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答案】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前面写“江南春 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 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结尾写“不知道红豆古树何 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 内容上:抒发了作者的忧思之情,写出了作者期盼红豆古 树能再发新枝、开花结果,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与傲岸 风骨的呼唤与追寻。
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1
(记叙文)
常考题型: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赏析句子) 二.重点句子的作用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四.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归纳概括题) 五.人物形象 六.思想情感 七.记叙顺序 八.段落作用 九.标题含义及作用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
※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
B.中间:1、承上启下 2 、照应开头 3、做铺 垫 4、埋伏笔 5、对比
C.结尾:1、照应题目 2、首尾呼应 3、是文 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例: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 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 思……(结尾)
——陈歆耕《红 豆树下》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 (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 (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 原则,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如果 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根 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
答题格式: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 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技巧1、抓住外貌描写,五官、体态、穿戴,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记忆。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幻觉式(画面)“联想回顾”自言自语“紧迫、紧张时间”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常见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②标题的作用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③标题的好处、妙处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⑤为啥以此为标题。

【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普通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父亲的花儿降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标题假如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别是环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这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如此我们就能够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通全文线索;《顶碗青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要紧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要紧情节;(6)一语双关。

3.分析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普通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4.怎么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具合适的标题,别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日子》;(2)用能概括文章要紧内容的一具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漂流记》;(3)用贯通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4)用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特定时刻、地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5)用文章所写的要紧人物、情况、物品、地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少女》《桂林山水》;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主要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当标题运用特殊手法时: 1、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 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运用XX手法,生动形象,增强文章 的趣味性。
对比: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 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对比,能把对 立揭示出来。 突出某方面的特点,深化主题,给人们以深刻 的印象和启示。
设置悬念的作用: 1.吸引读者注意与思考; 2.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3.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
例文分析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 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 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孔乙己》
【第一步】抓住描写
外貌描写
【第二步】寻找“特 ①青白脸色 ② 时 常 有 伤 痕 ③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点”(关键词句) ④ 穿 长 衫 ⑤又脏又破
记叙文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格式
(1)标题的含义 浅层次+深层次 “浅层次”指的是文章与之相应的具体的 人、事、物(内容方面) “深层次”是指与文本相应的思想情感或 者象征意义(情感、主旨)
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角度: 表层含义(文章内容)
+深层含义(思想情感、主题、人物形象)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反面人物:好吃懒做、欺软怕硬、心胸狭窄、 冷漠自私、尖酸刻薄、目中无人、圆滑善变、 为官不仁、阴险狡诈、欺上媚下、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等
质。
心理描写。 突出了他镇定果断、不怕牺牲的高贵品
动作描写。 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作铺 垫。
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作用: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 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侧面描写: 1.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 2.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3.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的技巧。

4.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3.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4.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5. 记叙文阅读实践与训练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分享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阐述其基本特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3.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讲解记叙文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并强调要素之间的关联。

4. 教授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泛读、精读、猜读等方法,把握记叙文的主题和细节。

5. 解析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举例讲解记叙文阅读题的类型,如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等,并分享解题技巧。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题。

2. 针对文章内容,设计一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记叙文,提高阅读能力。

3. 提醒学生在答题时注意题目的要求,严谨认真。

六、教学拓展:1. 分享记叙文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让学生感受记叙文的魅力。

2. 介绍一些经典的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

3. 讨论记叙文阅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写作、面试等。

七、课堂互动:1. 设计一些关于记叙文阅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的经验和技巧。

3.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分析和解答记叙文阅读题。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篇记叙文进行阅读,并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概括文章。

2. 布置一组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不同的文体承载的信息也往往不同,在记叙文中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景物的特点及变化,景物描写的作用,情节的发展过程,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即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技法点拨】信息筛选和确认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如著名作家萧乾就在《枣核》一文的结尾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再比如要理清文章的线索,我们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性质的语句;要注意“首先”、“其次”等关联性词语,通过把握这些句子和关联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而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我们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分部分、分层次地把握脉络,概括层意。

例如: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这道题似乎抽象,但结合课文内容解答不算难,文中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三次黄土,三处寓意很明显,一处是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一处是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像黄土一样。

另一处是结尾:我们撒下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所以此题答案为:①象征了“我”的父亲。

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8-记叙文阅读 03(知识)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8-记叙文阅读 03(知识)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3:记叙文阅读(三)(五大考点:文章思路记叙人称主旨情感表达方式写作特色)考点11: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考点分析】梳理文章的思路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梳理文章思路,要善于分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理清文章思路及整体结构。

阅读赏析时,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其次,要弄清情节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作者情节设计的用心。

好的结构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错综复杂而又连贯统一。

梳理文章思路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相关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

3、纵观全文,“我”的情感(心理)发生了3次变化,请按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技巧点拨】阅读文章首先要理清文思、分清结构,这样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也就清晰起来,为接下来更加深入地阅读品析奠定了基础。

答题时,要学会通过对文章语意层次的理解,抓“神”找“线”理清文脉;要关注文中起承转合处的描写,画线切割,还要养成着眼全篇的习惯,前后关联。

一、答题三部曲1.寻找线索、明确线索。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找线索的方法:(1)抓标志。

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或地点方位标志的词语,文章线索常常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或以地点(行踪)为线索。

(2)抓物品。

以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线索常常就是这个“物”,就是以“某某物”为线索。

(3)抓事情。

文章中写一件核心的事件,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章的线索。

(4)抓细节。

反复出现的同一个细节(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种表情等)这些反复出现的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5)抓情感。

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语句及表达感情词句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2.划出能表示线索的标志性语句。

(1)划出与线索中的人、物、事情发展的时间等有关系的语句;(2)划出能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看法变化的语句;(3)如果是线索表达不够直白的文章,一时找不出头绪来,可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得到启示,然后再去寻找。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之叙述顺序以及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之叙述顺序以及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之叙述顺序以及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叙述顺序包括顺序、插叙、倒叙、补叙(不作重点考察)一、题型1. 本文或某段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 某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二、答题公式(一)顺序作用:把……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二)插叙作用(一般在中间位置)①补充交代了……内容/原因,丰富文章内容。

②突出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突出……主题,使主题更加鲜明。

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者承接上文……或者引起下文……(要具体叙述)(三)倒叙作用(一般在开头位置)①内容上:交代了……内容,突出了……主题或者突出人物……品质,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②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是否首尾呼应,照应标题。

③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针对性练习1. 十七岁的远行①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当时我十七岁。

站台上,全家人给我送行。

我面前是一个大旅行包,还有一个硕大的行囊,用背包带捆得很紧,里面是我的衣物和一床新被子。

②我妈站在一旁,又递过来一个书包,装得鼓鼓囊囊的。

天气很热,我一面示意他们回去,一面把装满食物的书包递还给我妈,说:“北京什么吃的都有,用不着这些。

”③事实上,我妈的担心,从我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开始了。

我想读北京的学校,这让她隐隐感到不安。

“为什么不报考南方的学校呢?”她总是轻声嘟囔,“听说北京的粮食供应里,还有四分之一的杂粮呢。

”母亲是中学教师,对学生说的是艰苦奋斗、建设“四化”的大道理,但回到自己家里,她还是希望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④每次看到孩子们吃粑粑时,流露出对食物的渴望,我妈都会特别得意,并为她是一个“南方人”而深深自豪。

南方富庶,北方贫瘠,这是我妈的逻辑。

⑤当然,这并没有影响一个十七岁的高中毕业生的选择。

这一年的九月,我到了北京,在崭新的环境里开始了大学生活。

⑥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便开始感到哪里不对,刨除想家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食欲不振。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题一: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山流水(1)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2)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

那天的天气很高爽。

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3)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

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

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4)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

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

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

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5)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

时间,在山上。

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6)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真不该来。

(7)山,并没请谁来!(8)真的,山没有请谁来。

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

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9)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

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10)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

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

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11)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

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训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训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训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班级姓名成绩【例题解析】: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母亲养蜗牛梁晓声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

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

母亲被寂寞所围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

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金儿里,还预先dion了潮湿的细沙。

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

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晤晤太阳。

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

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

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

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娲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

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

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

而母亲总是摇头-一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

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14分)远行的童年记忆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

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

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

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

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

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

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

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

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

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

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

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

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

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

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

飞快地挥舞着镰刀。

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

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

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

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

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

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

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

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

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

04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50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最新试题精选(多省市)(原卷版)

04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50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最新试题精选(多省市)(原卷版)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最新试题精选04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50题(北京专用)(2023·北京朝阳·二模)阅读《梅岭之恋》,完成下面小题。

梅岭之恋①想念梅岭已久。

②最早的想念,始于5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读过了陈毅的《梅岭三章》后。

梅岭,便幻化成我向往的意象。

梅岭古道,特别是梅岭关楼那面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两个红色大字,如一面旌旗,常会浮现在眼前,随风猎猎飘动。

③四年前,我曾经由梅岭山脚隧道去江西。

只见隧道这边密布阴云,风雨大作,隧道另一端却阳光灿烂,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此刻我脑中不禁浮现一句古诗“八面风来山镇定”,梅岭阅尽春秋,淡然自若。

④今年初冬,我终于登上了梅岭。

山间阴云四合,岭南漫山草木的绿色,显得格外深沉浓郁,不似江南烟雨中的草木那般水嫩轻浮。

梅岭是一部大书,而非一首小诗。

登梅岭,不像登别处的山,你不是来游玩观赏风景的,而是来参拜历史和英雄的。

⑤出现在眼前的古道,让我一步跌入前朝——那种鹅卵石铺就的斑驳古道,虽然经过了整修,却依然存有古迹古风,千年风雨的侵袭所留下的悠久岁月的皱褶,是历史镌刻下的印迹。

【甲】这条蜿蜒向上的古道,仿佛可以一直通向天上,也可以通向历史的深处。

这条古道,如一部宏大的乐章,乐章中的华彩部分,就是梅岭的关楼。

⑥慢慢地爬,不要着急一下子就看到关楼。

心里忽然有点儿像晚年的音乐家柏辽兹,千里迢迢赶去见年轻时的恋人一般,虽然明知她已经苍老,却依然心里充满激动,充满期待,按捺不住急迫的心情,却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在幽幽古道中前行,仿若在历史长河中穿行,梅岭的英雄走入脑海。

⑦梅岭英雄,最早的一位要数唐代的张九龄。

如果不是他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古道,我们便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与历史邂逅。

位于大庾岭的梅岭,界分广东和江西,它海拔不高,却地势险峻,以那时的条件开凿这样一条山道,可以想象有多么艰难。

清代诗人杭世骏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荒祠一拜张丞相,疏凿真能迈禹功。

06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最新试题精选(多省市)(原卷版)

06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最新试题精选(多省市)(原卷版)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最新试题精选06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广东专用)(2023·广东东莞·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拉拉①离小区300米处有一间小小的理发店。

相对于小区楼下的店商,它位置有点偏,店面也小些——只摆得下4把理发椅;工作人员就更少了,仅有一男一女两位理发师和一名学徒。

旺季时,3个人忙起来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

②最初进店,是因为我家有男童。

理发时小家伙总是不自觉地把脑袋动来动去,让我办卡的那家店里所有的理发师都头疼不已。

朋友得知我想找一位有耐心的理发师,便推荐了这家不起眼的店。

她简要地介绍道:“上次我先生剪发,那个店里的女理发师发现他有少量白发,又没染发的心思,竟不嫌麻烦地一根根找出白发帮他剪掉了。

③果然,第一次给我儿子理发,那个身材高大、顶着一头栗色短发的女理发师,并没有像其他同行一样嫌孩子多动,剪得非常有耐心。

剪完、吹干头发后,她双手轻轻捧着我儿子的头固定住,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就好像艺术家在挑剔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要不是小家伙实在坐不下去了,她甚至想免费送他一个发雕——比如在已经剪得非常精神的寸头上,剃出一个小小的五角星图案。

而这一共,才只收费10元钱。

④有了第一次的满意,我们一家三口成了那里的常客,剪发时也会和那个女理发师聊聊天。

⑤她很健谈,从基金到菜价都能搭上话。

偶尔提起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小儿子,她的眼睛会笑成两个弯弯的月牙,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与幸福。

⑥日子久了,我大致了解了她的一些家庭状况。

一家三口,衣食无忧,即使老公做生意总是赔钱,后来也只是从事薪水低、工时长的工作,但有了这家与朋友合伙开的理发店,收入尚可。

她对生活毫无抱怨,甚至在内心充满了温柔甜蜜。

幸福的人所流露的气息是可以愉悦他人的,我们后来成为了理发时很好的聊友。

⑦我依旧不知道她的姓名,偶尔和别人提到她,也只用“女理发师”代替。

深圳2024-2025年七年上册语文真题期末复习专题07 记叙文阅读(二)(学生)

深圳2024-2025年七年上册语文真题期末复习专题07 记叙文阅读(二)(学生)

深圳2024-2025年七年上册语文真题期末复习专题07 记叙文阅读(二)(23-24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同学们准备借助“预学笔记”学习散文,请你参与,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父亲头上的雪李柏林①那年冬天,雪下得比往年的大一些。

那是父亲人生中最让他感到高兴的一场雪——我就是在那个下雪天出生的。

父亲一大早去找医生,在大雪里踉踉跄跄地奔行,雪花落在父亲的头发上,他丝毫没有察觉。

就这样,在漫天的雪花中,我开始了与父亲的故事。

②那时,父亲在村小教书,收入微薄。

一家人住在学校的一间简陋的安置房里。

单凭父亲的收入是根本养不了一家人的,生活中很多东西只能靠赊账才能买来。

父亲每到年关便开始发愁,可是,他一个师范毕业的老师,除了舞文弄墨别的也不会。

于是,在快过年的时候,他想到了卖春联。

③父亲开始在学校一间闲置的屋子里“创业”。

他买来红纸,用刀裁好,然后便开始写了。

因为白天要去卖春联,所以他只能晚上写。

他经常写到半夜,就在那间屋子里披着外套睡去。

我早晨去那间屋子玩,就会看见凝固的墨水,还有地上晾干的春联。

④天气晴好时,父亲去集市摆摊卖春联;如果碰到雨雪天,就只能收摊。

摆摊就是看天吃饭。

可是,他总不能因为坏天气就在屋子里耗上一天。

于是,父亲找来蛇皮袋,背着他的那些春联,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去卖。

一副春联很便宜,可是父亲翻山越岭,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却是十分辛苦的。

⑤等到父亲回来时,天已经黑了。

他带着满身风寒站在门外,全身都是雪。

A.他把蛇皮袋放下,然后在外面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

我在屋里笑着说:“呀,爸爸变成白头发的老爷爷了。

”父亲笑着回应:“那我给你变个魔术马上变成黑头发。

”他用毛巾拍掉头上的雪,头发也从花白变成湿润的黑色。

⑥刚上学的那个暑假,我特别喜欢出去玩。

但是平日里操劳的父亲,总想在中午休息会儿,又害怕我出去乱跑,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父亲会在午休的时候喊我去给他拔白发,十根一毛钱。

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

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

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考点:1、理解文章记叙要素和线索、人称及其作用、记叙顺序及其作用、表达方式、详略安排与中心的关系;2、理解文章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4、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5、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6、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8、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或写作方法);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0、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一、记叙的要素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什么人+在何时+在何地+做了什么)二、记叙线索1.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2.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谈生命》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过程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3.把握文章线索的技巧: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中考即将到来,各科的复习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其中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科目。

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阅读,而记叙文阅读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记叙文阅读,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

2. 熟悉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3. 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在课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其次,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一个篇目展开讲解。

首先,要介绍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过程;然后,分别讲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最后,重点分析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如何营造出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3. 学生互动在教师介绍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篇目,并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然后再与同桌或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4. 练习评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题型进行训练和评估。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写作题等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分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更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中考做好语文复习铺垫。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一讲把握内容,理清脉络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一讲把握内容,理清脉络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如“用第×人
称”“以××的视角”“从××角度”“以××为线索”等。
[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探究”]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
(限定答题范围)
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的关键点)(答题方向)(表明不止一个)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
概括故事情节、事件、文章的主要内容。
《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浦口火车站(
举例
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念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 送“我”并给“我”买橘子(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
“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考点2 内容理解分析
1.(2024·省卷第8题)小逸认为,应该在文中写出大叔、大娘和孩子们的 名字。小文却认为,不写具体的名字更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2.(2023·兰州第10题)文章开头写“我陡生了身轻如燕之感以及登高望远 的豪迈”,请联系全文内容,分析这种感受的由来。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第一步:审读题干,找到有效信息,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往往有“怎样 理解”“为什么”“原因”等表述,先从中找出设问和关键词句。
(八下《社戏》“思考探究”)豆是很普通的章最后却说是“好
(关键词1)
(关键词2)
(结尾段)
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过程中发生的分歧)、结果(母亲决定顺从孙子,走小路)。 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情 感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十、开放性试题的注意事项
1、中心明确:“谈”时要针对话题, “谈”的内容应 从原文出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 的情感。
2、条理清晰:“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 式(议论记叙相结合),使表达有条理。 3、注意细节: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抓住关键词,注意 文字数量的要求。 4、积累材料:关注生活,广泛阅读,积累较丰富的材 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是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
(3)第三人称:以“他”叙事。不受时空限制,能 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五来自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及内容的概括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
2)按空间变换划分
六、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一)掌握关键句子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特殊含义 言外之义 深层含义
原则--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3、记叙文中的抒情的作用
分类: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 大的感染力。
九、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 抑)、伏笔、铺垫、渲染、铺排、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等。
一、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 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 心或段落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第一讲理解文章题目*考点解读:(一)考点概要1、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探究文章题目的作用。

(二)常考题型主观表述题,常见提问方式有:1、请你说说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2、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3、文章为什么用这个题目?4、文章的这个题目好不好?好在哪里?5、请你为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名师指津(一)知识清单1、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标题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区别。

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章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指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等。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表层含义是指爸爸最喜欢的花儿(夹竹桃)凋谢了,深层含义是指爸爸去世了。

2、标题的作用(1)点明文章的线索或暗示文章的写作思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旨。

(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引发思考。

(4)确定文章的描写对象、感情基调。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关联主要情节。

(二)典例精析(2012·福州)点燃一个冬天游睿*模拟考场零下三十度的温暖包利民(三)应考指南1、分析题目含义的解题方法分析题目的含义,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来回答。

一般都要答出题目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有时会用到一语双关的思路。

答题模式为:表面上是指……,实际上是指……(或象征了……)。

2、分析题目作用的方法分析题目作用,要把握文章中心,联系主要内容,考虑题目的来源、拟题的依据,题目的内涵、深层意义,考虑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还要考虑题目的句式结构。

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具体情况,再做出全面的表述。

答题模式为:以×××为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线索(提示了文章的文眼;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拟写标题的方法要给文章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以从标题的作用入手。

可以以贯穿全文的线索为题;可以以文章的写作对象(关键的人或物)为题;也可以以文章的主旨、主要情节为题等等。

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言简意赅。

第二讲把握内容*考点解读(一)考点概要1、概括文章内容、主旨及中心思想。

2、找出文章的线索。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4、弄清文章的记叙要素,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5、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二)常考题型主观表述题,常见提问方式有: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3、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

(这种题目有时候也会以填空形式出现,即补全故事情节)4、这篇文章(某一段落或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名师指津(一)知识清单1、记叙文六要素每一篇文章都要具备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六要素可以在文中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

间接交代就是要读者根据文章的内容,把没有明确写出的要素提炼、概括出来。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作用:采用这种记叙顺序可以将事件交代得清楚明白,使读者一目了然。

(2)倒叙,先交代事件的结局或高潮,再叙述事件的开始和发展。

作用:这种记叙顺序可以使文章灵活多变,在文中设置悬念,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3)插叙,在主要事件的叙述过程中,插入与此相关的另外的内容来叙述,然后再接着叙述主要事件。

作用:插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文章结构灵活多变。

3、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记叙文的线索有以下几种:以事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和以地点为线索。

4、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形式灵活多样,一般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文中的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以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几个方面去分析。

(二)典例精析(2012·济宁)如果你足够优秀周海亮(昆明)让花儿悄悄绽放*模拟考场(三)应考指南1、概括内容类题目的答题方法(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只需要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可以得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我们只要从文章中找出这些要素,并对它们进行合理的组织,就能够得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即先逐段概括出文章每一段的段意,再把每一段的段意组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的总起句(段)、过渡句(段)、重点段落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大意,我们在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这些内容或对其稍加整理就可以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5)取主舍次法。

对记叙了多件事情的文章,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分清各事件在文中的主次地位,然后根据主要事件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关键词法。

概括某些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寻找、组合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来得出答案。

2、内容概括题的答题原则内容概括题的答题一定要坚持具体、简洁、完整这三个原则。

(1)具体就是指答案一定要落实到文章中的关键词语、事件或人物,不能笼统地概括。

(2)简洁是指语言一般要素齐全即可,不能拖泥带水。

需要注意的是内容概括类题目中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就是指在六要素齐全的情况下,对文章内容进行较为详尽的叙述;题目中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就只需要写出最重要的要素或关键性的词语即可。

情节概括类题目中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就需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就只需要写出最重要的情节即可。

(3)完整是指答题格式规范,“人”和“事”缺一不可。

3、寻找文章线索的方法(1)文章的标题即为线索。

(2)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即为文章线索。

(3)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即为文章线索。

(4)作者的思想感情。

(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4、答题模式(1)概括主要内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或者文章记叙了×××(人、组织、单位)+×××(时间)+×××(地点)+×××(何种情况下)+做了×××(事件)+×××(结果,即原文强调的内容)。

(2)概括文章主旨: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还可以直接从文章中去寻找主旨,一般某些段落(特别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以及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文章的主旨)。

(3)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来回答这类题目的关键词语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眷恋、惆怅、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有的写的含蓄,有的则表达得十分明显。

第三讲品味文章语言*考点解读(一)考点概要1、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2、品味各种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及表达效果。

3、赏析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各类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人称)的表达作用。

5、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句子,重点段落的作用。

(二)常考题型1、说说文中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有什么含义(表达作用)?2、文中的某个词语能否替换、删除?3、说说文中某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赏析文中的某个句子。

5、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名师指津(一)知识清单1、常见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2)拟人:生动形象,使物具有人性化特征,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3)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突出强调……(4)夸张:揭示本质,增强感染力,给人以启示。

(5)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练。

(6)排比:使内容集中,增强语言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7)反问:增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复:强调作用,有气势,增强感染力。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2、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1)象征: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用: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余地。

(2)衬托:用一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去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起衬托作用的事物居于次要地位。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作用:就是突出主要事物或某个方面。

(3)对比手法: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作用:运用对比,能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4)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作者的志向、意愿。

作用: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感染力。

(6)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

作用: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使感情更有感染力。

(7)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这些必要的联想、想象、回忆,使文章放得开,富有情趣,又收得拢,为表现中心服务,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8)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

(9)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等)直接进行描写的,就是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