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①高效率输出 联想对比: ②高功率输出
高频功率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共同 特点都是输出功率大和效率高。
7
(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种类

谐振功率放大器(学习重点)
特点是负载是一个谐振回路,功率放大增益可
以很大,一般用于末级; 不易于自动调谐。

宽带功率放大器(了解即可)
特点是负载是传输线变压器,可在很宽的频带
工作状态 甲类 乙类 甲乙类 丙类 丁类 半导通角 c=180° c=90° 90° <c<180° c<90° 开关状态 理想效率 50% 78.5% 50%<h<78.5% h>78.5% 负 载 电阻 推挽,回路 推挽 选频回路 选频回路 应 用 低频 低频,高频 低频 高频 高频
90%~100%
由于这种周期性的能量补充,所以振荡回路能维持振 荡。当补充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相等时,电路中就建立起 动态平衡,因而维持了等幅的正弦波振荡。
34
问题二:半流通角θc通常多大合适?
如果θc取值过大,趋向甲类放大器,则效率 太低; 如果θc取值过小,效率虽然提高了,但输出 功率的绝对值太小(因为iC脉冲太低); 这是一对矛盾,根据实验折中,人们通常 取
gC (vB VBZ )(当vB VBZ )
外部电路关系:
vB VBB Vbm cos t
v C V CC V cm cos t
31
(4)对2个问题的解释

问题一(可能会引起同学们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iC的波形时有时无,而输出的波形vo却能
是连续的?

问题二(有的题目已知条件不给θc,而解题 中又需要θc )
通过LC回路,滤去无用分量,只留下 Icm1cosωt分量

Chapter5 高频功率放大器v1.0解析

Chapter5 高频功率放大器v1.0解析


故放大器效率:
Po Po c P Po Pc
21
第五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高频电子线路
两点结论:
1)设法尽量降低集电极耗散功率Pc,则放大器效率c 自然会提高。这样,在给定P=时,晶体管的交流输出 功率Po就会增大;
2) 由式
c Po 1 Pc c
ic ic
Q
o
eb
o
t
o振放大器波形图 t
5
t
高频功率放大器波形图
第五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功率放大器与非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对比

相同点: ①输出功率大, ②输出效率高。

功率放大器实质上是一个能量转换器,把电源供给的直流能 量转化为交流能量,能量转换的能力即为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不同点:

谐振功率放大器通常用来放大窄带高频信号(信号的通带宽度 只有其中心频率的1%或更小),其工作状态通常选为丙类工作 状态(导通角c<90),为了不失真的放大信号,它的负载必 须是谐振回路

非谐振放大器可分为低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为无调谐负载,工作在甲类或乙类工 作状态;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以宽带传输线为负载。
π

sin c c cos c I cM o ( c ) π(1 cos c )
I c1m

cos t cos c 1 c ic cosωt dt I cM costdt π π c (1 cos c )
π

I cM
c sin c cos c I cM 1 ( c ) π(1 cos c )

高频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高频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函数信号发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的功能及特点。

2)、掌握ICL8038的应用方法。

二、实验预习要求参阅相关资料中有关ICL8038的内容介绍。

三、实验原理(一)、ICL8038内部框图介绍ICL8038是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内部框图如图2-1所示。

它由 恒流源I 2和I 1、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组成。

外接电容C 可由两个恒流源充电和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阀值分别为总电 源电压(指U CC +U EE )的2/3 和1/3。

恒流源I 2和I 1的大 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 必须I 2>I 1。

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 图2-1 ICL8038原理框图,恒流源I 1给C 充电,它的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线性上升,当达到电源电压的确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外接电容E E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I 2将加到C 上进行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放电,C 两端的电压u C 又转为直线下降。

当它下降到电源电压的1/3时,电压比较器B 输出电压便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再给C 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

若调整电路,使I 2=2I 1,则触发器输出为方波,经反相缓冲器由引脚9输出方波信号。

C 上的电压u c ,上升与下降时间相等(呈三角形),经电压跟随器从引脚3输出三角波信号。

将三角波变为正弦波是经过一个非线性网络(正弦波变换器)而得以实现,在这个非线性网络中,当三角波电位向两端顶点摆动时,网络提供的交流通路阻抗会减小,这样就使三角波的两端变为平滑的正弦波,从引脚2输出。

1、ICL8038引脚功能图图2-2 ICL8038引脚图供电电压为单电源或双电源: 单电源10V ~30V 双电源±5V ~±15V2、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2-3 所示。

高频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

iB

iC 均为余弦脉冲,用傅里叶级数展开为:
iB I B 0 I B1m cost I B 2 m cos 2t I B 3m cos 3t
iC I C 0 I C1m cost I C 2 m cos 2t I C 3 m cos 3t
1、直流功率
PD
由直流供电电源提供的功率 P E C I c 0 D 2、输出功率 P0 由电子器件送给谐振回路的基波信号产生的功率
1 1 1 U cm 2 P0 I c1mU cm I c1m Re 2 2 2 Re
3、集电极损耗功率消耗在集电结的功率
2
Pc PD P0
4、集电极效率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回路具有选频作用, 若调谐在基波频率上,则回路两端的电压可表 示为:
uC U cm cost I C1m Re cost uC E EC U cm cost
Re
为输出回路的有载谐振电阻
第三节
丙类高频放大器的分析
一、折线分析法 高频功率放大器属于大信号分析,和低频放大器一样,往往采用折线 法分析(图解法),其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如图2-5所示。
I c1m
i

c
co stdt
I c1m I c max 1 ( )
I cnm
1 2

i
c
cos ntdt
I cnm I c max n ( )
将电流分解系数制成曲线,可得图2-8。
1 ( ) g1 0 ( )
三、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
静态工作点 Q :
当输入信号 ,即静态时, u i U bm cost 0

高频电子线路复习题

高频电子线路复习题

高频电子线路复习第一章绪论一、习题1.通信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2.无线电通信为什么要进行调制?常用的模拟调制方式有哪些?3.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以作为放大器的交流负载,具有和功能。

4.放大电路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画法的要点是:画直流通路时,把视为开路;画交流通路时,把视为短路。

5.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工作的,其频率稳定度很高,通常可分为和两种。

6.通常将携带有信息的电信号称为,未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称为,通过调制后的高频振荡信号称为。

7.接收机分为和两种。

一、习题1.无线电通信中,信号是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出去的。

它的调制方式有、、。

针对不同的调制方式有三种解调方式,分别是检波、鉴频、和鉴相。

2.通信系统由输入变换器、、、以及输出变换器组成。

3.无线电波的三种传播方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4.为什么发射台要将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再发送?6.无线电广播发送和接收设备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7.将下列采用调幅方式实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式接收机的组成框图补充完整。

高频小信号检波器放大器第二章选频网络一、习题1.在调谐放大器的LC回路两端并上一个电阻R,可以()。

A.提高回路的Q值B.提高谐振频率C.加宽通频带D.减小通频带2.正弦振荡器中选频网络的作用是()。

A.产生单一频率的正弦波B.提高输出信号的振幅C.保证电路起振D.降低输出信号的振幅3.在一块正常放大的电路板上,测得某三极管的三个极对地电位如图所示,则管子的导电类型以及管脚自左至右的顺序分别为()。

A.NPN型、becB.NPN型、ebcC.NPN型、ecbD.NPN型、bce4.LC谐振回路有和两种谐振方式。

5.LC并联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越高,则越窄。

6.并联谐振回路如图所示,已知:C=300pF,L=390uF,Q空=100,信号源内阻R S=100kΩ,负载电阻R L=200kΩ。

求该回路的谐振频率、谐振电阻、通频带。

高频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谐振功率放大器
(2)晶体管输出电流、电压波形
当基极输入一余弦高频信号ui=ubm cos( ωt)时,基极与发 射极之间的电压为
(3. 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谐振功率放大器
其波形如图3一3(a)所示,当ube的瞬时值大于晶体管的导通电 压UBZ时,晶体管导通,产生基极脉冲电流,由转移特性可 得集电极流过的电流或也为脉冲波形,如图3一3 (b)所示。将
下一页 返回
3.1 谐振功率放大器
2.工作原理 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射结在UBB的作用下处于负偏压
状态,当无输入信号电压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集电极 电流ic = 0。当输入信号为ui=ubm cos( ωt)时,基极与发射极 之间的电压为ube =UBB +ubm cos(ω t )。为分析电路的工作波 形,先对晶体管的特性曲线进行折线化处理,处理后分析与 计算大大简化,但误差也大,所以实际电路工作时需要调整。
流电阻很小,也可近似认为短路。这样,脉冲形状的集电极
电流ic经谐振回路时,只有基波电流才产生电压降,因而LC 谐振回路两端输出不失真的高频信号电压uc。
(3. 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谐振功率放大器
式中Ucm=ReIc1m,为基波电压幅度,所以晶体管的输出电 压为
其波形如图3一3(c)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谐振功率放大器
(1)特性曲线的折线化 对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进行精确计算是十分困难的,为了
研究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管耗、效率,并指出一个 大概的变化规律,可采用近似估算的方法,即对特性曲线进 行折线化处理:忽略高频效应,晶体管按照低频特性分析;忽 略基区宽变效应,输出特性水平、平行且等间隔,如图3-2 (a) 所示;忽略管子结电容和载流子基区渡跃时间;忽略穿透电流, 截止区ICEO = 0。

第5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第5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图3 ─ 31(a)是工作频率为50 MHz的晶体管谐振功 率放大电路, 它向50 Ω外接负载提供25 W功率, 功率 增益达7 dB。
L3
14~ 150pF L1
50 C1 C2 90~ 400 pF
V Lb
L2 Ec
+ 13.5 V
C332~ 250 pF
C342~
50 250 pF
(a)
50 5~ 30 pF
(3 ─ 30)
Le
=
0.1971(2.3Lg
4l d

0.75)
10−9
(3 ─ 31)
5.4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
5.5.1 直流馈电线路 直流馈电线路包括集电极和基极馈电线路。下面 结合集电极馈电线路和基极馈电线路说明Cb、 Lb的应 用方法。 图3 ─ 25是集电极馈电线路的两种形式: 串联馈电 线路和并联馈电线路。 图 3 ─ 25(b) 中晶体管、 电源、 谐振回路三者是并联连接的, 故称为并联馈电线路。
L1
C1
C2 5~ 33pF
C3 15 pF
C4
L3
V
R101 0
k C5
R2 110 k
L2 ED
C6 15 pF
5~ 33 pF
50
C8 C7 5~ 33 pF
EG (b)
图 3 ─ 31 (a) 50 MHz谐振功放电路;
(b) 175 MHz谐振功放电路
5.5 高频功放、功率合成与射频
模块放大器
R1
R2
(a)
(b)
(c)
图 3 ─ 27几种常见的LC (a) L型; (b) T型; (c) Π型
对于L —I型网络有

高频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

第2章高频功率放大器第2章高频功率放大器2.1 谐振功率放大器基本工作原理2.2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分析2.3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高频特性2.4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2.5 高效率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功率合成技术第2章高频功率放大器一、工作状态分类A 类(甲类)、B 类(乙类)、C 类(丙类)等。

i i BEC tCu QA 类(甲类):工作点Q 较高(I CQ 大),信号360°内,管子均导通。

通角:θ=180 °U CCR LR L′N 1∶N 2RBVCBu i第2章高频功率放大器甲类功放电路及交、直流负载线i Ct 0I C Q I C QI C Qu CE i Cu CEt00U CE QU CU CCQ直流负载线交流负载线i B1R L′-I CR B 为偏置电阻,决定Q 点的I CQ 及I BQ 。

变压器是理想的,则直流工作点电压U CEQ =U CC ,直流负载线为一垂直线,而交流负载线通过Q 点,其斜率为(-1/R ′L )第2章高频功率放大器CQCC C CQ CC TE I U dt t I I U TP ⋅=+=∫)sin (10ω1.电源功率P E2. 交流输出功率P LLC C C C C TL R U I U tdt I t U TP ′=⋅=⋅=∫22121sin sin 1ωωCC Cm U U =CQCm I I =CQCC CC E L I U I U P P 21==ηA 类放大器无信号时,效率为零,信号最强时最大效率只有50%。

这是A 类放大器的致命弱点,也是晶体管功率放大器极少采用A 类放大器的原因。

%50max =η一般: 20%~30%第2章高频功率放大器i C t 0i Cu BEQπ2π0u iV 1V 2V 0VD1VD 2I COi C1i C2U CCu o-U EER Li C1i C2B 类(乙类):工作点Q 选在截止点,管子只有半周导通,另外半周截止。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信号的放大来实现输出信号的增强。

一般来说,功率放大器包括输入级、驱动级和输出级。

输入级接收来自信号源的弱信号,其中包括音频、射频等各种信号类型。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输入信号转换为符合后续级别需求的电压或电流信号,并在驱动级提供给后续电路。

驱动级接收输入级产生的信号,并通过放大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

放大电路通常采用各种类型的放大器,如B类、AB类或
A类放大器。

这些放大器能够提供足够的放大量,确保信号在输入级和输出级之间的信号传递。

输出级接收来自驱动级的放大信号,并将其输出到负载上。

输出级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足够的功率,以确保输出信号达到预期的放大效果,并驱动负载工作。

输出级通常采用功率晶体管或功率管来提供所需的大功率输出。

在整个功率放大器的工作过程中,输入信号不断经过放大电路的处理,从而使输出信号的幅度增大。

信号放大的程度取决于放大电路设计的放大倍数和工作参数的控制。

通过合理设计和调整放大电路的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类型信号的有效放大,如声音放大、射频信号放大等。

总之,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输入信号的放大处理,通过不同级别的放大电路,最终实现输出信号的增强。

高频功率放大器(2)(2)

高频功率放大器(2)(2)

理想效率
50% 78.5% 50%<h<78.5% h>78.5% 90%~100%
负载 电阻 推挽,回路 推挽 选频回路 选频回路
应用 低频 低频,高频 低频 高频 高频
谐振功率放大器通常工作于丙类工作状态,属于非线性电路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输出功率与效率。
9
分类示意图
导通角:一个周期内 有电流流通的相角.
直流功率: Pdc=VCC Ic0
输出交流功率:Po
1 2 Vcm
Icm1
集电极效率:
Vc2m 2Rp
1 2
I
R 2
cm1 p
hc
Po Pdc
1 2
Vc
m
I
cm1
VCC Ic0
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
1 2
g1
(q
c
Vcm
)
波形系数
g1(qc )
Icm1 Ic0
VCC
25
晶体管特性曲线的理想化及其解析式
(a)甲类 class-A amplifier
(b)乙类 class-B amplifier
(c)甲乙类 class-AB amplifier
(d)丙类 class-C amplifier 10
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
➢输入为大信号 ➢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大,管子工作在接近极限状
态 ➢效率要高 ➢非线性失真要小 ➢BJT的散热问题 (管子的保护)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关系和效率
Pdc = Po PC
hc
Po Pdc
Po Po Pc
直流功率: Pdc = VCC IC 0
Pdc=直流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 Po=交流输出信号功率; Pc=集电极耗散功率;

西安交大高频电子线路课件-第5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西安交大高频电子线路课件-第5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β0
高频区:0.2 fT f fT
故直接进行高频区或中频区的分析 和计算是相当困难的。本节将从低频区 的静态特性来解析晶体管的高频功放的 工作原理。
0.5fβ fβ 0.2fT fT
为了对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
关键在于求出电流的直流分量Ic0与基频分量Icm1。
最好能有一个明确的数学表达式来显示二者与通角
(2) 改变VCC,但Rp、Vb、VBB不变:当集电极供电电 压VCC由小至大变化时,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过压 经临界转入欠压。
在欠压区内,输出电流的 振幅基本上不随VCC变化 而变化,故输出功率基本 不变;而在过压区,输出 电流的振幅将随VCC的减 小而下降,故输出功率也 随之下降。
VCC变化时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波形系数
其中:尖顶余弦脉冲的分解系数
0
(qc
)
sinqc qc cosqc (1 cosqc )
1
(q
c
)
q
c cosqc sinq (1 cosqc )
c
n
(qc
)
2
sin
nqc cosqc n cos nqc sin n(n2 1)(1 cosqc )
qc
g1(qc )
Icm1 Ic0
P VCC Ic0
Pc P Po
0
欠压
临 界
过压
Rp
临界区 欠压区
iC
过 压 区
vbemax
vce
2. 高频功放的负载特性
I cm1 Ic0
Po
1 2 VcmIcm1
c
Po P
P VCC Ic0
Vcm
Pc P Po

音响技术第5章高保真音频放大器

音响技术第5章高保真音频放大器

图 5 - 12 常用的音调控制电路的控制特性
1. 反馈式音调控制电路 反馈式音调控制电路如图 5 - 13(a)所示。电路中R1, R2, Rp1 和C1组成低音反馈网络; R3, Rp2和C2组成高音反馈网络。放大器采用高速集成运放或音响专用运放, Rp采用线性电位器, 通常选择Rp1>>R1, C1>>C2。对于输入信号中的低频成分, C2可视为开路, 得到低音控制等效电路如图 5 - 13(b)所示。对于输入信号中的高频成分, C1可视为短路, 得到高音控制电路如图 5 - 13(c)所示。下面以低音控制为例进行分析。
两个高频转折频率为
图 5 - 10 响度控制电路的幅频特性
03
02
01
独立的响度控制电路
在音量遥控的音响系统中, 通常采用独立于音量控制的响度控制电路, 其原理电路如图 5 - 11 所示。
电路中的S-1是响度控制开关。
图 5 - 11 独立的响度控制电路
音调控制是指人为地调节输入信号的低频, 中频和高频成分的比例, 改变前置放大器 的频率响应特性, 以补偿音响系统各环节的频率失真, 或用来满足聆听者对音色的不同爱好。
1.过载音源电动势
1
2
有效频率范围又称频率特性, 频率响应, 它指高保真音频放大器能够不失真放大的有效频率范围, 以及在此范围内允许的振幅偏差程度(容差)。
2.有效频率范围
放大器的非线性会使音频信号产生许多新的谐波成分, 引起谐波失真。
3.总谐波失真(THD)
输出功率
高保真音频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有几种计量方法。 额定输出功率(RMS) 音乐输出功率(MPO) 峰值音乐输出功率(PMPO)
唱片的录音频率特性

高频功率放大器资料

高频功率放大器资料
主要要求:
了解谐振功放常用的直流馈电电路及其特点。 掌握谐振功放中滤波匹配网络的作用,了解其 主要要求。 了解基本滤波匹配网络的组成、分析与设计。
3.3.1 直流馈电电路
一、集电极直流馈电电路
+
L
uCE C
– LC
CC1
–+
VCC
串馈电路
CC2
LC
+ uCE + C
L

VCC – CC1
并馈电路
LC 、CC1构成电源滤波器,避免信号电流 通过直流电源而产生级间反馈
+VCC
分压式基极偏置电路
由于自给偏压效应,图中基极偏置电压动态值要比静 态值小。
3.3.2 滤波匹配网络
一、滤波匹配网络的作用和要求: ● 滤除不需要的谐波成分 ● 阻抗变换,给放大器提供匹配电阻 Rpopt
注意: 在丙类谐振功放中,把RL变换为Rpopt ,以获得最大输出功
率,称为阻抗匹配。
线性电路中的阻抗匹配,指负载阻抗与信号源的输出阻抗 相等时,负载可从信号源取得最大功率。
u B EV B B U im cots)(
uBEUBE(on) iC 0
uBEUBE(on) iCgc(uBEUBE(o)n)
gc(V B BU im cotsU BE)(on
t = 时,iC=0,则
cosUBE(on)VBB
Uim
故 iC 可写为
iCgcU im (c o tc so )s
1)欠压工作状态:
集电极最大点电流在临界线的右方,交流输出电压 较低且变化较大。
2)过压工作状态:
集电极最大点电流进入临界线之左的饱和区,交流 输出电压较高且变化不大。 3)临界工作状态:

高频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

第一章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概念1.1 .概念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用谐振系统作为匹配网络的功率放大器,一般丙类工作,主要应用在无线电发射机中,用来队在波信号或高频已调波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顾名思义,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器高频信号并获得足够大的输出功率,常又称为射频功率放大器(Ra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它广泛用于发射机、高频加热装置和微波功率源等电子设备中。

1.2.分类根据相对工作频带的宽窄不同,高频功率放大器可分为窄带型和宽带型两大类。

1. 窄带型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采用谐振网络作负载,又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

为了提高效率,谐振功率放大器一般工作于丙类状态或乙类状态。

2.采用传输线变压器作负载。

传输线变压器的工作频带很宽,可以实现功率合成。

1.3 特点1.采用谐振网络作负载。

2.一般工作在丙类或乙类状态。

3.工作频率和相对通频带相差很大。

4.技术指标要求输出功率大、效率高。

1.4. 技术指标1.输出功率:PO2.效率:η3.功率增益:Ap第二章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分析利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的功率放大器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

根据放大器电流导通角θ的范围可以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及丁类等不同类型的功率放大器。

电流导通角θ愈小,放大器的效率η愈高。

如甲类功放的θ=180o,效率最高也只能达到50%,而丙类功放的θ<90%,效率η可达到80%。

由技术指标要求总效率η大于75%,显然不能只用一级宽带功放,利用丙类谐振功放和宽带高频功放组成两级功率放大器。

2.1.丙类谐振功放2.1.1.丙类谐振功放的特点1.与低频功放相比a.工作频率和相对频带不同b.负载性质不同c.工作状态不同2.与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比较a.对放大信号的要求不同b.谐振网络的作用不同c.工作状态不同图2.1 三种工作状态波形比较2.1.2.丙类谐振功放的原理1.电路原理图2.2 丙类谐振功放电路丙类功放的基极偏置电压-V BE 是利用发射极电流的直流分量I E0在射极电阻R E2上产生的压降来提供的,故称为自给偏压电路。

高频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

二、基本特点
特点: ①为了提高效率,放大器常工作于丙 类状态,流过晶体管的电流为失真的 脉冲波形;
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谐振于输入
信号的频率
②负载为谐振回路 取出基波分量,获 得正弦电压波形。
阻抗匹配。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三、工作原理
高频功率放大器
第三节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
一、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
表征临界线的方程:
ic gcruce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三、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
1、余弦电流脉冲的表示式
当输入信号 ububmcost 时, 集电极电流 i c 的波形为余弦电流脉冲。
余弦电流脉冲表示式(由脉冲高度
IcM和通角θc决定)
ic IcMcos1ctoscocsc
导通角
cos Ubz Vbb
1、工作大信号和非线性工作状态。 2、将晶体管特性曲线理想化成为折线进行分析,称为折线分析法
二、晶体管特性曲线的理想化
1.正向传输特性曲线理想化
如图a是理想化的正向传输特性,其解析式为
ic
0 gc
ube
Ubz
UbeUbz UbeUbz
其中:gc ic ube ,称为跨导。U bz 称为理想化
特性的导通电压。
2.功能的表示方法: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频谱相同。
二、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1.按工作频率分:窄带功率放大器(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宽带功率放大器(甲类或乙类推挽)--非谐振‥ ‥
2.按放大器的工作类型分:甲、乙、丙、丁、戊类放大。
二、主要技术指标
1、输出功率:放大器的负载得到的功率。
其中

w第3章-1-高频功率放大器解析

w第3章-1-高频功率放大器解析
2、放大区
收集能力充足,因此集电极电流只受
基极电流的控制,而与集电极电压无关,各条特性曲线均为平行的水平线。
ic = βib ,
利用前面:ib gb (ube Ubz ),当ube Ubz
为了下面分析方便,理想化输出特性曲线中的参变量ib改为ube, ic = βib = β gb(ube - Ubz) =gc (ube - Ubz)
1 2
I
2 c1m
R
p
1
U
2 cm
2 Rp
1 2
U
cm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1m
U cm R p I c1m
3、晶体管集电极消耗的功率
Pc P Po
4、集电极的效率
c
Po P
1 Ucm Ic1m 2 VCC Ic0
1 2
g1
(c
)
Ucm / VCC称为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 1(说明)
g1(c ) Ic1m /Ic0 1(c ) / 0 (c )称为波形系数
I cM
2
sin
nc cosc n cos nc sin c n(n2 1)(1 cosc )
IcM n
(c
)
α 称为余弦脉冲分解系数,α0(θc) 称为直流分量分解系数,α1(θc) 称为基波分量分解 系数,αn(θc) 称为n次谐波分量分解系数,以上系数均可查表获得。
高频电路 g1
采用类似于模拟电路的图解方法:找到两个 ic与uce的关系方程,图解两个方程的交线,即 是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同样我们已知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并已理 想化线性放大区: ic = gc (ube - Ubz)
只要再找到另外一个方程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 重点掌握: 1、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折线近似分析法;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折线近似分析法; 折线近似分析法 2、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网络匹配;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网络匹配; 了解: 了解: 1、丁类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 、丁类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 2、功率合成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合成器的工作原理; 3、倍频器的工作原理。 、倍频器的工作原理。
高频电子线路
谐振功率放大电路与小信号谐 振放大电路有何区别? 振放大电路有何区别?
(1)作用与要求不同。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 )作用与要求不同。 的选频放大,要求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谐振增益; 的选频放大,要求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谐振增益;谐振功放主要 用于高频信号的功率放大,要求效率高,输出功率大。 用于高频信号的功率放大,要求效率高,输出功率大。 (2)工作状态不同。小信号谐振放大器输入信号很小,要求失 )工作状态不同。小信号谐振放大器输入信号很小, 真小,故工作在甲类状态;谐振功放为大信号放大器, 真小,故工作在甲类状态;谐振功放为大信号放大器,为了提 高效率,工作在丙类状态。 高效率,工作在丙类状态。 (3)对谐振回路要求不同。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主要用来选择有 )对谐振回路要求不同。 用信号抑制干扰信号,要求它有较高的选择,故回路的Q值较高 值较高; 用信号抑制干扰信号,要求它有较高的选择,故回路的 值较高; 谐振功放谐振回路主要用于抑制谐波,实现阻抗匹配, 而谐振功放谐振回路主要用于抑制谐波,实现阻抗匹配,输出 大功率,所以回路的Q值 大功率,所以回路的 值低。
ic = ic max cosωt − cosθc 1 − cosθc
高频电子线路
分解为付里叶级数为: 若对 i c 分解为付里叶级数为 :
ic = I co + I cm1 cosωt + I cm1 cosω 2t + L + I cmn cosωnt + L
Icmax
θc θc
ic
ic1
ic2
ICnm = iCmaxαn (θ )
α1(θ ) g1(θ ) = α0 (θ )
为 形 数 称 波 系
0.6 0.5 2.0 g (θ) 1 0.4 0.3 0.2 0.1
α 1 (θ ) α 0 (θ ) α 2(θ ) α 3(θ )
1.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vBZ
vBZmax
vb
vBE = VBB + ub
iC = IC0 + Ic1m cos( ωt ) + Ic2m cos( 2ωt ) + ... + Icnm cos( nωt ) + ...
=VBB +Vbm cos( ωt )
vc = −Re Ic1m cos( ω t ) = −Vcm cos( ω t ) vCE =VCC + vc
ic3
Ico ωt
其中各系数分别为:
Ico 1 = 2π
π
Icmax sinθc −θc cosθc ∫−π icd(ωt) = π ⋅ 1− cosθc ) = Icmaxα0 (θc )
c
1 θ 1 θc − sinθc cosθc Icm1 = ∫−θ ic cosωtd(ωt) =Icmax (π ⋅ 1− cosθc ) = Icmaxα1(θc ) 2π
1 1 解: ηC = g1 (θ )ξ = ×1.75 × 0.9 = 79% 2 2
α n( θ )
+
C vc + L
+ vS _
vC + vb _ VBB+
_
VCC+
0.6 0.5 0.4 0.3 0.2 0.1
g1 (θ)
α 1 (θ ) α 0 (θ ) α 2(θ ) α 3(θ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vC + vb _ -VBB+
_
-VCC+
∴有
当 vBE <VBZ , ic = 0 当 vBE > VBZ , ic = gc (vBE −VBZ ) 式中 gc 为: -VBB ∆ ic • 折线的斜率 g c = ∆ v BE v =常数 − θ
ce
C
ic

gC
ic
UBZ

vBE − θ C θ C vb
式中: 称为尖顶余弦脉冲的分解系数。 式中:(1) α 0 (θ c ) ,α1(θc ) ,…,αn (θc ) 称为尖顶余弦脉冲的分解系数。 ,
的数值查表求出各分解系数的值。 一般可以根据θ c 的数值查表求出各分解系数的值。 为直流及基波和各次谐波的振幅。 (2) Ico , I cm1 , I cm2 ,…, Icmn 为直流及基波和各次谐波的振幅。 α n( θ )
高频电子线路
在高频范围内, 在高频范围内,为了获得足够大的高频输出 功率,必须采用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 功分 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射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输出功率大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一般 要求同低频功放 低频功放相同 要求同低频功放相同
效率高
高频电子线路
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要求: 主要要求:
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 工作特点。 工作特点。 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和效率的估算。 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和效率的估算。 谐振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和效率的估算
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功放的电路组成
ic = gc (−VBB +Vbm cosωt −VBZ )
Vbm
θC
高频电子线路
ic = g c (− V BB + Vbm cos ω t − V BZ ) +
VBB +VBZ −1 VBB +VBZ ∴cosθc = ,θc = cos Vbm Vbm ∴ ic = g c [V bm cos ω t − ( V BB + V BZ )]
1.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θ°
高频电子线路
Po 1 Ic1m Ucm 1 α1(θ ) Ucm 1 ηC = = = g1 (θ )ξ = P= 2 IC0 VCC 2 α0(θ ) VCC 2
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在尽限使用时, 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在尽限使用时, ξ 甲类工作状态: 甲类工作状态: θ 乙类工作状态: 乙类工作状态:θ 丙类工作状态: 丙类工作状态: 设
vc = V cm cos ω t V 而晶体管集电极的输出电压: Vcm 而晶体管集电极的输出电压 : v CE = V CC − V cm cos ω t t
+
iC频谱
C vc + L
+ vS _
vC + vb _ -VBB+
_
LC回
0
ω


路阻 抗
Rp
ω
-VCC+
高频电子线路
3 电压、电流波形 电压、
2
故 iCmax
2P o = = 1.05 A α1 (θ )ξVCC
Ucm ξVCC Rp = = = 46.5 Ω Ic1m α1(θ )iCmax
高频电子线路
设置V 使晶体管工作于丙类。 设置 BB< UBE(on) ,使晶体管工作于丙类。当输入信号较大 可得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 时,可得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将LC 回路调谐在信号频率 就可将余弦电流脉冲变换为不失真的余弦电压输出。 上,就可将余弦电流脉冲变换为不失真的余弦电压输出。 在一个信号周期内, 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只有小于半个信号周期的时间内有集 电极电流流通(丙类放大),形成余弦脉冲电流。 ),形成余弦脉冲电流 电极电流流通(丙类放大),形成余弦脉冲电流。iCmax是 余弦脉冲电流的最大值, 是导通角(<90 是导通角(< 余弦脉冲电流的最大值,θ是导通角(< o )。 LC谐振回路的作用:(1)选频。滤除余弦脉冲电流中的 谐振回路的作用: )选频。 谐振回路的作用 直流和各次谐波,输出不失真的余弦波电压; 直流和各次谐波,输出不失真的余弦波电压;(2)阻抗匹 ) 通过调节L 转换成功放管所需的负载值R 配。通过调节 、C 可将 RL 转换成功放管所需的负载值 e。 vc与 vb 反相 。当uBE为uBEmax时,iC 为iCmax ,而uCE为 uCEmin。ic不仅出现时间短,而且只在 CE很小的时段内出 不仅出现时间短,而且只在u 现,因此集电极损耗很小,功放效率较高。 因此集电极损耗很小,功放效率较高。
= g c [V bm cos ω t − V bm cos θ c ] = g cV bm [cos ω t − cos θ c ]
Ic max ∴ gcVbm = 1 − cosθc
ic = Icmax
由于当ω t = θ c 时, i c = 0
vS _ + vb _ -VBB+
+
C vc + L
-VBB
C
ub
ic
高频电子线路
而滤除各次谐波电压。 选出基波电压 u c 1 ,而滤除各次谐波电压− θ • 。
故回路输出的基波电压: 故回路输出的基波电压 : t
ib
• UBZ
vb
vBE
v c1
i =c i c 1 R p
vCE
θC
= I cm 1 R p ⋅ cos ω t
CC
Icmax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