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试析政治社会化功能与运作模式
试析政治社会化功能与运作模式试析政治社会化功能与运作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阿尔蒙德等政治学家推动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开始,政治社会化主题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的关注,研究的角度涉及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政党体制、社会民主、政治稳定等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
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环境和政治运作过程的不同,在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功能、运行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正确认识和借鉴国外的政治社会化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的政治社会化整体绩效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标签:政治社会化;功能;运作;政治教育一、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和功能(一)对政治社会化概念的理解较早强调政治社会化都是从政治文化角度来认识的。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而“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是密不可分的,简单来说,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或实现方式,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才得以维持、传播、继承、发展和创造。
迪韦尔热认为,政治文化一般是指文化的政治方面,政治社会化就是把文化中的权威、权力和等级制赖以存在的价值观传授给人们。
里查德.E.唐森和肯尼斯·普热维特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公民获得其对政治世界的认识的过程,是一代人将其政治标准和信仰传给下一代的一种方式。
兰顿也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把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对社会的信仰和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中去的过程,是政治社会代代相传政治文化的方式。
所以说,所谓政治社会化,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来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国家或政治集团的道德价值观念、政治思想、政治原则、政治制度为社会成员认同和接受,实际上就是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国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综合。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培养青年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做一个忠诚和服务于国家的、适应本国文化的合格的公民。
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孟凡礼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及特点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1、政治社会化的不同界定 2、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二、个体生命周期中的政治社会化 三、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政治社会化的不同界定
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 过程; 3、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方式; 4、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与功能
一、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工具
1、家庭;2、学校;3、同辈团体; 4、工作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 7、社会政治组织
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功能
1、使社会成员成长为政治人; 2、维持、改革和创新特定的政治文化; 3、维持或改革某一政治体系;
个体生命周期中的政治社会化
1、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2、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3、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生命周期中的政治学习与政治参与
高
政治学习 政治参与 低 儿童早期 儿童晚期 青春期 成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对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3、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 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
个体角度: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 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 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 式的形成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角度:
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 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任 何政治系统都试图通过各 种途径将本系统认同的政 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被 大多数人员接受,以建立 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 运作的认同感。
浅谈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与功能
浅谈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与功能[摘要] 政治社会化的现象伴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而产生,对于统治阶级维持阶级统治以及自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对政治社会化作出了不同的定义,此处加以总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社会化定义进行理解。
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功能,可分别从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个体、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的价值功能来分析。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定义功能一、政治社会化的产生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当统治者有意识的用符合本阶级利益要求的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时,便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现象。
在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社会成员个体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是有目的将该政治体系所确认的政治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传授给其社会成员,使他们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形成具有连续性的政治文化,以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保证统治阶级的统治。
二、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的,他们对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所下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其中比较常见的观点有:社会教化论。
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
个体学习论。
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类似的观点有“政治社会化是公民习得关于政治世界知识的过程”,或者“人们学习为现行政治体系所接受和实施的规范、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等。
文化传承论。
文化传承论把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至于研究的中心,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变革的过程。
这种观点强调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传承是政治社会化的目标之一。
政治传播论。
把政治社会化理解为“政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过程”。
浅谈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与功能
浅谈政治社会化地定义与功能[摘要] 政治社会化地现象伴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而产生,对于统治阶级维持阶级统治以及自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对政治社会化作出了不同地定义,此处加以总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社会化定义进行理解.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地价值与功能,可分别从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个体、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地价值功能来分析.[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定义功能一、政治社会化地产生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当统治者有意识地用符合本阶级利益要求地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时,便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地基本方式之一,也是社会成员个体政治生活地基本内容之一.b5E2R。
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是有目地将该政治体系所确认地政治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传授给其社会成员,使他们形成特定地政治心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形成具有连续性地政治文化,以促进社会政治地稳定和发展,保证统治阶级地统治.p1Ean。
二、政治社会化地定义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社会化地定义可以看出,他们是从不同地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地,他们对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提出了种种不同地解释,所下地定义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其中比较常见地观点有:DXDiT。
社会教化论.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地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地过程.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RTCrp。
个体学习论.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地发展过程,类似地观点有“政治社会化是公民习得关于政治世界知识地过程”,或者“人们学习为现行政治体系所接受和实施地规范、价值、态度和行为地过程”等.5PCzV。
文化传承论.文化传承论把政治社会化地内容和结果至于研究地中心,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地形成、维持和变革地过程.这种观点强调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地核心内容,政治文化地传承是政治社会化地目标之一.jLBHr。
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王浦劬第三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西方政治学家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包括:其一,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二,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其三,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传方式;其四,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这些定义描述了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不同侧面,强调了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但这些定义也存在着缺陷:其一,他们没有指明政治社会化得以进行的社会背景;其二,他们没有指明政治社会化得以进行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其三,他们把人们的政治认识和政治学习看作消极接受的过程,而忽视了人们在政治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与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5.政治社会化具有手段性的特点,政治社会化本身并不具有目的的意义,而只具有手段意义。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一、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政治文化是通过特定的媒介传递的,因此政治社会化也是通过这些媒介完成的。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特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和团体,都有可能为公民提供政治信息、传递政治文化,成为影响社会成员政治意识的媒介。
1.家庭。
这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2.学校。
在确定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3.特定的政治符号。
4.大众传播工具。
5.社会政治组织。
6.政治实践。
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利益因素。
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政治关系、获得社会政治知识、参加政治生活的原动力。
政治社会化
(4)各种社会政治组织 如:政党、社团(工会)
政党和利益集团 政党通过传播政治知识和技能,使党员 形成共同的政治信仰、政治理想,遵循特 定的政治行为准则。 利益集团对政策的输入方面具有重要的 影响,进行各种政治利益要求的交流和表 达。
政府机构 政府将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通过政府机 构得以贯彻,特别是在国家的法律、政策 中体现出来。
(6)政治实践活动 公民通过广泛参与政治活动、接触政治 人物、了解党派政策、表达自己的政治观 点,可以全面地检验自己的政治认识和锻 炼自己的政治技能,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 和心理。
美国:投票站
(7)特定政治符号--象征意义 如国旗、国歌、国徽、政治领袖的肖像、 首都、以及各类历史和政治建筑物,如纪 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等。
▲训练个人,赋予个人特定的政治人格和 政治能力,适应或改造政治生活
▲支持或改变政治系统 ▲维持、改变和创造政治文化
【阅读书目】
1、阿尔蒙德和维巴:《公民文化》,华夏 出版社1989年版。
2、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 民出版社2001年版。
【进一步阅读书目】
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1991年版。 2、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1997年版。 3、福山:《信任》,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4、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年版。 5、普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美国正在下降的社会资本》,载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译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版。 6、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1992年版。
政治社会化_涵义_特征_功能
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李元书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文章将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归纳为五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并进而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将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概括为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认为政治社会化具有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实现功能、变革功能。
关键词 政治 社会化 政治学 政治理论政治社会化是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社会化属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专用语。
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社会化在这些学科中也有不同的含义。
这种多元化的研究格局,丰富了社会化的内涵,也对嗣后兴起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政治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政治社会化的理解,既有对社会化传统观点的直接继承,又有全新思想的大胆创新,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国内外学者有关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五种观点。
(一)社会教化论。
社会教化论是对社会化的社会学观点的直接继承。
持这种观点的人,视政治社会化为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
赫斯和托尼指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团体或机构教导幼年成员或新成员学习、掌握有关的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¹兰顿也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把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过程。
º西格尔和格林斯坦则似乎对正式教育机构情有独钟,他们把政治社会化界定为“正式教育机构有意识地灌输政治和政治价值观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并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政治学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早期阶段:
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 伊斯顿首次发表了有关 政治社会化研究的论文,1959年赫伯特· 海曼 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之心理研究》 一书,首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 罗伯特· 赫斯发表了《儿童政治发展的态度》 D· (1967年),弗雷德· 格林斯坦和戴维· I· 伊斯 顿各自发表了他们关于学龄儿童政治发展的 研究报告,理查德· 道森和肯尼思· E· 普鲁伊特 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戴维· 伊斯顿和杰 克· 丹尼斯出版了《政治系统中的儿童》等。
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教科书上归纳了政治社会化的三种概念界定:
第一种从个体的角度,表明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获 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个人学习 和建立政治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以及政治人格特征 的过程和方式。通过这种学习,建立个人在一定政 治系统内扮演政治角色所必需的价值、信仰、态度、 知识和情感。 第二种观点从政治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政治社会 化是一个政治的教育训练过程,是把本政治系统内 所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其成员的 社会过程。其目的是使社会成员对系统的基本问题 建立起起码的认同感,通过政治社会化维系这一认 同感。 第三种观点则指出,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是将政治文 化代际相传的一个过程。
在斯通看来.对理解政治行为较重要 的东西是性格,个人性格中的三个基本因 素是有联系的。性格的认同、认知和情感 因素既决定了个体对他的政治世界的不同 方面的信念的接受,也决定了他怎样将这 些信念组织起来,形成信念和态度结构, 这种态度结构构成了个人对他的政治环境 的取向。也就是说,政治态度的获得首先 是建立在个体性格结构基础上的。因为斯 通从政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领域来解释政 治社会化,所以,他把政治社会化的方法 当做个性完善的方法,把优化人的认知结 构、提高人的自我认同、使人的情感外倾 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法。
简论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特征
简论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特征【摘要】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接受政治信息、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来逐渐形成政治意识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家庭和学校,其中家庭是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而学校则在政治社会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包括长期性、复杂性、渗透性和持续性。
政治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公民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未来,政治社会化需要结合新科技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成为合格公民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途径、特征、定义、家庭、学校、重要性、未来发展、结论1. 引言1.1 简论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特征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和制度中接受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接受政治知识、观念、态度和价值观,并形成政治参与的能力和倾向。
通过政治社会化,个体能够逐步融入政治生活,参与政治决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家庭、学校、媒体等多种渠道。
家庭是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传递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影响孩子对政治的认识和态度。
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
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包括系统性、长期性和渗透性。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个体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接受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体在不断的接受和塑造政治观念和态度。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渗透性的过程,政治因素会渗透到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中,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2. 正文2.1 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通过政治社会化,个体可以逐渐了解政治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参与政治活动以及如何与政治机构和政治领导人互动。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包括接受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参与政治活动等方面,旨在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政治社会化
1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摘要】大学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流政治文化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成长,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传播,进而关系到社会政治体系的运行。
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实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摆在理论工作者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立足于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试图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会化功能的阐释,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会化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解析在“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上,学术界存在的比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1]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方面。
所以本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统治任务而进行的,以侧重于思想理论灌输为主的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
(二)政治社会化的概念解析关于“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自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以来,有许多学者对其做出过界定。
在伊斯顿的理论视野中,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社会将知识、态度、规范、价值等政治取向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方式。
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每个政治体系都有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
格林斯坦则从狭1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页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理解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综述
政治社会化综述摘要:政治社会化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美国对公民教育问题的研究,自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国内外政治学界的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视角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政治社会化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对当前中国推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中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化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综述一、政治社会化的概念综述什么是政治社会化?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见解有如下几种。
K.P.兰顿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把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对社会的信仰和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中去的过程,是政治社会代代相传政治文化的方式。
” [1]阿尔蒙德也说:“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2]理查德·道森和肯尼斯·普鲁伊特说:“政治社会化是公民学习获得的、对政治世界形成一定认识的过程,是将其政治标准和信仰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方式。
”[3]陈秉公认为:“公民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的过程,是指一定的政治统治体系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通过一定的渠道将政治文化传授给社会成员的过程。
”[4]格林斯坦认为:“政治社会化包括生活史上每一阶段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意的和无计划的政治上社会态度的学习。
这种政治学习不仅包括明显的政治学习,也包括影响政治行为意义上的非政治学习,如政治上社会态度的学习,及政治人格特征的学习等。
”[5]詹姆斯·施瓦兹则把政治社会化看成是培养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获得为扮演政治角色所必需的价值、规范、知识和技术。
以上价值包括爱国心、信仰现存政府的合法性、民主的意识形态、信仰政府人员的合法权威、容忍少数人的看法、参与等。
政治社会化的目标是创造…政治人‟;那就是在心理上涉及政治决策的发展。
”[6]理查德·布朗加特和玛格丽特·布朗加特则把政治社会化看成是“一个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社会政治学的研究与分析
社会政治学的研究与分析社会政治学是一门研究社会、政治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学科,它旨在通过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探讨社会政治环境的因素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政治学的研究内容社会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信仰体系以及文化内涵等因素对个体的社会传承和交流过程。
通过对社会政治化的研究,可以探讨政治参与的动机、形式和影响因素。
2. 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是社会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主要研究社会结构变化、社会矛盾和社会运动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研究,可以探讨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变动、社会利益的转移等政治议题。
3. 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政治的主要形式之一,社会政治学通过研究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民主政治的组织、运作、制度机制及其问题和挑战。
4.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现代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政治学通过研究各国政治的互动、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抗、外交政策和国际组织等方面,探讨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演变和发展趋势。
二、社会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社会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社会政治学研究的基础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对社会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样本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等方式,可以深入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规律性和规模性。
2. 案例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是社会政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特定的社会事件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本质和深层次的因素。
案例分析方法可以对社会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3. 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是社会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和政治现象进行比较,揭示其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社会政治系统的本质特点和变化趋势。
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
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李元书杨海龙内容提要政治社会化过程包括如下四个在逻辑顺序上递进的、连续统一的环节:一是政治信息传播,即政治共同体内各种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以一定的方式、渠道向社会成员传播各种政治文化信息的过程。
二是政治观念内化,即社会个体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行为过程,加工、转化政治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获得的政治信息,完善政治人格、充实政治自我、更新政治观念的过程。
三是政治态度演进。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态度产生的直接动因,政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与政治社会化是直接同一的,政治态度的演进过程伴随政治社会化纵向发展的全过程。
四是贯穿个体一生的阶段性发展。
由于社会个体的内在因素、政治社会化群体和组织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将呈现出阶段性。
上述四个环节各自又可分为若干个彼此间内在相联的层次。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理论传统观点认为,政治社会化过程包括个体纵向发展和整体纵向发展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政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过程;后者则把艾里克松的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视为贯穿人的一生的政治社会化。
这种描述没有揭示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内在规律和两种过程之间的必然联系。
我们认为,政治社会化过程包括政治信息传播、政治观念内化、政治态度演进和贯穿个体一生的阶段性发展四个层面,并按照其内在的逻辑顺序渐次递进,构成一个连续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一、政治信息传播政治社会化过程首先是政治信息的传播过程,即政治共同体内的各种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以一定的方式、渠道向社会成员传播政治知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规范和政治行为准则等政治文化信息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媒体是政治信息传播主体,对政治信息作出能动反映的社会个体则是这一过程的客体。
所以,政治信息传播是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之主体性和社会个体之客体性相互统一的过程。
政治信息传播活动是紧紧围绕着所传播的政治信息来展开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决定着政治信息传播的内容。
政治机构是政治统治的专门组织,它们的政治传播活动是为统治者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服务的。
政治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迁的过程,是个人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内涵:首先,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过程,个人依次学到关于政治以及个人与政治体系关系的价值,规范,概念和态度。
其次,是一个社会使自己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途径广泛传播的过程。
2.公民文化阿尔蒙德和维巴认为,在一个以参与型文化为主、地域型和顺从型文化为辅的社会,民主政治容易得到稳定发展。
这种文化就是公民文化。
因为,公民文化能使公民向政府表达他们的偏好,但在具体问题上又不会完全拒绝精英所做的决定;公民感到能够影响政府,但又经常选择不这样做,以便给政府一定的弹性。
公民文化三大特征:1.混合文化(最显著特征)2.平衡文化3.参与者文化3.政治分层罗伯特·达尔,政治分层可以分为四个阶层:有权者阶层,谋求权力者阶层,政治阶层和无政治阶层。
在政治地位上最低、同时与政治没有任何制度化联系的阶层就是无政治阶层,在大多数社会中,绝大多数都是无政治的阶层。
4.政治合法性卢梭最早明确提出并分析“政治秩序何以持久”。
政治统治者要长久地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需要把强力转化为权利,把被统治者的服从变成义务。
如何转换?人民主权学说,认为公意是政治合法性的唯一基础。
政治学上的合法性,是指人们对某种政治权力秩序是否认同及其认同程度如何的问题,也称为“正统性”“正当性”。
合法性的基础是同意。
当合法性受到侵蚀时,政治权力的行使或者政府的统治就会陷入危机。
5.诸神之争“诸神之争”是马克斯·韦伯用来指称现代西方走出一神统治之后的价值多元局面的一个命题。
他认为一种以伦理的和有条理的态度操持生命的理性主义,乃是一切宗教先知的必然产物;这种宏伟的理性主义,业已排除了上面所述的多神论,取而代之的是“惟一必然之神”。
不过,鉴于生活内外两方面的诸般现实,这种理性主义发现一些妥协和相对化仍是必要的。
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2019年文档资料
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历久弥新、常谈不衰的话题。
政治文化的传播以及政治社会化的实现,不仅是国家、政党紧握政权,开展社会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主流文化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向前推进、得以发展的需要;还是社会个体主动融入集体,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合格社会政治人的需要。
政治社会化的实现如此关键,贯穿政治社会人的一生,其实现离不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影响以及政治社会人自身的努力。
只有将五者统一,实现“五位一体”,进行积极引导,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才有望顺利实现,主流社会文化才会更好延续。
一、家庭――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起步一出生,我们便浸泡在父辈乃至祖辈为我们编织的世界中,接收着来自他们的观念渗透和情感传递。
一般来说,家庭塑造了个人的心理构成,而个人的心理构成则决定了政治态度的基本内涵[1]111。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作为一种最为稳定的单位形式,作为人类接触社会的第一块跳板,为我们提供着大量的非官方、非正式却影响巨大的政治社会信息。
家庭教化具有奠基性、长期性、感染性、针对性和权威性等特征。
基于这种特殊性,家庭承担教育其成员、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更具独特优势和显著功效[2]。
初生的我们似一页白纸,家庭中祖辈父辈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为我们的一生涂上了重重一笔,对我们日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家庭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地位作为家庭社会政治观念形成的基础,在影响着我们参与政治活动、做出政治选择的同时,还对我们政治人格的形成具有很直接的作用,拉斯韦尔在《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一书中,就列举了许多家庭环境影响个体成长和政治人格形成的典型例子;家庭中产生的家庭成员对具体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态度以及政治信仰会直接影响个体对政治事件的判断与个体政治观念的形成。
在伊斯顿的儿童政治观中也有相关表述,其认为政治态度的形成主要集中在3―13岁,并且家庭对于孩子上学前的三年有着绝对的影响。
第十章 政治社会化
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第一,从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使他们获得 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 第二,从政治文化的层面来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 、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 第三,从政治体系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是影响体系正常 维持与运转的关键因素。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是对社会政 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社会成员 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第一, 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 用。第二,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现实之 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 因素
一、政治社会化的媒介
1、家庭 2、学校 3、特定的政治符号 4、大众传播工具 5、社会政治组织 6、政治实践 7、工作场所、同辈团体 8、选举及其他政治场合
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1、利益因素 2、政治权力因素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文化因素 5、政治事件 6、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3、按照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划分
直接的政治社会化主要形式有: (1)政治模仿 (2)政治教育 (3)政治专业训练 (4)政治实践 间接政治社会化的形式主要有: (1)人际转移 (2)价值转移 (3)规则转移
二、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1、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 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2、维持、改变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 3、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
一政治社会化的媒介1家庭2学校3特定的政治符号4大众传播工具5社会政治组织6政治实践7工作场所同辈团体8选举及其他政治场合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利益因素2政治权力因素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文化因素5政治事件6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一政治社会化的类型1按照不同的社会政治形态来划分原始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奴隶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封建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第五课
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它通过教育使公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其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意识,提高其对于政治制度、政策和领导人的评价和判断能力。公民教育是建立民主社会的重要基础。
政治社会化与公民教育
06
政治发展与改革
自由主义
01
自由主义理论强调政治制度应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通过市场机制和民主程序实现社会公正和政治稳定。实践中,自由主义国家通常实行民主选举、言论自由、私有财产权等制度。
中世纪政治学
近代政治学
现代政治学
政治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04
02
政治制度与体制
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一套组织和程序的规则体系,它规定了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
定义
政治制度可分为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和混合制度三种类型。
类型
政治制度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等特点。
《政治第五课》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政治学概述政治制度与体制政治思想与理论国际政治关系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发展与改革
01
政治学概述
VS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政治制度以及与政府运行相关的各种问题的学科。它以国家、权力、政府、民主等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渐进式改革
渐进式改革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逐步实现政治制度的调整和完善。这种模式通常采取小步慢跑的方式,逐步积累经验,避免大规模的变革带来的社会动荡。
政治改革的主要模式和路径
激进式改革
激进式改革通过迅速变革的方式,一次性解决政治问题。这种模式通常在短期内实现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但也可能带来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参与家庭决策的青年人很可能到成年时在 政治上也表现非常积极;专制家长式的家庭教育, 有助于产生两种人:政治专断者和政治服从者;幼 时家庭生活不完满、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成年后 可能会成为一种社会反常人。
2.学校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政治 影响进行政治社会化的专门机构和主要执行 者。
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明确提出政治要求。 (2)对课程进行有目的的设置。
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所
重大的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变革
7.社会政治组织
政党(整合利益——不仅是夺取政 权、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 另外比如象 工会、利益集团等。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从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来看,政治 社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 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 能。 (2)从政治文化的层面来讲,政治社会 化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 要手段。 (3)从政治体系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 化是影响体系正常维持与运转的关键因 素。
为什么要对“政治社会化”进行研究?
美国政治学家杰克· 丹尼斯指出,人们之所以 对政治社会化过程进行如此重大的研究,主 要原因是人们认识到,政治社会化过程与政 治体系的稳定和根本变化有关。当一个政治 体系认识到了它的内部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 因素时,才明显感到有意识地进行政治社会 化的必要性。正如前苏联学者罗辛所说: “六十年代以来,政治社会化方面的研究数 量骤增,这是美国当时内部政治局势尖锐化 的结果。”
(3)阿尔蒙德的政治社会化理论。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 文化得以维持和变迁的过程。经过这种 过程,个人纳入政治文化,形成对于政 治目标的取向。因此,政治社会化就是 把人引入政治文化的过程。它的最终结 果是个人对政治系统、系统内的各种参 与角色、角色扮演者有较系统的认识。 政治社会化还包括个人对系统的要求和 主张,以及政治系统中输出的知识、价 值和情感。
20世纪70、80年代的政治社会
化研究逐渐成熟:
(1)格林斯坦、戴维· 伊斯顿和罗伯特· 赫 斯的政治社会化理论。 根据他们的研究,政治社会化是人们 接受其政治取向及其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 政治社会化包括生命周期中正式和非正式 的、有意和无意的政治学习。不仅包括明 显的政治学习,也包括影响政治行为的非 政治学习。例如社会态度的学习,及人格 特征的学习。
注重政治稳定研究的伊斯顿认为,“一个政治 体系要得以维持,必须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必 要的能量交换,这种能量交换在输入方面主要表现 为求得社会成员对这一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而这种对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正是通过政治 社会化来获得的。”政治体系在它的社会成员还在 童年时期就通过政治社会化这一机制向他们灌输政 治文化,随着这些成员的成长,他们逐渐接受并持 有了该政治体系的政治思想、政治规范、政治观念、 政治标准、政治信仰,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 情感并外化为他们的政治行为模式,扮演该政治体 系所需要的政治角色。按照该政治体系的目标行动, 支持和维护该政治体系。如果不重视政治社会化这 一过程,没有向政治体系的成员有效地传播政治文 化,就会导致该政治体系的不稳定。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
每个政治体系都有一些执行政治 社会化功能的组织和机构,如家庭、 学校、教会、政府、政党、大众传媒、 社团等。它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影响 公民的政治态度,向公民灌输政治观 念,传播政治技能等。
1.家庭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 师。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无法抗拒的、潜移默化的 甚至是关键性的。 在家庭中,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父母的政治倾向性、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是最 明显地影响儿童政治心理的因素。 (2)父母的政治地位、政治用语和家庭关系也无形地 影响着儿童。
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Good citizens matters more to free society than good institutions.
什么是“社会化”?
•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 程,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 个人为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在 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中,经由教育活 动或人际互动,个人认同(identify)并接 受(内化(internalize)为个人 心理,成为个人价值观与行为的准绳, 此一过程谓之“社会化”。
在斯通看来.对理解政治行为较重要 的东西是性格,个人性格中的三个基本因 素是有联系的。性格的认同、认知和情感 因素既决定了个体对他的政治世界的不同 方面的信念的接受,也决定了他怎样将这 些信念组织起来,形成信念和态度结构, 这种态度结构构成了个人对他的政治环境 的取向。也就是说,政治态度的获得首先 是建立在个体性格结构基础上的。因为斯 通从政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领域来解释政 治社会化,所以,他把政治社会化的方法 当做个性完善的方法,把优化人的认知结 构、提高人的自我认同、使人的情感外倾 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法。
(2)理查德· 道森和肯尼斯· 普鲁伊特的政治社会 化理论。
理查德· 道森和肯尼斯· 普鲁伊特认为:“政治社 会化是公民学习获得的、对政治世界形成一定认识的 过程,是将其政治标淮和信仰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方 式。”道森和普鲁伊特的《政治社会化》较早地系统 地分析了从儿童到青年的政治成熟过程。他们指出儿 童和青少年在家庭、学校、俱乐部等场合产生了最初 的与他人相处的信念,这些信念又是可以传递给政治 体系的,这种类型的学习就是间接的政治社会化,这 种间接的政治学习涉及到“这样一些气质的获得,它 本身不是政治的……(但)将来会特定地指向一些形 成政治定向的政治对象。”这种情况表明,孩童在达 到政治社会化时,“已经具备一系列人际关系和人际 满意的经验,依据他作为一个家庭的孩子或一个学校 的学生,他已发展起与权威人物的多面关系。在日后 与权威人物的关系中,他将参照早年生活经验而建立 类似的关系。”
(4)威廉· 斯通的政治社会化理论。 斯通是一位在心理学和政治学方面 有着广博研究的专家。他在荟萃了众多 政治学家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从人的个性角度来研究政治社会化。他 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对人的个性的塑造。 他把人的个性中的性格结构划分为三个 要素——认同因素、认知因素和情感因 素。
他认为,自我认同的高低对政治 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的自我 认同是在整个儿童时代通过不断地反复 地评价和变化逐步形成的。”在他长大 以后,自我认同的程度决定了他对现有 政治制度的肯定、赞同或否定、反对的 态度。这种认同的差异与他们早年的家 庭环境、阶级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阿尔蒙德还特别强调在非政治环境中形成 的一般倾向朝政治对象的转移。他认为,最重 要的政治社会化是通过间接的学习过程产生的: 对后来的政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化经历 在很早的时候就产生了;这些经历虽然不是政 治经历,但是它们具有潜在的政治影响。就是 说,并非是它们有意要产生政治影响,且这种 影响也不易识别;阿尔蒙德强调早期的家庭经 历在形成一般的人格特征中的重要作用。并把 政治倾向以及其他类型的具体的社会见解和价 值观念看成是这些特征的反映和扩展。在强调 童年早期的学习以及最初形成的一般人格和社 会评价标准影响政治倾向性方面,他有独到的 见解。
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教科书上归纳了政治社会化的三种概念界定:
第一种从个体的角度,表明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获 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个人学习 和建立政治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以及政治人格特征 的过程和方式。通过这种学习,建立个人在一定政 治系统内扮演政治角色所必需的价值、信仰、态度、 知识和情感。 第二种观点从政治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政治社会 化是一个政治的教育训练过程,是把本政治系统内 所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其成员的 社会过程。其目的是使社会成员对系统的基本问题 建立起起码的认同感,通过政治社会化维系这一认 同感。 第三种观点则指出,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是将政治文 化代际相传的一个过程。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有密切的 关系,简单的说,政治社会化就是一 个政治文化的学习过程及社会保持或 改变政治文化的工具。可以说,政治 社会化就是研究政治文化是如何形成、 发展和变化的;各个政治共同体在政 治文化上的差别是通过什么机制保存 下来的;各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文化 为什么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早期阶段:
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 伊斯顿首次发表了有关 政治社会化研究的论文,1959年赫伯特· 海曼 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之心理研究》 一书,首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 罗伯特· 赫斯发表了《儿童政治发展的态度》 D· (1967年),弗雷德· 格林斯坦和戴维· I· 伊斯 顿各自发表了他们关于学龄儿童政治发展的 研究报告,理查德· 道森和肯尼思· E· 普鲁伊特 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戴维· 伊斯顿和杰 克· 丹尼斯出版了《政治系统中的儿童》等。
认知的差异也影响政治社会
化,认知的内容是个体的信念和态度, 个体在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方面存 在着差异,既有智力方面的、遗传方 面的,也有生活中个体经验方面的。
情感的内倾和外倾影响政治社会
化,斯通认为,只有了解了个体的性格, 才能理解基本的政治倾向。所以,有的 人过多地注重自己的修身养性,较少关 注政治事务,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政治的 社会化;有的人则对政治事务表现出极 大的热情,注重把内在世界的完善置于 外在世界的改造中。
(3)社会实践活动
(4)无形的影响。 无形影响是通过教师、学校机构、同学 交往、校园文化的途径实现的。
3.同辈团体
青年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确定和政治角 色形成的重要时期。
4.工作场所
5.大众传媒
(1)扩充知识 (2)培养政治兴趣 (3)形成或改变政治态度 (4)强化对政治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5)参与政治活动 (1)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 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 (2)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 价值和政治感情。大众传媒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 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 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 传播。谁掌握了大众传媒,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 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