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面临着新问题,需要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文中以农村土地流转为对象,深入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提高农村土地流转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对策
现代化土地流转形式在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同时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需要各个部门加强管理。

通过相关组织的联合,从整体以及长远的发展角度分析,制定完善的土地管理规划和机制,强化整个土地流转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监管,科学地发挥国家政策的指导作用,积极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农村土地流转,简而言之,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经济组织。

其中部分农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想法将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转让给其他生产经营者,可以是一些农民、农场主等,但是仍然保留自身对于土地的承包权。

在土地使用以及转移的过程中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这一模式不会对家庭承包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而是将股份制与合作发展的模式引入到土地的管理工作中,这样既可以保证农民收益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地区农业经济的稳步提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面积虽然一直有所增加,但流转的速率仍然较慢,相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而言,农村土地流转的比重仍然较小。

根据农村政策研究室已有的调查。

就农村土地流转主体来说,大多数农村土地流出方是农民,极少数是村集体作为流出方;农村土地流入方也主要是以农民为主。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合作社以及其他组织也作为流入方参与进来。

就农村土地流转的主导模式来说,主要是市场主导
型、政府主导型,目前市场主导型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就农村土地流转期限而言,以长期和中期为主,短期比例较低,主要是因为中长期流转可以稳定经营,减少风险,增加收入。

2 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
2.1土地观念和家庭特征
一直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历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全部。

目前,一部分农民还保持着土地就是家庭一切经济来源的观念,农民对土地还有强烈的所属感,认为土地流转出去便不能自己经营,通常不愿意流转出自己的土地。

这种守旧的观念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家庭特征因素中的家庭总人口越多,对粮食需求的压力越大,土地流转出的意愿也就越弱。

2.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条件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农村经营土地的人数减少,农村土地流转率增加。

资源禀赋条件主要指土地的质量所处的区位状况。

土地的地形地貌越平整,越容易与其他土地连片经营,土地也就越容易流转出去;相反,山区的土地地势起伏大,土地零散,则土地流转出去的可能性较小。

2.3土地确权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农村土地确权才能明确农村土地的权益归属,才能有效避免之后的矛盾纠纷,是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

若农村土地的确权与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不匹配,就会极大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相应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提供援助,如土地流转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

2.4 社会保障与土地流转机制
农民失去了土地就相当于失去了社会保障,就相当于失去了最基本的依靠。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出去,没有能力对自己和家庭承担保障。

而且部分农民没有专业技能,脱离农业生产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影响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多数农民没有签订土地流转的书面协议而是一般采取口头协定。

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改善对策
3.1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
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纠纷解决机制。

政府要积极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时保障因土地流转出去而无法就业的农民的生活。

及时整理并提供土地流转的相关信息,提供有资金、有能力的中介服务组织参与农村土地流转。

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有序进行。

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有部分农户没有土地承包经营的相关证件,也就无法进行农村土地流转。

进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利于保护流转双方的利益,也是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

土地确权登记,要明确土地的空间布局,理清周围土地的权属关系,完善合同,颁发土地确权证书,确认农户对承包地的各项权利。

要明确农村土地流转的用途,规定农村土地流转的使用功能。

首先,要明确规定流转的标准以及流转的相关数量,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由于土地过度集中带来的不良影响。

其次,对于流转土地的用途要合理的区分农业发展以及商业建筑的不同,对于不同用途的土地要划定标准,防止耕地数量的减少以及被不合理占用。

最后,进行土地流转程序的规范化,合理的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以及各种协议变更等行为。

同时,还要出台相
关的纠纷处理意见与土地流转机制,由相关政府部门在整个流转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有效地保障土地流转的公平性和自愿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3.2整合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
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分散化和条块化的发展趋势,这样会影响到农业经济的稳定与平衡,不利于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同时也对土地流转造成一定的阻碍。

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就需要合理打破土地的分散化模式,进行土地整合。

当前,国家通过设立专项财政基金以及成立专业组织机构等方式,实现了对乡村地区土地的整合处理,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也降低了一些分散化生产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医疗、养老保险的政策倾斜力度,让农村地区有足够的社会福利,这将有效地转变农民看守土地的传统观念,有了足够的社会保障,农民也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探索更多的扶持机制,真正做到让保险成为农民流转土地后生活的保障。

要稳定发展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保障才有力量。

就业机会增加了,就业市场稳健了,农民更加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利用流转出的土地获得部分收入,将空出的时间去从事其他劳动,这样不仅土地没有闲置,而且还能增加收益。

3.3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是生存的重要基础。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只有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转化,改变传统的耕种模式,才可以为农民创造更高的收益。

因此,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到国家对于土地的新政策,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全面开展。

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就需要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结束语
总之,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就需要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