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之生态阐释
马克思关于生态自然的文章
马克思关于生态自然的文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关于生态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人类应该认识、尊重、善待和顺从自然。
他们认为,只要人类能够合理地调节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将其置于共同控制之下,并尽量减少对自然的消耗,人类就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马克思指出,随着人类的发展,对自然的需求会扩大,满足这些需求的物质生产力也会扩大。
在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应该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
然而,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
只有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基础上,真正的自由王国才能开始。
总的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自然理念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尊重和合理利用自然。
这些理念为后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之生态阐释
· 34 ·
《哲学研究》 2010 年第 11 期
资本主义是一种畸形的、扭曲的少数人无节制占有财富的社会形态 ; 对财富的贪婪刺激资本家将 人类的财富生产方式完全转化为商品生产方式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而土地是人类生活的基 础,劳动力则是社会和自然赋予人的一种生存能力 ,这两者从根本上讲都不是按商品生产的规律产生 出来的,不是为交易而存在的。但资本主义把土地和劳动力变为商品 ,这种转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转 型,将人类的价值观局限在赢利这个单一的 、既有巨大创造力又有巨大破坏力的指标上 。美国学者科 : “当土地被视为商品,人类社群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有机联系不复存在,自然坏境和人类社 尔曼认为 ” ( 科尔曼,第 87 页) 会双方走向大祸临头的境地。 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工具性的、 单向度的关系。 在谈到 “类生活 ” 之普 — — 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 而人类赖 遍性时,马克思展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 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则远为广阔 : 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 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 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 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 。人 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 ,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2 卷,第 95 页) 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资本主义不仅造成了劳动的异化, 也将自然界变成了 “单向度 ” 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 人 — — 自然 “不过是 与自然的关系被工具化了,自然仅仅被当作技术的客体; 自然的本质被实用化了 — 有用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46 卷上册, 第 393 页 ) , 仅仅被用来满足人对物质财富的欲望, 其满足人们精神的、艺术的、 审美的、 情感的等等需求的方面则或者被遮蔽, 或者被纳入市场的轨 道。这样,自然就必然沦为压榨和征伐的对象 。当自然完全被有用化后,随着人对财富追求欲望的膨 胀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生态灾难就不可避免了。 商品生产和消费是以消耗自然为基础和前提的 。消耗自然、生产财富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基础 。所 以,资本主义引发世界性生态灾难,其错误不在于它消耗自然、生产财富,而在于它将财富生产转化 为依靠少数人的贪欲而建构的商品生产 ,并将商品范围无限扩大,也就是加速消耗自然,从而最终破 坏了自然界自我净化、调整、恢复和再生的能力,把人类乃至整个生命系统推向灾难 。 而从根源上说,当代环境危机乃肇因于资本主义 “无止境积累” 的假设。 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形态发展的极端形式 , 它的发展动力源于少数人对财富无节制占有的欲 望,并将这种欲望通过制度设计放大 ,使人对财富的贪婪欲望发挥到了极致 。马克思揭示出资本主义 社会的两大特征: 对劳动者的剥削和竞争性积累,这两个特征决定了资本与工人、资本与资本之间的 对立。这种对立关系中也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对立 。 资本的本性就是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 ,它用与对待劳动同样的手段对付自然 ,把自然和劳动 都作为自己的剥削对象。正如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农业的进步时深刻指出的 : 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 ,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 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因此, — —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 , 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 — 土地和工人。( 马克思,第 1 卷,第 579 - 580 页) 如前所述,对任何社会来说,自然都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和条件。 自然界有自身的发展规 律,其自我调节、自我恢复和自我净化是有限度的 ,并且需要相当的时间。资本主义则是以追求无限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思想家,而他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社会领域,他也对生态环境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理论。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了资本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提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建立在他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基础之上。
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撑和保障。
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将自然环境当作无尽的资源和垃圾处理场,不断地进行过度开发和污染,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他指出,资本主义追求无限的经济增长和利润最大化,无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无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导致了环境污染、生物灭绝和生态失衡等问题的加剧。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他认为,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他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主张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使人类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而不是剥削和破坏自然。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还提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推动绿色发展,才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他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责任,呼吁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社会。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世界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中,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
只有坚持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采取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批判了资本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提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是世界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
学社会主义者之一,对于生态和自然的观察和理解也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他的生态自然观
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是相互关联过程的,并且认为生物个体和自然环境是相
互依存的。
马克思恩格斯坚持认为,自然环境是生命的基础,任何生物个体离开自然环境都无法
维持生命。
他认为任何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自然的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在他看来,
环境问题是一种迫在眉睫的问题,人类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以
保护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和生态的思想,对现在的环保和生态保护有很多启示和影响。
首先,他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当代环保理念的核心之一。
其次,他提出
了环境问题是一种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合作。
第三,他强调了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性,认为经济发展不能破坏自然环境。
第四,他提出了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认为环境问题只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决。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是对我们今天面临的生态问题给予非常
重要的思想指导和借鉴。
他的观点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要重视人
和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深入探索科学方法来更好地解决生态
问题。
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
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
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对环境问题进行文化反思成为当代理论界的热点之一,反思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突出地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本文将其称为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首先是体现为自然观上的全面更新;其次是对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把握;尤为突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揭示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显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洞察力.这些对于反思当代环境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吕军利王俊涛作者单位:吕军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王俊涛(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陕西,咸阳,712000)
刊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003 3(2) 分类号: A811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生态问题人与自然劳动异化。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对社会经济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思考。
本文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出发,探讨其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
他指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不是人类对自然的剥削和压迫。
这一观点告诫我们,保护环境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人类不能把自然资源无限地消耗和破坏,而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指出,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无节制,引发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他强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不可持续的发展,使得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这一观点对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非常重要,它提醒我们要从根本上反思和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类才能真正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社会主义意味着公有制经济,目的是满足人民的需要而不是追逐利润。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自然资源和环境将被更好地保护和管理,不再受到私有制经济盲目追逐利润的破坏。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告诉我们,保护环境不仅是政府和组织的责任,更是每个个人的责任。
只有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制定合理的消费习惯,减少浪费和无谓的消费,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和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当代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和复杂。
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采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而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指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活动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来满足人类的需求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统一人与自然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敌对的关系,而是统一、互动的关系。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前提的,人类的发展需要依赖于自然的提供。
马克思主义强调,在对待自然时,不断探索和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生态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实现绿色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提倡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减少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四、社会主义社会下的人与自然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才能得以真正的解放和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而不是剥削和破坏自然。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能够实现对自然的全面认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建立起富有生机和谐的人与自然新秩序。
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与生态保护
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与生态保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在探讨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时,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探讨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类只有在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将最终伤害到人类自身。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最终造福于人类。
其次,马克思主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应当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主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只有让自然生态保持平衡,才能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人类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过度开采资源,建立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今天,随着全球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
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人类的长远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树立共同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共识,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我们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环保理念,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从自身做起,培养绿色消费习惯,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环保理念对当今社会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当汲取马克思主义环保思想的养分,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路径,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努力奋斗。
只有在全社会通力合作下,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
愿我们携手共建美丽家园,实现绿色发展的伟大梦想。
马原_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2014.11.17 本文从普遍联系、本质联系是规律、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矛盾的对立统一四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从人受自然规律的盲目支配和受外部社会关系的盲目支配两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环境破坏根源的思想和当代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根源。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论证了生态危机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促进作用。
通过经典作家的论述得出:解决环境破坏的最根本方法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入自由王国,使人成为自然界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环境保护;必然王国;社会变革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社会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各种观点的论争很激烈。
仅对马克思主义而言,国外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国内很多研究者也在发掘马克思主义中的环保思想。
但也有些海外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
如“现代新儒家”杜维明认为:“马克思所谓的‘自然的人化’,就是说按照人的意愿塑造自然,…这种观念也为人类带来了灾害,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
”著名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将马克思视为与达尔文、弗洛伊德一样将自身作为与自然作斗争的对立物,并认为:“但马克思反对社会不公的激情,其基础是这样一种信念,人类必须通过辛勤的劳作取得对自然的胜利。
”本人认为,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很多环境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述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
而且,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才能正确认清当今世界环境危机的根源,认清各种环保思想的得失,认清环境保护运动的趋势。
同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倾向于把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外在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修正”。
而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环保观的文章也很少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环保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一角度探讨,本文侧重从这个角度研究。
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联系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一、概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它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视角。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强调自然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认为自然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依赖于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同时,人类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改变自然的面貌和状态。
这种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如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
因为人对自然的作用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的,而社会实践又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社会关系问题。
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关系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与特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
其基本内涵在于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即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自然又能够改造自然,但同时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
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同时,人类的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界的面貌,但这种改变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虽然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但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往往会对自然界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马克思说过,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好比孩子靠母亲的乳汁长大一样自然又必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啊,那可真是千丝万缕,扯都扯不清的关系。
咱们人从哪来的呀?那可不就是从自然界孕育出来的嘛。
就像一颗种子,得有合适的土壤、阳光和水分才能发芽长大,咱们人类也是在自然界这个大环境里生根发芽的。
我们的祖先最初住在山洞里,靠着采摘野果、狩猎动物为生。
那时候,人对自然是敬畏的,觉得自然很神秘,力量强大得很。
比如说打雷闪电,在古人眼里那就是老天爷在发脾气,这是一种很朴素的对自然的认知。
可随着时间推移啊,人好像变得有点“膨胀”了。
工业革命一来,好家伙,机器轰隆隆地响,人们开始大肆地向自然索取。
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在拼命榨取母亲的养分,完全不顾母亲的承受能力。
这时候的人啊,就有点像那些不懂事的小动物,只知道眼前有吃的就吃,有住的就占,完全没考虑到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马克思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他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好比是一场精彩的舞蹈,人跟自然得配合默契才行。
人要是一个劲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乱跳,不考虑自然这个舞伴的节奏和步伐,那这场舞蹈肯定是一塌糊涂。
比如说现在有很多地方,因为过度开发,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自然灾害频发。
这就像是自然这个舞伴被人踩了脚,生气了,开始反击了。
那马克思的这些论述给我们啥启示呢?这启示可大了去了。
咱们不能再这么没头没脑地向自然索取了。
得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自然。
比如说在城市规划的时候,多留一些绿地,这就像是给自然这个亲人留了一间舒适的小房间。
在发展工业的时候,做好环保措施,这就好比在厨房做饭的时候,要把油烟处理好,不能把整个屋子都弄得乌烟瘴气的。
咱们再看看那些做得好的例子吧。
有些地方发展生态旅游,村民们靠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村民们也赚了钱,还把自然环境保护得好好的。
这就像一场双赢的买卖,自然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人也懂得珍惜这份美,还从中受益。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整体上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提出了一系列对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的理论,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强调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指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社会关系”,并进一步指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只有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才能生存”,进而强调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2. 反对商品经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商品经济是导致自然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并无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这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行为是不可持续的。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呼吁改变商品经济的本质,倡导实行绿色生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提倡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只有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能够更好地调控资源分配,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过度破坏,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类才能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1.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呼吁人类要认识到自身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反对剥削自然的行为,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现代社会,人们要意识到自己的生存依赖于自然,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避免过度开采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强调要改变商品经济的本质,倡导实行绿色生产和消费。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点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之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依赖于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破坏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不应该将自然资源视为无限可利用的货物,而是应该将自然资源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尊重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和物质积累,而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只有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人类社会才能真正繁荣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同时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只有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要求我们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环境保护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优先任务。
其次,马克思主义要求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推广,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耗和破坏。
同时,马克思主义倡导建立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环境保护的有效实施。
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废气排放控制等具体措施,以减少环境污染。
五、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关系,
人类不仅处于自然界之中,而且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存在着与日俱增
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与自然界密切关联的。
人类通过生产,可
以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新的价值和财富,但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过度开
垦土地、过度砍伐森林、过度开采矿产等等,这些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人类必须在生产实践中尊重自然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
只
有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放到一个合理、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准则:
首先,要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从而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要在人类的生产和发展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学习和
探索更加环保、节能、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让人类社会在实现自身未来发展的同时,更好
地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
最后,要坚持生态优先。
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优先保障和维护自然环境,让自然回归自然,实现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是人类共同责任,只有让人类和自然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这种状态的实现,需要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转变发
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多种环保措施,加大社会资金投入,推动普及环保知识,形
成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局面,共创人类和谐、共赢的美好未来。
资本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解读
资本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解读近些年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受到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们持续不断地关注。
马尔库塞在《自然和革命》一文中认为:“把自然界当作解放的领域,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心论题”。
①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2000年出版的《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一文中说:“正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完整地结合在一起”。
②当然也有人认为:“《资本论》并不包含一种自然和生态学理论”。
③本文从奥康纳对马克思的批评谈起,论述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学思想。
一、奥康纳对马克思的批评詹姆斯·奥康纳是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在其代表作《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一书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观点进行了批评。
第一,奥康纳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能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作出“系统性的质询”。
马克思的观点中的确不包含把自然界不仅指认为生产力,而且指认为终极目的的所谓生态社会的思想。
马克思虽然十分关注把总体上的劳动力生产过程和具体的商品生产过程统一起来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生态规则性”的过程,但是也必须承认,马克思感兴趣的主要是生态理性农业的条件,比如说,怎样增加土地的肥力,以恢复和增加农业生产力以面对由不断加快的都市化进程而带来的对食品和工业原材料的急剧扩大的需求。
马克思只是把自己的理论视域聚焦在科学技术的不竭力量上,认为人类有能力从自然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自然界在他看来,既促进又束缚了人类的物质生产过程。
马克思把自然界同劳动一起作为使用价值的财富的来源,并没有把自然界当作交换价值的财富的生产力来看待。
奥康纳甚至认为,马克思本人很少对自然界本身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第二,奥康纳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认知到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但他又确实没有把生态破坏问题视为其资本主义积累与社会经济转型理论中的中心问题。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之生态阐释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之生态阐释
马克思的生态阐释
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解释。
他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生态阐释”的
观点,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视为一个连续的空间。
他认为,自然环
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究其根本,他认为自然是“可变的”,有助于人们实现自身的目的,
可以被一定程度地“改变”,也可以被“改造”。
除了自然外,马克思也尊重人类的力量,特别是劳动力。
他认为,劳
动力是一种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可以为人类提供方便。
马克思认为,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这是人类从动物园走向自由
的重要步骤。
此外,马克思还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即人们在使用
自然资源时有义务改善自然环境,减少破坏,且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
展应相互优先。
总之,马克思的透视提出了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观点,它挑战
了传统的观点,即自然被认为是一种被人类传统社会挑战的空间。
他
的新观点强调的是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的关系,肯定了人类的活动所带
来的影响,把人类限制于自然环境之中,并提供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新
见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生态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生态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准确反映。
生态学则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生态学观点,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生态学观点,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辩证联系的。
人类通过对自然界的劳动,改变了自然环境,满足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因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同时也受制于自然的限制和制约。
这种辩证关系要求人类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生态学观点认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基本状态,否则将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满足其需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强调了人类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
3. 生态经济的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提出了生态经济的观念,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强调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生态经济的构建需要采取科学规划和管理,推行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4. 生态文明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文明形态,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生态学观点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5. 绿色发展与绿色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生态学观点呼吁推动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
“人地关系”视阈下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对生态危机的阐释
“人地关系”视阈下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对生态危机的阐释作者:张宁杨瑞琴来源:《理论导刊》2023年第11期摘要:马克思借助土地这一特殊的具象性意象表征自然,从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置换为人与土地的关系,进而以“人地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为切入点考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通过对比原始所有制、封建所有制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人地关系”的不同特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明了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流变的经济动因,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在生态议题上,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逻辑宰制下的人与土地物质变换断裂现象和以抢劫土地肥力为主要手段的生态帝国主义行径,科学地阐释了生态危机的成因。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摒弃了西方主流环境主义、深生态学和生态浪漫主义等在生态问题上抽象的价值批判和伦理说教,从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联合生产、弥合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断裂、扬弃资本主义的价值逻辑等解决生态危机的现实策略。
关键词:“人地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物质变换;联合生产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3)11-0107-07对自然概念的合理阐释是理解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理论前提。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基于实践维度、历史维度、辩证维度对自然概念作了总体说明。
在实践维度上,自然不是脱离人类生存视野的先在自然,而是被人類纳入生产活动并作为实践对象的人化自然。
在历史维度上,自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的更替不断生成、演化、流变,人对自然的意识形式和自然本身物质性的存在样态都发生了二重性变化,即自然是历史自然。
在辩证维度上,自然不是被动的为我之物,而是会积极地反馈来自人的主体力量,人与自然始终处于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辩证运动中。
但是,由于人化自然、历史自然、辩证自然概念极强的哲学意蕴使其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抽象性。
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在总结以往各个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史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处时代自然受到漠视和遭到破坏及由此所造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
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着,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存在物,是人类的母体,人属于自然界,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作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对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
恩格斯说,“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这说明,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马克思也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自然是人类的无机身体——那是就自然本身不是人类躯体而言。
‘人类依靠自然生活’意味着自然是他的躯体,如果他要活着,他就必须保持与它不断交流;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和自然相联系,仅意味着自然和它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这进一步指出,人类对自然界来说并不是天然的征服者,相反,自然界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由此可见,“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作为直接的自然存在物,与自然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自然界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历史运动的前提和基础;人类依靠自然生活,自然界为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提供资料,“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所以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二、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以后,仍然离不开自然界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
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还是社会存在物,人区别于动物的特质就在于:人具有能动的自由自觉性和社会实践性。
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对人与天然关系的论述之杨若古兰创作马克思主义在总结以往各个时期人与天然的关系演化史的基础上,对本人所处时代天然受到漠视和遭到破坏及由此所形成的成绩进行了分析,对人与天然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一、人是天然界的一部分,天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马克思主义认为,天然界先于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着,它是不依附于人的认识而存在的客观存在物,是人类的母体,人属于天然界,是天然界发展到必定阶段的产品.人作为全部天然生态零碎中的一员,对天然界具有根本的依附性.恩格斯说,“我们统治天然界,决不像降服者统治外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天然界以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天然界和存在于天然界当中的”.这说明,天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发生、存在和发展的须要条件和前提.马克思也说,“人本人是天然界的产品,是在本人所处的环境中而且和这个环境一路发展起来的.”“天然是人类的无机身体——那是就天然本人不是人类躯体而言.‘人类依附天然生活’意味着天然是他的躯体,如果他要活着,他就必须坚持与它不竭交流;人类的物资和精神生活和天然相联系,仅意味着天然和它本身相联系,由于人是天然的一部分…….”这进一步指出,人类对天然界来说其实不是天然的降服者,相反,天然界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而可知,“人是天然的一部分”,人作为直接的天然存在物,与天然是紧密联系,不成分割的.天然界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历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类依附天然生活,天然界为人的生存、发展和享用提供材料,“天然规律是根本不克不及取消的.在分歧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更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方式.”所以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受到天然规律的制约.二、人从天然界平分化出来当前,仍然离不开天然界马克思主义认为,安闲盲目的活动是人的类实质.人不但是天然存在物,还是社会存在物,人区别于动物的特质就在于:人具有能动的安闲盲目性和社会实践性.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曾经在劳动者的表象曾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但使天然物发生情势变更,同时他还在天然物中实现本人的目标.”“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须要的安排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须要的安排也进行生产,而且只要不受这类须要的安排时才进行真实的生产;动物只生产本身,而人则生产全部天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安闲地对待本人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须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而且懂得如何处处都把内在尺度应用到对象上去;是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说明动物只繁衍其本身的物种,只生产它和幼仔肉体所直接须要的东西,而人的生产不但表示为本身的繁衍,还表示为安闲盲目地再生产全部天然界.人的实践活动使人从天然界平分化出来,人的源于天然又高于天然的客观能动性使人不单能够积极地适应天然,还能通过认识和改变天然而安排天然,根据本人的须要自动地改造天然,使天然为本人的目的服务.然而,不管人的客观能动性有多大,人的实践活动始终离不开天然界.由于实践是人能动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马克思说,“没有天然界,没有感性的内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克不及创造.”天然界为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可能.实践也是自活着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三、实践是人与天然分化和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天然界的关系是一种彼此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是一种以实践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对象性关系.一方面,实践是人与天然分化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体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安闲的有认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征.”这标明,人的“类实质”、“类特征”是安闲盲目的活动.表示这类“类特征”的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物资生产的劳动实践.实践是天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天然的达到辩证统一.马克思认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实践,而实践必须与天然环境相结合.这就使得实践从基源上将人与天然结合起来,成为人与天然彼此感化的中介,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和实践活动客体的天然界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在实践的过程中,天然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同人发生关系,人类在实践生产中通过对人与天然的物资、能量的交换,把天然这个无机的身体部分地酿成了本人无机的身体,维系和延长着人类的物理存在.同时,人通过实践活动感化于天然界,天然又从各个方面优化证明主体的发展水平与能力,没有人的存在,天然界就会回到原始形态.马克思认为,理想中的天然界,首先是与人类主体处于对象性关系中的天然界,不具备这类对象性关系的天然界只能是抽象的天然界.“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但是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非理想的、非感性的、只是思想上的即虚拟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是以,虽然天然具有先在性和客观性,与人有关的、孤立存在的天然界则是毫成心义的存在.在物资生产实践的活动中,人的客观能动性和天然的客观规律必须达到统一,人与天然协同进化的历史才干向前发展.生态成绩不但仅是一个认识成绩,更是一个实践成绩和社会成绩,在生态成绩中,人与天然的矛盾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入的分析了人与天然的关系,为我们更合理和无效的处理好人与天然的关系,解决生态成绩,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它启示我们人类不但要根据本身的须要改造天然,而且要根据天然的发展规律来呵护天然,呵护天然就是呵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就请求我们建设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干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定会波动调和地向前迈进,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也将指日可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且在它的制约下
)进行创造。在《资本论》以及《哥
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从经济学和政治学视角对财富的形成作了精辟的分析。他借用威
廉·配第的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表述,来说明财富既反映人们的劳动关系,也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指出
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
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自然条件。”
(马克思,第
1卷,第
579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之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
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同上,第
机中遭遇的问题,几乎都是围绕着资本主义的大量生产、大量废弃展开的。
总之,从劳动史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唯物
主义与生态思想相联系的关键。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是生态哲学的核心所在。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的关
系放在劳动史的视域下考察,用劳动所中介的
“物质变换”的概念把自然与人连结起来,揭示了人
·3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之生态阐释
韩永进
一些国外的生态哲学家,包括部分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多次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思想是
否相容的问题。笔者认为,环境
(生态
)危机无疑不是马克思那个时代的问题与挑战,但《1844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和《资本论》等文献表明,唯物史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
;它们独立于人而自主地运行,
并且直接制约着劳动生产过程和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人又是受动的、受限制的存在者。
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的生存条件。而且只有在劳动中,人才能
真正成为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上述人与自然的所有关系,都是经由劳动来实现的。然而,使用
价值的创造光有劳动是不够的。任何物质财富的创造都需要有自然提供物质材料这一先决条件,人们
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上,第
95页)
其次,人与自然又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
:人既是能动的、创造性的主体,又是
“受动的、受
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这就是说,一方面,在生产劳动中,人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改造自
然,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
度
(马克思一再使用了
“作为
……的存在物
”这样的表述方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
出人不可能与自然相分离的事实: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
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
“自然
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
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同上,第
95页)
更重要的是,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劳动提供了基本的、必需的对象和材料: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
思想,马克思将其具体贯彻到了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中。因此,发挥和发展马克思的生态学思
想,开拓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视域,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对理解今日生态危机的根源所
在,破解全球性生态难题,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物质变换
:劳动与财富的生产
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相分离、相对立的。正
“自
然的人化”与
“人的自然化”的辩证关系放到社会历史领域来考察,这就不仅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
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而且在理论上高于很多现代生态哲学家。
以上分析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现代生态思想是内在一致的,因而对我们正确认识和
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生产条件的根本冲突
47页)劳动力和土地被商品化是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前
提,也是这种生产方式导致异化和造成生态危机的源头。
·34·《哲学研究》2010年第
11期
资本主义是一种畸形的、扭曲的少数人无节制占有财富的社会形态;对财富的贪婪刺激资本家将
人类的财富生产方式完全转化为商品生产方式。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而土地是人类生活的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劳动能力和效率,提高了人类从大自然获取消费资
料的能力。但这种生产方式始终是在异化的形态中实现其功能的,亦即以剥削劳动者和自然为代价。
马克思在分析早期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时,就深刻地指出了它对当时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性:
“资本
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据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
53页)也就是说,人和自然的关系是通过社
会来建立的
———只有在社会中,自然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变成了
“需求
→生产
→消费
→废弃”的社会性活动;这是社会意义上
的
“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样态,它密切联系于唯物史观中的物质生产方式。可以说,今日环境危
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
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
———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之生态阐释·33·
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出
如约翰
·贝拉米
·福斯特指出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是近代那种将人与自然分离、对立起来的机械
唯物主义,而是强调包括人在内的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自然观
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福斯特,第
17页)
如所周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手稿》中最重要的研究范畴之一。在这里,马克思从存在的角
与自然的同一、依赖、能动和受动关系的辩证法,具有深刻的生态学意义。马克思把自然看作人的
“无机身体”,强调了人要通过实践来改造自然,这显然是把人类价值放在了最高地位。但因此就把
马克思称为人类中心主义者是不恰当的。因为,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是建立
在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基础上。而马克思则把自然看作是劳动和财富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并且把
马克思所说的
“自然
”一般包含三个层次
:
(
1)人类本身内在的自然;
(
2)外部的自然环境;
(
3)
通过劳动而形成的自然。(参见黄瑞琪、黄之栋,2009年,第
78页)而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人,首
先,“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拥有自然的力量与生命力的人: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
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但是,自然界一方面
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
然界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
(同上,第
92页)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把劳动过程中人的自然与外部自然的关系作为
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
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
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
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
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
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
42卷,第167-168页)
:社会财富的生产
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如果
……包含的各种不同的有用的劳动的总和除外,
总还剩有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只能改变物质形
态。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
”。
(马克思,第
1卷,
第
56页)
“自然与自然自身的
关联性
”来探讨。在这个意义上,自然界相对于人具有先在性,是人类或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改造自然。在实践中,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
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的本质力量也由此得到展现和证实。但构成人的实践活动的环境、条件、材
料等等的自然事物,其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具有自身的性质和规律
“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
·32·《哲学研究》2010年第
11期
品和他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卷,第
97页)另一方面,作为自然生命存在的人类个
体拥有躯体和感觉,他必须依靠外物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因此是一种受动的存在。从而,
自然物是财富形成的基础,它通过劳动被发现和改变形态,转化为财富。因而,“劳动不是一切财富
的来源。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
(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