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大迁徙流动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承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人口流动迁徙与社会经济文化承载能力研究导言

中国正进入人口大迁徙流动时代,中国的经济属于典型的转型经济,中国人口流动迁徙的结构与规模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人,占总人口的17%,即每6名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口。未来的人口迁徙流动会形成高校学生流动,进城务工人流,人才交流等形式。中国正在打破地域限制的人口流动形式正在形成,形成对流模式的人口迁徙模式,突破地区原有生存方式,将会形成,地区人口文化经济的同质化,趋同化,逐渐弱化淡化地区特色,同时对地方的社会经济形成挑战和威胁。

关键词:人口迁徙文化特色同质化趋同化、人口对流模式

第一章,中国人口迁徙流动的现状

中国正进入人口大迁徙大流动时代。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人,占总人口的17%,即每6名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口。未来中国将会基本上形成了务工流,学生流,高级人才对流模式,商业产业转移人员流动迁徙。中国人口迁徙流动将变成常态式流动模式,会越来越多样,迁徙流动速度会越来越

快,稳定式传统式的中国人口结构模式将彻底被打破,会形成新的人口格局,人口流动迁徙将具有中国特色形式的,这里主要讨论中国国内人口流动迁徙的主要模式,不讨论中国出国人口流动迁徙形式。

目前的中国,人口正在发生人口迁徙变动的剧变期,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思想素质的调高,促使人口的迁徙变化,随着新生代流动人口逐步成为主体,举家迁移和在流入地长期居留趋势明显,他们对就业、住房、社保、教育、健康等需求日益增长,维权意识显著增强。

现在人口迁徙流动方向基本形成这几类,西南向沿海,北方向南,南方向北,西部向东部,中部向四周的迁徙的模式。迁徙人群主要有这么几类:务工流,高校学生流,高等人才流,商业产业转移带来的人口迁徙流动等。

迁移人口年龄结构偏轻。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的流动人口中,迁移年龄高度集中在青年人口:其中迁出率最高的是20-24岁之间的人口,迁出率达到了10.21%,其次是25-29岁的人口,迁出率为6.71%,15-19岁的人口迁出率为5.98%,位列第

三,呈现出年轻人口省际外迁的空间格局。

迁移人口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基于中国目前的国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我国迁移劳动力所受的平均教育年限为10.1年,其中67.6%的迁移劳动力所受教育程度是初中、高中和中专等中等教育水平的学校教育,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迁移劳动力总量的15.5%,后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全社会劳动年龄人口中所受高等教育的平均 4.8%,甚至高于城镇的9.9%。未来中国人口迁徙流动的受教育程度会越来越高,高等人才对流模式的迁徙会越来越显重要性,这是中国未来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早,经济结构,区域经济成熟,是最早形成人口迁徙的地区。高等人才的迁徙聚集,产业经济的务工人流形成迁徙的主力。

高校的全国范围招生也是形成人口迁徙的主力之一,南方高校,北方高校都在全国不同地区招生,促使人口迁徙对流,打破地域经济文化区域限制。形成成了以高校聚集区的人口迁徙模式,哈尔滨,北京,西安,成都,武汉,南京,上海等著名高校区人口迁徙。

第二章,人口迁徙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中经济原因是主要的,如为摆脱贫困和失业,改

善生活,或为发财致富,谋求事业成功等。此外,政治、宗教、文化及战争和灾荒也可能导致迁移。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表现在对迁出、迁入地区人口数量、性别和年龄构成的不同影响。一般移民中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儿童和老人。从间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看,迁出地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迁出,使迁出地的抚养、教育费用受到很大损失。对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他社会问题。

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政策可以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虽然合理而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影响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

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

3.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4.矿产,是资源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

(二)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②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如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迁移就与此有关。

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政治因素

1、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

合理的政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政策合理但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第三章人口迁徙带来的后果和对社会经济的影

现阶段的人口大迁徙对社会,对地区,对家庭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挑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同时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一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 对区域经济有利的影响

对迁入地区而言,人口的流入增加了迁入地区劳动力总量,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极大的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增长,且高质量的劳动力流入和集中,会使流入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

对迁出地区的经济增长而言,人口流动的作用则是双向的。一方面人口迁出降低了人口密度,缓解了人口对本地资源、环境的压力;且人口从资本劳动力比率低的部门流出,流向资本劳动力比率高的部门,这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最终会使地区间的资本劳动力比率趋于一致,减少了就业竞争,提高本地的工资水平,与此同时,从内陆到沿海的技术性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家乡汇款,从而促进了内陆地区的收入增加。

人口迁徙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人才的交流,促进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