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体表标志与脑出血穿刺定位方法

合集下载

CT定位方法

CT定位方法
一、选定血肿最划出 BC、OB、AO、AD线。
三、在CT片第五层面上分别测得AO线长4.5 公分,AD线长2.5公分。
四、在CT片上利用比例尺度分别量得AO线实 长应是9公分;AD线实长应是5公分
五、确定颅内血肿穿刺点
1、在人体头表一侧划出基线EM。 2、在EM线上方4公分处,平行于EM线划出HO线。 3、用直角尺量出AO距离为9公分,即定出A点为头表穿刺 点。 4、选定5公分长,YL-1型针一套作为颅内血肿穿刺针具。
颅内血肿CT引导动态定位法
头皮表面标示物放置图
根据CT扫描层面确定穿刺点及深度(示意图)
确定穿刺平面及穿刺点示意图
• 打开扫 描机架 定位光 标,横 向光标 与头皮 定位标 记物的 交点即 可确定 穿刺平 面和穿 刺点

颅脑体表标志与脑出血穿刺定位方法讲解

颅脑体表标志与脑出血穿刺定位方法讲解

中央沟
在前垂线和上横线交 点与后垂线和矢状线 交点的连线上
后垂直线与中垂直线 之间的一段
下端在颞下颌关节上 方5~5.5cm处
外侧裂
中央沟投影线与上横 线交角的平分线
中央沟:翼点至矢状线中点后2cm处的连线 外侧裂:翼点至矢状线前四分之三处的连线 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前1.5 cm范围内 中央后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前1.5 cm范围内
额部穿刺
额 部 穿 刺 术 后
额 部 穿 刺 术 后
丘脑血肿穿刺
穿刺目标 体位:仰卧or侧卧 穿刺点 穿刺方向 穿刺深度:8cm
丘脑出血 穿刺体位
术前
术中CT
术前
术后 第2天
术中
术后 第7天
小脑血肿穿刺
体位:侧卧 切口类型: 穿刺点
横窦下2cm,中线旁开3cm 皮肤or骨孔
穿刺方向 穿刺深度:6cm,骨外板下4cm
万** 男
72岁 术前一
术 前 二
术后第1天
术后第3天
术后第23天
小脑血肿穿刺思考??
➢切口类型: ➢穿刺点
➢横窦下2cm,中线旁开3cm ➢皮肤or骨孔
➢穿刺方向 ➢穿刺深度:6cm,骨外板下4cm ➢术前CT体位选择:曲颈位?
复杂穿刺病例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向外侧引一条长
1.25~2.25cm的线
大脑下缘:自鼻根上方约1.25 cm处开始向外,沿
眶上缘向后,经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枕外隆凸的连 线上
脑膜中动脉:
主干投影位于下横线与前垂线相交处至颧 弓中点上方约2 cm处
平颧弓中点上方2cm处,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经翼点,向后上弯曲走向颅顶 后支经上横线与中垂线的交点,斜向上后

颅脑体表标志及脑出血穿刺定位方法

颅脑体表标志及脑出血穿刺定位方法
方1.5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 3.5cm处 ➢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 ➢额结节
➢乳突 ➢位于耳垂后方 ➢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
状窦 ➢枕外隆凸 ➢位于枕骨外面中部的隆起 ➢其内面为窦汇 ➢上项线 ➢由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的弓形骨
➢前囱点 ➢又称额顶点、冠矢点 ➢自眉间向后13cm处 ➢冠状缝与矢状缝汇合处 ➢新生儿前囱位于此点 ➢人字点 ➢又称顶枕点 ➢位于枕外隆凸上方约6cm处 ➢矢状缝和人字缝的交点处
病例三
李**,男,61岁 右侧基底节区及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右侧小脑幕切迹疝
术前CT及设计
术前定位及再次设计
右颞双管穿刺 双额脑室穿刺 颅内压监护
术 中 C T
术后第2天,丘脑引流管拔出1.5cm
术后第6天,再次注射尿激酶后拔除
讨论
• 穿刺or开颅? • 术中清除血肿量 • 穿刺经验、小技巧、
两支
前支经翼点,向后上弯曲走向颅顶 后支经上横线与中垂线的交点,斜向
脑血肿穿刺引流术
血肿穿刺三要素
• 穿刺点
• 定位方法(颞、额、小脑、任一 点)
• 标记 • 穿刺方向 • 凭感觉or垂直骨面or划线or标记
对侧点
主要内容
➢基底节血肿 ➢颞叶置管 ➢额叶置管 ➢丘脑血肿 ➢小脑血肿 ➢复杂穿刺病例
定 位
C
T 后 调 整
穿刺方向的把握
单 颞 穿 刺 术 前
单 穿 刺 术 后
双 颞 穿 刺 术 前
双 颞 穿 刺 术 后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额部穿刺
• 穿刺点 • 定位方法 • 穿刺方向 • 两侧血肿定位点连线方向 • 倾斜方向 • 穿刺深度 • 实际测量法:6+2cm
额部穿刺

颅脑体表定位与CT定位

颅脑体表定位与CT定位

黄色实线为标准扫描线, 还原之后,黄色虚线即 为实际扫描线
瞳孔层面,外耳道上 第8层面
4cm
第二步:定位上下边界
以外耳道层面为参考,定位 血肿最低点(距外耳道层面 4.5cm),最大平面(距外 耳道层面6.5cm)与最高点 (图中未显示)
外耳道 层面
最低点 最大层面
第三步:定位前后边界
将外耳道连线与比例尺的对 应关系还原至血肿最大平面, 找到外耳道在最大层面的投 影(即黄点处),通过比例 尺计算黄点至血肿前后边界 距离,即为血肿前后边界
对比 Rhoton定位法 Krǒnlein定位法
· ·
·
对比 Rhoton定位法 Krǒnlein定位法
对比 Rhoton定位法 Krǒnlein定位法
哪种更准确?
4. Ribas定位法 鼻根点至冠状缝:13cm 冠状缝至人字点:13cm
三、定位方法
4cm
上中央沟 中


1/2点至冠状缝:2cm
2.5cm 3cm
三、定位方法
2. Poirier定位法 外侧裂:背外侧面,鼻根点至人字点连
线,中1/3段 上中央沟点:同Rhoton 中央沟:上中央沟点至外侧裂起始部
上中央沟点 中央沟
三、定位方法
3. Krǒnlein定位法
六条重要标志线 AB线(下水平线) 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连线 CD线(上水平线) 经眶上缘,与AB线平行 EF线(前垂直线) 经颧弓中点与AB线的垂直线 GH线(中垂直线) 经下颌关节中点(髁突中点)的垂直线 IK线(后垂直线) 经乳突根部后缘的垂直线 矢状线:鼻根点与枕外隆突的连线 五个重要交点 P点:颧弓中点 M点:翼点,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O点:脑膜中动脉后支通过 K点:中央沟上端,相当于矢状线中点后2cm N点:角KMD平分线与矢状线交点

颅脑体表标志与脑出血穿刺定位方法讲解共73页

颅脑体表标志与脑出血穿刺定位方法讲解共73页

颅脑体表标志与脑出血穿刺定位方法讲 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穿刺点
– 定位方法
• 穿刺方向
– 标记对侧点
• 穿刺深度
– CT测量法
颞 部 穿 刺 点 定 位
颞 部 穿 刺 点 矫 正 定 位
•颞 部 穿 刺 点 定 位 结 果
•颞 部 穿 刺 点 双 侧 定 位
定位CT检查后的矫正与测量
• 穿刺点
– 根据定位CT的基线进行调整
• 穿刺方向
– 对侧点调整
➢位于枕骨外面中部的隆起 ➢其内面为窦汇
➢上项线
➢由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的弓形骨嵴 ➢深面为横窦
➢前囱点
➢又称额顶点、冠矢点 ➢自眉间向后13cm处 ➢冠状缝与矢状缝汇合处 ➢新生儿前囱位于此点
➢人字点
➢又称顶枕点 ➢位于枕外隆凸上方约6cm处 ➢矢状缝和人字缝的交点处 ➢新生儿后囱位于此点
一、骨性标志 二、体表标志线 三、颅内结构体表投影
➢ 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 ➢ 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一与下横线相平行的线 ➢ 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线
➢ 前垂线:经颧弓中点做与上、下横线垂直的线 ➢ 中垂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向上作与前垂线平行的线 ➢ 后垂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与前、中垂线平行的线
一、骨性标志 二、体表标志线 三、颅内结构体表投影
颅脑体表重要标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急诊外科 张泽立
一、骨性标志 二、体表标志线 三、颅内结构体表投影
➢颧弓
➢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构成 ➢位于眶下缘和枕外隆凸连线平面 ➢其上缘相当于颞叶前下缘
➢翼点
➢颧弓中点上方约3.8cm ➢额、顶、蝶、颞四骨汇合处 ➢多呈 “H”型,少数呈“N”型 ➢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走向人字点
脑血肿穿刺引流术
血肿穿刺三要素
• 穿刺点
– 定位方法(颞、额、小脑、任一点) – 标记
• 穿刺方向
– 凭感觉or垂直骨面or划线or标记对侧点
• 穿刺深度
– CT测量法or实际测量法
主要内容
➢基底节血肿
➢颞叶置管 ➢额叶置管
➢丘脑血肿 ➢小脑血肿 ➢复杂穿刺病例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颞部穿刺
穿 刺 设 计
术前定位
术中CT
术后第5天
交通性脑积水,经额原穿刺通道行Omaya囊置 入术引流CSF,CSF清亮后行VP分流术
病例二
王**,女,75岁 脑血管淀粉样变 8年前因右额叶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术前设计
术前定位后调整方案
穿刺点 对侧点
术中CT
术后第4天
术后第5天,怎么办?
中央沟
在前垂线和上横线交 点与后垂线和矢状线 交点的连线上
后垂直线与中垂直线 之间的一段
下端在颞下颌关节上 方5~5.5cm处
外侧裂
中央沟投影线与上横 线交角的平分线
中央沟:翼点至矢状线中点后2cm处的连线 外侧裂:翼点至矢状线前四分之三处的连线 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前1.5 cm范围内 中央后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前1.5 cm范围内
万** 男
72岁 术前一
术 前 二
术后第1天
术后第3天
术后第23天
小脑血肿穿刺思考??
➢切口类型: ➢穿刺点
➢横窦下2cm,中线旁开3cm ➢皮肤or骨孔
➢穿刺方向 ➢穿刺深度:6cm,骨外板下4cm ➢术前CT体位选择:曲颈位?
复杂穿刺病例
病例一
巩**,男,60岁 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 血肿复发 脑疝
➢星点
➢位于颅后部两侧 ➢枕顶颞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 ➢位 于 外 耳 门 上 缘 与 枕 外 隆 凸 连 线 上 方
1.5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cm处 ➢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
➢额结节
➢额骨外面最突出部 ➢适对大脑额中回
➢乳突
➢位于耳垂后方 ➢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枕外隆凸
注意事项 • 任一部位血肿穿刺
➢基底节血肿
➢颞叶置管 ➢额叶置管
➢丘脑血肿 ➢小脑血肿 ➢复杂穿刺病例
额部穿刺
额 部 穿 刺 术 后
额 部 穿 刺 术 后
丘脑血肿穿刺
穿刺目标 体位:仰卧or侧卧 穿刺点 穿刺方向 穿刺深度:8cm
丘脑出血 穿刺体位
术前
术中CT
术前
术后 第2天
术中
术后 第7天
小脑血肿穿刺
体位:侧卧 切口类型: 穿刺点
横窦下2cm,中线旁开3cm 皮肤or骨孔
穿刺方向 穿刺深度:6cm,骨外板下4cm
• 穿刺深度
– 测量法
定 位
C
T 后 调 整
穿刺方向的把握
单 颞 穿 刺 术 前
单 颞 穿 刺 术 后
双 颞 穿 刺 术 前
双 颞 穿 刺 术 后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额部穿刺
• 穿刺点
– 定位方法
• 穿刺方向
– 两侧血肿定位点连线方向 – 倾斜方向
• 穿刺深度
– 实际测量法:6+2cm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向外侧引一条长
1.25~2.25cm的线
大脑下缘:自鼻根上方约1.25 cm处开始向外,沿
眶上缘向后,经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枕外隆凸的连 线上
脑膜中动脉:
主干投影位于下横线与前垂线相交处至颧 弓中点上方约2 cm处
平颧弓中点上方2cm处,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经翼点,向后上弯曲走向颅顶 后支经上横线与中垂线的交点,斜向上后
病例三
李**,男,61岁 右侧基底节区及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右侧小脑幕切迹疝
术前CT及设计
术前定位及再次设计
右颞双管穿刺 双额脑室穿刺 颅内压监护
术 中 C T
术后第2天,丘脑引流管拔出1.5cm
术后第6天,再次注射尿激酶后拔除
讨论
• 穿刺or开颅? • 术中清除血肿量 • 穿刺经验、小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