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
2014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拟立项名单
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刘慧芳,苏琳,王文昌,王国芳 入市模式研究 山西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 崔晓芳,王文昌,田云刚,梁剑锋,田凤霞 周旻,任晓丽,张涛,荆雷,石大维
第 4 页,共 8 页
2014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名单
序号 45 46 47 48 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申请学校 学科 项目名称 项目申请人 杜娟,路飞飞,李旭鹏,杜瑞平,李俊华 备注
陈
甜,解晓瑞,史其威,赵建斌
29 30 31 32 33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汪丽丽,四秀珍,张世斌,孙军英,赵小东 张莉艳,姜玉砚,李 枫,王 波,郭军旺 明
资源型经济转型期山西省工业碳排放及其影响 任晓松,赵国浩,彭皓玥,张宝建,马 因素动态关系研究 山西煤炭采空区非自愿移民搬迁安置模式 管理体制研究 基于宏观审慎视角下的危机传染问题研究 与 薛曜祖,郭淑芬,焦 王
燕,刘维奇,杜彦其 娟,任立明
琳,李燕平,姜喜龙,李
第 3 页,共 8 页
2014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名单
序号 34 申请学校 山西财经大学 学科 经济学 项目名称 项目申请人 云,史恩义,郭海霞 备注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互动发展研究 曹监平,周新生,张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视角 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新区地方感研究 ——保护传统“乡愁”视角的大同御东新区案 高 例 代际转型与文学重构 ——新世纪山西中青年 作家群研究 晋商民居匾联文化研究
舆论监督与刑事审判独立性关系研究——山西 刘春园,张晓亮,徐大勇 省刑事案例采样与分析 公民政策参与的作用与限度研究 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伦理实践研究 《格致汇编》与晚清中外文化交流 马小娟,史莉芳,曹宇峰,罗国亮,李华君 王继创,周 赵中亚,叶 斌,马如俊,焦秀萍 舟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立项名单的通知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立项名单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西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2.01.20
•【字号】晋教政函〔2022〕1号
•【施行日期】2022.01.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立项名单的通知
晋教政函〔2022〕1号各高等学校: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的通知》(晋教政函〔2021〕22号)要求,经组织申报、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现将立项名单(见附件)予以公布。
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为省立校资助,由申报高校提供经费资助。
各高校要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项目管理,按规定提供经费支持,确保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附件:2021 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立项名单
山西省教育厅
2022年1月20日。
运用微信公众号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以吕梁学院“思政115”公众号为例
第1卷第2期VcU1Nc.2吕梁学院学报Joarxal of Lu/ang University2021年4月Apr.2021•思想政治研究•运用微信公众号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以吕梁学院“思政11”公众号为例宫东红,陈爱爱(吕梁学院思政部,山西离石033001)摘要:微信是大学生群体中应用最广、使用最频繁的即时通讯工具,因其强大的社交、信息传播和信息渗透功能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成长、价值塑造的工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和载体。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重视微信公众号建设。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5X(2021)02-0053-03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说:“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高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社会实践和学生管理中。
当今社会,面对国际文化交流频繁的新态势,社会意识多元变化的新特点,网络信息更新迅速的新局面,对大学生的成长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微信公众号以其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便利这一优势,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和新平台。
1运用微信公众号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他为我们指出了利用网络空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
目前,在微信用户,大学生占比72.3%,抢占微信公众号平台,对大学生及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8微信用户人数多,使用率高微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消遣、社会活动的重要平台。
微信具有的朋友圈、公众平台、网上支付、手机充值、美团外卖等功能,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更受大学生的喜爱。
一项针对吕梁学院学生的调研报告中显示,99.1%的学生把微信作为经常使用的社交工具,在使用微信的学生中,关注微信公众号的学生达92.2%。
促进创新绩效的网络组织治理
2012年第22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2No.22收稿日期:2012-02-24,修回日期:2012-06-13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促进创新绩效的网络组织治理研究”(0905117)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2.004促进创新绩效的网络组织治理研究常涛,韩牛牛(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探讨网络组织结构及其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通过调查问卷,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网络密度、联系强度、稳定性、居间性和资源丰富程度等网络组织结构特征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信任机制、声誉机制、学习机制、协调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
最后,进一步对如何有效治理网络组织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组织;网络结构;治理机制;创新绩效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22-0017-06Study on Governance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for Promoting Innovative PerformanceCHANG Tao ,HAN Niuniu(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network organization.Then it test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hypothese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It is concluded that some network structure variables (i.e.net-work density ,connection strength ,stability ,betweenness and the degree of resource abundance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i.e.trust mechanism ,reputation mechanism ,learning mechanism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and constraint mechanism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 performance.Finally ,the pap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govern network organization more effectively.Key words :network organization ;network structure ;governance mechanism ;innovative performance在以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新经济下,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仅凭单个企业的自身资源和能力已无法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因此,企业之间的依赖性日趋加强,联结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网络组织正日益成为现代企业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组织模式。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困境与支持路径——基于S省4587份问卷和232份访谈的数据分析
第11卷第2期教师教育学报2024年3月V o l.11 N o.2J o u r n a l 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M a r.,2024D O I:10.13718/j.c n k i.j s j y.2024.02.01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困境与支持路径 基于S省4587份问卷和232份访谈的数据分析赵英,李敏,许文文(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31)摘要: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㊂基于乡村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聚焦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主题,对农村学校校长㊁教师两个主体进行质性访谈和问卷调查㊂结果显示:农村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㊁稳定性不强㊁工资待遇较低㊁晋升通道较窄㊁职业倦怠水平较高㊁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㊂建议从师资补充㊁公共服务㊁物质资源㊁发展平台㊁身心减负㊁师资培训等六个维度给予支持,改进和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发展生态㊂关键词:农村教师;乡村振兴;实践困境;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24)02-0112-09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山西省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2022Y Y051),项目负责人:赵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省域追踪数据驱动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2J J D880012),项目负责人:张晓永㊂作者简介:赵英,教育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敏,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许文文,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㊂一㊁问题提出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农村教师 责任重大㊁使命光荣 [1]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年)“从国家层面支持并引导各地方不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㊂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指出: 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㊂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㊂ [3]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突出问题,补齐乡村教师短板,强调 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效率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4]㊂一系列国家政策的精准支持㊁定向发力,逐步优化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为农村教师队伍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㊂然而,受城乡结构㊁地理位置㊁资源配置等因素影响,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渠道不畅㊁从教意愿不稳㊁专业发展受限等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着农村教师队伍质量及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㊂如何破解制约农村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的困境,构建 下得去㊁留得住㊁教得好 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新生态,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农村教师队伍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个亟待回应的现实问题㊂二㊁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一)研究框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211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内容和前提性要素㊂本研究框架以 下得去㊁留得住㊁教得好 的可持续教师发展生态为目标导向,以农村教师队伍发展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建立农村教师队伍发展支持体系(具体见图1所示)㊂此支持体系以政府支持㊁高校支持㊁中小学支持和社会支持为主体,保障农村教师队伍发展的各因素良性运作,形成以师资补充为基础,以公共服务㊁物质资源㊁发展平台㊁身心减负为支撑,以师资培训为抓手的教师队伍发展支持路径,为我国健全农村教师管理制度㊁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㊂图1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体系框架(二)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覆盖我国中部S 省11个地市,3894名农村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㊁693名农村校长为辅助研究对象㊂其中,所调查的农村教师基本情况如下:在性别结构上,女性教师3245人,占比83.33%,男性教师649人,占比16.67%;在年龄结构上,30岁及以下教师979人,占比25.14%,31~40岁教师1188人,占比30.51%,41~50岁教师1243人,占比31.92%,51岁及以上教师484人,占比12.43%;在教龄结构上,3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902人,占比23.16%,4~10年759人,占比19.49%,11~15年517人,占比13.28%,16~20年374人,占比9.60%,21年及以上1342人,占比34.46%;在编制情况上,在编教师2772人,占比71.19%,编外教师1122人,占比28.81%;在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165人,占比4.24%,中级职称1496人,占比38.42%,初级职称1144人,占比29.38%,未定职级1089人,占比27.97%㊂具体见表1所示㊂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人数占比/%性别年龄教龄编制情况职称情况女男30岁及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及以上3年及以下4~10年11~15年16~20年21年及以上在编教师编外教师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未定职级总计324583.3364916.6797925.14118830.51124331.9248412.4390223.1675919.4951713.283749.60134234.46277271.19112228.811654.24149638.42114429.38108927.973894100311(三)调查方法1.问卷法本研究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校长问卷两类㊂其中,教师问卷共发放4235份,回收有效问卷3894份,有效回收率为91.95%;校长问卷共发放737份,回收有效问卷693份,有效回收率为94.03%㊂教师问卷意在摸清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包括师资补充㊁公共服务㊁物质资源㊁发展平台㊁身心减负㊁师资培训等6个维度的测评㊂校长问卷主要从教师新增与流失情况㊁教师工资待遇情况㊁教师培训情况等维度进行设计,以期从多个途径了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状况㊂2.访谈法为充实本研究的立论依据,深入了解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选取了农村学校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包括164名农村教师和68名农村校长㊂本研究自制农村校长与农村教师访谈提纲,从农村教师补充与流失情况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㊁当前农村教师在工作与生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政策支持的需求等4个维度进行问题设计,以期深入了解农村教师队伍发展现状,获得真实㊁可靠的一手资料㊂三、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困境(一)补充困境: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缺额近年来,特岗计划㊁ 三支一扶 计划㊁西部计划㊁银龄计划等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拓宽了农村教师的补充渠道,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 下不去 的问题㊂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农村学校新教师的来源主要为特岗教师招聘㊁教师编制考试㊁交流轮岗教师㊁支教教师等㊂其中,特岗教师为主要来源,占比达60.32%㊂据教育部数据统计,近3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共招聘特岗教师约25.7万名,他们对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紧缺㊁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㊁激发农村教师队伍活力发挥着实质价值㊂然而,师资力量不足仍然是农村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㊂校长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45%左右的农村校长表示本校存在教师缺额问题,农村教师队伍急需新鲜血液的注入㊂有受访校长表示: 当前教师数量不能很好满足本校教学需求,结构性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音体美教师相对缺乏㊂ 此外,对 亟需补充的学科教师 的数据分析发现,除语数英学科外,艺术㊁体育与健康㊁信息科技㊁综合实践活动㊁劳动等科目的教师相对短缺,其中近40%的农村校长表示艺术学科教师短缺较为严重, 33.33%的农村校长表示缺少体育与健康教师㊂综上,当前农村学校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教师缺额问题,尤其是结构性缺额问题需引起重视㊂(二)留任困境: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不强情感是维系教师个体留任农村学校的关键因素㊂样本数据显示,48.31%的农村教师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选择留任㊂ 为了农村的孩子们,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农村教师选择回乡去㊁留下来,以能够让更多学生走出去㊁有希望㊂淳朴的师生情㊁深厚的乡土情,赋予农村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㊂此外,教师工作相对稳定㊁工作地点离家近㊁同事关系融洽,也是农村教师选择留任该职业所考虑的重要因素㊂然而,在所调查的样本中,也有55.93%的农村教师表示有流动意愿,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青年教师群体流动意愿较为强烈,二是个人工资水平较低的教师群体流动意愿较强㊂从年龄来看,农村教师的流动意愿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㊂其中,30岁及以下教师中有流动意愿者的比例为68.54%;31~40岁教师中有流动意愿者的比例为63.89%;41~50岁教师中有流动意愿者的比例为47.79%;51岁及以上教师中有流动意愿者的比例为31.82%㊂从个人月工资水平来看,农村教师的流动意愿与个人月收入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㊂其中,月收入2000元以下教师中有流动意愿者的比例为69.86%;月收入2000~3000元教师中有411流动意愿者的比例为61.22%;月收入3000~ 4000元教师中有流动意愿者的比例为61.21%;月收入4000~5000元教师中有流动意愿者的比例为42.70%;月收入5000~6000元教师中有流动意愿者的比例为26.92%㊂收回的数据中,月收入6000元以上工资水平的教师仅1人,结果不具有普遍性意义㊂良好的外部保障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是维持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能够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职业价值认同感㊂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农村教师产生流动意愿的主要因素在于三个方面㊂其一,部分农村学校的保障条件存在短板,教学资源相对短缺㊂ 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条件比较差 仍是目前很多偏远农村学校的客观现实㊂部分教师表示学校所处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便利,住宿成问题,厕所卫生条件差,生活用水不方便,无法满足生活所需㊂其二,对自身职业发展存在较高期待,但支持条件不足㊂ 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反映了一些农村教师真实的内心感受㊂不少农村教师表示,在农村学校任教, 所学的知识没有很大的展示空间 与现代社会有些脱节 容易安逸 ,因而选择离开农村,跻身城市成为城市教师或者选择其他的职业,以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㊂其三,工资待遇较低㊂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约50%的农村教师产生离职意愿的原因是待遇不高㊂(三)物质困境:工资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工资待遇是教师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支撑,也是对教师价值创造能力的认可方式㊂在提高乡村教师待遇㊁加大经费倾斜力度㊁实施乡村教师补助政策㊁提供住房保障和医疗保障等乡村教师支持性政策的导向下,农村教师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资待遇水平也逐渐提升㊂访谈中有教师表示: 随着国家对于农村教师的重视,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工资和福利的政策正不断向着农村教师倾斜,生活需要得到了很好的满足㊂ 从福利待遇来看,S省自2018年起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政策,给予农村特岗教师㊁ 三支一扶 招聘教师分层次分年度补偿㊂尽管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有所提升,但与教师的主观期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㊂在工资待遇满意度调查中,有16.10%的农村教师对工资待遇持不满意态度㊂同时,通过与自身工作付出相比㊁与其他同类学校待遇相比㊁与当地公务员待遇相比,农村教师对待遇的满意程度也存在落差㊂其中,在与自身工作付出相比时,部分受访教师表示学校工资分配 很难做到多劳多得 ;在与城镇教师相比时,受访教师表示 我们(农村教师)比他们(城镇教师)每个月少七八百元 ,付出相同甚至比城镇学校教师还累,但收入却很少,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落差;在与当地公务员相比时,教师的满意程度最低,36.44%的农村教师持不满意态度㊂较低的工资待遇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教师整体的工资待遇仍处于较低水平㊂本研究样本数据显示,34.46%的农村教师月工资水平在3000元以下㊂通过访谈了解到,不少教师尤其是有家庭的农村教师,其工资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开支,对于诸如抚养孩子㊁买房买车等大额开支,他们坦言: 一个月两三千块的工资让生活处处捉襟见肘㊂ 此外,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也不够完善㊂调查显示,近两成农村教师未享受相关福利待遇㊂一是缺少乡镇补贴和交通补贴㊂部分受访教师反映 学校处在偏远农村,却没有乡镇补贴 , 交通补助也没有 ㊂二是由于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强度相对较高,但班主任津贴却很少,与付出相比差距很大㊂三是缺少相应的社会保障㊂有受访教师表示, 在这里(农村学校)任教,各种保障都是比较低的 ㊂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仅有32.20%的农村教师表示学校会提供公费体检㊂(四)晋升困境:职称晋升通道相对较窄职称评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评价手段,具有资质判断㊁价值导向㊁发展激励等重要作用㊂在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511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均强调,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㊁乡村教师倾斜,放宽乡村教师评审条件,实行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分开评审,给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乡村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4-5]㊂在地方层面,河南㊁山东等省份对多年从事乡村教育的教师,规定只要符合申报条件,不受单位岗位比例限制,可采取直接评聘的方式㊂山东省对从教10年㊁20年㊁30年以上的农村教师,规定不受岗位比例限制,可直接对应申报中级㊁副高级㊁正高级职称[6]㊂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倾斜,农村教师的职称评审渠道有所拓宽,但职称晋升难仍然是农村教师的现实痛点,与城市学校教师相比更是存在一定差距㊂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3.56%的农村教师在近3年获得了职称晋升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3个方面㊂一是职称评审标准主要依据指标比例㊁课题情况㊁县区级公开课情况㊁论文论著发表要求㊁所获荣誉等㊂然而,农村优秀生源及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均向城市流动㊁向城市集中,使得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很难获得各种发展机会,导致农村教师的职称晋升空间进一步窄化㊂二是在职称评审过程中,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评审的条件㊁指标㊁过程及结果不够公开透明㊂三是职称晋升名额较少,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论资排辈现象㊂在访谈中,有教师即表示 还要等这些老师55岁或60岁退休了,才有职称晋升指标 ㊂职称晋升通道不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会弱化农村教师队伍的向心力与归属感㊂有部分农村教师认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评上副高级职称就已经足够;也有部分年长的农村教师表示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中级职称已是尽头;更有少部分农村教师表示,多次参评无果,已经对职称晋升不抱希望㊂可见,激励机制的缺乏会导致农村教师自我效能感降低,弱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动机,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㊂(五)情感困境:职业倦怠水平较高职业倦怠是指工作者由于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导致身体与精神产生精疲力竭的状态,最终可能导致情绪或行为的失调[7]㊂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情绪,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㊁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㊂本研究分析数据显示,80%以上的样本教师都产生过职业倦怠㊂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突出,需引起高度重视㊂农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㊂根据调查数据,本研究将影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分为社会因素㊁学校因素㊁个人因素3个方面㊂首先,在社会因素方面,主要体现于社会地位相对式微㊁学生家长不理解㊁家人不支持等㊂调查数据显示,46.33%的农村教师认为其受尊重程度一般;21.75%的农村教师认为不太受尊重;3.67%的农村教师认为非常不受尊重,社会对农村教师有片面的低层次印象㊂如有受访教师明确表示: 和城市教师一样属于教师群体,但加上 农村 二字,某种程度上就有部分人会认为整体能力不及城市教师㊂ 学生家长的不理解也是农村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㊂如有受访教师表示: 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还不高,与家长沟通协调存在一些困难,他们不太理解我们的工作㊂ 此外,家人不支持也是导致农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㊂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30%左右的农村教师的家人对其工作的支持度为 一般支持 和 不支持 ㊂其次,在学校因素方面,工作负荷较重㊁工作压力较大是农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㊂本研究发现,当前农村教师工作量普遍较大,每日工作时间较长,72.59%的样本教师日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且50.57%的农村教师认为其工作量比较大㊂对样本教师的工作611量与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二者成反比,即:教师越年轻,其工作量越大㊂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30岁及以下的农村教师认为其工作量较大㊂有受访教师表示: 有些学科缺编,导致一个老师兼任几门课程,工作量大,没有时间精力潜心钻研教材,对学生发展不利㊂ 此外,64.69%的样本教师存在教学与管理工作 双肩挑 的情况: 教学以外的其他工作杂事㊁琐事太多,需应付各级各类上级繁琐的检查,导致占用大量工作时间㊂ 关于工作压力,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样本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负担㊁学生考试成绩㊁工作量㊁职位或职称晋升等㊂其中,经济负担导致工作压力加大的教师最多,占比为51.13%;由学生考试成绩引发工作压力的教师占比为43.50%,如有受访教师表示, 学生基础较差,学困生比较多,学习成绩提升有一些压力,教学质量提高难度较大 ;因工作负荷而感到工作压力较大的教师占比为37.29%;因职位或职称晋升较难而产生较大压力的教师占比为34.75%㊂最后,在个人因素方面,部分样本教师的职业期望值及职业幸福感知度不高㊂这种消极的心理倾向不利于教师发挥积极的内生动力,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主观压力,进而使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㊂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近40%的样本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前景持不太乐观的态度㊂同时,访谈中也有部分受访教师表示: 工资低㊁晋升难㊁位置偏㊁条件差等原因,导致我并不感到幸福㊂ 在经济压力㊁晋升压力㊁生活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农村教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对职业的主观期待和对事业追求的自信心,工作热情消解,并呈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㊂(六)发展困境:培训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建设高质量农村教师队伍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培训是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和保障㊂自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的通知“实施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工作㊂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年)“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的实施,农村教师培训活动大规模展开,培训体系逐步完善㊂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近60%的样本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75.42%的样本教师近3年参加培训的次数在3次及以上,大部分教师均能获得培训机会㊂然而,虽然农村教师培训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面临培训安排不合理㊁培训经费不足㊁培训内容不实用等问题,导致培训流于形式㊁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升效果不理想等,需引起广泛关注㊂首先,在培训安排维度上,存在培训时间不合理㊁高层次培训缺乏等问题㊂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44.88%的样本教师认为培训时间不合理是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首要问题,59.60%的样本教师表示时间不足是影响其参加培训的主要障碍㊂有受访教师表示: 有些培训时间不合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与教研时间㊂培训时间与正常教学时间存在矛盾,甚至存在占用正常休息时间的现象㊂ 在培训层次方面,样本教师参加的培训以校本培训和县级培训为主,占比均为62.35%,而参加过省级㊁国家级培训的样本教师占比则较少,均在30%以下,表明当前农村教师参加高层次和高质量培训的机会较为缺乏㊂其次,在培训过程维度上,存在培训经费不足㊁培训内容与教师所需不匹配㊁培训流于形式等问题㊂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约80%的样本校每年的教师培训经费在10000元以内,且通过受访校长了解到, 本校教师培训主要服从上级安排,但学校自身培训经费较为短缺,开展自主培训的能力不足,教研氛围也不浓 ㊂在培训内容方面,当前主要以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㊁师德师风㊁信息技术应用㊁课堂管理技巧等内容为主㊂但受访教师表示: 培训内容不切实际,并不一定是自己想学的知识,711或者往往不能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㊂ 此外,78.31%的样本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形式为远程培训,而受访教师表示: 线上培训效果较差,很多培训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多拘泥于形式㊂最后,在培训效果维度上,存在培训迁移效果差㊁对实际教育教学帮助不大的问题㊂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60%左右的样本教师认为参加培训对其专业发展的帮助不大㊂且受访教师表示: 大多数培训万变不离其宗,缺乏真正系统的高质量培训,收效甚微,对教学工作的帮助作用并不大㊂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存在流于形式㊁迁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如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助力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㊂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路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是指相关机构及其运行的制度系统,具体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相关支持机构,另一个是机构的运行制度[8]㊂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打通政府㊁高校㊁学校㊁社会多机构主体协同支持渠道,从师资补充支持㊁公共服务支持㊁物质资源支持㊁发展平台支持㊁身心减负支持㊁师资培训支持等维度入手,促进教师精神㊁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进而逐步改进和强化 下得去 留得住 教得好 的全方位㊁可持续农村教师队伍发展格局㊂(一)多样的师资补充支持在教师培养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托高校实施农村教师公费培养工作,单列面向农村学校的定向指标,着力培养本科层次农村学校紧缺学科与薄弱学科师资,进一步强化以定向培养为主的精准化补充[9]㊂在教师招聘方面,针对本地优秀毕业生,在招聘考试时给予名额倾斜,并在建立劳务关系后,根据不同学历层次由任教学校所在地方政府给予相应学费补贴㊁生活津贴以及购房补贴,并加大补贴力度㊂针对农村学校紧缺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创新人才招聘形式,采取先面试讲课再笔试考核的流程㊂针对本地优秀代课教师,在招聘考试时予以政策倾斜,设置单独招聘名额或采取直接面试的方式,将优秀代课教师纳入教师编制队伍㊂(二)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持公平与有质量的农村公共服务是确保农村教师 下得去㊁留得住㊁干得好㊁有发展 的基本保证[10]㊂在农村学校层面,建议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内在管理制度优化两方面齐头并进㊂地方政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教学硬件设备㊁教师住房公寓㊁文体设施等的优化与建设力度,提升农村教师生活幸福感㊂农村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在管理制度上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让教师感受到被尊重和归属感,从而推动农村教育长远发展㊂在社会层面,进一步健全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㊂如通过电视㊁网络等多种媒介,加大对 特岗计划 的宣传力度,塑造 爱教育㊁敢担当㊁有能力 的优秀青年特岗教师形象,提高青年特岗教师的社会地位㊂在政府层面,建议通过教育资源倾斜㊁荣誉制度倾斜等方式,让青年特岗教师真正感受到被关怀㊁被重视,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实现在待遇留人的同时情感留人㊂(三)充足的物质资源支持本研究结果显示,工资待遇对教师流动意愿㊁职业满意度具有较大影响㊂因而,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是吸引农村教师留任的关键因素㊂第一,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单列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11],合理确定全省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工资专项监督与保障机制㊂第二,建议地方政府合理划分和准确设定乡镇补贴的范围㊂各个乡镇的补贴标准应细致清晰,真正关注到每所农村学校,按照学校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差异化补助,并实施补贴数额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乡镇补贴精准落实㊂811。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解读
• 出台背景 • 起草过程 • 制订原则 • 制订依据 • 亮点变化 ★ 具体内容 • 常见问题
《经费管理办法》出台背景 适应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 落实中央和我省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改革的需要 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繁荣发展的需要
《经费管理办法》起草过程 开展专项研究 组织起草文件 多方征求意见
4、《山西省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 (试行)》(晋政办发[2016]76号)
5、《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 干意见》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经费管理办法》亮点
体现特殊 性,补偿
智力投入
◆1、预算调整:
除中央财政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调增,
印刷费
印刷、出版费
劳务天费
其他支出
知识产权事务费
专家咨询费
第一章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间接费用
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①
②
③
补偿为项目研究 提供的现有仪器 设备及房屋、水、 电、气、暖消耗
补偿有关管理 工作费用
激励科研人员的 绩效支出
间接费用提取、分配比例
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经费:
第二节 预算调整和财务报销 第三节 科研经费的决算 第四节 结余经费的管理
第四章 责任界定和监督处罚
附件: 1、名词解释 2、中央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范围 3、省市级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范围 4、直接费用预算调整程序和规定 5、无法取得合法票据支出申请表 6、科研项目绩效支出申请表
7、科研项目外协(外购)项目审批表
政府议事协调机制的效用强化与功能完善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收稿日期:2023-02-27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研究”(项目编号:2022YD074);山西省党建研究会2022年度重大课题“山西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经验研究”(项目编号:DJZH22-T05-03)作者简介:邓宇冠(1989-),山西平遥人,法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宪法学、理论法学。
政府议事协调机制的效用强化与功能完善邓宇冠(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议事协调机制对于政府工作的顺畅、高效推进具有无可替代的聚合疏通效用,既体现了政策内容上“原则+属地”的结合、政策实施上“人性+理性”的统一,也完成了政策效果上“横向+纵向”的校准。
但因为议事协调机构建立的相对便捷性,在现实工作中政府部门往往更愿意采取该形式投入到矛盾争执的解决中,以至于上级始终强调精简机构设置,但在议事协调机构上却反而表现出“精简-膨胀”的怪象。
而从成本支出角度来看,频繁设置专门机构从事具体问题解决,虽然高效却成本巨大,且其较短的存续期不免导致重复设立、重复投入、重复建设的问题。
政府议事协调机制的效力发挥并同步减少政府成本支出,可结合制度、流程、功能层面上的纵向一体化机制而提升议事协调机构的存续周期和功能覆盖,避免重复构建中的额外成本支付。
与此同时,为提升政府议事协调机制的效能发挥,还需着重关注组织运行协调化与专业化间的科学平衡,要求领导者在议事协调机制完善过程中,着眼集体共识而打造“共同愿景”,做好任务分解而杜绝“空中政策”,把握交流重点而“有效代入”,联系群众而增加“政策落地弹性”。
关键词:议事协调机制;政府;纵向一体化;科层制;成本支出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07-0115-06 一、政府管理中的“精简-膨胀”怪象多元动态的社会情境中,组织问题处理变得日益复杂,不仅涉及多方且影响甚广,看似发端于特定领域实则背后的引致根源、促动因素关乎多领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精准的责任划分与行为实施就是关键。
山西财大研究生经济法导师简介
际经济法论文集》发表。
●《比较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发表。
◆课题●《山西省属企业应对入世法律问题研究》,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年度课题。
●《WTO法律适用机制研究》,山西财经大学校级课题。
●《股份合作企业法律制度研究》,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
姓名:梁建平性别:男所在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职务:民法教研室主任等著作:《法律基础与经济》等论文:《论母公司与子公司》等个人简介:梁建平,男,汉族,1949年6月出生,山西省人,中共党员。
198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大学本科学历、法学硕士。
现任法学副教授、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民法教研室主任、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兼职:山西省经济法研究会理事、太原仲裁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仲裁员、山西民权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等。
现从事经济法基础理论、民法学、公司法、证券法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公司法、证券法。
◆主要科研成果:★著作●《法律基础与经济》●《股份公司理论与实务》●《经济法学》●《法理学》●《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研究》★论文●《论母公司与子公司》●《关于法人财产权的几个问题》●《“揭开公司面纱”》●《股票市场法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期权理论在解释公司兼并动机中的应用》●《论股票市场的法律规范》●《论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融资方式与公司兼并收益分配的期权分析》。
★课题●《中国证券市场若干问题研究》●《科技税收法律制度研究》●《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法律问题研究》吴春香教育情况1982年9月──1986年7月:山西大学法学院读本科,所学专业法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0年9月──2003年7月: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攻读经济法学硕士,获经济法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6年7月──今: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任教,1988年9月----1989年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进修。
1999年被评为副教授,2008年被评为教授。
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编号:
项目类别:面上□自选□
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承担单位
起止时间
联系电话(手机)
山西省教育厅
说明:1、项目结束后,负责人须填报《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结题报告》
2、《结题报告》一式两份
3、必须提供的附件材料:项目合同书、工作总结报告、用户使用报告、代表性论
著的复印件(按以上顺序装订两套)
注:一、经费支出按以下顺序填写:1.科研业务费2.实验材料费3.仪器设费4.协作费5.管理费。
八、项目研究成果目录(栏目不够可自行增加)
注:“成果类型”栏,分为“专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其他”六类,必须是与本课题相关的成果,请归类集中填写并单独编号;“标注及收录情况”栏,用于说明有无标注“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及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情况等。
6
7。
唯物史观语境下集体主义的互补机制研究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9247.2020.06.026唯物史观语境下集体主义的互补机制研究温彦军(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8) 摘 要:集体主义功利原则的出发点是人民群体的根本利益,在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实现以义导利㊁义利互补㊂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实现了功利与公正的统一㊂集体主义所蕴含的导向价值促进了道德主体的全面发展,由此形成了唯物史观语境下功利原则与道德主体的互补机制㊂关键词:唯物史观;集体主义;互补机制;功利原则;道德主体 中图分类号:B 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20)06-0079-02O n t h e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Me c h a n i s mof C o l l e c t i v i s m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 W E NY a n ju n (T a i y u a nI n s t i t u t e o fT e c h n o l o g y ,T a i yu a n030008,S h a n x i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a r t i n gp o i n to f t h ec o l l e c t i v i s tu t i l i t a r i a n p r i n c i p l e i s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 i n t e r e s t so f t h e p e o pl e .I nt h e p r o c e s s o f a d j u s t i n g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i n d i v i d u a l s a n dc o l l e c t i v e s ,b e n e f i t g u i d e db y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a n dc o m pl e m e n t b e t w e e n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a n d b e n e f i t h a v e b e e n a c h i e v e d .T h e v a l u e s o f c o l l e c t i v i s mr e a l i z e t h e u n i t y o f u t i l i t y a n d ju s t i c e .T h e g u i d i n g v a l u e o f c o l l e c t i v i s m p r o m o t e s t h e a l l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o r a l s u b j e c t ,t h u s f o r m i n g a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m e c h a -n i s mb e t w e e nu t i l i t a r i a n p r i n c i p l e a n dm o r a l s u b je c t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f 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 K e y w o r d s :h i s t o r i c a l m a t e r i a l i s m ;c o l l e c t i v i s m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m e c h a n i s m ;u t i l i t a r i a n p r i n c i p l e ;m o r a l s u b je c t 在我国的集体主义研究中,集体主义原则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系统细化,使其成为了包含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内容[1]㊂集体主义原则主要包括三方面: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辩证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集体主义要重视并保障个人利益㊂也就是说,在保障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对于个人利益应当重视起来,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给集体利益让步㊂在唯物史观语境下,功利原则与道德主体的彼此互补机制,要依附于集体主义的总原则之下㊂一㊁集体主义功利原则实现义利互补 在区分社会主义的功利原则与功利主义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是集体功利主义原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㊂国内外专家对于集体主义的认识比较一致,马克思㊁恩格斯最早提出: 正确理解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就要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㊂ 集体主义就是要实现并做到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功利原则与资本主义级功利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集体主义功利原则更讲求在个人-集体的关系中主体地位角色的双向选择㊂与此同时,在唯物史观语境下,双向定位权利和义务,实现利益获取的双向制衡,最终达到价值的双向实现[3]㊂这样不仅能够作为一种道德手段调节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也会日益转变为社会主义道德主体的品质和精神,促进个人和社会共同进步㊁发展㊂因而在集体主义功利原则下,功利与公正正因为在内容上互相渗透,才实现了统一,形成以义导利的新型义利互补机制㊂因此,要坚持集体主义功利原则并充分发挥其建设作用,不能脱离集体主义功利原则的基础和铺垫㊂二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实现功利与公正集体 的概念不局限于实体, 虚构的集体 也是一种集体[4]㊂集体与集体主义都是社会历史现象,在不同的时期,集体的表现形式都不尽相同㊂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人类至今还生活在 虚构集体 的状态, 虚构集体 依附于私有制而存在,人对于物有着依赖关系,这就是 虚构集体 能够在当今世界存活的夹缝㊂个人作为群体㊁阶级的个体或当中的一员,在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共同意愿下,而结成了联合,这是局限于生存条件下而不可避免的结果,因此可以说,生存条件的偶然性造就了个人的偶然性㊂当下所谓的公共生活㊁公共领域等概念,借助 虚幻共同体形式 达到了特殊的 普遍利益 ㊂唯物史观理论中,这种 虚拟集体 的存在是向着共产主义 真实集体 做准备的,资产阶级时代的集体是以个人为单位㊁以市场为媒介的 契约型 集体,由于形式的关系,经常会由这种 集体 演化出个人利己主义㊂收稿日期:2020-04-29基金项目:2019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高校与基层政府创新党建工作路径研究(2019B 487) 作者简介:温彦军(1978-),男,山西大同人,太原工业学院讲师,硕士㊂97第37卷第6期2020年12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37,N o.6D e c e m b e r ,2020在新型的集体主义的原则之下,实现义利统一和公正㊁正义目标,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体现出社会功利与公正㊁正义的深刻融合㊂就集体主义风险精神和功利原则的现实存在而言,奉献精神是支柱,不光能够起到主导作用,作为辅助的功利原则也有一定的基础作用,这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㊂虽然我国目前的主导价值观是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但是从实际状况上来看,市场经济是目前的主要经济方式,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要求等价交换原则[5]㊂那些反映了功利主体的全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功利主义,本质上也是一种公正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直追求最理想的道德境界就是集体主义奉献精神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是基础,消灭阶级上的政治剥削和经济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㊂ 消灭阶级上的政治剥削和经济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是过程, 达到共同富裕 是终极目标㊂集体主义的功利与公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高度互补,共同建构着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统一了集体主义的功利与公正㊂三㊁唯物史观语境下促进道德主体全面发展 集体主义蕴含着的导向价值非常巨大(见图1)㊂集体主义在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㊁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价值导向价值,同时对于个体的人发挥着道德行为方向的引导作用㊂图1 集体主义的价值社会主义功利原则促使主体增强集体感,通过个体对社会义利的关注,使人的本质得到了拓展㊂积极倡导集体功利并不是统一人性,反而是使个性变得更加饱满鲜活[6],在个性的丰满中张扬个性,促使主体思维内倾集体㊁行为外依社会,将道德主体的冲突递演为共性合力㊂集体主义功利原则通过对集体主义的弘扬和对道德主体的宣传,能够使人对物质的依赖㊁对于商品崇拜的依赖摆脱掉,选择和服从促使个体凸显社会性和类本质,更加注重道德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使道德主体更加完善,促进道德主体的全面发展,最终完成了唯物史观语境下集体主义的互补机制㊂四㊁结语 在唯物史观语境下的集体主义在内容上发生了变化,功利原则与道德主体作为两种互补机制构成了集体主义的崭新内涵,集体主义功利原则在个人-集体的关系中双向选择主体地位,能够双向定位权利和义务,追求价值的双向实现㊂在新型集体主义原则下,功利与公正在内容上互相渗透,实现了统一;集体主义功利原则通过弘扬集体主义和宣传道德主体,摆脱人对物质的依赖和崇拜,提高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使道德主体更加完善㊂参考文献:[1]张立达.宏观社会历史运动的微观生成问题研究:以布劳和马克思的关系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8-14.[2]陈倩倩,樊耘,张旭,等.领导者信息共享与集体主义对员工促进性建言的影响机制研究[J ].管理学报,2017(10):1523-1531.[3]胡刘,刘晓薇.论马克思东西方社会比较研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拓展:基于 资本批判 的原初语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4):66-73.[4]温权. 精神史 与 概念史"研究辨析:从唯物史观的微观解读到哲学范式的文化转向[J ].学术交流,2017(1):26-31.[5]吴辉.论唯物史观研究范式中的社会思想史视角:兼论马克思与迪尔凯姆㊁韦伯的理论范式的关联和区分[J ].学术交流,2015(12):15-20.[6]师帅朋.新时代集体主义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辨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6-19,25.(责任编辑 文双全)8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条例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条例(2019年3月22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服务大众的原则。
第四条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是公益性事业。
组织、支持和参与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
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社科联)或者其他承担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机构负责。
第七条社科联或者其他承担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机构在哲学社会科学普及中负责下列工作:(一)参与制定、推动落实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二)提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建议;(三)组织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方面的学术研究和成果奖励;(四)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交流与合作;(五)建立并组织实施公民哲学社会科学素养评估制度;(六)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七)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教育、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的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指导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第二章内容和形式第九条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四)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优秀特色文化;(五)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六)体现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发挥高校主力军作用 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发挥高校主力军作用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作者:王仰麟来源:《前进》 2021年第6期王仰麟高校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像重视自然科学研究一样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绝对不是虚无之学、无用之学,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我们必须像重视自然科学研究那样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高校,尤其是像山西大学这样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中,天然地承担着责无旁贷的使命。
如何站在战略高度去思考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育体系、科研创新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如何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权、影响力;如何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如何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这些方面,我们近年来形成了一些思路,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把好“方向盘”,守好“主阵地”,在筑牢思想阵地上展现责任担当山西大学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及研究领域,在山西省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开设“文瀛思政大课堂”,选聘骨干力量组建思政课兼职教授团队,全力打造具有山大特色的思政课与通识课品牌;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一体化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意识形态工作“五纳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
二、讲好“山西故事”,弘扬三晋文化,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山大力量山西大学坚持聚焦山西,讲好“山西故事”,弘扬三晋文化。
山西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立项
山西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立项
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哲学和社会科学资源。
为
了进一步推动山西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教育发展,提高学科实力和学术影响力,山西省决定进行一系列课题的立项工作。
本次立项旨在深入探究山西省区域内的哲学和社会科学问题,为山西省的发展
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具体立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山西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对山西省内的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方法,并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重点关注山西省的古建筑、古墓葬、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等。
2. 山西省历史文化的价值与实践
分析山西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当代社会的价值,探索如何将历史文化运用于
教育、宣传和旅游等实践中,推动山西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 山西省社会转型与创新
研究山西省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现有政策和机制对社会创新的
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山西省的社会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
4. 山西省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
研究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分析农村资源利用、乡村产业发
展以及农村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政策和方法。
5. 山西省青少年教育与人才培养
关注山西省青少年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推动山西省教育事业的进步。
通过这些课题的立项研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山西省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促进学术进步和学科发展。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将为山西省的社会发展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助力山西省实现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请书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6年5月填表说明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如实填写。
二、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申报青年项目必须填写第一推荐人和第二推荐人两栏内容。
三、部分栏目填写说明: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主题词——按研究内容设立。
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工作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全称。
如“山西大学”不能填成“山大”,“中共山西省委党校”不能填为“山西省委党校”等。
通讯地址——按所列4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
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
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栏目不够可加附页。
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1项或2项。
四、申请书2份、活页5份。
原则上要求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活页夹在申请书内。
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送我办。
五、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讯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369号省委宣传部,邮政编码:030071。
一、基本情况二、课题设计论证三、完成项目研究的条件和保证四、推荐人意见五、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六、省社科规划办评审意见。
山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结项审批书
课题名称
项目负责人
单位名称
立项年度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8年1月印制
一、基本情况
鉴定结项
成果名称
主题词
立项年度
获奖情况
转摘、引用情况
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简况
项
目
负
责
人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所在单位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鉴 定 意 见
签章
年月日
博士论文名称
论文通过时间
项目以何为基础申报
A.博士论文 B.博士后报告 C.以上都不是
课题组主
要
成员
姓名
单位
职称
承担任务
二、总结报告
主要内容提示:1.项目预期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2.成果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创新程度、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3.资料收集和数据采集情况。4.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5.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等。2000字左右。
公章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六、省规划办审批意见
公章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专家鉴定意见表
(活页)
课题名称
负责人
鉴定人
专业职称
年龄
研究学科、方向
电话
主要研究成果
工作单位
邮编
请在通读鉴定成果的基础上填写此表。鉴定评价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鉴定专家要对自己的鉴定意见和结论承担学术责任。内容提示:1.成果是否存在有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有违中央现行方针政策的内容;2.成果是否有学术剽窃行为;3.该成果创新程度、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4.该成果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5.该成果有何欠缺、不足以及修改、提高的具体年度,课题组主要成员。
2023山西哲社课题立项文件
2023山西哲社课题立项文件项目名称:山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部门: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立项时间:2023年一、项目背景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素有“华夏文明的摇篮”之称。
山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提供优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必须加强项目立项管理,加大研究投入,提高研究效益。
二、项目目标1.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通过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引进高水平的学术骨干,加强学术交流,提升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山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2. 提升研究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及重点领域研究,深化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为解决山西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3.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学术会议、座谈会、论坛等形式,与其他省市、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加强学术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山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4. 服务社会发展:深入了解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对接,为山西省提供决策咨询、政策建议和社会服务,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项目内容1. 专项研究项目:设立重点研究项目,支持学术骨干和优秀团队开展长期、深入的研究,解决山西省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2. 人才培养项目:设立学术培训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系列讲座、学术研讨会,提升研究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生力量。
3. 学术交流项目: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座谈会、论坛等,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山西省与其他地区、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学术合作。
4. 社会服务项目:开展决策咨询、政策建议,为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社会服务,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的推进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对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单位或个人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更好地为山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三条项目由省教育厅科技处负责组织实施。
项目分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以下简称“基地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
第四条项目采取省教育厅与项目承担学校共同管理的办法.项目承担学校须将项目列入学校科研计划,提供所需条件,加强监督检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项目的正常进行、按时完成和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担负主要责任。
第三章项目立项第五条项目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鼓励对策研究,支持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注重成果转化,大力提高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
第六条项目的选题范围主要包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晋和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
第七条项目的选题来源主要包括:(一)项目符合国家和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规划,符合高校学科发展需求,并符合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二)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意见;(三)项目具有与国家和我省相关项目衔接的明确前景;(四)项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风尚、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有重要作用.第八条项目应注重与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重点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协调和衔接,避免低水平重复,促进科研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九条基地项目必须围绕基地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凝练研究方向,整合队伍,突出特色,并有预期的标志性成果。
2024年山西哲社课题申报指南
2024年山西哲社课题申报指南2024年山西哲社课题申报指南,你准备好了吗?别慌,听我慢慢说。
别看这个课题申报一听就有点高大上,实际操作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关键就是要知道哪些坑不能踩,哪些门道你得提前摸清。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顺利地在这个申报过程中顺风顺水地过关。
先说一件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吧,能帮你更好理解申报的过程。
去年我一个朋友正好有个哲社课题要申报,他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事。
你知道的,学术圈的人大多都沉浸在自己研究的世界里,根本不太管这些行政上的事。
结果他头一次弄这个申报,简直就是“开天眼”,差点就因为一个小细节错过了机会。
那时候,他拿到申报通知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我填表就完事了吧?没啥难的。
”结果他一填就傻眼了——有一堆信息和要求,看得他眼花缭乱的。
我说,哎,别急,先把基本要求弄清楚再说。
于是我们一起拿起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发现有一个小细节他根本没注意到。
就是课题的目标要和山西省的社会发展计划挂钩,得和地方的实际问题对接。
这一条看似小,但在申报过程中可大有玄机。
于是我们俩花了几天时间,回去查资料,搞清楚山西省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哪些方向的研究最有意义,最后才有了一个比较靠谱的课题提案。
原来,申报不仅仅是简单的写写论文提纲那么简单,它是一项非常讲究结合现实的工作。
没有结合地方实际,课题根本就过不了。
好了,说完我的小插曲,回到正题。
2024年山西哲社课题的申报其实就是这样一件事情,你不能仅仅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你得考虑这个课题是否对山西的社会发展有实际的帮助。
所以在你决定提交之前,得把申报的文件好好读一遍,看里面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课题方向的要求。
接着是申报材料的准备。
你要知道,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的材料是相当严格的,除了一些基础的申请表格和课题摘要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
例如,你得提交课题的详细研究计划,包括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做研究,计划的时间表是什么样的,预计达到什么样的研究成果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文件晋规办字[2006]3号关于做好2006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市委宣传部,各大专院校,省、市委党校,省直各有关社科研究单位:2006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2006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共山西省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为省委和省政府决策服务,为我省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服务,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山西崛起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申报要求1.内容要求:申报省规划课题,要着眼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际问题的研究,鼓励大胆探索,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应用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力避低水平重复研究。
要立足当代山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深入研究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认真贯彻“三兼顾、三为主”的方针,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兼顾,以应用研究为主;历史问题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兼顾,以现实问题研究为主;全国共性问题研究与山西个性问题研究兼顾,以山西个性问题研究为主。
同时要注重学科建设,推进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推动各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发展,特别要突出我省的优势学科建设。
课题指南只指出了重点研究领域、范围和方向,申请人可根据指南自拟题目,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优势自选课题。
2.成果要求:最终成果为论文、研究报告的,一般要在一年内完成,专著要在二年内完成。
除重要的基础研究外,鼓励以论文和研究报告作为最终研究成果进行申报。
最终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引用材料务必注明出处,并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3.条件要求:(1)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中级以下人员申报课题,须两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推荐。
(2)在研的国家级项目及省级项目负责人(包括子课题负责人)不能参加今年的课题申报。
(3)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课题的申报。
(4)课题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实际负责人(只填一人)。
4.报送要求:审查合格的申请书及活页一式5份,包括1份原件和4份复印件,原则上要求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活页夹在申请书内。
每项课题交申报评审费200元。
5.时间要求:各有关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务必于2006年8月7—11日将申报材料直接报送或寄送至我办。
三、组织领导1.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把好申报质量关,不要盲目扩大申报数量。
要按照申报要求,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申请书所有栏目填写的内容,特别是对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选题和论证的科学性、可行性,课题组是否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进行认真审核,并签署明确意见。
2.各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受理本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社团、企业及社会人员的申报,对其资格进行审查。
3.课题申报材料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统一汇总后报送我办,我办不受理个人申报。
4.课题申请书由省社科规划办统一印制。
各单位可从山西社科理论网()下载申请书。
5.今年将对立项课题中选题好、设计质量高、应用价值大的少量课题给予经费资助。
获得资助的课题,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必须按同等数额的经费给予配套。
山西省社科规划办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369号省委大楼11层3号(省委宣传部理论处)邮编:030071电话(传真):(0351)4045493附:2006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6年6月29日2006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1、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意识形态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研究2、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研究3、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问题研究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研究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6、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研究7、科学发展观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8、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发展观研究9、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研究10、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研究11、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研究12 、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学研究13、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研究14、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1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历史演进16、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历史发展二、经济建设1、山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2、山西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研究3、山西区域协调发展研究4、山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研究5、山西房地产业研究6、山西发展现代流通业研究7、山西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管理研究8、山西高新区发展研究9、山西水资源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10、山西收入分配研究11、山西扩大对外开放研究12、山西煤炭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研究13、山西改革和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研究14、山西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研究15、山西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16、山西“十一五”期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研究17、山西“十一五”发展优势产业研究18、山西培育新兴产业研究19、山西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研究20、山西与周边省份和中部省份合作研究21、山西与发达地区经济合作模式和途径研究22、“十一五”时期山西发展机遇与挑战研究23、山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24、山西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25、山西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研究26、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研究27、山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究28、山西打造知名品牌研究29、山西发展特色城镇化研究30、山西资源型工矿城镇转型研究31、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研究32、山西缩小收入差距研究33、山西经济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研究34、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35、山西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研究36、加快山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研究37、山西民间投资发展研究38、山西投资软环境的改善与政府转型问题研究39、山西扩大消费需求研究40、山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41、山西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研究42、山西投资过度、产能过剩行业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研究43、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研究44、山西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研究45、山西市场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46、山西改善投资环境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47、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研究48、山西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研究49、山西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50、山西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51、山西大型煤炭企业向多元化经营转变研究52、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53、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考察54、山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55、山西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研究56、山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问题、对策研究57、山西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三、政治建设1、山西政治文明建设研究2、山西政府管理改革研究3、共产党执政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对策研究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5、山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6、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考察7、山西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8、山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9、山西基层民主建设研究10、山西崛起中的政府治理创新研究11、山西党群关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13、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14、山西环保执法问题研究15、山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研究四、文化建设1、山西精神文明建设研究2、山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3、山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4、山西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5、山西公民道德建设研究6、山西建设文化强省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7、山西文化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的开发研究8、山西文化走出战略研究9、山西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10、文化在山西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11、山西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研究12、山西文化产业的投入机制研究13、山西崛起中的教育问题研究14、山西崛起中的科技问题研究15、山西文化品牌研究16、山西扩大开放的新闻宣传研究17、山西体育发展战略研究18、山西发展观念研究19、山西发展旅游文化研究20、山西旅游商品开发经营现状及出路分析21、山西农村教育调查22、山西全民健身服务业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23、深化山西体育体制改革研究24、山西体育产业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25、山西重大考古发现研究26、山西文学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27、山西重要文学现象和文化流派研究28、山西电视内容产业建设与发展研究29、山西报刊经营发行研究30、山西新闻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研究31、山西广播影视业改革与发展研究32、山西文化娱乐业改革与发展研究33、加快发展山西民营文化企业研究34、山西实施科教兴晋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研究五、社会建设1、山西就业问题研究2、山西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3、山西农民工问题研究4、山西城市郊区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5、山西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6、山西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问题研究7、山西生态状况研究8、构建和谐山西的重点难点研究9、山西社会结构调整研究10、山西阶层结构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11、山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研究12、山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13、山西社会转型期的民间组织研究14、山西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研究15、山西社会稳定与和谐的评估、监控、预警及应对机制研究16、山西人口结构问题研究17、山西地方病防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