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篇一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
、组织环境
1、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着企业对环境的信息需求和从环境中获取资源
的需求,从而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
2、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对
职位和部门、组织的分工和协作方式、控制过程以及计划和预测等方面。
、组织战略。战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方针和方向选择的总称。为实现同一目标,组织可选择不同的战略。而战略类型的不同,企业活动的重点不同,组织结构的选择也不同。
1、经营战略
2、防守型战略、进攻型战略以及分析型战略
三、组织规模。研究表明,组织的规模明显的影响着组织的结构。大多数研究表明,规模较大的组织与规模较小的组织在组织结构上有以下几方面有所不同:
1.正规化程度
2.集权与分权
3.复杂性
4.人员比率。
四、组织生命周期。组织的演化成长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因此,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系统以及管理目标在各个阶段都可能是不相同的。葛瑞纳(Larry E Greiner)最早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
企业的成长如同生物的成长一样要经过诞生、成长和衰退几个过程。奎因( Robart E. Quinn )和卡梅隆( Kim Cameron )把组织的生命周期细划为四个阶段:创业阶段、集合阶段、规范化阶段和精细阶段。组织结构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特点各不相同。
五、组织技术。组织的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技术和反映一定技术水平的物质手段来进行。技术以及技术设备的水平不仅影响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且会作用于组织活动的内容划分,职位的设置和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必将改变组织中的会计、文书、档案等
部门的工作形式和性质。
1.生产技术的对于组织技术影响组织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2.部
门技术的影响3.信息技术的影响。六、人员素质。组织中人
员的素质包括各类员工(特别是领导层)的价值观念、思想水平、工作作风、业务知识、管理技能、工作经验以及年龄结构等。组织的运行,需要人的管理和维持,不同素质的人员对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组织结构设计中,应予以重视。
餡一篇一二
组织结构设计作为企业得以存在的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建
立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组织结构设计整合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将各种因素反映到组织结构中去,找到组织结构设计的一条主线。
关键词:组织结构企业战略企业内部资源企业外部环境
组织结构是企业存在发展的形式,组织结构合不合理,对企业有
非常大的影响。而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地认为有企业环境、企业战略、企业的技术、人员的素质、企业的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等等。因为要考虑的因素过多,难免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会出现混乱,失去重心。这个重心是指应该更多考虑的因素,而那些不重要的因素就要弱化甚至省略。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分
析其内在联系,以及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程度,以至找到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的主线。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把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权变因素分为三类: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资源、企业战略。除了原有的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战略外, 将企业的技术、人员的素质、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归并到企业内部资源。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得出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共同决定企业战略。其次,分析企业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对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上述两步分析得出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型。
企业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战略关系分析传统的战略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环
境对战略的决定作用上,是从
环境到企业战略的单向线性思维模式。因而在传统的战略分析框架中,企业环境是决定企业战略的主导力量。环境的特点,决定着企业的战略以及企业要进入的行业。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这种由环境到战略的单向线性思维模式,在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中相当流行。例如20 世纪70
年代出现的波士顿矩阵,以及后来安索夫的增长向量分析模型等都是以既有的产业
为研究出发点,其发展战略是在业已结构化的产业内为企业寻求生存与发展空间。
这种战略分析模式忽略了企业的战略选择能力,是在行业范围内进行的“微观环境分析”。到20 世纪80 年代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的思维模式即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理论对企业战略分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理论基于产业选择这一出发点,
强调竞争战略必须首先分析有吸引力的行业及其周围环境,而后制定与选择企业竞
争战略,使企业尽量避免栖身于无吸引力的行业,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外在环境,企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定位,及其价值链上的活动。
虽然波特的理论是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有了选择环境的权利,但由于这种理论先天对
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忽略,仅仅适用于相对静态的竞争环境。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由于企业竞争环境的日益动态化,企业战略分析思维模式逐步开始转型,即以产业组织的战略分析思维模式向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分析思维模式的转变。理查德?鲁梅特 ( Richard Rumelt )在
1982 年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最重要的超额利润源泉是企业内部资源所具有的特殊性,而非产业间的相互关系。”1984年,随着伯格?沃纳菲尔
特( Birger Wernerfelt )《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企业能
力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理论阶段
它在本质上是对贝恩?梅森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结构主义和对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反叛与矫正。
资源基础分析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伦敦商学院的哈默尔( Hamel )和密西根大学的普拉哈拉德( Prahalad ),他们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它应该成为公司战略的焦点,企业只有把自己看作是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市场导向这样的层次结构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
不过由于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测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有效的测量分析工具,所以尽管核心能力理论目前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但
在企业中运行还有一定的难度。但资源基础分析理论却使企业在制定竞争战略时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传统的战略分析思维模式和资源能力分析模式各有优缺点,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因而,把两种思维模式整合起来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整合模式的提出,意味着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既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又要考虑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约束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即顺应环境的变化,把握机会,避开风险,又能避开企业的弱项,发挥企业的长处,如图2。
企业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分析
对于战略和组织结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是
美国的钱德勒 ( A.D.Chandler )在1962 年发表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