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有格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以及如何在这个阶段做到有格调、有品质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面临的各种挑战,如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情感波动等,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在这些挑战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这个阶段充满好奇,也有许多困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道德和法治方面的问题,但未必知道如何正确处理。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既感兴趣,又有一定的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认识到青春期面临的挑战。
2.引导学生学会在青春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3.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期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2.如何做到有格调、有品质的生活。
3.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青春期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和解决经验。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教学课件: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3.小组讨论材料:包括话题、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春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青春期的内容,让学生思考:青春期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挑战?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应对青春期的挑战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和解决经验。
讨论结束后,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在青春期要做到有格调、有品质的生活,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PPT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青 少年需要在这个时期不断学习和成长,以 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青少年需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 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和计 划执行等。
社交技能与人际关系
情绪调节与压力应对
青少年需要发展良好的社交技能,学会与 人沟通、合作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有 效的压力应对方法,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压力。
02
青春的自我修养
自尊自爱
自尊自爱
在青春期,我们应该树立自尊和 自爱的态度,珍惜自己的尊严和 价值,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
和权利。
具体表现
在言行举止上,要保持正直和诚 实,不做出违背良心的行为;在 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
度。
意义
自尊自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基础,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 要条件。只有具备自尊自爱的品 质,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创新思维
总结词
创新思维是青春学习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详细描述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 思维方式,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们能够更好 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终身学习
总结词
终身学习是青春学习观的延伸和发展, 是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 途径。
身体变化
青春期是一个身体快速 生长和变化的时期,包 括身高、体重、骨骼和 肌肉的变化。这些变化 使得青少年能够更好地 适应身体活动和社会角
色。
心理变化
青春期也是一个心理变 化的时期,青少年的认 知、情感和个性都在发 生变化。他们开始独立 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 观和世界观,并逐渐形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课件

心理变化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如独立意 识增强、情绪波动加大、对异性产生好感等 。
社交需求
青春期学生渴望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对 社交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道德与法治在青春期的重要性
01
02
03
道德约束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对青春期 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约 束作用。
法治保障
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 志,为青春期学生提供了 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真诚负责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异性朋 友,对彼此的关系负责, 不轻易许诺或背叛信任。
建立积极、健康人际关系
学会倾听
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人的需求和 期望。
尊重差异
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寻求共同点和解决方案。
积极沟通
尊重他人的个性和差异,包容不同观点和行 为方式。
维护友谊
珍惜友谊,关心和支持朋友,共同度过青春 期的挑战和成长。
01
设定明确目标
青少年应该设定明确、可实现 的目标,以激发自己的潜能并 实现自我成长。
02
勇于尝试新事物
通过尝试新事物,青少年可以 拓展自己的视野,发现自己的 潜在能力Biblioteka 兴趣。03培养自律精神
自律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因 素之一。青少年应该学会自律 ,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 学习和生活习惯。
04
寻求帮助与支持
助力成长
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青 春期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 进其健康成长。
培养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
学校教育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 阵地,应当通过思想品德课程、 法治教育课程等加强学生的道德 与法治教育。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青春有格)教育课件

2.古人云“行己有耻”,人应该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羞耻之 心,而在诈骗分子的眼里,受骗人的死活不会触动他们,良 心和耻感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行己有耻”要求我们
(C )
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需要我们有知 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 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能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 做 ④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 力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活动三:探究合作
探究合作一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应看到小勇同学的优点,鼓励他的行为并向他 学习。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我会替小勇感到高兴,并将小勇作为我的“榜
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样不仅 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 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 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 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 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1.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理解“行己有耻” 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2.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理解“止于至善” 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 辨别“耻”的能力。正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 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之 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考完后 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 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座的 同学已经做出来,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袭他的。 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 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 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
2024年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件

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4/3/23
9
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3/23
鼓励自主思考和探索
01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和探索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想法。
提供创新实践机会
02
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机会,如参加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破坏公共秩序将受到法律制裁
对于那些破坏公共秩序、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国家将依法予以打击和制裁。
2024/3/23
17
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024/3/23
法治观念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作为现代公民,我们应该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 权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法律法规是公民的义务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
化差异而造成误解或冲突。
12
关爱他人是社会责任和义务
2024/3/23
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困难
我们应该关注周围人的需要和困难,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 的人。通过关心、问候、提供帮助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 温暖和关爱。
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隐私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隐私,不轻易触碰他人的痛处 或揭露他人的隐私。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保持适当的距 离和关注度,避免给他人造成不适或困扰。
2024/3/23
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 不同的行为选择和人 生轨迹。
20
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永恒主题和价值追求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
真代表真实、真诚,是做人做事的基 本准则。
善代表善良、仁爱,是人际关系的润 滑剂。
2024/3/2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的目标,培养健康的人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但同时,他们也会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如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的价值,认识到青春是人生中宝贵的阶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
3.培养学生自律自省的习惯,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律自省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用于模拟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青春的认识,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4.巩固(5分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青春有格+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说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3.2青春有格-思维导图
做人做事的底线 含义(What):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行己 有耻
青 春 有 格
止于 至善
道德境界的追求
要求 (How)
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③加强自我监控
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Part2Fra bibliotek止于至善
把自己人性里面善的、光 明的那一面发挥到极点。
4.止于至善的内涵
4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 善”追求。
4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 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 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请同学们寻找身边的善行,说一 说在追求至善的过程中我们能做 什么?
(p28-p29)
知识理解
小亮今年13岁,是某校七年级学生。他原本品学兼优, 自从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每天一放学,他就往网吧里钻 ,双休日则更是无所顾忌,全天泡在网吧,有时还和同学们 在网吧里“包夜”,十分痴迷。其实,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对 ,想改正错误。他该怎么办?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 断增强自控力。(p29)
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章《青春有格》。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青春期的烦恼和特点,探讨青春有格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春有格的认识和培养。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青春有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青春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青春话题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a.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b.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c. 青春有格的重要性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青春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以“我的青春有格”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答案要求:围绕主题,内容真实,观点明确,不少于300字。
2. 拓展延伸:推荐一本关于青春期成长的书籍,让学生课后阅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青春期相关话题,提高自我认知,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应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青春有格的认识和培养。
说明:青春有格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要求学生在理解青春期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青春的含义、青春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本章节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重要性,明确青春的价值,教育学生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青春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青春的价值,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含义、青春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具备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青春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青春的价值,知道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题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的价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青春。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青春的理解和感悟。
4.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春的价值和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青春的含义2.青春的价值3.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青春期含义、青春的价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青春有格行己有耻的原则和实践方法。
2.提醒学生要将道德法治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努力成为有道德、有法治素养的青少年。
3.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长、同学分享所学,将道德法治观念传递给身边的人,共同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青春有格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的道德法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道德法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4.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小组分享等多种途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使其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关爱社会,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主动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c.如何在青春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青春有格行己有耻的实践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青春有格行己有耻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有格行己有耻》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重视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发现不足,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同时,通过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给予学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行己有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行己有耻”的宣传海报,展示在班级宣传栏。
五、案例亮点
1.结合实际生活,提升道德认知
本教学案例的一大亮点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真实案例导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道德法治的重要性。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行己有耻”的内涵,提升道德认知,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法治原则。
4.强化实践应用,提高道德行为能力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注重将道德法治知识与学生实际行为相结合,强化实践应用。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道德法治原则处理问题,提高道德行为能力。
5.人性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本案例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人性化教学为导向,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成长。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行己有耻”的概念、内涵及其在道德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首先,解释“行己பைடு நூலகம்耻”的含义,即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知耻之心,做到自律、自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法治知识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行己有耻的具体表现和实际应用。
青春有格(教案)

思考:卢梭“内心隐隐作痛”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礼记》
教师引导:格是形式、规矩、标准。上升到做人来看,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青春,是人生中重要的时期。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自己青春在“格”中飞扬。
过渡:青春有格要求我们做到哪两个方面呢?
人教部编版道法七年级下册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课题名
《青春有格》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青春有格”,本框与之前所学的“青春飞扬”一框共同组成了对青少年精神成长方面的要求。相比于前一框理解“青春”的含义,这一框更强调了过好青春时期的要求。通过这一框的学习,帮助学生具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最终,帮助学生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引导学生追求“至善”,积善成德,见贤思齐,自我省察。
提示: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第一目 行己有耻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说脏话、闯红灯、醉驾、校园暴力等
教师讲解:这些行为都是生活中不文明行为、非法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把知羞明耻作为修身的先决条件,把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作为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
课件展示:孔子和朱熹的名言
教师: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复回顾:1、自信的作用?2、怎样做到自信?3、自强的作用?4、怎样做到自强?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出示研究方针: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4、什么是“止于至善”?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生答:略XXX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XXX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说明:XXX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克不及做。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05
青春的升华
青春的升华 追求卓越,不断进步
• 青春是人生中最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时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 这一时期,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 个人兴趣爱好,都应该保持一颗进取心,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和水平。同时,要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开拓视野,以更好地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03
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04
祝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和更加美好的人 生。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
02
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心理 素质和应对能力。
03
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02
青春的探索
青春期的定义与特点
青春期定义
青春期是人体从儿童向成年的过渡阶段,通常发生在10岁至20岁 之间。
1 2
勤奋努力
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勤奋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 能力和素质。
自律自控
能够自我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轻易放弃自 己的目标。
3
坚持不懈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不轻易放 弃。
04
青春的行动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总结词
明确方向,指引前行
详细描述
在青春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至关重要。这个目标应该符合个人的兴趣、能力和社会的需求,具有可行性和 可实现性。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动路线,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向前迈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围绕青春期的烦恼、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展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各种问题,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三章第三节,主题是“行己有耻”,主要讲述青春期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知耻而后勇,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正,做到自我完善。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面临着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对于如何处理青春期的各种问题,他们可能存在困惑和迷茫。
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青春期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行己有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疑问。
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确行己有耻的意义,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知道为什么要行己有耻,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知道为什么要行己有耻,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行己有耻的意义。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情境模拟法: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

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青春有格》。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青春期的我》,第二节《青春有格》。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格言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节。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循社会公德,做到行有规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重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绪管理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青春有格案例、板书设计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随堂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知识讲解:(1)青春期心理变化:讲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
(2)情绪管理: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教授情绪管理的方法。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关于青春有格的实践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情景中的做法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心理变化特点心理需求2. 情绪管理方法重要性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案例分析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教材,思考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2)列举出你认为正确的青春格言,并说明理由。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优质课件

5、怎样做到“止于至善”?(要求)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 视自身的不足,通过自省 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自省
是指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 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是孔子提出的一种 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
相关链接P31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 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 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 能严守道德准则。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不借助画图工具, 画出一个圆圈和一个正方形。
身边规则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 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 不伤害别人;不说 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纪律要求) 课堂保持安静(纪律要求)
身边规则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 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 不伤害别人;不说 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运用你的经验P27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田字格,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 田字格对汉字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
我们的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不随地吐痰(道德要求)
爱护公共财物(道德要求)
身边规则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 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 不伤害别人;不说 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过马路走斑马线(法律要求)
红灯停,绿灯行(法律要求)
第二节 青春有格
——规则
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 用规则、规范守护青春。
青春有格-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4.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1)增强“__我__不__要____”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 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2)增强“__我__想__要____”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 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 (3)加强__自__我__监__控__。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 关注的事。
二、止于至善 1. 止于至善的内涵。 (1)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 的德行,在于__关__爱__他__人__,在于明大德、守公德、 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的__实__践__过__程__,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 _精__神__状__态___。
9.苏轼少年聪慧,读了一些书就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 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来一 位老人拿着一部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 人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 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苏轼改对联体现 了他( A ) A.自尊知耻,勇于改正错误 B.学问高深,没有人能超越他 C.没有自信,缺乏独立思考 D.不耻下问,服从他人的要求
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 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 :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 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
同贪污,玷污了名声。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 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1)白居易带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后来幡然醒 悟这件事告诉你什么道理?你会怎样践行这一道 理?(8分) 行己有耻。(2分) ①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磨砺意志,拒绝不 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每点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校园规则、图书借阅规则、交通规则、运动 规则、学习守则、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2、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在人们的行为规范中有诚实守信的规则要求, 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 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骗别 人。因此,说谎、欺骗违背了诚信原则,是不遵 守规则的表现。说谎、欺骗不论是被发现还是不 被发现都是不应该做的。
青春有格 规范 行己有耻 一些最基本的 规则和界限 必不可少, 底线不能逾 越,“行己 有耻”。 引导 止于至善 用品格引导青春,追求“至 善”。青春的格调在于修美 德,向往美好,永不放弃的 精神。从小事做起,积善成 德,学习榜样,经常自省, 做到慎独,以修身为本,行 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是对青春的最好证明。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3.2 青春有格
运用你的经验
1: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 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之有物,而行之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1、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维护人格很重要;等等 2、第一个格是规格;第二个格是行 为标准;第三个格是行为规范。 意思是:要遵守生活中的行为规则、 行为规范。
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
(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
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 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 量。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 力量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
二、止于至善
2、怎样追求“止于至善”? (3)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查的习惯,检 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 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4)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 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意思:每天都要作自我检查,有错误就改正,没
一、行己有耻
3、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行己有 耻”的要求?)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 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 做。
活动:出谋划策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考完
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 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座的 同学已经做出来,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袭他的。 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
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
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
得唠叨我”。
道 德 规 范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 法 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律 规 范
一、行己有耻
3、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行己有 耻”的要求?) (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 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同时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加强自我监控。
(1)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 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行己有耻
3、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行己有 耻”的要求?)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 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 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 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至而 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 后家齐,家 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 下平。自天 子以至于庶 人,壹是皆 以修身为本。
少年智则国 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 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 国独立;少 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 进步则国进 步。
报 国 为 重
有错误就当作自我勉励。
观点一应该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 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从点滴小事 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观点二体现的是一个人要有远大志向,要树立为祖国、为社会奉 献的情怀,让我们的社会、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创新精神,有追求,有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要 善于寻找榜样、向榜样学习,要有自我省察的品质。
新课探究
一、行己有耻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 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 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一、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的含义? “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 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一、行己有耻 2、为什么要“行己有耻”?
二、止于至善
2、怎样追求“止于至善”? (1)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 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 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 他看齐,见到没有德 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 缺点。
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 认识到参加志愿者活动的 意义,没有做到以先进人 物为榜样,向榜样学习。 这三位同学的做法是正确 的,他们努力寻找榜样, 并积极向榜样学习,从榜 样身上汲取力量。
二、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 的品德,鼓励天下人革除自己身上的 旧习,是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二、止于至善
1、为什么要有“至善”的追求?(怎样理解 “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 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 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 态。 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 心里却一直向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