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课进入历史参考教案
进入历史教案设计
本课一开始就利用这一著名历史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下面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1、看了这个电影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出示课题《进入历史》]
二、作品欣赏与示范讲解:
1、欣赏油画《开国大典》
对比美术作品与=%BF%AA%B9%FA%B4%F3%B5%E4&in=29515&cl=2&lm=-1&st=&pn=0&rn=1&di=104334717450&ln=1994&fr=bk&fm=bk&fmq=133122589240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104334717450&objURLhttp%3A%2F%%2F2011%2F1%2F5%2F10%2Fc3be9496d6f987d51708b076890ee910.jpg&fromURLhttp%3A%2F%%2Fnews%2Fnews.asp%3Fid%3D504618&W498&H320&T8761&=%BF%AA%B9%FA%B4%F3%B5%E4&in=29515&cl=2&lm=-1&st=&pn=0&rn=1&di=104334717450&ln=1994&fr=bk&fm=bk&fmq=133122589240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6&-1&di45250588410&objURLhttp%3A%2F%%2F12%2F54%2F01200000228654115955496383112.gif&fromURLhttp%3A%2F%%2Fa3_12_54_01200000228654115955496383112_gif.html&W300&H288&T7841&S78&TPg=%A1%B6%CE%C4%BC%A7%B9%E9%BA%BA%CD%BC%A1%B7&in=23384&cl=2&lm=-1&st=-1&pn=0&rn=1&di=9952403685&ln=795&fr=&fm=detail&fmq=1331227902468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9952403685&objURLhttp%3A%2F%%2F80%2F72%2F01300000822820126997723294978.jpg&fromURLhttp%3A%2F%%2Fa1_80_72_01300000822820126997723294978_jpg.html&W1512&H343&T8935&S116&TPjpg
美术鉴赏(课程)教案
美术鉴赏(精品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不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1. 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包括审美、历史、文化、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
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式分析、主题分析、创作背景分析等方法。
3. 美术作品欣赏:分别选取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欣赏分析法:组织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针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名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针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适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教学策略。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美术鉴赏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掌握,以及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美术鉴赏(选修)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五课审美自律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第七课新的实验
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
美术与自我、社会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第三课托物寄情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第五课进入历史
第六课战争与和平
第七课时代的脉搏
第八课不同的歌声
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第十课通俗的浪潮
美术与自然、环境
第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第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第三课异域的憧憬
第四课走进博物馆
本册综合。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五课进入历史
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目标:、1、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从视觉形象中发现、寻找问题的能力。
2、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2、难点则是在认识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绘画题材中发现不同的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的艺术作品,其中又以绘画居多。
提高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教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图片或影视图像。
学生:教材。
教学程序一、导入視頻《故宮》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对于故宫来说,建筑又是凝固的历史。
故宫中的每一个宫殿,每一个门楼都有着特殊的礼仪功能,甚至还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走进故宫,就是走进历史。
二、作品欣赏与示范讲解1.通过幻灯或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
提问:画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学生阅读P70第2段文字。
(记录1300年前汉藏民族亲密交往情况的绢本历史画卷。
)学生回答:记录汉藏和亲的历史画卷,画的是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答应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吐蕃使者前来迎娶一事。
是一种纪念性的画作。
阎立本选取的不是婚礼的大场景,而是唐太宗接见使臣的一个小片断。
一件有关历史重要事件的作品,一方面展现了历史场面,另一方面,又更多地融入了艺术家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师:介绍画面内容,右边唐太宗坐在辇上(介绍什么是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活王室坐的车子。
)神态自若,王者风范,身边簇拥着9个宫女,左边分别是礼官、使者、翻译官。
提问:如何在作品里表现大唐泱泱大国的气势和唐太宗大国皇帝的气魄呢?画家为什么不去画婚礼的大场面,而是选取唐太宗接见使者的一个小片段呢?答:一个过于宏大的像公主婚嫁的场面不是早期中国画家所擅长表现的,而且不宜于其中某一个特定人物的突显,观者的注意力太容易让场面中过多的其他细节所吸引;提问:1、仔细观察唐太宗和身边的宫女在人体比例上有何区别?2、问: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3、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禄东赞虽然身为一国之相,但在大唐天子面前,总还是无法与帝王相媲美,于是人物的选择又已经决定了画面中最有权威、无人与之匹敌的唐太宗的地位;画家不仅描绘太宗本身举重若轻的神态,还用身旁女性的温柔衬托他的稳健持重,用禄东赞的体形与表情来衬托大唐的泱泱大国气势。
《进入历史》(完)2014年
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五课进入历史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教案编写人:邹维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从视觉形象中发现、寻找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能够从作品细节中推断其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思考艺术家如何表现历史,从而达到对艺术品更深入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3、教学难点:在认识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绘画题材中发现不同的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分析:高中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美术欣赏,但对于美术鉴赏这样有着更高的要求,1、是感悟式鉴赏;2、是形式鉴赏;3、是社会学鉴赏;4、是比较式鉴赏。
学生对于艺术的语言和艺术的表现还没有专门的了解。
也就是说,现学生专门的分析和研究艺术的形式美感的也不多,对于艺术的审美表现也较为薄弱。
二、教材分析:教材有两种含义:高中生对艺术品接触较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也相对薄弱,对于文字和绘画中的历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所知不多,教师在参照历史故事讲解画面内容之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美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为特定的消费群体和赞助人而制作的,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
当制作关于历史事件的作品时,会带有某些主观立场,对于真实的历史常有所改变。
在欣赏历史绘画时,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只有主动在欣赏活动中发现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才能更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把其他视觉资料与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开国大典照片与董希文《开国大典》画作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明白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有何不同。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了解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3、素养目标: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从作品细节中推断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弄清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著名作品,从中欣赏美,感受美。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
同时还有美术组品的其他方式比如:建筑——故宫,雕塑——《加莱义民》等的艺术形式的出现。
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美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为特定的消费群体和赞助人而制作的,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
当制作关于历史事件的作品时,会带有某些主观立场,对于真实的历史常有所改变。
在欣赏历史绘画时,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第三单元 第五课 《 进入历史》
第三单元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画面内容与形式特点的分析欣赏,一来加强学生对于作品、作者艺术创作特点的印象,二来让他们更直观地看待分析一些历史事件;更要让学生明白美术作品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着重讲解分析一些表现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绘画作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工具老师准备一些图片图像,教材,课件等;学生带好教材。
教学程序:一、导入在人类未创造出照像机、摄像机以前,美术创作与文字是唯一可以记录历史的手段。
申明美术之于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作用,即告之学生本课的教学目的。
首先可以通过对故宫的简介或提问,来让学生体会美术与历史的联系性。
(结合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二、作品讲解分析(一)记载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美术作品1、《步辇图》唐阎立本·作者生平与其艺术创作特点讲解:阎立本与其兄阎立德皆为初唐宫庭内最有影响的人物画画家。
任高官,历经三朝,所作之画多与唐王朝重大事件或太宗政绩有关,擅长写真,其人物画带有肖像画的色彩。
·作品内容背景讲解:画面主题为吐蕃使者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的场面。
在宫女的簇拥下,唐太宗坐着步辇接见了由禄东赞,使臣前面的为大唐礼官,后为译者。
画面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大唐比较兴盛,但是汉蕃这之间平等和睦,十分友好。
教师可叫学生分析一下画面人物的神态特征与衣着特点,可找一点中唐或晚唐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说明,来理解初唐风貌。
2、《文姬归汉图》·作品背景故事讲解: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
文姬博学有才辩,深谙音律。
初嫁河东卫仲道,夫死无子,归居家中。
献帝兴平年间,被南匈奴所掳,没入左贤王名下,在匈奴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惜友爱才,以金璧赎归,再嫁屯田都尉董祀。
·分析在历史意义上这幅作品与《步辇图》的不同之处。
一个是表现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一个表现各族的和睦友好的场面。
3、《荆柯刺秦王》·背景故事讲解·叫学生从画面中去找人物找角色。
美术七上第五课教案人教版
美术七上第五课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3)掌握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基本绘画技法。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3)掌握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基本绘画技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3)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基本绘画技法。
2.教学难点。
(1)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理解;(2)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新知。
(1)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包括工艺美术的种类、特点、发展历史等。
(2)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通过展示和解读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包括陶瓷、漆器、丝绸等。
(3)掌握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基本绘画技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基本绘画技法,包括线描、皴法、点彩等。
3.展示作品。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4.课堂小结。
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2.绘制一幅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
五、板书设计。
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3.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基本绘画技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展开,通过讲解、展示和绘画实践,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单元 第五课 进入历史
第三单元第五课进入历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能够从作品细节中推断其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思考艺术家如何表现历史,从而达到对艺术品更深入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从视觉形象中发现、寻找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和发现不同的构图形式美感,运用艺术手段和丰富的想像力在艺术创作进行合理的利用。
2、色彩的运用、雕塑的手法在艺术表现中的运用
3、如何运用不同的形式美感、巧妙搭配运用,使作品构思立意新颖。
三、教学思路:
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
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
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四、教学设计:
四、作品分析与评价。
第三单元,第五课进入历史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
1.用网络的网页课件,丰富和扩大了课本的教学知识及内容,采用了高清晰的图片,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2.用动画的建筑模型,加深了学生对古代建筑的印象和理解,特别是古建筑拱的构件之复杂,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古建筑高超的艺术特色。
3.《故宫》的介绍用网上的声音播放与电子相册的结合,学生在绘画的同时,又能欣赏有关故宫的介绍。
4.美术鉴赏课,既有鉴赏,又有让学生绘画,在欣赏中加深了对中国古建筑的理解。
5.师生的配合还很和谐。
高中美术教案05《进入历史》教案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任务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了解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掌握欣赏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方法。
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和 作业。
03
知识讲解:历史背景及艺术特点 分析
讲解相关历史时期背景知识
古代史
涵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 建社会等时期,美术作品多表 现神话、宗教及统治阶级生活
背景和文化内涵。
艺术流派
介绍与历史题材相关的艺术流派 ,如文艺复兴、现实主义等,让 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和
表现手法。
代表性作品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题材 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大 卫》等,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 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创作构思
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表现手段的运用,以及细节的刻画和 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细节刻画
示范如何深入刻画人物表情、 服饰等细节,使画面更具历史 感。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01
02
03
分组练习
学生按小组进行创作,每 组选定一个历史主题。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各组,针对学生 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 。
错误纠正
发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出 现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 。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
作品展示
选取各组优秀作品进行展 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学 习。
点评环节
针对展示的作品进行点评 ,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 改进意见。
总结经验
总结本次创作的经验教训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 中继续努力。
美术鉴赏(课程)教案
美术鉴赏(精品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类别及特点,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式分析、内容解读、历史背景了解等。
3. 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素养。
4. 能够运用美术鉴赏方法,分析、评价美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与类别美术的定义美术的类别: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等2. 美术的特点视觉性审美性创造性文化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类别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美术鉴赏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美术鉴赏》等相关教材。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准备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类别及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美术的类别,分析具体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评价。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美术鉴赏心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和评价。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美术鉴赏的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美术鉴赏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美术鉴赏方面的进步。
七、课后作业1. 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美术作品的短文,包括作品的形式、内容、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介绍。
3. 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实地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回来后与同学分享心得。
八、课程资源1. 教材和教参:提供《美术鉴赏》等相关教材供学生自主学习。
2. 网络资源:推荐一些关于美术鉴赏的优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博客、论坛等。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全册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全册说课教案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全册说课教案中国美术鉴赏(9课时)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
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导入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影响中方方面面。
请欣赏广告片《K-BOXING》和《夜宴》预告片提问:片中出现了几幅艺术品,有什么作用?2、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课件出示一作品,请学生辨析。
《美术鉴赏》教案说课稿人教版
《美术鉴赏》教案说课稿人教版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1 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讲解美术鉴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和理解的过程。
强调美术鉴赏对于培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1.2 美术鉴赏的方法与步骤介绍美术鉴赏的常用方法,如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法等。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作品整体、分析形式与内容、表达个人感受等。
第二章:中国绘画艺术的鉴赏2.1 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与历史背景介绍中国绘画的特点,如线条运用、色彩运用、构图规律等。
简述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不同朝代的绘画风格与代表作品。
2.2 中国绘画艺术的鉴赏方法讲解如何鉴赏中国绘画作品,包括关注作者的绘画技巧、艺术风格、表现主题等方面。
引导学生欣赏几幅经典的中国绘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第三章:西方绘画艺术的鉴赏3.1 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与历史背景介绍西方绘画的特点,如透视原理、光影运用、色彩理论等。
简述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不同流派和时期的绘画风格与代表作品。
3.2 西方绘画艺术的鉴赏方法讲解如何鉴赏西方绘画作品,包括关注作者的绘画技巧、艺术风格、表现主题等方面。
引导学生欣赏几幅经典的西方绘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第四章:雕塑艺术的鉴赏4.1 雕塑艺术的特点与历史背景介绍雕塑艺术的特点,如空间感、立体感、动态感等。
简述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不同朝代的雕塑风格与代表作品。
4.2 雕塑艺术的鉴赏方法讲解如何鉴赏雕塑作品,包括关注雕塑的造型、材质、表现主题等方面。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雕塑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第五章:摄影艺术的鉴赏5.1 摄影艺术的特点与历史背景介绍摄影艺术的特点,如捕捉瞬间、纪实性、艺术创造性等。
简述摄影艺术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摄影的不同风格与代表作品。
5.2 摄影艺术的鉴赏方法讲解如何鉴赏摄影作品,包括关注摄影的构图、光线运用、表现主题等方面。
第五课进入历史教案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概述
知识点
本课程将涵盖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知 识,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
宗教信仰
描述该时代的宗教信仰状况、宗教派别及 治事件及影响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 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民主 革命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 时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 之一。
五四运动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性和参考价值。
文献资料的特点
具有客观性、时代性、文化性等 ,需要注意文献的来源、作者背 景、撰写目的等,以进行正确的
解读和运用。
图像资料解读方法
解读图像中的信息
01
包括图像的标题、作者、创作时间、内容等,了解图像的基本
信息和背景。
分析图像的构图和元素
02
注意图像的构图、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分析其所表达的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导学生运用历史资 料进行分析、推理和 判断,形成独立见解 。
通过小组讨论、辩论 等形式,锻炼学生的 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评价不同历 史观点,培养其批判 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小组讨论任务安排
分组方式
按照学生的座位就近原则,每组4-5人,确保每组成员的多样性 。
高中美术 第五课《进入历史》说课稿
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能够从作品细节中推断其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思考艺术家如何表现历史,从而达到对艺术品更深入的理解。
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共有两个“活动建议”和两个“思考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
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是关于故宫的,可以参考教材上的说明或查找相关资料来完成。
第二个“思考与交流”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体会悲剧性的效果最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活动建议一”是分析《开国大典》。
可以适当复习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的相关内容并用表格的形式完成。
形式鉴赏方面要注意构图和色彩,尤其是红色的运用体现一种喜庆的气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
在社会学鉴赏方面,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到互联网上找来艾中信的一篇回忆文章。
比较式鉴赏侧重于画面上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辨认画面上的人物。
“活动建议二”主要是比较几件以大卫为题材的雕塑,教材已经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提示,最好结合各自所处历史时期的审美特点来理解,也要注意每个艺术家所赋予大卫的不同内涵和意义。
教师也可以找来《圣经·撒母耳记上》中大卫击败歌利亚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各种艺术处理的理解。
教学基本思路:教师用幻灯和投影展示画面,通过提示画面细节和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兴趣并主动进行思考,使单纯的学习和欣赏带有研究性质。
学生在看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种奇异有趣的设想,这正是他们运用不同方式和多向思维进行观察的结果,老师对于这些奇思妙想应持鼓励的态度。
对于画面所表现的历史故事的介绍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材料分析用心爱心专心 1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
湘美版选修 美术鉴赏 第五课 进入历史
第五课进入历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教学难点:则是在认识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绘画题材中发现不同的艺术美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故宫视频的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故宫视频欣赏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对于故宫来说建筑又是凝固的音乐,走进故宫就是走进历史。
其实艺术家的作品,有时候就是一本“历史著作”,只是,这本著作不是由文字写成,而是由生动的视觉形象组成,向我们展示历史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瞬间。
今天我们要赏析的第一幅美术作品就是来自于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的《步辇图》活动2【讲授】赏析反应一般历史的作品《步辇图》《清明上河图》一、美术作品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展示《步辇图》提问:什么是步辇?(提问目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记住作品的步辇是轿子的雏形.) 师:就是这个人乘坐的这个,它是轿子的雏形,在唐朝时出现我们仔细观察画面,这幅作品描绘是什么历史事件?画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阅读P70 第 2 段文字。
(提问目的:从作品中了解历史,并且是学生们都熟悉的历史事件,记录1300 年前汉藏民族亲密交往情况的绢本历史画卷。
)谁来说一下?师:补充《步辇图》是具体描绘唐太宗“临轩册命”禄东赞的历史场景. 师:唐太宗坐在辇上神态自若,王者风范,身边簇拥着9 个宫女,左边三个官员提问1唐太宗接见使者为什么穿便服?(提问目的: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细节,为回答问题做准备) 师:在授册仪式中,唐太宗离开正座,乘坐步辇。
人教历史七年级上第5课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案)
第三单元情与意的交融第5课情景交融的山水画(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山水画作品, 学生感受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
2.学生学习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山石的画法。
3.让学生尝试画一幅山水画小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4.使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魅力,激发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尝试画山水画小品。
教学难点:感受与理解山水画情境交融的意境。
教学方法:赏析法、比较法、讲解法、示范法等。
教具准备:国画工具材料和收集的山水画图文资料。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发现等方式。
学具准备:国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展示一幅山水画图片,引出课题: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2.从“中华五岳”勾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课堂发展(一)佳作欣赏1.通过对比黄山的摄影图片与石涛的《黄山图》,让学生感受其不同之处。
2.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概念。
以水墨或水墨线条为根本元素,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
3.出示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图片,通过赏析让学生感受画中意境。
(二)探究新知1.结合作品赏析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构图方法,简称“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
2.结合作品赏析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可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
3.山水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哪些?山石、树木、云水。
4.皴法:根据山石不同的结构,采用不同的笔法表现山石的纹理和阴阳面。
山石皴法(典型的皴法)可分为:披麻皴、斧劈皴。
(三)表现与创造1.了解画山石的基本步骤:勾、皴、擦、染、点。
2.教师示范山石画法。
3.出示山石画作范例,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临摹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落笔。
4.提出作业要求:⑴基本要求:选用所学的一种皴法,画出一幅山石作业。
⑵个性探究:尝试画一幅比较完整的山水画小品。
学生选择自己的作业层次,自主完成作业。
三、教学评价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及评述同学的作品,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湘美版高中美术 第五课 进入历史 教学设计
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学情分析高中生对艺术品接触较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也相对薄弱,对于文字和绘画中的历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所知不多,教师在参照历史故事讲解画面内容之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教学难点:则是在认识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绘画题材中发现不同的艺术美的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故宫视频的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故宫视频欣赏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对于故宫来说建筑又是凝固的音乐,走进故宫就是走进历史。
其实艺术家的作品,有时候就是一本“历史著作”,只是,这本著作不是由文字写成,而是由生动的视觉形象组成,向我们展示历史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瞬间。
今天我们要赏析的第一幅美术作品就是来自于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的《步辇图》活动2【讲授】赏析反应一般历史的作品《步辇图》《清明上河图》一、美术作品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展示《步辇图》提问:什么是步辇?(提问目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记住作品的步辇是轿子的雏形.) 师:就是这个人乘坐的这个,它是轿子的雏形,在唐朝时出现我们仔细观察画面,这幅作品描绘是什么历史事件?画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阅读P70 第 2 段文字。
(提问目的:从作品中了解历史,并且是学生们都熟悉的历史事件,记录1300 年前汉藏民族亲密交往情况的绢本历史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课进入历史参考教案发布者:牛牛创作者:牛牛来源:原创点击:241 时间:2007-09-27 16:23:04 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最好能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教材给出的图片比较清楚,如果仔细看,其中的字都能辨认。
)2.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教师总结: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中所写的一些“之”字。
不过他可不是刻意写出来的,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第二段的内容。
◆注意:教师可以提出要求:①能否找到每个“之”字的原始位置。
②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3.学生思考并回答。
4.教师总结。
指出,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
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
5.教师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8页,并依据教材中的分析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
6.学生思考并回答。
7.教师总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
完成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
8.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9页元、明、清时期的美术现象。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认识:①作品的题材与内容。
②表现方式。
③这些因素与艺术家的人品以及内心感受之间的关系。
④对美的认识。
⑤创作主体意识(即个性化的增强)带来绘画领域中的什么变化。
9.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并且对文人画进行介绍、总结。
10.教师与学生一起赏析一些文人画作品,按照“意象美术”的欣赏方法来进行欣赏。
着重要理解艺术家为什么创造这些形象,是表白心迹,还是超脱世俗,还是反叛社会等等。
11.课上或建议学生在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
第2课时1.复习导入:简单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
请一些学生讲述一下活动的完成情况。
教师进行总结,特别是要点明个性与共性的问题。
指出,从“审美自律”这一趋势出现之后,艺术家们希望摆脱社会中流行的艺术程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展示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阿拉伯幻想曲》,请同学们运用感悟式鉴赏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3.研究教材第40页关于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对立。
注意把《贺拉斯兄弟的宣誓》和《自由引导人民》这两件作品跟表格中的文字描述对应起来。
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4.教师进行总结,并做一些必要的补充。
5.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教材第41页的“思考与交流”。
可以把学生对比《浴女》和《阿拉伯幻想曲》的结果跟教材提供的表格进行对比,看对两个流派的特点是否有不同的理解。
6.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请同学们发表不同意见。
7.教师展示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请同学们与新古典主义作品进行比较(用形式鉴赏法和比较鉴赏法完成这一活动)。
8.学生研究并分析教材:教师请同学们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的第41页关于印象派的材料。
◆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你认为印象派在当时为什么会引起观众的震怒和批评家的指责?9.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回答上述问题(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分析)。
10.教师总结:印象派画家由于突破了当时流行的绘画程式与人们的欣赏习惯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11.深入研究:请学生深入研究印象主义画家在哪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绘画程式。
12.学生分析并回答,教师总结。
13.完成“活动建议二”。
教学资料自由引导人民(法国)德拉克洛瓦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4~1863.8)于1816年到巴黎学画。
先进入古典派画家格罗的画室,后又研究普吕东。
这幅《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260厘米×325厘米),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事件。
画上所展示的这幕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是他在自己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
这里除了参战的市民、工人以及那个象征阿莱尔的少年英雄之外,画家在正中还设想了一个象征自由的女性形象,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里吉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擎飘扬着的三色旗,正转身号召民众向君主专制王朝冲去。
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也是这幅三角形构图的制高点。
德拉克洛瓦选择这个造型优美的自由女神形象作为全画的主人公,是他浪漫主义想像力的表现。
在创作上,德拉克洛瓦追求的是个性解放。
在社会改革上,他向往的是自由、平等。
而要反映对被压迫民族的同情,要热烈歌颂人民群众争取自由的斗争,就必须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理想形象。
采用历史或神话素材正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色,因此,他在这里选择“自由女神”被认为是最合适的象征。
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
右侧那个身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是大学生,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有人认为这就是画家本人),在他身后有两个高举战刀怒形于色的工人形象。
前景上除了倒毙在瓦砾堆上的禁卫军尸首外,还有一个受伤的青年匍匐着想站起来,仰望着女神手中的三色旗。
远处是处在晨雾中的巴黎圣母院。
如果仔细观赏,还可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也极其紧凑,色调丰富炽烈,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拾穗者(法国)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当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
在这个画派中,最能真实地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与矛盾的,应首推米勒。
这幅作品便是他表现此类题材的系列作品之一。
这幅表现农民境况的《拾穗者》在沙龙展出后,引起了资产阶级舆论界的广泛注意。
一些评论家写文章说,画家在这里蕴有政治意图,画上的农民有抗议声。
有人评论说:“这三个拾穗者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像三个司命运的女神。
”甚至还耸人听闻地说:“这三个突出在阴霾的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刀枪和1793年的断头台。
”在被法国革命风暴席卷过的巴黎,一幅画、一篇文章往往会被从中附会出政治色彩。
发人深思的是,《拾穗者》何以能产生如此大的震动?据同代人回忆,米勒是允许他的革命伙伴按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作品的主题的。
这一事实,足以说明米勒对于当代革命事件至少表示过同情。
此幅《拾穗者》的草稿有二十余幅。
可见,米勒在艺术上对法国农村现实的表达,并非只体现一种安于天命的思想,而是寓强烈的呼声于无声之中。
米勒的一位艺术辩护人朱理·卡斯塔奈里曾这样来描述这幅画:“现代艺术家相信一个在光天化日下的乞丐的确比坐在宝座上的国王还要美……当远处主人满载麦子的大车在重压下呻吟时,我看到三个弯腰的农妇正在收获过的田里捡拾落穗,这比见到一个圣者殉难还要痛苦地抓住我的心灵。
这幅油画,使人产生可怕的忧虑。
它不像库尔贝的某些画那样,成为激昂的政治演说或者社会论文,它是一件艺术品,非常之美而单纯,独立于议论之外。
它的主题非常动人,精确;但画得那样坦率,使它高出于一般党派争论之上,从而无需撒谎,也无需使用夸张手法,就表现出了那真实而伟大的自然篇章,犹如荷马和维吉尔的诗篇。
”这段话给我们欣赏、分析和研究这幅《拾穗者》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历史见证。
它的力量产生于真实,因为它不是谎言,就能使敌人丧胆,让人民振奋。
这就是米勒这一幅《拾穗者》的艺术意义所在。
兰亭序(东晋)王羲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风格成熟时的代表之作。
它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我国魏晋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历代书家无不奉之为圭臬。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
后移居会稽山阴(今绍兴),遂为浙江人。
他是司徒王导的侄儿,初为秘书郎,累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被尊为“书圣”。
会稽佳山丽水,当时不少名士居于此地,吟咏性情。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山阴兰亭(故址在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流有东山再起名满天下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名理精湛游心物外的高僧支遁,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41人。
这天风清云淡,名士们分坐在蜿蜒的溪水两旁,司令的人将斟满的酒杯从上游顺流漂下,停搁在谁的跟前,谁就得饮酒赋诗。
宾主兴致盎然,成诗37篇,众公推王羲之作序以存念。
这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妙墨,当时即以蚕茧纸、鼠须笔乘兴所作。
手稿共28行,324字,前松后紧,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酒后微醺,如有神助。
醒后曾再书,竟不能复得。
此帖传为唐代冯承素双钩廓填本,纸本,故宫博物院藏,素称“神龙本”。
千百年来,流传有绪的《兰亭序》已深入人心,并孕育了以“中和”为极则的书法审美观念。
其书势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用笔秾纤得体,遒丽天成;章法如斜反正,纵横自如。
文中“之”字重复达二十多次,然字字意殊,极尽和畅变化之美。
从书法美学上讲,表现为空灵、自然,以韵为尚;流露在笔尖墨端,则是任情适性,天真烂漫。
早春图(北宋)郭熙《早春图》是宋代郭熙的代表作之一,它敏锐地展现了严冬刚过,大地复苏的细微变化。
远处峰峦高耸,山谷间雾气弥漫。
中景楼阁,瀑布高悬,涧水奔流。
近处河流刚刚解冻,渡口山路上旅客行色匆匆,枯瘦清简的松树有主有宾,攲正多姿,新芽初绽。
画家运用纯熟的技巧,展现了季节的特点,细微地表现出悄然而至的早春气息,环境优美舒畅,意境深远。
《早春图》山水灵秀,构图幽奇,变化多端,既有“春山艳冶而如笑”之姿,又给人“可游可居”之感。
虽然篇幅不大,所画之图是兼具三远的全景式山水,但布景立意,妙合自然,几乎无懈可击,体现了郭熙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也是郭熙绘画理论的一个很好诠释。
郭熙是宋代杰出的画家和卓有建树的山水画理论家。
他的理论成就见于其子郭思辑录的《林泉高致》一书。
他主张继承前人的成果,反对“局于一家”和“蹈袭”;主张“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
他认为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不应仅限于技术的追求,一个优秀的画家还应力求做到“所养扩充”、“所览淳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要广泛接触生活,深入实践,师法自然,并且还要撷取典型,创造典型,绘制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