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松天然种群现状及濒危机理

合集下载

长白山珍稀林木资源现状及恢复对策

长白山珍稀林木资源现状及恢复对策

长白山珍稀林木资源现状及恢复对策陈晓波; 陆志民; 王芳; 任宣百【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0)005【总页数】8页(P620-627)【关键词】长白山; 珍稀林木; 现状; 濒危; 保护; 对策【作者】陈晓波; 陆志民; 王芳; 任宣百【作者单位】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吉林 132013;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33;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2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连续多年的采伐利用,导致长白山林区大面积森林被砍伐、破坏,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减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许多珍贵林木的种类与面积急剧减少.因此,开展针对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林木以及所占比例非常小的珍贵林木的保护与繁育研究非常必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长白山区珍稀林木资源现状、濒危原因和保育现状,总结科研状况,提出资源恢复对策,旨在为进一步有效开展长白山区珍稀植物保育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1 长白山区珍稀林木资源现状1.1 长白山区珍稀林木种类综合《吉林省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5)、《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1册,1987)及《中国植物红皮书》(1992)可知:吉林省长白山区有珍稀、珍贵树种46种.其中,珍贵树种30种,珍稀濒危树种16种.珍贵树种有偃松 (Pinus pumila)、西伯利亚刺柏(Juniperus sibirica Burgsd)、圆叶柳(Salix rotundifolia)、长圆叶柳(Salix oblongifolia)、多腺柳(Salix polyadenia)、岳桦(Betula ermanii)、刺榆(Hemiptelea davidii)、漆树(R.verniciflua)、翅卫矛(Euonymus macropterus)、刺楸(Kalopanax septe- mlobus)、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parvifolium)、高山越桔(Vaccinium merrillianum)、杜松(Juniperus rigida)、辽东冷杉(Abies holophyll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黄榆(Ulmus macrocarpa var.mongolica)、蒙桑(Morus mongolica)、花楸(Sorbus alnifolia)、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isis)、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山槐(Maackia amurensis)、紫椴(Tilia amurensis)、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 Linn)、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葛枣猕猴桃(Actinidia polygama)、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木通(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1];濒危树种有朝鲜崖柏(Thuja koraiensis Nakai)、东北红豆杉(Taxus cusdat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苞叶杜鹃(Rhododendron redowskianum)、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长白柳(Salix tschanbaischanica)、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L.var.sylvestriformis (Taken.)Cheng etC.D.Chu)、山楂海棠(Malus komarovii)、松毛翠(Phyllodoce caerulea)、玫瑰(Rosa rugosa)、岩高兰(Empetrum sibiricum)[2].1.2 珍稀林木资源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需求数量不断扩大,导致环境破坏和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林业.目前,世界上的森林正以1 800万~2 000万hm2/a的速度急剧消失,仅在1950—1980年间全世界的森林就减少了一半.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植物物种资源不断减少甚至消亡,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的一件大事,必将影响到人类未来的发展[3].吉林省长白山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和最大的林区之一.几十年持续不断的采伐利用林木,尤其是个别森工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将大径材作为主要采伐对象,加之近年来市场对野生中草药需求增加,导致长白山森林资源储量急剧下降,珍稀林木越来越少,林龄结构和林分质量严重失调.1986年的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区天然针叶林由20世纪60年代的59.1万hm2减少到30.1万hm2;红松用材林面积由19.6万hm2减少到5.8万hm2,减少了70.4%[1].2015年吉林省森林普查数据显示:吉林省中东部林区所有林分中龄林比例达到了40.26%,近熟林和幼龄林所占比例分别为24.26%和16.88%,三者合计面积占全部森林总面积的81.40%(表1).由此表明:长白山林区森林是以近、中、幼龄林为主体的林分,成、过熟林面积仅有18.60%;在全部森林中,阔叶林木所占比例为87.25%.其中,阔叶林木占比最大的树种为柞树,其次为杨树,分别占全部森林总面积的13.17%和8.04%;长白山林区的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等珍贵阔叶林木仅占全部森林总面积的0.30%,较30 a前(1986年)的3.7%减少了3.4%,且中、幼龄林面积占到3个树种面积的84.31%(表2),表明3个树种林分绝大部分为中、幼龄林.在长白山区森林中,人工林占森林面积的1/4.其中,落叶松总面积占全部人工林总面积的39.11%,占全部森林总面积的9.6%,是其他针叶林木面积总和的3倍(其他针叶林木面积总和占全部人工林总面积的13.09%,占全部森林面积的0.032%),而红松这一珍贵针叶林木总面积仅占全部人工林总面积的4.2%,占全部森林总面积的1.033%.综上,由长白山林区森林树种组成和林龄分布可知:长白山森林的质量正处于较低水平.由于树种组成不合理,林龄普遍偏小,且人工纯林居多,导致其涵养水源、蓄水保墒能力较弱,极易形成地表径流和大的洪涝灾害.表1 长白山林区天然林与人工林面积Tab.1 Area of natural forest and man-made forest of Changbai Mountain forest region天然林人工林总面积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总面积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hm26250432.26821652.632721063.641681897.79886824.99138993.21201 9920.10574645.66608593.36324006.92324292.23188380.33比例/%13.1543.5326.9114.192.2228.4530.1316.0416.069.33表2 长白山区不同树种林分面积 Tab.2 Area of forest stand of different tree species of Changbai Mountain region /hm2森林类别红松林云杉林樟子松林落叶松林臭松林其他针叶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黄菠萝林幼龄林50543.2434652.8224788.02191793.4227.8078.803769.308135.30218.60中龄林27645.632972.6844399.96298339.691004.10205.551878.207212.3040.30近熟林1207.902612.1041290.16181351.89509.501314.901294.271818.3521.90成熟林1421.704282.7019458.35116257.82210.40348.10161.60611.6045.10过熟林4603.70252.60662.102413.600.301.30合计85422.1744772.90130598.59790156.421752.101947.357103.3717778.85325 .90森林类别椴树林柞树林榆树林色树林枫桦林白桦林杨树林柳树林其他阔叶林其423.00241839.112935.50116.9022.5015684.28133210.502130.6443546.726 42383.77中龄林855.71593403.0716089.8940.40364.7021288.48148948.211574.2217359.67 2146034.24近熟林202.50221191.6413935.1324.40731.9010360.3042814.85870.401802.80148 2549.82成熟林96.7031740.9214542.2015.703931.602118.40155900.30891.74697.3185838 4.98过熟林812.00616.4015.30268.0075.40183828.97647.9634.20133141.71合计1577.911088986.7448119.12212.705318.7049526.86664704.436114.966344 0.75262494.522 长白山区珍稀林木资源的濒危因素和保育现状2.1 濒危因素2.1.1 内在因素濒危植物分布区域狭窄,天然更新困难.比如山楂海棠仅在长白县八号闸至龙泉镇海拔1 100~1 300 m疏林内有分布[4];长白松在安图县海拔630~1 400 m的二道白河、三道白河沿岸的红松阔叶林和针叶林中有分布[5].这些植物受地域性分布限制,抵御极端气候能力较弱.水曲柳、胡桃楸等为第三纪孑遗植物,一旦遭到大面积砍伐和人为破坏,会严重影响植物种群繁衍.2.1.2 生物因素鸟类、松鼠(Sciurus vulgaris)可传播树木种子,实现种群繁衍.如东北红豆杉靠鸟类传播种子,松鼠可传播红松种子.近年来,由于鸟类、松鼠种群数量下降,给树种的天然更新带来一定困难;另外,森林鼠害也是造成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减少的重2.1.3 自然因素地质灾害是造成物种灭绝或濒危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长白山区在第三纪、第四纪发生的冰川运动、长白山火山喷发等,尤其是1597—1702 年间火山喷发3次,使整个高山带的植被变得更加脆弱,土壤贫瘠;火灾也给植物造成巨大损失;1986年8月,从日本海登陆的15号台风毁灭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万hm2 红松针叶林[4].2.1.4 人为因素1)木材采伐量大、价格低.采伐木多以原木形式出售,价格不高,企业为了获利,加大了采伐量.多年的采伐造成大径材比例减少,成熟林减少、中幼林增多,导致长白山森林质量下降和生态功能丧失.2)营林措施不合理.多年以来,在森林经营抚育中,林下除保留红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紫椴等保护树种外,其余非目的树种被反复清除(尤其是人工林),形成了结构简单、林分通透的局面,直接导致了林木多样性和一些珍稀林木丧失,也导致了大型野生动物失去了遮蔽场所和食物链断裂.人工林多是纯林,造林密度极大,郁闭后又难以疏伐改造(尤其是红松),林下物种更新困难,且存在火灾与病虫害威胁,形成了各种动植物生物链空缺和斑块状断裂.3)滥采盗挖、盗伐现象屡禁不绝.受利益驱动,一些经济价值高的珍贵树种(如水曲柳、山槐、东北红豆杉等)经常被盗伐,而黄菠萝、木通等可以入药的林木则被剥皮、挖掘;近几年来,一些硬度较大的树种(如朝鲜崖柏、东北扁核木(Prinsepia sinensis)等)可用来制作手串等装饰品的林木遭到破坏性盗挖,导致本就较少的资源几乎消失殆尽.4)林木依靠果实自然繁殖困难.红松、东北红豆杉、蓝靛果(Lonicera caerulea)、猕猴桃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林木种子大部分被人为控制,野生动物基本上处于无果可食的境地.另外,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等建设打断了许多动物的廊道,而一些林木依靠动物来传播种子进行后代繁殖,造成了这些林木分布区域日益萎缩.2.2 保育现状为保护长白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增加珍贵、珍稀林木的种群数量,提高林地质量和生产力水平,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据2018年统计,目前已在吉林省建立起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4个,总面积257.53万hm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2个.部分保护区对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牛皮杜鹃、温泉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山楂海棠、人参(Panax ginseng)、东北红豆杉、天麻(Castrodia elata)、朝鲜崖柏、小花木兰(Magnolia sieboldii)、长白松、钻天柳、刺参(Oplopanax elatus)和紫椴等植物进行了专属植物保护区建设.其他重要的珍贵造林树种则通过优良林木基因保存库、采种母树林、种子园建设来满足林业生产对良种的需求,为培育珍贵树种大径材林、果材兼用林、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养林等提供基础保障,以此来扩大各树种的分布区域,增加和提高林地质量和木材的战略储备,满足生态建设和城市、公路绿化美化的需求.通过优良林木基因保存库和母树林建设,实现了对一些珍贵或重要造林树种的原地保护,保存了该物种的优良基因,阻断了优良基因的丢失,为遗传育种和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通过林木种子园的建设,实现了林木优良基因的异地保存,为开展无性系林业建设和杂交育种开辟了路径.2.2.1 建成的采种母树林采种母树林是经过初级改良的林分,相对于普通林分,遗传增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截至2015年,吉林省被国家或原吉林省林业厅批复建成的母树林总面积62 595 hm2.其中,天然林46 081 hm2,人工林16 514 hm2,分布在吉林森工集团(14 956 hm2)、延边森工集团(18 711 hm2)、延边地方林业局(1 576 hm2)、吉林市(844 hm2)、通化市(2 947 hm2)、四平市(443 hm2)、松原市(2 075 hm2)、辽源市(560 hm2)、长春市(93 hm2)、吉林省林业实验区国有林保护中心(1 849 hm2)、白山市(18 023 hm2)、龙湾保护区管理局(518 hm2);树种规模:红松27 987 hm2,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18 049 hm2,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116 hm2,红皮云杉524 hm2,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9 918 hm2,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2 799 hm2,赤松(Pinus densiflora)167 hm2,水曲柳、胡桃楸2 019 hm2,紫椴553 hm2,大叶山杨(Populus davidiana var.macrophylla)48 hm2,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51 hm2,长白松101 hm2,蒙古栎(Querus mongolica)99 hm2,其他107 hm2.2.2.2 建成的种子园种子园是林木良种繁育的主要基础,可为生产提供遗传品种,得到改良的良种.吉林省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在全省宜林区大规模营建种子园.截至2015年,长白山林区经国家或原吉林省林业厅批复营建的种子园总面积为2 497.53 hm2.其中,乡土树种2 233.83 hm2,外来重要造林树种263.7 hm2,珍贵树种红松947.79 hm2(占整个种子园面积的37.95%),水曲柳101.06 hm2,紫椴27.35 hm2,胡桃楸7.35 hm2,黄菠萝10.10 hm2(见表3).表3 吉林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情况 Tab.3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 forest base of Jilin Province树种种子园/hm2收集区/hm2良种示范区/hm2采穗圃/hm2子代林/hm2总面积/hm2占比/%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50.3245.214.03—1.50101.064.05紫椴Tiliaamurensis20.003.152.10—2.1027.351.10班克松 Pinus banksiana 30.00————30.001.20东部白松Pinus strobus 20.00————20.000.80红松Pinus koraiensis 651.0436.90224.9012.1522.80947.7937.94蒙古栎Querus mongolica19.445.454.01—2.1031.001.24鱼鳞云杉Piceajezoensis5.002.102.10—2.1011.300.45沙松Abies holophylla 2.004.204.20—3.1513.550.54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3.152.10—2.107.350.29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143.704.0012.00—4.00163.706.55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2.804.151.05—2.1010.100.40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 —16.7015.0012.0024.1067.802.72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222.714.972.60—9.50239.789.60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63.221.310.80—1.8067.132.69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80.746.753.20—11.62102.314.10阔叶(水曲柳、紫椴、黄菠萝、蒙古栎)50.30————50.302.01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Linn.var.sylv- estriformis (Takenouchi) Cheng et.1.01————1.010.04杨树Populus L————10.0010.000.40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14.00—14.000.56山杏Prunus mandshurica500.00—15.00——515.0020.62茶条槭Acer ginnala1.00————1.000.04色木槭 Acer mono Maxim1.00————1.000.04桑树Morus alba L.——15.00——15.000.603 长白山区珍稀林木科研现状为挽救长白山区的濒危林木,除开展各项保护措施研究外,科研工作者还从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着手,探索有性和无性繁殖研究,为珍稀林木繁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3.1 东北红豆杉东北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中的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和繁殖,对多种癌症的防治具有显著疗效,被誉为“植物黄金”,但由于红豆杉是慢生树种,天然更新困难,且濒临灭绝,科研工作者对其人工栽培方法进行了研究.李永刚等[6]和邹念梁等[7]研究出一种东北红豆杉实生苗栽培技术,指出了栽培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东北红豆杉的人工苗木数量;程广有等[8]对东北红豆杉的扦插育苗进行了试验;刘丽丽[9]对东北红豆杉进行开放式的组织培养,获得了红豆杉组培植株;还有科研工作者[10]通过培养红豆杉的愈伤组织或通过细胞培养来获得药用成分紫杉醇,大大降低了对东北红豆杉天然林木资源的破坏.目前,吉林省已经制定了东北红豆杉发展规划,组织起较有实力的科研队伍,培育出超过1 000万株各种类型和苗龄的苗木,并在红豆杉适宜林分内开展了造林试验,造林面积超过100 hm2,为后续资源培育夯实了基础.3.2 朝鲜崖柏朝鲜崖柏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目前处于濒危灭绝状态.刘朝元等[11]进行了人工插条繁殖培育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贾世昌等[12]、尹航等[13]分别对朝鲜崖柏的无性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白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确定了工厂化育苗技术流程,培育出大量苗木.这些科研成果为开展朝鲜崖柏的人工栽培、开发利用及种质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3.3 钻天柳钻天柳,国家二级、吉林省一级保护植物,渐危种.张国夫等[14]总结出钻天柳种子贮存、搜集、播种、扦插、移栽等技术措施,并选择出适宜钻天柳生长的最佳立地类型;任真[15]对钻天柳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能够高效繁殖的组培体系.3.4 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并称“东北三大硬阔”,同为我国珍贵树种,在繁育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播种育苗、栽培管理、良种选育、杂交育种、组织培养、无性系扩繁(扦插、嫁接)等.吉林省重要造林树种种源试验协作组和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在水曲柳种源选择、地理变异规律、种源区划、无性系培育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种子调拨和种子园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对胡桃楸适生环境、造林技术、种实性状变异、生长性状变异、无性系嫁接技术和果材兼用林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科研成果;另外,国家已站在林业科研层面进行了科研力量整合,已经围绕长白山林区开始构建“水、胡、黄”等珍贵树种工程建设平台.在此平台指导下,集中区域内的科研力量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将有利于项目树种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3.5 红松红松是东北部山地珍贵的乡土树种,其木材轻软、细致、纹理直、耐腐性强,为优良的工业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有关红松繁育的研究极多,主要集中在母树林与种子园、红松病虫害防治、种子园人工授粉、果材兼用无性系培育、母树林分级管理等方面.目前,在围绕长白山系有关保护区、采种母树林和种子园的建设与研究工作中,红松是探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树种之一.3.6 紫椴紫椴是椴树科椴树属落叶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用材树种.近年来,由于紫椴大径材被采伐利用,紫椴优良种质资源流失严重.为了及时挽救和恢复紫椴这一珍贵资源,开展了一系列育种造林技术方面的研究.针对紫椴种子休眠的特性,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是由于种皮的不透性及种子中含有抑制物质造成的.刘财富等[16]、段加玉等[17]、王海南[18]通过低温、激素处理来打破休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祁永会等[19]对紫椴无性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张有富等[20]找到了紫椴硬枝扦插的办法,提高了扦插成活率;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在松花湖试验站营建了试验林,该人工林目前是我国东北地区生长量最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紫椴人工林之一.3.7 偃松偃松是长白山区珍贵稀有的针叶林木.徐永波等[21]进行了偃松播种育苗试验,试图培育优质偃松苗来有效恢复偃松林.3.8 苞叶杜鹃、牛皮杜鹃、小叶杜鹃和山楂海棠顾地周等分别建立了苞叶杜鹃、牛皮杜鹃、小叶杜鹃和山楂海棠的离体培养及种质试管保存体系[22-25].3.9 刺楸、天女木兰、长白赤松、杜松刺楸是我国珍贵的阔叶树种,本属仅有刺楸1种.近几十年来,由于砍伐严重,致使刺楸资源日趋减少,为恢复和扩大这个栽培品种,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催芽、播种育苗及人工造林等方面;目前对天女木兰的研究有很多,不论是种子催芽的有性繁殖,还是扦插、嫁接、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无性繁殖,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长白赤松又名美人松,是吉林省长白山区1种集造林、绿化、观赏于一身的优良针叶树种,杨金龙等[26]将长白松于原产地引种到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获得成功;杜松,又名欧洲侧柏,是长白山地区珍贵针叶林木,目前对杜松繁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萌发与播种育苗方面[27-28].虽然大多数长白山珍贵濒危林木在培育方面得到了关注并开展了研究,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还没有起到较好的保育效果,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协作,制定行之有效的长远规划,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解除濒危现状,保护和利用好大自然留给人类的这些自然资源.4 长白山区珍稀林木资源恢复对策4.1 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珍稀林木资源将人工养殖林蛙、蜜蜂和紫貂等经济动物,林下人工栽培林下参、木耳、山野菜、药用植物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森林康养基地,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制定严格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种质资源.积极鼓励个体林农集体利用自主经营的林地开展林下禽类和畜类养殖项目,达到以短养长、增加林地收入的目的.鼓励林农利用宜林荒山、荒地或退耕还林地营建小型林木种子园、树木观光园等,改变传统的林地经营模式,促使林地形成集创收、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及珍稀林木储藏为一体的林业新格局.国家、地方政府、林业管理部门出台禁止采挖珍贵树种幼树、幼苗的政策,更有利于珍稀树种保护,真正使林区的林业基层单位、涉林农户不以木材利用、中药材和珍稀树种采挖为主要的经济来源.4.2 加强宣传教育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长白山珍稀树种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在珍稀植物保护区域内规定游览线路、游客规模,坚决制止破坏珍稀植物的行为.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禁止乱掘滥挖,创造全民保护珍稀植物的良好氛围.4.3 加强保护小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4.3.1 优良种苗利用依托既往珍贵树种的相关科研成果,选择优良林分内的优良单株或采种母树林以及种子园的良种进行繁育,完善播种育苗、造林及验收制度,坚决避免将种源、产地不清的种苗用于推广和营建各种林分.严格控制种苗调拨方向和距离,规划好各产地优良种源的适生范围,切实做好适地、适树、适种源,切勿盲目调拨使用.4.3.2 严格保护区制度对已经形成专属树种保护区内的珍稀林木要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制度,严禁部分科研单位和地方林业局为了扩繁珍稀林木,随意采摘重点保护的林木枝条.对于确实用于科研试验需要采摘枝条的,要在树体规定允许范围内进行少量采摘,标明枝条采摘母树编号、去向和用途,在当地林业局或保护区管理局备案待查,同时完善档案管理.4.3.3 营建珍稀林木保护小区和种质资源库长白山珍稀树种所辖区域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珍稀树种普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珍稀林木保护小区,结合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选择水曲柳、胡桃楸、山槐、赛黑桦等树种的优良林分、特殊立地类型,开展多基因型林木的保护区建设工作,详细调查其树种资源分布,做好种质资源库和保护小区的划分工作,积极争取纳入省级和国家级种质资源库,以期实现特殊林木基因的长期保护.4.4 加强珍稀濒危树种繁育体系建设依托长白县山楂海棠、朝鲜崖柏国家种质资源库,集安刺楸国家种质资源库,红石林业局水曲柳种质资源库,加强珍稀濒危树种繁育保护中心建设,积极稳妥地保护好山楂海棠、朝鲜崖柏、天女木兰、刺楸等珍稀濒危树种遗传资源.积极探索濒危树种有性、无性繁育技术,提高繁殖系数,实现濒危树种苗木培育、扩繁,构建珍稀濒危树种繁育体系,满足社会对园林绿化树种苗木的需求.4.5 深入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研究珍稀濒危树种生长规律,为繁育奠定基础.同时,要开展选优、繁殖(播种育苗、扦插、嫁接、植物组织培养等)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选择,杂交育种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实现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扩繁利用,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相关文献】[1] 鄂明生,高文韬,王忠仁.吉林省珍稀濒危树种的资源现状及治理对策[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7,13(1):60-62.[2] 陈建军,高方莲.长白山珍稀野生植物受威胁现状及保护策略[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 刁永凯.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3,45(2):14-17.[4] 周繇.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3):263-268.[5] 李英洙,金永涣,刘继生,等.长白松研究概论[J].延边农学院学报,1993(1):45-48,51.[6] 李永刚.东北红豆杉实生苗繁育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2016(2):80-81.[7] 邹念梁,张印,张巍,等.东北红豆杉播种育苗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3(1):55.[8] 程广有,唐晓杰,沈熙环.东北红豆杉天然群体插穗生根力变异及扦插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6):23-25.[9] 刘丽丽.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10] 赵晶.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高效提取紫杉醇技术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11] 刘朝元,张焕良,傅景阳,等.长白侧柏全光喷雾扦插育苗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94(3):6-7.[12] 贾世昌,傅景阳,张焕良.长白侧柏的无性繁殖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1992(2):18-19.[13] 尹航,赵莹,崔凯锋,等.朝鲜崖柏无性繁育技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32(1):68-69.[14] 张国夫,李遵华,刘跃辉,等.钻天柳育苗及栽培技术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0,29(2):24-27.[15] 任真.钻天柳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2(18):144-146.[16] 刘财富,赵文华.紫椴等种子发芽温度的试验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98(4):12-15.[17] 段加玉,勾天兵,谢朋,等.温度对紫椴种子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9):31-34.[18] 王海南.紫椴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解除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19] 祁永会,郭树平.紫椴良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研究[C]//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南宁:[出版者不详],2009.[20] 张有富,陈文山,刘高义,等.紫椴硬枝扦插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2,31(2):12-13.[21] 徐永波,朱万昌,张婷.偃松播种育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6(3):123-125.[22] 顾地周,孙忠林,何晓燕,等.牛皮杜鹃的组培快繁及种质试管保存技术[J].园艺学报,2008,35(4):603-606.[23] 顾地周,邓志刚,曹逊,等.苞叶杜鹃离体培养及种质试管保存体系的建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3(3):20-24.[24] 顾地周,张琪,朱俊义.小叶杜鹃的离体快繁体系建立及种质试管的保存[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0):26-28.[25] 顾地周,高捍东,张庆增,等.山楂海棠嫩茎直接再生芽苗体系及种质离体保存[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6):888-892.[26] 杨金龙,范忠泉,王立刚,等.长白松引种育苗及造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7(3):130-131.[27] 贾兴峰,杜吉义.杜松栽培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2,32(2):98.[28] 徐贵友,张惠君,徐辉,等.杜松山地育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1(8):122.。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
周繇
【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21)003
【摘要】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整个欧亚东大陆北半球上一个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大量的古老孑遗植物.3 a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区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28种,隶属19科26属.其中菌类植物有1科1属1种,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3科20属21种.通过分析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活型特征、地理分布特征、保护现状及致危原因,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表4参17
【总页数】6页(P263-268)
【作者】周繇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系,吉林,通化,13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5;S718.3
【相关文献】
1.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大苞柴胡种群现状及保护 [J], 黄利亚;崔凯峰;黄祥童;陈庆红;马宏守;冯秀春;邰志娟;刘利
2.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钻天柳种群现状及保护 [J], 马宏宇;崔凯峰;黄炳军;陈庆红;黄利亚;冯秀春
3.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毛毡杜鹃种群现状及保护 [J], 冯秀春;崔凯峰;黄炳军;陈
庆红;马宏宇;黄利亚
4.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狭叶瓶尔小草种群现状及保护 [J], 崔凯峰;黄利亚;黄柄军;马宏宇;陈庆红;冯秀春
5.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刺参种群现状及保护 [J], 黄利亚;崔凯峰;黄炳军;马宏宇;陈庆红;冯秀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松级自然保护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松级自然保护区

第五条 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
管部门负责保护区的保 责保护区的保护和行业管理。
护和管理,并在白河林业
白河林业局为保护区管理单位, 修订
局设立保护区管理站,负 并 在白河林业局 设立保护区管理机
责具体工作。
构,负责具体保护和管理工作。
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 国自然保护 区管理条 例》。
第六条保护区管理
第六条保护区管理站机构主要职
染和破坏自然资源环境现象的发生,
负责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保护区
和外围保护带内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依据自治州 实际 。
第十七条保护区管
第十七条保护区管理站机构应依
理站应依据保护区建设 据保护区建设规划,建立长白松繁育
规划,建立长白松繁育基 基地,开展以资源增值、生态环境向 增加
地,开展以资源增值、生 良性循环转化的种植等多种经营活 保留
修订
依据 《中华人民 共和国自然 保护区管理 条例》第十 八条。
第九条保护区内保存
第九条保护区内保 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 态系统划为核心区。未经 保护区管理站的批准,核 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 人进入。
护区管理站的批准,核心区禁止任何 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内禁止任何 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内禁止开展 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试验区内经批 准可以从事科学实验、教育学习、参 观考察、旅游以及繁殖珍稀、濒危野 生植物等活动。外围保护带的开发活 修订 动,应由当地人民政府严格控制,未 经批准不得从事开发、利用、建设等。
增加 修订
依据自 治州实际。
依据 《吉林省自 然保护区条 例》第四条。 《中华人民 共和国自然 保护区管理 条例》第十 九条。
第八条保护区划分 为核心区、和实验区。州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 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在保 护区外围划定 2—10 米 宽的保护带。

长白松生长规律研究

长白松生长规律研究

长白松生长规律研究陈兴玲;李丽;黄宇松【摘要】通过解析标准木的方法,2013年对1984年栽植的长白松人工林树木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29年生长白松平均胸径、树高分别为17.1 cm、22.1m,树木生长正常;长白松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出现在树龄15a时,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树龄10 a(达最大值0.65)和25a都是旺盛时期,材积生长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未出现峰值;长白松适于长春地区栽植.【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长白松;生长规律;濒危植物【作者】陈兴玲;李丽;黄宇松【作者单位】长春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117;长春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117;长春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45.01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var. sylvestriformis ,又名美人松,是欧洲赤松分布最东的一个地理变种,仅分布于长白山北坡,对研究松属地理分布,种的变异与演化有重要的意义。

长白松是该地区针叶树中较好的造林树种,它生长较快,树干通直,材质优良,树姿优美,耐寒、耐干燥、耐瘠薄土壤,适应性较强,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长白松自然分布范围极窄,处于长白山暗针叶林带和针阔红松混交林带的接壤处。

垂直分布于海拔630 ~ 1 400 m之间。

目前尚存的天然纯林面积很小,约200 hm2左右。

被定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主要采取了加强管理,保护幼树,促进自然更新等措施,长白松得到了有力的保护,吉林省二道白河镇现已育成大面积长白松人工林。

研究林木的生长规律,不仅可以了解树种的生长过程,对立地条件的适应程度,而且能够为评价林分生长和生态效应、制定有关的抚育管理、生产经营措施提供依据,能够加强濒危树种保护,更主要的是对有关树种天然林恢复及混交树种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东北天然红松林保护现状与对策

我国东北天然红松林保护现状与对策

我国东北天然红松林保护现状与对策摘要在分析了东北天然红松林资源的开发历史、资源保存现状和资源枯竭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天然红松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对策: 转变经营观念,走“生态林业”之路;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保护好现有红松林的基础上,以原始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动态作为模式,增加东北林区珍贵树种保护种类,扩大种群(如三大硬阔等) ,并采取相应的育林措施,逐步实现红松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关键词天然红松林;资源现状;保护对策;林业分类经营;森林可持续经营引言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整个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分布面积最大的三大五针松(红松、西伯利亚红松和美国白松)之一,并以树干通直高大、材质优良、寿命长、生产力高、种子营养丰富等独特的用途与价值而闻名于世界,是目前世界上珍贵而稀有的多用途树种之一。

同时,红松林作为东北地区重要而珍贵的森林资源和东北大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屏障,对人类生存区域气候环境的维护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

正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表明,红松的分布区包括中国的东北东部山地、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南部的连续分布区和日本本州、四国的间断分布。

其分布区的北界在俄罗斯远东沿黑龙江下游的郭林河口(约52°N) ,最东界在俄罗斯远东沿海边区瓦尼诺附近的图姆尼河口(约140°20′E) ,最南界在日本四国的爱媛县东赤石山(33°50′N) ,西北界在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的胜山林场(49°28′N, 126°40′E) ,西南界在中国辽宁省的抚顺、本溪一带(约41°20′N, 124°E) ;其水平分布以中国的东北东部山地为中心,北到俄罗斯的共青城附近,向南一直延伸到朝鲜半岛的平壤一带山地,南北跨纬度12°,东西跨经度11°,森林总面积约50万km2 (其中,中国约占总面积的60% ,俄罗斯约占总面积的30% ,朝鲜半岛最少只有总面积的10%左右[ 1 ] ) 。

浅谈对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保护

浅谈对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保护

浅谈对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保护浅谈对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保护孙士勇刘文跃张新国(吉林延边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延吉l33001)[摘要]保护稀有濒危植物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长自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的现状,分析了植物稀有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关键词]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保护中图分类号:S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9—914X(2008)l1(b)一0157—01保护稀有濒危植物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而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长白山地区的稀有濒危植物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1,长白山地区及其稀有濒危植物概况1.1长白山地区概况长白山地处吉林省东部,位于哈达岭和老爷岭以东,东经125.16~125.30,北纬40.5l一44.30,该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可达800—1800ram,年相对湿度65%一74%,年均温度4.9—7.3℃之问.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中,它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东北地区.境内山峦起伏,绵亘千里,气势磅礴,植被的分带现象最为醒目,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山冻原带,岳桦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及阔叶落叶林带.1.2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概况长白山地区分布着2400多种植物,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24种,隶属于l7个科23个属.其中属于濒危植物的4种,稀有植物的3种,渐危植物的17种,列为国家重点一级保护植物的1种(人参),二级保护植物的5种,三级保护植物的18种.其中草本植物8 种,木本植物l6种.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中特有种贫乏,为中国特有种的只有钻天柳一种.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中不少植物是古植物的残余种,狭叶瓶尔小草是古生代残遗的蕨类植物中较为原始的类群,为东南亚分布;黄檗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中的孑遗植物;人参,水曲柳也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这对研究古代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期气候都具有科学意义…1.2.植物稀有濒危的原因2.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植物在长期发展,进化及对环境适应过程中,由于遗传力,生殖力,生活力,适应力的衰竭以及种群竞争的脆弱性和地区选择的影响,使其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的客观因素.珍稀濒危植物多是古老残遗种,在漫长的地史时期内处于特殊生境残延至今,形成了其固有的遗传性,其基因变异能力差,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逐渐走向灭绝.另外,一些性状单一的类群,由于缺乏多样化的生理功能和对外界干扰的应变能力, 遇到特殊生境时,随自然环境的改变及恶化,种类适应能力减弱,使其减少,濒危或绝灭.地质结构变化也是物种变异,濒危,绝灭的强大动力,它常使某地史时期某庞大种群的物种毁于一旦2.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指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如过度采伐,采收,放牧以及对森林不合理的开发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加,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加之人们对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了人类向自然界的索取采取了掠夺式开发的方式.森林大面积砍伐,滥垦林地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恶化,使许多种野生植物稀有濒危甚至灭绝.近几年,随长白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使山区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加之缺乏协调性的管理,政策和保护措施,使本区植被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尤其是旅游区建楼堂馆所,开山筑路,环境污染等,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也会使植物种类组成发生改变,许多植物日趋减少,如长白柳,岩高兰,长白碎米荠等.2.3社会因素由于植物的经济价值相对较小,公众对植物的关注程度也较低,对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至使野生植物的保护至今没有依法进行.保护管理与经营使用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和生产经营之间的矛盾,使保护管理部门的执法受到影响.社会收购及外贸部门缺乏持续发展的协调战略意识,盲目无计划收购,也是植物濒危的社会因素之~.主要表现在药用植物和工业原料植物上,如对野山参收购价的提高和宣传,使人们过度采挖,不仅数量锐减,质量也日益下降,而且越来越成为该区的罕见之物.3,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3.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保护稀有濒危植物的自觉性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强,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要加强对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进行全面,系统地宣传,利用各种有效媒体提高人们对稀有濒危植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公众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使保护稀有濒危植物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重视,支持和理解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等工作,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建设生态安全的环境与和谐社会贡献力量.3.2完善专门机构,理顺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国家林业局专门设有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各林业局也应设有野生动植物保护站,配备专业技能较强,责任心强的队伍,充分发挥管理职能.要建立和理顺林业,环境,旅游,药品监督,工商等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使各部门的政策互相呼应,形成完备的监管体系,提高对稀有濒危植物的关注力度,形成合力,使保护管理与经营使用部门之间有效的进行衔接,提高对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成效.加强管理, 落实科学发展观,造福子孙后代.3.3就地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管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护了本区大部分的特有种,对濒危植物以及生态系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建立保护区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增加保护区经费投入,严格经费管理.积极组织对管理人员进行各类专业技术培训,进而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科研经费投人,用于稀有濒危的苗木培育,营林,病虫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和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适地适树营造乡土稀有濒危植物.同时,加强国内外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全方位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管理水平.3.4迁地保护,合理利用稀有濒危物种资源对一些自身繁殖困难或生境己遭破坏的稀有濒危物种,有必要进行人工繁育,引种,进行迁地保护,扩大其种群数量,减少因生物影响造成的濒危….长白山地区对山荷叶,玫瑰,钻天柳等物种都作了成功的尝试,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如:进一步建立一批新的植物园,加强稀有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通过迁地保存方式对稀有物种进行复壮,增殖,使其更好的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合理利用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3.5建立现代化种质基因库,保护遗传多样性要努力在全国逐渐建立地区性物种基因库,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对植物的种子,组织或不同繁殖体进行低温贮藏.基因库的建立, 可以使我国在稀有濒危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上,逐渐形成从基础性研究源头和资源收集,评价到新品种开发应用的完整体系,对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基因库的建设是保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稀有濒危植物理论研究和实践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施溯筠金明植何景莲《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概述》延边大学农学.1998.3.P2l2—2l4.[2]尚辛亥郭雅儒《武明录.濒危植物保护对策》河北林业科技.2006.5.P46—47.[3]胡敏《福建省稀有濒危植物保护价值及对策》福建地理. 2002.4.P34—37.作者简介:孙士勇,男,(1955一),吉林省敦化市人,吉林延边林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科技博览I157。

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

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

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尹航;金慧;赵莹;秦立武;代玉红;刘丽杰;赵伟【摘要】朝鲜崖柏( Thuja koraiensis)属狭窄地域分布种,由于生态环境变化、人类过度采挖,导致其种群呈衰退状态.通过对朝鲜崖柏生境条件、土壤特性、伴生树种等调查,分析其种群退化机理;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人工引种栽培等措施,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uja koraiensis in Changbai Mountain is intermittent and narrow. Environmental changes, overexploi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have led to population declin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habitat conditions,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tree species, population degradation mechanism is analyzed. In-situ protection and artificial introducing cultivation are the main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species Thuja koraiensis.【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17)001【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濒危机理;保育对策;朝鲜崖柏;长白山【作者】尹航;金慧;赵莹;秦立武;代玉红;刘丽杰;赵伟【作者单位】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37[引用格式]尹航,金慧,赵莹,等.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1):40-42.朝鲜崖柏(Thujakoraiensis)又名长白侧柏、香柏松,系柏科崖柏属常绿乔木,首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国家二类野生保护植物.朝鲜崖柏树冠圆锥形,四季翠绿,可作为优良的庭园观赏、绿化树种;木材坚实耐用,可供建筑、家具等用;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肠、胃、肺等的多种疾病有明显效果[1],枝、叶煮水可用来治疗皮肤病,根和果实也入药[2-3].作为长白山特有种,深入研究朝鲜崖柏的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对保存物种和进一步研究裸子植物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1.1 分布状况朝鲜崖柏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五、十九道沟以及集安等地.在长白山区垂直分布于海拔600~1 950 m的个别地段山坡、山谷、山脊或裸露岩石缝中[4].垂直分布范围较大,由海拔600 m起,最高可达2 000 m,但以海拔1 400~1 800 m分布集中;多分布在山的中上腹,岳桦-云冷杉林下或立地条件较差、土质较薄的山脊处[5].其中,群体生存面积0.28 hm2,混交林冠下散生3.35 hm2.1.2 伴生植物伴生的乔木树种有臭冷杉(Abiesnephrolepis)、岳桦(Betulaermanii)、花楷槭(Acerukurunduense)和花楸树(Sorbuspohuashanensis)等;灌木层包括刺人参(Echinopanaxelatus)、林奈木(Linnaeaborealis)、库页悬钩子(Rubussachalinensis)、刺蔷薇(Rosaacicularis).林下植被种类少,主要有七筋姑(Clintoniaudensis)、长白瑞香(Daphnekoreanum)、宽叶杜香(Ledumpalustre)、石松(Diaphasiastrumveitchii)、二叶舞鹤(Maianthemumbifolium)、藓类、蕨类等.1.3 气候特点朝鲜崖柏分布于针阔混交林内,分布区受来自日本海湿润气团的影响,气候较温暖,降水较充沛.年平均气温在3~6 ℃,1月平均气温-15~25 ℃,7月平均气温多在20~26 ℃,无霜期为120~150 d,年降水量约600~1 000 mm.1.4 土壤特性朝鲜崖柏性喜光,稍耐阴,浅根性;阴性浅根系树种,喜生于空气湿润、腐殖质多的肥沃土壤中,土壤类型为山地棕壤土,土层极薄,厚度一般为 15 cm.土壤湿度59%~64%,pH为6.5~7.0,通气性良好.朝鲜崖柏分布区土壤特性见表1.1.5 种群现状由于朝鲜崖柏野生资源非常稀少,加之森林采伐造成了生境破坏,致使其处于濒临绝迹的边缘.根据文献[6],朝鲜崖柏名录现状系数为1.0,蕴藏系数为1.0,濒危系数为1.0,潜在遗传价值系数为0.588 3,保护现状系数为0.666 7,繁殖难易系数为1.0,利用价值系数为0.333 3,保护缓急程度为0.784 325.2.1 种群濒危机理1)刘朝元等[7]研究指出:朝鲜崖柏野生资源越来越少的原因在于干旱,长白侧柏匍匐状生存的整株枯死情况严重,直立状生存的枯梢现象亦很严重;然而即使是在正常年份,霜期其种子尚不能成熟,自然种子繁育已不可能.2)通过野外调查发现:朝鲜崖柏野生资源稀少,虽然幼树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但因其生长缓慢,加之人为破坏严重,现有野生资源数量极为有限,有些已经处于濒危状态.2.2 自然种群保护建议1)建立朝鲜崖柏保护区.将现有野生朝鲜崖柏分布区划为封禁区,禁止砍伐.同时,在保护区外的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保护朝鲜崖柏意义的认识.2)改变林分组成,进行抚育管理.在朝鲜崖柏生长区进行透光抚育,改变其被压、被更替的现状,使林分组成符合朝鲜崖柏的生长需求.3)加强对朝鲜崖柏种群生存环境的保护.应严格执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8],该条例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在保护朝鲜崖柏种群生存环境的工作中,要坚决制止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做法,保护其自然资源繁衍及自然生境.4)开展科学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目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朝鲜崖柏研究:刘朝元等[9]采用变异性小、能保持母体优良特性的无性系繁殖法,进行了人工插条繁殖培育试验研究;贾世昌等[10]、尹航等[11]分别对朝鲜崖柏的无性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这些科研成果对开展朝鲜崖柏的人工栽培、开发利用及种质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朝鲜崖柏已处于濒危灭绝的状态.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朝鲜崖柏基础科研的投入力度不够,还未针对朝鲜崖柏自然种群生态恢复开展相关研究;有关朝鲜崖柏的科研成果并没有转化为农民的经济收入,形成产业链;朝鲜崖柏天然居群生存环境的破坏导致长白山区朝鲜崖柏种群衰退的速度加快.因此,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对朝鲜崖柏的种群遗传结构、种群恢复的人工调控技术等开展研究,为朝鲜崖柏野生居群的人工复壮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建立朝鲜崖柏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加大政策和法规的执行力度,保护朝鲜崖柏野生资源,坚决杜绝对朝鲜崖柏野生资源的破坏,保护这一处于濒危状态的宝贵资源.【相关文献】[1] 姚桂清.关于长白侧柏植物群落的调查报告[J].浑江林业科技,1988,1(2):9-10.[2] 崔玉柱,万淑荣,唐剑波,等.朝鲜崖柏的育苗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1997(2):37.[3] 陈可贵,戚继忠,孟凡华,等.长白侧柏资源及其生长规律的调查[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3,9(2):33-39.[4] 刘春玲,王彦军,施双林.长白侧柏树高生长规律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9,38(2):20-22.[5] 李方云.绿化树种长白侧柏培育技术[J].吉林农业,2010(10):102.[6] 周繇.长白山区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3):599-605.[7] 刘朝元,程培隆,赵坤,等.白山市区长白侧柏野生资源调查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94(6):32,62.[8] 崔凯峰,黄利亚,黄炳军,等.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狭叶瓶尔小草种群现状及保护[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5):675-678.[9] 刘朝元,张焕良,傅景阳,等.长白侧柏全光喷雾扦插育苗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94(3):6-7.[10] 贾世昌,傅景阳,张焕良.长白侧柏的无性繁殖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1992(2):18-19.[11] 尹航,赵莹,崔凯峰,等.朝鲜崖柏无性繁育技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32(1):68-69.。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摘要】本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地区植物区系的特点、多样性分布、影响因素、演变过程及保护策略。

研究发现,长白山植物区系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多样性分布特征,受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

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干预,植物区系正经历着演变过程,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策略。

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进一步探讨植物区系的演变规律及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本文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点、多样性分布、影响因素、演变过程、保护策略、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地区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尤其以植物资源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介绍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长白山地处亚寒带、寒带过渡地带,气候条件独特,植被类型多样,是研究植物区系的理想场所。

通过对长白山植物区系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为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长白山地区的植物区系也受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物区系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研究,对于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植物区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其植物区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独特的植物种类和生态特征,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刺参种群现状及保护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刺参种群现状及保护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刺参种群现状及保护黄利亚;崔凯峰;黄炳军;马宏宇;陈庆红;冯秀春【摘要】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Oplopanax elatus in Changbai Mountain is intermittent and narrow. Deforestation,overexploi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have led to population decline.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habitat,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plant of Oplopanax elatu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population degradation, and indicates that through government guidance, accelerating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implementing artificial domestication and cultivation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are the main ways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Oplopanax elatus.%刺参( Oplopanax elatus)在长白山区呈间断性窄地域分布,受到森林锐减、过度采挖等因素影响,导致种群衰退。

通过对野生刺参生长环境、土壤特点、伴生植物的调查,分析其种群退化原因;指出通过政府引导,加快产业调整,实施人工驯化栽培满足市场需求是解决刺参濒危的主要途径。

【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812-814)【关键词】长白山区;刺参;区域特点;濒危机理;保护对策【作者】黄利亚;崔凯峰;黄炳军;马宏宇;陈庆红;冯秀春【作者单位】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植物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实验室,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植物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实验室,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植物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实验室,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植物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实验室,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植物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实验室,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植物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实验室,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X176刺参(Oplopanax elatus)别名刺人参,五加科刺参属灌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吉林省一级保护植物,是我国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长白山区有“木本人参”之称[1].李文亭等[2]、孙仓等[3]、卞珍[4]、傅颖新等[5]的研究表明,刺参有类似于人参(Panax ginseng)的功效.1.1 分布特点刺参喜生长于空气湿度80%、郁闭度0.5以上的林缘;喜排水良好,生长于具有一定坡度或悬崖峭壁的石缝中;土壤为暗棕色森林腐殖土,土层深厚肥沃.长白山区刺参分布于海拔1 200~1 800 m[6],东、西、北坡均有分布[7].周繇[1]通过调查发现,刺参分布最下限为760 m,最上限为2 010 m,并将长白山区刺参生长区分为4个植被带,即红松、云杉、冷杉林植被带,岳桦、云杉、冷杉林植被带,岳桦林植被带和偃松林植被带.刺参的生长环境特点十分突出,呈典型的窄地域分布.刺参分布于北起乌苏里江以东的锡霍特山南部,南至长白山脉,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分布带,地跨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7].1.2 伴生植物刺参伴生乔木主要有红松(Pinus koraiens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h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偃松(Pinus pumila)、枫桦(Betula costata)、岳桦(Betula ermanii)、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青楷槭(A.tegmentosum)等.伴生藤本植物有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i)等.伴生灌木有西伯利亚刺柏(Juniperus sibirica)、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毛毡杜鹃(R.confertissimum)、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大叶小檗(Berberis amurensis)、瘤枝卫矛(Euonymus pauciflora)、光萼溲疏(Deutizia globrata)、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刺蔷薇(Rosa acicularis)、长白蔷薇(Rosa koreana)、蓝靛果忍冬(Lonicera edulis)、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东北茶藨(Ribes mandshuricum)、库叶悬钩子(Rubus sachalinensis)等.伴生草本有舞鹤草(Maianthemum bifolium)、山酢浆草(Oxalis acetosella)、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北重楼(Paris verticillata)、蓝果七筋菇(Clintonia udensis)、唢呐草(Mitelia nuda)、翼果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gifolium)、长白金莲花(Trollius japoni-cus)、白山罂粟(Papaver pseudo-radicatum)、杉蔓石松(Lycopodium annotinum)、星叶蟹甲草(Cacalia komaroviana)、北野豌豆(Vicia ramuliflora)、大叶章(Deyeuxia langsdorffii)、小叶章(D.angustifolia)等.1.3 气候特点虽然刺参在长白山区的分布呈不相邻分片生长,但都处于同一海拔地带.该地带靠近渤海和日本海,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雨量充沛,气温与湿度适宜;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寒冷,积雪深厚,结冰期长.该地带年平均气温约为-2.9 ℃,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约为-20.9 ℃,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约为13.7 ℃,无霜冻期约为90 d[7].1.4 土壤特性刺参生长于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壤,土壤呈酸性,三价氧化物的降低现象不明显.母质以火山喷出岩风化物为主,主要有浮石、碱性粗面岩、火山灰风化物等.地表有坡度,排水良好.发育在碱性粗面岩风化物上,质地轻,土层较薄,属于寒温带针叶林下的生物气候和长期冷热条件下酸性淋溶作用为主导的过程.土壤多在20~30 cm,表层腐殖质累积[8].2.1 刺参濒危机理2.1.1 森林锐减及人类活动干扰清朝对长白山封禁,长白山实际是我国最原始的自然保护区.新中国成立后,长白山区成立了国有林业局,开始对森林资源进行大量采伐.虽然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资源支撑,但却使森林生态遭受了巨大破坏.建国初期,长白山森林面积达600万hm2,1983年仅剩下169万hm2[9],包括刺参在内的森林植被种群数量锐减.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活动对植物的侵扰不断增强,包括刺参在内的大量野生植物种群呈现出衰退趋势,渐危、濒危物种相继出现.2.1.2 经济濒危经济濒危种是指那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从而导致有意识的、大规模的人为破坏、采挖而引起的濒危物种[10].由于刺参药用价值高,受经济利益驱动,林区居民只顾眼前利益,长期过度采挖,不给种群复壮的机会,致使刺参种群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由于刺参的天然生长地域狭窄,自然更新时经常出现落蕾、落果等情况,导致种子结籽少或发育不良,加速了种群衰退.分布区域逐渐萎缩,种群数量不断减小,影响到刺参种群的自然恢复,从而形成经济濒危物种.2.2 保护对策及措施2.2.1 调整林区产业结构及加强保护管理以“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吉林省建设“中药材基地省”为契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林下种植、仿生栽培等方式对刺参进行适度开发利用,可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种群复壮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在刺参生长地直接建立小型保护区,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管理,由当地森工企业负责保护刺参天然分布区域;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刺参资源列入专项保护项目,通过修建围栏,人员定点看护等强制措施,禁止任何人挖掘,杜绝人为破坏;未在自然保护区内及森工企业内生长的野生刺参,由所在地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进行保护.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地保护长白山区的野生刺参资源.2.2.2 开展科学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目前,关于刺参的研究报道很多,涉及了组织培养、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医药等多个领域.顾地周等[11-12]用刺参新发嫩叶和顶芽对组培快繁培养基进行筛选.以刺参无根组培苗为试材,应用“促成休眠”法促使刺参无根组培苗在试管内落叶进入休眠状态.在常温自然光条件下,利用该法在试管内保存东北刺人参种子资源达37个月;朱俊义等[13]以刺参带叶柄的叶片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分化、生根及种质保存的最适培养基进行了筛选;林峰[14]、刘继生等[15]、张庆武等[16]、郑文杰[17]、南喜范等[18]对刺参进行了有性、无性、仿生栽培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结果.医疗领域对刺参的研究广泛,开发的片剂、针剂、中药组方也较多,这些科研成果对于开展刺参的人工栽培、开发利用及种质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有效地化解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由此可见,加强刺参的科研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合理开发利用刺参资源是实现刺参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刺参在长白山区的分布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许多刺参的研究成果并未继续推广,没有形成产业链,亦没有栽培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的支撑;其次,长白山当地居民仍存在传统的“靠山吃山”观念;政府没有组织相关、系统的培训,刺参的开发利用未形成产业化,没有起到引导农民有序栽培,实现创收的作用.简而言之,多种因素导致了长白山区刺参种群退化、破坏的速度加快.因此,应加快制定刺参保护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开展刺参科研工作的同时,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民的收入,坚决杜绝对刺参野生资源的破坏,减缓退化速度,保护刺参这一长白山的宝贵资源.【相关文献】[1] 周繇.长白山区东北刺人参的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J].特产研究,2002,24(3):44-46.[2] 李文亭,师海波,苗艳波,等.刺人参研究新进展[J].特产研究,1994,16(3):34-36.[3] 孙仓,常桂英,李咏梅.刺人参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0(6):27-28.[4] 卞珍.长白山珍贵植物——刺人参[J].植物杂志,1979(5):27-28.[5] 傅颖新,马正俐,马之骏.长白山刺人参抗衰老实验[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3):122-124.[6] 严仲剀,李万林.中国长白山药用植物彩色图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07.[7] 王季平.长白山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160,198.[8] 陈霞,王绍先,王振国.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6-62.[9] 田官荣,全炳武,金明植,等.长白山东北坡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C]// 金炳镐,崔文植.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136.[10] 严岳鸿,张宪春,马克平.中国珍稀濒危蕨类植物的现状及保护[C]//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出版者不详],2006:81.[11] 顾地周,朱俊义,姜云天,等.东北刺人参组培快繁及其种质试管保存培养基的筛选[J].林业科学研究,2008,21(6):867-870.[12] 顾地周,高捍东,邱德有.“应用促成休眠”法试管内保存东北刺人参种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3):126-127.[13] 朱俊义,夏广清,刘雪莲,等.东北刺人参组培快繁及种质保存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11):9-16.[14] 林峰.东北刺人参种子休眠与萌发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6.[15] 刘继生,罗广军,李明哲.东北刺人参种子繁殖关键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7(11):33-34.[16] 张庆武,贾世昌,曹长青,等.东北刺人参仿生栽培试验[J].特产研究,1992(2):20-21.[17] 郑文杰.东北刺人参人工栽培实验及物候观测初报[J].辽宁林业科技,1994(1):44-47.[18] 南喜范,赵现泽,刘继生.密封干藏对东北刺人参种子催芽效果的影响[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8,30(4):241-243.。

天然长白松生物量的研究

天然长白松生物量的研究

f i lsi ) . o Pn s y e r 1 " 啪 肋 蠡 b m s i t a rloe W o t t w i r ie h h o t a bs f po c u s v ts O d r i as n h n t a f s a p i e o , h hpo d dt e r i ai o rt t o e u rts ndu c v et e c l s r e—
ee a o so 3 — 4 0 m 、I’ o e o eC ie e s e i p ce e n e /a e ePiu B c u eo e s ca l s c t n lv t n f 0 1 0 i 6 t n t hn s p ca s is l g dt P n ca n s. e a s t p i ca i ai S fh l e b o o fh e l sf o i
长 白松 ( i s y e r a .sl si r i T k Pn ls ivr y e ro s( a— u s v ts vt m f e on h)C ege C. C u ,又名 “ 人 松 ” n uc i hn t D. h ) 美 ,被
于 14 96年前 后遭 滥砍 滥伐 和火 灾等 的严重 破 坏后 ,
誉 为长 白山 “ 一 奇 松 ” 第 ,是 长 白山特 有 的珍 稀 树 种 ,属 国家 三类 保护植 物 ,是 欧洲 赤松 的一 个地理 变 种 。长 白松天然 林分 布 区范 围极小 ,仅 见 于长 1 j 白山北 坡海拔 60 0 3 ~1 0m高度 ,成 片分 布在 白河 4 镇 附 近 ,有 10h 2 0 m 左右 ,其 余 零 星分 布在 二 道 白
a a s e o ,h r utnsutr adbo aso tefs gnrtnnt a Pns y e r a .sls o sw r t al i m t d t po co rc en i s f r ee i a r i lsi vt y e ir e en y s h e d i t u m it h ao ul u s v ts v r mi e f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濒危大型真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濒危大型真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濒危大型真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真菌是一类极为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医疗价值。

当前,世界上约有10万种真菌,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生活在森林中。

长白山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区,被誉为“东北绿色屏障”,其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其真菌资源丰富多样。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长白山地区的真菌资源逐渐减少,已经有不少种类濒临灭绝。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濒危大型真菌进行保护生物学研究,探究其数量、种类、分布和环境适应性等相关问题,为长白山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真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 濒危大型真菌资源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样本采集,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分类、鉴定和数量统计。

2. 真菌生态学研究:通过对真菌的分布、生境类型、栖息环境等生态学特征的调查研究,探讨影响濒危大型真菌生存和繁衍的关键环境因素,为其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3. 种间关系研究:通过对真菌之间的种间关系、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濒危大型真菌在群落结构和演替中的作用和地位。

4. 保护措施研究:结合实地调查和研究成果,提出长白山濒危大型真菌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真菌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大型真菌资源的调查和研究,能够有效地保护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物种多样性的维护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能为开发利用真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的吉林省、辽宁省和朝鲜的坡州市之间,是中国境内的一座著名山脉,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生态环境,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开发,长白山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被誉为“东北绿宝库”。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2%,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基地。

长白山区的森林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滥伐砍、非法采伐等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益,大规模砍伐长白山区的树木,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长白山区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我国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这里有许多具有保护价值的物种,如东北虎、长白山麝、珍稀的木兰等。

但由于人类的破坏,长白山区的野生动植物数量逐渐减少。

非法猎杀、非法捕捞等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山脉上频繁发生的火灾导致大量的植被和土壤流失,加剧了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水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长白山区的水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但水污染和过度开发问题使得这片水源涵养区面临水资源缺乏的困扰。

为了保护长白山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政府和公众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在法律层面上,中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明确了对长白山区的保护责任和措施。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砍伐、捕杀等非法行为。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到长白山区的保护活动中来。

长白山区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责任。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下,长白山区的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得到修复和改善。

希望未来长白山区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刘博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 是整个欧亚东大陆北半球上一个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大量的古老孑遗植物。

3 a 调查研究表明, 该地区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28 种, 隶属19 科26 属。

其中菌类植物有 1 科 1 属1 种, 蕨类植物 2 科 2 属 2 种, 裸子植物 3 科 3 属4种, 被子植物13 科20 属21 种。

通过分析长白山区保护现状及致危原因, 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

1 濒危原因1.1 内在因素分布区域十分狭窄, 自然更新困难, 如山楂海棠仅分布在长白山西南坡长白县境内的八号闸至龙泉镇海拔 1 100 ~ 1 300 m 间的疏林内;对开蕨间断地分布在临江、集安、通化等海拔700 ~ 1 100 m 之间坡度在30 ℃左右的东北坡中上部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下石砾质阴湿的腐质土壤中;长白松分布在长白山北坡安图县境内海拔630 ~ 1 400 m 的二道白河、三道白河沿岸红松阔叶林和针叶林中;玫瑰仅分布在珲春市敬信乡图门江中的一个沙州上。

由于这些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和生态脆弱性, 并且多呈零星岛屿状残遗分布, 造成了遗传多样性降低和基因流受阻。

同时一些植物起源古老, 如水曲柳、胡桃楸、人参等都为第三纪的孑遗植物, 再加上单种属植物较多(共有16 种, 占总种数57.14 %), 使植物的种群难以繁殖扩大。

1.2 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和地史变迁往往给物种带来大规模毁灭性的打击。

长白山区在第三纪第四纪发生了强烈的冰川运动, 大量的冰川从北极向南推进, 许多物种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特别是1 200 前长白天池发生了巨大的火山喷发, 大量的岩浆毁坏了天池周围直径50 km 以内的所有植被。

1597 年、1668 年和1702 年又连续地喷发了 3 次, 使整个高山带的植被变得十分脆弱而又年轻,土质变得更加贫瘠。

另外, 长白山区湿度较小, 风力较大, 不时发生一些自然火灾。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
界 自然保 留地 ,18 9 6年经 国务院批 准为 国家级 自然 保护 区 ,19 9 2年被 世 界野 生生 物 基 金会 评 为 国际 A级 自
然保 护 区。其地 理坐标 为东经 174 5至 18 1 8,北 纬 4  ̄1 9至 4  ̄51 2  ̄25 2。64 1 ' 22 8 。总 面积为 16 6 h 44 94 5 m。 长 白 山属 于大陆性 季风气 候 ,因独特 、雄 伟 的 火 山地 貌 和典 型 的温 带 生 物多 样 性保 护 地 而 闻名 于 国内
从山麓到山顶水平距离只有5多公里的坡面上随着海拔的增高层次分明地呈现出从北温带到北极圈3多公里的多种气候类型和生物群落拥有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自下而上分布有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5个植物垂直带堪称典型的自然综合体图5针阔混交林图7针叶林10416高山花园在长白山的中部上部从早春到晚秋各种植物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都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景观效果
键词 ]长 白山;保护 ;生物多样性
[ 中图分类号】X7 1 6
0 前 言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8 18 (080 一 O0 0 0 — 7x 20) O6 — 6 0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吉林 长 自山国家级 自然保 护区是 中国建立 较早 ,面积较 大 ,机 构较建 全 ,工作开展 较好 的 一个大 型 综合 性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它的一 切活动 ,如 自然保护 ,森林 防火 ,科 学研究 ,森林 生态旅 游等 ,对 我 国 自 然保 护 事业 的发展有着 代表 性的 意义 。
[ 收稿 日期 ]20 —0 —0 08 6 7 [ 作者简介 ]刘 利 (97 ,男,吉林海龙人 ,吉林省 长白 山科 学研 究院 高级 工程 师 ,从事植物 分类 学、森*  ̄ 态学、生 15 一) t- -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该区域内植物资源调查、区系组成特点、特有植物分布特征以及区系演化等方面。

在对长白山植物区系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其主要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研究发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其中包括许多特有物种,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维护作用。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进一步完善长白山植物区系的调查和研究,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该地区的植物资源,促进生态平衡的持续发展。

本研究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植物资源调查、组成特点、特有植物、分布特征、演化、保护和管理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

长白山地处东亚植物区系和古北界区系的交接地带,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植物区系特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为保护区的植物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长白山地处亚寒带气候,气温低,降水丰富,山地起伏,地形复杂。

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为长白山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包括针叶林、阔叶林、草甸以及高山植被等多种类型,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度。

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丰富,包括多种珍稀植物和特有植物,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了解长白山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探讨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以及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基本特征,探讨其植物资源的分布、组成和演化规律,为进一步保护和管理该地区的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山西省北部风沙区长白松引种与大苗造林试验初报

山西省北部风沙区长白松引种与大苗造林试验初报

山西省北部风沙区长白松引种与大苗造林试验初报李丕全【摘要】针对山西省北部风沙区造林和绿化中针叶树种单调的现状,开展长白松引种与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裸根苗定植成活率达92.6%,大苗带母土造林成活率达98.2%,其年高生长量大于樟子松和油松,抗逆性表现优良.【期刊名称】《山西林业科技》【年(卷),期】2018(047)002【总页数】3页(P16-17,37)【关键词】山西省;长白松;引种;造林;抗逆性【作者】李丕全【作者单位】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大同 037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4长白松(Pinus syluestriformis)为松科松属木本常绿植物,是欧洲赤松分布最东的一个地理变种,仅零散分布于长白山北坡,是中国珍稀濒危植物。

长白松又称“美人松”,其树态美观雄伟,适宜作城市绿化树种,20世纪80年代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开始引种工作。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针对山西省北部风沙区造林和绿化中针叶树种单调的现状,于2011年引进长白松2年生实生苗1万株在苗圃定植,2016年开展大苗带母土造林试验,观察长白松在山西省北部风沙区的适应1 天然分布区与引种地自然条件长白松天然分布区位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海拔800 m~1 600 m,年平均气温2 ℃~4 ℃,年平均降水量500 m~650 mm,无霜期120 d~140 d.土壤自下而上是山地暗棕壤、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和山地苔原土。

引种地位于山西省大同盆地南部的怀仁县金沙滩镇,地势广阔平坦,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海拔980 m~1 100 m,年平均气温6.8 ℃,极端最低温-32 ℃.无霜期120 d~126 d,年平均降水量290 mm~400 mm,干燥度1.5左右,年平均风速2.4 m/s~4.2 m/s.土壤为栗钙土,质地沙壤,pH值8.7,有机质含量0.5%.2 试验方法2.1 苗木定植苗木来源于吉林省安图县2年生长白松实生苗。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长白松种群结构与动态预测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长白松种群结构与动态预测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长白松种群结构与动态预测张建亮;崔国发;黄祥童;郭子良;周海城【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36)3【摘要】为了明确天然长白松种群的生存状况,采用典型抽样法对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长白松种群进行调查,分析种群数及年龄结构,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动态。

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中长白松种群个体数估计为36293,分布在蒙古栎林、臭冷杉--长白松林、白桦林、白桦--臭冷杉林、红松--长白松林和长白落叶松--鱼鳞云杉林等6种植物群落类型中。

白桦林群落中的长白松种群个体分异程度明显,年龄结构表现为Ⅰ、Ⅱ、Ⅲ、Ⅳ和Ⅴ龄级个体同时存在,Ⅰ龄级个体最多(占64.29%),Ⅴ龄级以上个体相对缺乏的组成格局。

白桦--臭冷杉林群落中有少量的Ⅰ、Ⅱ龄级个体,其他4种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均表现出Ⅴ龄级以上的个体占优势,Ⅰ、Ⅱ、Ⅲ龄级个体缺乏的结构特征;白桦林群落中长白松种群经历30年或60年后,Ⅱ、Ⅲ龄级个体有恢复的潜力,90年以及150年后,长白松Ⅳ龄级以上个体表现出增加势态,种群稳定发展。

其他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随时间推移,呈现出Ⅴ龄级以上大龄级个体增多,Ⅳ龄级以内小龄级个体补充不足的衰退趋势;对长白松种群的保护,应根据自然保护区中6种不同植物群落特点及长白松种群结构特征,通过相应措施创造适合各年龄阶段长白松个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维持种群的稳定和增长。

【总页数】8页(P26-33)【关键词】长白松;种群动态;时间序列;长白山【作者】张建亮;崔国发;黄祥童;郭子良;周海城【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相关文献】1.沼泽交错带白桦—长白落叶松优势r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动态 [J], 巢林;刘艳艳;吴承祯;洪滔;林卓;洪伟2.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种群更新动态分析 [J], 胡元洁;巨天珍;米彩燕;康晓亚;张宋智;马建伟3.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更新 [J], 鞠文彬;高信芬;包维楷;4.波密岗乡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 [J], 姚慧芳;卢杰;王超;陈康5.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南五针松种群结构动态分析 [J], 黄松;李登江;余德会;余永富;谢镇国;廖佳;杨宗才;姚伦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白松个体变异的研究:—不同长白松无性系形态特征的变异

长白松个体变异的研究:—不同长白松无性系形态特征的变异

长白松个体变异的研究:—不同长白松无性系形态特征的变

金志明;金小红
【期刊名称】《吉林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3(000)005
【摘要】通过对20个长白松无性形态特征变异情况的观察研究,表明不同地之间无论在营养方面还是在毓殖方面其形态特征的变异幅度都是大或很大的。

【总页数】7页(P1-6,30)
【作者】金志明;金小红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40.4
【相关文献】
1.长白松个体变异的研究——不同长白松无性系主要物候期变异 [J], 金志明;金小红
2.长白松个体变异的研究:不同长白松无性系生长速度的变异 [J], 金志明;金小红
3.长白松个体变异的研究:不同长白松... [J], 金志明;金小红
4.长白松种群针叶性状及其变异的研究 [J], 邹春静;卜军;徐文铎
5.杨树无性系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径向变异的研究 [J], 查朝生;方宇;刘盛全;汪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松天然种群现状及濒危机理金慧;赵莹;赵伟;尹航;秦立武;代玉红;刘丽杰【摘要】Pinus sylvestriformis is peculiar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angbai Mountain, it is first-grade state protection. Due to the destruc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the population quantity of Pinus sylvestriformis is less and less.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distribution,associated vegetation and soil properties of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inus sylvestriformis, this thesis analyzes population status, the endangered mechanism of Pinus sylvestriformis is studied from succession characteristic,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defect, management suggestion of Pinus sylvestriformis is put forward.%长白松是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导致长白松种群数量愈来愈少.通过对长白山长白松天然种群分布状况、伴生植被、土壤特性的调查,分析长白松种群现状;从长白松种群的群落结构、演替特征、天然更新和管理缺陷等方面探讨长白松的濒危机理,提出长白松的保护管理建议.【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16)005【总页数】5页(P661-665)【关键词】长白松;种群现状;濒危机理;保护对策【作者】金慧;赵莹;赵伟;尹航;秦立武;代玉红;刘丽杰【作者单位】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59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又名美人松,为长白山区特有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长白松天然种群分布在长白山北坡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很小,约200 hm2.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环境破坏,长白松数量愈来愈少,已达到绝灭的边缘[1].周繇等[2]根据长白松种群现状对长白松种群的蕴藏量、观赏价值、濒危程度、保护现状等系数进行计算,得出其濒危系数为1.0,保护现状系数为0.666 7,比较科学、客观、准确地对长白山区长白松受威胁程度和优先保护序列等进行了定量评价.1.1 分布状况长白松天然种群分布范围比较狭窄,位于N 42°06′~42°32′,E 128°07′~128°21′,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北坡海拔650~1 600 m范围内,处于长白山暗针叶林带与阔叶红松林带的接壤地带,上部与针叶林、下部与针阔混交林犬牙交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白松混交林和小块纯林.其中,较集中成片分布的仅见于二道白河镇附近的河流冲积平原和三道白河的阶地上,呈南北走向带状分布;其余大部分零星散生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各种森林类型中[3].目前,经实地调查可知,长白松现存株数量<11万株[4].在二道白河镇海拔700 m 处分布有113 hm2的长白松纯林,林龄155 a,平均树高23.3 m,平均胸径37 cm.散生在海拔600~1 100 m针阔混交林内的长白松多呈单株散生状态,平均树高25 m,胸径32 cm;散生在海拔800~1 600 m云冷杉为主的针叶混交林中的长白松,平均树高22 m,胸径28 cm.1.2 伴生植被对海拔707 m长白松纯林和海拔900 m散生长白松林的野外调查发现,长白松纯林群落类型主要为胡枝子长白松林,属单优性森林植物群落,林木组成以长白松为主,混入少数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白桦(Betula platypohylla)等;散生长白松林主要散生在红松云杉林、红松针阔混交林和长白落叶松林中,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混生树种也各不相同.调查区内长白松以散生状态与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红松(Pinus koraiensis)等形成第一林层,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等构成第二林层.见表1.1.3 土壤特性长白松天然种群分布区内的土壤多为火山灰上的始成暗棕壤,土层较薄、土壤结构差,土壤呈酸性,pH为4.2~4.9,二氧化硅粉末含量高,腐殖质含量低,持水性差,透水性强.长白松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的土壤,长白松种群因具有这一生态学特性,才有可能作为先锋树种侵入,并以独特的森林类型保存下来.长白松林下土壤因素的变动情况见表2.调查发现,在两块不同林地中,散生长白松林内土壤有机质的C/N比低于长白松纯林,由此说明,散生长白松林内土壤含有较高的有效态氮素,可供森林植物利用.长白松天然种群分布区内植被组成比较丰富,但非林内固有种,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有些物种会自然消失.由于人为干扰,长白松纯林内阔叶树种越来越多,长白松所占比重越来越少.2.1 长白松天然种群群落结构长白松纯林内林相单层中每hm2有长白松130~170株,占群落树木组成的14%.从长白松种群分布区内的主要树种分布散点图、每hm2株数量和重要值可以看出,长白松在其分布的群落内重要值均最高,主要是因为长白松在林内均占居第一林层,年龄与群落形成的年龄相符,树高和胸径较大,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后因其他树种侵入而形成不同的群落结构;从群落多样性上看,散生长白松林由于物种组成丰富,其生物多样性均高于长白松纯林.见图1,2及表3,4.2.2 长白松林的演替特征森林演替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演替的发生通常伴随着某些种的组合被新种组合所替代.长白松天然林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原森林环境受外界人为或者自然灾害的强烈干扰破坏后发生的,原有森林植被组合由于不适应变化的森林环境,势必被能够适应这一环境的长白松等强喜光的新物种组合所取代[6].长白松种群演替分逆向演替和进展演替两个阶段.长白松纯林由于受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立地条件恶化,面积逐渐缩小,一些适应性较强的灌木和杂草侵入,致使长白松纯林发生逆向演替,需要加强对境内仅存长白松纯林的管理和保护;散生长白松林则发生着进展演替,主林层下都有红松、云杉等作为演替层和更新层存在,但长白松更新严重不足,经过一段时间后,必然被淘汰,从而形成结构更为复杂的混交林,如不及时加以人为干扰,长白松种群在群落内必将自然消亡.2.3 长白松的天然更新长白松天然更新形式分为冠下更新和林墙更新两类.对长白松纯林和散生长白松林的林下更新调查发现,长白松林下天然更新极其不良,幼苗和幼树几乎为零,植株主要集中在中树范围内.这说明作为强阳性树种的长白松,树冠一旦郁闭,林下光照条件不足时将难以进行天然更新.胡远满等[7]的研究也表明,在长白松纯林中,郁闭的林下光照条件不足,发芽的种子难以长成幼苗和幼树.因此,纯林内的长白松种群个体几乎都是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幼苗成长起来的同龄林.另外,长白松野生种群的天然更新不良与长白松球果果鳞不易分裂有关.程家友等[8]在观察长白松种子脱粒过程中发现,株间种子脱粒的难易程度差异极其明显,有些长白松球果在自然条件下放置较易开裂,有些则不易开裂,需要烘干处理才能开裂或部分开裂.2.4 长白松保护管理缺陷1)人为破坏严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长白松纯林处于居民区内,公路、街道纵横分割,周边工农业人口众多,工厂、民宅、商业店铺林立,侵占林地或建筑逼近林缘的现象日趋严重,长白松保护区内排放污水垃圾、滥砍盗伐、污染树木、火警等人为破坏事件时有发生,长白松天然种群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9].2)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得不到可靠的财政支持,没有定期进行长白松生境、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日常的科研、保护以及宣教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严重制约了长白松保护区的发展,使得长白松资源的保护受到限制.3)监测体系不完善.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天然长白松林中逐渐出现了树木枯死和衰败的现象.由于监测体系不完善,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相关的长白松病虫鼠害研究远远达不到提供有效预防、科学治理的要求[9].3.1 加强生存环境保护应严格执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0],该条例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法规,是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执行严格与否,决定着长白松保护的成功与否.在保护长白松种群生存环境的工作中,要坚决制止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完善保护设施,保护长白松自然资源繁衍及自然生境,提高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质量.3.2 加大科研力度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在现有基础上,对长白松天然种群进行系统研究,建立长白松物种资源数据库,促进其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开展对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的对外交流,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争取外部保护资金投入[9].3.3 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合理地抓好生态建设,将长白松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森林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适度有序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森林景观效益,充分发挥长白松在长白山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文献】[1] 卜军,邹春静,徐文铎.长白松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关系的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47-51.[2] 周繇.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序列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6):740-749.[3] 樊俊.长白松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4] 王绍先.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物资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93.[5] 王秀石.长白松分布区的土壤特性与林木生长[J].吉林林业科技,1990(6):17-23.[6] 张建亮,崔国发,黄祥童,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长白松种群结构与动态预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36(3):26-33.[7] 胡远满,徐文铎,郑元润.长白松自然同龄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6,7(2):113-116.[8] 程家友,曹万举,杨柳.长白松野生种群株间种实性状多样性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3,42(1):1-5.[9] 于长友,胡雁林.珍稀树种长白松资源的保护与管理[J].林业勘察设计,2012(3):63-64.[10] 崔凯峰,黄利亚,黄炳军,等.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狭叶瓶尔小草种群现状及保护[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5):675-6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