下节课课前背诵比赛。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让学生自愿而又欢快地背诵诗歌,同时掌握如何完整地背诵诗歌。
在语音、感情、流畅度上下功夫。
2、课后搜集古今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准备下节课共同探讨。
3、选取课文中任选一节诗,发挥想象,给它补充情节,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
注意要突出原诗的感情——乡愁,可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
想象情节应紧扣邮票、船票等。
准备下节课共同赏析。
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以优美的享受。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
板书设计:乡愁托物寄情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故乡之思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现在--海峡-两岸分离普遍家国之思六、说课结语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对于它的内涵绝非一两节课能够讲尽。
考虑到这些我决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推荐给学生选做。
1、习作园。
请以大陆小诗人的身份写一首呼唤台湾归来的诗。
2、收藏室。
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散文、小说。
收集有关台湾地理概貌、风土人情、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3、三味书屋。
课后阅读《余光中作品选》。
《乡愁》说课稿说课人:杨煌一、说教材《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
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余光中自称《乡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又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决定花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重在文本解读,在听说读品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第二课时是拓展与实践,让学生了解古今不同作家就乡愁这一主题写的不同风格与类型的诗文,还有学生自身对诗的解读与拓充。
这次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
二、说教法《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四韵》和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例如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
联想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三、说学法古人云: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
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四大模块,听读、朗读、品味、迁移,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1、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就采用在课前3分钟播放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湘潭祭祖时的录像并配以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录像的播放一方面结合时政,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节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歌曲《乡愁四韵》是根据余光中《乡愁四韵》所谱的曲子,播放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乡愁》的印象。
通过音画结合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情。
2、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诗的主题,所以我将在教学本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及其作品。
总结主题:乡愁。
(二)诗歌赏析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环节与学法相对应即: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第一个环节:美美地听——引人入胜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
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地聆听。
这时我将带领学生进入诗中美妙的境界。
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诵的技巧。
第二个环节:美美地读——声情并茂(本节的教授重点)读诗更是很高雅的事,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也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
在美美地读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配乐范读一遍给学生听,讲解其中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