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25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2500字第一次听到《春江花月夜》这个名字,还是在我小时候学琴的时候。当时的我还只读小学,并不知道还有张若虚这样一个人,更不知道他创作了一首不朽的诗作,只知道《春江花月夜》是中国的十大名曲。当初,只是被那时而清扬,时而婉转、时而急促的旋律吸引着。我很想演绎好它,随着音符,我的脑海中呈现过一幅、又一幅的江畔景色。直到念了大学,我才真正意义上拜读了《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诗中的景象多少次与我想象的不谋而合啊!现在我便以我所理解的赏析这首诗。

张若虚是初唐与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大概与陈子昂一同登上诗坛。他的生平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是扬州人,做过兵曹,他的诗文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刑巨、包融等吴越文士驰名京都。

他的作品也大量散失,只流传了两篇古体诗。一篇是五言古诗《代答闺梦还》,一首是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前者风格绮丽,深受齐梁诗风影响;后者则“流畅婉转”,“动古今人心脾”,是千载传诵的优秀作品。

而《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乐府旧题,不过是思妇、闺愁的传统题材,但诗人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勇于创新,赋予旧题以新意,扩大诗篇的表现内容。诗人别处心裁,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表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在诗中

诗人就题生发,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抒发诚挚的相思之情,探索了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成为一篇“读不能厌”的杰作。

《春江花月夜》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

诗作一开篇便写出了春江月夜壮阔的景象。“春江潮水连海平”作者把有边有界的的江与无边无界的海连在一起,空间一下子被无限延伸,场面宏大、气势恢弘。而“海上明月共潮生”则表现了一幅海面涌动着粼粼的波涛,一轮明月浴水而出,洒落下光辉的画面。“生”字生动地描绘出了江水、海潮、明月的无限生机。“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潮水流到哪里,月光就跟随到哪里,春江之上有哪里不受到月光的照耀呢?诗人的情思也随着扩大,场面由眼前的春江月夜扩大到天下的江河月夜。“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作者笔锋一转,由海天之际移到江岸。江水流淌在树木花草遍生的原野,银色的月光洒落在春江大地上,就像播撒了一层洁白的雪花。“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如水的月光洗涤了天地万物,洗涤了世间的污垢和尘埃,只剩一个银白的月光笼罩着整个世界。如此良辰美景,无疑会调动诗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对人生哲理的寻求。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见人?”海天一色,只有皓月当空,令人恍然有出世之感。“孤”字透露了作者的人间情怀,作者由月及人,由望月想到月照人,追溯起人之初、月之始。在江边是谁第一个见到这轮明月?明月又是哪年将她的光辉洒向人间的呢?这是个哲学问题,体现着朦胧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意识。这已不是单单的写景,是在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接下来有疑问转为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短暂,一代又一代人无穷地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的悬挂在天空,仿佛没有什么变化。她总是从海面上升起,悬挂在天空,好像在等待什么人,可那个人至今都没有出现。

“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作者又将无限无情的时间、空间的描写转向短暂而有情的人生。白云的漂泊、无定象征征那游子在外漂荡,不知今又在何方。“青枫浦”看似地名,但又非实指,在此亦不特指一家一户,因此道明了在这春江月夜,思念夫婿的思妇们又何指千家万户?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一叶扁舟在外飘荡呢? 那家中的思妇又是在哪座楼上想念着他呢? 一句写游子,一句写思妇,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主要是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诗

人没有直接书写思妇是如何的思念远在他乡的游子,而是将落笔点选在了月光来寄情托物。那月光仿佛有意和思妇作伴,总在楼前徘徊不肯离去。月光洒落在梳妆台上,玉户帘中,捣衣砧上,时时刻刻陪伴着思妇。此景越是让思妇思念远方的夫婿,她于是想卷走玉户帘上的月光,想拂去捣衣砧上的月光,却无奈“卷不去”、“拂还来”,两个动词“卷”、“拂”的运用,把思妇的如痴如醉、犹梦还醒的迷茫情景形象生动的刻画出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月光牵扯着思妇的情怀,此时此刻,月光不也同样照耀着她刻骨铭心的爱人吗? 他是否也在这月光的照耀下思念自己呢? 想象中的思妇认为爱人在远方共望月光,只是同在一片月光下却无法相知,那么只好借月光来遥寄各自的思念之情了。游子、思妇相距太远了,上有广裹的天空,善于远飞的鸿雁尚不能随月光飞渡到你的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在此,诗人以鱼雁的潜跃长飞而不达,形象地道出音讯难通,并含蓄地暗示出看似平静的思妇之鱼龙腾跃、鸿雁凌空?、翻江倒海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受的煎熬,衬托并刻画游子思妇深切的相思离愁和音讯难通的无奈。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在那寂静的良宵深夜之中,思妇梦见了落花,一个“闲”字写出了思妇心中的怅惘和无奈。落花飘落在潭水之中,那幽微的声响无疑如钟鼓般敲击着思妇的心房。春光易逝,这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半,可思念的人却迟迟不肯归来,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就这样在思妇的喟叹中轻轻溜走了。梦中的游子忘了归家,梦中之花落在幽静的闲潭之中,花落了,春之将去,可是人还远在天涯,不能归返; 江水长流,送走的何止是自然的春天,它流失的更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诗人以梦起兴,将梦与眼前实景相映照,用落花、流水、落月等感伤之词,烘托断肠人在天涯的愁苦,在这伤春伤别的情景中又落到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氛围中,和诗之篇题,篇首遥相呼应,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江满树。”江月西斜,逐渐藏在海雾之中,这春江的月夜将要过去了,可思妇的思念之情却茫茫无际。碣石比喻北方,潇湘比喻南方,象征着游子和思妇的距离很远很远,相会也遥遥无期。“不知乘月几人归?”诗人笔锋一转,由写一对夫妇的情思转而写道天下的游子。最后的“落月遥情满江树”,是诗人对天下有情人的眷顾。游子经过了一番心情的跌宕,终于有了迫切的还乡情绪,作者的笔调也转向对其命运的关注,希望最后一缕落月的光辉能够照送他们及时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