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留空】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留空】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目录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第一节疆域1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二、行政区划2第二节人口2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二、人口东多西少3第三节民族3一、中华民族大家庭3二、民族分布特点3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4第一节地形和地势4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4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5第二节气候5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5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6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6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7第三节河流7一、以外流河为主7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9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0第四节自然灾害10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0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1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2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2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资源12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2第二节土地资源13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3二、地区公布不均13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3第三节水资源14一、时空分布不均14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4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15第一节交通运输15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5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15第二节农业16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6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6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8四、走科技强农之路19第三节工业19一、工业及其重要性19二、我国工业的分布20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20从世界看中国疆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中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从纬度位置看,光热条件好,有利于人类生存,世界上大部分植物能够在我国生长(2)从海陆位置看,海陆兼备有利于陆上和海上与別国联系,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东部海洋带来丰富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国界线千米,有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东面朝鲜,西北哈、吉、塔三个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老、缅和越南)4.中国四至:(1)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在较短时间内可以 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水能等,非 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 然气等矿产资源,A符合题意;电力不属于自然资源,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 程。据此,完成1~3小题。
3.“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对我国东部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①缓解能源紧缺
②增加能源进口 ③改变当地气候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将西部丰富的资
源输送至能源短缺的东部地区,能够缓解东部地区
KE ZAI SHENG ZI YUAN SHI QU ZHI BU JIN
YONG ZHI BU JIE DE MA JIE HE TU WEN ZI LIAO TAN TAN NI DE
KAN FA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 实现可持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
PART 02
总量丰富,人均 不足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 类相当齐全,可谓地大物博。
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 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资源名称与我国位次
3 陆 地 面 积
LU DI MIAN JI
3 矿 产 资 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地理上册: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学案设计(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地理上册: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学案设计(无答案)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布匹B.煤炭C.钢材D.水泥
2.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草地B.煤炭C.冶金D.稻米
3.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阳光B.河水C.生物D.铜矿
4.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值相当
B.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
C.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人均森林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
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人均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2
5.我国能源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炭D.核能
6.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许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B.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数量大,但种类少
C.我国人均资源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D.就自然资源总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均资源小国”
7.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A.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C.水资源D.气候资源
8.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
C.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数量众多D.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完整版)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完整版)

影响范围 小 大
24.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25.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 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莱州市实验中学
初二三班(2018 级)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
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0.根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 13.40 亿,占世界人口的 1/5 以上;
3. 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北纬 36°剖面): 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 1000~2000 米,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大陆架。
4. 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8. 各山脉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山脉
横断山脉 巫山
太行山脉 大兴安岭
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西侧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北侧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两侧的地形区 东侧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两侧的地形区
南侧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 2.2 万多千米,有 14 个陆上邻 国(北面俄、蒙古,东面朝鲜,西北哈、吉、塔三个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老、缅和 越南)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2.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捕捞旺季竟罕见大鱼!
在休渔期非法捕捞、违规使用超细密的渔网捕捞、过度捕捞,使得渔业资源日益减少,甚至枯竭。图为2012年捕捞旺季,在海南琼海渔民的渔获中,大鱼罕见。
当我们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超过了其再生速度,在一定条件下就成了“不可再生”资源。
2.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4.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森林 B. 河流 C. 煤炭 D.阳光5.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 B.生活用水做到一水多用C.大量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D.日常不用或少用贺卡
对于下面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超市里饮用水被抢光!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太湖污染现象严重。2007年5、6月间,太湖爆发了严重的蓝藻污染,江苏无锡全城的自来水水源地被污染,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商店、超市里出售的饮用水被抢购一空。图为当时无锡某超市空空荡荡的饮用水货架。
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1)自然性
(2)有用性
它是自然界存在,还是人类创造的?
现阶段,它能否被人类利用,造福于人类?
判断依据
1.自然资源的概念
大理岩
闪电
玻璃
小麦
食盐
大熊猫
海洋鱼群
自然风景
阳光
服装
草原
以下事物哪些属于自然资源?说明原因。
核电
1.自然资源的概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放眼周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生活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呢?
放眼周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生活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呢?

鲁教版七年级地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公开课教学课件

鲁教版七年级地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公开课教学课件
不可永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
新课学习
对于自然资源应该怎么办?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新课学习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大物薄
地大物博?地大物薄?
新课学习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类型
总量居世界位次
我国人居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值的对比
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
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非可再生资源
用一些就少一些,短时间内不能再生和更新
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
十分珍惜和节约利用
自然资源的分类
课堂小结
探究
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保护和培育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非可再生资源
资源总量丰富: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总量大,种类多
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新课学习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下面的图文资料,请谈谈你的看法。
新课学习
黄河断流
土地荒漠化
新课学习
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土地资源为例。
土地资源
过度放牧
乱垦滥伐
土地荒漠化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资源的基本特征
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
课堂导入
自然资源的概念
新课学习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与能量(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等)。
判断

(是)
春小麦
(否)
汽车
(否)
煤炭
(是)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

鲁教版七年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理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难点: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分。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微课。

教学过程:一、课前架桥,尝试准备1、师:在前两章中,我们了解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国家。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了解到我国又是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

请大家欣赏一组资源图片。

2、播放图片,生欣赏。

板书课题: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二、出示目标,尝试引领(一)师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

2、能够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3、能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意识。

生明确。

(二)生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尝试探究(一)任务一:自然资源的概念1、生自学教材的第一自然段,自学自然资源的概念。

2、展示自学情况。

3、讲解:要成为自然资源必须要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自然界中、有价值的。

4、生自然资源举例,师课件出示自然资源实例。

5、练习:判断是否是自然资源,原因。

1草地;2风能;3石油; 4铁矿; 5天然宝石(是)6小麦;7服装;8汽油;9钢铁;10闪电(不是)(二)任务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播放微课,学生学习。

2、展示自学情况:明确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学生分别举例。

4、活动1(教材p63):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生思考,填在书上。

(2)展评:可再生资源有: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非可再生资源有:核能天然气花岗岩(3)讲解:学生出现的问题。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与目标在当今社会,自然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已经引起了举世性的关注。

因此,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进修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观点、分类及其特征,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干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问题。

二、作业设计内容1. 知识准备阶段(1)阅读材料:提供关于自然资源的基本观点、分类及其特征的阅读材料,包括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观点,如“可更生资源”与“非可更生资源”的区别,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2. 实践探究阶段(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自然珍爱区或生态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4)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自然资源开发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开发过程中的利弊,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 创意表达阶段(5)海报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的结果,设计并制作一张关于自然资源珍爱的海报。

(6)演讲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就本组的海报内容进行演讲,向全班同砚展示并诠释其设计理念。

三、作业设计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自然资源的图片和数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基本观点和分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3.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确保讨论的质量。

4. 实地考察: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所见所闻,为后续的案例分析和海报制作积累素材。

5. 案例分析:学生结合实地考察的体验,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6. 海报制作: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利用所学知识和考察结果,创作出有创意的海报。

鲁教五四版七年级地理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1)

鲁教五四版七年级地理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1)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具准备投影仪集体定教分工备教个性补教一、引入新课公益广告导入:让学生谈谈看公益广告后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结合学案部分的预习思考题认真预习教材。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教师巡查、督促、个别指导、反馈。

明确自学要求:画记书中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词。

图文结合。

对教材内容和思考题进行自我质疑,把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一、认真阅读教材,深刻领会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思考下列问题:秋凉了,八年级二班的几个同学在谈论着热水器洗澡方便舒适。

杨柳同学说:“五年前我家就安了天然气热水器,一个月用一灌天然气,八十元一灌”。

家住南洲镇河花村的张明同学说:“我家三年前建了一个沼气池,去年安了沼气热水器,不用花钱去买气”。

李华同学说:“上个月我家安了太阳能热水器,既不要买气,也不要建沼气池”。

①三个同学所提到的天然气、沼气、太阳能,哪些是自然资源?说说你的理由。

②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安化金矿B、南县稻米C、桃江楠竹D、闪电③热水器在对天然气、太阳能的利用上有何不同特点?这种特点说明了天然气和太阳能在性质上有何不同?④由此可见,自然资源按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3、连线(1)煤碳放牧书本森林炼钢大米河水造纸牛奶草地灌溉门窗(2)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你能否举例进一步说明我们与自然资源的关系?2.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相互质疑,同时记录本组疑难点。

教师督促、小组指导、反馈学情。

学生提出我的疑问,生生质疑,师生质疑,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讨论、探究、评议,解答疑难点、薄弱点、易错易混点。

【鲁教54】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鲁教54】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1、中国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①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①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路兼备;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广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2、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十分有利于人类居住①世界各地的植物大多可以在我国生长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海陆兼备,便于陆上和海上与世界各国联系①东部广大地区受海洋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4、我国的最北端:漠河,最南端:曾母暗沙5、我国的路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6、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7、我国南北温差大,影响因素:海陆位置8、我国东西时差大,影响因素:纬度差异(地球自转)9、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局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十四个国家相邻10、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11、我国与朝鲜、越南既路上相邻,又隔海相望12、我国的内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渤海,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13、我国实行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14、目前,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15、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成分16、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17、34个行政区域18高,气候寒冷19、巴西:赤道穿过北部,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20、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5500km,东西跨经度近62°,5200km,约4小时21、我国最早看到太阳的省份:黑龙江,最晚看到太阳的省份:新疆2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份: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23、面积最大的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节人口1、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缓慢(战乱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迅速增加3、人口过多好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4、人口过多坏处: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5、人口过少的坏处: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压力大6、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计划生育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8、影响: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增加速度大幅度降低,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目前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很大9、延长人口生育周期,增加代际年龄差,从而减少一定时间间隔内的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增长速度10、人口分布特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11、如果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则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12、原因:①地形平坦①气候温暖湿润①交通便利①经济发达第三节民族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最多,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较多2、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3、傣族——泼水节(相互泼水)藏族雪顿节(赛耗牛)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苗族——苗年(跳芦笙、赛歌)高山族——丰收节(秋收季节,台湾原住居民高山族)汉族——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4、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5、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藏族)、西北(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东北(朝鲜族)地区6、在某个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有其他居民居住,没有一个县或者市是由单一民族构成7、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少数民族分布数量最多的省份:云南省8、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9、日本的民族组成比较简单,大和民族站绝对优势,此外只有阿伊努族和琉球族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山地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1/3.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4、山区的劣势:①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①不利于发展耕作业①地质灾害频繁①耕地资源不足5、可以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6、我国的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7、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峰)8、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新疆天山山脉的南麓(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吐鲁番盆地)9、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最干旱的盆地,原因:①距海远;②四周被山脉环绕10、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11、印度炎热的原因:①纬度低;②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12、欧洲西部地形南北高,中间低,有利于大西洋的湿润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13、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间低,西部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因此西部沿海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狭长分布,东部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深入内陆,因此美国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14、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包括: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1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好处: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①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①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第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第二节气候1、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2、冬季,我国南北温差特别大,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0°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3、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我国大部分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较低(海拔高,气温低)4、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①旱田、水田的分界线①南方、北方的分界线①0℃等温线①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①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①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的原因:①地势低,气温高①秦岭阻挡了冬季风6、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气候影响)实际,从北向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8、我国降水的特点:东西干湿差异显著9、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10、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①季节分配: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年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_《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主学习任务单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_《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主学习任务单

1.上面几幅图片中,哪些是自然资源?说明理由?2.上面几幅图片中,哪些不是自然资源?说明理由?活动二:探究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活动。

资料一: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小桥流水”。

资料二:华北平原正在收割的小麦资料三:我国的石油现状有关专家通过估算,我国石油最终可开采资源量仅为130亿吨~160亿吨。

目前,我国每年消耗的原油量为130亿吨左右。

大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开采的第一大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现在许多油井已经枯竭,我国的石油形势不容乐观。

1.读资料一,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河中的水为什么总是流不完?2.读资料二,我国华北平原的小麦为什么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的种植和收获?3.读资料三,油井枯竭,石油不断减少,能在短时间内再生吗?为什么?4.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活动三:探究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读“中国重要资源在世界的位次表”,完成下列活动。

自然资源位次矿产总量(已探明)耕地面积森林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总量在世界中的位次 3 4 6 6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中的位次53 67 121 110 1.观察表中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和人均量占有的位次,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试分析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你认为未来资源需求量会如何变化?4.如何面对我国人均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5.以小组为单位,写一封关于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倡议书。

【自主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汽油 B.布匹 C.钢材 D.煤炭2.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水能 B.核能 C.风能 D.地热能3.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有()①自然资源种类少,数量有限②人均占有量很少,且人口仍在增长③许多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现象严重④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坏、浪费严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你觉得下列办法中最能有效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是()A.大力减少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B.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C.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以随便利用D.大力进口我国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5.下列行为与建设“绿色中国”相符的是()A.节假日大量使用纸质贺卡B.节约用电,人走灯灭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D.超市购物大量使用塑料袋【拓展延伸】新疆塔里木盆地厚积薄发石油开发前景广阔经过十多年的勘探开发,新疆塔里木油田屡屡创下中国石油开采史上的多项纪录。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形的多样性和地势的起伏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

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和地势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地形和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形和地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和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和地势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分析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地形和地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水资源分布、交通线路规划等,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和地势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形和地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11(原卷版)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11(原卷版)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解决水资季节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库C.节约用水D.防治水污染以前,我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而自豪;现在,却有“地大物薄”之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我国自然资的基本特征是()①总量多,种类少①人均充足,用之不竭①总量多,种类多①人均不足,相对短缺A.①①B.①①C.①①3.由“地大物博”变为“地大物薄”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总量增长,破坏、浪费严重B.自然资总量少,人均占有量低C.资的种类较少,利用率非常低读下列漫画《小草的哀求》,完成下面小题4.图示漫画反映了我国土地资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是()A.耕地面积减少B.草场超载放牧C.森林破坏严重D.城市绿地受到破坏5.解决该问题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建立人工草场B.垦伐林地,扩建草地C.改良牲畜品种D.培育牧草品种下图是“我国某年一次能消费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我国一次能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其他7.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的是A.水能B.天然气C.风能D.地热能8.我国土地资利用类型有()A.南方水田B.北方水田C.北方林地D.西北旱地9.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区与其土地资的利用类型相适应的是()A.内蒙古高原——林地B.华北平原——草地C.横断山脉——林地D.塔里木盆地——耕地10.关于我国土地资的利用现状的说法,错误的是()A.草地比重小B.后备土地资较为充足C.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D.土地类型多样我国是一个水资与人口、耕地匹配欠佳的国家。

下图为我国水资、人口耕地比重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水资、人口、耕地匹配较差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2.缓解我国水资、人口与耕地匹配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修建水库B.陡坡开荒C.跨流域调水D.开采地下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地理上册: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课件(共36张PPT)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地理上册: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课件(共36张PPT)

你知道4月22日是什么纪念 日吗?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梳理归纳
概念

然 资
分类

特征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下面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B ) A.水稻 B. 风能 C.钢铁 D. 纸张
2.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名称
陆地面积 探明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人均占世界平均水平
<1/2 <1/2
2/5 1/4 1/3
“人均不足”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1.人口的增长
2.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3.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
探究二:
你认为未来资源 需求量会如何变 化?
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采取哪 些措施保障资源 供给呢?
海洋能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按可否再生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
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煤炭、石油、铁矿
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吗?
探究一: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淮河水污染事件
•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 洪警戒线,因此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了下来。
• 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生。下游一些地方居民 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 呕吐等症状。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_《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案(第2课时)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_《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案(第2课时)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及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教学难点: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如何节约、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树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联系实际运用材料、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那么与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大家请看这么一组数据:(投影仪打出)※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请同学们齐声说出每一项内容,然后教师问:谁能用一句话总结出这五句话所反映出的我国资源状况?(学生回答)我国资源丰富。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资源丰富。

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这也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一大优势。

我国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

以矿产资源为例,我国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产种类就有160多种,是世界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师问)大家知道我国各地的矿产资源有哪些吗?学生会纷纷说出许多我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课堂十分活跃。

用投影仪在原内容的右侧,依次打出: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点拨】保障我国自然资源的供给需要提高资源利 用率,节约使用,循环使用,以及开发新材料和新 能源等。开大排量汽车违背了节约的原则,出口初 级农矿产品不利于保障我国的资源供给。
8.资源是有限的,节约资源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节 约资源出力。请举例(至少三例)说明你是如何为 节约资源贡献一份力量的。 如一水多用;废品分类收集,变废为宝; 节约用电等。(举例恰当即可)
答案显示
5C
5B 10 见习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C ) A.钢铁 B.电灯 C.松树 D.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衫
【点拨】钢铁、电灯、羊毛衫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
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C ) A.石油 B.铝土矿 C.水 D.天然气
【点拨】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 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10.读图3-1-5,回答下列问题。 (1)B、D产品主要由哪些自然资源制造而成? B_矿__产__(_或__铁__矿__)_资源,D___森__林___资源。 (2)图中物品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是____A____和____D____。 (填字母) (3)如果对制造A的自然资源利用不当,你认为会出现什么 后果?(至少两点) 水污染、水浪费、 水资源短缺等。
阅读下表,完成2、3题。
中国重要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表
自然资源 矿产总量 耕地 森林 水资源
位次
(已探明) 面积 面积 总量
总量在世界上 的位次
第3位
第4位 第5位 第6位
人均占有量在 世界上的位次
第53位
第67 第121 第110 位位 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
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A)
①镁矿
②铅锌矿 ③土地
④淡水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原则叙述正确的是( B )
A.注意保护和培育 B.珍惜和节约使用
C.只保护不使用
D.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点拨】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 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所 以要珍惜和节约使用。
LJ版七年级上(五四制)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概念: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
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分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 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
特点 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 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课堂活动
02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谈谈你的看法。
可再生资源 也不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 的,在利用过程 中我们也要注意 保护和培育,以 便能够实现可持 续利用。
知识小结
自 可再生资源:可或以者在可较以短循时环间使内用更。新、再生、
然 资 源 资
如:森林、阳光、动植物、土地、水、 水能、海盐等。
加以保护和培育
源 分 类
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
非可再生资源: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
点就少一点。
如:石油、天然气、煤、铁、铜、核能 等矿产资源。
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
2 自然资源特征
知总量
资源特点

资源名称
我国位次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总面积

知总量 算人均
资源特点
答案显示
5C
5B 10 见习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C ) A.钢铁 B.电灯 C.松树 D.羊毛衫
【点拨】钢铁、电灯、羊毛衫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
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C ) A.石油 B.铝土矿 C.水 D.天然气
【点拨】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 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5.煤炭、石油、水能的共同特点是(都是易产生污染的能源
6.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许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居 世界首位 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种类少 C.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D.就自然资源总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 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小国”
用的资源
就少一点的资源
利用
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 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
珍惜和节约使用
3. 特征: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不足。 4.我国资源利用现状:人均量继续减少;破坏
与浪费严重;需求持续增长。 5.形势: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我国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
1.我国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 (1)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随着人口的增长, 人均占有量会继续减少。 (2)我国许多自然资源遭受了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 (3)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 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


陆地
总面积 (平方千米)
总人口 (亿人)
人均面积
(人/每平 方米)
世界 1.49亿
63 23.7
中国 960万
13.54 7.09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是世界的1/3。
知总量 算人均 识分布
资源特点
大 小
5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决议呼吁各国政府、国际和地区组织、社 会团体以及非政府组织等有关各方以适当的方 式庆祝“世界地球日”,提高人类对保护地球 及其生态环境的意识。
1 自然资源分类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须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
课堂活动
01 下面列出的物体,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 自然资源?请将其中的自然资源分类,并说明 理由。
你认为未来资源 需求量会如何变 化?
面对这种情 况,我们可以 采取哪些措施 呢?
问题与对策
问题与对策
课堂活动
03 下面这几种行为你都做到了吗?你还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办法呢?
垃圾分类回收 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不用或少用贺卡
课堂小结
概念
自 然
分类


特征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用得完吗?
非可可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可在在人较 类短历时史间时内期更,新几、 再乎生不、 可或 再者 生可 ,以 用循 一环 点 使就用少。 一点。
课堂活动
02 区分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 再生资源?并说明理由。
温泉 树木 草地 潮汐能 藏羚羊
风能 海鱼 核能 天然气 花岗岩
世界人均占有量 中国人均占有量
识分布
分布不均
1.请仔细观察地图名称,并在图中找 找看都有哪些图例? 2.请在图中找出代表煤炭资源的图例 及其分布的地区。 3.请根据图例分布的特点,试着用自 己的话总结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
知识小结
自然资源的总特征 :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课堂活动
03 如何保障我国的资源供给?
2.保障自然资源供给的主要措施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改进技 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等。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基础全练 1 C 6D
培优精练 1 D 6C
2C 7A 2A 7C
3A
4B
8 见习题
3B 8A
4D 9C
2.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1)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约和保护资源。 (2)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资源立法,依法保护自然资源。 (4)不断探索和开发新能源。
1.对可再生资源概念的理解 由于对可再生资源的概念理解不全面,而误认为可再 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例如:水资源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仍然是有限的。所以我 们还是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可再生资源。
LJ版七年级上(五四制)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课堂导入
你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吗?
知识窗
2009年4月22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 通过决议,决定将今后每年的4月22日定为 “世界地球日”。
决议说,地球及其生态系统是人类的家园, 人类今后和未来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 的需求之间实现平衡,必须与自然界和地球和 谐共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