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方言中的歇后语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朔州方言中的歇后语研究报告
一、引言
(一)歇后语的界定
从歇后语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歇后语的“谜面”和“谜底”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在特定的地区,歇后语中又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二)朔州方言歇后语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学界对方言歇后语的探讨多停留在语言修辞层面,人们对朔州方言歇后语的研究多集中在形式上或其方言性和地域性的描述上。
《山西山阴方言歇后语》(范晓林,XX)描述了朔州山阴县方言歇后语,从中可以窥见朔州方言是朔州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朔州方言歇后语一方面传承了朔州人民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具有生动诙谐、表现力强的特色。
经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发现朔州方言歇后语的研究也存在不足。在中国百科网上的百科知识中,“中国方言”里有一篇名为《山西土话朔州歇后语》(作者:不详,来源:中华五千年)的文章,文章只是简单的列出了三十三条歇后语,并没有做更多的解释和研究。可见,前人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文献记录非常稀缺,研究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存在
进一步阐发的空间。
本文调查出朔州方言歇后语共546条,笔者试图通过对朔州方言歇后语类型的解析与把握,来探讨朔州方言歇后语所反映出的当地文化内涵。通过研究筛选,最终选出本文这些朔州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歇后语。
二、朔州方言的歇后语类型
(一)喻意类
喻意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有的歇后语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字面上的意义,例如:
(1)松鼠吃茭子(高粱)顺杆杆儿爬
(2)搬仓挨正瞎睡一样样儿呢灰啧背
有的歇后语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义。例如:
(3)进朔州城绕光武绕了个大圈子
(4)近视眼哈拌汤瞅圪蛋
例(3)中“进城”指农村人到城市里,“光武”指朔州的一个地方,“绕了个大圈子”本指进城可以走近道,不用经过光武,因为光武距离朔州市还很远,再绕了光武就走远了,反而适得其反,现比喻人们说话说不到正题上,绕来绕
去说不到话题的主旨上。例(4)中“哈”是朔州方言,是“喝”的意思,“拌汤”是朔州的一种面食,用水滴在些许白面粉里,把面粉搅拌成许多指头大的小面团,然后配着其他菜煮熟,就是“拌汤”,小面团在朔州叫“小面圪蛋蛋”,“瞅”本指“看”,在这是指近视眼的人看不清东西,得眯着眼睛看,“瞅圪蛋”现用来形容小孩子相貌丑陋。
(二)谐音类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5)驮棺材压死驴双背辛(败兴)
(6)撂碳不拾行(寻)灰哩
例(5)中“败兴”,谐音“背辛”,古时候让驴子驮运装了死人的棺材,“双背”指死人的背和驴子的背,“辛”是“辛苦”的意思,“背辛”是朔州方言的一种丧气话。如果说别人,一般说“背辛货”,严厉指责那些不走正道、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如果是自己自言自语,一般指遇到了不好的事或者自己闯祸了,是一种丧失希望的口头禅。例(6)中“寻”,谐音“行”,在这指找的意思,“撂碳”指碳燃烧后剩下的碳渣,还伴有碳燃尽的灰粉末,“拾”即拾捡,“哩”是朔州方言的一个语气词,表肯定。一般碳
燃烧后剩下的撂碳还可以捡出来,再燃烧,“拾撂碳”暗指做正经的工作,“行(寻)灰”暗指一些人专门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所以不找撂碳,就剩下找灰了,“灰”在朔州方言里形容一些品德不好的人。
(三)其他类型
1.用成语作“注”的歇后语
1)用方言成语作“注”的歇后语
(7)风匣里的耗子(老鼠)两头受气。
这句歇后语来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朔州人民的农村生活实践。“风匣”是朔州方言里的一个词,也叫“风箱”,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头盒子,用两根长长的木杆做拉杆,中间有一块用鸡毛勒成的密封木板,再加上两头的阻风活门,中间做一个突出的出气口,推拉起来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用它吹着煤火就可以炒菜做饭,甚至还能用来烧碳打铁,制作各种工具,尤其是铁制农具。由于风匣是一头进气,另一头排气,所以老鼠要是钻进风匣就是两头受气。现在比喻一个人夹在两个人中间说好话,却两头不讨好,都受气。 2)用共同语成语作“注”的歇后语
(8)擀面仗吹火一窍不通
“擀面仗”就是一根长一米五,两头稍细,中间稍粗的
圆木棍,整根木棍是实心的,用来把面团擀压成面片儿。吹火得用中间空心的管子才能把火吹旺,擀面仗是实心的,所以不可能通风,其两端是平整的圆形,像个圆孔,所以说是一窍不通。现用来比喻对什么都不了解。
2.用惯用语作“注”的歇后语
1)用方言惯用语作“注”的歇后语
(9)山阴庄儿哩(的)牛认不哩麻生。
“山阴庄儿”,朔州的一个村庄。“认不哩”,即不认识。“麻生”,是一种最好的牛饲料。比喻人不识好东西,把好东西放到一边不吃不用,而是用那些不好的东西,把众人认为不好的东西当宝贝,转指人们思想保守,跟不上时代。
2)用共同语惯用语作“注”的歇后语
(10)耳朵里塞棉花装样(羊)儿。
“羊”,谐音“样”,“装”是假装的意思,羊耳朵就像白色的棉花,在耳朵里塞棉花,就像是羊耳朵,所以说是“装羊”(装样儿),“装样儿”在这里指那些喜欢装模作样的人。
三、歇后语透视出的文化内涵
综上,我们对朔州方言歇后语的类型进行了归纳、解析与总结,从这些当地广为流传的歇后语的谜面部分,即可窥
见复杂多样的地方文化内涵。
(一)避凶忌讳的心愿
人类有一种普遍心理就是趋利避害。由古及今,这种心理都可在语言中映射出来。而谐音歇后语也不例外,其中承载了一种“求福”心理。如,“公鸡头上哩肉大小是个官(冠)”,这一歇后语即是福禄心理的体现。自古官禄相连,无数学子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因而官禄思想深烙于人们脑中。
(二)含蓄忌直的文化心态
朔州人民骨子里透着一股豪迈之气,说话常常直言不讳,但有时也会在特定的场合下使用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即用谐音表义来体现。如:“骑上辣椒过河魂(红)不着地。”以“红”谐音“魂”,“红”指红色,在这代表辣椒,“着”是着落的意思,骑着辣椒过河,当然是指人脚不用着地,转以比喻人得意时手舞足蹈的样子,太得意给别人的感觉好像是魂都丢了,所以说魂不着地。这个歇后语含蓄委婉地指责了那些得意忘形的人,反映出了一种含蓄、委婉、忌直的文化心理。
(三)幽默俏皮的情趣
朔州方言歇后语是朔州文化的结晶,它生动活泼、形象鲜明、俏皮逗人,反映出人们幽默俏皮的情趣。谐音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