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社会学概论重点资料(全)
社会学概论重点资料(全)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一、社会学的创立。
(一)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人,著有《实证哲学教程》,被称为“社会学之父”,“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奥古斯特·孔德提出的。
孔德认为,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是社会静力学。
其社会学思想可从三方面进行把握:①科学的分类。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所有其他学科都为它的建立作了准备。
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秩序”和“进步”是其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③研究方法。
孔德创造的实证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卡尔·马克思——1818-1883,著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
3.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国人,著有《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其社会学思想主要围绕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论两个方面展开。
他认为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
(二)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埃米尔·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代表作有“三论”:《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自杀论》一书,就是涂尔干用一种社会事实(社会整合)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自杀)的范例。
其社会学观点如下:①社会学的研究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
②社会团结理论。
社会团结是指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③失范理论。
④社会研究方法准则。
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
(首要和最基本的准则)⑤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功能分析将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而历史分析则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
2.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一、社会学的含义: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结构—功能角度)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社会行为”角度)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六、“文化滞后”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概论》重点必考知识点整理(最全)
《社会学概论》重点必考知识点整理(最全)利用社会学理论,解剖身边的社会现象。
“泮湖大学”——工具理性——中国企业家缺乏的精神是什么?从计划生育到“二孩政策”——实用主义?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新的社会不公平及贫富差距?昆山反杀案——自媒体新技术掀起的舆论巨浪——技术意味着什么?问题:广告行业是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还是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义: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权力的统摄性研究。
狭义:对人类生活领域的研究。
社会学的三大传统范式(三大研究传统)实证主义范式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布迪厄、吉登斯……什么是实证主义?人文主义范式韦伯、齐美尔、库利……什么是人文主义?批判主义范式马克思、霍加特、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前期马克思、后期马克思什么是批判主义?关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存在根本性差异,导致了范式之间的差异甚至是对立。
但是不管怎么说,实证主义范式一直处于主流地位,故此可称之为主流范式。
另外两个虽是非主流范式,但有着巨大影响。
这就形成了学术研究的争鸣及多元化。
第一节社会学及研究领域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唯实论):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他们都采取实证主义路线社会行动(社会唯名论):韦伯人文主义路线霍曼斯—社会交换论实证主义二、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理论、历史、方法三个方面如:“现代性”问题应用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如:“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人口福利”问题第二节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一)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经济上工业革命政治上产生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2.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暴露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如:经济危机大约每10年一次;工人处于悲惨境地3.经历长期无序和失范后对社会秩序的渴望法国革命:1789年;1815年;1830年;1848年(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条件1.历代社会思想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人的自然状态及社会契约论——洛克霍布斯卢梭等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2.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物理学影响到了孔德生物学影响到了斯宾塞3.社会调查资料的积累二、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涂尔干)韦伯:理解社会学帕森斯、莫顿:结构功能主义科赛、达伦多夫:社会冲突论霍曼斯、布劳:社会交换论布鲁默、戈夫曼:符号互动论吉登斯:结构社会学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布迪厄:反思社会学西方社会学存在的问题:1.改良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2.价值中立(实证主义)3.西方中心论4.二元对立(实证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脉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倍倍尔、李卜克内西、梅林——中国共产党(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1.为观察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立场和视角,即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2. 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复习【精选文档】
社会学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
社会建立在一定的地域上的,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享有共同文化的,通过持续互动能保持相对独立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即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3.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与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4。
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库利: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6.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也叫“社会位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7.社会化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不仅是青少年时期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8。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9.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
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就是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个体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4)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2024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社会学概论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人类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给出社会学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和理解这门学科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1. 社会学的定义与范围-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群体、群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变迁规律。
-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涉及个人、小组、社会以及全球范围。
2.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用于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注重个体与社会交互中的符号使用和意义构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社会冲突理论:聚焦于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和影响,关注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的社会不公正。
-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行为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和约束。
- 解构主义理论:质疑社会的固化观念和主流知识,关注权力和话语的运作。
3. 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 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与价值观来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总和,包括家庭、教育机构、经济系统等。
- 社会群体:指由个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共同性和互动性的集合体,如家庭、团体、社区等。
- 社会变迁: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变和改变。
- 社会问题:指对社会成员生活和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和情况,如贫富差距、失业问题等。
4. 社会学研究方法与技巧-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采集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和态度,以量化的方式获取数据。
- 深度访谈:借助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思想、感受和经验。
- 实地观察:研究者亲自参与或观察研究对象所在的环境和行为,了解其真实情况。
-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和概括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总结。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学概论重点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与社会运行人口规模直接因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人口发展过程:原始阶段、中期阶段和现代阶段老龄化:老龄化,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环境与社会运行环境服务于人类的三种总体功能: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环境的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邓拉普的模型有助于简明地概括环境的社会功能及其随时间演进而发生的变化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第一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第二时期是农业时期;第三时期是工业时期环境保护经历的主要阶段: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两种生产,即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一)社会主要有两大派别:1、社会维实派:也叫社会实体派。
他们认为,社会不仅是个人之集合,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2、社会维名派: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社会做过多方面的论述: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为根本的关系第三:社会系统思想。
社会系统是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即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三)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和发展功能二、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总结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11、组织管理: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组织自身的管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
科层制的经典性研究是由韦伯进行的。他称理性 化是现代世界的主要社会潮流 ---- 经由这一过程, 陈旧的、传统的社会组织方法被大量明确、抽象、 正式的规则和程序所逐渐替代。
29
科层制特征
组织成员的活动有统一规则,按规章办事,不 必一事立一个规矩,这样可减少纠纷和提高效 率。 组织内分成各个部门,每个部门的职责、权限 及完成任务的工具和方法部有明确的规定。 组织机构按层设立,下层结构和下级职位的人 受上级的监督和控制。
3
4、社会学家关于一切人类行为的基本 假设是:
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同 时,社会也是人类的创造物。
4
社会研究的步骤
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中心任务:选择合理并 可行的研究题目) 2.研究设计阶段。(中心任务:对整个的研究工 作做出规划和设计) 3.收集资料阶段。(中心任务:根据研究方法去 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
31
第六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32
社会分层 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 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 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 差异体系。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概要
1
第一讲:社会学是什么
1、社会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和社会 互动的系统的、客观的研究学科。
2、与文学、哲学这类学科不同,社会 学在其探索中努力要与自然科学一样 成为一门科学。社会学家常常用科学 的方法进行研究。
2
3、社会学研究证明,关于人类行为的许多 表面看起来似乎正确的观点,却可能是错 误的。社会学要透过表面看本质,这种特性 被称为“洞悉真相”。 社会学讲求严谨的证据与推论,并欢迎检 验测试。释模型不局限于个人的经验与态 度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doc
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人类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
2.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人物:传统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和后现代社会学;代表人物包括孟特斯、科曼德、马克思、韦伯、杜尔凯姆、帕里索等。
3. 社会学的理论范式: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结构主义和现代性理论。
4. 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包括家庭、教育机构、政治组织、宗教组织等;社会结构包括社会阶层和社会层次、社会秩序和社会控制。
5. 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社会变迁包括社会革命、经济发展、文化变革等;社会发展包括现代化、全球化、城市化等。
6. 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就业问题等;社会政策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健康保健等。
7. 社会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研究、现场观察、内容分析等方法。
8. 社会学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社会调查、社会评估、社会计划、社会工程等。
社会学概论复习笔记(全)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一、何为社会学1、吉登斯的解释:社会学是对人类生活、群体和社会的研究,是一门令人着迷而欲罢不能的学科。
2、波普诺的解释: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科学。
3、教材观点:社会学是关于社会世界(social world)的学说,是对人类生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变化进行整体研究的一门多范式的学科。
4、社会学精神:1)科学实证:系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2)反思社会:社会形态 eg.腐败3)关注弱势群体:同性恋、农民工、下岗工人4)质疑常识5、社会学分析层次:人际互动——群体——国家社会——全球关系和互动阶层和利益群体社会结构和变迁微观(心理)中观宏观二、向社会学大师致敬社会大背景:以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然而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大批劳动力从农业转入工业,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嬗变;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同期作为近代社会科学为解决社会转型的矛盾而涌现,许多思想家和学者的观点为日后社会学的出现打下基础:法国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等;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也为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
1+3的异同:时代背景、地域、基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观点、倡导实证研究。
孔德:功能主义、实证研究涂尔干:分工论、功能主义、集体意识、社会良知、唯实论(强调社会事实)韦伯:冲突理论、理性化、宗教意识决定行为、唯名论(强调人的主观)马克思:阶级冲突论、阶级意识、经济基础、物质决定意识、阶级分析方法(一)孔德1、简介:1798-1857 法国《实证主义概论》时代:法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经历资产阶级大革命,拿破仑雾月政变,使得法国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共和主义理想破灭。
启蒙思想风起云涌,寻求改革政治体制、社会转型的出路。
2、对社会的判断:新社会是工业社会旧社会是神学和尚武的社会新社会秩序的基础是科学社会改革的基本条件是智力改革3、知识发展三阶段:神学形式:万物有灵论,灵魂与上帝形而上学形式:用抽象哲学思考来解释事务实证形式:建立在观察、实验、比较基础上对事物的科学解释4、科学发展的序列: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5、实证主义社会学:1)人按照必然规律,由内心趋势而行动正确的政治目的不应当使人类徒劳行动,而应当为人类指明方向,使之便于行动2)内容:-社会秩序(静力学)-社会进步(动力学)6、对社会的改造:1844年成立了人类教派,社会学教,自认教主,宣扬普遍的爱与和谐对后代社会学的影响:社会学创始人,提出了学科研究对象和目标,还提出了方法论原则,开创了实证主义研究传统。
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2、经验研究3、社会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体系。
4、社会结构5、文化堕距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和差距。
6、社会化7、社会角色8、社会互动与群体之间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910、社会群体11、初级群体彩的社会群体。
12、次级群体系的社会群体。
13、社会组织14、科层制立在有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以提高工15、非营利组织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16、社会分化多种结构的社会过程。
17、社会分层18、社会流动19、代际流动20、结构性流动当规模的人员流动类型。
21、社区22、城市化23、社会制度体系。
24、显功能25、潜功能往往处在人们的认识范围和控制范围之外。
26、制度化27、社会变迁28、社会现代化29、现代化理论30、全球化性和整体意识的日益增强。
3132、社会解组会问题是社会解组的结果。
33、贫困34、社会控制35、越轨行为规范和社会习俗等的行为。
1、阐述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特征。
1有机于局部分析。
2是联系多种有关的社会因素以至于自然因素来加以考察。
另一方面在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时往往借助于不同学科的知识作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分析。
3离不开理论分析、比较、推演等一般的逻辑方知识。
社会学研究的这种实证性特点充分表现在它对社会调查的重视上。
2认识功能包括描述、解释、预测。
管理功能、教育功能。
1描述指通过客观而完整地收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现状资料性经验资料。
2会现象进行客观的因果性考察和人的社会行动动机的意义理解。
3和科学方4abcde(5社会学提供的不少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些必们提供基本社会知识。
3规律性。
的知识才是科学。
验作为检验的标准。
的解释。
人文主义:4、简述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统间的因果关系。
1、试述西方社会学创立的条件。
117、物理学、化学等取得重大突破。
社会思想家受此启发开始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考察和认识2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欧和各国普遍开始以社会调查统计来研究社会现象。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欢迎阅读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一、社会学的含义: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结构—功能角度)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社会行为”角度)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六、“文化滞后”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全)
《社会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一、重要名词解释:
家庭结构社会交往犯罪社会制度过度城市化社会需要社会分层社会分化初级社会群体社区家庭贫穷文化论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控制科层制社会群体越轨行为
二、重要知识要点: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论点是哪三点?
2、初级社会群体有哪些功能?
3、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点。
5、人际关系影响的因素?
7、社会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
8、什么是社会趋同论?
9、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10、什么是社会控制?它的功能?
11、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
12、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特殊社会化的异同。
13、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4、社会保障功能是什么?
15、社会变迁的原因?
16、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的主要点?
17、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社会学概论重点、要点及复习指导
社会学概论重点、内容要点一、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社会学概论》复习时应按本课的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蓝本,结合本《复习指导》,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在复习时可以参考其它学习资料,以增强对本课的深入理解,但如与教材有矛盾的时侯,应以教材的内容为准。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即《复习指导》对于教材各章节教学重点考核内容所作的调整,如删去的内容,就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命题形式及所占比例安排命题指导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
题型如下:填空题:检查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它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广,主要体现为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理论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意义等。
名词解释:检查最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涉及范围比较广。
考试中的名词以基本概念和重要概念为主。
所谓基本概念、重点概念是指在社会学的某一领域中有相当大的涵盖和解释能力的概念。
回答时要简明扼要,不要进行过多的解释,要抓住概念的实质,有些名词可能包括其构成要素及显著特点。
简答题:检查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握的程度。
这些问题一般出现在教材中阐述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清晰的问题上。
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对该题所涉及的要点要叙述全面、完整、准确。
同时对每个要点有稍作解释。
论述题:检查社会学的重点原理的掌握程度。
这类题目是联系实际题。
在回答联系实际题时,首先要解答问题同所涉及的中心概念,然后阐述理论要点,从而给出理论的全貌;联系实际理论要点与现实要扣得准确、适当。
要避免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填空10%;名词解释30%;简答题40%;论述题20%。
三、复习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重要概念:社会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社会学概论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以上角色,这此角色又对他提出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3家庭:所谓家庭,是指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4、人的社会化:是指人从出生到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能够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5、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6.城市化:所谓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往地的过程。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8.情景定义:情景定义:情景定义是社会学家托马斯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
它指人们在行动之前。
对自己所处和面对的情景进行的审慎考虑和主观解释,这种解释对人们采取何种行动有直接影响。
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0、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再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越轨行为,被司法机关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
11、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12、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社会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畴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社会2.社会组织3.规范与价值观4.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5.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三、社会学理论1.结构功能主义理论2.冲突理论3.交互主义理论4.社会建构主义理论5.其他重要理论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的特点及其科学性2.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3.社会学研究的方法a.实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统计分析等b.理论分析方法:文献阅读、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c.实用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实证研究等4.社会学研究的伦理问题五、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1.社会变迁的概念及其类型2.社会变迁的驱动力3.社会发展的概念及其指标4.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六、社会控制与社会变革1.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2.社会控制的手段和机构3.社会变革的概念和类型4.社会变革的影响因素和路径七、社会学应用1.社会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社会学在政府和社会管理中的应用3.社会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4.社会学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八、社会学的发展与前沿研究领域1.社会学的发展历程2.国内外著名社会学家及其代表作品3.社会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及热点问题以上就是社会学概论的总复习重点。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相关参考资料进行复习,适当做题、讨论和总结,加深对社会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重难点,理清知识框架,注重综合性复习和运用,有助于对社会学概论的学习和应用。
社会学概论复习内容
社会学概论复习内容第一章导论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侧重于从社会整体出发,把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一般来说,在侧重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的研究中,一般可以看到“秩序和进步”、“结构和过程”等方面。
二是侧重于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韦伯,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
三是不属于上述两种的说法的,其中有些观点影响较大,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其中主要有“剩余说”、“学科说”、“调查说”、“问题说”等。
二、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社会学不仅仅是低层次的调查工具;2、社会学给我们提供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也为我们理解社会、解释社会提供理论方法和视角。
三、社会学的概念界定: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征整体性、广泛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五、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总和论,即把社会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综合论,即强调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加以综合而得出的。
3、普适论,即认为社会学原理具有普遍性,适于一切社会生活,因而把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中心论,即认为社会学居于各门社会科学的中心,它既对其它社会科学有指导作用,又吸收其它社会科学的成果。
5、平等论。
即认为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处于平等的位置上。
六、社会学的学科功能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包括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七、社会学的诞生背景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八、社会学的发展脉络社会学的三大传统: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发展历程:古典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当代社会学九、社会学的中国发展传入时期、中断和重建时期、本土化研究探索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法、具体的技术工具主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观察法、文献研究、历史比较方法、实验法第二章社会一、社会的涵义1、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一、社会学的含义: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结构—功能角度)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社会行为”角度)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六、“文化滞后”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4.非物质文化其中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有先后之分,社会制度首先变革,其次就是风俗、民俗。
(lg:一个人到一个新的坏境首先适应地方规矩和地方方式,但是价值观念很那融合。
)七、社会化的含义:(老师PPT)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内涵和角度只是学习。
八、社会化的内容:1.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A.新生儿不断发展其生理潜能的过程,也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B.农业社会,社会化多事在家庭中,通过长辈传授进行的。
而且内容简单,变化十分缓慢。
C.现代社会,科学化的发展,使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成为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前提和条件。
D.学校教育成为生活技能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形式。
2.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A.社会规范的学习,是个体增强社会性、适应社会生活的必修课。
B.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属于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
C.价值观念是行为及其目标的基础,社会规范是选择达到目标的各种手段的标准。
D.个体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就是社会文化渗入人的意识并内化、养成的社会性过程。
3.树立社会生活目标A.人的最初追求是满足生存需求而在生理方面是和安全方面的追求。
这是最简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追去目标。
B.社会化的更重要任务,提高个人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完善、对丰富精神文化成果的享用、成就未来事业等高层次的追去。
4.学习扮演社会角色A.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都要按照社会对该位置的规范要求,表现其行为。
B.社会对每一种角色的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要求,即社会期望,它表明社会对处于各种地位的人所赋予的全力和责任。
C.角色不仅取决于行为期望,而且受到个人利益、能力、性格、周围环境的限制,这就造成角色实践与角色期望之间的差距。
D.一个人能否恰当地扮演好自己角色,是社会化效果的最终检验。
E.个人主要通过地位获得和角色的学习完成社会化任务。
九、社会角色的含义: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十、复式角色与角色集1.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以上的角色,就称为复式角色。
2.当一个人处在某一特定的位置上时,他必须与其他一系列角色发生关系。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即使所谓的角色集。
(一个家庭可以组成角色集)十一、社会角色的类型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A.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出生是男是女,年龄)B.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2.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A.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观众,因此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刚刚当选的班干部)B.不自觉的角色,是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行为去做。
(做母亲具有的特性)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A.规定性角色,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警察、法官、医生、教师等)B.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
(男人、女人、朋友、顾客等)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A.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企业家、经理等从事生产性、经营性活动的人等等)B.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效益或者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目的的角色。
(志愿者、艺术家、教师、警察等)十二、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就是通过指社会主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简单说就是社会互动就是社会交往的过程。
十三、社会互动的情景:1.两人群体、三人群体、多人群体A.两人群体最明显的性质是,两个群体中的互动是直接的,其他性质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
B.三人群体有可能产生独立于个人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又很可能会危及个性发展。
这是区别两人群体重大特点。
C.多人群体:在很多人关系中,会产生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复杂。
这就有可能形成亚群体。
2.熟悉情境、工作情境、社交情境(根据目的划分)A.熟悉情境主要是指我们与熟人之间日常交往的场合。
B.工作情境主要包括商品交易、商业谈判、工作会议等。
这种情境互动行为往往带有功利性、交换性、手段性。
C.社交情境属于宴会、舞会、郊游。
人们交谈轻松。
3.工具关系、情感关系、混合关系A.感情关系主要是学院关系或者亲密朋友关系,这种关系以表达情绪、联络感情为主要特征。
B.工具关系指构成关系的成员是以事业、工作这种职业母的为联结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关系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依据工具性目的而进行的。
C.混合关系是既含工具性目的、又含情感性目的的关系。
这种多以人情法则行事。
十四、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1.社会组织的含义: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社会组织的特点:a.非人格化特征b,整体合理性和个体非合理性特征 c.道德与非道德的两重性特征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A.一定数量的成员B.特定的活动目标C.明确的规章制度D完整的权力结构 E.一定的技术设施十五、社区的含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存在日常互动关系、具有心理文化认同的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十六、社会分层的含义:社会分层就是根据获得社会有价值物的方式的不同,社区成员被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层次的现象。
十七、社会流动的含义: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在社会分层体系中,从一个等级向另一个等级的变动。
十八、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1.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2.社会制度特征:A.可重复性B.集体约束性C.自我维护性十九、社会制度的构成:1.社会价值观2.社会规范体系3.权威与地位结构4.社会机构与设施二十、社会控制的含义:广义: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使其符合社会认可的行为模式,以维持社会秩序。
狭义: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二十一、社会控制的手段1.习俗、道德和宗教A.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
习俗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发挥着社会的控制作用。
(习俗有好有坏)B.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对人的行为有明显的指导意思,同时也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
C.宗教是一种和神或者神圣物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
2.政权、法律和纪律A.政权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利组织体系,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基础。
B.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C.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为其成员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他们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和成员,促使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3.舆论和群体意识A.舆论对特定的社会成员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约束及社会控制的作用。
B.群体意识是群体存在的思想基础,是联系群体成员的纽带,它对个体意识起着改造和影响的作用。
二十二、社会变迁的含义:广义:社会变迁可以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
狭义: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的重大变化。
二十三、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和历程1.社会现代化的含义:社会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
2.社会现代化的历程:A.第一阶段是从18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标志的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欧国家生产方式。
B.第二阶段是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
西方文化转移到西欧和北美取得成功,逐渐扩散。
C.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席卷全球的现代化发展浪潮。
二十四、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现代经济体系取代传统农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2.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先导)3.以民主和法制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
(发展现代民主和建立工作是社会现代的基本内容,又是社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4.城市化。
(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5.以理性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化。
(理性化是人们在明确行动目标和才去社会行动时,根据目标所选择的最合适的手段,力求以最少的付出,来获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