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关注的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

我所关注的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
我所关注的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

我所关注的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

要写的是有关江北嘴重庆大剧院所辐射的滨水空间的调查与自己的想法。去的时候不是双休日,理所当然地人很少,加之,重庆大剧院与科技馆本身就是领头的建筑,政府公共建筑一直在引领居住建筑的成长,这一直很管用。

周围到处都是未修建成的楼盘,少有居民,最多的就是拍婚纱照的新人,在草坪上,在大树下,在教堂边上,拍一张又一张的美满。作为中央公园,取景自然是不可少的功能。

唯一看见的生活模样就是一群爷爷奶奶一起出来游玩,坐在小山顶上的石桌椅上,谈话,喝水和斗地主。故意坐在他们身旁,想要融入重庆的市井生活,听闻他们的心声。

老人们想要围起来纸牌游戏,却发现是没有桌子的,只有能坐下的椅子。这不符合老人们的心意,便有喃喃的埋怨:这里没有龙头寺公园好,里面桌子很多,凳子也是可以搬来搬去的很舒服。

这是市井生活中,老人们的想法。岁数到了,不能长时间的行走与站立,倒是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下,说话与谈天。

这算是中央公园的败笔,即使是青年或者中年,晚饭或周日休闲的时候,仍需要围而坐的桌椅,是亲切与生活的剪影,而不是各朝一面的树下板凳。

写到中央公园是与大剧院的滨水空间是有相关的,不可分的。这是一串的景观路线,人走进来,就逃不出去这条路线,这是设计者的思路。

讨厌景观轴线之类的傻了吧唧的东西,人们不能像鸟一样飞起来看,只是用铺底与草坪相接的形式,来强调轴线的成立。最多再傻了吧唧的立些柱子,以在第三维上强调空间的连续性与轴线性。

公园,尤其是景观公园,不能是直肠子,不能做所谓的气势以及形式,而更应该是幽静与大树的结合,私隐与开放的共同需求。我躲在一棵树的后面,你看不见我,我在一片草地上,我要你看见我。我在水的旁边看书,我在山顶远眺。

景观公园更应该体现个人意识,不同于商业空间的属性。在这里,人作为商品的属性应该在设计者的巧思里尽量消失,形式主义的衣服应该消失,矫揉造作的走路姿势应该消失,人们更应该穿着睡衣,头发散乱,顶着未清醒的眼睛来散散步,找回自己原本的模样。

知道有问题等于没发现问题,倒是想要知道自己如何修改它。中央公园作为景观公园,它的空间类属太单调了,除了草坪和铺底两种空间属性,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停留的空间,或者说没有什么趣味性的空间来吸引人们,这不是人们没有乐趣的表现,而是吸引人们来往的事情实在是该设计者来做的。

大家来到这里的心态是闲逛的心态,而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的公园,在这方面是相对失败的,因为没人把他当成一个目的,一个可以欢乐而且愿意欢乐的地方,它让人们丧失了对它的主动权,不可以健健身,不可以喝喝茶,没有举行小型活动的基座。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地方,不仅仅是公园,它的越乱说明了它的生命力强盛。

这是我对滨水空间延长线公园的想法,当然我们这次的主题是滨水空间的打造。但延长线这种事情,是有它的控制性和不可控制性的。

科技馆是这条主线的重要节点,不仅仅限于二维,而是在三维上建立了视觉上的最高点。科技馆分为A区和B区,明明是一个整体的建筑,分开了,是因为轴线的存在。科技馆建立在一个小山包上,地势高于重庆歌剧院,加之有一条道路通上去,科技馆便设计成了分裂的形式,我试图去形容她的模样,有可能是开天辟地,但这个几乎无用,语言很低能,看见它的第一感觉很重要,我想这才是建筑的重要性。

但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气势,虽然我不知道一个科普类建筑为什么要有气势。

重点当然是重庆大剧院,那个怪模怪样的绿色建筑。在夜晚的时候发出温润的光芒,看

过它的内部,是很不错的光的空间的体验。

作为政府职能的建筑,基座基本上都是必不可少的设计手段。但用在这里,却不需要讽刺或者诽谤,是很不错的表达手法,要把重庆歌剧院托地高一些,要把文化托起来。

重庆大剧院的地势特殊且极具表现力,在两江交汇处,与朝天门的隔水相望,以及沿江建筑对人们讲述故事的能力。重庆离不开江水,码头文化是重庆人生命力的集中表现。我们所看到的烟雾缭绕的重庆的江水上,有一阵又一阵或急或欢的轮船鸣笛声,你不能不联想到生命的繁荣,以及生命的遥远召唤。

我所关注的歌剧院自身的打造,它是好的,因为其在造型上的可理解的突出,在做试图面容与文化的打造。

但对其周边的广场,我却不敢苟同。大面积的硬质铺底,不同高差的踢步,解决功能而又试图美观的路灯。又是一个不能停留的场所,因为它的光滑,因为她的无所遮挡,因为它的简单甚至简陋。

对于音乐的欣赏,不该是忙着来,忙着去,最后导致了忙着听的结果。音乐的无时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城市放慢脚步,消灭时间的痕迹。而这个广场却在很大的程度上刷新了时间的足迹,快又无当。

我不能再听完音乐之后,和亲人,爱人,朋友,坐在临江的夜晚里与风对一场话。这不仅仅是功能属性的丧失,更是精神力量的丧失,是对音乐的亏损。

要去解决这件事情,要种些树来,要化简为繁,让广场趣味化,追求个人立场或者小众立场的半开放式空间。不是一味地追求气势或者模样。

尤其在基座的临江面,更是重点打造的部位。对于江水观赏的至高点,对于情怀的表现,这里才是重点。我们需要表达的是某种类似个人气质的气场,这就像听完音乐后,大家纷繁的感受一样,你不能要求我和你一样,我不能要求他和我一样。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人的独立性质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

去的时候经过了中午,一起吃了午饭之后,身体懒散地要命,不要再看再想了,把身体放进去,放在江边,关掉吸收信息的主要器官眼睛,用耳朵,嗅觉与身体来感知,江水与自然带给我的感受。用身体告诉我,我要思考的结果。

重庆歌剧院的格局不是缺少,而是没有对于滨水空间的打造,这里指的滨水空间当然是指更近距离的可以抚摸到江水的滨水空间。

我们跟着设计者的石质台阶。走到最低处的时候,仍然采取的是已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观望江水与船的模样。找了又找,才找到了下去的小路口,下去后的感觉与类似雄伟的歌剧院的感觉是完全不同。

它更接近自然,更像我们小市民的场所,我们循着铁链子与破烂石阶而下,荒草丛生,没有指路牌,不是正规的经过设计与完整思考的道路,甚至都找不到再走下去的路口。可我却深切地感知到饿了生命力,人们肆意地行走在这里,不拘束,不用在意自己的装束,这是这样的一个场所,它的气场遮盖了事实的虚伪,表达出来的却是真实的事实。

在江水与强悍的生命力面前,我们以肉体行走在没有经过设计的路中,这才是原始,才是满足了最基本的功能之后设置了无数种可能性的场所。

沿江的水岸是许多被江水冲刷的圆润无比的石头。距离江水再远一点的距离,是成堆大块的建筑垃圾,这也算是特殊牧师的滨水岸滩。

虽然这样简陋的滩涂表达了最原始的生命力,却缺少了必要的人工知道。引导大家参与进来与生命力的少量丧失时必不可少的步骤,需要设计者对于大剧院基座与近水空间的连接做好设计。

不是追求旷大的气势,而是要体现个人意识以及野蛮的力量。在不破坏基座完整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一个非常态的装置,引领我们去江边,形态与基座的形态是分离的,是相

对独立的,这样既保护了歌剧院的精神,又引领着人们的进一步思索。

一个重要的因素一定要考虑到里面,便是江水的丰沛与干旱,以及夏天的时候人们是愿意跟江水进行亲密接触的。我想,滨江的大阶梯,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设计手法。尺度要设计稍大,这样既可以坐又可以行走,是不错的可以停留的场所。况且,江水的涨落对此的影响反而变成了有趣的可预知结果。

但,他阶梯的整体形势不能单调,可以做成三角形,这样会形成一个又一个连续地伸向江水的独立的点。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体现了作为个人的意志。

作为一座城市来说,文化与休闲区域,即所谓的无功利区域都是极其重要的引导空间,这对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都会造成好的影响,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导城市居民的价值观。

江北嘴的临江地段做出这样的工程,虽然未尽其美,甚至有面子工程的嫌疑,但它在事实上贡献了城市的居民。

浙江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

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城市设计的研究、应用与实践,就内容而言,在设计层面上,比较重视对城市滨水区整体形象和环境设计的研一究,比较注重城市功能的调整和探讨;在应用层面上,却较少涉及对城市滨水区设计实施策略和开发管理的研究。大多数作品仅停留在空间塑造的“一维”视点,缺少从城市经济、城市开发、规划管理、法律法规、行为心理、社会文化等“多学科、多维视角”地进行综合研究。本专辑所收录之案例正是面对当前滨水区开发所做的思考,试图探寻当前适合地方特色的滨水地区开发之路。 浙江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 项目类型:修建性详细规划 主要负责人:卢济威 主要设计人员:王一、宋云峰、周虹、马荣军、王萌、柏春、王敏洁、王藤、李正、 袁铭、陈康诠、成栋、于弈 规划用地面积:205.5公顷 项目地点:浙江丽水 项目完成时间:2003年8月 项目获奖情况: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4年度同济规划院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规划设计简介:本规划根据丽水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在研究城市环境资源 和存在问题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具体目 标与构思。 (1)建立以大溪为中心的山水生态城市核心 整合城市、建筑、景观等要素,形成南山、北城总体格局的环大溪景 观体系。在建筑群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空间形态的塑造上,强调与自然 山水资源的结合。不但做到城中有山、城中有水,更力求体现出山上 有宇,水中有屋的山水城市特征。 (2)建设丽水市的城市起居室 充分发挥和利用滨江的环境资源优势,把市民活动同滨江环境结合起 来,通过大量的休闲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景观设计,吸引大市民日常活 动,使之成为丽水市的城市起居室,为滨江发展注入活力。 (3)促进丽水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城市设计,提供满足各种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住宿、休闲、娱乐 活动设施,吸引游客停留,使滨水区成为丽水市域范围内旅游活动的 中心区域。 长期以来,城市滨水区都被简单地作为休闲绿化带进行营造,本城市设计进一步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公共活动,振兴经济和发展旅游产业。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全国两个地级生态示范区之一,总体规划定垃为生态城市、山水城市。早在隋开皇九年,这里就设处州治,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金温铁路从丽水通过,金丽温高速公路将于2005年建成。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发展蒸蒸日上。丽水市区四面环山,万象山位于中部,颐江上游的大溪从城南流过。计划2e05年在江的东侧下游建成开潭水坝,大溪水位标高将上升到47.5m,平静而清澈的湖面是丽水市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 2003年大溪北岸由水利部门建成防洪堤,设近水平台和坝顶平台两个层次,近水平台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规划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规划 2007-12-03 18:20:02 一、问题的提出 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城市兴起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滨水空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怡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山水生态城市概念被提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进行研究和讨论。水体作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流动因素,人们对其在城市生态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视,而滨水空间则成为人们为实现城市和自然有机结合的重要纽带。城市规划工作者正试图将这一部分城市空间规划成既能符合自然生态功能又能促使现代城市发展的协调区。笔者通过参与编制温州市汇昌河水上公园规划,进而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改造规划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总结。 二、温州城市滨水空间的演变过程 温州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山水古城,建成选址时倚江、负山、通水的依据和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布局风格,充分说明温州水乡城市布局特点。从清光绪八年城池坊巷图和民国二十六年城厢街巷图也能体会到温州古城水乡风貌的特色。城市滨水空间不外乎两种类型,其一是公共的(开敞的)空间,其二是封闭的空间,温州城市的滨水空间类型以前者为主。从其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以前),这一阶段城市滨水空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空间。城市周边地区山水自然衔接,山与水交融,形成山水城市的大格局,如松台山与九山河,海坛、华盖、积谷山与东环城河;2、经济空间。古城的南市和北埠均是以江河航运功能为依托,形成城市滨水商贸、运输繁华的经济活动空间;3、生活空间。城内街巷并水而置,形成路水互借的空间格局,由此而成八字桥、信河街等城市滨水生活空间。第二阶段(解放初——“文革”后期)由于现代城市发展,城市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温州经济由过去的手工作坊,商贸经营为主逐渐向机器工业时代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小巷、小河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老城内的小河被逐渐填埋,取而代之的是马路、建筑,这一时期城内的滨水生活空间基本消失殆尽。由于温州经济仍然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南市、北埠的滨水经济空间自然得以保存,而滨水生活空间有逐渐向滨水经济空间挤占的现象,如当时的望江路即是城市的北埠,又是市民休闲交往的滨水空间。第三阶段(改革开发以后),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经济和

基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_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概要

表1 古黄河楚地文风景区存在的问题 张鑫磊张彧王云翔曹隽 基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 ———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景区景观设计 【摘要】在对宿迁地区历史文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古黄河历史文化特色进行了论述,探讨历史文化与滨水空间的关系,及如何在滨水景观中传承历史文化。现以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景区景观规划为例,对该地的资源现状作了调查,剖析今后发展方向,探讨如何对历史文脉进行归整、再现,最后讨论滨水景观设计对历史古迹及文化再现的重要性和宿迁滨水城市发展的特色之处,以期在城市建设中尽量发扬和构建地域文化特色。 【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文化;规划设计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充分认识城市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城市、把握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文化特色的展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今每个城市都非常关注城市特色的展示,人们自然对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体现也愈来愈关注,特别对城市河流、水道的文化特色期待也就愈来愈多。因此,城市特色、历史文化与滨水空间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城市滨水景观的文化塑造,再度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 1规划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1.1背景分析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

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国内外对于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我国长江流域的很多城市都有着水的文化积淀。宿迁城市水网密集,滨水区建设也有很长的历史渊源,黄河 公园、运河公园、湖滨新城等。这些都是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同时也是构成城市整体架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城市滨水空间在城市的产生、选址、发展和繁荣的这一系列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文化特色就是指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其地域文化与其景观空间的完美结合,是人们认知一个城市并对这个城市所体验的形象性、艺术性和生活性的概括。 宿迁素有“西楚霸王”故里、 “杨树之 乡”的生态城市,历史悠久,运河文化、西楚文化积淀深厚。现今宿迁古黄河结束以往通航、行洪的历史使命,将担任体现宿迁滨水城市特色的新使命。近几年宿迁市政府首先从古黄河清污和驳岸整治开始,经过精心规划和多年的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1.2现状分析 楚地文风景区位于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风景名胜区内,紧邻宿迁学院,周边有项王路、黄河南路、厦门路、富康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与城市相连,面积121.3公顷。 目前古黄河成为宿迁城市的一条景观河道。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古黄河两岸在社会经济、用地布局、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沿河景观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表1。 但是宿迁古黄河也有很多潜在的优势条件。它不仅是宿迁城市的主要水脉,还是西楚文化的源泉,是宿迁先民的摇篮。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流淌着的灵性——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人类自古逐水而居。时代的发展,生活区域不断的扩展,滨水生活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言。从单一的依水村落到现代功能多样化的港口城市、滨湖公园等,在经历了创造、模仿、复制、再创造一系列阶段后,滨水空间的打造手法和景观设计已经开始个性化,生态化、游憩化和人性化的再生阶段。 水,是灵气汇聚之所。滨水空间的景观打造也应延续这种特性,在城市滨水区域创造颇具灵性的特色空间。 一、城市空间与水案共荣共生 城市与水的关系是由来已久的,河流、湖泊、海案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滨水空间,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中逐渐被关注,愈来愈多的被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突破点。城市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展现城市魅力、挖掘城市活力的重要展台。我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行业具有发展期短、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致力于滨水空间方面的研究时间不长。总结滨水空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大格局的自然、经济与生活空间 解放以前,我国滨水空间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自然空间、经济空间和生活空间。自然空间以山水的自然衔接,山水交融的大空间格局为主,是开发较少的自然形态;经济空间大多以运河航运等功能为依托形成的城市滨水商贸、运输为主要功能的经济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把水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 2、工业化时代使滨水生活空间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文革前期,现代城市雏形初现,城市功能和经济格局受政策影响较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化时代来临。老城内的河、湖被填埋,建筑和公路取而代之。这一时期,城市滨水

生活空间基本消失,仅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城市滨水空间得以保留,但逐渐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3、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极剧减少和缓慢恢复的两个重要时期 改革开发以后,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城市规模的膨胀,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城市周边河道被严重侵占,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河道被大面积填埋,水域污染,港口废弃,城市滨水空间也随之极剧缩小。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虽然仍然高速跃进,但逐渐趋于理性化,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得到了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但是城市景象亟待修复的一面,更是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必须从生态、经济、交通、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和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环。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和研究进入黄金时代。 二、“游憩”使滨水空间更加丰富 长期的发展,使城市规划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化思路,法规化条例也已经成熟。针对这种固有的、模式化的规划,近几年,“游憩”逐渐被规划界讨论和认可。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稍微成熟,但在国内,尚处于探讨阶段。 1、游憩(recreation)来源于拉丁语recreatio,意思是恢复更新,英文为“recreation”,原意是“to refresh”,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 2、“游憩中国网”认为,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基于城市、乡村、景区、度假区四类空间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生态、文化、康体或游乐功能的,能够内在满足自我、外在实现休闲的活动的总和。 为了便于研究及应用,“游憩中国网”将“游憩”的外延界定为: 一方面,“游憩”中的“游”可基本等同于“旅游”,“憩”可基本等同于“休闲”。当然,“旅游”与“休闲”之间的关系不在我们这一定义的考虑范围内。

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 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 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1)基本要求:

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 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 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街道断面、种植设计、街道设施,两侧建筑的用地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 3)街道围合: 对街道空间的围合的控制主要考虑街廓(或者称为街道的轮廓,指建筑外壳对于街道空间的围合)高宽比的影响,其中“一次街廓”指以道路侧石线为起点和按特定的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二次街廓”指以道路中心线为起点和按特点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4)建筑立面: 建筑物立面主要由建筑顶部、建筑中部和建筑基座三部分组成,对建筑界面的规划设计应通过对这三部分的控制来实现。 5)街道设施: 街道设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功能性设施包括电话亭、候车廊、垃圾箱、邮筒、路灯等,一般应等距布置,以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信息性设施包括街区图和指示牌等,应设置在街道交叉口等人流集散点附近;休憩性设施包括座椅和凉亭等,应布置在人流较为集中的部位;观赏性设施包括花坛、喷泉、水池、雕塑和钟塔等,设置在空间节点处。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美国AOA案例研究)

间案例研究 滨水城市空间案例研究 滨水城市空 AOA DESIGN GROUP INC.

案例一:温哥华城南南部滨水区空间设计

温哥华南 z 指标 Fast Facts z Yaletown面积: 50公顷 z False Creek北部面积: 80 公顷 :130 z总面积: 130公顷 z绿地面积: 20公顷 z海岸线长度: 3公里 z平均容积率: >3.0 :90m x z平均地块规模: 90m x 180m (16,000m2 approx) z平均住宅地块规模: 280m2- 3,250m2 z地区人口规模: 23,000 approx z近期住宅销售价格: 93m2 (1,000ft2) = USD394,000 (i.e. USD4,240 per m2) 南部滨水区现状

历史背景History 本区域历 原来是木材加工地区,然后服装仓储区,接着成为地铁总站,再成为86届世界博览会会址。 在世界博览会之后此区域成 为一个亮点,80年代后期 开始了区域改造,许多传统的建筑物被保留或重新利用 历史背景

本地区现阶 z 流行的现代都市滨水社 z商业区混合了高中低档 以及五星级酒店 z独特但功能混合的建筑 活类型选择 拥有完善的步行慢跑 z拥有完善的步行、慢跑 z具有特色的景观、照明 z大量的码头停泊设施以 z附近社区和历史地铁展 z为步行者提供的交通、 z公园贯穿整个城市,通 活动场所 z以运动为主题的公园, 很少的建筑;提供了都 z公园提供了非常舒适的 z住宅区和公园中布置了 z公园面向户外景观,提 105 z10.5米宽的断断续续的 阶段发展状况 社区包含了居住区、商务区、餐饮、零售精品店、艺术长廊 档饭店、高科技公司、家具店、艺术长廊、汽车公司展示区 筑,提供从艺术型阁楼到现代滨水公寓的多种混合的居住生 跑单车和宠物散步设施的户外生活方式 跑、单车和宠物散步设施的户外生活方式。 明、艺术装饰品和连续的绿地空间。 以及称为“Aqua Bus”的为游览者服务的轮渡 展览中心用于支持当地的艺术文化和休闲活动 展览中心用于支持当地的艺术、文化和休闲活动。 户外座椅和其他活动设施随处可见。 通过滨水的步行道连接,后者是步行、慢跑和自行车的主要 用于团队活动和孩子玩耍;用于休闲活动的公园其中布置 都市生活方式的绿洲 的环境和钢筋水泥的建筑群中一些独特的景观视点 了商业区,其中有超市、饭馆、银行、诊所、健身房、 提供一览无余的水景视野 的滨水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向市区延伸

重庆市特色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重庆市公共空间整治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重庆市规划局 发布 2014年12月

前 言 为展现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特色和空间品质,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特编制《重庆市公共空间整治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本导则依据《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年)以及其它相关规定与标准,在总结重庆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与建设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与公共空间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从山体空间、滨水空间和街巷空间等三方面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范围;2、术语和定义;3、总则;4、山体空间整治;5、滨水空间整治;6、街巷空间整治;7、规划实施机制;以及附录。 本导则由重庆大学编制,在实施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如有意见或建议请提供给重庆大学(单位地址:沙坪坝区沙坪坝北街83号;邮编:400045),以便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目录 1范围 (3) 2术语和定义 (4) 3总则 (6) 4山体空间整治 (7) 4.1山体空间的分类 (7) 4.2背景山体空间 (7) 4.3城区山体空间 (9) 4.4地形起伏山地建设空间 (10) 4.5“四山”地区空间 (13) 5滨水空间整治 (14) 5.1滨水空间的分类 (14) 5.2水体空间 (14) 5.3消落带 (15) 5.4岸线 (16) 5.5滨水建构筑物 (17) 6街巷空间整治 (20) 6.1街巷空间的分类 (20) 6.2车行道路空间 (20) 6.3步行巷(梯)道空间 (23) 6.4街头开放空间 (26) 7规划实施机制 (32) 附录A 条文说明 (33) 附录B 相关参考 (34)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与特色的构建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与特色的构建 ---以天津海河李公楼桥—进步桥段滨水空间为例 摘要: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邻近水体的部分,即城市中陆域与水域接壤的区域。它是以水系为中心,相对于周边实体界面而存在的一个空间场所,是一个包括多力一要素的系统。天津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而它的滨水空间的设计与改造也是天津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从调研路段两侧交通、滨水空间整体分析、海河两边重要节点和空间尺度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滨水空间滨水建筑城市空间特色研究 引言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客观发展状况。城市滨水空间特色是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中最易感知的部分,是其外在形象的表现。城市滨水空间特色是否突出、各要素的关系是否协调、是否有利于城市的良性发展、是否能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等,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论文就通过对李公楼桥—进步桥段滨水空间的调研,认为有必要结合 国内外成功实例和优秀文献,对该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进行空间和特色的分析,总结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一些有利建议。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滨水地带是人类择居的基本场所;滨水环 境孕育了从原始到现代的人类文明;滨水景 观是诸多类型景观中最具持久吸引力的景 观。许多风景名胜也是地处大江大河与海陆 交汇之处。作为人类聚居相对的地带,城市 滨水地带保证了城市聚居的水源,带来了经 济便捷的港埠交通,促进了文化习俗的交汇 融合,聚集了人气、财气,壮大了城市的规 模,增加了城市的魁力。 而关于此次研究的城市----天津,位于华 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海河下游,东 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地跨海河两岸,是北 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 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 之称。 1.2 概念界定 1.2.1城市滨水空间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 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

城市滨水地区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地区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从研究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的意义出发,通过对滨水地区商业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态两方面的分析研究,和对滨水区商业业态的策划,综合运用到滨水商业空间的开发实践中去,给一些城市的滨水区商业的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设计 Abstract: Significance of urban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on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shape and facade morphology of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Waterfront, integrated use of practice, design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some of the city’s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Key words: Urban;waterfront;commercial space design 1. 研究意义 城市滨水区向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段,泛指毗邻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等地段,即在城市中的水路接壤区域,受水域界面的影响,大都呈带状分布且有一定的纵深。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和生活相结合的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具有自然、开放、生态、宜居、活跃、业态丰富、功能复杂、空间多样等特征。 鉴于城市滨水区的特殊性,商业空间也就应运而生。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即在城市滨水区域内建造的、旨在进行综合商务办公、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空间类型。凭借滨水区优越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类空间具吸引力强,开发前景好。基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好滨水区商业空间设计的研究,利用好这些滨水空间的特征来创造生态、宜居、活力、健康的商业空间,对于城市商业空间设计的进展和完善作用甚大。 2. 滨水商业区规划 2.1 滨水区商业业态策划 一般来讲,商业业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单体商业业态和混合商业业态,两者的区分主要在于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单一性和混合性。其中单体商业业态可分为零售购物、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三大类;混合商业业态主要包括购物中心和特色商业街。 根据城市滨水空间的不同特色,总结滨水区各板块的商业业态需求类型:

多伦多中央滨水地区设计

多伦多中央滨水地区设计 滨水地区(包括滨河、滨湖、滨江及滨海)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它有助于体现每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与个性。在过去的40年中,一度衰败的城市滨水地区的重建和开发活动使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现象已经在全球的城市中呈现一种加速的趋势。例如,美国有75个大城市,其中69个在滨水的地理位置上,这69个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都有对滨水地区的重建和开发活动。 90年代以来,滨水地区开发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随着城市经济基础逐渐雄厚,政府有财力将滨水地区的开发改造提上日程,这不仅是由于滨水地区作为城市的黄金地带,能提供土地开发和就业的新机会,而且能够提升和重塑城市形象。随着滨水地区开发改造越来越盛行,以至于有人希望能够找到快速解决的办法,即能采用一些普遍通用的规则运用于各个地方。例如,上世纪80年代流行一时的“节日广场”和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城市休闲区”。世界各地滨水地区雷同化现象的出现是一种极大的悲哀,因为,滨水地区毕竟是一个区分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因素。而且,成功的滨水地区开发必须依赖周密而富有特色的规划设计。因此,本文将通过2002年加拿大多伦多中央滨水地区规划设计实例的介绍,来说明如何营造个性化的滨水空间,供日益盛行的滨水地区开发活动参考。 多伦多城市滨水地区概况 多伦多座落在安大略湖(Lake Ontario)的西北面,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和金融中心。多伦多的城区分布在安大略湖的沿岸,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区范围逐步从安大略湖的西北面扩大到湖的西面。在90年代,多伦多在居住和工作环境两个方面都被列为世界十佳城市之一。 多伦多的湖滨地区由于高楼林立而成为世界上最具有都市风格的滨水地区。1972年,多伦多制订了一个滨水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包括湖滨地区开发的内容、时序和经济可行性。因此,多伦多市政府兴建了多个大型的公共建筑。以多功能开发方式来适应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从80年代中期开始,私人开发资金进入滨水地区的一系列开发项目,主要建造高层住宅和商业办公楼,并已建成住宅1200套,商业办公楼25万平方米。由于多伦多公众认为高层建筑影响滨水地区的风貌,因此整个项目于90年代终止,原计划中的高层地区仍然改为绿地。2002年,多伦多将中央滨水地区作为开发重点,由市政当局和滨水开发公司发起,邀请了6组从本国、美国及欧洲来的设计小组对中央滨水地区进行设计,以塑造该地区独特的滨水空间,从而为该地区的成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多伦多中央滨水地区概况 中央滨水地区沿安大略湖滨有10公里长,根据规划分为6个分区:东部湖湾区(East Bayfront)、堂河口区(Mouth of the Don river)、东部港区(East Harbour)、北部船道区(North Channel)、创新区(District for Creation and Innovation)及樱桃沙滩区(Cherry Bearch)。中央滨水地区最终将提供4万个居住单元以及得到改善的公园、公共开敞空间和娱乐设施。公共部门和私人投资者将共同投资170亿美元。 中央滨水地区规划目标和原则 规划目标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探析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探析 【摘要】城市滨水具有自然开放性强的空间特点,多用于建设有当地特色的公共空间。本文以武汉市汉口江滩滨水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环境空间设计使用活动以及管理政策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滨江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滨水公共空间个性化景观设计城市文化特色 一、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概念及设计意义 1.城市滨水区 城市滨水地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域,是城市临近水体的部分。与城市其他地段相比,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生活空间,也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滨水区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 m的水域空间以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 2 .公共空间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指城市滨水区中与河流密切联系的、为市民户外活动提供的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公共空间个体的集合,以空间形式存在,以结构、容量和尺度等确立其形象外观,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物质空间结构体系,并传达特定的涵义,具有从社会文化、历史事件、滨河生活中获得的文脉意义,是城市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包括河岸、湿地、森林、绿地、广场、公园、公共体育用地等开敞空间。它一方面是具有蓬勃个性的生长空间,能满足人与社会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周边房地产价格,增加城市竞争资本。 二、开发武汉沿江滨水区的必要性 1、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 一项成功的水滨开发工程,在赋予水滨新用途,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往往能增加政府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和促进新的投资。 2、市民生活的需求 武汉市水域众多,但与广大市民关系最亲密的是长江汉水,某些重点岸线应开辟成为高质量的活动场所,把水滨还给市民。 3、重塑城市形象的需要

(整理)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论文)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 作者:林焰时间:200 4-10-27 摘要: 1.福州滨水区域空间景观的建设历史及现状 2.滨水绿地设计创意理念及形成空间景观效果…… 关键词:滨水区域空间景观 1.福州滨水区域空间景观的建设历史及现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为了改善城市园林绿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城市的滨水区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绿地。这些绿地来看各有特色,服务对象不同,已形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不尽相同。回顾这些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现状,颇有收益。 (1)为住宅小区居民服务的滨水供给绿地,往往紧。邻城市住宅新村,绿地宽度小。如白马河公园滨水绿地,宽度一般只有几十米、二十几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着河岸建设,地势平坦。建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一些景观小品,景观特色多小巧玲珑;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马河公园,面积5.82h㎡,紧邻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晋安河公园,面积15.51h㎡,紧邻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庄新村。这些新村与滨河公园,只隔着宽七八米马路,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其服务对象是新村居民。这类绿地面积83.7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24.5%。 (2)城市滨河道路绿地,一般都跟随城市道路而延伸,绿地宽窄不一,或宽不足10m,或宽40~50m k,滨水绿地环境多是城市河边荒地、杂居地。经改建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都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观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仓前公园,面积1.5h㎡;1996~1997年建成江滨大道的公共绿地,沿路长26km,宽度8~15~20m不等,面积近28h㎡,作为街头开放性道路公共绿地,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这类绿地面积60.3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17.7%。 (3)滨水区域大面积拆迁危旧房,建成公园绿地。近年福州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对沿江几万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及破旧危房进行拆迁。新建成的滨水区域,如闽江公园,北岸线长5.5km,河岸绿地宽100~200 m,面积47.5h㎡;南岸线长7km,河岸绿地宽150m左右,面积达6.5万㎡,使福州滨水城市空间景观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观形象。 (4)利用滨水滩涂自然绿地,建成可供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这类绿地的沿岸植物生长茁壮,绿化景观良好,并能较好地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原貌。例如,现在正在建设的福州金山公园,位于福州金山新区南部,三环路一期东侧,东邻城市旧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规划道路。公园建设基地,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优越,大树成荫,物种丰富。还有很多体现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树,白鹭纷飞。河湾水面宽阔稳定,宽达100~200m,公园景观具有浓郁的村野湿地自然生态风貌。 (5)把滨水的采矿迹地建成滨水观光风景游览区。这类公共绿地沿江河两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凉破败,经整治后,迅速改变了滨水区域开放空间景观,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如长乐市沿闽江口金刚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采掘花岗岩石材的坛口迹地,开采了几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残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态被破坏。经过长乐市近两年的整改,利用了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采矿坛口迹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