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体育学习情况及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学生体育学习情况及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
杨强飞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肩负着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神圣历史使命,是国家未来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飞速发展,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学生的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跨入新世纪,社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中学生应在中学期间得到充分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在我们学生周围经常会出现某些同学因过度劳累而晕倒、生病等现象,这表明很多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营养十分充足,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造成中学生身体素质差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体育良好的行为锻炼的习惯。因此,本文对中学生体育的良好行为锻炼的态度、内容、项目、动机、影响因素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发现的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
1、研究对象
对初一。二年级抽取在每所学校中分别抽取10 名女生、15 名男生,进行访谈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对待体育锻炼活动行为习惯的态度
中学生男生大部分能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而女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则要差很多。根据被采访学生介绍,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一. 女生对体育的兴趣比较低。二.她们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都要比男生差很多,所以适合她们的运动项目不是很多。三.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生就应该是文文静静的。而男生天生好动,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例如:乒乓球、篮球等)又很多,自然会去主动锻炼。我们还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到: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同学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在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要考虑到男女学生的特征差异,引导他们找到合适自己的运动项目,找到自己的运动兴趣,使男女学生在各自的身体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我们又对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同学提出了问题。可以发现占百分比比率最大的是学习压力大。现在虽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由于市场人才机制的改革,使人们的竞争意识变得越来越强,促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课业负担加重,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或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其实,这也是人们的认识上的误区,体育活动是调节脑力活动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参加快节奏工作应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前苏联心理学家巴普洛夫都曾指出:如果不锻炼身体的话,那么头脑是工作不好的。所以,我们中学生要转变思想上的片面认识,端正锻炼态度。其次,体育设施的有限也是学生不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但这是一项比较大的社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都来关注体育事业,为体育事业营造一片良好的空间。但我们认为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像有些体育锻炼项目对场地、设备的要求则不是很高,比如说慢跑、打羽毛球等。而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则是他们不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的主观因素。
2.2 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内容
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主要有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体育课。其中,体育课、早操、课间操作为国家规定学校组织的锻炼形式,90%的学校都组织开展。
2.3 、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项目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主要项目是篮球、乒乓球、跳绳、羽毛球类项目而对于跑、足球等项目很少。同时对于男生打篮球、乒乓球,女生跳绳占的比重最大以达到60%。学生认为这两个项目他们很感兴趣,而对跑类的项目他们认为不感兴趣,认为这些跑类项目枯燥无味并且又苦又累对自己的身体不好。同时,中学场地落后。因此学生虽对球类很感兴趣,可由于场地关系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向学生座谈发现,即使有的学校有充足的球类,由于学校场地原因,也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2.3、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动机。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主流是健康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仍有一些不良现象,如有24%的学生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这说明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总体动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同样也可以反映出中学生的微妙心理状态,
教师应注意平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调控,应不失时机的将“健康体育”、“娱乐体育”、“体育消费”的现代体育理念引入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之中。
2.4、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方面。客观上主要是由于缺乏场地、器材设施和学习负担重所致,这说明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的不足、运动项目过少以及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为部环境等,已成为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此外,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在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上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同时,学校在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上,仍以文化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观上是由于没有兴趣、怕苦怕累以及怕别人讥笑等因素所致。这说明我们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场所的开发利用。运动项目开展的种类和形式等,还不能够完全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还不能够吸引或激发更多的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3 结论
3.1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还不够,在锻炼上也还没有达到学生发展的需要,他们对锻炼习惯与兴趣都在于一个初级认识阶段,更没有形成合理的锻炼习惯。形成两个极端。不喜欢的对体育锻炼就没有任何的安排,有自己的爱好的学生才有固定的锻炼习惯。在以后的教学目标中我们更应做到把体育教学与人和社会发展想结合,把培养锻炼习惯和兴趣放在首位。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推广。
3.2 学生的锻炼紧缺需要学校社会与家长共同的关注,在当今社会竞争压力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不能只注意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更有责任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锻炼和培养,使他们在生理、心理和人与人交往方面能全面的健康发展,适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要求或愿望大多集中在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上,因此我们应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全面落实教师的指导入手,积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加强管理,努力实现学生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的统一。同时,要求学生家长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3.3 人们对身体锻炼的认识是有发展过程的。因此,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