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NDM-1泛耐药肠杆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

HAP/肺化 脓症 医院肺炎
医院肺炎/ 肺化脓症
ESBL/KPC+肺炎克雷 标准剂量 伯(TG MIC 1mg/L) 16天
MDR肺炎克雷伯菌 (TG MIC 0.75)
标准剂量 11天
KPC+肺炎克雷伯菌 (TG MIC 0.75)
标准剂量5 周
46岁男性,心肌 梗死后搭桥术 53岁糖尿病男性, 慢性心衰,血透 74岁男性,糖尿 病,慢性肾衰,机 械通气 66岁男性,搭桥 术后
肖永红 等,抗生素类药物滥用公共问题研究,2008
为什么需要关注产NDM-1细菌
泛耐药导致的治疗挑战; 多种肠杆菌科细菌发现; 快速从南亚地区传播到欧美国家; 不仅在医院感染这种发现,同时社区感染
这种发现。
诊疗指南
• 定义与简介; • 病原与流行病学; • 临床特点; • 实验室诊断 • 抗菌治疗; • 预防与控制; • 其他.
细菌耐药的危害
产与不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后果比较
结果
耐药菌感染 敏感菌感染 RR(95%CI)
P值
(33例)
(66例)
病死率(%)
15
9
-
-
住院时间
11
(天)
矫正住院时
11
间(天)
医疗费用($) 66590
7
1.73
0.01
(1.14-2.65)
7
1.23
0.34
(0.81-1.87)
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ce, PDR):细菌对本身敏感的 所有药物耐药;
超级细菌(superbug):并非科学概念,一般指PDR与部 分MDR,没有确切定义,以下细菌属于此列: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

替加环素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替加环素对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属细菌(24株)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药物
MIC50 MIC90 敏感率% 耐药率%
替加环素 0.25 0.5 100
0
阿米卡星 2
16 95.2 4.8
多粘菌素B <1 <1 95.2 4.8
替加环素
0.5 1
100
0
多粘菌素B
<1 >4 88.1 11.9
阿米卡星
8
32 73.3 8.3庆大霉素ຫໍສະໝຸດ 4>8 50
33.3
亚胺培南
8
>8 37.5 37.5
四环素
4
>8 35.6 19.2
美洛培南
8
>8 32.7 50
环丙沙星
4
>4 32.1 60.7
头孢吡肟
>16 >16 26.2 59.5
氨曲南
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ce, PDR):细菌对本身敏感的 所有药物耐药;
超级细菌(superbug):并非科学概念,一般指PDR与部 分MDR,没有确切定义,以下细菌属于此列:
MRSA/VRSA; VRE; MDR-PA,PDR-AB; ESBL(+)+AmpC(+) 肠杆菌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包括产NDM-1细菌)
跨国医疗旅游
诊疗指南
1. 定义与简介; 2. 病原与流行病学; 3. 临床特点; 4. 实验室诊断; 5. 抗菌治疗; 6. 预防与控制; 7. 其他.
产NDM-1细菌感染临床特点
11-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黄心宏)

改良Hodge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碳青霉烯酶
E. coli ATCC 25922 厄他培南抑制 E. coli ATCC 25922
#1 pos
1. 制备 0.5McF的 E. coli ATCC 25922菌悬液. 1:10稀释 2. 用棉签均匀涂布 MHA 平皿、 约5分钟,中心贴厄他培南或 美罗培南纸片
中国产KPC酶菌株
2007年初报道了我国首株产KPC-2酶肺炎 克雷伯菌 有产KPC菌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 武汉
浙江省11个地区中有8个地区发现产KPC菌株: 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 其它肠杆菌科细菌:产酸克雷伯菌、产气肠杆 菌、大肠埃希菌、弗劳地枸椽酸杆和粘质沙雷 菌
KPC酶实验室检测方法
目标性监测的人群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
长期收治ICU的患者 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留置
各种管道的患者 以上患者要进行定期监测和主动筛查,及 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 定植患者。
完善准确实时的耐药监测
基于:
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 建立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 提高多重耐药菌株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
β-内酰胺酶分类
C类酶:主要有AmpC酶。对三代头孢、酶抑制 剂、头霉类耐药、对碳青霉烯、四代头孢敏感。 D类酶:染色体介导的耐酶抑制剂的青霉素酶。 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不定,对氨曲南、碳青 霉 烯敏感。
B类金属酶
B类金属酶能破坏青霉素类、头孢类、 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被EDTA所抑制。 目前,产金属酶菌株的感染在治疗上 尚 棘手。 金属β-内酰胺酶除NDM-1外,还有IMP、 VIM、GIM、SIM、SPM等表型。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卫生部 解放 军总后 勤部卫生部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产 N M一 ( e e i tl— ~at s ,型新 德里 金 属 B一内酰胺 酶 ) 耐药 肠 杆菌 科 细 菌 ( D 1 N w D l ao lc mae1I h Me l a 泛 以
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进行初步筛查 , 如果达到 以下标准 , 需要进行表型确认 。 厄他培南特异性较低, 不推荐 用 于筛查试 验 。 1 K B法 : 罗培南 (0 纸 片 ) .— 美 1 g 或亚 胺 培南 (0 g纸片 ) 1 抑菌 圈直 径 ≤2 l。 2in n
Ⅲ
' / 1
2MI 定 法 : 罗 培 南 MI . C测 美 C≥2mg 或 亚 胺 培 南 对 大 肠 埃 希 菌 、 雷 伯 菌 属 、 门菌 属 和 肠 杆 菌 属 / L; 克 沙
采用 亚胺培南 ( 罗培南 ) D A复合纸 片进行 K B法 药敏试 验 , 美 / T E — 复合 纸片 比单药 纸 片的抑 菌 圈直 径增
大值≥5 m; 亚胺培南( m 美罗培南 ) D A复合 E试条协同试验测定 M C 单药与复合制剂的 M C比值 ≥8 / T E I, I , 即可判定产 金属 酶 。
( 基 因确 证 三)
三 实验 室诊 断
产 N M一 细菌 的实验室 诊断包 括表 型筛 查 、 型确认 和基 因确证 三个 步骤 。 D 1 表 ( ) 型筛查 一 表 在 细菌药 物敏感 性测 定 中 , 以美 罗培 南或 亚 胺培 南 纸片 法 ( — K B法 ) 最低 抑 菌浓 度 ( I ) 或 M C 测定 法对 肠
引起尿路 、 血流、 伤口、 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在美国、 加拿大、 日本、 国、 韩 澳大利亚 、 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 地 区等都 已经有感 染病例 报道 。 产 N M一 D 1细 菌 的传 播 方 式 尚无 研 究 报 道 , 根 据 患 者感 染情 况 以及 细菌 本身 特 点 , 能 主要通 过 密 但 可 切 接触 , 污染 的手 和物 品等方式 感染 。 如
“超级细菌”认识防治

深圳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主任药师 王晓玲 2011年4月
1
主要内容 产NDM-1细菌认识简介
产NDM-1细菌治疗 产NDM-1细菌预防
2
多重耐药基因的来源
★ 从古至今,人类与致病菌一直在进行着无休止 的战斗; ★ 抗生素的诞生结束了几千年来人类对于病原菌 的束手无策,铸就医学史上的辉煌; ★ 拉开了一场细菌与抗生素间的“战争”帷幕; ★ 抗生素时代:人类一手捍卫着健康文明,另一手 却无意间催生出更为危险的敌人—耐药菌株; ★ 现今具有多重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兵临城下, 向人类发出又一次挑战的同时,也为人类的抗生素 滥用敲响了警钟;
超级细菌与NDM-1的认识
通常一种细菌如果携带多个耐药基因,便称 之为多重耐药菌,或称超级细菌 (Superbug)。 “超级细菌”一词其实由来已久,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 菌 (PRSP) 和抗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等都 曾被冠以“超级细菌”之名, 但目前我们所面对的这类 “超级细菌”较以往的耐药菌 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22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磷霉素 等可联合用药:
如氨基糖苷类联合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联合磷霉素等;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 素、多粘菌素。 如替加环素联合多粘菌素; 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 替加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 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 碳青霉烯类联合多粘菌素; 喹诺酮类联合碳青霉烯类;。
抗生素的中国式滥用: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 吨,出口3万吨给世界人民,其余18万吨留给自己用 (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 (美国仅13克)。据统计,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医疗 费用增长800亿元;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耐药的后果认识不足,是耐药 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中国虽04年颁布了《抗生素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临床应用 管理的通知》,但医疗机构对于上述指南及法规的执行 仍不到位;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文档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产NDM—1(New Delhi Metallo—β一lactamase 1,I型新德里金属β一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以下简称产NDM一1细菌)是新近报道的泛耐药细菌,由于其广泛耐药性导致感染治疗十分困难。
根据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地的流行病学调查,产NDM一1肠杆菌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它细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产酸克雷伯菌等;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
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已经有感染病例报道。
传播方式:产NDM—l细菌的传播方式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
易感人群: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病人。
临床特点:产NDM一1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菌感染没有差别。
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
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
产NDM一1细菌几乎对所有β一内酰胺抗菌药物耐药,同时由于细菌具有其它耐药机制,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也多耐药,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具有较高体外敏感性。
治疗原则:1.依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临床微生物室应扩大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范围,包括范围更广的非β一内酰胺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等),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3.去除感染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及时拨出导管、脓肿引流等。
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治疗方案:1.轻、中度感染:敏感药物单用即可,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磷霉素等,也可联合用药,如氨基糖苷类联合环丙沙星、环丙沙星联合磷霉素等。
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2.重度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敏感或相对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如替加环素联合多粘菌素、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替加环索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联合多粘菌素、喹诺酮类联合碳青霉烯类等。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 逐渐增强,其中产NDM-1泛耐药肠 杆菌科细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 巨大挑战。
目的
制定本诊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 关于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导建议, 以优化患者管理和控制病菌传播。
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概述
加强手卫生
医护人员和患者应经常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 以减少手部携带细菌的数量。
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抗生素滥用有助于降低产NDM-1泛耐药肠 杆菌科细菌的传播和流行。
ABCD
严格消毒医疗器械和环境表面
医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的消毒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加强监测和诊断
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并对感 染源进行追踪和隔离。
产NDM-1泛耐药肠杆 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 南
目 录
• 引言 •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传播与流行 •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诊断 •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 •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预防 •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未来研
究方向
定义
01
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
菌引起的感染。
传播方式
02
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物品、水和食物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
者或医务人员传播。
临床表现
03
感染症状多样,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等,严重时
可导致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02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 科细菌的传播与流行
实验室诊断
血液培养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

标准預防措施
• • • • • • • • • 洗手 手套 口罩 眼罩 围裙 仪器用品 环境清洁 床单衣物 避免利器意外
处治前后的手指的细菌总菌数
Care 前後の手指の総菌数
(菌数)
一处理一洗手!
1200 1000 点滴交換 800 600 400 200 0 ケア前 ケア直後 手洗い後 口腔吸引 バイタルチェック 尿布交换 褥瘡処置
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3、洗手是防止病原菌蔓延的简单而最重要的措施,但往往 被忽视,应加强洗手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4、减少或缩短侵入性装置的应用,如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和 导尿管插管,从而减少耐药菌株定植。
5、发现耐万古霉素细菌感染患者,应及时予以隔离,进入 病房时戴手套,防止细菌广泛污染物品表面,接触患者时应 穿隔离衣。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预防与控制
煤炭总医院 钟秀玲
“超级细菌”NDM-1暴发揭露 抗生素滥用危机
超级细菌是一切耐药菌的统称
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 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 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 长,包括: VRE、MRSA、VRSA、NDM-1、、、
= „contaminated workroom“
符合需要的清洁与热消毒
低危险类 A0 = 60 ? 病人
中危险类
A0 = 3000
A0 = 600 高危险类 A0 = 600
工作人员的手/皮肤
灭菌
厕所的门哪里最脏?(微生物学性)
三个问题:
1。 ------合理的小卫生循环规划体现了医院 管理水平,帮助医院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几率; 2。------小卫生循环配备先进的全自动快速清 洗消毒器,保证了每个科室必要的处理能力, 有效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3。------小卫生循环配置热力消毒的全自动快 速清洗消毒器,保证了每个科室合格的处理能 力,有效减少化学浸泡。
2018年【医药健康】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精品文档

(二)抗菌药物
1.替加环素(tigecycline):四环素类衍生物,
超广谱抗菌药物,对产NDM一1细菌敏感率 56%一67%。 2,多粘菌素(polymyxins):属多肽类抗菌药 物,包括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两种。多粘 菌素对产NDM一1细菌敏感率89%一lOO%。 肾毒性明显。 3.碳青素烯类:产NDM一1细菌对碳青霉烯
(一)治疗原则
1.依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 菌药物。 2.临床微生物室应扩大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范围,包括范围更广的非β一内酰胺抗菌药物 (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米诺 环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等),为临床用药提 供参考。 3.去除感染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侵 袭性操作,及时拨出导管、脓肿引流等。
(三)治疗方案
1.轻、中度感染:敏感药物单用即可,如氨
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磷霉素等,也可联合 用药,如氨基糖苷类联合环丙沙星、环丙沙 星联合磷霉素等。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 素、多粘菌素。
(三)治疗方案
2.重度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
择敏感或相对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如替 加环素联合多粘菌素、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 替加环索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联合 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联合多粘菌素、喹 诺酮类联合碳青霉烯类等。 应严密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及时根据药物敏 感性测定结果以及临床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 案。
概念
“超级细菌”真面目——产NDM—1(New
Delhi Metallo—β一lactamase 1,I型新德里 金属β一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病原与流行情况
一、病原与流行情况
最早报道的产NDM一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
于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 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 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深入 研究发现这株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一内酰 胺酶,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 为NDM一1。
超级细菌治疗指南

卫生部发布诊疗指南替加环素可抗超级细菌2010年10月11日09:42重庆商报我要评论(6)字号:T|T转播到腾讯微博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细菌”本报讯中国卫生部对“超级细菌”高度关注,近日已会同总后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专家制定发布了《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并专门召开视频会议指导医疗机构应对。
主要引起肺部尿路感染国家卫生部9日提供的《指南》称,此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广泛耐药。
最早报道的产NDM-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是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
研究显示,该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NDM-1。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占所监测细菌的1.2%~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
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等都已有感染病例报道。
五类人群容易感染超级细菌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及细菌本身特点,专家认为,产NDM-1细菌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
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患者。
专家强调,当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时,需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可能,应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医院要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切实遵守无菌操作操作规程、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几率。
超级细菌感染治疗方案抗菌药物:1.替加环素(tigecycline):四环素类衍生物,超广谱抗菌药物。
临床研究单用或联合用药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感染有一定疗效。
2.多粘菌素(polymyxins):属多肽类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B和粘菌素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NDM-1泛耐药肠杆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卫办医政[2010]161号
产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科细菌(以下简称DNM-1 细菌)是新近报道的泛耐药细菌,由于其广泛耐药性导致感染治疗十分困难。
为指导临床正确认识与诊疗这类细菌感染,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与流行情况
细菌能产生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临床分离细菌大多能产生β-内酰胺酶,已经确定的β-内酰胺酶有数百种;各种酶分子结构和对β-内酰胺类水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根据分子结构分为A、B、C、D 四大类,其中B 类酶在其活性部位结合有锌离子,因此又称为金属β-内酰胺酶。
其水解底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表现为产酶细菌对这些药物广泛耐药。
金属β-内酰胺酶首先在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中发现。
近年来,在肠杆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中也有发现。
迄今为止已经确定的金属β-内酰胺酶除NDM-1 外,还包括IMP、VIM、GIM、SIM、SPM 等型别。
最早报道的产NDM-1 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于2008 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深入研究发现这株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NDM-1,其后还在这名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产NDM-1 的大肠埃希菌。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英国、印度等国研究人员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产NDM-1 肠杆科细菌占所检测细菌的1.2%~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细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酸克雷伯菌、摩根摩根菌、普罗威登菌等;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
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已经有病例报道。
产NDM-1 细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状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
二、临床特点
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相似,以下患者属于产NDM-1 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
产NDM-1 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菌感染没有差别。
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
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NDM-1 细菌感染的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三、实验室诊断
产NDM-1 细菌的实验室诊断包括筛查、表型确认和基因确证三个步骤。
(一)表型筛查。
在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中,以美洛培南或亚胺培南纸片法(K-B 法)或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对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进行初步筛查,如果达到以下标准,需要进行性表型确认。
厄他培南特异性较低,不推荐用于筛查试验。
1. K-B 法:美洛培南(10μg 纸片)或亚胺培南(10μg 纸片)抑菌圈直径≤22mm。
2. MIC 测定法:美洛培南MIC≥2mg/L 时;或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和肠杆菌属MIC≥2mg/L。
(二)表型确认。
双纸片协同实验:采用亚胺培南(10μg)、EDTA(1500μg)两种纸片进行K-B 法,两纸片距离10~15mm,在含EDTA 纸片方向处,亚胺培南扩大,即可判定产金属酶。
采用亚胺培南(美洛培南)/EDTA 复合纸片,进行K-B 法药敏试验,复合纸片比单药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增大值≥5mm;亚胺培南(美洛培南)/EDTA 复合E 试条协同实验测定MIC,单药与复合制剂的MIC 比值≥8 时,即可判定产金属酶。
(三)基因确证。
采用NDM-1 的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 扩增及产物测序,确定菌株是否携带balNDM-1 基因。
各医院对阳性结果须加以复核,同时将菌株送有条件的参考实验室进一步检测确证。
四、治疗
目前有关产NDM-1 细菌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
产NDM-1 细菌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同时由于细菌具有其他耐药机制,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也耐药,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具有较高体外敏感性。
(一)治疗原则。
1. 依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临床微生物室应扩大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范围,包括范围更广的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等),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3. 去处感染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及时拨出导管,脓肿引流等。
4. 积极治疗原发病。
5. 根据临床特征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二)抗菌药物。
1. 替加环素(tigecycline):四环素类衍生物,超广谱抗菌药物,对产NDM-1 细菌MIC90 值为2~8mg/L,敏感率56%~67%。
临床研究单用或联合用药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感染有一定疗效。
2. 多粘菌素(polymyxins):属多肽类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B 和粘菌素两种。
粘菌素对产NDM-1 细菌MIC90 值2~32mg/L,敏感率89%~100%。
小样本研究提示单用治疗效果差,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用药。
口服不吸收,需要静脉注射给药,肾毒性明显。
3. 碳青霉烯类:产NDM-1 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但体外MIC 值差异较大,个别研究发现,对MIC 值低(<4mg/L)的感染有一定疗效,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4. 氨基糖苷类:不同药物间呈部分交叉耐药,我国临床分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肠杆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具有一定敏感性。
对轻、中度感染可以单用,重度感染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用药期间注意药物耳肾毒性。
5. 氟喹诺酮类:肠杆科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突出,需要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
6. 磷霉素:体外研究表明对部分耐药菌有效,但缺乏临床研究数据。
(三)治疗方案。
1. 轻、中度感染:敏感药物单用即可,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磷霉素等,也可以联合用药,如氨基糖苷类联合环丙沙星、环丙沙星联合磷霉素等。
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2. 重度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敏感或相对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如替加环素联合多粘菌素、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替加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稀类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稀类联合多粘菌素、喹诺酮类联合碳青霉稀类等。
应严密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及时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以及临床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五、预防和控制
(一)加强产NDM-1 细菌的监测。
发现产NDM-1 细菌后要及时加以确认,并反馈相关科室,指导治疗与感染控制,同时按规定报告;各医疗机构应定期回顾耐药监测结果,如有产NDM-1 细菌被遗漏,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规定,将碳青霉稀类按照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进行管理。
(三)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加强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教育、培训,强化对NDM-1 细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的认识。
2. 在进行各种侵袭性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必须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4. 加强对重点部门尤其是ICU 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病人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生命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病人床栏杆和床头桌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每天必须仔细擦拭、消毒,疑似或确认有产NDM-1 细菌感染或带菌者,所处病室需增加消毒次数。
5. 隔离确诊产NDM-1 细菌感染或定植者,预防耐药菌传播。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隔离的方法,将病人安置单独房间,接触患者时需要穿隔离衣、戴手套,相关医疗器械或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需用后严格消毒。
隔离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耐药菌情况。
六、其他
本指南也适合于其他类型产碳青霉稀酶耐药细菌感染的诊疗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