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以检测致病菌及其抗原、产物或核酸为目的的细菌学诊断,以及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为目的的血清学诊断。
一、细菌学诊断(一)标本采集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取决于临床标本的质量、采集时间及方法、实验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及经验。
临床医生应该知道何时和怎样采取标本,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以及如何解释结果。
为提高致病菌检出率,避免诊断错误或漏检,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应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患者正常菌群或外界环境中杂菌污染标本。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不可用消毒剂,必要时宜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再取材。
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伤口或体表分离可疑致病菌时,应与其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及临床表现一并加以考虑,因为目前内源性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
2.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表7-1)。
例如流行性脑膜炎患者取脑脊液、血液或出血瘀斑;伤寒患者在病程第1~2周内取血液,第2~3周时可取粪便。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3.应在疾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否则可能需停药数天后采集,或者在分离培养时加入药物拮抗剂。
4.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尤其是检测抵抗力弱的细菌。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标本置于特殊的转运培养基中,低温保存,以减缓致病菌的死亡,阻止杂菌的过度生长。
送检过程中,除不耐寒冷的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要保温外,多数菌可冷藏送运。
(二)致病菌的检验程序主要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有的尚需作动物试验等。
细菌学快速诊断新技术主要有核酸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等。
敏感性、特异性和检测效率是影响临床诊断程序选择的重要因素。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法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致病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染色特点。
微生物学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抗生素选择

微生物学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抗生素选择微生物学细菌感染是指人体被致病性细菌侵入并导致感染的一类疾病。
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抗生素选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学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细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一、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1.1 细菌培养与鉴定细菌培养与鉴定是目前最常用的细菌感染诊断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采集患者的体液样本(例如血液、尿液等)并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之后通过鉴定技术确定细菌种类。
对于细菌感染,培养和鉴定结果能够明确致病菌的种类,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2 快速诊断技术为了加快细菌感染的诊断速度,一些快速诊断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细菌的DNA来快速确定感染的种类。
免疫荧光染色、质谱分析等方法也可以快速诊断细菌感染。
1.3 临床症状和体征除了实验室检测方法外,临床症状和体征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例如,病人发热、脓毒症等症状与细菌感染相关性较高。
然而,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判断感染种类上相对较为模糊,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二、细菌感染的抗生素选择原则2.1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评估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主要方法。
通过培养患者的细菌,并将其分离至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根据细菌在不同抗生素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结果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2.2 细菌耐药性监测由于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发展,及时监测和了解当地细菌的耐药情况非常重要。
通过对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建议。
一些常见的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包括盘扩散试验和E测试。
2.3 个体化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抗生素的疗效、耐药性、患者病情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45. 如何判断腹泻是否为细菌感染?

45. 如何判断腹泻是否为细菌感染?45、如何判断腹泻是否为细菌感染?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副作用、肠道疾病等。
其中,细菌感染是导致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要准确判断腹泻是否由细菌感染引起,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从症状的特点来进行初步判断。
如果腹泻伴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高热(体温超过 385 摄氏度)和剧烈腹痛,那么细菌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此外,如果腹泻的同时还出现脓血便、黏液便,或者大便有明显的腥臭味,也提示可能是细菌感染。
观察腹泻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能提供一些线索。
如果腹泻次数频繁,每天超过 10 次,且大便量较多,导致身体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变差、尿量减少等,这可能意味着肠道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感染,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了解发病的时间和病程进展也有助于判断。
一般来说,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通常起病较急,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
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超过 2 周),但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反而加重,也需要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
饮食史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如果在腹泻前食用了不洁食物,如变质的肉类、蛋类、乳制品,或者在卫生条件差的餐馆就餐,那么细菌感染导致腹泻的风险就会升高。
接下来,实验室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粪便常规检查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如果在粪便中发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或者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这往往提示存在肠道炎症,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粪便培养是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
通过将粪便样本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培养,可以明确导致感染的细菌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血常规检查也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如果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通常表明身体存在炎症反应,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除了上述方法,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患者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那么细菌感染引起腹泻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细菌感染是指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以是局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
在临床实践中,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非常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以及防治原则。
一、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1.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从感染部位或体液中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菌药物选择。
2.细菌涂片:通过染色技术,观察患者样本中的细菌形态、分布和数量,有助于快速初步判断感染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
3.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细菌DNA或RNA来确定细菌的存在和种类。
4.免疫学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荧光抗体法、免疫层析法等,可以检测患者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帮助确认感染种类和疫苗免疫情况。
5.组织活检:对于严重感染或无法确定感染部位的患者,组织活检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二、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预防,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使用抗生素、接种疫苗等。
此外,在医疗机构中,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预防措施,减少医院内细菌感染的发生。
2.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和不当使用。
3.综合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单一的抗生素治疗可能不够有效,需要综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
比如,对于局部感染,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手术引流等;对于全身感染,应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强化营养支持等。
4.个体化治疗:细菌感染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等因素都会影响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定期随访:治疗期结束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愈情况和复发风险。
尤其是对于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或复发,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
如何检验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

如何检验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与感染鉴别诊断有关的问题在临床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如何检验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希望对相关朋友有所帮助。
一、经典的鉴别方法—血常规到医院就诊时,一般的验血项目是有道理的,感染类型鉴别主要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三种。
常认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为急性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升高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细菌感染”以及“白细胞总数减少或淋巴细胞提升提示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病毒感染”等,具体如下:1.白细胞提升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提升(1)感染因素:①中性粒细胞提升和白细胞总数提升可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急性细菌性感染;②白细胞减少,可能提示存在沙门菌感染、结核和布鲁菌病;③白细胞总数如果大幅度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如脓毒症某些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④另外,也可提示患者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感染情况,但较少发生。
(2)非感染因素(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也提示患者存在病理和生理方面的因素):①生理:月经期、妊娠、新生儿、分娩及心理影响等。
②病理:血管炎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白细胞下降白细胞可因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和一些如疟原虫等原虫感染而下降。
3.白细胞正常或下降同时合并嗜酸粒细胞减少一般表示存在沙门菌感染。
4.白细胞提升合并淋巴细胞比例提升一般提示患者存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急性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提升合并淋巴细胞比例提升长期持续增加,一般提示应与白血病等血液系疾病相鉴别。
6.白细胞提升合并嗜酸粒细胞比例提升一般表示可能存在结核、寄生虫、药物等因素。
7.淋巴细胞提升(1)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如水痘、百日咳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
(2)非感染因素:移植排斥反应等。
另外,使用这些指标来判断感染型并不是特异的。
但由于血常规由来已久,初筛也有其意义,我们发现因为血常规检查是最简便的,血常规检测已经成为临床判断感染类型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3.复合染料(中性染料)及荧光染料 复合染料是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的 复合物,如瑞氏染料(伊红美蓝)、 姬姆萨染料(伊红天青)等;荧光染 料如荧光标记的抗体,荧光素常用 异硫氢基荧光素。这些染色常用于 某些特殊的染色技术中。
(二)常用的染色方法
在细菌感染标本的检查中,临床上常 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抗酸染色 和荧光染色。
目前,临床遇到主要是条件致病菌, 引起的感染。正常菌群与病原菌的致病 性是相对的,因此,既不要轻易认为分 离出的非致病菌是污染菌,也不要轻易 认为所发现的细菌就是该感染的病原菌, 必须结合临床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第一节 临床感染性疾病 实验诊断要求
一、诊断的目的 1.以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为目的,只需鉴
代码
4 2 1 4 2 1 4 2 1 4 2 1 4 2 1
结果
+ + + + + + + + + + -
结果代码
0 0 1 0 2 1 4 2 1 4 2 0 4 2 0
总值 1 3 7 6 6
第二节 临床标本的采集 与处理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 使用抗生素前。
定到细菌的种。 2.为提供治疗方案为目的,要进行临
床标本的直接药物敏感试验。
3.以流行病学研究为目的,要鉴定到型。 4.以了解细菌与感染的关系为目的,应
该做细致的鉴定。
二、诊断试验的选择
1.选择有鉴定价值的试验。 2.选择简易、快速、方便的试验,达
到目的即可。
3.综合考虑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敏感性=阳性结果数/感染病人数, 越高假阴性就越少。 特异性=阴性结果数/未感染病人数, 越高假阳性就越少。
如何判断和处理皮肤感染

如何判断和处理皮肤感染皮肤感染是指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皮肤并引起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它常见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在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外伤或有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身上。
如果不及时诊断和处理,皮肤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如何判断和处理皮肤感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判断皮肤感染1. 观察症状:皮肤感染常表现为红肿、疼痛、灼热或瘙痒等症状。
如果伴有化脓或溃疡,可能是细菌感染;如果出现水泡、疱疹,则可能是病毒感染;而真菌感染则多呈现为红斑、白鳞屑或糜烂。
2. 检查体温:感染时,皮肤局部通常会出现高温,可以使用体温计进行测量。
如果发现局部温度异常升高,有可能是皮肤感染。
3. 注意淋巴结肿大:皮肤感染的炎症反应可引起区域淋巴结肿大。
通过触摸周围淋巴结是否有硬块或明显的肿大,可以判断是否为感染的标志。
4. 查看伤口情况:如果皮肤感染是由于创伤导致的,就需要清洁伤口,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如果伤口持续流脓、肿胀、疼痛等,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二、处理皮肤感染1. 清洁受感染区域: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剂清洁受感染的皮肤区域。
轻柔地冲洗,千万不要搓揉或过度刺激皮肤。
2. 局部抗菌药物:对于细菌感染,可以使用局部抗菌药膏或喷雾剂来抑制感染的细菌生长。
应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并正确涂抹在感染部位上。
3. 使用病毒抑制剂:对于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可以使用病毒抑制剂来降低病毒的活性。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病毒抑制剂,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4. 抗真菌药物:对于真菌感染,应使用抗真菌药物来治疗。
根据具体类型的真菌感染,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5. 要素补充:有时,皮肤感染可以通过补充特定的要素来增强免疫力。
例如,维生素C和锌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提高免疫力。
6. 医疗咨询:如果症状持续恶化、疼痛加剧或伴随全身性感染迹象,应尽快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医生可以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给出更具体和专业的治疗建议。
细菌感染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细菌感染的症状和预防方法细菌是一种微小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在人体、动物和环境中生存并进行繁殖。
尽管有很多种细菌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其他一些细菌却会引起疾病。
一旦细菌进入人体,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起感染。
本文将介绍细菌感染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细菌感染的症状细菌感染通常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反应和症状,这些症状会因感染的细菌类型、所在的部位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细菌感染症状:1. 发热和寒战:细菌感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对抗细菌,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体温升高,从而出现发热和寒战的症状。
2. 口干舌燥和口臭:口腔中的细菌可以引起龋齿和口腔感染,这些细菌分解食物残留物并产生酸类物质,从而导致口臭和口干舌燥的症状。
3. 恶心、呕吐和腹泻:一些细菌会感染肠道并停留在那里,从而导致食物中毒和肠胃症状。
4. 头痛、眼疼和耳鸣:感染一些细菌会产生毒素和废物,使得身体发炎和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头痛、眼痛和耳鸣的症状。
5. 皮肤发红和痒:一些细菌可以感染皮肤和软组织,导致皮肤感染和创伤感染的症状,如发红、瘙痒和疼痛。
细菌感染的预防方法尽管有很多种细菌存在,但许多细菌感染都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来避免。
以下是一些预防细菌感染的方法:1. 保持个人卫生:常洗手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感染许多病菌的机会。
2. 食品安全:避免生食、熟煮食物和易过期的食品、科学储存食品,以减少食物中毒的机会。
3. 掌握正确的医疗护理:在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和护理时,跟别人保持清楚的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4. 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抗生素的使用,不要滥用抗生素,避免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总结细菌感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之一。
虽然大多数细菌没有害处,但一些却可以引起很多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来避免细菌感染,比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品安全、正确的医疗护理和避免滥用抗生素。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2. 反相间接凝集试验
原理
已知Ab-颗粒性载体 + Ag (致敏颗粒) (未知)
颗粒凝集
方法
常用方法有反相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和胶乳凝集试 验。
评价
敏感性高且易于观察结果,是一种敏感快速的方法。 可用于检测微量抗原。
(二)荚膜肿胀试验
原理 当特异性抗血清与相应细菌的荚膜抗原 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可使细菌荚膜显 著增大,呈肿胀现象。
用途
用于葡萄球菌的鉴定,常作为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 重要指标。
2.胆汁溶菌试验
原理 胆盐或胆汁能溶解肺炎链球菌。
用途
主要用于肺炎链球菌与草绿色链球菌的鉴别。肺 炎链球菌阳性,草绿色链球菌阴性。
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检测的原理:
Ag + Ab
Ag-Ab
未知 已知 已知 未知
血清学鉴定(确诊,细菌定种、定型) 血清学诊断(协助诊断)
血平板 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糖发酵管、KIA、
MIU 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SS琼脂、麦康凯琼脂 特殊培养基(special medium)厌氧菌培养基、细菌L
型培养基
按物理性状分类
固体(平板、斜面、高层) 半固体 液体
4.甲基红(MR)试验
原理
细菌
葡萄糖
丙酮酸
醇、酮、醛等
培养基 pH>5.4
甲酸、乙酸、乳酸等 培养基 pH<4.4
甲基红指示剂 pH<4.5 变为红色 pH>5.4 变为黄色
• 用途
主要用于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肠杆 菌的鉴别,前者阳性,后者阴性。
5.VP试验
葡萄糖
细菌
丙酮酸
儿科细菌感染判断

细菌感染诊疗 6 步法:1、是细菌感染吗?2、是哪里的感染?3、什么环境获得的感染?4、如何判断病原菌?5、如何选择抗菌药进行精准打击?6、如何用药可以使获利最大化?掌握解决这 6 个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应对感染时成竹在胸。
第 1 步是感染吗?我们通常通过症状、化验检查和影像学的结果来判断,是否是感染。
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同时细菌感染还可能存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在判断是否有感染时,不能忽略的重点:伴随症状。
呼吸道感染一定会有咳嗽咳痰;消化道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尿路感染会有尿频、尿急、尿痛;强调伴随症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鉴别感染和非感染,还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哪里发生了感染。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鉴别:细菌和病毒:细菌感染会有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 反应蛋白增高。
一般来说,我们在门诊上基本可以通过患儿的症状和化验结果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细菌和真菌:真菌感染相对比较少见,一个健康的孩子,没有长期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史,其实真菌感染的机会是不大的。
第 2 步哪里的感染?确认细菌感染,就进入了第二步:哪里的感染?我们基本可以通过症状来判断发生感染的位置。
同时,不同部位发生的感染,还对病原菌有所提示。
呼吸道细菌感染,通常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支原体为主;消化道的感染,就以革兰氏阴性菌更多见。
第 3 步在什么环境中感染的?所谓环境,就是要判断这个感染是社区感染,还是院内感染。
相比社区感染,院内感染的细菌因为经过了「锻炼」通常耐药程度较高,而且医院的等级不同,细菌的种类和耐药的程度也有区别。
如何确定院内感染的致病菌呢?推荐大家一个法宝:CHINET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这个里面包含了我国三级医院的细菌耐药数据,还有不同系统病原菌的变化,和细菌耐药情况的变化,对进行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非常有帮助。
此外,自己医院检验科和微生物检验室的统计结果,非常有参考价值。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感染性疾病就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得重要疾病之一,而细菌与病毒就是最多见得、最主要得两种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快速、准确得诊断与鉴别对病人得治疗十分重要。
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得、实用得、快速得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与病毒快速分离与鉴定,而目前常用鉴定感染指标有(1)血WBC与N分类;(2)血沉ESR;(3)白细胞介素-6(IL-6);(4)血清hs-CRP;(5)PCT降钙素原。
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目前,WBC、N%作为传统感染指标,因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就是广大医院尤其就是基层医院感染鉴别得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WBC 计数方法简便、快捷, 目前仍被认为就是鉴定细菌感染得常规项目。
但就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细菌感染诊断得准确性较低,在局部细菌感染与脓毒症时二者有所升高,但在重症细菌感染组二者均下降,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略有升高,因此二者均不能很好得反应细菌感染得严重程度。
因为全身细菌感染时外周血WBC计数既可升高,又可减少,受许多因素得影响。
另外剧烈运动、进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以及采血部位不同与采血技术水平也可使血象出现较大差异[1]。
所以WBC 计数与N%用于细菌性感染得诊断敏感性不够, 有一定得局限性。
二、血沉(ESR)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得速度。
绝大多数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变性与坏死性疾病都能使血浆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产生变化,或使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引起血沉加速。
此外,贫血与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
因此,血沉就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三、白细胞介素-6(IL-6)IL-6 就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得细胞因子,由212 个氨基酸组成得多功能糖蛋白。
在感染与炎症时,上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IL-6 与IL-8,就是局部与系统免疫反应得重要因子。
在败血症患者体内得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刺激机体得T、B 细胞,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分泌大量得IL-6。
诊断细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的金标准

诊断细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的金标准诊断细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的金标准引言细菌血症和真菌血症是临床上常见且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准确诊断这两种血液感染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诊断细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的金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细菌血症的金标准1. 血培养血培养是诊断细菌血症的金标准之一,它能够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体,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药敏试验。
在进行血培养之前,临床医生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推荐连续采集两次血液标本,以增加阳性培养的可能性。
2.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测定血中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测定是评估细菌感染程度的重要方法。
当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CRP和PCT的水平通常会升高。
测定CRP和PCT水平能够辅助细菌血症的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3. 临床表现与体征细菌血症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与体征,如发热、寒战、高白细胞计数等。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进一步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二、真菌血症的金标准1. 血培养与细菌血症类似,血培养也是诊断真菌血症的金标准之一。
然而,相对于细菌血症,真菌血症的血培养阳性率较低。
对于怀疑真菌血症的患者,临床医生应当采取更加敏感和特异的方法进行诊断。
2. 临床表现与体征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往往不典型,使得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颇具挑战。
然而,一些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深部组织感染等,可以引起临床医生的警惕,并进一步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3. 真菌血症特异性标志物的测定除了常规的血培养外,通过测定真菌血症的特异性标志物,如(1→3)-β-D-葡聚糖(BDG)和半乳甘露聚糖血清银三硫唑激活位点(EAP-A),也可以帮助诊断真菌血症。
这些标志物在真菌感染过程中会产生,检测它们的水平能够提高诊断真菌血症的准确性。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二)培养基的种类
1.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 (1)液体培养基:增菌 (2)固体培养基:纯化,增菌 (3) 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保种
液体培养基
固体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2. 按营养成分和用途分类
(1)基础培养基:只有基本营养成分
(2)营养培养基:加有血液 、血清等
(3)鉴别培养基:含有特定底物和指示剂
5.负染法 背景着色
肺炎链球菌荚膜染色
墨汁负染法
芽胞染色
第三节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一、培养基的种类和选择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 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 营养物质 碳源、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 (1)蛋白胨 提供氮源
2. 吲哚(indol)试验 原理 色氨酸→吲哚→玫瑰吲哚 ↑ 吲哚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培养基 蛋白胨水培养基 结果 阳性:红色
3. 硫化氢试验
原理 含硫氨基酸→ H2S+硫酸亚铁→FeS黑色 醋酸铅→ PbS黑色 培养基 醋酸铅培养基 结果 阳性:黑色沉淀 用途 肠杆菌科菌属间的鉴定
植物胨: 大豆 动物胨:牛肉、动物组织等
(2)肉浸液 碳源、氮源 (3)牛肉膏 氮源 (4)糖(醇)类 碳源和能源
(5)血液 提供特殊生长因子、观察溶血 (6)无机盐类
常用元素:P、S、K、Na、Mg、Ca、Fe等 微量元素:Co、Zn、Mn、Cu、Mu等
(7)鸡蛋与动物血清
用于某些特殊培养基
(8)生长因子
3. 复合染料(中性染料)
碱性染料与酸性染料的复合物,如瑞氏染料、 姬姆萨染料等
4. 单纯染料
细菌感染的症状

细菌感染的症状细菌感染的症状是怎样的?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那么,细菌感染的症状是怎样的?文章目录一、细菌感染的症状二、如何避免皮肤细菌感染三、孩子应该如何避免细菌感染细菌感染的症状1、细菌感染的症状细菌感染的症状早期表现为原发炎症,各种病原菌所引起的原发炎症与其在人体的分布部位有关。
原发炎症的特点是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晚期或是感染严重者可出现毒血症症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周身不适、肌肉及关节痛等。
2、细菌感染的病原学由于抗菌药物、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菌种也有所改变,1950年前,以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为多见,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其次是绿脓杆菌、肺炎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厌氧菌及真菌性败血症也在增加。
细菌的致病力与其产生的毒素和酶有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血浆凝固酶、α-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常引起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能损伤血管及心脏等,从而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等;肺炎链球菌等具有荚膜,可拮抗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细菌感染的预防经常保持皮肤和粘膜的清洁和完整,避免创伤,切忌挤压或用针挑刺疮疖,应积极治疗、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类药物,烧伤病房应严格消毒等措施,均可预防发生。
一切明显的或隐匿的化脓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感染的发生就可以减少。
小儿时常见的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每易继发较重的呼吸道细菌感染,从而发生细菌感染。
对这类病儿,必须加强保护。
对不论多么细小的皮肤创伤必须予以重视,早作适当处理。
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营养状况及小儿保健工作的不断改善,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必然会随着下降。
如何避免皮肤细菌感染1、注意皮肤清洁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预防细菌性皮肤感染的话,一定要注意个人的卫生,要时常保持皮肤的清洁,做好勤洗澡、勤换衣,在清洁个人肌肤的时候要轻柔,清洁要彻底。
如何判断细菌感染or病毒感染

如何判断细菌感染or病毒感染关于感染鉴别诊断的问题,在临床上既是大问题又是小问题,下面,我就尝试从纯临床思路来鉴别细菌及病毒感染,希望对各位朋友有帮助。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升高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升高1.从发病率上讲,85--90%为病毒,细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体等亦可引起。
2.细菌: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3.细菌:多为驰张热型(体温忽上忽下);病毒:多为稽留热型(体温居高不下)。
4.扁桃体上有脓点------细菌;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病毒。
5.扁桃体充血,表面不平、乌暗-------细菌;扁桃体充血,表面光滑、色鲜-----病毒。
6.有卡他症状(留清涕)-----病毒;有脓涕、脓性分泌物-----细菌。
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8.小年龄组(婴幼儿)------细菌多;大年龄组------病毒多。
9.上感>3--5天,多合并细菌感染。
10.清涕、稀薄痰----多见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少数为杆菌感染。
11.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少-----多为病毒。
12.祖国医学认为:清痰(涕)为寒,黄(脓)痰(涕)为热,现代医学从另一侧面认为:前者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分为杆菌,后者为细菌感染。
13.血象:病毒感染初期:WBC(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N(中性粒细胞)多不高。
细菌:一般二者均高,但有三种情况:A、WBC升高,N不高;B、WBC正常/稍低,N升高-----多为阴性菌;C、WBC升高,N升高-----多为阳性菌。
血象分类比总数更有意义。
14.机查血象WBC分类与手工差异大,应以手工为更准确。
15.发热伴寒战-----可能系细菌感染。
16.发热伴手足凉------可能是阴性菌感染(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败血症,要警惕shock)儿童版:1)细菌: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发烧但精神依旧好。
2)细菌:体温忽上忽下病毒:体温居高不下,即使吃了退烧药,依然会反弹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怎么判断?细菌感染的种类是很多的,平时以预防为主,注意卫生和增强自身抵抗力,发现细菌感染要及时治疗,那么,细菌感染怎么判断?现在小编详细介绍。
文章目录
一、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1、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
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
吸增快、血压下降等。
病毒感染: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由人体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感染可区分为: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性感染。
2、细菌感染的原因
我们的皮肤黏膜具有保护机体免受细菌侵害的作用,当皮肤黏膜不慎发生破损以后,如果不注意及时处理做好消炎工作,那么细菌就可能会从破损处入侵人体,从而使人出现免疫反应,例如身体发热等。
实际上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细菌是无处不在的,而我们人体之所以没有发生细菌感染,除了与自身的抵抗力有关以外,还与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
当毒力较强且大量的细菌侵入人体以后,那么人体就可能会引起发生感染,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败血症的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机体可能会因为营养不良、锻炼缺乏等出现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当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可能难以抵御细菌病毒的入侵,最终使人发生细菌感染。
3、人体感染的细菌有哪些
由于抗菌药物、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菌种也有所改变,1950年前,以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为多见,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其次是绿脓杆菌、肺炎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厌氧菌及真菌性败血症也在增加。
细菌的致病力与其产生的毒素和酶有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血浆凝固酶、α-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常引起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能损
伤血管及心脏等,从而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等;肺炎链球菌等具有荚膜,可拮抗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如何预防细菌感染
1、注意皮肤清洁,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预防细菌性皮肤感染的话,一定要注意个人的卫生,要时常保持皮肤的清洁,做好勤洗澡、勤换衣,在清洁个人肌肤的时候要轻柔,清洁要彻底。
但是也不要过度清洁,因为皮肤本身会分泌一层保护肌
肤的油脂,清洁过度会破坏这些保护因子。
2、合理护肤,日常生活中擦皮肤霜可以有效预防皮肤感染,但是一些容易患发皮肤感染的人群要选择清爽的皮肤霜,油脂过多的护肤产品会堵塞毛孔。
3、避免外伤,在生活中人们要避免皮肤出现外伤,如果出现外伤的话一定要及时消毒,不要让其有感染的机会。
要保持伤口干燥,潮湿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
在出现皮肤感染的时候要避免挤压和抓挠,要积极配合治疗。
哪些食物可以杀细菌
1、葱白挥发性成分等对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有抑菌作用,此乃作用于细菌的酶系统所致。
2、大蒜是天然的植物广谱抗菌素,大蒜约含2%的大蒜素,它的杀菌能力是青霉素的1/10,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白喉、痢疾、伤寒、副伤寒、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3、香菇、草菇等的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肺炎双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少数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4、蜂蜜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5、食醋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能力。
对芽胞杆菌属菌、微球菌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醋都能完全抑制其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